汉字废简复繁之议是不是荒唐可笑?
宋公明
去年两会有代表提议小学生要学繁体字,结果大概没有成功。据说今年两会又有代表提议废简复繁。“全国政协委员潘庆林提出,建议全国用10年时间,分批废除简体汉字,恢复使用繁体字”。对此提议,网上有不少人反对,甚有人说这是吃饱了撑的。
不过在下认为,人家委员提出建议,是他的权利,他要提,我等小民也无权干涉。至于提议是否成立,是否被采纳,则是另一个问题。两会代表的提案数以千计,其中有的提案确实让人莫明其妙,甚至匪夷所思。这种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恐怕也是一言难尽,在下也不想多说。如果两会开下来,最终结果是没有采纳这个提议,那就让它如过眼云烟,一笑了之罢了。在下大胆预测,这个提案恐怕多半是束之高阁,无疾而终的命运。
其实使用什么文字,是强求不得的。你愿意使用繁体字,你尽管可以用,法律并不禁止。有道是只要不犯法,什么都能干嘛。不过人家也有权不理你。如果你有本事,通过身体力行,宣传使用繁体字的好处,让多数人接受,跟着你一起使用繁体字,那么到一定时候,水到渠成,繁体字也就自然恢复了。汉字的由繁入简,也不是哪个人心血来潮,也不是通过立个法强行推行,而是历史的选择。其实从汉字产生以来,就一直在简化,只不过没有统一规范而已,到清末民国时期,已经在做这项工作,到解放后,才最终完成,国人皆曰善莫大焉。当时文字改革的方案,是本着“述而不作”的原则,就是只归纳整理已有的简体字,而不自创简体字。也就是说这些简体字,都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约定俗成而广为流传的,不是硬创出来的。“五四”运动时代有个刘半农,对汉字第二人称研究了一番,认为“他”字只代表阳性,对女性太不平等,于是他创造了“她”字,又创造了第二人称的有生命体和无生命体。不过现在第二人称只保留了“他”,“她”,“它”三种。历史上造过字的人不少,武则天就造过字,可是却没有流行起来。所以文字是要社会接受才行,强行推行是行不通的。
说到底,文字不过是工具。而做为工具,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当然是越容易越好,越方便越好。而汉字的发展历史,也正是沿着这个方走来的。当然,拼音文字确实简单,但是在功能上和是否方便上,现在还不能最终下结论。因为单词无限量发展下去,人类的记忆也许终有一天会承受不了的。
与拼音文字相比,汉字还有书法艺术和文字游戏的功能。因此汉字本身也是历史和文化的载体,这往往也是恢复繁体的理由之一。但是文字的功能不喧宾夺主。会写书法的人和会写古诗词的人毕竟不多,人们在交往中大量使用的还是书写体和白话文。汉语是联合国官方语言之一。联合国的汉语文本,总不会用四六骈体文来写吧?国家的法律,规章制度,政府的文告,也没有必要用狂草书写吧?
不管是不是吃饱撑的,你愿意用繁体字写写书法,做做诗词,玩玩文字游戏,别人也不能干涉你。但是要用在办正经事时候,还是以方使快捷的简体字为好吧?例如医生写的病历开的药方,一手狂草繁体,你看了半天也不得要领,岂不要把人急死?
男女厕所门上,宾馆和高速公路的标牌上,则早已使用象形符号了。似乎全世界又要走像形文字之路了?
其实由繁入简,何止是汉字?服装,建筑,家具,不也都向着功能化实用化简单化方使化的方向发展吗?宇航员穿的宇航服,有必要装饰金银珠宝吗?现在盖房子,也不会再用大屋顶和飞檐斗拱了吧?
不过奇怪的是,现在有的人一方面要复古,例如要废简复繁,要行跪拜礼,要小学生学京剧,要学三字经弟子规,要穿上古怪的服装祭孔,美其名曰继承中华文化传统,要把根留住。而另一方面呢?又要全盘西化,又要和国外接轨,什么都要引进,凡事都要看外国人是怎干的,化巨资建什么鸟窠,水立方,大裤衩,荷包蛋,找不到一丝一毫中华文化的影子,中山装早已不穿了,不管什么场合,都是一身西装,硬逼着全民学英语,以喝洋酒可乐,吃肯得鸡,穿屁儿卡裆,把头发染黄了为时髦,恨不得用兰墨水把眼睛染兰了才好。那个能顶一万本孔子的女明星,却有巨幅半裸照片挂在东京大楼上。政府大楼采用白宫的圆顶,门口却又摆着石狮子。在鸟窠里却又弄了一群穿着古怪的人吟颂论语。这些莫明奇妙的组合,就是既要复古又要崇洋的丑态大表演。如果真的要写繁体字,最好是穿上中式大裤衩和长袍马褂,载上瓜皮小帽,脚踏草鞋,在茅草屋中,坐在太师倚上,用毛笔萱纸,这才正宗嘛,仅仅恢复繁体字又有何用呢?
2009-3-7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