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立诚:骓不逝兮可奈何?
伊锐
八十老汉,虽病卧郊野,但勤读报刊,看人间风起云涌,也思绪万千,时有感慨。
最近看到两则新闻,令人沉思久久。
一条新闻是:12月26日《作家文摘》上一文:“《马立诚:交锋尚未结束》。”这则新闻报道说:“62岁的马立诚以政论立世,最为他带来名气的是1998年与凌志军合著的《交锋》……。”这则新闻以较大篇幅讲马立诚与左派的交锋,功勋辉煌。
新闻的后半截引人注目,不可不将原文抄采如下:
“时局比1998年更复杂。2008年初,马立诚在深圳做改革开放30年主题演讲。演讲刚结束,一个中年人站起来,激动地向他提问:‘你知道我们这个地方贫富差距有多大吗?你知道我们几辈人都买不起房吗?你知道我们看不起病,孩子上不起学吗?我们怀念毛泽东时代!那时候大家都拿的差不多,谁也不眼红谁!’
还没等他(马)回答,坐在前排的一位老者倐地站起来,回头痛斥那个中年人是‘退倒’,双方在会场上展开激烈争辩。类似的争论,马立诚说‘在各地演讲中经常遇到。’
这样的争论是一个缩影,折射出当下更为波澜壮阔的交锋。
马立诚说:这是与以前不同的局面。改革开放之初,真理标准讨论的时候,更多的是思想、理论、意识形态的斗争。10年来,改革开放过程中利益博弈、利益纷争更加突出了。现在我们面对的局面呢,应该说比1998年写《交锋》的时候更复杂,人们对于改革的信心也比十年前更低了。”
接下来,马立诚还说:“左派并不是造谣,他们谈的腐败、教育问题、医疗问题都有现实根据”。
以上这些对马立诚的采访实录,有几点特别值得注意:
其一,“左派并不是造谣,他们谈的腐败、教育问题、医疗问题都有现实根据”。那么,马立诚当年交锋的对手,究竟有何错误,谁对,谁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好像并不在马立诚们的手中。
其二,“当年交锋更多的是思想、理论、意识形态的斗争,而今更加突出是利益博弈、利益纷争”。这是确实的。芸芸众生,要生存、要生活,对你在交锋中煌煌巨论,说来都不感兴趣,三十年的交锋,没有争得多少民心。三十年后人民敢于同马立诚们交锋,因为他们的生存受到严重损伤,而人民一旦起来交锋,表明时势对马立诚们极为不利。
其三,“时局比1998年更复杂”,“ 人们对于改革的信心也比十年前更低了”,原因很清楚。三十年的交锋落得这等局面,马立诚们是否感到失落。继续交锋,又将如何?
马立诚说,讲演会场上激烈争辩的情况,在各地演讲中经常遇到。确实如此,我可以补充实例。
再抄一大段香港《凤凰周刊》2008年第35期上《28年后,‘潘晓’再问:中国人怎么了?》。这篇文章说:“28年前,潘晓发表一篇《人生的路呵,怎么越来越窄……》,引发无数人的内心共鸣。28年后,潘晓再问:《中国人怎么了》?”
潘晓在肯定中国经济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等等之外,再问:“但是,我们头上的蓝天白云不见了,大自然馈赠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自然财富,今天还剩下多少?天空、土壤、水里,到处都是敌人,吃的,穿的,用的,什么都充满危险。20%的中国人掌握了80%的社会财富,教育、医疗、住房,成了城里人的‘新三座大山’,而城市对农民的剥夺,对农村的透支,变本加厉。随着经济增长、财政收入接连翻番,中国政府对民生的公共投入都是世界倒数第一,按照支付能力计算,中国现阶段大学学费世界最高,中国医疗的公平性,全世界倒数第四,中国的贫富差距,在世界银行有资料的国家里,扩大幅度最快,中国的城乡差距,世界最高,中国环境可持续指数,在全球144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列第133名,中国已成为地球上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中国的矿难死亡人数占全世界总量的80%,中国人口约占全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而自杀人数占世界自杀人数的四分之一,居世界第一位,中国是全世界行政成本最高的国家……”
潘晓说,“不错,‘自我’在今天已不再是一种耻辱,反而是一种荣耀。但是,将自我张扬到极致的中国人,已经迷失了共同的心灵家园……为了自我,人们没有什么不可以做的,高官不但可以利用权力攫取私利,而且不惜通敌卖国,商人可以为了多赚一毛钱的利润,投毒下药,置无数人生命健康于不顾,冲撞、嫉妒、屈辱,什么都可以成了杀人的理由……黑砖窑告诉中国人,奴隶制还在我们身边招摇过市,假冒伪劣告诉中国人,有毒产品乃至食品正在上演网络上流行的十面埋伏,媒体曝光的见利忘义告诉中国人,中国进入了‘全民腐败’的时代……
改革开放之初,人们兴高采烈,几乎所有人都相信,经济的快速发展,足以消化所有的不利面。但今天的现状,都使得不少人开始思念过去。正像民间流传的一则短讯所说的,那个时候,天还是蓝的,水还是绿的,肉是可以放心吃的,耗子还是怕猫的,法庭是讲道理的,结婚是先谈恋爱的,理发店是只管理发的,药是可以治病的,医生是救死扶伤的,拍电影是不需要陪导演睡觉的,照相是要穿衣服的,欠钱是要还的,孩子的爸爸是明确的,白痴是不能当教授的,结婚了是不能泡MM的……
这28年来的辛苦打拼,无数人的血汗与泪水,中国到底是前进了,还是后退了?到底是按照我们的理想,还是走入了另一场噩梦?不同的人,或许会有不同的答案……”
潘晓慨叹,“浑不知其所来,茫不知其所往。我们是怎么走到这个地步的,对此,人们已有多种解释。”
潘晓的这种再问,可能并不准确,也许有些地方有点偏颇,但许多问题,值得人们认真思考。
马立诚先生不知可否对潘晓的再问,认真严肃地教导一番。或者南征,与之交锋。
抄了又抄,不能再抄了。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找来原文看看。
想当年,《交锋》刚出,马立诚之流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真理在握,春风得意。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三十年前与“左派”的交锋,竟然演变成与老百姓的交锋,可悲也夫!
马立诚说,交锋尚未结束,看来马立诚仍需战斗。战斗未有穷期,斗志似乎令人佩服。但是我劝马先生一句。《史记》项羽本记的结尾有一个故事。项王战败,退到乌江,英雄末路,悲歌慷慨,自可诗曰:“力挺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三十年前,力挺山兮气盖世,三十年后,看来时势不利,继续交锋,前景是否看好,需斟酌,要思量!
(《环球视野》网摘)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