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光养晦”一百年,列强吃了定心丸
[ 逢君恶 ] 于2009-06-02 14:25:40 上帖 [ 发短信 ] [ 表状 ]
前驻法大使、资深外交家吴建民近日在华盛顿访问期间接受了中新社记者专访,谈及外交工作时,吴老指出:邓小平留下的“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思想,至少还要管一百年。
吴老的话遭到了网友的炮轰。大家普遍认为吴老太软了:我威威华夏,泱泱大国,世界上最强大的发展中国家,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不说要在世界舞台上叱咤风云,一跺脚让地球乱颤吧,还要一直蛰伏着,在处理国际事物时总是没个鲜明的态度,对周边一些小国的挑衅行为,一直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为名忍着,是何道理呐?
其实,网友们是误读了吴老的话,错怪了吴老。
首先,应该看到,吴老的韬光养晦说是建立在极度自信的基础上的。正如他所说,“外交生涯五十年,我的最深感受是,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在世界上发言权在不断增大,中国外交目前已进入黄金时间”,“在这次金融危机尘埃落定时,二十一世纪新世界格局的雏形会出现在人们眼前。”“无疑中国在世界发挥的作用将会增大”。就是说,现在中国外交已经进入空前强盛时期,在世界舞台不是举足轻重,而,简直是一言九鼎了——如果我们想“言”的话。昔日的列强们如今都战战兢兢,看着我们的眼色行事,生怕我们同他们作对呢。
这样才有了“但我们作用的发挥,是同世界积极合作而不是要反对世界”这样的话,其实质是对“中国威胁论”的驳斥,客观上起到了安抚列强们,给他们吃颗定心丸的作用。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就应该这样。如果仗着自己强大,老摆出盛气凌人的态势,让人家在你面前瑟瑟发抖,心里老大有服气,可嘴上连句硬气话都不敢说,可有啥意思哩?
其次,应当清楚,吴老的韬光养晦说是建立在深刻自省的基础上的。“有人经常问我,你们外交太软了,现在我们有这个实力了,该发脾气要发脾气,该拍桌子要拍桌子。但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人家会想,你人均三千美元就这么凶了,将来人均两万美元会怎么样啊?”“不少西方人喜欢用前苏联和大国崛起来套中国,认为苏联强大了就扩张侵略,大国崛起了总是要欺负人家。中国非常明确,不能走这一条绝路。中国的崛起道路很长,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刚刚开始,邓小平留下的‘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思想,至少还要管一百年。”
这正是吴老可贵的一面。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在顺风顺水高歌猛进的时候,更不能冲昏头脑。没错,我们现在发展起来了,而且势头良好,但别忘了,我们刚刚起步,路还很长。目前虽已有了与诸列强们较劲儿的实力,但还远没有达到独步环宇,笑傲群雄的水平。这个时候如果得意忘形,过分张扬,一旦人家对我们有了戒备,联合起来对付我们,就不好办了。因此眼下最现实的作法是,低调,低调,再低调。比如,在处理国际事务上,不干我们的事,尽量少管;重大决议的投票,尽量弃权。别国干涉了我们的内政,挑起领土纠纷,只要不是太过分,就权当他们替我们挠痒痒。不出头,不拿大,不搞对抗,让夷蛮们放松警惕,最好是根本不拿我们当回事儿,这样,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争取发展的空间和时间。
可鄙的是中新社记者,在报道吴先生的言论时,为了追求新闻效果,断章取义,标题只用了“韬光养晦”,故意漏掉了“有所作为”,误导了许多人。其实,吴老所说的韬光养晦,和“两个务必”一样,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手段,最终目的是“有所作为”。还要指出,吴老的“外交韬光养晦至少要管一百年”与邓小平同志的“基本路线要保持一百年不动摇”一样,“一百年”都是虚数,意在表明坚定不移的决心,其意等同于“长期”,甚至是“永远”。我们一定要牢记,在当今国际风云变幻的时代,我们的第一要务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争取早日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只有综合国力提高了,说话才能好使,才能为世界的和平和发展做出贡献。
国际上真假“韬光养晦”辨析
[ 真理永存 ] 于2009-06-02 12:34:20 上帖 [ 发短信 ] [ 表状 ]
国际上真假“韬光养晦”辨析
WY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战败于吴王夫差,面临灭国灭种的危险。为了挽救越国,勾践忍辱负重,假降于吴,尽献美女珠宝,割地称臣纳贡,骗取吴王夫差的信任。吴王夫差信以为真,以为越王勾践是个胆小怕事、胸无大志、安于现状之徒,放松了对越国的警惕。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暗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若干年后最终一战灭越、复国。
假如,越王勾践在蛰伏期内,一而再、再而三地告知吴国:“我越国现在处于蛰伏期,外交方略是韬光养晦,与邻为善,绝不出头;集中精力搞好自己的建设,最终实现收复失地、大国崛起的宏伟目标。”各位认为吴王夫差会容勾践韬光养晦下去吗?
我们把处理国际关系的原则,通过官方、学者各种渠道,反复向世界宣讲:韬光养晦,与邻为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永不出头,永不称霸;和平解决一切争端。其背后的原因也一并告知:我们要集中精力用几十年发展经济。
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韬光养晦这件事本身或许不是一件坏事,但是把自己的心底的想法和盘托出,实则匪夷所思。全世界都知道你要韬光养晦了,而且你在行动上也确实表现得忍辱负重了,那你的对手怎能不在你强大之前能捞就捞、能占就占、能打就打、能堵就堵呢?
看来韬光养晦的战略,也不是随便学古人就能学好的。此战略发挥作用,分寸是要拿捏得很精当的。
一个暂居弱势的大国,大致上有三种策略可供选择:
第一种:现在不够强大,以后也不想强大,把战略公之于众,好让对手放心。表现为: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国门洞开,追随、依附其他大国,走彻底的和平主义路线。
第二种:现在不够强大,希望以后强大,但是把战略尽量隐蔽,实行战略伪装。表现为:口头上和平路线喊得震天响,实则暗中扩军备战,囤积战略物资,积极寻求破局时机;紧守既有地盘,寸土必争;对一时无法收回的国土,并不主动出击,但是也不放弃权益,以弱者的姿态争取国际同情。
第三种:现在不够强大,希望以后强大,把战略周知全世界。这是我国的做法。表现为:理论上把此战略在国内国际上全面宣讲,还发展出配套理论包括: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留给后人去解决;尊重现状,等等。而且唯恐别国不相信上述表白,在实践上更是加码执行,发展出消气外交、和谐外交、抗议外交、伤感外交等等国际上授人笑柄的东西。
第一种方式,是彻底的懦夫表现,把国家民族安危系于外部力量,所有没有一个大国政府敢于公开采纳。
第二种方式,是真正的韬光养晦,日本是这个战略真正的实践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还是日本深得中华传统智慧的精华。伊朗积极谋求恢复大波斯帝国的荣誉,两伊战争后积极发展经济,发展(核)军备,积聚国势,军事上不再主动出击;面对超级大国的威慑,不得不以虚张声势的策略进行高调吓阻,其实真正目的还是避免在自己还弱小的时候与大国进行即时的军事摊牌,从这个意义上说,伊朗也也算西亚版的韬光养晦。
第三种方式,是假的韬光养晦。由于这种方式在理论层面“虚伪地装弱”、在实践层面“确实很弱”,两大特征暴露于世,既无斗争的意志,又无斗争的物质、军事和舆论准备。自己骗自己韬光养晦,实际早被别人看穿把戏;想诱骗别人放松对自己的警惕和干预,实际每每被别人反利用,权益一再受损。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印度,日本,韩国,美国……哪一个不是抓住中国韬光养晦,理论上不想生事、实践上确实怕事的心态,占尽中国的便宜?
真正的韬光养晦,是在大战略上保守,避免在力量不足的时候与主要对手决战;但是在战术上往往是积极主动地维护自己的利益,避免自己弱者的面目全盘曝光以招致国际丛林中狼的攻击(狼总挑弱者下手)。如果,我们能正确地实施韬光养晦,就应该在第一例外国侵犯我权益的事件发生时,立即予以实际反击。不要怕军舰派到南海被越南击沉一两艘,一次失败,没关系,我换个方式与你纠缠,再打。就算一时收不回,我也要让所有人知道我不是省油的灯。遗憾的是,现在全世界都知道中国这盏灯最省油,都知道你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为维护主权失败并不丢面子,国民可以理解,外国对这样的对手也会尊重;丢面子的是不敢维护主权。连美国都一而再再而三地遭遇军事失败:朝鲜战争受挫、越战完败、古巴猪湾登陆惨败、伊朗门全军覆没、索马里陆战队全军覆没,我们有什么怕失败的。美国让我佩服就是不怕失败,在失败中积累经验,结果越战越强,到后来打出了名声,谁也不敢损害他一丝半点利益。
我们师从美国这么多年,与国际接轨这么多年,这方面真得好好与国际接轨一下。
吴建民先生:到美国讲“韬光养晦100年”是泄露“天机”
云淡水暖
《中国新闻网》挂出了一片中新社记者的文章,标题是“吴建民:六十年三大变 中国外交进入黄金时间”,说“前驻法大使吴建民近日在华盛顿访问期间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用亲身经历,讲述了中国外交六十年的三大变化、三大发展。”。
新浪网编辑在转载的时候为了突出核心观点,把标题改为“吴建民讲述中国外交60年:韬光养晦仍要管100年”,想想好像也符合吴建民先生想表述的逻辑,吴建民先生说自己从事外交工作50年,算来就是50年代参加外交工作的,那么“三大变”的总结也算是有资格了,特别是吴先生在担任外交学院院长之前,曾经是驻法国大使,成绩斐然,可惜现在被萨科奇破坏了气氛。
吴建民先生所谓的“三大变”是怎么变的呢?据云:
其一、【共和国成立之初,为了生存而斗争;改革开放之后,目标由求生存转向求发展,需要同世界合作,同所有国家搞好关系。】;
其二、【“共和国成立初期出去的外交官,非常强调‘立场坚定’,就是我跟西方世界不一样。现在我们转向了求同,‘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是求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求同,这是很大的变化。”】
其三、【“在我外交生涯早期,经常讲跟美国人吵架,跟苏联人吵架,把苏修打痛了就开心”,吴建民说:“但今天外交的主导面是合作,虽也有斗争,但强调‘斗而不破’,斗争是为了更好地合作,不是为了破裂。”】
草民觉得,吴先生有点拿今日的观点,解释昨天的事物,外交、外交,重在一个“交”字,昨天是这样,今天不过是昨天的延续。新中国刚成立,那么多国家还跟蒋介石政权保持关系,联合国的席位还在蒋介石政权手里,当然需要多交朋友,把自己的朋友搞得多多的,扭转国家的对外关系局面,富人或者说巨头俱乐部开始是瞧不上中国的,那么就先靠穷哥们,先把自己抬进联合国再说,有一席之地,才有话语权。
那么,“经常讲跟美国人吵架,跟苏联人吵架”,恐怕也是被逼无奈,1954年,周恩来总理到日内瓦参加国际会议,当时的美国国务卿杜勒斯率领美国代表团参加,后来有人杜撰出周总理伸出手去握手被杜勒斯拒绝的“消息”,后来被证伪,然而,据徐克利所著《解密中国外交档案》介绍:第三天是英国首相艾登担任会议主席,艾登事先通过杜威廉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宦乡,想先征求一下周恩来的意见。如果周恩来同意,艾登再去跟杜勒斯商量。宦乡把英国人的意思向周恩来作了汇报,周恩来表示同意艾登的建议。…杜勒斯却表示,他不能接受艾登的建议,而且他还对艾登跟周恩来的接触非常不满。结果让艾登讨了个没趣。
另外据老资格外交家熊向晖所著《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介绍:合众社6月5日电称:“美国代表团来到日内瓦时奉有极严格的命令,规定不得与中国‘侵略者’交往。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会议第一天在这里对他的密友说,他与共产党中国外交部长周恩来‘只有在我们的车子相撞的时候才会见面。’”、“美联社日内瓦5月4日电称:‘美国副国务卿史密斯将军和国务卿杜勒斯一样,在日内瓦会议上不理睬共产党中国的总理兼外长周恩来。”、“一位官员——当史密斯和周恩来在同一间屋子里举行会议时曾有两次在场——说,史密斯与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握手,但是在会上甚至没有朝周恩来那个方向看一眼,而在走廊上一直地从他面前走过。”
看看,周总理都同意了英国首相艾登的建议,采取比较灵活的立场,照吴建民先生的话说,就是“虽也有斗争,但强调‘斗而不破’,斗争是为了更好地合作”,当时的会议主题是“合作”解决印度支那问题和朝鲜问题,没有中国参加不行,怎奈杜勒斯如此不买帐,杜勒斯也如吴建民大使所说“非常强调‘立场坚定’”,就是坚决反共,规定“规定不得与中国‘侵略者’交往”。
所以,“合作”是争取来的,换句话说是“斗争”来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跟美国如是,跟前苏联亦如是。
值得注意的倒是,虽然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但是,看到“美军战略重心转向亚洲 对中国周边地区加强渗透”(《新世纪周刊》)这样的标题,还是令人感到凉飕飕的,美国人已经把F-22猛禽战机部署在日本的冲绳。在东海问题、南海问题上,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多年了,但在本国核心利益面前,至少在目前,谁都不想退让,日本要的是领土主权,南海诸国也主张的是领土主权,这个时候,吴建民先生的“虽也有斗争,但强调‘斗而不破’,斗争是为了更好地合作,不是为了破裂。”需要更加多的证据验证其效用。
显然,吴建民先生认为“外交黄金时间”的基础是“中国的崛起道路很长,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刚刚开始,邓小平留下的‘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思想,至少还要管一百年。”。
这个思路当然有道理,讲的就是外交谋略,但是拿着“韬光养晦”满世界喊,还到美国去喊“至少还要管一百年”,就有点怪怪的。
“韬光养晦”据成语词典解释: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谋略家们把“韬光养晦”转了个意思,拿刘备与曹操的关系说事儿,《三国演义》说了个历史上最有名的有关“韬光养晦”的典故,其中第21回“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关、张两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两人乃不复言。”、“操遂不疑玄德。”
看来,“韬光养晦”,刘备是不能对曹操说的,如果刘备说了“我不过是在‘韬光养晦’”,露出东山再起的内心世界,曹操知道刘备日后会成敌手,就会将其去除而后快,刘备只有白天装作种菜,晚上悄悄对自己的弟兄说说,这是一句极为内部的话语,说破了就没有意义了。
比如吴建民先生如果对一个美国人说,我们目前的姿态不过是“韬光养晦”而已,美国人听了,找个汉学家来弄明白了意思,“韬”——是古代弓箭的袋子,就是把弓箭暂时藏在袋子里,“韬略”——就是指军事、经济谋略,人家就会联想到中国的《三国演义》,联想到“东山再起”,有朝一日你的“韬”装满了武器,你会不会把“光”放出来?威胁人家的利益?
尽管吴建民先生强调了“100年不变”,但“韬略”二字恐怕还是让人、特别是让处处维护自己战略利益的巨头、寡头、霸主不放心,你这么有“韬略”,就愈发要说你“不透明”,因为你把自己的东西装在“韬”里了么。而且,“养晦”还有“修炼”的含义,那么修炼又与“本领”、“实力”联系在一起,涵义更多。
所以,即便是“韬光养晦”,也应该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最多是像刘备那样,关起门来对自己的兄弟们讲讲,岂有刘备跑到曹操的宴席上大讲“韬光养晦”的?
草民斗胆给吴建民先生说一句,“韬光养晦”这个成语,没有这样用法的。特别是还到美国去说,有点“泄露天机”的味道。哪怕下个红头文件让国人心知肚明呢,中国人彼此见面,谈到谁对不起咱们了,就会心一笑,“别急,咱在‘韬光养晦’呢!”
从(吴建民先生的)“韬光养晦”说起
[ 高境先生 ] 于2009-06-02 13:30:12 上帖 [ 发短信 ] [ 表状 ]
从(吴建民先生的)“韬光养晦”说起
人们抓住吴建民先生一句“中国的崛起道路很长,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刚刚开始,邓小平留下的‘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思想,至少还要管一百年”不放,有些话说得很刻薄或者说很难听。
“韬光养晦”的出处是《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它的本意是:“韬光是隐藏自己的光芒,养晦是处在一个相对不显眼的位置。”这是辞典的权威的表述。
当年邓小平同志的“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本来应该是他内心的想法,当他把它表述出来的时候,也应该是他对个别的人物作出的极其机密的政治托付。然而事实上,据笔者的记忆,它却是很快地被传播开来。
“韬光养晦”用于政治的话,它是一种优秀的“策略”,可以这样认为:它只能做而不能说,或者说只能悄悄地说,而不能广告地说。“韬光养晦”之计是对于竞争对手而言的,一经问世,便成笑谈。
即使真的是所谓的“韬光养晦”,全世界的人们,特别是美国的那些人们并不会就此而“上当受骗”。例如,实际上某些国家对于中国的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文化的、价值的等等包围和颠覆则是到了越演越烈,无以复加的地步。
吴建民先生说:“共和国成立之初,为了生存而斗争”,难道“为了生存”不是更加需要“韬光养晦”吗?吴建民先生说:“改革开放之后,目标由求生存转向求发展”,难道“求发展”不是更需要“斗争”吗?
至于吴建民先生说“‘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是求同”,这里所谓的“同”者,对于像吴建民这样的共产党人来说不就是“共产主义的理想世界”吗?难道还可能是其它的什么世界吗?难道还可能是其它的什么梦想吗?
吴建民同志请注意保密
[ 千重山 ] 于2009-06-01 20:32:53 上帖 [ 发短信 ] [ 表状 ]
吴建民同志请注意保密
我虽然不懂外交,但我也经常看电视读报纸上网,由此知道外交工作的重要性,恪守秘密应该是外交官的神圣职责,否则就会贻害国家祸害百姓的,如果不保密,随便将国家机密暴露给敌国,是要受到法律严惩的,作为资深外交官的吴建民,应该深知这个起码道理。
“韬光养晦”作为一项外交政策,应该被列为国家最高机密,无论是韬光养晦五十还是一百年三百年,都应该作为国家最高机密来执行,任何人都不能泄露半点,否则韬光养晦就要失败。
在战国纷争的时候,就发生过一次韬光养晦的战例,吴王夫差捉住了越王勾践,几乎灭了越国,这时勾践听从了大臣范蠡的韬光养晦战略,从此对吴王言听计从,当听说吴王夫差有病的时候,亲自尝吴王的大便,而背地里却大力发展经济,壮大军备,终于在十年后打败了吴王夫差,这就是典型的韬光养晦战略,想一下吧,假如越王勾践早早对吴王夫差说我要韬光养晦十年,等到十年后我再打败你,其结果会怎么样呢?恐怕早被吴王夫差打败了。
通过这个典故使我们知道,“韬光养晦”是一个国家最大的战略,是应该高度机密的,否则一切计划就要落空,这个战略只能由国家少数几个人知道,这应该包括国家主席,党的总书记,总理,委员长,外交部长(甚至外交部长都不应该知道),“韬光养晦”四个字绝对不能出现任何场合,否则就是泄密,是要受到严惩的,作为长期在外交战线工作的吴建民应该知道的。
为什么“韬光养晦”要高度保密,主要是示弱于敌人,秘密发展自己,等到敌人大意疲惫之时,再反戈一击置敌人于死地,否则该战略一定要失败,古代是如此,现在更是如此。
吴建民难道不懂这个起码的道理吗?作为一个政治家外交家的吴建民想必最知道韬光养晦战略的高度秘密性,而他却在各种场合高喊什么韬光养晦一百年不动摇,这分明是告诉外国人:等着吧,一百后我们中国要统治世界,一百年内我们要秘密发展,谁都不告诉。心知肚明的外国人当然不糊涂,当他们得知中国要韬光养晦时,就会拼命干扰中国的发展,不让中国韬光养晦得逞。
这些年外国总是宣传中国五花八门的威胁论,其依据就是知道我们中国在韬光养晦,才时时刻刻限制我们发展,给我国造成重大损失,难道你吴建民不知道吗?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