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淡水暖
《法制晚报》用标题“新华社连发6篇评论批土地财政及腐败推高房价”为题发表报道,说了“连发6篇评论”的背景情况。似乎在澄清一个事实,这六篇极为高调的评论,并非如“一些网友在跟帖中猜测,作为国家级的媒体,重磅推出批评报道比较少见,因此很可能高层将对房地产行业采取重大举措。”(法制晚报),而是“记者联系到了新华社国内部评论室主任张建高,…针对有人提出新华社如此高调推出房地产评论,可能背后有推手,张主任表示,这是他们自己策划出来的,主要是出于作为媒体人的责任感。…”
这下,房地产商们、炒房投机者们、地方靠卖地财政捞好处的官员们,可以放心了,并没有什么“高层将对房地产行业采取重大举措”,地照卖、款照贷、利照赚。几个“媒体人”因为“责任感”的策划,难以撼动财大气粗、位高权重的各位政商贤达。
当然,新华社记者们的确是动怒了,就看这六篇评论的标题:3月28日《红火景象下的楼市之忧》、3月29日《不能让楼市成为投机者的乐园》、3月30日《坚决清除房价中的“腐败成本”》、 3月31日《疯狂的房价叫板土地招拍挂》、4月1日《“土地财政”还能维持多久》、4月2日 《税收杠杆应发挥更大作用》…。看看这些用词“之忧”、“不能”、 “投机者的乐园”、“坚决清除”、“腐败成本”、“疯狂的房价”云云,其愤慨溢于言表,其求索意如烈焰。
从怒斥投机牟利到痛陈腐败成本,从断喝土地财政到呼唤“税收杠杆”,可能记者诸君能够想到的都想到了,能够抨击的也抨击了,根据《法制晚报》报道的隐喻,但可能也就是到此为止了。
其实,记者们说了一千,道了一万,草民觉得有点隔靴搔痒的意味,因为记者诸公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核心:中国13亿人口,人均耕地一亩多一点,衣食住行,遮风避雨,也就靠这么点资源了,土地不可再生,理应人人有份,照道理,应该是将住房作为基本的民生资源将其尽可能公益化。现在却拿来做了暴利生财的工具,培育出一个“支柱产业”,官商就指着它发财致富了。在中国富豪榜前100名里,房产商云集。房地产成了少数人暴富,多数人为奴的工具,不将其去“支柱化”、去产业化,其它的一切都只是枝节而已。
当然,草民理解记者诸公的怒吼,主要是源自于内心强烈的感悟,对于房价和自身住房需求之间的巨大鸿沟无法逾越的那种极度的失望。新华社记者们经常做各个层面、特别是高层面的报道,关于房价,曾经有一个美好的期许。
新华网新加坡2007年11月19日电: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9日在这里说:“如果提起人民生活,我最为关注的是住房问题。”,…,温家宝谈了四点考虑。他说,首先,政府的职责最重要的是要搞好廉租房,让那些买不起房或者进城打工的农民工能够租得起房、住得上房。为此,中国政府今年将安排49亿元用于廉租房建设,再加上地方财政,投入将达到几百亿。他说,明年我们将加大廉租房建设的力度。…其次,是建设经济适用房。他说,经济适用房大多数是面向中产阶级的,他们中有许多工资也不是很高。在中国,经济适用房户均面积90平方米是比较适当的,因为中国人多地少,“对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政府应提供和保障土地的需要,当然(这些)土地也要节约和集约使用”。
一时间,媒体群起用这样的标题欢呼“各地楼市出现双降 经适房从穷人专利到中产保障”(广州日报),“温总理关切住房问题引发业界强烈共鸣”(中国房产报)等等,当然,温家宝的讲话,也引起了新华社记者们的“强烈共鸣”,因为对比起“那些买不起房或者进城打工的农民工”这样的群体,平心而论,新华社记者的待遇是要稳定和高一些的。如果没有其它的财源,记者们似乎又符合“经济适用房大多数是面向中产阶级的,他们中有许多工资也不是很高”这样的条件,由此,穷人不再“专利”而有更为可靠的“廉租房”,而收入“也不是很高”的记者们大概应当划入经济适用房所面对的“中产阶级”了。
当然,对这个“中产阶级”一说,有争议,有意见认为,所谓“中产阶级”应该有房有车了。这个按下不表,就算在2007年买不起高价商品房的如新华社记者诸君们是“中产”了吧。那么,2007年有“经济适用房大多数是面向中产阶级的”之前,北京的房价是个什么水平呢,“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7月24日联合对外发布消息,北京五环路以内住宅期房均价过万元,…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四环路以内住宅期房均价达到每平方米13696元,四环至五环路地区为每平方米11439元,…”。如果照这个水平,大概其新华社的记者诸君对经济适用房的房价还是可以期待一下子的。
但是,事情的发展未能如人意,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供应未见有大的惊喜,商品房的房价却打着滚的往上翻。因为“按照通常的分类,保障房涵盖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公共租赁房和廉租房四类。四类保障性住房已经面临不同的窘境。前两者缺地、缺政策,后两者缺钱。”(新华社-国家财经周刊),而反衬的是,高价商品房既不缺钱,也不缺地。
这样一来,对穷人和“中产阶级”的住房保障就落了空,据报道,2010年开年以来“北京商品房成交均价达2.5万 同比上涨逾128%”,而“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公布了今年第一季度商品住宅成交均价排名,东钓鱼台家园以81105元/平米的成交均价继续蝉联预售项目榜首,排名二、三位的新燕都家园和瑞城中心,成交均价也都突破了7万元大关。”。
2007年,五环内房价才“过万”,如今已经过两三万了,三环内大概其也得4万以上了,到如果在蜻蜓点水般的经适房、廉租房得不到雨露的话,只有看着房价渴死了。想必新华社记者诸君的薪资,与去年同期相比,“同比上涨”绝对没有128%。
曾记否,2007年“温家宝访问新加坡,并出席在狮城举行的东亚领导人系列峰会。…走进新加坡建屋发展局,温家宝了解到,新加坡约百分之八十居民住在组屋里。组屋工程是新加坡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为使“居者有其屋”而实施的政府主导的普惠性住房工程。…政府资金在新加坡公共住屋建设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购屋的居民只需要动用薪金的百分之二十来偿还贷款,就可轻松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屋。”,所以,才就有了关于“如果提起人民生活,我最为关注的是住房问题。”的谈话。
保障房建设慢如蜗牛,商品房价格快如火箭,难怪记者诸君要心急火燎了,因为两年多前,他们聆听、记录、报道了温家宝关于住房问题的谈话。也可能为关于“中产阶级”即将得到保障性住房的优惠而期待过。所以,面对如此不堪的高房价,记者诸君按捺不住内心的怒火。不免要大喝一声:记住温家宝的话!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