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炎黄春秋》办的不错
文/亚平
私下估计,部分乌有网友如我一样来自社会的底层,对于某些官爷的“丰功伟绩”是孤陋寡闻的,如果不是他们身边的亲朋好友或者同病相怜者往外抖露,我等如何能知还有如此众多默默无闻的地下工?
譬如在中国当代“改开”进程中,有个叫任仲夷的,一个功勋卓著、彪炳炎黄春秋的人。说他伟大以至于“世人敬仰”,应该是沾了当今最虚伪的资改头子---赵资养的光,二人是亲家关系;另外就是他的女儿任克英(赵资养的儿媳妇)---资二代成了西方资本家为打开中国经济大门争相聘用的一把万能钥匙。
任大人先后担任黑、辽省委书记,83年,在赵的安排下,从辽宁调任改开的前沿---广东省任书记,死后披上了金光灿烂的外衣-----“高举民主自由”大旗的“改革先锋”。看到这儿,我等只能“阿弥陀佛”一声了。
不吹捧不知道,一吹出来吓一跳,此公与赵资养蛇鼠一窝得到了证实。这帮人不但官场上沆瀣一气,而且极其狡猾奸诈,躲在阴暗角落里发号施令,闷声发大财,无视国家和人民的幸福安危。因为都是来自“自由民主豆氏”家族的,所以 “不是冤家(亲家)不碰头的”嘛!
“改开”的地位、功绩尚未得到人民的认可、历史的评价,把一顶不知是祸是福的帽子戴在政坛上一个普通的老资身上,有点夸张,有点滑稽。盖棺定论本是严肃的事情,太片面太随心所欲,只能徒增笑耳。
如任仲夷这样的老干部在世时充其量只有老资格可以压人,抛弃自己的理想,无牙的嘴里满是西方民主人权政治,不是呀呀学语就是拾人牙慧,脱离中国的国情阔谈人权自由民主,只会招人“吐痰”。
凭任老的学识及观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80年代早已是“心有余悸而力不足”了,吃老本,摆老资格,头脑中怀旧(封建意识)思想严重。对于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因为知识有限、思维僵化、警惕性丧失、党性不强,导致缺乏自我之明,只好调转屁股崇洋媚外,想在大陆照搬照抄国外的政治经济模式,并且这种“媚外”病在身体上不断地发酵传播以至于窒息而亡,其效果比转基因更明显更直接。
给任老披马甲的就是围绕在《炎黄春秋》周围的一群老人,借助这“二亩地”,“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得到了充分认证,其中就有反毛急先锋李锐。
任仲夷死于2005年,于是“必而不周”的老人们感到生命的短暂,通过挽联发出哀鸣:“改革开放,勇当先锋;自由民主,高举大旗。南天一柱,世人景仰;仲夷同志,永垂不朽。”汉语中最具份量的评价之语全被任劳一人独占了,后来者只能望尘莫及。
想当年,秦桧死时,按他的身价,免不了会有鸡鸣狗盗之徒为之吹捧“永垂不朽”的,但历史是人民书写的,秦桧还是落了个遗臭万年。
其实“永垂不朽”这个严肃庄重的词语乱用不得的,只能用在为国为人民做出贡献和牺牲的人身上。如果用来评价秦桧一类的垃圾,如同“小姐”“专家”“教授”等曾经高贵的称呼一样,早晚会成为损人贬人的词。拜托封建遗老们不要糟蹋“永垂不朽”这个悼词了。
当然,《炎黄春秋》办的不错,在深挖毛主席的“原罪“方面不遗余力而且是“宁可错写千万,不可漏网半个”,譬如李锐、辛子陵等摇旗呐喊、鼓唇弄舌的走卒。在辨别真理真伪、路线正确与否方面,在重新认识毛委员和社会主义道路方面,《炎黄春秋》这个靶子可谓功不可没。
《炎黄春秋》办的不错,极力美化胡乱帮、赵资养等一干怀旧复辟派,其结果就是被正义之士揭的体无完肤神经错乱。假的就是假的,根本经不住戳一竿子。人民群众再次认识到,资改派的凶险和残忍,这些复辟分子千方百计妄想再次将人民大众置于奴役的地步。
《炎黄春秋》办的不错,让我等P民知道了恁多的春秋内幕,也知道了给国内外汉奸买办势力抬轿的都是些什么人物。
打击买办势力就是要抓住“牛鼻子”,从任仲夷、任克英父女身上下手剥皮,可以真实的看清这些披着“普世价值”羊皮的狼是如何里外勾结欺骗人民的。
“《炎黄春秋》办的不错”,无论是谁提的词,无疑让我们听到了夕阳西下时乌鸦的惨叫声。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