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一套播出的电视连续剧《毛岸英》,剧中一条鲜明的主线,表现了领袖如何培养教育子女的良苦用心。当岸英从苏联奉命回国,带着智慧和力量,满怀激情地准备为国效力的时候,不想作为领袖的父亲毛泽东,却非要让他补上劳动大学这一课。在毛泽东看来,岸英虽然在苏联大学毕业,但他还不了解中国社会,不了解胸中自有雄兵百万支持革命胜利的活菩萨农民,一定要让他到农民中去锻炼一下,滚一身虱子,磨两手老茧,才算毕业。
事实证明,知识份子和工农结合的道路是正确的。岸英通过上劳动大学,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虽然皮肤变黑了,但是身体变结实了,作风变朴实了,同农民的感情加深了,他觉得农民在那种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坚决拥护共产党,跟着毛主席干革命,更领略到农民的可爱可敬之处,从而坚定地树立起为国争光,为广大劳苦大众服务的思想。不言而喻,更有后来挺身而出,义不容辞地赴朝作战,保家卫国的实际行动。
从岸英上劳动大学,不禁使我想到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那场波澜壮阔的伟大运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伟大领袖毛主席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伟大号召 。并动员城里的家长说服自己的子女到农村去,我们姑且不谈毛主席发动这场运动反修防修,国不变色伟大战略意义何在,单就看知识青年到了农村,通过参加农业生产劳动,由过去在城里和父母跟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和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变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单就这一点看来就是很有意义的。事实证明,广大知识青年到了农村,的确是大有作为的。农村的面貌需要改变,科学种田需要人才,在他们中间,涌现出像董加耕、吕根泽、邢燕子扎根农村干革命,立志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先进典型。他们中的一部分也同农村和农民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也不乏有在农村娶妻生子,成家立业的,他们真正融入到了农村这块天地。
令人不解的是,这样好的事情为什么后来也进行了拨乱反正,我们说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不是十全十美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也出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主流和大方向是好的,至于城里的家长担心自己的孩子在农村受不了苦,那么天生生长在农村的又当如何呢?
当前国家正在号召进行新农村建设,那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广大青年到那里是大有作为的,我希望当代大学生遵照毛主席的遗愿,投入到火热的新农村建设中去,大显身手吧!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