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道德的问题
任何事情都是两面的,是双方的,比如上行下效,比如感恩与图报,等等。就拿现在公交车经常宣传的“给老年人让坐是美德”一事来说,这也是双方的事情,即老年人与年轻人双方的事情,年轻人要知道“礼让”而老年人也得知道“感恩”,年轻人对老年人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年人要懂得“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就遇到或看过几个场景。
一老年人带着小孩上车,虽然老但看上去很有力气,小孩虽小但至少也是中学生或接近中学生了,当时有一小伙子没看见老人上车于是就走到了红位置边上,刚要坐下,这老年人一大步跨上前来用力一掀开小伙子,还用怨毒的目光恨了小伙子一眼,小伙子因自己没看见老人而坐红位置当然是不好意思,低着头走开了。这小伙子没礼让是不对,但老年人的动作好像也不太文明,而且看样子这小伙子是真的没看见,我相信他如果真看见可能会让的。而接下来的事情是这老年人并没有坐这位置而是让给了他带的孩子坐。
另一次是我从乡下回来,背让背了一个布包,将后面一中老人夫妻档着了,其实也不老就四五十岁左右,而且也没怎么挤到他只是一个包在面前晃来晃去让他很不爽,我背对着他当然没看见,可能是他忍了很久终于发彪了,对我是一正臭骂,我当时只有连说对不起希望大事化小,于是我将包背到了前面,可他在后面依然在骂,旁边也有人在小声说烦了,他的老婆也在劝他,让他别说了,连骂了两个车站我实在忍无忍就顶了句“大爷,这是公交车,有点挤是正常的,我也没将你怎么样,没伤着没弄痛什么的,我都说对不起了,行了吧”。这么挤了你等下一班车不行吗?背个土包包一看就从哪个乡下上来土包子?我当时火了“大爷,你这么怕挤你坐出租车得了,我乡下上来的没钱,坐不起出租车,如果有钱我就坐出租车去了”他更火了,说你没见是老年人吗?还这么给我这样说话!我当时越来越气不过就说“我说看见了,我只看见了一个为老不尊的老人”他看那样子还准备打人,还好刚到站他们就到了,被他夫人拉着下车了。
还有很多老人,以为人家给他让坐,也不说个谢谢,下车之时也不让人家坐回来,拍拍屁股就走人,唉!真不知道他们心头是怎么想的。但也有好的。
我上次给一老年人让座,她先是推让,最后坐下,然后道感谢,最后她下车时见我还没打算下车,又将我拉回来,让我坐下她才下车走了,说实话,那次那个老年人让我印象深刻,让我非常感动。
另一次是我带着侄女坐车,侄女说小不小说大不大,三岁,我拉着她站起来给一老婆婆让人座,她见我带着小孩开始推让,最后坐下了,坐下之后来将我侄女抱了过去,还给他讲故事,我当时也是很感动的。
也就是说,让坐是美德,但做为老年人同样也得知道感恩,当然让坐的人并非希望你报恩但最起码的谢谢二字要有,如果不但谢谢也没有还做出不文明举动那就是为老不尊。
事情都是两面的,比如对于政府提了什么八耻八荣,五讲四美也是一样的,讲给别人听那么自己首先要做到,要大众执行首先典型性人物就必须做到,他百姓做到官员就得做得......这就上行下效,不可能你一方面要百姓爱国而自己则当裸官,要百姓爱劳动而自己则贪懒,要百姓讲文明讲礼而自己则野蛮执法......天下哪有这样的理?。
二、关于精英的问题
每个社会每个文化都会出现精英,这没什么其怪,但怕的是所谓的精英多了就自成了一体的文化形成精英文化与平民文化相区别开来这就非常不好。
其实精英是每个行当里面最有能力最专业的那些人,但他们也是从基层做起的,你看最好的流行歌唱家、政治家、军事家、小说家大多都是平民出身然后一步步走到顶峰的,成龙戏班出生、毛泽东农民出身、曹雪芹如果一直是富家子可能也写不出红楼梦、韩非子当年甚至让人专裤档又有多大地位?
但看看我们今天的精英,他们是怎么回事?今天又有多少精英认同平民智慧?我就举个例,现在的艺术家,画的东西以老百姓看懂为原则,老百姓不懂他们才有讥笑百姓以显示自己伟大的才华,真是可笑!一件伟大的艺术作品最后还得百姓传承,当传承的代数越多才能显示他的伟大,而现在是古代还不如当代的,百姓的眼光怎么当得住“炒作”来得快,因为百姓的眼光多少已经不是衡量的标准,钱的多少才是唯一标准。他们成功将这个观点说服了上层领导,甚至大部份百姓都同意了,以至于百姓认为自己看不懂艺术真的是自己没水平,实则不然。
而且这里边大大的有问题,而百姓同意危害还不大,而政府同意则导致了现在的文化工作落后,甚至说扫黄失败这里面也有重要的原因,不要忘了“墨子”的失败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忽视了人民百姓的精神需求。
人民的精神需求是根本的人性,是多方面的,这里边有的有负面效果要正确引导,有的有正面效果要大力发掘,而艺术家们真正应该做的事情就是这种引导和发掘。人们对爱的追求是本性,如果被负面的引导就成了色情,而黄色产业链就是利用了这种本性,所以很容易流行,当然这是负面的流行。而如果艺术家们发掘那种感人的爱情让人们的思想向正确方向引导则正面引导,可惜没有或不多。而流行大众文化顶多只能算这两者之间。
上面是说引导,另一方面是发掘,那天我坐公交车,看了公交电视上放的一曲《四川欢迎你》,人家歌手唱功可能很好,但说实话怎么好听!如果真想让歌曲传达给人们四川欢迎你最好能让所有人都传唱,而且歌曲一听就有四川味,曲子不好谁听了?我和朋友当时就在聊,如果这个歌曲改在以川剧中大家喜欢的曲调为主旋律,再加上此四川独特幽默和大方的曲调,肯定比他好听,甚至我说网上流行的将刘德华的歌改成的川剧版本都比这个好听!我个人觉得这个建议非常好!可惜音乐家们听不到!而我普通大众在这方面的想法是一闪即过,过后谁能记得起?当时我就在想,如果音乐家们能经常坐公交车,如果音乐家们能经常与大从打成一片....是不是这样的机会就会多一点?可惜我的很多如果仅仅是如果....!现在多少艺术家坐着私家车,进出高档场所,拿着乡下来的就叫“土包子”,还会吗?
所以,精英并没啥,怕的是精英与平民的隔离。
三、客观与立场问题
有的人分析问题非常客观,当然这类人大多是专家,但其中很大部分没有立场,他们忘了一个科学家的话“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界”。
另外,一些事情得看你往哪方面想,往往两个方向都是有道理的,都是正确的。
就拿这次车船税来说吧!我好像记得有个人大代表说的是“可以减少大人负担”,不知道是不是我听错了,如果是的话,这个“大众”在这里就不对,只能说是减少了“车主”负担,这一词之差就差大了,如果真是想减少大从负担,那么车船税不顶用,对于非车主的大从来讲大多坐的还是公交车,顶多就是个出租车,所以与其减少车船税还不如减少出租车的“份儿钱”,甚至不如增加车船税用于公交事业的投入。
就算他没有说,但看看眼下的舆论,对减少主流民意也是普遍叫好!认为减少负担,真正的负担是贫富差越来越大,而税收是调节这种差距的一个重要方法,我相信“车主”在“大众”当中的比例还不算很高吧!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该公报显示,私人汽车保有量5218万辆。 与13亿人比起来才4%,而且很多有钱人是一家许多车,所以这个比例就更低,我想他怎么就成了主流民意?我想可能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主流媒体对大众进行了定向性引导,二种是主流媒体对主流民意进行了定向性筛选。
所以,我不相信现在的主流民意和主流媒体,他们的客观性和立场性我已经非常表示怀疑。
另一个事情是我在火车上听一个老工人谈现在的世道,说成都的汽车限牌听证,一听就知道他是个有内幕的人。
他开始说了很多悲观的思想,什么国企改制是乱改,什么民主进步其实不如以前,什么福利待遇相对来讲是退步等等。
虽然我很多以前也听说过,但多少还是有些保留意见,我还反过来开导他,我说社会总是进步的,你看以前听证都是假打,现在成都这个次车牌的听证不就被否绝了吗?听后他大不以为然,然后给我讲内幕:
这次听证其实他们本来就不想通过,为什么呢?其实就是两个利益 集团对杠,最后大集团胜了,限不限制对大众来讲都一样,他们表面上讲是为了环保限制,实际是发牌的单位想卡这个关,你想象如果通过了,这个牌照的价格绝对上涨,上涨带来的好处还不算,有些人就会走后门,这些利润才是大头,但对于汽车销售商来讲,那么年要少销售多少台?这个损失可就更大了,而且对于新买车的人来讲为啥以前的过错要我们来担。但另一方面,如果通不过确实成都的汽车太多,空气污染、交通压力又非常大,而发展一代损害一代在中国又不是没先例,部门腐败更不是没先例,何况这种腐败可以通过阳光制度监督。
所以,其实就是狗咬狗,最后大狗胜了。两个利益集团:一方是汽车销售商、政府税收部门、新车主等。另一方是:环保部门、交通管理部门。其实他们真正关心是环保、是交通、是百姓吗?扯淡。可是咱们这等不明真像的百姓就被所谓的主流媒体扯着玩,还跟着叫好“这是民主的进步,这是百姓的胜利”!
所以,一定要客观,一定要站准立场,咱们分析问题的时候也这样想“首先我们要客观分析这个事情、其实我分析问题一定要站在普通百姓的立场”。
四、学历的问题
我们企业有个很怪的现象,一方面叫我们找不到适合的人才呀!本科生呀要求高呀不会做事呀!另一方面他们招人的时候一定要写个至少本科文凭。这不自己找罪受吗?后来我想了一下可能有两种可能:一面子问题,看我公司本科生达多少!二迷信学历,认为学历高再差也比外面招的人好。
另一个现象就是大家认为:学历==能力==文化,好像学历越高能力越大文化越高。
还有一个现象就是认为学历很神,那是天之骄子才能拥有。
这些问题不解决,我们的教育仍然跟科举是一样的,没什么区别,在我看来学历是什么东西?
1、学历仅表明你经过了正规的学习的经历,并且相关的知识基本及格。
2、学历证明的只是你一方面的知识或技能合格,不等于在这方面有多强的能力,更不等于有文化,文化是一个人的社会修养。
3、学历不能看得太神秘,只是在对学习并及格的一种证明,国家教育我认目标应该是“让真正及格的的学历越多越好,让假学历和混学历的越来越少”。
既然是一种证明,有的人经过长期努力,其能力得到大多数人或同行的人甚至全国人认同,他又何必要文凭呢?所以企业非要要求本科什么的这非常不合理,只要有相关经验和能力即可。
其次,文化不等于学历,有的人经过长期努力,非常成功,知书达礼,大家都喜欢他觉得他有文化,但他自己却一定要去考个什么文凭和学历,认为自己没文化,这完全没必要!自学后经过别人认可不是比学校得到文凭更有本事吗?同时有些高学历的人认为自己就一定有文化,看不起平民百姓,动不动就说人家“没文化”,这种其实又有多少文化呢?哪怕你是博士或教授,顶多也就是在你所在那个行业有点能力而已。
第三,如果前面两个条件成立,那么就没得必要对学历看得那么紧,将科目要得更细一些,让学校的概念扩展一些,让有更多专长的人都能得到学历,这样不是更好?现在很多学校一定要搞大而全,除了英语过四级外,还要将有点点粘边的都拿学习,以为出来的学生就是高水平的!结果什么都不是,有些本科招来还不如技校生!因为专科或技校生对动手力强,他们是遇到问题再去研究,可能刚出来时他们理论水平不如本科生,但久了你会发现在一个行当里,本科生不如这个专科生。
我觉得,人都不是全能的,中小学里应该是全面培养重在发掘、对高中大学而言则是重点培养,突出专长。
在中小学的时候,只要学生愿意学学校应该能提供所有科目的教育,然后在教学中由老师和学生配合发现学生的潜在能力。
在高中时候,适当分科,重点培养。
在大学的时候,专业能力重点培养。
多开设一些专业,将专业分得更细一些,不要为了就业而就业的将专业搞个大杂混,同时我们从小就要教育孩子行行出状元,前提是要将自己专业学习好,什么冷门什么热门都是假的,就算是热门如果你不喜欢进而学不好,对于别人是热门对你来讲就是冷门。
同时大学是人走入社会的最后一次系统教育,一些人生观、政治观、世界观等不要忽视,要让人树立正确的观点。我认为“专业的能力+正确的人生观”才是合格的大学生。
将我的观点说得偏激一点就是:在大学没有任何一个科目是必须的,语文不是,数学不是,英语更不是,一切根据专业和政治需求;在中小学除了必要的“语文、数学、道德”外也仅仅是学校必须提供全面课程并非学生必须学习所有课程。
也或者在大学毕业时,毕业证可以这么写“XX的XXX专业学习成绩除XX课程外其余所修全部合格,综合评定XXXX,准许毕业”。既然是个知识凭证,将课程写上去也没什么不可?人无完人有两三科目挂也非常正常,只要综合能力合格就行。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