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国革命,中国工农红军、井冈山这些熟悉的字词便会浮现于人们的心中,而中国革命的摇篮堪称井冈山。由于当时代替大地主、大资本家、大买办利益的中国国民党政府腐败残忍、地方各路军阀武力割据,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多灾多难时刻,以先进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由旧军队底层士兵、不堪再忍受剥削、压迫的贫苦工人、农民等组成的反抗斗争的怒火在全国各地汹汹燃烧。
1927年,是中华民族多灾多难的一年。这一年,祸起萧墙、国共反目。在国民党“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血腥口号下,在上海、广州、武汉等地都分别对共产党人进行了血腥大屠杀,大批的共产党人倒在血泊之中。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面对国民党的屠刀,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并没有被吓到,并没有在屠刀下屈服。1927年,在中国爆发的武装斗争就有南昌起义、广州起义、黄麻起义和秋收起义,第二年还有平江起义和湘南起义。
但是,由于国民党的力量占有绝对的优势,所以,这些起义最后都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怎样保留革命的火种?
眼看着刚刚燃烧起来的革命火种就要被扑灭!这时,一个严峻问题摆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
中国向何处去?中国共产党人的出路在哪里?
以上的话似乎有离题之惑的,本来是论述游击战十六字诀的,但怎么又拉出那么多的话来?因为说起游击战,不能不说井冈山的,而井冈山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建立的第一块红色割据根据地。井冈山斗争为中国工农红军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生存、战斗的方法。正因为有了井冈山,才有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残部前来会合,才有中国第一块红色根据地的产生,也才有什么游击战的十六字诀。
但2011年3月炎黄春秋网刊外稿一篇《游击战术“十六字诀”新考》的文章亮出,即是别有用心之作。更是秉承蓄意化阴谋化革命史观的意图欲把水搅浑的险恶用意。为此,必须揭露其阴谋伎俩,使其卑鄙邪恶之用心大白于天下。
署名郭军宁的在文章开始如此说道:
“关于游击战术的‘十六字诀’是谁首创的问题,学术界议论纷纷,莫衷一是。主要有‘毛泽东说’、‘朱德说’、‘张世熙说’和‘毛泽东、朱德共同提出说’。我认为,上述说法之所以不为所有的人认可而各执己见,其主要原因在于四种说法都证据不足,似是而非,不足以服人。有必要重新调研和辩证。”
“最近,我在大量收集各种说法的论据和找到新的证据的基础上,经过认真辨析考证,从而自信满满地认定:朱德的确是游击战术‘十六字诀’的首创者。”
想说的是,关于游击战十六字诀是谁创造的不但我党党史早有公论,而且就连右右们的祖宗老子蒋介石也不否认是毛泽东的首创,但何以现在又有人提出质疑,且还“自信满满”的认定是朱德首创。这样问题的提出究竟是什么用心?
事实是,当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经过对我军有极其重要意义的“三湾改编”后,又以无与伦比的“统战”才能促使当时盘踞井冈山的两股绿林武装力量袁文才、王佐接纳并参加红军队伍,使得这股革命力量壮大和有了立足之地。从此,在军阀各霸一方的中国,毛泽东为弱势但是新生的革命武装找到了一块得以立稳脚跟的地方,使这支小小的部队能够得以生存、发展、壮大,最终成为中国革命的样板和摇篮。
但初上井冈山的毛泽东,对军旅之事还是未可尽知。起义之前,毛泽东从未带过兵、打过仗,他自己就曾说过:“军旅之事,未知学也,我不是个武人,文人只能运笔杆子,不能动枪。”可是,眼前的“时势”又逼着他,非学习和研究军事不可。
于是,毛泽东就开始向袁文才和王佐请教。袁、王二人不好在有“农民运动之王”之称的毛泽东面前卖弄,但还是讲了井冈山的“老土匪”朱聋子的故事。朱聋子的真实姓名叫朱孔阳,广东人,曾在湖南军阀部队当过连长,由于不满上司克扣军饷,才带了20多个弟兄上井冈山当了绿林。“打富济贫”的朱聋子队伍越拉越大,虽有“官军”数次上山与之交战,但他带着弟兄们往密林中一钻,沿着山绕几个圈圈,就可以轻易地把“官军”甩掉。
朱聋子常在他的部属面前夸口:“眼睛瞎的斗不过我耳朵聋的,会打仗的搞不过我会打圈的”。他这样告诉部属:“你用不着知道怎样打仗,只要知道怎样同敌人打圈就行了”。
这番话使得毛泽东恍然大悟。
“不要会打仗,只要会打圈”。这条井冈山流传下来的作战经验,内中的确有深刻道理。弱小者盘山踞,没有一套山地战法是无法生存的。于是,毛泽东开始了他如何“打圈”的研究和实践,并初步产生了毛泽东式的知进善退的游记战术思想。
出于极力否定毛泽东关于游击战的独创经验之目的,该又用彭德怀和陈毅分别于1937年和1939年说过的话,以及据说是当年参加了遂川、万安两县县委联席会议的老同志的所有回忆,然后“考证”出游击战十六字诀是朱德首创。其实,面对南方系这一套指鹿为马式的造谣与诡辩我都懒得驳斥。但可以在此告诉人们,所谓南方系发掘出的历史真相,其实是有一定之规的。那就是凡是毛泽东的历史功绩,就无所不用其极其的歪曲和谬解,最好是能用一些没有对证的所谓历史资料否定,实在否定不了的就让毛泽东的战友来代替。而如果是有关错误的问题,就无论是谁造成都要极力“考证”成为毛泽东所犯。惟其如此,才能彻底否定毛泽东。
而有关游击战理论的首创问题,在朱德没有上井冈山之前,毛泽东在听说朱聋子的“打圈”方法后,觉得朱聋子的方法应该让部队的战士都懂得。于是,毛泽东曾经集合全体部队,就在井冈山砻市的大草坪上,他讲道:
“战无常法,要善于根据敌我情况,在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原则下,抛掉旧的一套,来个战术思想转变。打仗也像做买卖一样,赚钱就来,蚀本不干。现在敌强我弱,不能用过去那套战法,想一口吃成个胖子。
“从前井冈山上有个老土匪,和‘官兵’打了几十年交道,总结了一条经验:不要会打仗,只要会打圈。打圈是个好经验!
“我们要改它两个字:既要会打圈,又要会打仗。打圈是为避实击虚,歼灭敌人,使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强敌来了,先领它兜个圈子,等它的弱点暴露出来,就要抓得准,抓得狠,要打得干净利落,要有缴获。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赚钱就来,蚀本不干。这就是我们的战术。”
这是毛泽东对敌强我弱环境下开展游击战的最初军事理论,后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1928年1月,毛泽东在遂川、万安两县党的联席会议上说:“希望万安同志很好运用‘敌来我走,敌驻我扰,敌退我追’十二字诀,准备与反动派作战”。于此,毛泽东首次提出游击战“十二字诀”。
同年5月中旬,毛泽东在前委扩大会议作战略报告时,正式提出了“十六字诀”: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由此可知,在革命战争的实践中,毛泽东的战略策略思想能够不断得到深化、提高,以致成为伟大的无产阶级军事家、战略家,此与
最初的游击战“十六字诀”,以及朱聋子的“打圈”方法给予这位伟人的启示等等都有着很深的联系,以致影响了毛泽东一生的军事指挥生涯,影响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所以说,南方系别有用心的谣言可以休矣。
中国革命最初阶段的武装力量,以蒋介石为代表国民党的心腹大患就是“朱毛红军”。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曾有“朱”不离“毛”,“毛”不离“朱”之称,而蒋系国民党部队曾一再叫嚣杀“猪”(朱)拔“毛”,意欲彻底剿灭“朱毛”红军。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毛泽东与朱德非常好的军政组合和“朱毛”红军对敌产生的巨大威慑力。但南方系的这篇别有用心之作却显然是贬毛扬朱的,为什么要说其用心险恶呢?
井冈山的革命武装是红四军,四军的党代表是毛泽东,军长是朱德。再往后成立的红一方面军还是毛泽东总政委,朱德为方面军司令员。毛泽东是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象征,而朱德是军事首长。按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而言,不言而喻的是朱德是服从于毛泽东的。但南方系现在以所谓“考证”出游击战十六字诀的首创权归属问题而达到贬毛扬朱之目的,其真实意图是刻意否定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地位,为达到其险恶企图“军队国家化”服务。
“特别是”年代,总有伪历史化的观点、蓄意化阴谋化革命史观的论调被炮制出笼,其流毒也影响甚广,造成后果极为恶劣。试想,如果新中国的开天辟地第一人毛泽东的历史革命功绩被一一证伪,岂不是说明新中国的建立是靠欺骗、指鹿为马、阴谋化而取得的?那么,在所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世界一体化”和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极力贩卖宣扬所谓“普世价值”甚嚣尘上的当下,通过否定毛泽东先达到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再实施“军队国家化”的险恶图谋,一步步地实施资本主义的“颜色革命”……这样的险恶图谋不可不防!
南方系从没有放弃对共产党合法执政地位的恶毒进攻!贬毛扬朱只是其为达到罪恶目的的一个邪恶伎俩而已!
参考书目:毛泽东在命运转折关头 进退韬略(刘良著)
附文1:炎黄春秋刊外稿:游击战术“十六字诀”新考
http://www.yhcqw.com/html/kwgnew/2011/325/113251210129KJ53829548H0CCDEFIJHCE4.html
附文2:(《炎黄春秋》造谣游击战“十六字诀”已经不是头一回)
谁是游击战争十六字诀的创始人--质疑《炎黄春秋》文章
:zjy611 文章发于: 点击数: 6027 更新时间:2010-8-8
谁是游击战争十六字诀的创始人
摘要:近来一些文章中提出的我军游击战争十六字诀由朱德首创的观点,本文是对此的质疑。文中列举了认为朱德首创的文章中所提出的主要依据,另外又引用了经历了井冈山斗争的许多老同志的回忆,进行分析,比较。
本文献给对我军游击战争十六字诀做出过贡献的所有前辈。
关键字:十六字诀,游击战,井冈山斗争,毛泽东,朱德
2009年7期《炎黄春秋》发表了赵于平的长篇文章《朱德:不可替代的总司令》(以下简称赵文)。本文的初衷,是针对赵文中关于游击战争十六字诀创始人的观点。文章起草阶段,2010第2期《党的文献》“考订与探讨”栏目刊登了郭军宁的文章《游击战术“十六字诀”产生过程辨析》(以下简称郭文),也提出了十六字诀由朱德首创的观点。所以本文最终是对这两篇文章的质疑。
谁是游击战争十六字诀的创始人
:zjy611
摘要:近来一些文章中提出的我军游击战争十六字诀由朱德首创的观点,本文是对此的质疑。文中列举了认为朱德首创的文章中所提出的主要依据,另外又引用了经历了井冈山斗争的许多老同志的回忆,进行分析,比较。
本文献给对我军游击战争十六字诀做出过贡献的所有前辈。
关键字:十六字诀,游击战,井冈山斗争,毛泽东,朱德
2009年7期《炎黄春秋》发表了赵于平的长篇文章《朱德:不可替代的总司令》(以下简称赵文)。本文的初衷,是针对赵文中关于游击战争十六字诀创始人的观点。文章起草阶段,2010第2期《党的文献》“考订与探讨”栏目刊登了郭军宁的文章《游击战术“十六字诀”产生过程辨析》(以下简称郭文),也提出了十六字诀由朱德首创的观点。所以本文最终是对这两篇文章的质疑。
赵文斩钉截铁地表示:十六字诀的发明权属于朱老总,毛主席仅仅是接受和发挥运用。郭文不那么斩钉截铁,但观点类似。依据有:
⒈龚楚在《我与红军》中,认为“以上四项是朱德最先提出的,称为游击战术十六字诀”。《龚楚将军回忆录》(明报出版社,1978年5月)提到,朱德是在二八年五月朱毛会师之后的一次会议上首先提出了十六字诀。
龚楚二八年四月下旬上井冈山,七月中旬去湘南,从此再没回井冈山。他对井冈山斗争,对我军游击战略的形成,发言权有限。
郭文写道:
1984年7月9日,杨尚昆讲到该书时说:“建国后我看了这本书,曾问过陈老总,他说龚楚的历史就是那个样子,叛变前的那一段历史基本上是确实的。”(杨尚昆:《在全军资料征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党史通讯》1984年第11期。)陈毅和龚楚一同参加了湘南起义,一同上了井冈山,又在赣南瑞金、于都等地共过事,对龚楚是比较了解的。他作为当事人,对龚楚的回忆持肯定态度,也说明龚楚的回忆足以采信。
我想杨尚昆的转述是准确的,但那只说明龚的回忆“基本上是确实的”。 我相信陈毅不会说龚楚的回忆是全部准确无误的。龚的回忆录中,1928年1月,朱毛还未会师,朱德就在宜章县立中学发表讲话,发布二十八团、二十九团番号了(《龚楚将军回忆录》,明报出版社,1978年5月)。对八月失败的回忆,陈毅和龚楚也大不相同。那么对十六字诀首创权的看法呢?
本文稍后会说明,他对龚楚并不认同。
⒉赵镕中将1983年6月14日接受中央文献研究室党史工的访问时说:“你们写朱德同志的传记,有一件事提醒你们,就是关于‘十六字诀’的问题。一般都认为‘十六字诀’是毛泽东同志提出来的,其实是朱德同志最早提出来的,他是在许多地方做过试验的。最早起源于1913年,他在滇南个旧戡乱、剿匪。”他又说:“我就曾问过他,‘十六字诀’不是您提出来的吗?怎么成了毛主席提出来的了?他说:只要对革命有利,谁提的都一样”。郭文引用了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的《赵镕回忆录》第33页:朱德“乃于1928年5月间,在井冈山一次讨论游击战术时,而提出‘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这一完整的游击战术的十六字诀,当即得到毛主席的赞扬而经常引用。”
赵镕1930年参加红军,之后终生从事后勤工作,他不可能参加井冈山斗争的任何一次会议。赵镕认为朱德从率滇军剿匪的经验中总结出游击战基本原则。但古今中外,游击战多半是军事实力较弱一方所采取的战略;通常处于强势的政府军很少采用游击战战法。也就是说,采用这一战略的,多半是被剿的“匪”——有红军这样的“赤匪”,也有祸害百姓的土匪。朱德率滇军剿匪时,难道土匪的队伍比滇军更大,装备更强?土匪如果驻扎下来,对进剿的正规军来说,应该是大好的机会吧,包围、强攻才更合理,怎可止于“敌驻我扰”?
⒊聂荣臻1986年12月1日在纪念朱德诞辰100周年的讲话中阐明“朱德同志通过实践,摸索出了一套有效的打法,然后上升到理论,提出了有名的十六字诀,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肯定。” 吕黎平在《红军总部的峥嵘岁月》(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17~18页中写道:聂荣臻元帅撰文和原红四军经理处长范树德接受本人采访时都谈到,井冈山红四军时期‘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就是朱德和毛泽东在军事斗争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朱德在世时,有人曾同他:‘毛泽东和你究竟谁提出十六字诀?’朱德回答说:‘只要对革命有利,谁提出都一样。’从这里可以看出朱德崇高谦处的美德。
赵文郭文中没有提到吕黎平。由于赵文提到了范树德,特此列出。聂荣臻、吕黎平都不是井冈山斗争或十六字诀诞生的亲历者。吕的文章,是引用聂和赵、范的说法。而聂和赵的说法,也是引用。而亲历者中,现在看来只有龚楚和范树德提出过朱德首创的观点。龚是在回忆录里,范是在同吕的个人谈话中。范对井冈山斗争问题发表过长篇回忆,从未提到十六字诀首创者为朱德这一观点。
下面,再提供一些赵文郭文中忽略的当事人的回忆。
陈伯钧《关于学习毛泽东军事著作和保卫祖国战略方针问题的小结》(一九五九年):
从井冈山到江西第一次反“围剿”前,红军还在幼年时代,毛主席即提出了著名的十六字诀的军事原则。
陈伯钧上将在其它作品(如《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人民战争的思想》)中,多次重复这一观点。作为毛泽东军事思想从萌芽到成熟的亲历者和最早的研究者,井冈山斗争的元老,井冈山时期游击战最优秀的战例—永新困敌的参加者和负伤者,我军战史终生的钻研者,他的看法是有份量的。
另外,赵文最强调的论据,是历史上毛泽东首先将十六字诀写入文献一事:
毛选四卷第一卷(1966年7月横排版),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第188页,毛主席写道:“我们的战争是从1927年秋天开始的,当时根本没有经验。南昌起义、广州起义是失败了,秋收起义在湘鄂赣边界地区的红军,也打了几个败仗,转移到湘赣边界的井冈山地区。第二年四月,南昌起义失败后保存的部队,经过湘南也转到了井冈山。然而,从1928年5月开始,适应当时情况的带着朴素性质的游击战争基本原则,已经产生出来了,那就是所谓‘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很显然,这个游击战的战略战术原则——十六字诀,是由朱老总1928年4月28日与毛主席会师后,带到井冈山上来的,所以才有“从1928年5月开始”这种情况发生。毛主席还指出,在此之前“当时根本没有经验”,说明在朱老总未到以前,他是不知道这一战略战术原则的。 关于运动战,毛选四卷第一卷,在同一篇文章的第214页写道:“‘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这就是今天我们的运动战的通俗的解释。”也就是说,它是运动战的战略战术原则。而这一原则,是早在1925年,朱老总在苏联莫斯科郊外莫洛霍夫卡村秘密军事训练班担任学员队长和军事辅导教员时,回答教官“回到自己国内怎样打仗”的问话时就提出来的,他的原话是:“部队大有大的打法,小有小的打法,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必要时拖队伍上山”。这是有明文记载的。而且,这句话是地道的四川方言,是朱老总用他自己的家乡话来形象生动地表述自己的运动战战略战术思想。毛主席把它写在这里,同样也无异于告诉世人,这项著名的运动战战略战术原则, 其发明权是属于朱老总的,他仅仅是接受运用并发挥。上述史实,特别是毛主席自己的表述,白纸黑字,铁证如山。如此说来,对于我军游击战和运动战战略战术的鼻祖是朱老总的结论,难道还有什么可以值得怀疑的地方吗?还有必要再去争论不休吗? ”
“1928年5月开始”“游击战争基本原则,已经产生出来了”只说明十六字诀产生的时间不晚于二八年五月。在这一句话的基础上,如果不考虑其他任何条件,朱毛二人首创的概率是相同的。本人作为四川人,不觉得“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必要时拖队伍上山”是地道的四川方言。这句话用大多数汉语方言都能说得地道。赵文认为,毛泽东“特别善于总结汲取和发挥,擅长写作,这些也正是他作为总政委的分内工作”,好像因为毛善于写作,朱无暇著述,让毛抢了先着。
赵大概不了解朱德军事著作的数量和质量。 先看看分别随毛泽东和朱德参加井冈山会师的韩伟和萧克的回忆。他们同赵郭两人一样,认为十六字诀是在会师后成为红四军的指导准则;他们又同赵郭两人不一样,认为十六字诀是毛泽东首创,而非朱德。 韩伟中将在《毛委员教导我们用兵作战》中详述了毛泽东带领秋收起义部队从起义失败,逃亡严重,到初创根据地,并形成十六字诀的经过。 当赵镕中将提出了十六字诀为朱德原创的说法后,有人就这一问题访问韩伟将军。韩将军再次重申了自己的看法:“说准确一点是在第一次湘赣边界会议后,五月份我们就听到了关于‘十六字诀’的传达”。 《炎黄春秋》的创办人的萧克在《永铭在心的亲切教诲》(引自1977年9月《人民文学》)中写道: 井冈山斗争的前期,我们许多同志,不懂得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不习惯于新的作战形式游击战术……在一次干部会议上,毛主席给我们讲战术,什么叫游击战术?简单扼要地说就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十六个大字。
几年之后,当党史人员再次向萧将军询问十六字诀的首创者之事时,他回答(《从红四军成立到离开井冈山前后的几个主要战役》,引自《亲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江西出版社,2007年):
(黄垇之战)这个战斗很难说是什么战术,那时主席的“十六字诀”我们还不知道。 第一次打进永新以后就分兵,前锋部队到了天河,我们二十九团团部住在石灰桥,主要是作群众工作。有一天,叫我们去团部开会,宛希先同志在会上和我们讲了毛主席的“十六字诀”。 …… 我第一次听到“十六字诀”是宛希先讲的,前面说过了。他把十六个字一句一句作了解释。以后,我也听到毛主席讲过。
77年毛泽东刚刚逝世一周年之时,整个社会风气还是对毛的绝对崇拜,对其他革命先辈的宣传不够,萧将军没有提宛希先的名字。而在之后,他更为详细地回忆了对十六字诀的了解过程,细节得以展开。
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担任地方党领导人的陈正人回忆,1928年1月,毛泽东率部攻克遂川县城,召开遂川、万安两县县委联席会议。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退我追”的“十二字诀”。他在《毛泽东同志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实践》(《亲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江西出版社,2007年)一文中说:“在遂川时(即1928年1月)就听到毛主席提出的游击战争的十六个字原则了,特别是这年的上半年,听得就更具体了。”
看来,十六字诀产生的时间,除了除了普遍的五月说,还有一月说(陈正人,两县联席会议),七月说(张宗逊,永新困敌,见后文)等等。这不难理解。一月的联席会议毕竟只提出了十二字诀,还是雏形,而且这个会议基层官兵无缘参加。游击战争,部队难以大规模集结,各个部队传达上级指示的时间会有参差。已步入晚年的老将军们难以准确说出几十年前的事情的准确月份,但他们难以忘怀是谁教会了他们人民军队的第一个作战原则。
湘南暴动后上井冈山的欧阳毅中将在《我对井冈山斗争的回忆》中提到:
二十九团上山后,在毛主席领导下,许多问题有办法了,什么纪律问题呀,几项注意呀,上门板,捆禾草,不能调戏妇女,买卖公平,要节约,都有了。还听了毛主席的一次报告,内容是对敌要运用游击的战术原则。那时十六字诀已提出来了,……
平江起义后上井冈山的李寿轩将军在《上井冈山找毛委员的队伍》(《亲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江西出版社,2007年)中写道:
在毛泽东同志加强对红五军政治领导的同时,我们学习了毛泽东同志从丰富的实际斗争中总结出来的,用“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概括的作战方针。红四军的干部用他们生动的实际战例,做了介绍和讲解。证实了执行这个方针就一定打胜仗,违反这个方针就一定打败仗。
出身茶陵游击队的谭家述中将在《从山谷中打出来》(引自《亲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江西出版社,2007年)一文中回忆:
十六字诀是毛泽东首创的。
赵文中有这样一段: 例如杨至成、何长工、宋裕和、范树德、龚楚等。他们曾经回忆说:“朱毛会师后,原来井冈山的同志们纷纷奔走相告,说‘这下好了,来了个会打仗的’,又说‘朱军长有一个御敌的十六字诀’。”
杨至诚上将自己是怎么说的?请看《艰苦转战——毛主席在井冈山的片断》:
当时,敌我力量悬殊太大。敌人有全国性政权,有飞机大炮;我们一无所有,不能和敌人硬拚。因此,毛党代表规定的作战方针是十六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再听听何长工的回答(关于井冈山斗争的三个问题,《星火燎原丛书之一:井冈山斗争专辑》):
关于“十六字诀”有争论。有一个记者叫×××,现在是总政治部的,他在延安时期跟斯诺谈话时说“十六字诀”是朱德同志创造的。我们学校(指军事学院)有个颜永辉也同意这个意见。我说是朱德、毛泽东两个队伍创造的。南昌起义部队是游击战争,秋收起义部队也是游击战争,不是共同创造“十六字诀”吗?其实在井冈山,是毛主席先提出来,这是有根据的。我们肖院长(指萧克同志)记得。他在二十九团当连长的时候,那时候宛希先是营党代表,二十九团就传达过,是毛泽东提出来的。
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有多面手之称,善于同三教九流人物打交道的何长工,圆滑地回答了这一棘手问题:“朱德、毛泽东两个队伍创造的”。但到最后,何长工还是摆明了态度:“其实在井冈山,是毛主席先提出来,这是有根据的。”
何长工是秋收起义的幸存者中,在井冈山斗争时期,除毛泽东以外地位作用最高的,也是少数对28团和31团都熟悉了解的将领。 宋裕和八月失败以后才上井冈山,朱毛会师时,他还在广东,肯定无从与任何人“奔走相告,说‘这下好了,来了个会打仗的’”。
粟裕将军曾将南昌起义部队上井冈山比为“激流归大海”,这与赵文中所描写的情感,显然是不符的。欧阳毅在《我对井冈山斗争的回忆》(引自《亲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江西出版社,2007年)一文中回忆,当八月失败后毛泽东率队来接28团,大家奔走相告,一扫颓唐之气:“这下有办法了,有了孔明在了。”大多数当事人(如回忆文章被本文引用过的许多将军,和本文未能引用其回忆文章的许多将军,如杨得志)的回忆都是这样。龚楚范树德的情况上文已有介绍。
这样看来,赵文所提的五个人,只有龚范二人有机会或有可能如赵所说地“奔走相告”。
话又说回来,朱德本人,以及陈毅、彭德怀这些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元帅,又是怎么说的呢?
朱德在《南昌起义到井冈山》(一九六二年六月):“关于游击战术以至整个战略问题,还是后来由毛主席系统完善地解决的。”
彭德怀《八路军怎样作战》(一九三七年):“毛泽东同志曾经发明了一个有名十六字的游击战术原则,即‘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陈毅《论游击战争》(一九三九年): 红军游击战争“其战术特点包括在‘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毛泽东的十六字诀内,又可包括在黄公略的‘化零为整,化整为零”的两个战术口号之内。”
陈毅在三九年发表《论游击战争》时已与毛泽东分离五年。有人片面理解引申陈毅对《星火燎原》编辑部来信的批示,却绝口不提他历史上早就明确表示过的这一观点。陈毅不曾忘记与他短暂合作的黄公略对游击战争作战原则的贡献,何以会讳言与他共渡南昌起义失败后最艰难时刻的朱德的功劳——如果首创之功真的应归朱德。
毛泽东诞辰八十五周年时,井冈山斗争的参加者谭震林发表《井冈山斗争的实践与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一文,详细介绍了毛泽东在井冈山创立游击战争十六字诀的过程,与韩伟将军的回忆互相印证。 秋收起义部队转战初期,在芦溪与强敌遭遇,不能及时退避,造成极大损失(何长工等人都认为卢德铭此时的指挥有此不足)。之后,一打茶陵、打遂川、打新城,都力求趁敌不备,突袭成功。当强敌进攻时,部队就拉回井冈山根据地,再寻战机。在毛泽东没能随军的情况下,部队在二打茶陵得手后,与强敌硬拚,打成僵持。队伍回到井冈山后,毛泽东给干部战士讲解队伍的成败得失,提到要正视部队实力,既要能打,也要能走,不要留恋。
其实,当赵镕将军提出十六字诀朱德首创一说后,多个健在的当事人都明确地表示了异议,尤其是曾亲自聆听毛泽东教诲的秋收起义幸存者。这其中,张宗逊上将的回答最为令人深思(《星火燎原丛书之一:井冈山斗争专辑》,井冈山斗争时期的几个问题):
“十六字诀”是毛主席提出来的。这是肯定的。在我们上井冈山之前过去的历史上从未提出过。“十六字诀”是毛主席对游击战术的总结,而不是对正规战斗的总结。时间就是在永新困敌达二十五天之久的时候提出来的。那时,朱军长在酃县,以后打彬州去了。这是历史事实。
张将军这段话的真正含义是:毛领导一个团的正规军(31团),加以游击武装和人民群众的力量,用四面游击的方式,将十一团敌军困在永新县城附近三十里内二十五天之久,而朱率28、29两个团开进敌强我弱的湘南地区,冒进失败,损兵一半。那时谁真正懂得游击战争的真谛,一目了然。
一打茶陵,二打茶陵,打遂川,打新城,永新困敌等,毛泽东当年的指挥作战带有鲜明的新型游击战特点。力求出击灵活迅速,一旦强敌来攻,绝不恋战,依靠群众,依靠根据地,适时进退。当时的红军,是远未燎原的星星之火,如果没有根据地,退又能往哪里退?根据地建设从理论到实践是谁顶着敌人的会剿、围剿,顶着各路大员的指责、处分、质疑,从荆棘中开辟出来的?同时期朱德的指挥作战,不管是辉煌的坪石大捷、龙源口大捷,还是惨痛的八月失败,冒进东江,都更多的是传统的正规作战,而乏游击战特点。
郭文提到“而朱毛会师之前,朱德已经身经百战。他是当时中国共产党内参战时间最早、经历战争时间最长、经过战斗次数最多的领导人。”朱德是当时“中国共产党内参战时间最早、经历战争时间最长、经过战斗次数最多的领导人”吗?参战时间的早晚,经历战争的长短,经过战斗次数的多寡,决定一个人能否在实践中提出我军游击战作战原则吗?当时比朱德参战更早,经历战争更长,经过战斗次数更多的将领提出过十六字诀吗?
话说回来,从文字上,“十六字诀”的首创者很可能既不是毛泽东、也不是朱德,而是万安农民暴动领导人之一张世熙。1928年6月,张作为江西代表,出席了在苏联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同年7月12日,应邀到列宁格勒参加共产国际会议。据1986年《军史资料》第4期记载,他在共产国际列宁格勒大会上作了题为《万安工农斗争及1927年至1928年3月大暴动经过情形》的长篇报告,其中提到万安暴动后,“与敌人搏战的策略是‘坚壁清野,敌来我退,敌走我追,敌驻我扰,敌少我攻’”(《关于红军游击战术“十六字诀”的提出》,1986年《军史资料》第4期。)
张28年6月出现在莫斯科,无法分身参加28年5月的朱毛会师。如果十六字诀是朱德首先提出的,而且如赵郭所言,是在二八年五月提出来的,张从何得知呢?按赵文郭文的观点,就是在会师前可以通过何长工、毛泽覃、张子清等人同朱德交换情况的毛泽东,也要到五月朱毛会师之后才能得知十六字诀。 从文字上可以很容易看出张版游击口诀与最终版十六字诀的渊源。但能由此落笔书史:张世熙(或万安暴动)首创了我军的十六字诀游击战略吗?实战中,万安起义死打硬拼,惨痛地失败了。其领导人拒绝了毛泽东迂回游击的建议,大多壮烈牺牲。历史上,在遂川、万安两县县委联席会议上,毛张二人曾会面。谁将谁的灵犀一点而通,也许我们永远不会知道。 北宋名将范仲淹提出过“锐则避之,困则扰之,夜则惊之,去则蹑之”的与契丹作战方针。“锐则避之”和“敌进我退”,“去则蹑之”和“敌退我追”,“困则扰之”和“敌驻我扰”,有多大区别呢?不论朱毛还是张世熙,不管他们是熟读史书受到启发,还是在实践中与古人不谋而合,都要服膺我们祖先在军事理论上的开创精神。范版十六字诀,张版二十字诀,都是智慧和鲜血的结晶;朱毛会师,更是使红军游击战有了更大的空间和底气,让井冈山根据地成倍扩张,迎来了鼎盛时期。但归根结底,谁使这一军事原则成为红军上到总司令军长师长,下到刚从农家入伍的新兵,都耳熟能详倒背如流的作战法宝?谁在实践中首先自觉地运用这一战略,并使之出神入化,获得了全国各路红军的响应?谁使这一理论在全世界传播开来,使数以亿计的他的著作的读者,他的事业的追随者、同情者、仇恨者,他在国际斗争中的朋友和敌人,他去世几十年后的21世纪流行网络战争游戏的开发者、迷恋者,都将游击战这三个字与他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