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工资会导致通货膨胀吗――基于剩余价值理论的分析
近年来,通货膨胀率逐渐攀升,而年初时媒体大力宣传“用工荒”,成本推升的通货膨胀又成为经济学家的热门词语。在这一概念的支撑下,学者与企业主遥相呼应,不断发出要求限制工资上涨的声音。那么工资上涨与通货膨胀究竟有联系吗?本文就将基于剩余价值理论讨论这一问题。
1. “工资推升的通货膨胀理论”概述
在讨论之前,首先概述西方经济学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理论。工资推动通货膨胀,是指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造成的过高工资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西方学者认为,由于工会组织的存在,工资不再是竞争工资,而是工会和雇主集体议价的工资,并且由于工资的增长率超过生产增长率,工资的提高就导致成本的提高,从而导致一般价格水平上涨,这就是所谓的工资推动通货膨胀。西方学者进而认为,工资提高和价格上涨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工资提高引起价格上涨,价格上涨又引起工资提高。这样工资提高和价格上涨形成了螺旋式的上升运动,即所谓的工资-价格螺旋。
工资推动通货膨胀的理论在70年代末的滞胀后开始在主流经济学界流行,其政策上的代表是里根和撒切尔夫人的“向劳工进攻”,即认为工资高是造成滞胀的原因,由此开始削减福利、压制工会,造成美国的实际工资近30年未涨。
2. 提高工资会导致通货膨胀吗?
那么究竟提高工资是否会导致通货膨胀呢?本文基于剩余价值理论讨论了这一问题。这部分内容的相关概念可参见《资本论》第三卷中“从剩余价值到利润”部分。
在讨论中,为了更简明地说明问题的本质,我们通过假设排除了一些无关因素。首先,排除货币数量的影响,由于在纸币的流通规律中,价格与货币数量有直接的关系,为了排除滥发货币对物价的影响,而专注于工资的因素,在本文的讨论中,假定货币为贵金属。其次,忽略工资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在下文中我们假定涨工资不影响产业结构。事实上,工资提高对产业结构是有影响的,它会造成生活必需品需求增长,而资本家所用的奢侈品需求下降,从而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但由于这种变化不会导致所谓的工资-价格螺旋,因此我们认为资本家的消费和工人是同质的,暂时不考虑由于工资上涨造成的结构性产业调整带来的物价变化。在这两点的基础上,我们讨论工资对物价的影响。
商品的价格究竟是怎么确定的呢?了解劳动价值论的朋友一定记得“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而价值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但实际上,这句话只适用于简单生产,也就是资本主义以前的商品生产。在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中,剩余价值要按一般利润率等价原理平均化后才形成利润。商品价格不是围绕价值而是围绕生产价格而波动。计算示例如表 1所示。在表中,各价值量均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单位。不妨认为它们以工作日为量纲。为说明原理,该表仅包含两个行业,行业I资本有机构成高(生产资料密集型),行业II资本有机构成低(劳动力密集型)。该表所使用的计算公式汇总如下:
剩余价值m=可变资本(工资)v*剩余价值率。
行业利润率p=剩余价值m/(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
商品价值=c+v+m
成本价格=c+v。[1]
平均利润率=∑m/∑(c+v)
生产价格=成本价格*(1+平均利润率)
表 1 从剩余价值到利润
行业 |
资本 |
剩余价值率 |
剩余价值m |
行业利润率 |
商品价值 |
成本价格c+v |
平均利润率 |
生产价格 |
I |
80c+20v |
100% |
20 |
20% |
120 |
100 |
50% |
150 |
II |
20c+80v |
100% |
80 |
80% |
180 |
100 |
50% |
150 |
下面,我们讨论工资上涨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我们假设各行业的可变资本(工资)上涨50%,即v增加50%。在这个条件下,我们重新计算各个量。
在可变资本增加之后,剩余价值率可能发生变化,但是商品价值是不变的。这是因为,商品价值是由它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在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已经假设工资上涨没有使产业结构发生变化,由于每种产品的产量和它生产过程中所经过的工序都没有变化,从而产品中所蕴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商品价值也不会变化。
我们把计算结果汇总于表 2中。表 1与表 2中的商品价值是一样的。从商品价值扣除成本价格,即得到剩余价值量。由于商品中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因此剩余价值量下跌了,并且刚好等于成本价格的上涨。下面汇总了表 2中每列的计算公式。
成本价格=c+v。
剩余价值m=商品价值-成本价格。
剩余价值率=m/v
行业利润率p=剩余价值m/(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
平均利润率=∑m/∑(c+v)
生产价格=成本价格*(1+平均利润率)
表 2 可变资本(工资)增加后的情况
资本 |
商品价值 |
成本价格c+v |
剩余价值 |
剩余价值率 |
行业利润率 |
平均利润率 |
生产价格 |
80c+30v |
120 |
110 |
10 |
33% |
9.09% |
20% |
132 |
20c+120v |
180 |
140 |
40 |
33% |
28.5% |
20% |
168 |
在这两个表中,成本价格、生产价格等等表示的都是行业的总量,不过由于我们假设工资上涨前后产业结构没有变化,因此,它与商品的单位成本、单价等等也是成正比的。
从表中我们可以求出平均价格是150,与提高工资前是完全一样的。
从计算过程中可以看出,可变资本的提高,增加了成本价格、但商品价值保持不变。因为剩余价值相应地减少了,由此会带来剩余价值率和社会平均利润率的下降。如果我们考察价格,那么可以发现,平均价格没有变化,而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2]的产品的价格上涨,同时资本有机构成高于社会平均的产品的价格下跌。
3. 西方经济学的错误在哪里?
由此看来,工资上涨(可变资本增加)与物价是无关的,只是使社会总产品在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分割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利润率下降。那么西方经济学为什么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呢?因为当他们看到成本价格上升时,就想当然地认为商品价格要随之上涨,而事实上,社会上各种产品所蕴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根本没有变化,从而使剩余价值的下降刚好抵消了成本价格的上升。而且,西方经济学采用孤立片面的方法看问题。他们看到工资上涨造成一般商品例如钢铁的成本价格上升,却没有看到黄金的成本价格也随之上升,而且前者成本价格的上升未必比后者快,所以一般商品用贵金属来衡量的价格未必是上涨的。
最后补充说明一点,本文是从孤立市场中推导出的。但资本主义各国市场是普遍联系的。如果一国的工人提高了工资,而其它国家并没有变化,那么利润率的变化也会使资本“用脚投票”,将产业向劳动力更廉价的国家转移,从而使工会斗争陷入非常不利的处境,具海根的《韩国工人》一书就曾介绍了韩国工会所面临的困难。因此,尽管工资上涨与物价无关,但经济主义的斗争并不能解决无产阶级的生活处境。
(希望哪位同志有机会用数据做个实证分析。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