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红色文字为茅于轼的原话。)
茅于轼(1929年1月14日-),中国江苏南京人,经济学家。
茅于轼1950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后分配到铁道部门工作,1958年被划归为右派分子,下放到大同机车车辆厂劳动。茅于轼1985年出版《择优分配原理》一书,1993年参与创办美福特基金赞助的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任所长、理事长,现为理事长、常务理事。是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刘晓波发起的呼吁中国民主化的《零八宪章》的签署者之一。
其父茅以新是铁路机械工程师,其伯父茅以升是中国著名桥梁专家。
茅于轼作为一名体制外经济学家,发表了不少批评政府政策的言论。
2008年圣诞节前夕,在美国福特基金会的赞助下,茅于轼在一次座谈会上提出,温家宝提出的“18亿亩耕地红线”并非是不可逾越的,引起了争议。新华社第二日也发表评论文章进行抨击。批评者认为该言论有为美国农产品打开中国市场的嫌疑。
茅于轼撰文提出:粮食危机、土地危机、能源危机、水危机统统都不存在。 提出如下观点:
“中国人,既然彻底解决了粮食问题,现在相当一部分人不是愁没有粮食吃,而是吃得太多,需要减肥了。而且中国从1999到2003连续五年因为粮食吃不完,放在仓库里要变陈化粮(已经变了不少),不得不赔钱出口。为什么要赔钱?因为世界市场上粮食也是太多,价钱比国内还低。全世界根本不存在什么粮食危机。 ”
“ 因为粮食已经不是问题,完全没有必要死守住耕地面积。顺便说一句,由于对耕地的过度保护,耽误了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房价飞涨,也与此有关。 ”
“ 水和石油稀缺的程度在上升,价格在上涨。这用不着着急。如果稀缺而不涨价这才要着急。我们的问题正在于此。既稀缺又不想让它涨价。结果肯定是供不应求,市场上买不着,当然出现危机。如果让它自由涨价,就会有替代办法出现。比如用风能发电,用电作动力开汽车。这样就可以节省一大块石油。现在之所以没有这样做,就是因为石油价格还不够高,替代不合算。事实上替代的办法多不胜数,我们可以用酒精开汽车,也可以种菜子油转变成柴油来开汽车。用注入高压高温蒸气的办法提高油田的采收率(现在的采收率一般只有35%左右),还有注入二氧化碳、注入氮气等等办法。总之有几千种办法解决石油不足的问题。只要石油价格涨得够高,这些办法都能够起作用。 ”
“ 既然粮食危机、土地危机、能源危机、水危机统统都不存在,为什么有那么多专家都说危机确实存在呢?原因有二:首先因为各方面的专家未必都懂经济学,真正懂得经济学的人不会被这些危机所吓唬住的;其次这和本人的职业利益有关,粮食专家强调粮食有危机,自己可以得到重用。”
2009年5月21日在云南开远答听众问:"水果可以替代一部分粮食,大家多吃一点水果就能减少对粮食的需求,所以水果和粮食之间也存在着替代关系。这就使得耕地面积和安全之间的关系更具有弹性。我们可以选择多吃水果,进口粮食,多施肥多灌溉等等各种方式来代替耕地。所以耕地面积和粮食安全之间不存在任何固定的比例关系,18亿亩耕地红线是不必要的。"
2009年,针对担心中国粮食如果依靠外国进口可能带来的地缘政治压力,茅于轼非常有信心的指出经济学理论可以实现效能最大化。提出如下观点:
“有人担心把性命攸关的粮食供应交托给进口,非常不保险。万一人家不卖了,岂不是出大问题。其实市场买卖是非常安全的。如果没有外来的干扰,双方出于各自的利益考虑,决不会无缘无故地停止交易。相反,倒是争着要把买卖做成,唯恐被别人把生意抢走了。”
2010年,针对美国对人民币汇率实施升值压力,茅于轼指出经济学理论中存在理想化的最优汇率。
“ 最妙的是,这样的汇率不但对我方是最优,同时对对方也是最优”“这个结论告诉我们,不存在损人利己的汇率,也不存在损己利人的汇率。汇率只有两种,即利人利己的汇率和损人损己的汇率。”“认为对方迫使我们调整汇率是出于对方的利益考虑,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如果不利于对方必定同样不利于我方。我们也不可能制定一个使对方受损自己得益的汇率”。 ”
2009年3月7日,茅于轼在广州中山大学发表题为《几个有争议的政策问题》的演讲,在接受采访时主张要改变国富民穷的现状,必须向民众开放垄断行业;主张中国的房地产的土地和资金全部市场化;由于经济适用房败坏社会风气,主张建只设公共厕所的廉租房。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