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不尽火不灭
温州市曾一度被视为中国经济的风向标,这里所生产的打火机和眼镜数量超过世界任何地区。“温州模式”闻名于天下,始于1985年5月《解放日报》的报道,已有26年了。给人看到的是:“敢为人先,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创业的精神”,这是光鲜的一面的写照。
温州是自由经济的试验田,温州人很迷信这块田地,甚至比极端自由主义还要极端。
温州是1971年开始偷偷搞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尽管那还是文革时期,他们却在偷偷地种植资本主义的草,长资本主义尾巴,发展个体、私有头头是道。整整40年,而今大都私有化了。温州人与小岗是相通的,不懂得1+1﹥2的原理,不能理解团结力量大的道理,不重视集体的智慧、集体的凝聚力,乐于从事单干。在社会主义集体时温州人表现得一盘散沙,效率很低。懒散、消极怠工,荒于生产,粮食不够吃,借粮食竟然借到安徽石台一个小村庄去了。相距上千里,不知道这粮食怎么能运回去,大概能破了一项吉尼斯纪录吧!完成这些记录的难度是需要极其坚忍不拔的精神意志的,这精神如果聚合起来用于搞集体,不会没有效益,不会生产不好粮食,哪有集体不走向富裕的道理呢?
改开搞后,温州人主要以生产小商品发家,二十年前,好多小商贩就是靠假冒伪劣商品起家的,当年的纸皮鞋就是温州人的杰作。报上不止一次报道,当年外地人到温州街上去批发商品或外地的人们买东西不能向商贩们询问,行使自己的知情权,如果你问及了解货品的情况,就必须买,不买他们就联合起来打你,甚至趁乱抢劫你。这是他们的第一桶金,是其资本积累的一个来源,这应该算是温州人的羞于见人的一个方面。
大约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吧,我的一个同事好友,到外地参加活动,接触的一个温州小老板,两人彻夜长谈,其中谈到正在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温州老板是如何进行发家致富的,对方介绍到,他们许多人依靠走私,在海上以打渔之名从台湾等地走私小商品,诸如手表之类的东西来赚钱,等到资本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再从事其它方面的经营。就如港澳台的电影电视剧里经常反映的一种题材:一些毒品贩子,以贩卖毒品来发家,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等到时机成熟再做合法生意,此后就隐藏发迹史上的罪恶,祈求洗去原罪。实际上温州工商业者的成长史,部分就是一部资本原始积累史,是不务正业的赌徒式发展模式。
经过30年,温州人基本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过程。温州民营经济占96%,他们“敢为天下先”,过去掏空公有制经济,现在又绕开实体经济,在股市上、房地产上、赌博业上炒来炒去,天翻地覆。结果是肥了少数,坑了大多数,99%是输家。
说起资本的原始积累还使我记起来另一件事。1992年春节,一位老乡从珠海回家过年,我们相聚了几日。这位老弟从人民大学的双学士毕业,分到北京的一所中学里当教师,不满意现有的工作就下海到到珠海搞走私来发家致富。我问他是怎么走上这条道路的,他说他们在双学士读书时就开始了。当时他们与外国使馆的外交人员联系,这些外交人员在出入境时捎带点走私品,中国的青年学生从他们手中接货再拿到市场上卖,以此为走私小通道,通过这个发迹训练场来发迹成了部分人的价值选择。后来他干脆到走私前沿阵地广东珠海做大买卖了,而且一做就是十几年。前两年听说铲了版子(打麻将被端锅了的术语),被全部没收,而且罚了款,一下子陷入了困境,不知现在起死回生了没有?要是他早几年断了贪得无厌的念头,做上正经合法生意,说不定也是一个不错的企业家。可是财迷心窍,歪门邪道就是有吸引力,迷住了就难以自拔,这也是当时的大环境使其所以然吧。这位兄弟父亲是个老党员,七八十年代当过村里的党支部书记,所以对儿子的行为很谨慎。儿子倒满不在乎,回家与乡邻同学朋友交谈时,人家问题在珠海干什么工作,他就直言不讳的回答:我在挖社会主义墙脚。不要很诧异,他就是这么说的,其实当时多数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人都在挖社会主义墙脚,只是有些人偷偷地挖,不敢说,或闷声挖不说话罢了。象梁稳根他们社会主义墙脚肯定是挖过了,只不过是挖了不愿说,不敢说,时间长了挖的痕迹被历史的尘埃掩盖了,或者历史还没有回顾这些陈年老账这一页,肉食者当然不愿揭开历史的伤疤。暴富如此迅速,谁能脱得了挖社会主义墙脚的干系呢?正好应证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分析评价:“资本来到人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由美国福特基金会聘请的经济“专家"茅于轼,大力鼓吹放“高利贷”,称其利国利民,致使“民间借贷”乱象丛生,因而导致温州人进入“炒钱”时代的“灾难日”。温州人被称为东方犹太人,许多人是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他们见缝插针,利用“民间融资”,为了投机逐取暴利温州商人投资房地产等暴利行业,不惜铤而走险借助高利贷。在全国住房急剧紧张的时候,他们不但没有带动其它地区实现共同富裕,反而玩起了“炒房”买卖,给中低收入买房者带来了灭顶之灾。温州本市去年前八个月温州房价上涨了73%,均价达26300元/平方米以上,而自住需求仅占30%,投资、投机性购房占成交量的70%,这远远超过了投资性购房比例应控制在15%以下的警戒线。在地下赌场的刺激下,高利贷在温州乃至在全国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和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地区也兴隆起来。至今温州民间借贷1100亿的规模,达到了覆水难收的地步。
温州高利贷危机的突发,关键诱因是今年国家对楼市的打压力度空前,多管齐下,楼盘滞销,有价无市,炒楼失利,造成楼市投机性投资预期全面落空,继而悲剧性爆发高利贷危机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所以资金链断裂的企业之集中出现在温州。
温州高利贷危机,绝不是小微企业发展中遭遇的资金困难,而是“不务正业”的赌徒式发展模式的必然绝境。遭自由派经济学家嫉恨的郎咸平早在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前就大声疾呼,要防止中国发生经济危机,其中一个危机就是“我们企业家把应该投资而不投资的钱挤压出来形成虚拟资金打入股市打入楼市”,而这个呼吁正是温州当前的现实写照,是温州危机的根源。
据《东方早报》10月11日报道,受宏观调控、资金链断裂等影响,今年1-9月浙江共发生228起企业主逃逸事件,为近年同比最高,其中不乏员工数千人的企业,如眼镜行业龙头企业浙江信泰集团有限公司。9月21日温州一天跑了八家企业的老板,228起企业主逃逸事件与去年同比增长41.6%。
温州借贷危机蔓延,温州市政府开始紧急救市。有消息称,温州市政府已开始向央行申请金融稳定再贷款600亿元,以防止发生系统性风险,国家已经决定拿出600亿元去救温州。去救谁?去救温州的炒房老板,去救温州赌徒,去救股市的投机者?何况增加对这些企业的信贷支持只能缓和当前紧张的状况,无法改变资金短缺、金融恶化这一根本问题。温州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必然恶果,没有人能填上这个大坑,这样的救市本质上是饮鸩止渴。
还是古人说得好::“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中华民族先人许多优秀的历史经验总结是值得我们深思,需要我们引以为鉴的。
温州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连续多年在浙江省倒数,产业空心化早已非常严重。事情已经到了水落石出的时候,“温州模式”没有笑到最后,经不起折腾,搁浅了。“温州模式”堕落至此,有它深刻的历史根源,社会根源和思想根源。
任何事物都具有生长和灭亡的两重性,“温州模式”也不例外,事物总要走向它的反面。这是事物发展的普遍和必然规律。温州的一切旧社会陈渣汹涌泛起,自私自利充斥社会,社会道德沦丧一方;摸着石头过河,没有方向感,结果摸到沟里去了。
温州模式的核心就是以资本为主的市场经济,温州给外界的印象就是老板多、讨薪难、恶性事件多,很少看到温州人改善民生和共同富裕的宣传报道。“温州模式”的致命缺陷:“有始无终,资本血性,责任缺失,有家无国”,这样的财富价值观是腐朽没落的,是反时代潮流的,已经被全国人民厌恶。
温州模式曾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大的“先进典型”,红得发紫。这种模式实际上是美国模式在中国的一个缩影,即减少政府干预的完全自由化的经济模式。这种模式的实质就是就是建立在人的自私、贪婪的基础上,是一种赌徒经济。那些温州赌徒,赚了归自己,赔了让政府救,和华尔街老板如出一辙。
温州高利贷崩盘,证明了温州式的不正常经济关系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引起社会倒退,它标志着温州模式的破产,也再次证明了资本主义的邪恶性。
张夷 2011·10·22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