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教育
《辞海》中写道:“毛泽东,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条目中没有提到毛泽东是教育家。其实毛泽东作为一个教育家是当之无愧。
1902年春至1918年夏,毛泽东经历了16年半的学生时代,其中小学(含私塾)9年,中学2年,师范5年半。1918年夏至1923年春(调上海党中央工作之前),毛泽东两度从事教育工作,两次赴北京、上海,一面读新书、马列书,一面投身教育实践,开展革命活动。
1970年,毛泽东在和斯诺谈话时,对当时风行的“四个伟大”(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表示了不满,说“总有一天要统统去掉,只留下TEACHER(导师)这个词”,因为在英文中,它和教师是同一个词,而他“历来是当教师的,现在还是当教师”(见斯诺著《漫长的革命》)。
由此,不能不看出,毛泽东有着无比浓厚的教育情结。
一、 学习的理想和目标
为什么学?这是教育理想的一个重要命题。自隋朝实行科举制始,直到清朝结束共延续1300多年。这其中,读书人的灵魂受尽八股思想的摧残与毒害,“学而优则仕”成为封建时代的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人生理想。范进从20岁开始应考,直到54岁才中了秀才、举人。但这并不是因他热爱读书学习,而是因他那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从未平息过。
那么,毛泽东是为什么而学习呢?从1902年春9岁开始读书,至1918年夏,毛泽东历经了16年半的学生时代。他求学的行程从韶山(东山)到长沙再到北京(上海),求学目的也从“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到“终身未得真理,即终身无志”再到“改造中国与世界”。
毛泽东9岁开始接受启蒙的私塾教育,先后在韶山的6处私塾读了“六年孔夫子”,目睹黑暗的社会现实,面对贫困农民苦苦挣扎的情景,毛泽东从小在忧国忧民中萌发了救国救民的理想和抱负。他不喜欢读经书,而爱读《水浒传》等一类反抗官府的“杂书”;他不讲以读书来做官发财,而常和人谈论“富国强兵之道”;他钦佩中外历史上振兴民族、挽救国家的英雄人物,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与同学互勉。特别是他读到了《盛世危言》、《校颁庐抗议》这样的“新书”,萌发了爱国思想,激发了继续求学的愿望。
1910年,父亲毛顺生决定让毛泽东去湘潭的米店当学徒,但毛泽东一心求学,十分想去表哥文运昌在读的东山高等小学堂学习。他动员了所有能动员的亲朋好友轮番劝说父亲,最终征得了父亲的同意,于这年秋天赴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临行前,他改写了一首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给他的父亲,表明自己矢志求学、报效祖国的宏愿。这件事深深地感动了韶山人民,说他是“宏中肆外,国尔忘家”。在投考试题《言志》的作答中,他抒发了自己求学救国的志愿。校长阅后赞不绝口地说:“我们学堂里录取了一名建国才。”在东山高小学习期间,他还写了《救国图存论》之类的作文,进一步抒发了自己的爱国热情和救国志向,无论是内容和文字都受到国文教员的赞赏,批语道:“视似君有仙骨,寰观气宇,似黄河之水,一泻千里。”
此后,毛泽东几经选择,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师范学校。这是他为自己的人生和事业大成作出的又一次选择。在一师的5年半,毛泽东胸怀救国大志,团结志同道合者建立新民学会,投入反帝反军阀的斗争。他与同学们约定“三不谈”,即不谈金钱,不谈男女间问题,不谈家庭琐事,关心和谈论的应该是“大事”,即“人的天性,人类社会,中国,世界,宇宙”。
他还认为,要改造国家社会,必须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目标,也就是探求真理,为实现真理而斗争。他说,青年人必须“高尚其理想。立一理想,此后一言一动皆期合此理想”。“高尚其理想”,必须依靠新思想的指导。因为“人类之有进步、有革命、有改过之精神,则全为依靠新知之指导而活动者也”。“高尚其理想”的新思想就是革命真理,就是“大本大源”。因此,他决心“将全幅工夫向大本大源处探讨”,一日未得真理,即一日无志;“十年未得真理,即十年无志;终身未得真理,即终身无志。”毛泽东为救国救民而立志探求真理,这种志向成为他青少年时期求学的灵魂,并在他求学的整个经历中起支配作用,规定着他求学道路的各个方面,贯穿于这条道路的始终。
1918年8月至1919年4月,为组织赴法勤工俭学,毛泽东第一次去北京、上海,并在北大图书馆工作了5个月。他说:“我觉得我们要有人到外国去,看些新东西,学些新道理,研究些有用的学问,拿回来改造我们的国家。同时也要有人留在本国,研究本国问题。我觉得关于自己的国家,我所知通的还太少,假使我把时间花费在本国,则对本国更为有利。”这是毛泽东为自己的人生和事业大成作出的决定性选择。在北大,他如饥似渴地学到了许多新知识,接触了各种社会新思潮和蔡元培、陶孟和、胡适、陈公博、谭平山、邵飘萍、傅斯年、罗家伦等名流,特别是爱到李大钊、陈独秀的影响,其思想迅速地向马克思主义方面转变。1919年4月至12月,毛泽东任修业小学教员,以主要精力主编《湘江评论》,撰写了《民众的联合》等30多篇文章,学习和宣传“十月革命”,坚信这场革命将“普及于世界”。1920年夏至1923年春,任湖南一师附小主事兼一师校友会会长、国文教员,一方面革新学校教育,开展社会教育,一方面成立文化书社,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和俄罗斯研究会,建立党团组织,创办湖南自修大学,开展革命活动,为后来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乃至社会主义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他极力主张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作为新民学会的新宗旨。毛泽东经过艰辛的探索,终于找到了改造国家社会、振兴中华民族的真理与道路。
而反观当下社会,由于理想教育的缺失,中小学生以至大学生的理想变得鼠目寸光、变得俗不可耐。广州一年级一小学生的理想是“做贪官,因为贪官有很多东西。”南昌市某中学初二学生在作文中谈到理想时,有男学生想当“花花公子”,“左边开着名车,右边抱着美女”,也有不少学生称想当二奶、想当明星。
一个名叫张炘炀的16岁学生成为 全国最小 博士生。但他的最大愿望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理想”之类的,而是想让父母为他在北京全额购买一套房子,更让人难以想象的是,他还认为父母为他买房理所当然。
这就是这些年“实用主义”、“拜金主义”、“应试教育”的“优秀成果”,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
崇高的理想是一个人心上的太阳,它能照亮人学习、生活中前进的每一步。我们要把理想抱负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朝更加崇高和伟大的理想出发,要舍弃“小我”的利益,考虑“大我”,为整个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