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的纠结:中美将打一场无边界海战?
郭春孚
第四部分
(二十一)中国军事实力已达到世界强国水平。
2011年12月10日 —25日,《环球时报》连续第六年在全国进行“中国人看世界”民意调查,内容涵盖中国民众如何看待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双边关系等多个方面。这次调查由该报旗下的环球舆情调查中心采用随机抽样的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方式,在北京、上海、广州、长沙、成都、西安、沈阳7个城市进行,调查对象为15岁及以上的普通市民,共回收有效问卷1460份。在95%的置信度下,允许抽样误差为2.56%。
民众对中国国际地位的看法趋于理性,而且越来越有自信心。调查显示,在回答“您认为中国已经是世界强国了吗”这个问题时,选择“还不完全是”的受访者占51.3%,选择“不是”的受访者占33.4%,选择“是”的受访者占14.1%。与2010年的调查相比,认为中国是世界强国的受访者比例上升1.7个百分点,民众对中国国际地位的认知度略有提升。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陆南泉也不赞成把中国说成是世界强国。他认为,不能仅看GDP总量,还要看文化、教育、军事、人均生活水平和制度的影响等。
在这次调查中,认为中国在军事和文化两方面达到世界强国水平的受访者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特别是认为中国军事实力达到世界强国水平的比例增幅更为明显,比 2010年提升6.1个百分点。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经济安全中心主任江涌认为,近两年来中国军事和科技的进步明显,民众在这方面的认知是正常的。
我们认为,中国是一个大国,但还不是一个强国,中国正稳健地走在通向世界强国的道路上。也就是说,中国正在崛起,还没有实现全面崛起。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长征,需要我们继续艰苦卓绝地奋斗,坚持不懈地努力。但是,中国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军力已跃升至世界强国水平,位居世界第二,而且在某些方面的实际能力已经与美国持平或超过美国。
对待中国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论调:一方面,中国的实力被严重低估,这就是“唱衰中国论”;另一方面中国的实力又被故意夸大,这就是“中国威胁论”。
94.中国军事实力被严重低估,中国有能力捍卫国家安全。
这不是无稽之谈。
2011年12月30日 ,俄罗斯《独立军事评论》周刊报道,俄罗斯政治和军事分析所副所长亚历山大-赫拉姆奇辛撰文指出,中国军事实力目前仍被严重低估,特别是解放军的陆军坦克群、空军先进战机、火箭炮系统和核导实力等。
近年来,《独立军事评论》多次刊登文章,探讨中国军事话题。例如, 2008年2月22日 的《中国必将占领俄罗斯》, 2009年3月27日 的《近邻——未来的超级军事大国》, 2009年6月26日 的《北京虎准备扑击》, 2009年10月9日 的《百万士兵加上现代化武器》, 2010年3月12日 的《中国预算警报》, 2010年9月10日 的《莫斯科面临非常不悦的选择》,等等。一个普遍的认识是,按照目前的经济增速和需求,今后中国如果不对外拓展的话,无论如何无法继续生存下去。而对中国来说,最有吸引力的拓展对象是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现在,这种预期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愈加现实。俄罗斯仍在为美国准备在欧洲建设反导系统而极其不安,尽管这种系统总体上是防御性的。但是,俄方仍未发现在欧亚大陆的另外一端,另外一个国家的实力在日益增强,而且开始直接在边境地区部署进攻性兵力兵器。
俄罗斯专家认为,中国的军事实力被严重低估,因为中方一直在刻意压低自己的整体军事实力,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指标上;无论是对西方,还是俄罗斯。例如,中国在对外宣传军力时的一个绝对主流说法是,中国生产的新型武器装备数量微不足道。这显然是为了以后放开手脚,避免他人说三道四。另一个说法是,中国新武器装备的质量非常低劣,因此根本无法对抗俄罗斯和西方的装备。这两个说法包括其他的说法,都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却被大众在潜移默化中所接受。
俄罗斯和西方专家完全一致地确信,如果说中国在针对某个对象进行军事斗争准备的话,那么只会是中国台湾,以及可能胆敢冒险阻挠中国恢复领土完整、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美国;在极端条件下,也有可能会针对争夺中国领土的个别东南亚国家;但是绝对不会针对俄罗斯。例如,中国自主研制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05式系列水陆两栖作战车,包括步兵战车、自行火炮和轻型坦克,声称全是为了收复台湾。实际上,这些车辆也非常适合横渡黑龙江和乌苏里江。
赫拉姆奇辛指出,众所周知,小批量生产武器装备从经济的角度来讲是非常不利的,毕竟产量越高成本才会越低。而且从军事角度来说,新装备数量太少则完全没有太大的意义。目前这种做法在俄罗斯和欧洲处于主导地位,有人以为中国也是这样的。实际上,中国只是在相当长时间内试验同级各类武器装备,从中选择最佳样品,消除各种缺陷。在这一方面,中国一直遵循行之有效的试验原则。在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后,开始大量生产更为成功的样品。之后的生产规模,无论是欧洲,还是俄罗斯,做梦都想不到。
中国为证明自己的和平宗旨,大量减少军队员额,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大裁军,给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有一个事实不能忽略,即解放军仍是世界上人数最多的军队,而且军队质量水平正在迅速提高。由于中国兵源充足,和平时期解放军充分结合义务兵役制和合同兵役制的优点,全面提升部队现代化建设水平。一方面,中国应征青年轻视金钱,踊跃参军,保家卫国;另一方面,人力资源充足,可以让解放军挑选最优秀的军人,首先是有文化的城市青年。之后许多人会改选合同役士官,继续服役。即使是没能入伍的青年,通常是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农村青年,也会接受基础军事训练,用于满足今后大规模战争时期的动员需求。中国民用工业也有完善的动员机制。
中国的军事力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1)中国坦克实力超群。
赫拉姆奇辛声称,中国打造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坦克群。没有坦克,根本不可能展开标准的战争,这是不变的真理。之所以再次提醒这一事实,是因为经常有人“埋葬”坦克,说它已经过时。这种说法自相矛盾。一方面,坦克的“掘墓者”只是说这种装备过于老旧,易被攻击,并没提出其他意见。确实,在反坦克兵器迅猛发展的情况下,投入数十亿美元研制和生产坦克是有点争议;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其他任何地面作战装备都比坦克更容易被攻击。如果说坦克因为易被攻击而过时的话,那么就根本再也没有必要打地面战争。相比之下,从火力、机动性、防护水平相结合的角度来看,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没有也不会有比坦克更好的地面作战装备。
关于坦克落伍的说法,最初源于1973年的阿以十月战争。当时阿拉伯人使用反坦克导弹和反坦克火箭筒摧毁了无数以色列坦克。但是,此后以色列人自己非但没有放弃坦克,反而生产了1500辆世界上防护水平最强的“梅卡瓦”坦克。以军至今仍有2000辆老旧坦克服役,包括20世纪50年代生产的美制M48和苏制T-55(战利品)。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驾驶坦克两周之内打到了巴格达。2008年格鲁吉亚入侵南奥塞梯,同样是被俄罗斯军队驾驶坦克打跑。哪怕是在反游击战争中,如车臣、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实战经验也充分证明,坦克是不可替代的。在传统战争中,坦克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陆军乃至整个军队攻击力量的基础。
如果说北约的欧洲国家在最近20年内装备的新坦克与退役的旧坦克数量之比为1:15的话,那么中国则基本上按照1:1的比例更新坦克群。目前解放军装备的坦克数量稳定在8000—1万辆之间。15年前,中国坦克基本上全是在T-55基础上生产的旧坦克。今天替代它们的是96式和99式新型主战坦克,它们以苏制T-72为基础,同时大量借鉴了西方技术。例如,为了99式坦克,中国从德国引进了300多台柴油发动机,之后成功借鉴其技术,研制出了相应的国产发动机。现在中国陆军编成中有2500—3000辆96式坦克,600—800辆99式坦克。据一些媒体透露,其中1500辆96式和200辆99式坦克还是2005—2006年间生产的。现在,这两种坦克仍在以每年至少200辆(或者400—500辆)的速度继续生产,高于世界其他所有国家坦克产量的总和。现在无论是西方,还是俄罗斯,根本不再生产新型坦克。
赫拉姆奇辛说,相比之下,北约的欧洲国家现在总共装备有2800辆各种型号的“勒克莱尔”、“挑战者”、“豹-2”主战坦克。俄罗斯作战部队和库存的主战坦克也只有2000多辆。越南仅有1300辆坦克,其中最先进的T-62只有70辆。印度坦克虽然很多,但是中印两国未必会爆发坦克大战,因为中国坦克很难穿越喜马拉雅山,尽管解放军已在西藏部署了近百辆 96A 式坦克。至于中国台湾,虽然有将近1000辆美国旧式坦克,但是作战实力根本不值一提。只有美国现在拥有6200辆“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在现代化坦克数量上超过了中国。只是不知道,在什么战场什么情况下,中美坦克才会展开大会战。不得不说的是,中国96式坦克已经装备到所有军区,而更威猛更先进的99式坦克,中国人自称的世界上最好的坦克,也将装备到北京、沈阳和兰州军区。这些军区的作战定位分别针对俄罗斯外贝加尔、远东和哈萨克斯坦。近年来,中国开始演练大纵深地面进攻作战,显然已经不只是针对台湾。
许多专家辩论称,中国坦克性能不如西方和俄罗斯坦克,特别是在装甲类型、激光测距仪探测距离等细节方面。实际上,无论是中国的96式和99式,还是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韩国、以色列、乌克兰、波兰等国的“艾布拉姆斯”、“挑战者”、“勒克莱尔”、“豹-2”、“梅卡瓦”、C-1、90式、K-1、K-2、T-72、T-80、T-90、T-84、PT-91坦克,包括各种改型,都是同一级别的坦克。它们的战术技术性能非常接近,任何一种坦克都不具备对另外任何一种坦克的绝对优势。对抗实战的结果将由具体战术环境、人员素养、指挥水平和坦克数量决定。即便中国坦克在质量性能上真有一些差距,也能通过数量优势弥补。而且,中国坦克也比西方和俄罗斯崭新得多。
(2)中国先进战机日益增多。
赫拉姆奇辛指出,在作战飞机方面,情况同样如此。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苏-27/歼-11系列重型歼击机的数量已经超过了300架,将来至少会达到500架。其中苏-27是从俄罗斯引进的,歼 -11A 是许可生产的,歼-11B是仿制的。将来歼-11B不仅会替代所有歼-8飞机,还会替换部分甚至是全部苏-27。在重型歼击机数量上,中国实际上已经赶上了美国和俄罗斯,大幅超过了印度和日本。
在轻型歼击机方面,中国歼-10现有220多架,可能会全部替代歼-7。如果这一目标实现的话,仅中国空军就会有上千架歼-10。俄罗斯和西方消息人士经常说,中国仅将生产300架歼-10。实在不知道,300架的数字从何而来,难道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什么时候向他们汇报过自己的计划?俄罗斯和西方专家也经常讨论歼-10的缺陷,主要是爬升性能、雷达探测距离、武器等细节。实际上,这种讨论同样没有太大的价值,因为歼-10和F-16、F-18、“幻影-2000”、“台风”、“鹰狮”、米格-29属于同一级别的战机。这些飞机空中对抗的结果仍将由具体战术环境、飞行员素养、指挥水平以及飞机数量决定。
美俄空军战机数量在减少,中国空军战机数量却在增加。而且,中国先进飞机都是近年来制造的,要比俄美飞机崭新得多。在对台方面,中国大陆空中优势明显,很快就能确保绝对制空权。而在潜在对手中,只有印度同样在大幅增加战机数量,但是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生产能力上,印度都远远落后于中国。
赫拉姆奇辛认为,中国在攻击航空兵领域仍有较大的问题。轰 -6升 级为空基巡航导弹载体也很难在较大程度上改变局面,因为该型飞机总体老旧。同样老旧的还有强-5强击机,哪怕是使用西方航电设备的最新改型,也很难让中国满意。不过,攻击航空兵方面的缺陷可以用大量战术和战役战术导弹以及无人攻击机(WJ-600、CH-3、“翼龙”)来弥补。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开始列装歼轰-7,现在约有200架,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各一半。目前仍在继续生产,总量可能达到300—400架。当然,为了执行攻击任务,首当其冲的是100架苏-30(空军76架,海军24架)及其仿制品歼-16,中国可能将会在近期开始生产歼-16。
(3)中国火箭炮世界领先。
传统上中国陆军最强的兵种是火箭兵炮兵。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在火箭炮领域已摆脱了对苏联的依赖,研制了多种火箭炮,既有以苏制系统为基础仿制的,也有完全自主研发的。而且也正是中国制造了世界上火力最威猛、射程最远的WS-2火箭炮(6管, 400毫米 口径)。其最初型号射程可达 200公里 ,最新型号WS-2D射程可达350— 400公里 。无论是美国的MRLS、HIMARS,还是俄罗斯的“龙卷风”,在战术技术性能上都远远无法与WS-2匹敌。
赫拉姆奇辛认为,使用火箭炮打击地面大面积目标,要比使用航空兵有效得多,而且没有损失过于昂贵的飞机以及更加昂贵的飞行人员的风险,也不用耗费过于昂贵的燃油。只是会消耗一些弹药,但是火箭弹要比航空弹药便宜得多。至于火箭炮命中精度不足的缺陷,则可以用一次齐射发射更多数量的炮弹来弥补。况且现在火箭炮使用的都是制导弹药,包括WS-2。另外,WS-2每套发射装置都有一架无人侦察机,能够进一步提高命中精度。在作战威力上,火箭炮的优势同样较大,远远超过了战术导弹,炮弹价格也大幅低于导弹。
与航空装备和战术导弹相比,火箭炮的主要缺陷是射程不足,但是中国现在已经消除了这个缺陷。世界军事媒体不久前才知道的WS-2D火箭炮,能从中国沿海打到台湾岛上任何地方,也能从满洲里纵深地区瞬间消灭俄罗斯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乌苏里斯克、哈巴罗夫斯克、布拉戈维申斯克、别洛戈尔斯克的所有部队,而从满洲里边界地区则能摧毁俄罗斯在赤塔地区的部队、航空基地以及阿穆尔河畔共青城的战略企业。更可怕的是,WS-2D使用的小型炮弹具备高超音速飞行能力,飞抵最大射程处目标上空的时间不超过5分钟。此时俄罗斯防空系统要么已被摧毁,要么根本没来得及发现它们。何况,中国境内火箭炮的部署绝对不会被发现,因为其发射装置就像普通的卡车,甚至是发射管也有非常合适的伪装。相比之下,美国“战斧”巡航导弹虽然射程较远,但是飞行速度是亚音速,飞抵最大射程处目标上空的时间不是5分钟,而是2小时。而且其发射装置,如巡洋舰和驱逐舰,无论如何都无法伪装。至于北约的欧洲国家,没有任何类似武器能在战术技术性能上与中国WS-2火箭炮相提并论。
(4)中国核导实力与俄罗斯持平。
俄罗斯专家称,中国刻意压低的是核导实力。西方和俄罗斯专家都认为中国核弹数量在200—300枚之间,一切都在标准范围之内,根本没有什么值得特别关注的。而且还经常准确引述中国洲际弹道导弹的数量,其中包括30枚“东风-31”,24枚“东风-5”;在中程弹道导弹方面,有20枚“东风-4”,30枚“东风 -3A ”,80枚“东风-21”;在战役战术导弹方面,有600枚“东风-11”和300枚“东风-15”。实际上,上述数字可能未必达到中国核导武器库实际规模的下限。通过对中国军工企业生产能力的评估,以及中国中部地区建有地下核长城的事实,可以认为,中国仅洲际弹道导弹就可能有上千枚,至少还有1000多枚中程弹道导弹。至于各种威力和用途的核弹头总数,未必会少于1万枚,因为中国生产这些武器的时间已经长达47年。
赫拉姆奇辛声称,中国坚决拒绝讨论自己核导武器库的规模和部署地点,只是强调其规模极其微不足道。但是现在,中国已经开始不再掩饰地展示越来越多的新型弹道导弹,从战术导弹到洲际导弹应有尽有,现在还有巡航导弹。甚至在这种军力展示中,或多或少地透露出,现在仅洲际导弹和中程弹道导弹的载体数量就远远多于200—300件。
对于俄罗斯来说,中国中程弹道导弹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战略武器,因为它们能打到俄境内的任何地点。俄军也有中程弹道导弹。俄罗斯的洲际导弹和潜射弹道导弹主要用来遏制美国,不太重视威慑中国。因此,在核导武器方面,中俄力量平衡已经形成了对中方非常有利的局面,尽管俄方许多人士仍然相信自己拥有巨大的优势。
我们认为,中国的导弹部署主要用于防御,并没有刻意针对某国。美国对中国采取威慑、封锁、挑衅策略,中国军队主要是应对美国。如果美国放弃敌对态度,中国也不会针对美国部署军事力量。中国没有针对俄罗斯采取军事行动,今后也不会有这样的意图,而且中俄两国人民具有相近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结下了深厚感情,俄罗斯人民不必多虑。
95.中国核力量名列前茅,够毁美国6次。中美打核战的可能性不大。
核力量系指EMT,不是核弹数量或者当量的大小,通俗地讲是指破坏力。
核弹种类包括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电子脉冲核弹、伽马射线核弹、感生辐射弹、冲击波核弹等10余种。
按照核武器专家的说法:当量大不等于破坏力大,大当量是一种浪费,3枚20万吨核弹的破坏力=100万吨的破坏力。
实际破坏力估计:一座430万人口的城市,100万吨当量核弹地爆,有近30万人死亡,50万人受伤,建筑物在 200平方公里内破坏,而这个城市是1万平方公里。
中国的核战略追求破坏力最大,不求当量最大。低空爆大于地面爆更大于高空爆,几个分区域同时爆大于分时爆。小当量用于点打击,大当量分弹头用于面打击。毁灭1万平方公里的城市,需要1000万当量以上。
中国的核当量或者核弹数量不是最多,但是破坏力绝对一流,而且有足够的抗击能力,以及二次、三次打击能力。
假如爆发中美核战,双方的核基地将在最多1小时内划为灰烬,机动平台对主要城市发动二次打击,潜艇发射二次、三次打击,双方最多只能承受百万级当量(EMT)大于500的绝对破坏。美国有这么傻吗?
(1)中国核弹数量仅次于美国、俄罗斯,核破坏力与美国、俄罗斯相等。
中国核弹数量在1000—3000枚之间,EMT应该大于100;美国和俄罗斯超过 300;法国、英国大约在100以内。数量上中国绝对不是最多,应该不少于法、英。只要可以发射卫星,射程上基本不存在大问题。在核武器方面,应该注意以色列、印度、日本。
按照中国军方的说法是:中国的核武器够用了。
把中国视为威胁的国家有多少?美国、日本、南韩、印度等有多少城市、军事目标?第一层面有多少战略军事基地,第二层面有多少主要军事设施,第三层面有多少军工企业,这是第一波打击对象;其次是城市打击和重点工程设施打击。在临战状态下,必须实行应急准备。
(2)中国有防御一次核打击的工程,有准确度高、生存率低的固定发射井,也有灵活机动的陆地发射平台及深海发射的潜射平台。
(3)中国的核武器已经从发射架上的威胁,渐渐地走向实际应用。
(4)中国核弹的质量越来越小,当量越来越大,炸效比威力越来越好,意味着广岛原子弹的同质量核弹,可以产生大于广岛30倍以上的破坏力,更意味着远程战略轰炸机的作用绝对重要。
(5)中国有洲际导弹240枚。一枚射程为1万公里以上的洲际导弹,从发射到达目标,射高最高1000公里以上,超过卫星400公里的近地轨道,时间约30分钟,射程由燃料和发射技术控制,可以射1万—1.2万公里。卫星变轨就是一个最好的佐证。中国是第三个载人进入太空的国家,核技术也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1970年1月DF4发射成功,同年4月卫星上天。经过40余年的发展,中国已跻身航天强国和核大国之列。
有人说,中国可能只有2枚洲际导弹。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一个是中国的核战略有问题,这可是要命的;另一个是中国的核技术超质量了,显然后一个不成立,违反科学规律。
(6)中国已经发明第五种打击理念和方法。这是美国正在研究的新课题。洲际导弹在外太空时,由激光或者其它武器改变轨道,留在太空或者击毁。所以,一个国家能够发展外太空技术极其重要,尤其是载人航天技术。
(7)中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但不放弃使用核武器。因为制造出核武器就是准备用的,不是为了看的。美国是第一个使用核武器的国家。中国一直维护“核不扩散”和“不在海外部署核武器”原则。巴基斯坦、朝鲜、伊朗都有核武器,可能不是中国帮助制造的;沙特购买中国的“东风”-2,虽然有中国军人帮助维护,但只是有限使用,用于研究和试验,而不是用于实战,迄今也没有用于实战。
(8)中国的铀235年产 800公斤 ,钚239年产 400公斤 。日本在积极储存钚,前几年日本运输钚的事件引起了中国政府和世界的关注。至于中国可以生产多少枚核弹,已经生产了多少枚核弹,是核心机密,知道的人不多。中国政府不会拿国家和人民以及自己的领导地位开玩笑,这与贪污、腐败没有关系。
(9)中国的航天器可携带核武器。如果返回式卫星或者其他多功能航天器落在某一个攻击目标,破坏力是极大的;而它完全可以携带足够破坏力当量的核弹,飞速降落,还会变轨,可以给目标国造成巨大的直接损失。已经有宇宙飞船的国家,都具有这个能力。
最新的高科技总是首先在军事上应用。核武器的威胁战略意义已经动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核武器已经可以战术化应用。20世纪80年代,中美协议停止大气层核试验。说明在外太空领域中国不落后,落后的是对国人核知识教育和核危害普及工作。在外太空,只需几分或几秒的时间就可以实现战略目标。目前,只有太空激光武器、中子膨化飞行平台、电磁脉冲互动系统等少数几种尖端装备可以完成这一军事任务。激光技术的突破,尤其是太空激光技术的突破,使核威胁被极大地摊薄。中、美、俄才是一个层次的对手,日、印、韩是二流对手。
纠正一个错误:一枚或100枚核弹根本不能毁灭地球,核弹的战略价值正在向战术应用发展。例如,一颗小型电磁脉冲核弹在高空 40公里 爆炸,方圆 1000公里 电器损坏,对空气污染较小。
2011年11月18日 ,《环球时报》报道,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解放军少将罗援表示,中国核力量是任何人都不敢小觑的。你再强大,谁又敢保证在第一次打击中就能将中国的核力量摧毁殆尽?只要一息尚存,中国核力量的反击将是毁灭性的。虽然,中国是唯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但在国家和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刻,我们的核力量绝不会是“银样鑞枪头”。
2011年10月10日 ,美国智库兰德公司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一份报告,题为《中美开战的可能性低 和平需要按部就班》。该报告对中美之间开战的可能性作了评估,结论是“不太可能”。
我们认为,中美迟早必有一战,但中美爆发核战的可能性不大。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
首先,要区分“对手”和“敌手”的概念。对手可以有竞争,也可以有合作;敌手则只有生死较量。对手可以决战于商场,也可以决战于战场;敌手则只能决战于战场。美国现在对中国的定位是“对手”。但如果美国触犯中国的核心利益,对手就有可能升级为敌手。
其次,要分析美国的战略动向。对中国周边扫瞄一遍就可以明白,美国“重返亚太”,旨在制衡中国,正在那里摆子布势:将南海视为实现亚太新战略的突破口和支撑点,深度介入南海,煽动周边国家利用领海领土争议对中国发起挑衅;大做军火生意,卖给印度上百亿美元的军火,还向菲律宾、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出售军舰、战机等先进武器,在该地区竭力埋设不安定因素;以反恐为名,在中亚部署十几个军事基地,并发动侵略战争;与蒙古加强军事合作,在中俄之间安插钉子,牵制中俄;与日、韩、菲等强化军事同盟关系,从东北亚至南海打造针对朝鲜和中国的基地链;无人机对中国进行抵近侦察已常态化;炮制“空海一体战”及加强在澳大利亚驻军,……这些都不能视为友善之举。因此,我们“防人之心不可无”。
中美发生正面冲突的可能性较小,战事很可能由中国周边事务引发。可以肯定,美国在中国周边拉帮结派,煽风点火是经常的,但未必会为他的盟友两肋插刀,因为美国是一个奉行极端实用主义的国家,盟国、盟友的安全是它的重要利益,而非核心利益。它的“前沿部署”、“前沿存在”就是试图让战火远离美国本土,用傀儡战争(代理人战争)消耗对手的实力,维护自身安全。在战争结果显现,如果盟军获胜,美国就后发制人,下山摘桃子。由此可见,美国是否介入朝鲜半岛、东海、台海、南海乃至中印边境地区的军事冲突,要依据当时当地的条件而定,美国绝不会做蚀本生意。
第三,要看中美经济关系。作为当今世界经济规模排名前两位的大国,中美之间经济利益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则两利、斗则俱伤”,走向军事对抗则更是代价惨重。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提供廉价物品的大型工厂和巨大的市场,美国将在经济低迷期经历更加严重的通货膨胀,而且时间也会延长。没有中国的合作,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将很难成气候。
大规模的中美冲突可能会在网络、信息、经济领域持续发生。因为任何国家都会力图用较小的代价获取较大的战略效益。不过网络是美国的强项,也是美国的软肋,一旦网络战爆发,它受冲击的面必然大于中国。因此,美军不要自鸣得意,拥有网络优势,未必就能赢得网络战争。
一些美国的战争狂人,扬言要摧毁中国的核武库。这是吹牛。要能摧毁,他们早就摧毁了。他们曾扬言把中国初生的核力量扼杀在摇篮里,结果如何?愈摧愈强。
我们认为,中美之战不可避免,在2017年以后的几十年内,中美将打几场局部性的常规战争,直到美国服服帖帖。当然核战争爆发的可能性很低,因为美国打不起。当真到了使用核武器的时候,战争结果不取决于哪个国家的核武器多,而取决于核武器的投射技术。从某种意义上说,有1万枚核武器与有30枚其实是一样的。即使有再多的核武器,如果不能投射至目标区域,在中途被拦截,就起不到想定的效果;如果在本土被拦截,还会毁灭自己。而且你不可能投射更多的核弹,如果投射得太多,不仅毁了敌国,还会造成毁扩散,危及周边国家,甚至核辐射还会随风飘移到本国。
中美可以避免一战,条件是“人不犯我”,即美国尊重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尊重中国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发展道路和重大安全关切,不挑衅中国的核心利益。问题是,美国能做到吗?
96.中国的17项尖端技术是强国基石。
中国的尖端军事技术至少有35项,其中媒体报道出来的至少有17项。
(1)大功率激光技术。
中国研制的大功率激光武器已经装备部队,在安徽、新疆和甘肃酒泉等地各有一座大功率激光站。已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可以用来击毁来犯的导弹,包括太空中的GPS通讯卫星。只要把它国的GPS通讯卫星和预警卫星击毁,它国的所有导航设备就都变成聋子瞎子,所谓的信息战优势就荡然无存。
(2)飞行器小动量变轨技术。
这方面的尖端技术,已经在“神州”飞船上成功使用。我们可以推测,利用这一技术,中国的导弹可以在飞行中随意改变轨道,让对方的拦截导弹扑空。对此,美国的导弹拦截系统——“天网”(NMD-国家防御系统)形同虚设。
(3)载人航天和飞船对接技术。
这方面的技术为中国登月、建造宇宙空间站提供了保证。目前,只有俄罗斯、美国、中国掌握这方面的成熟技术。
(4)反卫星反导弹技术。
中国早在20世纪就已研制成功装有核弹头的反击一号和二号拦截导弹。虽后来下马,但其技术储备最终用于SC-19反卫星反导弹。2007年和2009年分别进行了两次反卫星和反导试验,2011年又进行了相关试验,均获得成功。说明中国是继美俄后第三个掌握此技术的国家。
(5)太空轰炸机及卫星攻击技术。
中国的宇宙飞船技术已成熟,而飞船本身就是载人或无人太空轰炸机。中国可以把核弹装到飞船上,在太空对敌国发动核攻击。而在“神洲”-5上试验的小伴随卫星实际上就是一颗攻击卫星(太空雷),其内部不但可装导弹炸弹,而且能机动变轨。在战时它可在地面的遥控引导下攻击敌国的卫星等航天器。
(6)多弹头重入大气层分导技术。
一箭双星、一箭多星技术成功说明,一个洲际导弹可以携带3—5枚核弹头,最多可携带十几枚或几十枚小型核弹头,在进入大气层时分导瞄准不同的战略目标。中国多次发射了一箭双星、一箭多星的大功率火箭,进行了卫星回收试验,而且每次都获得成功,表明中国的这项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7)导弹核潜艇水下发射技术。
在所有陆基导弹发射系统全部被敌人摧毁的情况下,只要有一艘导弹核潜艇潜伏在水下,就可以实施核报复,12枚导弹从水下近距离发射,每一枚导弹至少携带3—5个核弹头,可以把敌方大部分战略目标摧毁。这确保中国真正具有了第二次核打击力量。
(8)潜艇超静定技术。
利用目前的反潜探测设备无法测出潜伏在水下的中国超静定潜艇,中国潜艇在日本公海潜伏多日,却没有被发现,直到潜艇浮出水面才让日方大吃一惊。2006年,中国的一艘039潜艇就曾穿透美舰队的外围防御圈潜到距美航母仅12里的地方上浮。这要是在战时,美航母早就被击沉了。
(9)核发电和核武器小型化技术。
中国是个不太张扬的大国,其实中国的核发电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至今从未发生核泄漏事故。中国早就拥有核武器小型化技术。将核武器作为战术应用,一枚小型核装药巡航导弹可以报销一个航母战斗群。当然,小型核武器技术还包含了另一项威力无比的核武器技术——中子弹、电磁脉冲弹。中国的中子弹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想当年某国说中国窃取其中子弹技术,直到中国公布相关的部分档案,该国就再也不谈这个话题了。中子弹,虽然杀伤小,但对电子系统的破坏却是非常巨大的。
(10)战场机器人技术。
日本自诩是“机器人王国”,而核泄漏事故却看不到日本的机器人。实际上中国的机器人和美日比是各有千秋。目前,中国已知的成就有“蛟龙”水下机器人和防化、防核、防疫“三防”机器人及三型防爆机器人。特别是某所新研制成功的机器战士,装备79式冲锋枪,榴弹发射器,通过GPS及遥控控制,并装有高摄像系统,可将远方画面传回,有高越障能力,适合城市战和山地战。
(11)电磁炮技术。
中国早在1968年就已上马研究,后虽下马,但1996年又重新上马,一直紧跟美国。目前,中国已能将几十公斤重的超高速弹丸发射到 100公里 以外,美国能发射到370里。
(12)战略战术巡航导弹技术。
1998年中国取得美未爆的战斧导弹进行研究,2000年又由乌克兰得到原苏联的SH-55巡航导弹,并得到一些以色列技术。所以中国是深得三家真传。目前,中国已拥有陆基“长剑”-10(1600公里)和C-62;海基某型,射程600公里;空基某型,射程1500公里。
(13)隐型战机等先进战机。
第四代的歼-20已经试飞。还有一种隐型轰炸机在研制中,关键技术已突破。第三代的歼-11和歼-10都已大量列装。
(14)中国“心”技术。
随着中国舰艇“心”病问题的解决,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神盾舰和新护航舰等已开始大批量建造。
(15)航母特殊技术。
中国的航母技术吸收了世界最新研究成果,并加入了中国古老的“挪亚方舟”理念和实用技术,具有独特性、可变性、不可复制性,如果不能获得最重要的键入技术,不可模仿,已经超过美国、俄罗斯,成为中国创造力的主要标志。
(16)脉冲强磁场技术。
2011年11月8日 凌晨,位于华中科技大学校园一角的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正在进行一次重要的实验。5时28分,中心自行研制的国内首个双线圈脉冲磁体成功实现了83特斯拉的磁场强度——这不仅刷新了中国脉冲磁场强度纪录,也使中国非破坏性磁场强度水平一下子跃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
该中心2008年4月才开工建设,仅11个月后,脉冲强磁场实验装置样机系统就研制完成;仅3年零7个月后,磁场强度就达到83特斯拉,不仅创造了“中国速度”,也创造了“中国强度”。
中国“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李亮说:“双线圈一次测试就成功突破80特斯拉磁场强度,是件了不起的事情。我们首次采用双电源双线圈结构能一次成功,不仅证明我们的磁体技术达到了很高水平,而且证明中心在电源技术、控制技术与测量技术上均已达到很高水平。”
根据原先的规划,中心的脉冲强磁体装置拟建设场强为50特斯拉—80特斯拉。如今,仅3年多时间,中心主任李亮率领他的团队就超越了设计要求,创造了与中国经济一样令人咋舌的“中国速度”。
(17)超空泡技术。
超空泡技术就是在艇体表面和水之间产生一个气体空腔,因此减小了阻力,增大了艇的航速。
超空泡潜艇的主要问题,一是控制运动方向困难,二是气泡长时间的产生。德国正在研究开发的超空泡鱼雷用变换头部来控制运动方向,但是潜艇不太可能变换头部。美国人宣称已经解决控制运动方向和长时间产生气泡这两个问题,估计美国的潜艇是用调节气泡喷头的方法来操纵潜艇的航行方向。
纳粹德国在二战前制造的HS-293 和 HS-294 空对舰导弹鱼雷,在高速入水时已经开始利用超空泡现象来延长导弹鱼雷在水中的攻击射程。
称为“炸弹之王”的BLU-82或称为“炸弹之母”的MOAB等钻地弹,均采用流线型弹体,钻地时如同木板上钉钉子。美国研制的新型“超级”钻地弹,就是运用了超空泡技术,它的钻地深度将比GBU-28钻地弹钻地深度高出9倍以上。
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中国科学院电工所与中国舰船研究所负责,实施“剑鱼”(99工程)计划,就是超导技术在海军舰艇方面的应用研究。中国“洛神”超导磁流体推进器潜艇,从开始研制到成功花费了十几年时间。
外型:当初分别参照了俄罗斯K级(“基洛”877—636)型艇,以及美国的“弗吉尼亚”级核潜艇,还有法国“红宝石”核潜艇作为新舰风洞模型。然而,在以前的动力装置下,被喻为世界顶尖的水滴型设计的外型,在以超导磁流体作为动力的风洞实验中,其钝型的舰首在高速行驶下会与海水形成一个酷似音障的水障,因此大大影响了航速。于是,凝聚着中国设计人员的智慧和力量的鱼形外型出现,并近乎完美的通过了风洞试验。其首部与尾部各有一对升降舵,在使用中,首升降舵主要用于产生正、负升力,改变或稳定航行深度;而尾升降舵用于产生纵倾或保持已有的纵倾角。两侧及围壳、舵内壳采用最新的高强度塑钢,它的承受力比目前的潜艇钢高出三倍以上,下潜最深深度可达800― 1000米 。而船体则包裹着一层由特殊材料制成的弹性“皮”,称为“无回声蒙皮”,这种皮使艇壳对于声纳波几乎无反射。
动力:“超导磁流体推进”是为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由几个部分构成:A.蓄电池舱。B.核反应堆舱。C.发电机舱。D.操控舱与磁流体推进器舱。
航速:由于该新形潜艇使用了独特的推进原理和极高的能量利用率,使其具有更好的动力性能,按照理论推算,超高速超导潜艇的航速可达150节以上,但由于技术属于初步掌握,目前“洛神”在正常海况下的下潜航速为 60海里 /小时。但随着该艇定型,高速超导技术通过实践应用会变得更加成熟,在未来的几年里,其最大航速有望达到 70海里 /小时。
舰载武器:在99工程逐渐定型时,以高速超导小形化作为动力的“龙搏”鱼雷计划也已成熟,但由于在将高速超导最小化的过程中所遇到的技术问题,使“龙搏”最后定型上舰的体积远比预想中的要大得多。因此,每艘“洛神”最多只能携带两枚“龙搏”鱼雷,其发射方式与子母潜艇较为相似。然而,这并没有影响到“洛神”的火力系数。因为动力系统体积的减小使潜艇所载常规弹药数量大量增加,一定程度弥补了“龙搏”数量上的不足。
苏联海军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发展了火箭推进的“风雪”超空泡代号为BA-Ⅲ的“暴风”超高速鱼雷,航速已达到 370公里 /小时(约200节)。俄罗斯最新的“狂风”II航速达到了 450英里 /小时(391节),航程 96公里 。其气泡一是利用超高速自行产生,二是把鱼雷发动机的尾气引到前面放出。美国有“水下快车”超空泡潜艇、超空泡“动能”炮弹等,最新高调推出的是“幽灵”号舰船。法、德有喷水磁流体潜艇。
目前,探潜设备以声学仪器为主。声呐被誉为水下“千里眼”“顺风耳”。在二战期间,英国的“沃克”号驱逐舰就是利用声呐测出德“U-99”号潜艇方位,将其击沉海底。
新技术将改变反潜方式。采用磁流体喷水推进技术的新潜艇几乎静音,声呐将失去作用,只能用非声学探测技术。非声学探测设备主要有雷达、磁导探测仪、红外探测仪、废气探测仪等。雷达主要是靠电磁波的反射来发现潜艇的;磁导探测仪是靠潜艇水下运动时,引起地磁场的变化来发现它;红外探测仪仅靠潜艇在水下航行时,使周围水层产生微弱的温差来探测它;废气探测仪则专门利用潜艇排出的废气来发现它。此外,还可以利用脉冲激光束对海水扫描发现潜艇的激光探测仪,利用无线电定向仪发现正在进行无线电通信的潜艇,以及用核辐射探测仪专门搜索核潜艇等。
只有采用超空泡技术的鱼雷,才能对付这种用磁流体喷水推进的最新潜艇。 2006年4月2日 ,伊朗在波斯湾海域举行大规模军演时,发射一枚名为“胡特”(波斯语,意为“鲸”)的高速鱼雷。该鱼雷从一艘水面舰艇上发射,入水后以极快的速度( 100米 /秒)成功击沉一艘靶舰。从该鱼雷的外形、速度、发射尾焰和气泡轨迹来看,也采用了超空泡技术。
我们认为,正因为中国拥有了这么多项尖端技术,才确保了中国的世界军事强国地位。中国不仅要继续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最大限度地推进高科技项目的攻关,而且要强化政策的灵活性,对有功人员给予重奖,吸收世界最先进的高科技成果武装自己、发展自己。在高科技领域,一定要舍得投入。
97.中国的七大绝密武器,让不友好国家胆寒。
中国有七大绝密武器,最令美、日、韩、印、越、菲等不友好国家或敌对国家妒忌、忧心和畏惧。
解密一:ZBD2000水陆两栖坦克。
ZBD2000水陆两栖坦克是中国为应对台湾危机而专门设计的最新型的水陆两栖坦克,与以前的水陆两栖坦克相比,具有航程远、速度快、火力强等特点,是中国第一种能在水上高速航行的水陆两栖坦克,水上速度大于25节( 63A 的水上速度是15节)。这种坦克可以发射激光制导的反坦克导弹或通用型炮射反坦克导弹(与99 式类似只是口径小些),装备有105毫米主炮和先进的复合装甲。坦克的火控系统由高性能计算机构成,使坦克不光能在陆上行进射击,即使是在风险浪高的海上仍具有良好的射击精度。
ZBD2000水陆两栖坦克即使是与美国的两栖装备相比也毫不逊色。水上的高速型和远航程使这种坦克可以从厦门入水,直接开上台湾对岸,强大的火力以及炮射反坦克导弹的装备可以实现对台坦克的先敌开火。
长期以来,人们都比较关注99主战坦克,而事实上水陆两栖坦克才是解放军的主力军。ZBD2000的大量列装,可使中国在将来的登陆作战中取得更大的优势。
解密二:Harpy反辐射巡航导弹。
Harpy(北约称呼)改进型导弹是中国于1994年就开始研制的一款用于台海的超远程反辐射巡航导弹,其初始研究过程中使用了以色列的技术。美国于2004 年才知道其存在。这款导弹可是已经投入使用的攻击利器。
这种导弹采用被动雷达制导,导弹长 2.1米 ,翼宽 2.7米 。最令美日军方恐惧的是其采用微型设计(尺寸太小了,根本就无法防御)和超强的隐身性能以及远达 500公里 的射程。
超强的隐身性能让其可以轻易突破各种防空系统, 500公里 的射程使其可用于对付美军航母战斗群装备的“宙斯盾”系统防空雷达系统。
有了这种导弹,美军的雷达系统只能采用间断开机的战术了,为中国空军在信息获取上取得了压倒性优势。
解密三:YJ-91反舰导弹。
美军航母舰队的战斗力,关键在于其舰载机。英阿马岛海战后,世界海军就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对水面舰艇来说来至空中的威胁往往是最致命的。就算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舰艇防空系统——美军“宙斯盾”系统,对空中目标的理论最大探测距离是 400公里 ,这是针对高空目标来说的,而对超低空飞行的战机其探测距离受无法克服的地球曲率影响最大不超过 100公里 。而这就是在空舰对抗中,飞机一直以来的优势。飞机是航母战斗群的主要武器,配备先进反舰武器的飞机也是航母战斗群最大的威胁。
YJ91导弹是中国专门设计的针对美国“宙斯盾”系统的超音速空载反舰导弹,其采用了部分俄罗斯技术。
YJ91是国产反舰武器的王牌,军方对它的生产和装备高度保密。国外尤其美军对它的信息十分关注。在国外较权威的sinodefence网上,我们可以得到关于它的大概信息。
YJ-91 导弹是一种超音速反辐射导弹,射程为110公里以上。其最新改进型的导引头采用被动雷达制导,针对“宙斯盾”系统的雷达频率设计,几乎不被侦测。YJ-91 可装备中国的苏-30和飞豹战机。
与Harpy反辐射巡航导弹依靠隐身突防不同的是,YJ-91 导弹的优势在于其近乎变态的速度。空射后的YJ-91 导弹在初始阶段就可达到1.8马赫的速度,而在末尾冲刺阶段可以达到4.5马赫的超高速度。
面对YJ-91 导弹以高达4.5马赫速度的冲击,美航母战斗群先进的“宙斯盾”雷达系统的反应时间不足20秒。这意味着,战舰上的人员还来不及把来袭导弹的信息由宙斯盾系统传递给标准导弹和密集阵系统,战舰就被摧毁了。
所以,理论上中国的战机只要成功发射了YJ-91 反舰导弹,对美国现役舰艇的防御系统来说就几乎是无解的。
实战中,我军可以出动300架战机携带YJ-91 反舰导弹,饱和打击美航母战斗群。
解密四:KT系列反卫星导弹。
KT系列反卫星导弹的具体信息是军事机密。美国军方智库分析,其最新型号采用了东风-21弹道导弹的相关技术。早期的KT-1导弹可以使用 50kg 当量的弹头有效攻击轨道高度在600公里以内的低轨道敌方卫星,而最新型的KT -2A 导弹导弹却几乎可以使用400公斤当量弹头攻击包括极地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在内的敌方所有卫星。
除了KT系列反卫星导弹外,中国在激光反卫星技术方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美方认为,中国早在2006年就成功进行了一次激光模拟攻击美国卫星的实验。
KT系列的最新发展就是KT空射型反卫星导弹。
解密五:AZ13-333P空天无人机。
这是一种可以在外太空飞行,并在需要时接受指令返回地球的多用途无人飞行器。大型的须在发射基地发射,小型的可以使用移动发射平台发射。人们看到的UFO现象,有的就是这种无人机在活动。
AZ13-333P空天无人机的主要优越性是既可以在外太空飞行,又可返回近地空间飞行,还可超低空飞行,而且垂直起降速度极快。AZ系列无人机能够制造和喷出柠檬雾气,使近距离的目击者短暂失去清醒的意识,必要时可伸出机械臂将目击者俘虏。
AZ携带的武器有三种:第一种是攻击型武器,第二种是拦截性武器,第三种是自毁武器。
解密六:HOH垂直起降太空堡。
这是一种可以重复使用的垂直起降军民两用航天器,不像美国的航天飞机,具有更优越的性能,而且特别耐用,抗干扰、抗打击和抗病毒能力极强。既像一个水瓮飞上了天,又像陀螺一样旋转,可携带或在地面控制下生成中子武器。不过由于采用强隐身技术,人们看到的是一个阴霾笼罩的光碟。
HOH垂直起降太空堡可以在空中悬停,由于转速极快,看上去处于静止状态。
HOH返回时会自动打开纳米降落伞,既有效保护自己,又不会被人发现。经多次试验,都顺利完成了任务。
中国只有10多个或几十个这样的最新交通和工厂化航天工具。
解密七:SWS可变形隐身智能岛。
这早一种折叠式的海上平台,外形像一座岛屿,上面有花草、树木、湖水,还结了果子。如果它不移动,就是一座岛屿。渔民登上智能岛吸烟,甚至泡食方便面,休息1个小时左右才走,智能岛一动不动。里面的人听他们唠嗑,一个渔民说:“最近这一带的鱼明显减少,可往年这一带的鱼却多得很。”渔民“登岛”休息的事发生过数起,可他们临走都不知道这是一种最新的人工岛。
由于某种技术的作用,在近海活动时岛体呈蔚蓝色,在远海活动时呈碧绿色,与海洋的颜色融为一体。当它遇到巨大的危险时可潜入海底大峡谷,它从海底升起时动作幅度巨大,发出惊天动地的轰鸣声,像地球的造山运动。这是在无危险物存在的情况下,如果附近有潜艇或航母、上空有飞机或探测器,它就会悄然无声地从海中升起。尽管它是一个岛一样的庞然大物,但有较快的移动能力,而且采用了龙隐形技术,卫星无法识别它。SWS会制造和释放缕状烟雾,使自己经常笼罩在烟雾式气团里。
由于SWS上结着热带水果,所以有人把它称为“海上伊甸园”。
我们认为,这七大绝密武器用来装备军队,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军事力量。对付这些绝密武器,美国至今没有想出好办法,甚至美国军方的一些人至今都不愿相信中国有这样的科技能力。如果正在研制的“多金”SWK-JGB磁极调节棒、“飞龙”RZY人工造雨弹、“飓风”FBJ风暴柱卷动机等走出工厂,中国的实力将进一步增强。一旦中美对抗升级为战争,中国必胜。
98.中国DF-D导弹威力强大,美国航母顾忌。
奥巴马在访澳期间提出了在澳驻军计划,以“反制”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中国针锋相对,部署“反舰导弹”反制美介入亚太。
日本媒体对此反应敏感,声称为了实现阻止美国参与台海事务的最大目标,“中国或部署导弹针对美航母”。
2011年11月17日 ,日本NHK电视台发表评论称,中国应对台海局势突变等紧急事态时的最大目标是阻止美军的参与,即阻止美军的航母机动部队等力量靠近中国进行作战。为此中国“正在加强军事能力”。
NHK电视台对中国的“反介入战略”和有可能采取的措施进行猜测,称中国的具体做法是增强能够对航空母舰形成威胁的潜艇部队;部署能够直接击沉航母的反舰巡航导弹,并正在研发世界首枚反舰弹道导弹;部署能够攻击美军出击据点的弹道导弹等武器;为给美军指挥系统造成打击,中国还正在开发和加强“展开网络攻击”和“摧毁军用卫星”的能力。
报道还称,美国考虑到发生紧急事态时“不容易靠近”中国的情况,目前正在重新部署军力和落实“空海一体战”的新作战构想。
2011年8月21日 ,卡塔尔《海湾时报》发表军事事务专家埃里克•马格里斯的文章称,虽然美国海军并未公开表态,但其实际上越来越担心中国新型反舰导弹的发展,尤其是东风-21D导弹,因为该导弹的首要目标便是美国巨大的航母。而且,这款导弹或许会迫使美国放弃大型航母,转而发展能够搭载无人机和直升机的小型航母。
中国列装了有限数量的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ASBM),射程为 2700公里 ,至少具备在某种程度上打击移动目标的能力。此外,中国还在努力研制卫星、远程反向散射雷达、潜艇以及能够识别远至 3000公里 外海上移动目标的无人机。这些严密覆盖的探测装置,可为东风-21D以及其他射程较短的海、空、陆基反舰导弹,提供精确、实时的瞄准数据。
美国海军仍坚称,其航母并未受到中国任何新型导弹的威胁,而且仍保留着在中国沿岸行动的自由。然而,东风-21D导弹能够覆盖整个南海(包括台湾地区),这对拥有11个航母战斗群,能够让华盛顿政府进行全球力量投射的美国海军而言,是个非常糟糕的消息。在中国沿岸部署东风-21D导弹连,或许就能使美国海军远离中国沿海,孤立台湾地区,并对美驻日冲绳基地以及关岛基地构成“威胁”。事实上,仅仅是东风-21D导弹的存在及其大量部署,或许便足以使美国航母远离中国沿岸至少 2000公里 ,这样一来便超出了美国航母舰载机的有效航程。
马格里斯称,他一直相信大型攻击航母走的是战舰的路线。这些航母重约10万吨,是庞大的目标,它们超出水面很高一段距离,很容易被远程雷达和红外传感器探测到。此外,美国的每艘攻击型航母都装载有近100万加仑的航空燃料,以及数百吨的军需品。二战期间,美国海军将航母作战发展成了一种高度科学化的行动。而且,美国海军还因其杰出的损控技术而闻名,他们成功避免了本国战舰的过量损失。然而,反舰导弹对航母来说却是致命的武器。尽管航母的分层反舰导弹防御系统能够阻止少量来袭导弹,但如果所发射导弹的速度足够快,并且是从不同方向袭来的话,那么至少会有一或两枚导弹穿透航母及其护卫编队的防御。只要被一枚导弹击中,装满炸药和燃料的航母就会燃起大火,造成大量损失,从而使航母瘫痪。
马格里斯说,从自己参加过的多次海上模拟作战来看,几乎在每次模拟作战中,一些敌军飞机与潜艇发射的反舰导弹,总会穿透航母的分层防御系统,最终击中航母。而每艘航母及其护卫战舰的成本都超过250亿美元(不包含舰载机),因此,华盛顿政府不能让它们面临被相对便宜的中国导弹击中的危险。
美国海军否认了其引以为傲的“移动的疆域”——航母日益衰落的说法。战前的美国海军是由战舰将军领导的,而现在则主要由原海军航空兵领导,因此,美国海军领导人并不愿意放弃大型攻击航母,就像海军和空军反对放弃载人战斗机及依靠无人机一样。然而,2011年美国海军学院《Proceedings》杂志五月刊发表的一篇文章,却强烈要求海军立即停止建造航母。《Proceedings》是美国海军的喉舌,它所提出的观点十分具有爆炸性。
马格里斯说,美国海军现在是面对现实,并针对其过时的攻击型航母制订计划的时候了。
我们认为,对于当前濒临破产的美国而言,研制新型武器系统,对抗中国导弹将会是一项消费很大的工程。由于美国航母不敢抵近中国近海活动,这意味着美国第七舰队将不得不在远离海岸线的海域进行巡逻,因而它的影响力将会大幅减弱,甚至丧失。这样一来,太平洋北部便不在是美国的一个湖泊。美国的西太洋军事部署只是虚张声势,对中国构不成战略威慑,也许可算是对盟友实施的“安慰工程”。
我们还认为,中国要优先发展中小型航母,但也要发展大型和超大型航母,可以考虑制造排水量在18万—35万吨级的巨母舰。别的国家越鼓吹大型航母已经过时,我们越要发展超级航空母舰;就像别的国家不再积极经营宇宙空间站,而我们越要建造宇宙空间站一样。关健是要将龙隐形技术用于增强航母的隐身能力,特别是要提高岛屿形母体的移动速度。如果在航母上部署极强抗探测仪器,并能自动生成“保护膜”,就像胎儿的保护区域和保护膜一样,再大的航母也是安全的。即使超级航母不用于实战,仅用于海军训练和相关的海上实验,其价值也是不可低估的。
99.中国用DF-41洲际导弹替换DF-5 ,射程可覆盖美国全境。
2011年11月18日 ,东方网、环球战略网报道,中国目前正使用固体燃料导弹DF-41,代替液体燃料导弹DF-5。DF-41导弹可通过特定的卡车进行移动、起竖和发射,射程为1.5万公里,可覆盖美国全境。第三级包括12个弹头,每个弹头的爆炸当量约为100KT。
报道称,中国是一个核国家,却并不非常关注自己拥有多少核武器和投递系统,甚至不关心目标是谁。两年前,中国宣布核弹道导弹并不针对任何国家。与大多数国家一样,中国一直拒绝透露核弹所对准的目标。这些导弹的射程仅可打击俄罗斯、印度或其他附近国家。
长期以来,中国的大多数导弹被认为是针对俄罗斯的。20世纪60—90年代,中苏关系一直困难重重,但自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开始对中国更加友好。中国与印度的关系有所升温,但之后却跌入冰点。
据悉,中国有240枚核弹头,大多数都列装在弹道导弹上。这些导弹中仅有少量可到达美国,其中包括较早的(即将退役)DF-5,另外还有更新的DF -31A 和DF-41。
在过去20年中,中国约有24枚DF-5洲际弹道导弹,这是唯一能到达美国的导弹。据悉这些导弹几乎都未列装。但美国在阿拉斯加列装了18个洲际弹道导弹拦截系统。这些系统可应对朝鲜的导弹,也可拦截大多数飞往美国西部的中国导弹。因此,中国说导弹不会针对任何国家是有道理的。现代制导系统能够进行快速编程(不到一小时),瞄准新的目标,所以,导弹没有目标信息很正常。此外,DF-5为液体燃料推进,发射前需要进行大量准备工作,而侦察卫星能够检测到这些动向。
中国越来越关注印度的动态,不过一些较短程的导弹,如DF-21就能够应对这种威胁。中国于1999年引入了DF-21,现在服役的可能超过100枚,大多数为非核弹头。这种导弹的射程超过 1800公里 ,可携带300千吨的核弹头。DF-21为两级导弹,15吨,固体燃料火箭。从西藏发射的DF-21,可到达印度境内大多数的主要目标。
16年前,中国更大的DF-31服役,这可以说中国的第一款固体燃料洲际弹道导弹(射程超过8000公里),约相当于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民兵-I”洲际弹道导弹。DF-31重约46吨,长 20米 ,直径 2.25米 。设计在潜艇、陆地发射井或移动发射器上发射。DF-31曾出现在运输/起竖/发射(TEL)车上。在偏远地区,这些车辆可以在特定公路上行动,与使用强化发射井相比,可提供更多保护,免受反击。随后,改进版DF -31A 出现,可携带多弹头,射程达1.2万公里,可覆盖美国全境。
过去20年中,DF-31一直在研发,12年前首次成功发射。据悉现在具备可靠的精确制导系统,还有第三级,可搭载3枚50千吨的弹头。目前服役的DF-31仅有约12枚,另外还有约12枚DF -31A 。
中国还有潜射弹道导弹——“巨浪-2”。该导弹以及搭载该导弹的弹道导弹核潜艇都存在很多问题。“巨浪-2”重42吨,射程 8000公里 。从在夏威夷或阿拉斯加附近的094级战略核潜艇上发射,能够瞄准美国任何目标。每艘094潜艇可搭载12枚这种导弹,这些导弹是现有陆基42吨DF-31洲际弹道导弹的海军版本。“巨浪-2”已于几年前服役,但测试发射一直存在问题。
中国2/3为导弹携载弹头,其中大多数导弹为DF-21。一般来说,这些弹道是分开存储的,仅在实际使用或偶尔训练时才会安装在导弹上。
我们认为,中国的导弹从品种上来说基本齐全,从射程上来说可到达全球的每个角落,从打击精度上来说误差不会大于 1米 ,从威力上来说可毁灭敌国一部或大部。中国的导弹拦截技术也是很出色的,误差为0。没有中国导弹不能攻击的区域,也没有别国导弹攻击中国的可能性。
100.中国空军战机成功拦截隐形导弹,说明中国的导弹拦截技术日臻成熟。
2011年11月23日 ,人民网报道,解放军日前在黄海某海域进行演习,中国海军空中预警平台引导空军战机成功拦截隐身导弹。
罗援少将认为,这反映出中国的反导能力已有很大提升。但这并不等于说目前中国已经完全达到了美国多年才形成的水平。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的空间。
罗援说,成功拦截隐形导弹反映出中国对隐形第四代战机有反制能力。现代战争最重要的是制空权的争夺。数据显示,所谓第四代战斗机即是目前正在研制的最先进的战斗机,它的技术战术指标是根据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实战经验提出的,通常要具备四大先进技术性能:突出的隐身性能、超音速巡航能力、超常规机动性和敏捷性、短起降能力或全环境作战能力。
由于现代通讯手段和电子雷达、预警设备的发展,使现代战争的战场空前扩大,为了适应这一变化,飞机的作战半径也相应增加。第四代多功能战斗机兼有战斗和突防能力,进攻范围空前扩大,能打击战争中全纵深的目标。
在历来的对外战争中,美国隐身战机参加战斗几乎没有被打下来的纪录,少数坠落也是由于飞机自身发生故障造成的。
(二十二)中国航天战略在发展中完善,在成熟中推进,已经达到“天宫”级水平。将在2100年左右实现第一星系级跨越,代号“超越太阳系”。
2011年12月31日 ,中国工程院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联合全国相关领域优势单位在京成立中国航天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这是中国航天领域的第一个国家级战略研究咨询机构。
该研究院是国家工程科技思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在航天发展战略研究及咨询、服务国家重大专项、航天技术转化应用、前沿技术探索、探索产学研合作新模式、研究中加强高端人才培养等6个方面进行战略研究和咨询工作。
航天研究院充分发挥中国工程院院士和社会资源优势,发挥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为主的航天工程科技人才、技术、工程等优势,联合航天和经济社会相关领域具有优势的集团公司、高校和科研机构,形成以院士为核心、专家为骨干和优秀青年学者及博士、博士后组成的团队,汇聚全国优势资源、积极开展深度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建立产学研相结合协同创新的航天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联盟,形成开放式的战略研究模式。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说,研究院的成立将提高航天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与咨询水平,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养和发展、航天领域前沿技术探索和航天技术的转化和应用。今后,航天研究院将在基础性、关键性、前沿性和战略性技术领域,加强集智攻关和超前探索,全面提升航天科技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介绍,新成立的研究院,旨在建设航天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的国家级咨询平台,服务于我国未来发展的重大工程科技问题,推动我国航天工程科技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重大工程科技问题、重大产业政策等,开展战略性咨询研究,为工程院发挥国家工程科技思想库的作用,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服务。
101.嫦娥奔月工程:中国航天史上新的里程碑。
发射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是人类航天活动的三大领域。开发月球资源,建立月球基地,已成为世界航天活动的必然趋势和竞争热点。开展月球探测工作是我国迈出航天深空探测第一步的重大举措。实现月球探测是中国航天深空探测零的突破。月球已成为未来航天大国争夺战略资源的焦点。月球具有可供人类开发和利用的各种独特资源,月球上特有的矿产和能源是对地球资源的重要补充和储备,将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嫦娥奔月”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相传嫦娥吞下灵药后飞上了月亮。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将第一颗绕月卫星命名为“嫦娥一号”。这是中国自主对月球的探索和观察。
中国航天科技工早在1994年就进行了探月活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1996年完成了探月卫星的技术方案研究,1998年完成了卫星关键技术研究,以后又开展了深化论证工作。经过10年的酝酿,最终确定中国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
(1)“绕”。这是探月一期工程。发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突破至地外天体的飞行技术,实现月球探测卫星绕月飞行,通过遥感探测,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探测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探测月壤特性,并在月球探测卫星奔月飞行过程中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北京时间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 04.602秒,“嫦娥一号”探测器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经过8次变轨后,于 2007年11月7日 正式进入工作轨道; 11月18日 卫星转为对月定向姿态; 11月20日 开始传回探测数据。
2007年11月26日 ,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
北京时间 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 ,“嫦娥一号”卫星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准确落于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预定撞击点。至此,在经历了长达494天的飞行后,静谧、遥远的月球土地终于成为中国首位“月球使者”的生命归宿。随着此次“受控撞月”的准确实施,中国探月一期工程宣布完美落幕。
“嫦娥一号”卫星是“零窗口”发射。所谓“零窗口”,就是在预先计算好的发射时间,分秒不差地将火箭点火升空,不允许有任何延误与变更。
在“零窗口”发射时,火箭的发射时间几乎没有调整的余地,通常采用定时控制火箭点火的办法来实现“零窗口”发射。如果火箭不能准时发射,则要推迟发射,等待下一次发射窗口,甚至要推迟一天或若干天才能发射。所以“零窗口”发射对火箭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宇航部部长赵小津说,“嫦娥一号”的发射窗口预留了35分钟,在这35分钟内都可以发射。但在最后一分钟发射与在第一分钟发射相比,卫星燃料将损失 120公斤 ,这对总共只有 1200公斤 燃料的“嫦娥一号”是很大的损失,会直接影响其工作时间和寿命。如果由于特殊原因在这35分钟内不能正常发射,就只能取消发射计划,推迟到第二年重新确定发射窗口。
发射“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是中国深空探测的第一步。中国月球探测项目的科学目标为: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及物质类型的含量和分布;测量月壤厚度和评估氦-3资源量;以及地月空间环境探测。
“嫦娥二号”的主要任务是获得更清晰、更详细的月球表面影像数据和月球极区表面数据,因此卫星上搭载的CCD照相机的分辨率将更高,其他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为“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进行部分关键技术试验,并对“嫦娥三号”着陆区进行高精度成像。
2010年10月1日 18时59分57秒,搭载着“嫦娥二号”卫星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10月6日 11时38分,“嫦娥二号”卫星490N发动机关机,第一次近月制动成功。
10月8日 11时03分,成功地完成了第二次近月制动。“嫦娥二号”在近月点只有100公里,远月点1830多公里的轨道上运行。现在“嫦娥二号”绕月球一圈就只需要3.5小时了。
10月27日 21时45分,“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实现变轨,由100×100公里的工作轨道进入100×15公里的虹湾成像轨道。虽然这次控制的原理和三次近月制动类似,但风险更大。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工程师助理宋军说,最怕发动机点火时间过长,卫星撞到月球上去。
从 2010年10月27日 开始,“嫦娥二号”卫星上的CCD相机为月球虹湾区进行拍照,照片陆续传回。之后,“嫦娥二号”进入长期管理阶段,完成一系列的科学探测任务。在做好“嫦娥二号”后续工作的同时,部分科研工的工作重心转向“嫦娥三号”的研制开发。
2010年11月8日 上午,国防科技工业局首次公布了“嫦娥二号”卫星传回的“嫦娥三号”预选着陆区——月球虹湾地区的局部影像图。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揭幕仪式。
首次公布的月球虹湾地区局部影像图是一张黑白照片。国防科技工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影像成像时间为 2010年10月28日18时 ,是卫星在距离月面约 18.7公里 的地方拍摄获取的。影像图的传回,标志着“嫦娥二号”所确定的六个工程目标已经全部实现。
“嫦娥二号”携带的CCD相机分辨率提高很多,“嫦娥一号”是 120米 分辨率,而“嫦娥二号”在 100公里 圆轨道运行时分辨率优于 10米 ;进入 100公里 × 15公里 的椭圆轨道时,其分辨率能达到 1米 ,已超过了原先预定的 1.5米 的指标。
“嫦娥二号”于 2011年4月1日 完成设计使命后开始超期服役,目前正在距地球170万公里外的日地拉格朗日L2点开展深空探测。
(2)“落”。这是探月二期工程。目标是以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进行探测,即发射月球软着陆器,突破地外天体的着陆技术,并携带月球巡视勘察器,进行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测,探测着陆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石的化学与矿物成分和月表的环境,进行月岩的现场探测和采样分析,进行日—地—月空间环境监测与月基天文观测。具体方案是用安全降落在月面上的巡视车、自动机器人探测着陆区岩石与矿物成分,测定着陆点的热流和周围环境,进行高分辨率摄影和月岩的现场探测或采样分析,为以后建立月球基地的选址提供月面的化学与物理参数。
《2011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表示,中国将选择有限目标,分步开展深空探测活动。按照“绕、落、回”三步走的发展思路,继续推进月球探测工程建设,发射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测器,实现在月球的软着陆和巡视探测,完成月球探测第二步任务,并启动实施以月面采样返回为目标的月球探测第三步任务。
“嫦娥三号”卫星简称“三号星”,是嫦娥绕月探月工程计划中嫦娥系列的第三颗人造绕月探月卫星。计划于2013年前后使用长征三号乙火箭发射,将实现软着陆、无人探测和月夜生存三大创新。
“嫦娥三号”已于2010年初转入初样研制,探测器发射质量约3.7吨,着陆器质量约1.2吨,月球车质量约 120公斤 ,可载重 20公斤 。将使用X波段测控,新建成的 35米 和 64米 大直径天线和原有的VLBI结合进行轨控定位。“嫦娥三号”的着陆器将在 15公里 高度开启发动机反推减速; 2公里 以上高度实现姿态控制和高度判断,转入变推力主发动机指向正下方的姿态; 2公里 以下进入缓慢的下降状态, 100米 左右着陆器悬停,降落相机进行月面识别,着陆器自动判断合适的着陆点,下降到距离月面 4米 高度时进行自由下落着陆。
2011年12月29日 ,中新网报道,中国探月二期工程“嫦娥三号”已圆满完成月球着陆器的悬停避障及缓速下降试验,月球巡视器的综合测试及内、外场试验等各项验证性试验,技术方案得到验证,工程研制取得重大进展。
“嫦娥三号”任务是中国探月二期工程的关键任务,将突破月球软着陆、月面巡视勘测、月面生存、深空测控通信与遥控操作、运载火箭直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等关键技术,实现中国首次对地外天体的直接探测。
中国探月二期工程主要是研制并发射“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在科学技术方面,实现“四个第一”:研制并发射中国第一个地外天体着陆探测器和巡视探测器,第一次利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地月转移轨道航天器,第一次建立和使用深空测控网进行测控通信,第一次实现月球软着陆、月面巡视、月夜生存等重大突破,开展月表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月球内部结构、地月空间与月表环境等探测活动,建成基本配套的月球探测工程系统。
“嫦娥三号”同时携带着陆器和月球车“奔月”,两者搭配一起工作,“这在世界上还是首次”。
“嫦娥三号”着陆器上也有CCD相机,届时它不仅要拍照,还能根据图片自主避开着陆器在软着陆过程中不适于降落的地点,“临机决断”为着陆器选择适宜降落的平坦表面。此外,着陆器上还搭载了7套设备,包括一台紫外波段天文望远镜,可以规避地球大气影响,观测精度大大提高。这在世界上尚属首次。
“嫦娥三号”最大的特点是携带着一部“中华牌”月球车。这部从“嫦娥三号”卫星着陆器中走出的月球车,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具有最高智能的机器人,可以实现自动导航、自动避障、自动拐弯、自动爬坡及自动选择路线、选择探测地点、选择探测仪器等,然后自己或经着陆器把数据传输回地球。研制人员还在月球车底部安装了雷达装置,可以边走边探测距离月球表面几百米深处的结构变化。如此深入地 “窥探”月球内部,这在世界上也是首次。
“嫦娥三号”的月球车由航天五院研制,为三轴六轮结构,设计月面寿命为3个月,目前已经进行了多次试验,它将携带望远镜进行短距运行和天文观测,为建立实际天文台做准备。月球车将在着陆点附近3平方公里巡游,行走路线不超过 10公里 ;还将使用机械臂采集月壤样本现场分析。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空间科学与深空探测首席专家叶培建说,带“腿”带轮子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是一种全新的航天器,也是中国第一次研制,技术难度很大。“嫦娥三号”面临的最大难度是如何稳稳当当落在月球上,必须是软着陆,不能硬撞,但软着陆不能使用降落伞,因为月球是真空,只能是一边降落,一边用反推力把发动机的速度降下来。
叶培建描述,国产月球车通过轮子“行走”,轮子上面是一个“箱子”,两侧分别有两扇能活动的太阳能板,中间有一个“桅杆”,上面有“眼睛”——全景相机,还有一个机械臂,能做简单的探测活动。月球车整体构成相当于一个 100公斤 的“公交车”,搭载 20公斤 的仪器在工作。月球车能在月面方圆 3公里 的范围内行走 10公里 ,还能绕过障碍,这样的活动将被看作是中国第一次在月球留下“足迹”。
2013年左右,“嫦娥三号”将实现中国月球着陆器着陆月球的目标。叶培建透露,目前“嫦娥三号”预选着陆区共有5个:虹湾、酒海、湿海、开普勒和阿里斯基撞击坑。第一次任务时,虹湾地区是首选,这个地区较平坦,光照好,易观测。
由于月球自转和公转都是28天,月夜长达14天,为了保证着陆器的能源供应,“嫦娥三号”使用了RTG同位素电池,这是中国首次将核能用于航天器。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绕月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说,“嫦娥三号”还将克服温度在 零下180℃ 环境下的月夜长期生存难题。月球晚上的温度是 零下180℃ ,而且一天黑就是半个月,如果不能持续提供能源,保证一定温度,所有的仪器都会冻坏,唯一能满足这种要求的是原子能电池,可连续工作30年,这项技术我国已经攻克。
欧阳自远介绍,与“嫦娥一号”的探月轨道不同,将来“嫦娥三号”卫星将不再采取多次变轨的方式,而是直接飞往月球。月球不像地球或火星的表面覆盖有大气,可以采用降落伞的方式降落,月球表面是绝对真空,降落伞无法使用,所以科学家只能采用另一种办法,即边降落边用发动机反推,以减缓降落速度。“嫦娥三号”卫星的降落过程大体是这样的:在距离月球约 15公里 时,反推发动机就点火工作;到离月球 100米 时,卫星将暂时处于悬停状态,此时它已不受地球上工程人员的控制,因卫星上携带的着陆器具有很高智能,它会自动选择一块平整的地方降下去,并在离月球表面 4米 的时候关闭推进器,卫星呈自由落体降落,确保软着陆成功。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嫦娥工程总指挥栾恩杰说,“嫦娥三号”各项关键技术已突破,月球车将在月面巡游,着陆器则定点守候。月球车将在月探测90天,抓取月壤放到车内分析,得到的有关数据直接传回地球。月球车巡游的范围可达到5平方公里,着陆器拍摄月球车巡游的图像也能传回到地面。
“嫦娥三号”之后,还将发射“嫦娥四号”。
“嫦娥四号”卫星简称“四号星”,是中国探月工程计划中嫦娥系列的第四颗人造探月卫星,主要任务是接着“嫦娥三号”着陆月球表面、继续更深层次更全面地科学探测月球地质、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完善月球的档案资料。
“三号星”、“四号星”的数量和质量远远超过其“前辈”,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不二之选。
中国探月工程计划待实现“落”月任务后,探月三期工程将最终实现探月器的成功返回。届时将由月球车在月球表面进行打钻取样。这些采集的样品最终会放置在返回舱内,返回舱自己发动发动机,离开月球表面,进入绕月空间,加速离开月球,最后控制飞向地球,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可使用降落伞将所有样品安全降落在地球上,以进行充分利用。
(3)“回”。这是探月三期工程。目标是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其中前期主要是研制和发射新型软着陆月球巡视车,对着陆区进行巡视勘察。2015年以后,研制和发射小型采样返回舱、月表钻岩机、月表采样器、机器人操作臂等,采集关键性样品返回地球,深化对地月系统的起源和演化的认识。对着陆区进行考察,为下一步载人登月探测、建立月球前哨站的选址提供数据资料。此段工程的结束将使中国航天技术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月球探测三期工程主要包括以下5个科学目标:
一是探测区月貌与月质背景的调查与研究。利用着陆器机器人携带的原位探测分析仪器,获取探测区形貌信息,实测月表选定区域的矿物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分析探测区月质构造背景,为样品研究提供系统的区域背景资料,并建立起实验室数据与月表就位探测数据之间的联系,深化和扩展月球探测数据的研究。主要包括:探测区的月表形貌探测与月质构造分析;探测区的月壤特性、结构与厚度以及月球岩石层浅部(1— 3公里 )的结构探测;探测区矿物、化学组成的就位分析。
二是月壤和月岩样品的采集并返回地面。月球表面覆盖了一层月壤。月壤包含了各种月球岩石和矿物碎屑,并记录了月表遭受撞击和太阳活动历史;月球岩石和矿物是研究月球资源、物质组成与形成演化的主要信息来源。采集月壤剖面样品和月球岩石样品,对月表资源调查、月球物质组成、月球物理研究和月球表面过程及太阳活动历史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主要包括:在区域形貌和月质学调查的基础上,利用着陆器上的钻孔采样装置钻取月壤岩芯;利用着陆器上的机械臂采集月岩、月壤样品;在现场成分分析的基础上,采样装置选择采集月球样品;着陆器和月球车都进行选择性采样,月球车可在更多区域选择采集多类型样品,最后送回返回舱。
三是月壤与月岩样品的实验室系统研究与某些重要资源利用前景的评估。主要包括对返回地球的月球样品,组织中国各相关领域的实验室进行系统研究,如物质成分(岩石、矿物、化学组成、微量元素、同位素与年龄测定)、物理性质(力学、电学、光学、声学、磁学等)、材料科学、核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实验室分析研究;月球蕴含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进行重要资源利用前景的评估,是人类利用月球资源的前导性工作,可以为月球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人类未来月球基地建设进行必要的准备;根据月球蕴含资源的特征,测定月球样品中He-3、H、钛铁矿等重要资源的含量,研究其赋存形式;开展He-3等太阳风粒子的吸附机理和钛铁矿富集成矿的成因机理研究;开展He-3、H等气体资源提取的实验室模拟研究。
四是月壤和月壳的形成与演化研究。月壤的形成是月球表面最重要的过程之一,是研究大时间尺度太阳活动的窗口。月球演化在31亿年前基本停止,因此月表岩石和矿物的形成与演化可反映月壳早期发展历史;月球表面撞击坑的大小、分布、密度与年龄记录了小天体撞击月球的完整历史,是对比研究地球早期演化和灾变事件的最佳信息载体。
五是月基空间环境和空间天气探测。太阳活动是诱发空间环境与空间天气变化的主要因素,对人类的航天等活动有重大影响。主要任务包括:A.空间环境探测。记录宇宙线、太阳高能粒子和低能粒子的通量和能谱,分析与研究太阳活动和地月空间环境的变化;探测太阳风的成分与通量,为月壤成熟度和氦-3资源量的估算提供依据。B.甚低频射电观测。在月面安置由两个天线单元组成的甚低频干涉观测阵,长期进行太阳和行星际空间的成图和时变研究,建立世界上第一个能够观测甚低频电磁辐射的长久设施。
在“绕”“落”“回”均成功实现以后,中国的无人探月技术将趋于成熟,中国人登月的日子也将不再遥远。中国人预计于2020年前后登月。
月球探测是一项非常复杂并具高风险的工程,到目前为止,人类共发射月球探测器122次,成功59次,成功率为48%。“嫦娥一号”的运载火箭长征 3A 火箭共执行过14次发射任务,成功率100%。
中国探月工程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领域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从政治领域来看,“嫦娥”探月卫星发射成功体现了中国强大的综合国力以及相关的尖端科技水平,是中国发展软实力的又一象征,表明了中国在有效地掌握和利用太空资源、实现科研创新、凝聚民心、增强国家竞争力等一系列远大目标的决心与行动。这将极大地振奋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提高共产党和政府的执政威信。
事实多次证明,在事关全民族利益、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项目面前,民众与中央上下同心至关重要,其产生的集合效应,既是攻坚克难的凝聚力,又是日常建设的推动力。“嫦娥奔月”工程产生的合力和标杆功能,不但能确保抢占高科技领域制高点获得成功,也能在以后的各项事业中起到领航作用,推动社会健康、稳步、高速发展。“嫦娥奔月”的成功,还意味着在国际空间探测和开发上,中国必将占有一席之地,并且具有发言权。这也是中国在发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后,要求成为国际空间站第十七个成员国的原因所在。
从经济领域来看,将带动信息、材料、能源、微机电、遥科学等其它新技术的提高,对于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开创性意义。随着中国空间技术的进步和深空探测的深入,对相关材料的需求增加,必将促进相关行业、产业得到更大的发展。同时,月球特有的矿产资源和能源是对地球矿产资源的补充和储备,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月球可以提供许多能量“接力”的物质,例如有极其丰富的太阳能,月球本身的空气十分稀薄,因此太阳能可以直接利用;月壤中蕴藏着丰富的氦-3也能提供新型核聚变的材料,应用前景广阔。氦-3在月球上的储量在100万吨—500万吨之间,而几十吨氦-3即可维持地球一年的能量需求,而且是可长期使用的、清洁而安全的、可控的核聚变燃料。这些丰富的能源,对于能源逐渐枯竭的地球,当然十分重要,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能源梦想。
从军事领域来看,表明中国的导弹打卫星和激光摧毁卫星的技术已经成熟。虽然“嫦娥一号”卫星没有携带任何与军事有关的设备,但是中国的运载火箭可以在发射出现故障时实施紧急关机,飞船和卫星可以在外太空实施数次变轨,当卫星发生故障,也可以用弹道导弹或者激光予以摧毁,显示中国如果要在外太空实现军事用途也并非难事。中国探月卫星的升空对国家安全来说具有更显著的意义,中国将建设月亮村,把月球作为一个研究太空的基地,等于中国占领了地外文明的制高点。
现在的太空还是一个无主地,原来只有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在太空研究上占主要地位,如果中国在月球上站稳脚跟,具备了一定的研究能力,建起了自己的空间站,一旦将来在太空领域产生安全方面的隐患,就可以提前发现,及早启动应对预案。
从科技领域来看,“嫦娥奔月”工程将促进中国航天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和中国基础科学的全面发展。月球探测将推进宇宙学、比较行星学、月球科学、地球行星科学、空间物理学、材料科学、环境学等学科的发展,而这些学科的发展又将带动更多学科的交叉渗透。目前,中国科学家对月球的了解和认识往往依赖于他国提供的材料,这样就丧失了许多研究月球的机会。
从文化领域来看,“嫦娥”系列卫星的发射成功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探月给人类本身带来了社会发展理念的 “颠覆性改变”,人类第一次将思维与身躯同时挣脱地心引力的束缚,进入地球以外的宇宙空间中,实地接触了月球表面,人类之前所摸索出的各种科学理论得到部分验证或反证。人类文明编年史从国家疆域、地球视野拓展到“外太空世界”,堪称又一大跨越。
“嫦娥奔月”的成功带给中国人的是加快发展的坚定信心,就如当年中国爆炸原子弹之后全世界华人的欣喜。中国历来都是一个大国,可是却在清末丢掉了自己的强国地位。每一次成功带来的国家强大的希望对于中国人都是激励,从而产生出巨大的民族发展推动力,又进一步刺激人们迈向新的成功。“嫦娥奔月”所带来的攻坚精神、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成为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嫦娥奔月”是举国关注的公共事件,通过媒体以各种形式传播相关的科普知识和时代意义,可以使公众接受良好的科学启蒙和爱国主义教育。
我们认为,美国宇航员从未真正登月。“美国登月”是美国统治者将霸权主义向地外空间扩张的有力证据。“嫦娥奔月”是中国的传说,“美国登月”则是美国为了独霸月球编造的谎言、导演的电视片,也是为了刺激苏联展开军备竞赛,最终在经济上摧毁苏联采用的极其恶劣的欺骗策略。中国将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国家,将在月球上建成第一个集科研、开发和旅游的综合性基地,造福全人类。中国文明将率先投送到月球上或更遥远的星球上,为人类的深空探测担当先锋。
102.“天宫”工程:中国开启空间站时代。
“天宫一号”(Tiangong-1)是中国的第一个目标飞行器,长 10.4米 ,最大直径 3.35米 ,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 03.07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从此,中国迈入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建设初步空间站——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开启了空间站时代。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包装箱是迄今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使用的最大包装箱,其先进的减震、温控性能是“天宫一号”顺利运抵发射场的保证。
按照计划,“神舟”八号、九号、十号飞船将在两年内依次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
发射目的:属于航天发射第二步第二阶段空间实验室阶段任务,建成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为中国航天第三步建设空间站做准备。
运载火箭:改进型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技术难点:两个航天器必须在高速飞行的状态下,在同一时间到达太空同一位置,如失误则有相撞风险。
“天宫一号”的任务方案,早在1992年国家制订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时就已确定。从此,中国空间站建设大幕拉开。
2002年,在进行了方案论证和审查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整个任务方案得到通过。但它尚未定名,只是称为“目标飞行器”,缩写:MB。
2006年,MB进入初样研制阶段,并命名为“天宫一号”,缩写:TG。
资源舱的主要任务是为“天宫一号”的飞行提供能源保障,并控制飞行姿态。“天宫一号”的电源分系统的所有设备(太阳能电池翼)都在资源舱内,并包括了为飞行器提供能量的燃料。“天宫一号”的导航与制导系统中6个控制力矩陀螺也在资源舱内。导航与制导系统的用途是在“天宫一号”与追踪飞行器进行对接之际负责寻找目标,而控制力矩陀螺则会对“天宫一号”进行精确的姿态控制。
生命保障系统于 2011年9月30日 启动。实验舱主要负责航天员工作、训练及生活。实验舱是全密封的环境,对接完成后航天员进舱进行工作、训练,一些必要的生活活动、睡眠等也都在这里进行。内设睡眠区(包括航天员睡眠所用的睡袋)以及使航天员保持骨骼强健的健身区。
先前的“神州”飞船由于是为短期载人空间活动服务,航天员所需的氧气、水和食物等均为直接从地面携带。而由于空间站要进行长时间的载人空间活动,因此采用的是再生式的生命保障系统,航天员所需的氧气和水要在站内再生循环利用,减少地面补给。
“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是中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是突破和掌握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的关键之战,是继突破载人飞船天地往返和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技术后,中国组织实施的又一项重大科技实践活动。共有航天员系统、空间应用系统、载人飞船系统、运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通信系统、着陆场系统、空间实验室系统等载人航天工程八大系统参加任务。目标是准确进入轨道,精确交会对接,稳定组合运行,安全撤离返回。
2011年11月1日 5时58分07秒,中国长征二号F遥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点火;5时58分10秒430毫秒,发射升空;火箭飞行583秒后,将“神舟八号”飞船成功送入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330公里的预定轨道。
这次“神舟八号”飞船发射,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149次航天飞行。长征二号F遥八运载火箭在长征二号F火箭的基础上进行多项改进,具有运载能力、入轨精度、可靠性更高等特点。
“神舟八号”无人飞行器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个。今后,“神舟八号”将成为中国的标准型空间渡船,进入批量生产。飞船为三舱结构,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组成。轨道舱前端安装自动式对接机构,具备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与分离功能。“神舟八号”飞船全长 9米 ,最大直径 2.8米 ,起飞质量 8082公斤 ;在前期飞船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技术改进,为改进型飞船,全船共有600多台套的设备,一半以上发生了技术状态的变化,新研制和新增加的设备就占了15%。
在中国的载人航天“三步走”计划中,中国最终要建设的是一个基本型空间站,它的规模不会超过现有的“和平号”或国际空间站。
基本型空间站大致包括一个核心舱、一架货运飞船、一架载人飞船和两个用于实验等功能的其他舱,总重量在100吨以下。其中的核心舱需长期有人驻守,能与各种实验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对接。具备了20吨以上运载能力的火箭,才有资格发射核心舱。为此,中国将在海南文昌新建继酒泉、太原、西昌之后的第四个航天发射场,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卫星等航天器的发射任务。
与以往飞船发射不同,这次交会对接任务要求飞船“零窗口”发射。为了确保将飞船发射到与目标飞行器共面的轨道,“神舟八号”必须在“天宫一号”轨道面经过发射点后的一定时间内准时点火起飞,否则就需要消耗很多的推进剂来修正两者之间的轨道面偏差。
因为目标飞行器已经先于追踪飞行器在空间轨道上运行,这就需要地面提前许多天计算并确定出追踪飞行器的发射时间,不能错过。因为一旦错过,发射时间就要向后推迟,还需要重新计算选择。
“神舟八号”虽然是无人飞行,但这次飞行将对未来的载人任务进行充分的技术验证和准备。它与“神九”、“神十”一样,都是按照载人要求设计的。“神八”上增加配置了图像记录设备和力学参数测量设备,能够记录下交会对接过程和飞船在飞行过程中的各种力学参数,有助于航天员地面训练和评价飞船的载人力学环境。通过这次飞行,可以验证改进后的飞船能否适应载人航天飞行的要求。
这次“神州八号”携带形体假人上天,相关科学实验数据将为其后和“天宫一号”进行交会对接的载人飞船提供佐证。
据介绍,涵盖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等33种生物样品装在40个有光照的容器中,随“神舟八号”飞船遨游太空。这次在飞船上进行的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最大的亮点在于是中外首次合作。
2011年10月30日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总体室主任设计师赵黎平介绍,2008年5月中德双方签订了《关于在神舟八号飞船上使用德国培养装置进行空间生命科学实验的协议书》,明确了双方的合作形式、分工以及重要的计划节点。由德方提供生物培养箱,中方负责电源箱,开展17项生命科学实验项目。其中,中方10项,德方6项,中德合作1项,涉及中方7家单位、德方6个大学。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组装成空间站雏形空间交会主要有四大步骤:
地面引导——两个航天器都上天入轨后,通过地面测控站的引导,逐渐缩短相互之间的距离。
自动寻的——在相距 100公里 时,“神舟八号”开始捕捉“天宫一号”,这是一个自动追踪、捕捉的过程,“神州八号”通过几次变轨,缩短与“天宫一号”的距离。
最终逼近——当二者相距在 100米 — 1米 之间时,不仅要控制好相互之间的距离、速度和姿态,还必须保持在每秒 1米 的相对速度内,以准备对接。
对接合拢——这时两个庞大的飞行器,在太空相距仅几十厘米,相对速度约每秒 0.1米 ,横向相对误差不超过 18厘米 ,才能严丝合缝地连为一体。
整个对接过程必须保证接合平稳,不能剧烈摇晃从而影响在轨飞行器的姿态。虽然对接时相对速度不大,但要在充斥着高密度等离子体、游离氧及紫外线等的复杂空间环境中,实现两个活动体间的精确对接,难度很高。
2011年11月3日 凌晨,在距离地球350公里外的太空中,“神舟八号”飞船经过4次自主变轨控制,抵达距“天宫一号”约5公里的对接入口点。
00:34,飞船从5公里停泊点向 400米 停泊点前进。
01:05,“神舟八号”对接准备完成。
01:29,两个航天器成功接触。
01:30,两个航天器完成柔性连接,连接后仍能相互移动。
01:36,对接机构锁紧完成。
01:42,北京飞控中心宣布:对接机构锁紧,“天宫一号”启控,“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成功。
在中国甘肃、陕西上空,“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经过捕获、缓冲、拉近、锁紧4个步骤,实现了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开始了为时两天的整体飞行。
两个8吨重“庞然大物”的高精度对接,对接机构中小到指甲大小的齿轮和针头大小的接口都要严丝合缝,无异于“针尖对针尖”。电视直播见证了在太空中“穿针引线”的奇迹。
“神州”、“天宫”两个飞行器交会对接成功,意味着继美、俄之后,中国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这为我们今后开展更大规模的空间探索奠定了扎实的技术基础。
北京飞控中心总体室工程师陈翔介绍,甘肃、陕西两地测站分布比较密集,属于搭界弧段,可实现测控全可见。同时,甘陕两地又处于天链01星和天链02星两颗中继卫星的覆盖地段,能够保证“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从相距 140米 的停泊点,到最终的靠拢锁紧阶段,整个过程都在我国观测范围内。
由于轨道运行原因,第一次交会对接的整个过程正好处于夜间,即太阳光无法照射的阴影区,肉眼很难看到,只能通过专业手段进行观测。为了充分验证测量设备的抗干扰能力,第二次对接在光照区进行,即第二次交会对接处于白天,其实现位置基本上也处于甘肃、陕西上空。
2011年11月14日 20时,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进行了第二次交会对接。这次对接进一步考核检验了交会对接测量设备和对接机构的功能与性能,获取了相关数据,达到了预期目的。
2011年11月16日 18时30分,“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分离。17日,飞船回收“窗口”无小雪、雷暴、沙尘暴等恶劣天气,地面风力4- 6米 /秒,满足飞船着陆气象条件。19时32分30秒,“神舟八号”飞船平稳着陆,回到祖国怀抱。
“天宫一号”空间站和“神州八号”飞船两次对接成功,标志着中国迈入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和建立空间实验室,中国已经拥有建立初步空间站——短期无人照料空间站的能力。
这次“天宫”和“神州”交会对接任务(以下简称对接任务)与以往所有任务相比,技术状态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接任务采用了全新的传输协议,比以往任何一次航天任务都更为复杂,仅软件参数处理量就是“神七”发射任务的10倍,有超过5000个遥测参数,500多条遥控指令,100多个重要事件,400多个显示页面,技术状态变化数百项。可以说,每一条数据就如同人的全身神经,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此巨量的数据交换,信息安全风险自然不能低估。在对接任务期间,一旦遭受干扰和侵袭,后果不堪设想。
伴随着此次发射,背后的“助力航天信息安全”保卫战早已悄然展开。众所周知,航天工程异常复杂,其中信息安全保护与管理成为保障航天任务的重要条件。这次对接任务更是需要多区域多部门协同作业完成,信息安全的跨区保障、整体保障需要信息安全技术的全方位支持。由于对接任务系统庞大复杂,需要协调众多供应商,涉及到几百个数据模块、上千种数据流,所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异常严峻。如果出现任务期间信息瘫痪,或是信息缺损的现象,对航天任务信息安保来说都是不能容忍的。所以,对接任务的信息系统需要对统一威胁管理设备、入侵检测系统、防火墙、网络审计等安全设备、终端防护系统、防病毒系统进行统一管理,并将安全应用系统的安全事件、日志和数据等进行综合分析、汇总,实时监测各区域安全事件,并及时预警、响应和处理,综合分析网络的整体安全趋势和安全态势,充分发挥统一管理的作用,形成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定位问题、解决问题、汇总记录问题的完整事件处理流程,全方位保障航天任务所需网络环境的正常运行。
考虑到系统的复杂性、任务的艰巨性,中国航天指挥控制中心需要经验丰富的合作伙伴来完成对接任务的信息安全统一管理。早在2001年,航天指控中心就开始与北京天融信公司接触,从2002年起,双方的合作就已经展开,在“神州”五、六、七发射时,天融信担负的信息系统安保任务都取得了圆满成功,凭借优良的产品与服务赢得了航天指挥控制中心高度的评价与信任。所以这次对接任务,航天指挥控制中心依然选择了天融信,依托天融信SOC安全管理平台来整体管理相关系统的信息安全。
天融信凭借SOC的全面管理,为对接任务搭建起了一条信息安保网络的防护主线。天融信运维团队通过7×24小时不间断的为对相应系统安全监控以及运维保障提供服务。从“天宫一号”任务开始,天融信运维团队日均处理事件200万条,记录网络事件总量2亿条,保障过程中及时通报处理网络业务异常、网络设备异常、病毒感染查杀情况等各类安全事件,对于网络中异常、恶意访问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与分析,为用户提出了多种合理、有效的建议。这次天融信不负众望,再一次在如此高复杂、高要求、高数据精密传输要求的航天任务中取得圆满成功,得到了航天指挥控制中心的赞许。天融信SOC安全管理平台保障“天宫一号”和“神州八号”对接成功,是继奥运、世博、亚运会和大运会以后再一次在重大系统大显身手。天融信将继续为国家信息安全建设贡献力量。
不久,中国还将发射“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实现载人目标飞行器与“天宫一号”对接,组装成一个能容纳三名宇航员工作和生活的空间站雏形。可以在地球轨道上长期滞留工作的空间站,对于探索宇宙奥秘、造福人类有着重要意义。
返回舱回收过程主要包括四个阶段:
(1)跟踪测量阶段。
按照飞船的飞行程序,当飞船制动发动机点火26分钟后,返回舱就会飞到着陆场上空,白云鄂博场区的雷达首先捕获目标,并对其弹道进行测量,引导后续测控设备跟踪。位于大庙场区的USB设备随后跟踪,同时接收飞船遥测数据并向飞船发出遥控指令。在主伞打开后,利用光学设备拍摄飞船降落全过程。
(2)搜索寻找阶段。
按照程序,飞船落地前直升机就起飞到待命空域,利用直升机上装备的定向设备接收飞船发射的信号,确认飞船的位置。由于是夜间搜索飞行,直升机在到达返回舱地点上空后,需要持续一段时间对返回舱的状态、姿态以及现场地形进行确认,随后指挥直升机首先在附近选择合适的地方降落,并指挥其他直升机降落。
(3)现场处置阶段。
此时地面分队陆续赶到,按照工作流程对返回舱进行处置,主要包括外观检查、舱内气体检测、微生物检测、有效载荷的拆卸等。
(4)回收转运阶段。
将有效载荷快速运到中科院,将返回舱运到呼和浩特火车站,再到北京交给有关单位。
“神州八号”任务与“神州六号”、“神州七号”相比,虽然不载人,但是任务工作量增加了,工作标准提高了。新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应急待命时间增加。应急待命时间取决于飞船在轨时间,“神六”在轨运行了5天,“神七”在轨运行了3天,“神八”在轨运行了17天。按照任务要求,在飞船运行过程中,着陆场每天都要处于回收待命准备状态。
二是搜索回收区域扩大。按照总体方案要求,飞船每天都有回收的可能性。由于回收的着陆点不同,所以搜索区域就变大了。
三是搜索回收时间要求缩短。“神七”回收时在正常情况下搜索时间要求是6小时,现在提高到2.5小时。
四是夜间搜索回收难度增加。夜间搜索和白天完全不同。通过演练发现,夜间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直升机起飞、降落、返回舱寻找都具有一定难度。
五是飞船的有效载荷回收转运要求严格。返回舱的有效载荷是中德合作研制的通用生物培养装置,里面有许多微生物,对环境、温度有要求,必须在返回后第一时间送到北京处理。
2012年,“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相继升空。
目前,中国正在研制天宫二号、天宫三号。
我们认为,中国的火箭、航天器和对接技术的可靠性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未来中国将建成第一个可回收的超级宇宙空间站,经过维护和升级后可以发射到更遥远的深空目标区域,为人类破解宇宙密码、与宇宙进行深入交流、控制宇宙局域性系统、利用宇宙信息和规则,发挥探路作用。也可以放在航天博物馆,为学生提供空间站实物教学,供游客参观和体验空间站生活。
我们认为,对于宇宙的解读是无限量的。宇宙是无限多样性的集合体,凡是建立在科学原理之上的猜想都可以揭示宇宙的某些信息,因而都是有价值的。当我们找到利用宇宙规则的条件后,就可以将其转化为人造现实。中国的航天远景规划要有“天宫意识”,敢于放开“思维宽带”和创新指向,首先在理念上取得超前突破,并构建N个宇宙模拟系统和数字系统,为进一步开展深空探测提供前沿意识支持。
10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为世界找北。
卫星导航首先是在军事需求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可为全球海陆空及近地空间的各种用户连续提供全天候、高精度的各种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PVT信息),这样不仅为海军舰船、空军飞机、陆军坦克、装甲车、炮车等提供精确导航,也在精密导弹制导、C3I精密敌我态势产生、部队准确机动和配合武器系统精确瞄准等方面广泛应用。卫星导航在大地和海洋测绘、邮电通信、地质勘探、石油开发、地震预报、地面交通管理等多种国民经济领域有越来越多的应用。
2011年,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CNSS)正式对外提供服务。这是世界上第三个投入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行。欧盟也在打造自己的“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
(1)“北斗”卫星导航系统(CNSS)。
2011年12月27日 ,CNSS正式向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连续的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从此,中国可以为世界连续提供方向性服务。
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表示,目前,中国已经发射了10颗卫星,建成了基本系统。系统保留“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有源定位和短报文通信服务,同时向中国及周边地区提供连续的导航定位和授时服务。
经前期系统测试,“北斗”系统试运行服务期间主要性能服务区为东经84度—160度,南纬55度—北纬55度之间的大部分区域;位置精度可达平面 25米 、高程 30米 ;测速精度达到每秒 0.4米 ;授时精度达50纳秒。
中国的CNSS与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卫星导航格局,进一步打破了美国对卫星导航的垄断地位,稀释了美国利用GPS施以主权威慑给用户带来的后顾之忧,可以提供更好的精度几何因子,消除GPS的SA影响,进一步提高定位精度。
(2)全球定位系统(GPS)。
美国的GPS是目前全世界应用最为广泛也最为成熟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研发始于1973年,初衷是为美国的核潜艇等核打击力量提供全球定位和导航。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刚刚试运行的GPS曾大展身手,那是GPS第一次广泛用于战争。
GPS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军方的关系密不可分。目前,GPS系统仍是美国政府的国家资产,由国防部负责管理。根据美国法律,国防部负责向全球提供标准的GPS定位服务,同时防止对GPS的敌意利用。美国保留了限制GPS信号强度和精度,或者彻底关闭GPS服务的权利,以便美军及其盟国可以在冲突时独享GPS服务。换言之,一个没有自己独立导航系统的国家,在与美国发生冲突时,极有可能面临GPS信号被掐断。
GPS的用户只需购买GPS接收机就可以免费享受该服务,不过,GPS针对普通用户和美军方提供的是不同的服务。2000年,时任总统克林顿下令,使民用信号的精度从 100米 提高到 20米 ,而如今民用GPS信号的精度可达到 10米 左右。
对于GPS信号的全球用户,美国一直戒心重重。目前,美国政府依旧严格控制某些民用GPS接收器的出口。
(3)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
GLONASS是俄语“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的缩写。最早开发于苏联时期,后由俄罗斯继续该计划。俄罗斯 1993年开始独自建立本国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该系统主要服务内容包括确定陆地、海上和空中目标的坐标及运动速度信息等。
GLONASS是由俄罗斯国防部独立研制和控制的第二代军用卫星导航系统,与美国的GPS相似,该系统也开设民用窗口。GLONASS技术,可为全球海陆空以及近地空间的各种军民用户全天候、连续地提供高精度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GLONASS在定位、测速及定时精度上优于施加选择可用性(SA)之后的GPS。由于俄罗斯向国际民航和海事组织承诺向全球用户提供民用导航服务,并于1990年5月和1991年4月两次公布GLONASS的ICD,为GLONASS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方便。GLONASS的公开化,打破了美国对卫星导航独家经营的局面,既可为民间用户提供独立的导航服务,又可与GPS结合,提供更好的精度几何因子(GDOP);同时也降低了美国政府利用GPS施以主权威慑给用户带来的后顾之忧,因此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该系统卫星分为“格洛纳斯”和“格洛纳斯-M”两种类型,后者使用寿命更长,可达7年。研制中的“格洛纳斯-K”卫星的在轨工作时间可长达10年—12年。
很少有人知道,GLONASS的正式组网比GPS还早,这也是美国加快GPS建设的重要原因之一。不过苏联的解体让“格洛纳斯”受到很大影响,正常运行卫星数量大减,甚至无法为俄罗斯本土提供全面导航服务,更不要说和GPS竞争。到了21世纪,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好转,GLONASS也开始恢复元气,推出了“格洛纳斯-M”和更现代化的“格洛纳斯-K”卫星更新星座。
GLONASS项目是苏联在1976年启动的项目。1982—1985年间,发射了3颗模拟星和18颗原型卫星用作测试。由于苏联的卫星和电子设计水平和美国有很大差距,苏联的这些测试卫星设计寿命只有一年,真实的平均在轨寿命也只有14个月。GLONASS于1985年开始正式建设。1985—1986年,6颗真正的GLONASS卫星被发射升空。这些卫星对比原型卫星改进了授时和频率标准,增强了频率的稳定性,不过它们的寿命仍然不长,只有约16个月的平均寿命。此后又发射了继续改进的12颗卫星,不过一半的卫星由于发射事故损失了,这些新卫星设计寿命2年,实际平均寿命是22个月。
截至1987年,GLONASS共发射了包括早期原型卫星在内的30颗卫星,在轨可用卫星9颗。1988年开始发射的卫星是进一步改进的版本,现在一般称为“格洛纳斯”卫星。这些卫星重量 1400公斤 ,采用三轴稳定技术和精密铯原子钟,设计寿命进一步提高到3年,在1988—2000年间这个版本的“格洛纳斯”卫星发射了54颗之多。这些卫星都是在拜哈努尔发射中心使用质子火箭以一箭三星的方式发射入轨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GLONASS的精度,以满足三个类别的飞机精密进场、着陆的要求,俄罗斯正在开发以下三种差分增强系统。
一是广域差分系统(WADS)。包括在俄罗斯境内建立3—5个WADS地面站,可为离站1500— 2000公里 内的用户提供5— 15米 的位置精度。
二是区域差分系统(RADS)。在一个很大的区域上设置多个差分站和用于控制、通信和发射的设备。可在离台站400— 600公里 的范围内,为空中、海上、地面以及铁路和测量用户提供3— 10米 的位置精度。
三是局域差分系统(LADS)。采用载波相位测量校正伪距,可为离台站 40公里 以内的用户提供 10厘米 量级的位置精度。LADS台站可以是移动系统,还可能用地面小功率发射机——伪卫星来辅助。
俄罗斯还制订了一个更大范围的包括独联体各国的统一的联合国家分系统(UDS),建成后将为独联体的所有国家提供精密导航定位服务。
莫斯科时间 2011年11月4日16时51分 (北京时间20时51分),俄罗斯航天部门使用一枚“质子-M”重型运载火箭,将3颗“格洛纳斯-M”全球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俄罗斯航天署署长波波夫金说,该系统在轨卫星群已有28颗卫星,达到了设计水平。随着地面设施的发展,GLONASS将在2015年完全建成。届时,其定位和导航误差范围将从目前的 5米 — 6米 缩小为 1米 左右,就精度而言该系统将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4)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
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是欧盟和欧洲空间局正在建设中的项目,以天文学家伽利略的名字命名,初衷是为欧洲国家提供一个独立于美国GPS和俄罗斯GLONASS之外的高精度定位导航系统,使欧盟在卫星导航问题上摆脱对美国和俄罗斯的依赖,实现自主独立。
“伽利略”系统的技术水平将高于GPS和GLONASS,精度可以达到 一米 级别。
“伽利略”系统分为基本版和高精度版,前者将是免费的,后者则提供给付费的商业用户以及用于军事用途,该系统在极端情况下,会因为军事原因而对某些用户关闭。
2003年5月,欧盟和欧洲空间局正式批准“伽利略”项目第一阶段计划,最初预计2012年开始运行,但这一日期已被屡次推迟。现在的计划是2019年全部建成。
“伽利略”计划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缺钱。该计划提出之初,欧盟和欧洲空间局的设想是,项目的2/3资金由私人投资者提供,其余1/3由欧盟和欧洲空间局分担。但私人投资迟迟不到位,而项目预算则从最初的77亿欧元飙升到200多亿欧元。 如果资金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伽利略”系统的全面建成时间还会继续推迟。
我们认为,中国“北斗”系统的实际能力已经超过了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正在趋向于为人类提供北斗级定位导航服务功能。今后,中国将发射更多、更先进的导航卫星、通信卫星、气象卫星、环境监测卫星等,编织一个覆盖全球的卫星网,大幅提升全天候、全方位、全领域为人类服务的能力。也许在不远的将来,中国就可以在文昌星与地球之间架设信息桥,实现人类与文昌星的宽领域、全频道、立体式交流和沟通。
104.中国探测土星,实施“立方一期工程”(圭加土,土立方)。
2030年前后,中国探测土星,争取实现载人成功着陆,建立“立方土气水文观测站”。
我们认为,前人类社会已经对太阳系的九大行星进行了探测,特别是对土、木、水、金、火五大行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测,因而形成了明确的概念。也就是说,土、木、水、金、火等行星的名称不是臆造的,而是有科学根据的,是在进行了有效探测的基础上,对五大行星定性和定位的。土星是有土的行星,土地肥沃,十分广袤;木星是有木的行星,森林密布,而且都是原始森林;水星是有水的行星,浩瀚的海洋覆盖着球面,即使有少量的陆地,也是河流纵横交错;金星是有金属的行星,闪闪发光,为我们储备了可用亿年的资源;火星是有火的行星,活火山很多,要登陆火星,就必须掌握熄灭火山的技术。所以,我们先要探测的是土星,而不是火星。
距离我们最近的前人类,对月亮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测。嫦娥奔月不是假的,说明前人类社会已经掌握了登月技术,但没有掌握返回技术,登陆月亮的人没有能回到地球,结果如何,地球人不知道。
前人类社会已经建造了天宫,而且可以从“上界”来到“下界”,还可以从地球回到“天国”。但这个前人类肯定比探月的前人类的智慧更发达,文明程度更高。
人类已经历了几个轮回?可能是九个轮回,而且人类已探测至九重天。
我们生活在土地上,之所以叫地球,是因为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基础是土地;地球上还有海洋、山脉和森林,人类可能是从森林走向草原,再从草原走向平原的。沿着从西向东的黄河、长江,人类分批走出青藏高原,走向平原。现在,我们还没有掌握熄灭活火山的技术,如果盲目探测火星,就有可能在登陆火星后被烈焰熔化。
所以,我们探测地球、月亮之外的行星,要先探测土星和木星,再探测水星、金星,最后探测火星。
我们不探测冥王星,即使有这个探测能力。
105.中国探测木星,实施“世纪中叶工程”(森,木立方)。
2040年—2050年,中国探测木星,实现载人成功登陆,建立“森严壁垒前驱站”。
我们认为,木星上覆盖着森林,也有花草,植物种类繁多。植物的多样性,在木星上体现得更充分。树木的品种繁多,大部分是地球上没有的品种。地球上的植物,木星上也有一些,但越来越少,因为植物也在进化中,木星上的植物进化可能比地球上的快。
地球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与之相适应,生物进化也处于不活跃期。这是地球及其生物的一个休眠期,也是能量积累、质量升级和结构转型的准备期。
地球生物的进化需要巨大的能量推动,而地球及其非生命物质处于长期休眠状态,属性极其迟钝,所以能量释放有限,无法满足生物进化的量度需求。
对于人类来说,地球的稳定状态既是优点,也是缺点。这种稳定状态为人类认识自我、认识自然提供了不变的环境和参照物,也为人类增进与自然的交流与融合设定了时空条件。而且,如果地球处于不稳定状态或巨变期,自然环境就会发生很大的改变,人类是否能够适应这种变化还是一个问题。如果人类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能力,就可能被淘汰。正是这种超稳定状态,为人类的生存、繁衍提供了最适宜的各种条件和功能。这是优点。缺点是延缓了人类与其他生物的进化,使人类及其他生物处于半进化状态或进化停止状态。然而,无论是进化或加速进化,还是半进化或不进化,都是地球发展节律在起作用,也是地球发展所需。现阶段,人类无法修改地球进化密码。
地球是一个具有极大能量、极高智慧、极长寿命的生命体,创造的万物都是有生命力的,也都是有思维能力的,所谓生物与非生物是相对而言的。树木为什么有年轮?因为树木是有生命的。机器为什么都有使用期限?因为机器都是有寿命的。电脑和机器人为什么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就是因为构成电脑和机器人的物质具有思维能力。所不同的是,有的物质思维能力强,有的物质思维能力弱,有的小到趋于0,可以忽略不计,但绝不等于0。
世界上所有的动物都有较高的思维能力,而且都有语言,可以交流感情,表达诉求及思想观念。有的植物也有思维能力。准艺S,外提供服务,来的后顾之忧,因此,震预报、地面交通管理等各
木星上除了植物外,可能还有动物,但木星上的动物进化可能比地球上的慢。根据地球经验,植物与动物的进化不是同步的,植物进化较慢,动物进化较快。地球上的动物的智力水平普遍较高,而且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有所提高。例如,牛、马、羊、狗、猫、鸡、猪等越来越聪明,都能听懂人的一部分语言;黑猩猩、猴子、海豚、熊猫、狼、象、狮、虎、鲸、企鹅、蚂蚁、蜜蜂等智力进步得也很明显,有的可以学会人的动作,与人进行简单的沟通。
如果我们能成功探测木星,就可以解决人类对地球森林的过度消耗问题,还可以了解、研究和利用木星及其生物的进化规律,对自然作出全新的解读。当然,制造可以重复使用的空中列车是大问题。
106.中国探测水星,实施“三位一体化水量工程”(淼,水立方)。
2055年—2066年,中国探测水星,实现载人上岸,建立“立方挪亚方舟车堡港湾”。
我们认为,水是生命之源,水星被海洋覆盖,可能生活着各种海洋生物,有的已进化到高智慧阶段,但大部分与地球上的海洋生物差不多——这是指智力。水星与地球同处于太阳系,即使进化程度不同,但差距不会太大。水星把力量主要投入到海洋生物的智力开发上,但智力投资的效果不明显,可能是由于水星环境恶劣的缘故。
水星上有没有陆地?即使有陆地,面积也比较小,而且上面河流纵横交错,不适宜人类生存,但通过改造,可以变成良田。
人类要登陆水星,就必须将宇宙飞船打造成“挪亚方舟”。
107.中国探测金星,实施“人民道路工程”(鑫,金立方)。
2077年前后,中国探测金星,实现载人着陆,建立“立方金光大道城”。
我们认为,金星上有多种金属,特别是稀有金属的储量巨大,还有诸多地球文明未发现的金属。但由于处于一个体系——太阳系,星球的主要金属元素基本是相同的。
金星上的金属比地球多得多,可能比土还要多,而且金子的储量最多,可能到处都是金子,所以常常是金光闪闪的,特别是在晚上更加辉煌灿烂。
金星上的金属储量够人类使用亿年,也就是说当人类从万年文明进化到亿年文明,人类就可以用宇宙火车(中国龙)搬运金星上的资源,为地球人服务。
在金星上,我们要修筑一条金光大道,启动核动力宇宙火车,还要修建金色的城市——金星火车站。
“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只要我们投入的资源足够雄厚,力量足够强大,我们就可以实现探测、开发和利用金星的目标。投入的资源包括智力、思想和感情。人类只有学会与地外星体进行交流,并进行深度沟通,才能成功登陆,特别是对金星,需要有足够的沟通提前量。
108.中国探测火星,实施“夸父追日工程”(焱,火立方)。
2088—2099年,中国探测火星,实现载人着陆,建立“熄火指挥部制高点”。
我们认为,夸父逐日不是神话,而是前人类文明的遗留。反映了前人类曾经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曾经遇到过类似于太阳的恒星困境。夸父逐日的精神是极其伟大的,将永远流传下去。
火星上有众多的活火山,而且整个星球的地下燃烧着熊熊大火。地球中心是核燃烧团,可燃冰就是地球内部燃烧的核燃料气化从水道喷射而出,结晶为水,随着地球温度急速降低凝固成冰。火星地下的燃烧烈度,地球望尘莫及,而且地层较薄,地表温度奇高,不适宜人类居住。只有人类掌握了熄灭火山技术,并且能够给火星局部降温,才能登陆火星。或者人类制造的飞行器具有极高的耐火烧性能,而且可以自动调节飞行器内的温度。
人类登陆火星的时间必然在登陆水星之后,因为人体内含着80%以上的水分,其他动植物也主要是由水构成的。水是生命合成的最主要的元素。
然而,并不是说生命可以离开火而存在,人体温度在36度左右为正常,达到40度及以上则为高烧,进入生命危险期。也就是说,人类需要36度火力。
从生命意义说,人类一半是水,一半是火。但是,经常的是水比火多一些。
粒子就是由下降的气和上升的光在“碰撞燃烧”中形成的。整个粒子体(不是一个粒子,而是无穷多个粒子)化成水气团,形成星云雾,内部则是燃烧的粒子团。简单地说,就是火烧水形成了粒子团,又形成了水气团,又形成了星云雾,……结晶为球体,星球产生。
凡是可以立方的物质,都具有较为相近的量度。土是这样,木是这样,水是这样,金是这样,火也是这样,其他物质都是这样。心也可以立方,例如“蕊”。
当物质成分立方后,就形成了自我强大机制。然而,有的物质是不能立方的,迄今为止,能够立方的物质还是相对少数。在人类进入亿年文明系统后,可以立方的物质就会转变为多数。
109.人类三系统工程。
代号:“神女双峰工程”——“和—战—中”系统工程。
我们认为,人类正在完善地球系统管理工程,拓展了空间站工程,将在2020年前后构建月球系统文明工程。虽然都是三维文明,但还没有得到充分调动,更没有发展到顶峰。当我们拥有了月球系统文明,并经过30年的推进,就可以达到双系统管理目标;当空间站大到航空母舰的规模经营水平,并且可变轨移动到更遥远的空间区域环境,人类就有了地球系统、月球系统和空间站系统三大文明系统。实现这一目标,需要60年左右的时间。
关键工程有三大步:
第一步是将地球文明向前推进一大步,达到地球第三极的高度——珠穆朗玛峰高度。方法是推陈出新、破旧立新、自主创新。
第二步是建设月亮村,将地球文明迁徙到月亮上去,并经过30年的建设、30年的完善,达到月球最高峰的高度。
这样人类就完成了“神女双峰”的建造任务。
第三步是人类加快空间站的研究和建造,将类似于航空母舰的航天器投射到太空,使水上航母真正成为庞大的空天飞行器。投射可以是多批次的,对接组装式的。
这就等于国家移动的领土不仅可以在地球的海洋上,也可以在太空中。开垦太空土地,拓展太空疆域,并可以围绕地球或其他星球移动,比海洋航母价值更大。
其间,世界五强因为地球、月亮和太空资源不能共享而发生战争,但仍然是局部性的常规战争。因为如果动用核武器,就可能毁灭人类,谁都打不起。中国后发制人,赢得胜利。世界重新回到正常的发展轨道,以中国为中心发展。然而,其它四个国家处于制衡中国但无力挑战的被动地位,十分尴尬;中国与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友好相处,使这四个国家更加孤立。
2050年前后,中国将成为世界首强,实现中国崛起、民族复兴、社会主义大发展的战略目标。只有全面完成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任务,中国才能一心一意实施人类三系统工程。
110.“牛郎织女”桥头堡工程。
代号:“郎才女貌” 1-9-10 。
将在2100年前后实施。
牛郎星与织女星是一对具有深厚感情和充满信心的夫妻星。他俩曾经在银行系中近距离生存,而且孕育了极高的星系文明。这个文明不是地球文明可以比拟的。后来虽然因为银河系的演变,导致牛郎与织女天隔一方,但他俩始终相信是天造地设的一对,而且在阴历七月七“相会”,感天动地,这天往往要下雨。
在牛郎星与织女星之间架设信息桥,使他俩联通起来,是人类的艰巨任务,也是对宇宙的巨大贡献。
这不是人类白尽义务,而是为人类进入银河系深处修建桥头堡,也是人类从此宇宙跨越局限性,进入彼宇宙的前沿部署。
111.此宇宙系统管理工程。
代号:“1立方”-9-0。
我们认为,宇宙可以划分为多个系统,或者说宇宙是由多个星系组成的。人类生活在此宇宙的太阳系里。目前,我们还不能很好地管理地球系统,正在抵达月球系统,还在建造空间站系统。一切科学活动,将为人类实施此宇宙系统管理工程,提升此宇宙管理能力,起到打基础和探路作用。
宇宙规律性是无穷多的,人类不可能穷尽宇宙规则,但可以更多地掌握宇宙规律性和宇宙规则。地球是宇宙的一部分,尽管是小得可以忽略的一部分,像粒子一样,但因为地球是宇宙的地球,是宇宙造出来的,所以地球系统的规定和原理,可以有限地推广应用到别的星体和银河系。
地球逻辑与基他星体的逻辑性,应该有相同之处,决不可能没有一丝一毫的相融性。这就是人类建立此宇宙系统管理模式的可能性和基本根据所在。
人类必须尽快学会更好地适应地球和管理地球,并构建地球管理学。以此为基础,融合空间站知识和月亮村文明,以及土、木、水、金、火星探测,“郎才女貌”工程的经验等,打造此宇宙系统管理工程架构。
112.彼宇宙堡垒工程。
代号:“2立方”-10-2。
我们认为,阿拉伯数字文明,是包括地球系统在内的太阳系文明的结晶,0—9,9—0,是一个同时存在的双向移动和联通的文化体系。地球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正是星体数字文明的反映。不仅“1立方”是可能的,“2立方”也是可能的,人类可以由此宇宙进入彼宇宙。
这一目标任务的完成,有赖于我们早日建成三系统科学——地球管理科学、空间站科学和月亮村科学。设计一个0—9,9—0数字式双向互动的信息飞行器,探测此宇宙的边疆,并在深空“好望角”自动复制一个飞行器-2,定点在此边缘位置执勤,自己返回地球。
人类探测宇宙深层,最大的障碍是速度,也就是无法克服时间性和距离。这就要求人类将距离数字化,再将数字信息化,再将信息激光化,制造出逼近光速的机器来。将速度不断地翻番,最后再立方化。如果有了“光立方”,并可控制,就可以用速度平衡距离,让时间趋于0。
113.双宇宙联通网。
代号:“3立方”-2-3。
我们认为,地外文明是存在的,此宇宙有多个类似地球的文明系统,彼岸也存在着若干文明系统。此宇宙与彼宇宙实现信息联通是可能的。在此宇宙的边疆区域建设一个大功能信息接收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更重要的是在地球上建设一个宇宙管理体系和信息处理体系,打造具有极量度的可操作平台。
只要我们在数字化、智能化和机械化上实现了“3立方”,并且建成可控制系统,就可以完成此岸与彼岸的联通任务。其中最关键的技术是智能化。不仅可以自动控制,而且可以自动繁殖智慧。
114.N宇宙速度移动。
代号:“N立方”- 3-6-9 。
我们认为,物质都是有智能的,区别是有的智能高,有的智能低;有的好控制,有的难操纵。人类完全可以在地球上找到代表宇宙速度的物质。因为地球不是孤立地在真空里生存的,而是生活在宇宙里,是宇宙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球在宇宙中飞行了至少几十亿年,可能要飞行万亿年或亿亿年,如果地球不存在宇宙速度,就会被宇宙淘汰出局。
即使地球上没有宇宙速度物质,人类也可以在太阳系外的星体上找到这种特殊物质。
人类有能力在未来实现N宇宙速度移动。
115.石立方工程,磊工程。
代号:人类造山运动。
我们认为,精卫填海、女娲练石补天不是神话,而是前人类文明的传说。说明前人类遭遇过暴雨不断、海水泛滥的困厄。这样的故事能流传下来不是偶然的。精卫填海、女娲练石补天的伟大精神,永远值得人类发扬光大。
对地球造山运动的原理,人类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青藏高原的隆起及众多山脉的形成,对人类的启发是无限量的。在巨大物体的移动中,第一推动力与反推力是同时发生作用的。结合宇宙飞船上天的经验,进一步研究造山运动的原理,对于人类的未来是极其重要的。
关键是要搞清楚第一推动力来自何处,反向推动力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如果我们掌握了造山技术,就可以在类似于水星、而又具备地球气候条件的星体上实施造山运动,从而人造平原、高原和山地。
磊工程落地,是人类走向遥远的恒生指数。由此人类可以找到心中的上帝,我们的神。
116.晶工程(晶,日立方)。
代号:后羿射日。
我们认为,人类在未来会遇到两种“光考验”:一种是太阳远离地球,地球光线变暗,温度降低,人类环境因寒冷而无法生存,或被冻死;另一种是太阳裂变成几个,头顶可能有三个以上,甚至10个左右太阳,地球光照过强,温度升高,人类环境因燥热而不能生存,或被烤死。这两种情况都是由现在的气温适宜人类生存变得不可生存。
人类还面临恒星入侵的危险。如果太阳系周边发生大规模恒星坍塌,或恒星裂变,都有可能打破宇宙局部秩序,在宇宙系统重组中,有的恒星自主或被动进入太阳系。
中国的青藏高原上有卓莫拉日峰,她每天都在向着太阳诉说衷肠,要把太阳拉住,不让他远离地球。
前人类伟大的英雄,曾经用羽毛似的“激光”武器或中子武器射落了9颗恒星,留下了一颗恒星,就是太阳。
人类必须掌握“晶工程”技术,既要会保持和修正太阳系秩序,维持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还要会摧毁恒星,并及时转移相关能量,或利用骤增的多余能量。
117.重塑第一宇宙,再造环境工程。
代号: 1350a 工程。
我们认为,再造宇宙环境是可能的,而且在未来某个时间节点,对于人类来说,再造宇宙环境是必须的。太阳系环境、银河系环境、第一宇宙环境,就像人类社会环境一样,在反向力量超过正向力量的时候,就会出现劣化情形。有时是可控制的,人类可以促使自然环境向好的方向——有利于人类生存的方向转化;有时是不可逆的,人类无法改变突如其来的环境恶化,这种恶性膨胀就像恶性肿瘤一样会要人的命,当恶性环境形成恶性循环,人类就会危在旦夕。
在这种严重的危机状态下,如果人类无法逃离太阳系,或银河系,或第一宇宙,怎么办?那就只能重塑第一宇宙环境。可以是局域再造,也可以连片再造,还可以是在不同的点同时再造。由局部环境改进影响全部环境逐渐由劣转良;由片状改造形成良性条带环境阻隔环境劣化空间;由多点式环境优化辐射周围环境。通过迟缓环境劣化速度,为人类改造环境赢得时间;通过减缩环境劣化面积,为人类改造环境赢得空间,最终实现环境整体良性发展。
这是人类面临环境体系危局,自我拯救的A计划。
118.人造宇宙,“众志成城”系统工程(众,人立方)。
代号:5556b工程。
我们认为,重塑宇宙环境是指不离开原生存环境,采取高科技手段改造自然环境的模式。在层次上来说是表面的,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但这种模式会遇到新的挑战。
一旦人类无法改造原生存环境,又不能逃离,就必须人造宇宙。也就是在原生存环境的边疆之外再造一颗行星体。当然不是空想一个方案就会在星系边疆之外出现新行星,而是需要足够的技术力量支持的。
人造宇宙是非常复杂、困难的,但也是完全可为的。盘古开天辟地,就是前人类再造宇宙的意识遗留。
如果能解决三个关键技术,就可以实施人造宇宙工程:一是可以移山倒海技术。把原来的地质结构打乱,按照适宜人类生存的标准重新组合,用现成的资源制造一颗类新行星体。二是移星接力技术。能够在类新行星体(地球或类地球)上安装一个巨大的助推器,就像传递接力棒一样,将其推向原生存系统之外。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不仅要有足够大的推动力的发动机,还要具备极其方便的可操作平台,也就是说必须能控制这个推动力。三是送入轨道技术。要找到一颗类太阳恒星,并将人造类新行星体送入量度精准的运行轨道,就像地球绕日旋转轨道一样。
这一系列动作的完成要求具有符合宇宙规律性的机械功能,主要是设备要完全高智能化,可以准确无误地执行人的指令。这就看人类与宇宙的造化了。
这是人类面临来自生存系统的威胁,表层改造自然环境失败,自我拯救的B计划。
119.人造宇宙与自然宇宙对接。
代号:1-1(H-H)0工程。
我们认为,双星齐飞是可能的,就像有两颗脑袋的连体婴儿一样。成功的经验就是:不同的人造飞行器实现了成功对接。不仅可以双体对接,还可以多体对接。
将人造星体对接在自然星体上,实现多个星体对接,这是能够做到的。扩展到宇宙系统也一样,人造宇宙可以与此宇宙对接,也可以与彼宇宙对接;第一宇宙与第二宇宙、第三宇宙是对接的,而不是完全隔离的。星体与星体、宇宙与宇宙的对接,有的是显形的,人可以看到;有的是隐形的,人是看不到的,但用仪器可以探测到。
人类的科技进步是非常快的,而且随着关键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突破,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快。再过1000年或3000年,最多一万年,人类就会实现人造宇宙与自然宇宙的对接。
120.宇宙迁徙,昝工程。
代号 1-2-0 (A-B-O)系列化工程。
如果我们的这个宇宙极端劣化,人类在这个广大的区域无法生存,而且找不到可寄宿的星球,该怎么办?
我们认为,就是搬迁。像美国人连房子一起搬到别处一样,人类可以携带着这颗星体一起搬到另外的时空区域;如果有必要,可以将整个宇宙搬移到别处。这种大搬家虽然难度极大,但越难的事情越容易办到。只是现在还没有想出实用的办法来。
能否让东宇宙搬到西宇宙,让南宇宙搬到北宇宙?或者反向搬动?
我们认为是可能的。如果人类能够把地球的南北磁极掉转,就可以让太阳系的两极掉转,让银河系的两极掉转,让第一宇宙的两极掉转。
星体搬家,宇宙迁徙,重点在处理恒星系统,难点在发动第一牵引力。
宇宙搬移不能失去方向感,北斗七星始终是人类行为的方向盘。假设人类将太阳系搬运到大日系,将银河系搬迁到金河系,但“北斗”的系统性不能破坏。
地球迁出太阳系,太阳系迁出银河系,此宇宙搬迁至彼宇宙,这种大面积的宇宙移居理念将为人类开启跨越式的进步之门。
总有一天,人类会说:“我们搬家吧。”“地球怎办呢?不忍心将地球母亲丢下呀。”“把地球一起带上。我们一起搬到更好的空间去。”
人类说这话时,就像牧民说:“我们倒场吧。”
121.宇宙点面结合(中心平面图工程,⊙平面工程)。
代号:“圆明园二处”工程,或122工程。
我们认为,中国将率先实现载人登月,第一个建成月亮村。这个地外文明的建设起点一定要高。中国可以在月亮上建设圆明园,将月亮上的圆明园命名为“月亮村”。
在建成月亮村之后,可以考虑在北京原址重建圆明园。中国的圆明园是最高级的地球文明,被八国联军烧毁,这不仅是中国的不幸,也是世界的不幸。中国要为其不被侵略者再次烧毁提供安全保障,为地球人类文明融入宇宙文明保驾护航。
中国还可以在土星上建设圆明园,在太阳系外的第一颗类地行星上建设圆明园。
宇宙是一个由点向面辐射、点面结合的庞大系统。地球是有中心的,太阳系是有中心的,银河系是有中心的,此宇宙是有中心的,彼宇宙也是有中心的,整个宇宙也是有中心的。
我们一定要把中国建设成名副其实的世界中心,把地球建设成太阳系的管理中心、银河系的管理中心、第一宇宙的管理中心,最终使宇宙成为⊙平面。
一个把太阳系改造成最适宜人类生存的生命,完全有智慧、有能力、有信念将银河系及宇宙改造成最适宜人类永久生存的生命平台。
122.金牛工程,夯工程。
代号:123工程(三头牛,牛立方工程)。
我们认为,华西村的金牛、高楼和飞机是中国农民勤劳、智慧、创造力和坚定性及富裕水平的象征。中国农民将牛视为“神牛”。牛的品格就是中国农民的品格。将中国的牛文化送到地球外,送出太阳系,输入第一宇宙文明,建设、完善和发展夯文明,是人类的重大使命之一。
中国应该在月亮上塑造2头金牛,每头价值二亿元人民币;中国还应该在土星上塑造3头金牛,每头价值三亿元人民币;中国还应该在金星上塑造5头金牛,每头价值九亿元人民币;中国还应该在火星上塑造9头金牛,每头价值十五亿元人民币。
如果中国人到达太阳系的边疆地区,一定要在这里的行星上筑造123头金牛,并将附近的星座命名为“金牛 -3” 。
牛,最能忍辱负重,最具有吃苦耐劳精神,也是最有感情的动物,为了人类可以牺牲一切。当牛的亲属和同伴被宰杀后,幸存的牛会嗅着残留的血腥味号啕恸哭不止,眼里流着豆大的泪珠。即使人用皮鞭、木棍或石头驱赶,牛也不会离去;如果你动真情不停地劝说,牛会慢慢抑制住悲痛,缓缓离开,有的牛一步三回头。
牛,可以耕田,也可以耕心,还可以耕耘太阳系,耕耘银河系,耕耘宇宙。只要人类有了牛的精神,就不会灭亡。
骑在牛背上,我们可以感觉到与地球律动合拍的移动节奏,这种节奏在你左右摇动时也会出现,但你的双脚必须有离开地面的过程。有时在睡梦中,你也能感知到地球的律动——牛动。
牛立方工程可能会把人类送出第一宇宙。
123.于由始终—超越金刚经工程。
代号:虎踞龙盘。
我们认为,宇宙是一个超超大型、智慧最高的生命体,可以听懂人类和万物的语言。如果我们用心与宇宙交流,也可以听懂宇宙的语言。宇宙的心愿与人类的良知是互联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与人类互动。人类的逻辑与宇宙逻辑常常是吻合的。
宇宙从0开始,归于0。
宇宙可以自我繁殖,而且繁殖力极强、繁殖率极高。星系是宇宙的孩子,星体是星系的孩子。从点面结合的瞬间开始,经过漫长的孕育,第一宇宙已经繁殖了123456789代,也就是说宇宙经历了1—9个时期。人类成为宇宙家族的成员是幸运的,也是必然的,因为宇宙需要人类,所以繁殖了人类。
宇宙繁殖率最高的是369代(333333333—666666666—999999999),因为3,6,9都有无穷多的价值观意义。
宇宙最大的繁殖能力是999999999代,之后为0代;前期代为123(111111111—222222222—333333333),中间代为456(444444444—555555555—666666666),后期代为789(777777777—888888888—999999999)。我们正处于“5”代位置。由于起始点不同,可以理解为12345,也可以理解为55555,实际上是555555555,所以才有“九五之尊”之说。总之,人类处在“九五之尊”的地位和历史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人类历史是十分漫长的,远未到终结的时候。
宇宙的裂变有5种速律:
第一种是0123456789……自然数递增,同时反向递减,达到增减动态平衡,但减总是小于增,从而维持宇宙向前发展。自然数递增是一种稳定的增进,是相对静止的发展;虽然不是剧烈的运动,但并没有停滞。我们这一代人类就处在这样一个休眠式发展阶段。
第二种是13579……奇数递增,同时反向递减,平衡被打破,维持阳性突越式优先增加。这是一种以阳性巨变为主的间歇式发展阶段。阳性的激增也带动阴性激增,以适应阳性的需求。但阳性是主动急变,阴性是被动跟进。阳性是主要方面,阴性是服从方面。
第三种是246810……偶数递增,同时反向递减,打破平衡,维持阴性突越式优先增加。这是一种以阴性巨变为主的间歇式发展阶段。阴性激增也带动阳性激增,以适应阴性的需求。但阴性是主动骤变,阳性是被动跟进。阴性是主要方面,阳性是服从方面。
第四种是几何级数递增,同时反向递减,达到反向性平衡,但减大幅小于增,有时减趋于0,从而保障宇宙翻番式向前运行。几何级数递增就是翻番递增,例如翻了一番、翻了两番、翻了三番等。这种翻筋斗式的发展,是宇宙及其万物发展变化的特殊状态,是特殊阶段的特殊情况——正向要素占据了绝对优势,反向因素处于绝对劣势;增素绝对大于减素,增数自身维持有异议平衡。也就是说,当各种要素优化组合形成特殊性优势,宇宙万物就会优级飞跃。如果从阴阳的角度来说,就是阳性占据绝对主导地位,阴性似有若无,形成了优良的动态平衡,宇宙万物就进入优级发展的特殊时期;反之亦然。由于翻番发展是最消耗能量的运动,所以不能维持太长时间。例如,中国经济不可能总是翻番增长。
第五种是0递增,同时0递减,达到绝对平衡。0不等于无,更不等于负数,0增长是趋于0的一种极其缓慢的发展,给人的感觉是静止不动的,实际上还在动,不过动得极慢。绝对平衡也是一种特殊平衡,可以说是宇宙万物极端化的状态,实际是绝对不平衡。例如,极左就是右,极右就是左。
奇数递增、偶数递增、几何级数递增都是巨变式增进、跨越式发展。有时是阳性骤增,有时是阴性骤增,有时是阳性与阴性同时骤增,呈现出交合状态。地球造山运动时期就处于这样的剧烈变动阶段。
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世界将发生一系列重大事件,可能会影响人类的未来。因为从2012年开始,人类历史进入关键的节点——局部性的改天换地。这一节点的延伸过程可能会持续到2022年前后,但从2016年开始出现好转的兆头,2017—2020年可能会骤然恶化,直到2023年再次进入平缓期。中国能否赢得21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和平发展机遇期,主要取决于中东战争延续的时间和结果。如果美国能在2017年左右胜利结束中东战争,可以从中东撤军,那么美国就会立即发动侵华战争。从这个角度来说,中东战争也是中美之战。
大象无形,大音稀声,大爱无疆,大气磅礴,大智若愚,大惑不解,大难不死,大器晚成,……这就是宇宙及其规则。
美国大逆不道,所以大势已去,它的霸主地位必然失去;中国大得民心,所以崛起是大势所趋,中华民族必然复兴。但美国要竭力维护“超级大国”地位,与中国决一雌雄。
宇宙是有思维的,也是有感情的;星系是有思维的,也是有感情的;地球是有思维的,也是有感情的,地球上的万物都是有思维、有感情的。你爱万物,万物也爱你;你爱地球,地球也爱你;你爱星系,星系也爱你;你爱宇宙,宇宙也爱你;……你想什么,万物、地球、星系、宇宙都能感知到;你说什么,万物、地球、星系、宇宙都能听懂。
在人类与宇宙的倾心交流中,主要是人类的付出量度达到宇宙能力交换点时,宇宙就会露出真容,宇宙头上的帽子就会脱去,笼罩着宇宙真相的雾气团就会散去。
宇宙及其万物都能听懂人类的心声,人类也能听懂宇宙的语言,我们常常在互相倾听。宇宙引领和激化着我们的思维。我们能够想到的事物都是存在的,因为无论我们怎样极尽所能“胡思乱想”,我们的思想都在宇宙之内,而且我们所想到的东西都是宇宙存在或发生过的,没有的事物人是无法想象出来的。我们的想象力不可能超越宇宙的范畴。人类关于宇宙的认识都是有道理的,但只是揭示了某些宇宙规则或规律性,但如果要利用就必须确立必要的条件。宇宙的层次是无穷多的,范围是无限大,而且总在变化之中,所以人类永远无法穷尽宇宙及万物,只能有限认知,并不断抵近宇宙的全局与核心。
无穷与有穷、无限与有限都是相对的。目前已知的有9个宇宙系统(九重天),我们这一代人类可以认识到27—35个宇宙系统。这一代人类不等于这一代人,而是相对于前人类和后人类而言的。银河系附近可能还有2个星系,人类生活在三星系时代。这是我们在几百年内可以探测到的边疆。
地球上有虎,也有龙。人类曾经驯服了虎,“骑虎难下”就说明了这一点;人类还驯化了龙,并驾龙腾飞。但是龙在某些方面比人进化快,具有隐形功能,人看不见他们;而且黑龙是反动力量,故意隐形,不让人看见。黑龙做坏事时会化成黑烟。黑龙还具有极端的缩小能力,可以在腐乳瓶子里生存,知道有危险时会极快地移动瓶子,将瓶子摔在地上摔烂,然后以烟缕状逃跑。
地球是一个虎踞龙盘的世界,宇宙中有的类地行星上也有虎和龙,而且龙可以在第一、第二、第三宇宙系统中穿梭。如果人类能造出类似于龙的飞行器,就可以到达第三宇宙系统。
金刚经对人类具有巨大的启发,是人类认识大体宇宙的启示录。从宏观到微观,再从微观到宏观,循环往复,以致无穷。超越金刚经理论就是辩证主义、世界主义和宇宙主义,下一个阶段就是联通—于由主义。
124.“多极宇宙观”工程。
代号:9999991工程。
我们认为,宇宙是三极的,就像地球一样,有南极、北极,还有第三级,就是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太阳系可能是银河系的第三极,地球可能是太阳系的第三极。
然而,这是就一个静态宇宙系统而言的,对于动态宇宙系统来说则是多极的,达到了多极动态平衡。静态与动态是相对而言的,没有静态,宇宙混沌一片,对人类来说是毫无意义的;但动态是宇宙存在的根本态,绝对静止的宇宙及其万物是没有的。
如果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来认识宇宙,在一般情况下,宇宙是三极;当宇宙处于平衡姿态是六极,而且能量活动相对平缓;当宇宙进行大能量交换时,则为九极,这个时候的宇宙处在巨变阶段。但是,这样的划分是比较而言的,因为宇宙运动是常态,没有静止状态,所以宇宙经常性地表现为多极姿态。
中国是地球的中心。中国稳定,世界就基本稳定;太阳系稳定,银河系就基本稳定;银河系稳定,第一宇宙就基本稳定。这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天地人合一,中国感天动地。
当我们抵达深空的合恩角时,就会发现另一个新美洲大陆。这是我们的新家园。
125.中国的太空计划出于和平目的。
2011年12月30日 ,美国《华尔街日报》载文《太空报告赞扬技术,悄悄回避军事用途》,主要内容有:
自从中国在2007年用导弹摧毁一颗废旧卫星让世界震惊后,中国努力使其他国家相信,其太空计划出于和平目的。
2011年12月29日 发布的《2011年中国航天》白皮书,向世界宣布了中国未来5年在太空开发上雄心勃勃的计划。作为2006 年发布的类似白皮书的后续,这次发布白皮书的部分原因是要缓解外国对中国因军事考虑发展航天计划的担忧。
中国航天的主要任务包括:取回月球表面样本的月球探测任务;建立新空间实验室;建立国产卫星导航系统等。伴随这些任务而来的是频繁的发射计划,有100多颗卫星等着被送入轨道。
虽然白皮书的基调很乐观,但中国明显意识到,迅速崛起为太空大国需要向局外人作出解释。军事分析人士担心,中国用导弹摧毁自己的卫星打响了太空军备竞赛的第一枪。由此形成的太空碎片在很长时期都将对航天器构成威胁,外国政府对此感到恼火。这就是该白皮书出台的背景。
白皮书重申中国和平利用太空的承诺,并表示将继续加强空间碎片监测、减缓和航天器防护工作,“推动航天器的空间碎片防护系统建设”。
如果中国的太空计划得以实现——从过去10年的进展情况来看成功的机会很大——中国将拥有世界最强大最复杂的空间系统之一,在许多方面能够应用于军事。这将让许多对中国航天发展有疑虑的人感到不舒服。
然而,也有理由相信,一个从事航天活动的中国将会稳定发展。由于中国越来越依靠太空,更容易遵守该领域规则,并在制定该领域的国际准则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十三)中国海军由近海走向远海是历史的必然。和平时期的“包围”,只是一种徒劳无功的错误战略。
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加快转型,军事建设也在快速转型。中国海军现代化步伐提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海军转型的“路线图”。
126.中国海军现代化取得了长足进步,信息化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2011年,美国防大学中国军事研究中心发布题为《中国海军:能力与角色转变》报告。该报告最早由美国防大学网站刊登。报告认为,受益于军费预算增长和国内造船能力的发展,中国海军现代化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
报告分四部分从多方面对中国海军的发展进行了深度分析。报告的第一部分首先回顾了世界上过去与现在的九个大国崛起过程中海军的发展情况,探讨崛起大国的海军发展规律,从而为分析中国海军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历史依据。在此基础上,报告重点关注了亚太地区各国海军的发展情况及对地区安全的影响;这是中国海军发展的地区大环境,影响着中国海军发展。报告第二部分讨论了中国海军发展的一些基本情况,其中包括中国海军自身角色和责任的转变及中国海军的发展历程。报告第三部分则对中国海军的装备以及人员培养进行了详细分析。第四部分还对中国海军在解决台海问题上的作用与海军信息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首先,报告从五个方面回顾了15世纪以来世界上先后出现的一些强国的海军发展历程,对海军发展的各方面进行了探讨。这五个问题是:(1)之前的大国在崛起时如何看待和使用海军;(2)引发各国展开海军现代化的原因及海军现代化的目标;(3)发展海军带来的地缘政治影响;(4)什么因素能够引发海军军备竞赛或使军备竞赛难以发生;(5)如何依据历史经验来看待当前的中印海军建设。
报告对这些国家海军发展的历程进行了介绍,葡萄牙在世纪开始建造高效的航海船只,并研究出了完善的远海航行技术。当时,凭借优于他国的航海技术,葡萄牙把贸易网络向东扩展到了非洲和远东地区,向西则跨过大西洋,并通过大西洋上的岛屿扩展到了巴西。它所形成的贸易网络是最早的,也是存在时间最长的现代欧洲海外帝国;并且在海军的支持下,维持了500年的时间。但对于一个人口仅为100多万,几乎没有工业的国家来讲,尽管贸易商很成功,但是由于海外扩展过于广大,在一些更强大对手的排挤下,它的霸权逐渐没落。
西班牙王国在战争中使用强大的海军把阿拉伯力量驱逐出了伊比利亚,特别是地中海地区。当阿拉伯力量于1492年被完全驱逐出半岛之后,西班牙探险人员发现了美洲和菲律宾,西班牙舰队不仅想统治地中海,还想统治大西洋和太平洋。在接下来的300年里,西班牙海军不断与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的舰队进行争斗,同时还进行了远航探险。在整个16世纪和17世纪的部分时间里(西班牙的“黄金时期”),西班牙是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也是现代世界上的首个超级大国。在大规模海军舰队的支持下,它从殖民活动和海外贸易中获得了大量财富。西班牙成为了世界上的首个全球性帝国,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占领了大片土地。由于未能控制荷兰,西班牙到18世纪末期失去了海上大国的优势和地位;在英法争斗中,成了法国的盟国。
16世纪和17世纪初期,荷兰通过与西班牙的斗争取得了独立,并成为世界上的经济和海洋大国。它经常与英国结盟,并帮助英国打败了西班牙舰队。荷兰海军的主要职责就是保护本土,帮助荷兰贸易在全世界的扩张。首先是在北海和波罗的海,然后扩展到其他地区。荷兰发展了遍布全球的殖民贸易网络和贸易站。通常是从葡萄牙和西班牙手中夺取位于非洲、印度洋和东亚的贸易站。荷兰发展了大规模的海军力量,并使用更高效的西方海军技术和作战方式,打败了葡萄牙位于印度洋的商业力量。荷兰甚至还占领了台湾,并且统治了长达近40年的时间。17世纪,荷兰控制了世界贸易,特别是奴隶贸易。荷兰海军在17世纪前半期占领了非洲东部,直到被英国打败。到18世纪末期,荷兰的海上地位被英国取代。
法国在17世纪达到了顶峰。当时,它的经济和人口规模都位居欧洲首位,对欧洲的经济和政治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法国海军力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特别是在红衣主教黎塞留的影响下,法国在非洲、亚洲和美洲都展开了殖民活动。17世纪的法国海军非常强大和富有,能够在全球部署,并与英国和荷兰的舰队进行斗争。然而,18世纪英法两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一系列重大争斗,结果是英国实现了世界殖民和海军霸权。然而,在19世纪和20世纪,法国仍然是海军大国。现在的法国经济规模位列全球前五,并且拥有一支中等规模的强大蓝水海军;能够进行全球部署,并与皇家海军比肩;它也是北约各国中第二强的海军。法国海军的弹道导弹潜艇也让其拥有了战略核威慑能力。
英国海军到15世纪已经成为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这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亨利八世的海军政策。在接下来的四个世纪里,通过与其他对手的争斗,英国最终成了海洋霸主。英国在海军技术上进行了大量投入,例如1588年时,它的舰队在技术上优于西班牙舰队。英国还发展了先进的资金技术,使其能够在国家不会破产的情况下发展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海军。英国舰队掌握了铁甲舰和远征两栖登陆舰的技术。尽管具有海军优势,但英国常常与他国海军合作,在17世纪初期曾与葡萄牙、荷兰合作;而在拿破仑战争期间,曾与俄国合作;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曾和法国合作。英国的海军和远征优势成就了英国的殖民帝国,也使其从中获利。
但到19世纪末期,英国未能应对好同时来自德国、日本和美国舰队的挑战,致使在世界上的海军地位下降。战争期间,英国极力维持自己作为世纪首屈一指的海军大国地位,但美国逐渐强大,取代了它的地位。
冷战时期,苏联在周边部署了四支强大的舰队,并计划使用这些舰队保护自己的战略核力量,阻止北约对其本土的打击。此外,前苏联海军还肩负着拦截北约海上交通线的任务。到20世纪80年代,苏联海军实现了全球存在,拥有强大的反航母军舰和飞机,还拥有强大的潜艇部队。苏联解体后,这些海军力量也就消失了。
而俄罗斯仍然是本地区最大的国家,拥有巨大的能源资源,是世界上人口和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也是美国之外拥有核武器最多的国家。目前,俄罗斯海军已经显示出恢复的迹象。
美国建国的时候基本上没有海军,因为贸易问题才建立了海军。在整个19世纪里,美国部署了一支中型规模的海军。19世纪后期,美国海军参与了美国和墨西哥的战争。到19世纪80年代,从经济上衡量,美国已经是一个世界强国;但是,它的海军只排世界第十二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海军主要是输送军队和货物,进行反潜和打击水面舰艇作战,同时还执行封锁和护送任务。20世纪30年代,日本成为美国海军的主要潜在对手; 1941年12月7日 之后,两国开战,而英国站到了美国一边;两国在全球范围内与轴心国进行了争斗。为了打击远离美国的日本,美国海军建造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舰队,其海军力量完全让英国和其他国家的海军黯然失色。自1944年以来,美国海军一直是世界上占支配地位的海军,具备强大的海上和远洋作战能力,同时也是国家战略核威慑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报告从这些海洋大国的历史中得出了七个观点:(1)海军的发展通常是大国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崛起的表现。所有这些国家都是全球或地区强国,并把海军作为实现自己利益的重要工具;(2)当大国在经济和政治上崛起之后,就会建造强大的海军,而通常它也能够建造这样的海军力量;(3)一个国家只有富足和灵活才能发展强大的海军力量;(4)所有崛起的大国在发展海军的过程中,都会与其他海军强国或者是那些实现霸权的国家发生冲突;(5)当一个崛起的大国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之后,其他强国也会加强自己的海军力量;(6)海军力量的发展必然会有多个目标,同时面临着多种威胁。(7)所有之前崛起的国家后来都没落了。
在总结规律的基础上,报告回答了开始提出的五个问题。针对第一个问题,报告认为,之前的大国一般把海军作为扩大财富、实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工具。地区强国也往往持有这样的观念,这些国家主要利用海军来完成七大任务:(1)阻止对手对本土的打击;(2)保护自己的国际贸易;(3)建立前沿贸易站、殖民地、客户国和海军基地;(4)打击他们对手的国际贸易,封锁对手的港口和海岸;(5)支持本国的陆军力量;(6)与敌对海军争夺海洋的控制权;(7)在一些现代案例中,部署自己的战略核威慑力量。
针对第二个问题,讨论和目标都源自对海军的观念和使用;所有这些国家发展海军都是因为国内资源的限制和其他需求。特别是对强大的地面和空中力量的需求,以及维持国家和帝国经济的需求。
针对第三个问题,报告认为,发展海军将会带来非常大的地缘政治影响。
针对第四个问题,报告认为,国际的富足程度,国际政治体系,公众意见,国家敌对及政府有意的决策都是引发军备竞赛的重要因素。
如何用历史经验来审视当前中印海军的发展?针对第五个问题,报告认为,经济和政治的大发展通常都会促进海军力量的发展,中印两国也不例外。而国家发展海军的原因则是保护领土,帮助盟国,保护经济资源和商业贸易、打击海盗、恐怖主义和非法绑架、贩毒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提供人道主义帮助和救灾活动,向民众保证能够处理好这些突发事件。
大国发展海军是为了这些,而不是建立帝国的热情,夺取外国领土的期望,或者征服更多的领土。这些自然也是激励中印海军现代化的动力。
报告接着阐述了亚太地区的海军发展情况,认为亚太地区正在进行军备竞赛,而动力包括:(1)中国海军的发展及立场的日趋强硬;(2)美军在本地区存在的下降;(3)“中国威胁”上升与美国军事存在下降,使各国不得不依靠加强自身力量来保证自己的权益和安全;(4)提高国家威望和展开军备竞赛;(5)军费的增加。
该报告介绍了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印度、东南亚各国近些年的海军建设情况。澳大利亚的安全战略正由静止的陆地防御转向远距离作战,澳国防部提出了实现作战机动性、灵活性、精确打击、联合作战和网络化概念。澳大利亚正在购买2艘排水量2.8万吨的“堪培拉”级两栖登陆舰,每艘能够输送1000名士兵、150辆装甲车,还能携带登陆艇和直升机;首艘有望于2013年服役。“堪培拉”级能携载短距垂直起降战机,而且澳大利亚也在购买F-35战机。澳大利亚还在建造3艘Hobart级防空驱逐舰,它们将会装备美国的“宙斯盾”作战系统及“标准-2”防空导弹;它们有望于2013—2017年服役。该型军舰未来还考虑安装“标准-3”防空导弹。澳大利亚的6艘“柯林斯”级潜艇有望服役到2025—2030年。此外,澳大利亚和美国在2004年签署扩大海军联合作战合作的指导性声明。
目前,日本正在追求外交和防务的国家正常化,从而使自卫队能够积极参与更多的军事行动。日本的安全利益已经远超东北亚和它自己划定的 1000英里 防御范围,日本海上自卫队有可能到更远的区域参与军事行动。因此,日本的海上自卫队加强了打击能力、C4ISR(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和情报侦察能力)能力和远距离作战能力。海上自卫队的规模超过了英国皇家海军,拥有44艘驱逐舰、9艘护卫舰和15艘潜艇。此外,它还在加强投送能力,包括建造了高速海上补给舰和3艘“大隅”级两栖舰。“大隅”级排水量1.3万吨,能够输送330名士兵,10辆坦克,4架直升机和两艘气垫登陆艇。日本海上自卫队还拥有4艘“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设计类似小型航母,排水量达到了1.35万吨。现在,日本还在建造配备AIP系统的新型柴电潜艇“苍龙”级,最终有望建造9艘。日本还在研制新型国产反潜巡逻机,以取代目前的美制P -3C “猎户座”反潜巡逻机。它还在目前的4艘及规划中的2艘“宙斯盾”驱逐舰上集成了导弹防御系统。
同时,韩国也在发展自己的海军力量。美国正计划从韩国撤出1.25万名士兵,并且把分散在43个基地的剩余人员集中到位于汉江南部两个区域的16个基地。这一变化使韩国考虑加强自己的自我防卫能力。韩国目前拥有2艘排水量1.4万吨的“独岛”号两栖攻击舰,该舰能够输送700名士兵,10辆坦克,15架直升机和2艘气垫登陆艇。韩国海军将最终部署4艘“独岛”号驱逐舰。“独岛”号主要作为舰队的指挥舰,装备了数字C4ISR系统,能够实时管理和协调支援舰、飞机和武器系统的使用。到目前为止,韩国开展的驱逐舰试验项目(KDX)发展了三型驱逐舰;KDX-Ⅰ型驱逐舰建于20世纪90年代,为排水量3900吨的概念验证舰,只建造了3艘。接下来的KDX-Ⅱ型驱逐舰排水量约5000吨,装备了“标准-2”Block ⅢA防空导弹和“鱼叉”反舰导弹,此外还装备了国产的“玄武”ⅢC对敌攻击巡航导弹;这些武器都使用了垂直发射系统。从2002—2006年,韩国建造了6艘该型驱逐舰,虽然它们的船体由韩国国内制造,但是垂直发射系统、雷达、电子战装备和作战管理系统等子系统都由美国和欧洲制造。当前,韩国正在列装排水量7700吨的“世宗大王”号KDX-Ⅲ型驱逐舰;该舰目前在建3艘,可能会最终建造6艘。韩国还在20世纪90年代利用德国技术建造了9艘209型柴电潜艇。如今它们正在被更先进的214型潜艇所取代。韩国目前建造了3艘该型潜艇,最终可能会建造9艘。韩国还在尝试设计和建造国产潜艇,并计划到2020—2025年拥有18艘潜艇。然而,韩国海军的发展不是为了解决半岛问题,而是为了针对日本和观念上的中国威胁。
印度拥有成为强国的愿望,在过去的10年里,它对自己的军事发展进行了大量投入。数十年来,印度至少同时服役2艘航母。印度正在建造一艘新航母。印度在与俄罗斯进行了数年的谈判之后,于2004年购买了“戈尔什科夫”号;按照协议,俄罗斯免费把航母给了印度,而印度则向俄罗斯支付9.74亿美元的改装费用。之后,印度又向俄罗斯支付了7亿美元,购买12架单座型和4架双座型的米格-29K舰载机及6架卡-28直升机。该舰原计划于2008年交付印度海军,但由于改装遇到的困难远比预期的要大,使交付时间延后,费用也暴涨。印度又向俄罗斯支付了12亿美元的费用,而最终结果是该舰到2013年以后才能进入印度海军服役。印度国产的“维克兰特”号航母排水量3.75万吨,能够搭载米格-29K和印度国产的海军版“光辉”战机。它的建造工作于2005年开始,原计划2012年服役,但因为遇到困难,最早可能于2015年服役。所以已经服役了50年的“维拉特”号还得继续服役。在潜艇方面,印度总共拥有16艘柴电潜艇,主要是俄罗斯的“基洛”级和德国的209型潜艇。印度还与法国签署协议购买六艘“鱿鱼”级潜艇,而它可能最终购买12艘该型潜艇。印度还在进行国产核潜艇项目。印度还在购买驱逐舰和护卫舰,并首次从美国购买了8架P -3C 反潜机。
东南亚各国因为国家和地区问题加强了自身的海军建设。新加坡购买了6艘“无畏”级护卫舰,此外还从瑞典购买了4艘A-12和2艘A-17潜艇,还设计建造了2艘“坚忍”级登陆舰。印尼购买了4艘“西格玛”护卫舰、4艘韩国建造的两栖支援舰,并从中国购买了C-802反舰导弹。印尼计划到2020年建成“绿水海军”。越南为了保护自己专属经济区内的资源,同时对中国进行有效震慑,也加强了自己的海军建设。越南主要是加强自我防卫能力,先后购买了3艘新型护卫舰,从韩国和波兰手中购买了一些二手水面舰艇;2009年,它从俄罗斯订购了6艘“基洛”级潜艇。越南还有一些巡逻艇开始服役。此外,东南亚的其他国家也在加强自己的海军建设。
报告认为,这些国家的海军建设将会对亚太地区产生重大影响。至少,它将会使该地区可能的冲突更加现代化。各国海军的发展可能会加强地区安全和稳定,而海军能力的加强也有助于救灾、维和、打击海盗和巡逻等任务的展开。不宜过早对该地区各国海军建设对地区的影响下结论,应继续进行观察。
中国的海权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但早期的大多数文章只是介绍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和他的海权理论;并未对马汉的理论如何在中国运用进行讨论。自2000年以来,中国国内的文章开始讨论海权的实际定义及其对中国的意义。
中国的海权观念包括三方面:(1)有限的目标和作战范围,仅在国家主权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背景下,关注中国的海洋权益;(2)内容的多样化,包括国家领土、海上通道和海上非传统安全、保护、发展和利用海洋资源,保护中国重要海外利益的安全;(3)全面性综合使用军事、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等各种手段来确保中国的海洋权益。
中国国内的讨论还提到了海洋意识对中国海洋战略的必要性。许多学者认为,通过增强国民的海洋意识,可以使人们更清晰地认识到海洋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性。海洋意识包括人们对海洋国土、海洋经济、海洋政治、海洋权益、海洋资源、海洋环境、海洋科技、国家安全和海洋军事空军的认识。1994年发表在大连舰艇学院《政工学刊》上的一篇文章,公开呼吁加强海洋意识。自此之后,开始呼吁加强海洋意识的呼声逐渐高涨。中国认为,加强海洋意识非常重要,因为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忽视了海洋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中国的海防一直都比较弱,使外敌有机可乘。
在海洋安全战略建设是以海军为中心,还是建设全面的海洋安全战略方面,一些人认为应该以海军为中心,海军应该在中国海洋安全战略中占主要地位;而认为应该建设全面海洋安全战略的人则表示,海军只不过是维护海洋安全众多工具中的一种。有些人甚至认为,海军应该扮演相对次要的角色。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许多文章呼吁增加中国海军的作战范围,扩大海军的活动区域,保护中国的利益和国家安全;并认为应该改变以前的海防观念,海军不仅应该保护海岸和领海,还应该关注更广泛的海域。随着活动范围的增加,国内呼吁建立海外基地和补给站的声音也越来越大。
基于以上分析,该报告对中国海军海洋战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以下是中国海洋战略未来的可能组成部分:(1)随着中国经济对海洋资源及海外贸易和能源的依赖不断加深,其战略安全将更加注重海洋;保护海上利益将需要中国发展更强大的海军;(2)与第一个趋势相关,中国海军的作战范围未来很可能扩大,以应对海洋主权和航行自由的需求。现在已经有迹象表明,中国在增加近海以外地区的活动频率;(3)任何未来海洋安全战略都会是比较全面的,尽管中国海军可能扮演主要角色,但并不是唯一的要素。其它因素,如海洋监管、国际合作论坛等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和平手段不能保护中国的主权和海洋安全权益,海军将会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后诉求。
大多数中国安全分析专家都在关注台海以外的事情。他们通常都会讨论台海问题,但是又不仅局限于台海。因此,应该对中国未来海洋安全战略的方式和目标进行更好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掌握中国未来海洋战略的发展,才能做出更恰当的回应。
报告认为,中国海军战略与能力发生了由“近岸”和“近海”,到“远海”的转变;并对这种转变的驱动因素,对中国未来的海军发展即将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中国“近岸防御”战略时期为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当时的战略只限于防守距海岸线十几海里内的海域,以及由海岸线向内陆延伸 300公里 的陆地区域。由于中国的海岸线长达1. 8万公里 ,因此很难实现对这些长而窄的地带进行实时防御。鉴于此,海军主要是防御特定的海峡和具有战略地位的海上通道,如京津门户渤海海峡、北部沿海的安全、台湾海峡和琼州海峡;中国海军三支舰队的部署也正是按照这种思想进行的。
20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提出了“现代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概念;并认为有必要发展海军,但海军当时仍主要是配合陆军作战。这个时期的中国海军规模不大,能力不强;早期预警、通信和火力系统都非常落后。其所扮演的角色也比较单一,作战半径和续航力方面也非常有限。因此,“近岸防御”的成功与否严重依赖陆地上的情报和火力支持。当时的中国海军甚至难以实现时间局部的短时近岸防御任务。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海军主要由扫雷艇、鱼雷艇、炮艇和导弹艇组成;另外还拥有数艘苏制轻型驱逐舰、护卫舰和R级常规动力潜艇。20世纪70年代早期,中国装备了几艘“旅大”级导弹驱逐舰和“江湖”级导弹护卫舰。这一时期,中国还开始部署“汉”级核潜艇。由于它们吨位更大,拥有更好的续航力,所以远程作战能力有了大幅的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海军的地位。但因为缺乏有效的防空和反潜作战能力,水面舰艇的作战半径和速度受到了限制。之后几年,有几艘军舰安装了防空导弹发射系统,安装了更好的侦查和火控雷达、电子战设备等。
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海军“近岸防御”战略逐渐被“近海积极防御”所取代。与“近岸防御”相比,“近海积极防御”战略覆盖了更广阔的海域,也需要更强大的海军。在这样的战略里,海军被视为“战略兵种”,这意味着它可以独立作战,而且作战范围也更加广阔。当时,对近海的解读包括第一岛链、黄海、东海和南海等。
“近海积极防御”的主要目标是收复台湾,保护中国的海洋资源;在战时确保重要的海上交通线,以及震慑和防护外国对中国海域的入侵。此外,它还肩负着战略核威慑职能。1996年台海危机以后,中国海军高层把重点放在了如何实现对局部海域的临时控制,并实现跨海和登陆作战。为此,中国海军提出了“封锁与孤立”、“联合打击”等作战方式。
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海军“旅沪”级和“旅海”级导弹驱逐舰以及“江卫”级导弹护卫舰服役。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海军就开始部署了少量的“明”级常规动力潜艇;而“夏”级核潜艇则构成了中国的水下战略核威慑力量。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海军开始了新一轮的现代化。例如,中国购买了4艘“现代”级导弹驱逐舰。到2008年,海军2艘“旅洋Ⅰ”型和2艘“旅洋Ⅱ”型导弹驱逐舰服役,并建造了2艘“旅洲”级导弹驱逐舰;此外,还有2艘“江凯”级导弹护卫舰、4艘“江凯”级的改进型号服役。同时,海军又从俄罗斯购买了8艘“基洛”级潜艇,加上此前购买的4艘早期型“基洛”级,总数达到了12艘。海军还至少部署了10艘国产的“宋”级潜艇,完成了一艘“元”级潜艇的制造。到2008年,中国又建造了3艘“元”级潜艇;还建造了2艘“商”级和2艘“晋”级核动力潜艇。同时,还在不断建造后续型号。这些装备填补了海军在情报侦察、打击距离和致命打击及自我保护上的空白。
美国防大学中国军事研究中心认为,中国海军由“近岸防御”走向“近海积极防御”主要是因为刘华清的努力。他在1982年—1987年期间担任海军司令,一直提倡“近海积极防御”的战略。
尽管中国官方仍在使用“近海积极防御”的概念来指导海军现代化,但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又出现了“远海作战”的概念。刘华清曾指出,随着经济和科技实力的增长,中国海军实力也会增强;这将使中国海军能够将活动范围由第一岛链扩展到第二岛链。如果,中国海军有一天能够在第二岛链及以外地区独立进行高效能作战,它将会成为一支地区性蓝水海军。2001年12月,江泽民在强调继续实施“近海积极防御”战略的同时,还表示从长远考虑,中国海军应该加强远海防卫作战能力。之后,胡锦涛强调,海军应该“逐渐向远海机动作战能力过渡”。从此,“远海作战”的概念便广为接受。从作战范围讲,“近海”以外的海域都属“中远海”范畴;第二岛链以外的海域则被中国海军视为“远海”。这意味着中国海军要想在这些区域有效活动,就必须进一步发展自己向 1000海里 以外地区投送军力的能力。从作战角度考虑,中国海军的注意力已经转向与“中远海”作战相关的具体问题。从组织形式上讲,一个新的概念就是“小型战斗群”;此外,“远海”作战还需要战场准备和有力的后勤保障。
这一阶段的推动因素是海军军事科学研究院。该院的研究员提倡和阐述了“远海”作战的概念。由于理论研究越来越制度化,这一概念也更加系统化、更加先进。
报告在阐述中国海军发展的三个阶段之后,对中国海军发展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当前的海军现代化进程明显是为了把海军由近岸防御海军,转向能进行近海积极防御的力量。“远海”作战概念意味着中国海军希望建设一支地区性的蓝水海军,或者说能够在远海进行作战的海军。“近海积极防御”战略从提出到实现用了差不多20年时间,但由于军费和技术限制逐渐降低,这一战略的实现可能需要更少的时间。
报告对中国海军装备结构构成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近些年,中国至少服役了五型先进的潜艇。到2006年底,中国从俄罗斯方面购买了总计12艘“基洛”级潜艇;其中4艘为早期型、8指出,随着经济和科技实力的增长,中国海军实力也会增强;这将使得艘为改进型。中国还建造了一艘“晋”级(094型)新型战略核潜艇、一艘“商”级(093型)核动力攻击性潜艇、一艘“元”级(041型)常规动力潜艇以及“宋”级(039)常规动力潜艇。中国的潜艇装备了反舰导弹、有线制导、激光尾流制导鱼雷和水雷。人们常常担心反舰巡航导弹的威胁,但其实激光尾流制导鱼雷也会带来不小的威胁。“晋”级可能携带12枚“巨浪-2”型洲际导弹,并有望建造4艘;而“商”级则可能携带对地巡航导弹。“元”级有望建造20艘,它的设计可能借鉴了俄罗斯“拉达”级的相关技术。
中国海军加强了演习的复杂性和现实性,这有助于改善中国潜艇、水面舰艇和海航部队的协同作战能力,而各种新型海军装备的服役也要求加强各种装备的协同能力。在更高的联合作战层面,观察家们认为,中国仍然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这份报告还对中国如何使用海军力量进行了探讨。在台海突发事件中,中国可能会采取有限的行动,例如破坏岛内政治、军事和经济设施,进行计算机网络攻击,并借此打击岛内民众对领导人的信心;特种作战部队渗入台湾对岛内的经济、政治和军事进行破坏。此外,对台湾进行导弹打击、封锁、两栖登陆都是可能采取的措施。在“反介入”战略上,中国可能会打击敌军的C4ISR系统(包括计算机网络攻击、电磁脉冲打击和摧毁卫星),对后勤、运输和支援力量的打击,对敌人空军基地的打击、封锁,对港口和海上通道的打击,对航母的打击以及阻止敌人对位于盟友境内基地的使用。
报告认为,经过60多年的发展,中国领导人对海军的使用已经非常成熟。中国把海军作为进一步扩展战略目标的手段,这主要体现在:(1)作为一支战斗力强的海军,主要用于解决一些紧张态势。可用于胁迫邻国,也用于证明自己的和平崛起;(2)海军还可以作为中国的象征,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这两个手段让中国有多种选择,增加了自己对全球海洋活动的影响,同时能够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
说到底,先进的武器装备只是一方面;从海军司令、政委到基层官兵的人员素质才是实现海军强大的最重要因素。没有经过长期良好训练,经验丰富的海军官兵,中国海军将会在部署和维护新型装备方面遇到困难;也难以实现发展高科技海军的目标。由于多代武器和外购武器装备的同时服役,中国海军所面临的条件也更加复杂,这也就需要技能更强、效率更高的人员来有效操作和维护。
中国一直在建设思想坚定、技术过硬的海军队伍,中国海军能够拥有更多的这类人才才是重中之重。现代海军装备的特征为高科技,但同时也存在着高风险;因为活动的环境非常复杂,因此海军官兵应该拥有良好的技术和坚定的思想,要敢于尝试新技术。海军服役更多复杂和先进的高技术武器装备,需要更多能够迅速掌握先进技术的官兵。为了应对这个挑战,海军对领导和人员管理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发展了能够满足蓝水海军需求的领导和人员。海军方面更加注重提高人员素质,提高了士官的比例,把他们培养成技术骨干,对他们进行在岗培训,并招募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员。为了发展更先进的领导核心,并到2020年实现突破,解放军海军正在稳步增加大学生入伍的比例,以及从士官中提拔优秀人才,对官兵进行专业教育培训。中国海军已经采取了大量积极措施来改善官兵的素质,以支持海军的现代化。这些包括:(1)招募人员的标准、士官比例的提高。提高士官比例有助于海军的稳定,能够提高海军人员的技术水平,减少对义务兵的依赖。义务兵的服役时间为2年,这难以满足海军未来的需求,因此中国可能转向招募更多的大学毕业生。(2)培训措施的改进,特别是加强对海军人员培养学校训练设施的完善。
报告还提到了中国海军的信息化,认为中国海军的现代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代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信息化又是海军现代化的核心。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能力对中国海军的现代化非常重要,是实现海上联合作战的核心。
信息化具有以下一些特征:(1)取得信息优势;(2)具备强大的侦查和反侦察能力;(3)具备强大的电子干扰和反干扰能力;(4)实现网络和作战平台的集成;(5)具备太空作战能力;(6)具备强大的联合作战和各兵种协同作战能力;(7)具备高度的自动化作战能力;(8)实现通信的快速性、准确性、安全性和连续性。
在信息化方面,中国国内不仅加强武器装备的发展,也非常关注对人员的培养,从而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这些先进武器装备的使用。
中国重视C4ISR系统建设,在通信网络发展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已经形成了以传输光纤网络为主,卫星和短波通信为辅的新一代信息传输网络,这一系统类似于美国的联合战术数据分发系统。中国还发展并已经部署了三军战术分发系统。在计算机网络方面,中国海军内部网络实现了非常高的覆盖率。例如,南海舰队海航部队的师、旅、团级计算机网络覆盖率达到了100%;所有团级以上的学习室都接入了全军综合信息网。中国海军还在加强海洋调查船和侦察船只的能力。这些船只能够执行调查、气象和水流信息收集、铺设水下线路和收集各种情报等任务。
在太空情报侦察和通信能力方面,中国的战略家们认为,太空作战是信息化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防部资料显示,中国已经建立了先进的太空C4ISR和定位能力,正在发展遥感卫星、先进成像卫星、电子情报与信号情报卫星等情报侦察系统。中国发展C4ISR系统,除了军队的指挥控制与通信外,还能够提高导弹的打击能力。
127.中国制造11艘大型驱逐舰,部署俄罗斯的新型矩形二代导弹。
中国始于2010年的第二波造舰热潮正在提速,昔日的造船大国正在向造舰强国发展。
法国《堪察家观察》报道,中国军方再一次大批引进俄国制造的SM300MS型导弹,引进SM400型导弹的谈判工作也在进行之中。俄罗斯武器贸易官员称,这些导弹用于安装中国在其后制造的多艘先进DDG级导弹驱逐舰,以及至少目前已知的1艘在设计中的大型航母。而这些新型战舰依旧会被用于部署在北至日本朝鲜海,南至台海的广泛海域。这是中国的新一论造舰高潮。中国制造如此多的——目前是8艘,今后为24艘——多用途DDG级驱逐舰,到底要对付谁?
《欧洲评论快报》称,中国已经通过了扩大海军、修正陆军的具体方案。中国近期开始再次向多家造船场,达制造大型军舰的任务。而目前中国船舶公司的其他制造业务,已经开始向一些内地船厂转移。包括山海关船厂,都在为荷兰、瑞典等国制造“地面气压制造型大型VCCC级货船。”而中国大多数沿海、沿江船厂都在被大批军舰订单所累。但是,中国船舶公司一位高级官员称:这些不会影响中国舰船发展。而中国军方近期已经增加采购SM300MS型导弹。这些导弹应该是用于建造大型DDG级驱逐舰使用。而中国自行研制的矩形垂直系统,很可能要直接安装在大型航母上。
《俄罗斯国家力量报》报道,中国增加购买俄罗斯的新型防空导弹。这些导弹是用于部署在中国未来建造的11艘大型多用途驱逐舰上。而且,中国军方十分关注俄罗斯的新型矩形二代导弹的产品,很可能俄罗斯武器局正在与中国方面秘密接洽。但是,俄罗斯武器局一贯对于出口中国武器是处于协议保密状态,只有中国同意下,才可能对外公布一些不必要的数据。
我们认为,中国先进舰艇的拥有量至少应该在300—500艘之间,在未来5年内中国海军的战舰有必要增加到777艘或999艘,在10年内应该增加到1000艘以上。中国军舰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性能上,都要超过美国。这是应对美国发动世界末日大战的需要。
128. 中国“瓦良格”航母下水服役,标志着海军从“绿水海军”向“蓝水海军”转型。
随着“瓦良格”航母及其他先进战舰的下水服役,标志着中国海军正在加速转型,执行蓝水任务的能力不断增进。
“瓦良格”号航母长 300米 ,宽 72米 ,排水量超过6.5万吨,1988年开工建造,原本计划装备苏联海军,但是未能建成。1991年苏联解体后,这个庞然大物遗留在乌克兰尼古拉耶夫市“61名公社社员”造船厂内。在俄乌分割黑海舰队时,“瓦良格”号航母划归乌方所有。由于乌方没有财力继续建造这艘航母,最后决定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中国,从而成为中国采购的第三艘苏联航母。根据计划,“瓦良格”号将被中国海军首先用作舰载航空兵飞行员训练基地。
2011年,中国“瓦良格”号航母下水试航,首次、二次和三次试航均引起世界媒体争相报道。虽然在未来几年里,这艘航母最有可能被当作训练和测试之用,却是中国海军从“绿水海军”向“蓝水海军”转型的最引人注目的一步。在中国学习如何操作首艘航母之时,无论是中国海军,还是其他国家海军,都会对中国的未来航母计划抱有强烈兴趣。
就航母理论而言,中国海军更倾向于吸收美国海军和苏联海军的长处。中国海军移除了“瓦良格”号航母之上的全部反舰导弹和远程舰对空导弹,为其他航母任务留出更多空间,其中包括机库空间。目前,中国固定翼预警机项目已有所发展,而且还在采购卡-31预警直升机,并推动直-8预警机项目继续发展。预计,较之最初的苏-33战机,歼-15战机更具多任务性。
中国海军已经把最初设计用于反舰作战的“瓦良格”号,将其改造续建为一艘可依靠舰载机打各种海战的航母。而且,“瓦良格”号航母所装备的电子设备,也说明其不仅用于为中国海军舰队提供指挥与控制服务,还将用于构建信息继承环境。
除“瓦良格”号航母外,中国各造船厂也在继续为打造“蓝水”能力增砖添瓦。2011年,092型医院船首舰(866)也非常忙碌。该舰赶赴各第三世界国家进行友好访问,是中国海军展示自身软实力的重要构成部分。071级两栖船坞登陆舰项目仍在不断发展,其次舰999舰已与首舰998舰编入同一舰队,第三艘登陆舰也已下水。上海沪东造船厂也在建造更新的两栖舰艇。在过去的一年里,随着726型气垫艇的列装,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中国海军正在学习如何利用掌握了071级两栖船坞登陆舰。各种类型的直升机在998舰上起降,许多水陆两用车辆(甚至还包括一款主战坦克)也在998舰和726型气垫艇上现身。虽然中国海军仍在学习如何利用两栖船坞登陆舰,但对071级两栖船坞登陆舰明显很满意。广州造船厂还下水了两艘新一级潜艇供应船。首舰864舰配备有源自英国的LR7潜艇援救系统。鉴于中国已有3艘其他大型潜艇供应船,所以可能不会继续建造该级潜艇供应船。除这些主要的海军项目之外,舷号为“88”的生活保障舰也是中国海军“蓝水”抱负的最佳体现之一。从现有图片来看,该舰主要是为长时间出海的舰员提供聚会或释放压力之所。今后,中国海军或许会派遣该舰对其他国家进行港口访问。
中国造船厂还在继续建造其他不同级别的战舰。江南造船厂正在建造第二批4艘 052C 级驱逐舰,首舰已加入东海舰队,次舰也已经下水。第三艘舰艇即将下水,第四艘舰艇仍在建造。这些舰艇加装了国产QC-280燃气涡轮,而非乌克兰的GT-25000燃气涡轮。除必要的升级和加装传感器与指挥系统外,这些舰艇与最初2艘 052C 级驱逐舰并无不同。不过,在结束这4艘舰艇的建造工作后,江南造船厂下一批次建造的驱逐舰或许会出现一些真正的改变。2011年,2艘052级舰艇已经完成了重要升级。这2艘舰艇将继续服役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在未来数年内,老式051级舰艇将会开始退役。不过,随着中国造船业的发展,中国海军驱逐舰的数量势必会不断增多。
054A 级护卫舰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亚丁湾部署的事实证明,该型护卫舰非常适合执行远程任务。中国海军对其表现非常满意, 054A 级护卫舰的订购数目已经超出了预期。到目前为止,至少9艘 054A 级护卫舰已经列装。中国还建造了4艘该型护卫舰,其中一艘已经开始进行海试。预计, 054A 级护卫舰的生产工作即将接近尾声,中国很快就会开始生产054B级护卫舰。054系列舰艇最终将取代053系列舰艇。然而,中国海军许多053级舰艇仍然很新,而且也进行了升级。2011年,6艘“江湖”V型(558舰—563舰)已完成了现代化升级工作。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它们将继续在南海巡逻。在过去数年内,中国海军为4艘“江卫”I型护卫舰加装了新TAS系统,而且它们很明显还将接受更多升级。与驱逐舰相似,在未来数年内,中国海军护卫舰的数量也势必会有所增长。
052C 级与 054A 级护卫舰是中国海军朝“蓝水海军”发展的一部分,因为它们可能会成为中国海军首个航母及远征攻击群的一分子。还有一些更新的濒海舰船即将服役。现在,022级导弹艇的生产工作已将近结束。中国已经制造了数量充足的该类舰艇,用来替代所有旧式快速攻击艇(FAC)。022与 054A 级之间还有望出现OPV级,负责保卫中国沿海海域以及在南海进行巡逻。在一段时间内,新制造的快艇将会扮演这一角色,尽管它们实际上并未配备武装。目前,中国多家造船厂正在建造056级护卫舰。在沪东和黄浦造船厂,056级护卫舰的船体外型已经成形。中国规模较小的造船厂也有望负责建造该级护卫舰的建造工作。056级护卫舰可能会被用来替换大量现役037型护卫艇,而且一些056级护卫舰甚至会扮演猎潜舰的角色。
扫雷舰的生产工作已重新开启。2011年,中国已经列装了第五艘081型扫雷舰以及第二艘082II型扫雷舰。而且,随着江南造船厂产量的增加,北京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列装多艘该型扫雷舰。最终,中国海军将需要发展蓝海扫雷能力,但是他们要先学会如何使用它们。2011年,中国列装多艘039B级潜艇,至少来自武汉船厂的3艘039B潜艇以及江南船厂的1艘039B潜艇已经列装。中国神秘的新型柴电潜艇(一些人称之为“清”级潜艇)正在海试。中国确实正在建造大量039B级潜艇,而且未来或许会继续建造。“宋”、“元”以及“基洛”级潜艇将会成为中国常规潜艇部队的中坚力量。由此可见,中国海军柴电潜艇舰队的现代化快于海军其他任何领域的现代化。相比之下,中国的核潜艇比美国“弗吉尼亚”级核潜艇要落后一点。不过,中国已经下水的一艘095级潜艇,已经与美国最新的潜艇在总体性能上持平,而且在某些方面优于美国的潜艇。
2011年,中国海军航空力量也在继续现代化。过去,中国海军航空兵战机主要由歼-7和歼-8飞机组成;到2011年,中国海军航空兵的所有分支都至少拥有了一个团级规模的歼-10和歼-11B、歼轰-7或者“侧卫”战机,并组建了歼-10与歼-11B飞行团。同时,中国还生产了更多运-8特殊任务飞机(包括新型反潜战飞机)。这意味着中国海军航空兵至少能够在沿海地区冲突中,为海军舰船提供帮助。2012年,中国海军列装更多运-8特殊任务飞机。直升机缺乏,是中国海军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尽管随着更多卡-28/31和直-8直升机列装,这个问题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决,但在直-15服役之前,仍是一个大问题。
在硬件设施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为了有效利用这些新武器系统,中国海军将如何完善训练和作战理念?随着新舰艇的列装,中国海军需要训练能够操作这些舰艇的新舰员。 052C 、 052A 和071等舰艇令中国海军感到满意,但中国海军的训练工作受到局限,很难像西方海军那样经受实战的锻炼,因为中国海军至今还没有参加过实战,也没有参加实战的机会。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中国海军部署了更多舰艇执行海外任务。亚丁海湾护航部署就取得了巨大成功。在过去的数年中,中国海军联合演习和港口访问次数明显增多。这有助于中国海军与其他国家海军构建更友好的关系,增进理解与合作。然而,中国海军力量的增进也引起了中国周边国家的不满。面对这种情况,中国海军应该在现代化及向“蓝水海军”转变过程中,密切关注对邻国造成的影响,采取必要的对策,消解他们的担忧。
展望未来,中国海军的现代化进程不会放缓。中国所有大型海军船厂都在不断地制造新型舰船。而且,在未来几年内,人们将看到固定翼飞机在“瓦良格”号航母上起降。对中国海军现代化进程支持最大的是893号试验舰的下水。截至2005年,中国海军只能通过一艘试验舰(891号)来测试新型传感器和武器系统;而现在,中国海军已有3艘试验舰可以用来测试新武器系统。今后,尽管中国海军现代化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但随着中国经济稳步发展,中国海军的财政状况会进一步改善,中国海军将克服困难,加快现代化进程,成为一支战无不胜的“蓝水海军”。
129.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二个航母大国,由“近海防御”向“远洋作战”能力强劲升级。
2011年12月13日 ,乌克兰浪潮网报道,中国首艘航母“瓦良格”号进行的第二次海试引起了各国的高度关注。在成为核大国之后,中国又将成为航母大国,从而进一步巩固地位,增强实力,对抗外部威胁,捍卫领土和主权。
对于已经拥有核武器大国地位的中国来说,增添一个航母大国的地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中国在世界进程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的条件下,其意义将远远超越地区范畴。更重要的是,首艘航母的成功将会促成中国整支航母舰队的出现。
在中国航母二次海试期间,中国宣布了一项相当宏大的声明。胡锦涛要求加快推进海军转型建设,拓展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扎实推进海军现代化,为捍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些媒体随后猜测,中国可能是在准备应对与越南、菲律宾的武装对抗。越、菲两国经常指责中国在南海地区的强势表现。现在,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都在与中国争夺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的主权,这里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美国则公开干预南海争端,支持菲律宾、越南等国对抗中国。
2011年,美国宣称准备帮助菲律宾在南海领土争端上对抗中国。希拉里声称,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紧张关系加剧的情况下,华盛顿有义务支持菲律宾,保证其军事和海洋安全。她认为,南海领土争端应当和平解决,美国将寻找途径,通过必要手段,保证和巩固菲律宾的国防能力。而在此前,她曾经宣布美国不准备支持中菲冲突中的任何一方。奥巴马此后宣布,美国政府将努力扩大在南海地区的存在。在此背景下,中国首艘航母的海试自然备受关注,外界普遍将此与中国非常现实的地区意图联系在一起。况且,中国除了试验“瓦良格”号航母之外,还开始建造首艘本国自主设计的航母,目前正在上海长兴岛造船厂建造。中国国产航母规模与“瓦良格”号大体相当,舰载歼击机将使用目前正由沈飞研制的歼 -15(俄罗斯声称歼-15是苏-33的仿制品)。国产航母将在2013年前造成并交付中国海军使用,歼-15的列装日期将早于2015年。
在可见的将来,中国将拥有5艘航母。“瓦良格”号在2012年列装。国产航母建设将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最多建造4艘,排水量约为5—5.5万吨,使用燃气涡轮发动机,其中2艘将在2016年前建成;第二阶段将建造6.5万吨级的核动力航母。中国海军准备组建4—6支航母编队,部署到南海和东海。不过,即便暂时只装备两艘航母,其中一艘还是教学航母,中国也将得到非常重要的海军大国地位。目前世界上共有10个国家拥有航母,其中俄罗斯、巴西、泰国各有一艘;法国、英国、印度各2艘,其中一艘服役,一艘备用;意大利和西班牙有2艘现役航母;美国航母最多。如果中国的航母计划顺利实施,那么在2016年前中国就将成为世界第二航母大国。
中国为什么需要航母?至于说中国拥有航母的愿望与南海局势有关,虽然有道理,但并不完全正确。因为要想解决周边包括南海问题,中国根本不需要动用航母,虽然航母能够有效帮助解决类似争端。实际上,如果南海成为热点地区,中国军队的强击机和歼击机,完全可以像其他所有类型的作战航空装备一样,从中国境内临近机场起飞。如果说对抗敌方航母战斗群(主要是指美国部署在亚太地区的航母编队)的话,那么中国有更经济更有效的手段,而且中国一直还在寻找新的斗争手段。中国海军学院的专家们正在积极研究使用常规(非核)装药的弹道导弹,整合指挥、通信、侦察设备,攻击敌方航母战斗群的可行性问题。这种弹道导弹使用方式能够帮助中国海军有效突破敌方反导系统,对敌航母战斗群实施打击。美国专家质疑中国军方使用弹道导弹攻击航母战斗群的想法。然而,中国专家认为,使用常规装药的弹道导弹攻击航母战斗群的想法非常有吸引力,非常有前景,类似制导导弹武器的使用能够达到更加满意的效果。俄罗斯军事专家赞同这种观点。
总之,航母可能用于中国更加深远的全球战略计划。当今世界上虽然有10个国家拥有航母,但是只有为数不多的国家能够建造航母。中国已经拥有航母,又具备自行设计和建造航母的能力。航母作为威力强大的进攻武器,主要用于远洋作战。对于计划扩大未来地缘政治影响的大国来说,航母是实现自己目标的非常重要的工具。而且航母作为一种军事政治手段,与核武器一样,具有相当具体的政治分量和力量。
乌克兰媒体称,中国领导层对海军提出的总体任务是放弃近海防御战略,积极发展远洋海军,主动扩大防区,有效控制第一岛链(从千岛群岛到日本北部、中国台湾、菲律宾、印尼以及南海)。之后必须扩大在太平洋水域的军事存在,自由出入第二岛链。根据中国海军的发展构想,除了3大舰队之外,还应当组建第四支舰队,执行远洋大规模行动任务,配备相当强大的潜艇部队,再加上航母,从而确保中国海军在太平洋水域的经常性战斗巡逻。西方军事专家认为,作为中国海军建设中期前景的上述计划实现后,中国将会拥有一支相当强大的远洋海军,从而使地区战略力量平衡发生对自己明显有利的变化。
我们认为,国家利益的发展和世界局势的恶劣演变,对海上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捍卫国家核心利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海洋战略通道畅通无阻,维护世界和平,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神圣使命。紧贴实战探寻制胜之道,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实现训练从近海向远海跨越,是中国海军各级的中心任务。作为战略性、综合性、国际性军种,面对滚滚而来的世界新军事变革浪潮的严峻挑战,坚持与时代发展同步,实现富国与强军统一,加快推进海军建设转型,建设现代、强大、威武、胜利、自信的人民海军,是我们在未来10年内必须实现的战略目标。为此,一定要做到顾全大局,上下一心,官兵一致。
我们认为,中国需要9—15个或13—19个航母战斗群,才有把握应对以美国为首的列强海军可能发动的海战。美国统治集团竭力推动盎格鲁·撒克逊计划,加紧实施毁灭中东战略,在西太平洋加强军力部署,伺机发动侵华战争,企图及早建立世界单一政府,将世界人口减少一半,造成世界局势动荡不安,恐惧情绪蔓延升级。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中国要适当减少消费支出,增加军费,尽最大努力,争取在2017年前建成11个航母战斗群,在2030年前建成33个航空母舰编队。可能有的领导人担心这样做会引起不满。这种担心是有道理的,但只要向人民讲清楚,相信人民有这个政治觉悟。
中国一定要增强抗干扰能力,排除来自国内外的各种牵引力,加快建造大型舰艇和航空母舰,打造百战百胜的超强级海军。
130.中国海军走向远海是中国海军发展的方向,也是中国海军发展的必然。
2011年11月以来,中国海军挺进亚丁湾海域,第九、十批护航编队完成任务交接,持续为中外商船护航,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和平方舟”号医院船穿越加勒比海域,抵达哥斯达黎加,继续开展友好访问和医疗服务,增进了我军与到访国人民的友谊;中国航母再次出海,开展相关科研试验……中国海军英勇奋进,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海军的远海航迹和赤胆忠诚。
怎样建设与国家经济发展同步的强大海军?
经过多年的探索,中国海军逐步绘就了一幅转型“路线图”,战斗力建设转变的思路愈发清晰。从拓展深化军事斗争准备、作战信息体系建设、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军事训练转变等9个方面,细化确定52项能力指标,并系统提出具体任务和措施办法。从将军到士兵,学习信息化知识、掌握信息化装备蔚然成风。师以下部队群众性岗位练兵和比武竞赛轰轰烈烈,钻研打赢谋略、掌握打赢战术、苦练打赢本领,成为每名海军官兵的事业追求,一大批“爱军精武”先进单位和个人脱颖而出。22个师旅被总部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168名师旅军政主官被评为军事训练优等师职指挥官,837名优秀指挥员和349名优秀参谋受到全军、海军表彰,百名训练标兵和技术能手受到海军表彰并记二等功。
“不经过联合作战训练,就别去打仗!”中国海军各级指挥员识天听风,临海观澜,着眼抢占“联合作战”这个至关重要的“战略高地”孜孜以求,发挥潜艇、水面舰艇、航空兵、陆战队、岸导部队等兵种齐全的优势,开展了一系列的一体化联合训练实践,舰潜之间、舰机之间、兵种之间、军种之间的联演联训渐入佳境……
在没有战争的时代,只能从演习中学习战争。如果演习不瞄着实战,一切等于零。于是,一系列演习演练持续推进、不断深化,一批新战法新训法淬火成型,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5年来,中国海军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大幅跃升,主战装备加快更新换代,部队综合作战能力显著增强。一批新型主战舰艇、飞机、雷弹陆续列装,成为有效提升海上实战和威慑能力的利器;一批指挥自动化系统、卫星导航、信息作战软件等逐步在各型战舰和战机上得到应用,情报融合处理、战场综合态势生成、作战辅助决策自动化变成现实,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逐步构建起来;一批新型综合补给舰、大型医院船等相继入列,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投入使用,海上后勤融入现代元素,岸海衔接的远海伴随保障能力逐步提高。
5年来,中国海军各级借鉴世界海军的先进经验,把以人为本理念贯穿到部队建设的方方面面,先后筹集资金近5.5亿元,陆续建成10个水兵生活小区、18个飞行员生活小区,实现了住用保障公寓化、生活服务人性化、小区环境园林化、娱乐设施配套化,极大地改善了海勤空勤官兵生活条件;投入14.5亿元,对数百个旅团部队、边海防部队和小散远直单位进行综合整治,基层官兵吃水、用电、取暖、交通等难题得到有效解决。
5年来,中国海军先后14批次组织舰艇编队访问美、俄、英、法等50余个国家,双边多边联合军演走向常态,在大海上架起一座对外军事交流的桥梁。从高级军事代表团到舰艇编队,从作战舰艇到训练舰艇,多层面、宽领域交流逐渐拓展,中国海军以更加自信的形象走向世界。
5年来,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先后两次远赴亚非5国、拉美4国友好访问,并进行人道主义医疗服务,在波峰浪谷间诠释着“人道、博爱、奉献”的南丁格尔精神。
5年来,中国海军先后在奥运安保、世博安保、亚运安保中高标准完成海上巡逻警戒和水下扫测、探摸排查等任务,为确保国际国内重大活动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出色完成抢险救灾到全力支援地方经济建设,从战舰出访传播和平友谊到远洋护航维护战略通道安全,从联合军演探索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到派出医院船远赴异国他乡提供医疗服务……海军官兵在遂行一次次非战争军事任务中历练成长,彰显出人民海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良好形象。
“长风破浪正当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国海军劈波斩浪走向深蓝、走向强大。
我们认为,只在近海活动的海军战斗力是有限的,不能在远海作战的海军是不成熟的,无力打败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这样的海军无法完成捍卫国家领海领土主权、维护世界和平的重任,有没有两可。中国海军走向远海是发展方向,也是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必须建设这样的海军——不但能够确保打赢美国海军,而且能够确保打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海军。
今后,中国海军在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可能会遭遇来自周边国家的干扰和对手的挑战,但走向远海、打败美国海军的意志、信念和目标决不能动摇。
131.中国“元”级潜艇作战性能让西方震惊。
自“元”级潜艇露面以来,其新颖的外形和优异的性能就引起了全世界军事爱好者和各国军事专家的关注,更是令美国情报部们躁动不止。“元”级作为中国最新一级的常规潜艇,代表了中国当前的常规潜艇最新技术。
一派观点认为,“元”级应该是俄罗斯“基洛”级的弟弟,从“基洛”级演化而来。主要证据有两点:首先,“元”级潜艇排水量与“基洛”级基本相当,并具有“基洛”级略微突起的K型粱,而且突起轮廓更为明显,可以判定“元”级潜艇内部空间结构和布局基本与“基洛”级相同。其次,指挥台位置和尺寸有调整。原“宋”级潜艇的指挥塔尺寸和水下潜行时上下面的阻力差过大,必须依靠首舵来抵销上仰力矩,同进还会增大潜艇水下潜航的阻力;而新潜艇的指挥塔围壳比例与“基洛”级相当接近,显示中国军工设计人员已经有意识的在弥补这种缺陷。如此,俄罗斯“基洛”级和中国“宋”级潜艇的技术特长相互综合,性能肯定更进一步,可以称为“超级宋”潜艇。
也有一派观点认为,“元”级潜艇应该属于俄罗斯“阿穆尔”级的改进型。俄罗斯军方是这种言论的始作俑者。俄海军技术分析人士认为,“元”级潜艇在设计上参考了“阿穆尔”级的概念,外轮廓采用了水滴型设计,舍弃了原039级潜艇的鲸型,并且继承了“基洛”级和“阿穆尔”级简练的外形。
通过判读“元”级艇体升降舵和尾舵的位置,俄专家还认为“元”级已经装有被动声纳系统和拖拽声纳系统。而且,通过“已经证实”的039改进型潜艇消音瓦和吸音橡胶层技术,“元”级潜艇使用了更为先进的整体橡胶覆盖技术,使水下噪声降到100分贝以下,这样降噪水平已经相当俄式潜艇。
其实,“元”级潜艇的围壳与以前中国的其他型潜艇相比,不但高度显著降低,而且外形和适航性大大提高。这种同样也是水滴形的围壳,但从整体上来看,较丰满的围壳与短粗的艇身配合起来,既美观又阻力小。因此,“元级”应该是中国已服役的常规潜艇中,适航性和耐波性最好的潜艇。
英国《简氏防务周刊》声称,早在2000年,俄罗斯就已将 3M -54“俱乐部”潜射导弹技术转交中国,该导弹可从水面舰艇或“基洛”877EKM/636型柴电潜艇上发射;随后中国引进的“基洛”级潜艇更是掌握了先进的潜射导弹和鱼雷,这些威力巨大的“大规模杀伤技术”,“毫无疑问”会用在“元”级潜艇上。除俄制武器外,“元”级潜艇还选择搭载中国自行研制的新一代海军装备。
美国海军情报部亚洲东京处主任约翰·麦克劳尔称,中国最近部署的3艘“元”级潜艇配备了C-802型反舰导弹(从艇艏4个鱼雷发射管发射),具有“远程打击能力”。而在其指挥台与第一逃生舱出口之间,还部署了6枚 CSS1型潜射巡航导弹,射程在700— 1200公里 之间,可以打击大型航母编队;此外这种导弹还采用了中国自己的深海冷发射技术。
国外专家们对“元”级潜艇静音性能的推测最为“大胆”。美国《华盛顿邮报》声称,中国肯定会对潜艇的推进系统进行升级,如把电动机轴速由500转/分降至250转/分,同时采用双层弹性垫座、发动机加装软垫等措施,大幅降低潜艇的噪音强度。
由于中国一直有“引进技术胜过购买技术的”传统,当中国从俄罗斯购买了877EKM、636型“基洛”级潜艇后。必然对潜艇的推进系统进行消化吸收。通过运用这些静音措施可使“元”级潜艇噪音降低到96分贝的惊人水平,直逼有“黑洞”绰号的“基洛”级潜艇。鉴于美国海军目前仅有一种主动式声纳能捕捉“基洛”级的反射回音,因此对“元”级潜艇的噪音指标高度关注是意料之中的事。
“元”级潜艇的电子系统同样受到了美国方面的高度关注,美国军方认为元级的声纳系统相当先进,拥有一套装设在艇艏的中频主被动搜索与攻击舰壳声纳及一套装设在舷侧的被动低频搜索声纳阵,还配备国产拖曳式被动声纳阵列系统。
而实际上,“元”级的电子系统基本使用的是“新宋”改〈039A〉的,有艇首舰壳中频主、被动攻击声纳,舷侧低频被动侦听声纳阵,改良自法国的DUUX-5型拖曳阵列侦听声纳(用于远程反潜093曾用过法国原型)。这些声纳在“新宋”改上已经试用技术成熟、经改进后装在“元”级上无技术风险。“元”级的主电脑是国产某名牌军用加固型,运算速度极快,可同时处理各分系统传来的各类数据信息,并正确及时的发出指挥指令。
中国海军已实现数字化的指挥、控制、武器管理系统,与艇上的信息时势数据链系统组成艇上的C4I系统。光电桅杆是新型的不穿透艇壳CCD一体型,探测雷达使用了自某国(法国)进口的引进改良型,该艇重点是装设了中国某潜艇学院教授研制的水下精确导航定位系统(093、094核潜艇也要装备)。这套系统的导航定位精度极高,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可极大地提高水下发射导弹的攻击准确性。
132.中国海军潜艇最适合伏击美军航母战斗群。
中国潜艇部队是解放军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能力部队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国战略计划指出“隐形战机和新型潜艇是现代化海战平台的代表。”然而,迄今为止,中国海军的多数潜艇都是在高速行动时水下续航能力相对较差的柴电潜艇,而且这些潜艇的最大速度远远低于航母攻击群。因此,中国海军潜艇舰队最适合执行旨在伏击进入第二岛链内的美国航母攻击群。
随着潜艇性能及艇员素质的提高,中国迅速向西太平洋地区危机地带部署兵力的能力明显增进,可以对美军任何航母战斗群形成巨大的挑战。过去15年的经验表明,中国海军正在优先发展以航母为基础的反水现战能力。1994年,中国海军购买了2艘俄罗斯“基洛”级潜艇,那是当时世界上最安静、最有效的柴电潜艇之一。1996年,中国海军订购了2艘改良型“基洛”级潜艇;2002年,中国海军又购买了8艘改良型“基洛”级潜艇。这些潜艇配备有俄罗斯设计的先进尾流自导和有线制导鱼雷,而且所使用最适合攻击水面舰只的制导武器,远远优于中国海军早期使用的“罗密欧”和“明”级潜艇所配备的鱼雷。中国海军的“基洛”级和改良型“宋”级潜艇都是能够在水下发射反舰巡航导弹的巡航导弹潜艇(SSG)。
中国海军于2002年购买的8艘较新的“基洛”级潜艇都配备有由俄罗斯设计的高性能“俱乐部”反舰巡航导弹,它也被称为SS-N-27B导弹。该导弹明确旨在攻击美国“宙斯盾”防空作战系统、突破特遣部队的防线,并打击包括航母在内的高值水面舰。此外,中国潜艇发展进度往往快于美国情报机构的估计。例如,2004年,中国引入新型“元”级导弹艇,它可能是中国首艘装备辅助不依赖空气推进装置的柴电潜艇。这些配备有反舰巡航导弹和不依赖空气推进装置的潜艇尤其适于执行反航母障碍巡逻。
中国海军战略家认为,海军潜艇舰队的工作重点就是对其潜艇进行现代化。1995年—2007年间,中国共列装了38艘潜艇;如果未来30年内,中国海军继续以这个比率部署潜艇,那么其潜艇数量会达到90艘。而且,所有这些潜艇都将具备发射反舰巡航导弹和远程尾流自导鱼雷的能力。
总之,那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设局的海上A2/AD网络外层,从反舰弹道导弹攻击中逃生,并且成功进入中国台湾附近、菲律宾海西部的美国航母攻击群,可能会遭遇中国海军潜艇齐射的反舰巡航导弹和多枚鱼雷的攻击。未来的美国海军指挥官可能会面对两种情况:要么迅速突破中国的A2/AD防御,但会付出惨痛代价;要么进行长期作战,逐渐降低中国海军所形成的巨大威胁。不过,哪种做法可能会取得胜利?
我们认为,即使中国没有航母编队在远海对敌方海军制造抗衡和牵引效应,或抵近敌方领土调动敌军的部署,打乱敌军的整体战略,仅有100艘潜艇,中国也可以完成对敌舰的阻击、打击任务。然而,这样的战斗将更多地在近海展开,而不是远海。
(二十四)中国军队展开新一轮调整,促进战力全面提升。
近年来,中国军队积极推进军事变革,在军事、政治、后勤、装备建设等各个方面实行了一些必要的改革举措,有效地促进了军队的全面进步。
133.中国军事改革的“先头部队”探路和试水行动。
2011年,中国军队集中出台了一系列改革举措。这标志着中国21世纪第二个10年新一轮军事改革调整已经启动。
(1)总参谋部的两个部门进行了改编。
2011年6月30日 ,总参谋部通信部改编为总参谋部信息化部。宗旨是健全我军信息化建设领导管理体制,加强信息化建设集中统一管理,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进一步提升我军的信息化水平。基本职能是:(1)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2)开发利用各种军事信息资源;(3)促进和实现军事信息、部队战场信息交流和共享;(4)提高我军在高技术条件下的网络战、信息战能力,推动我军向现代化、信息化加快转型。
2011年12月21日 ,总参谋部军训和兵种部改编为军训部。基本职能有四个方面的变化:(1)进一步强化军事训练战略管理;(2)加强联合训练宏观管理;(3)强化军兵种训练统筹指导;(4)整合陆军训练和兵种建设指导。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表示,这种改编决不仅仅是名称的简单更换,也不是部门的简单组合,而是着眼使命任务需要、适应信息化发展要求、强化训练集中统一管理等进行的职能科学配置和结构优化重组。军训和兵种部改编为军训部,职能配置由适应机械化条件下作战训练向适应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训练转变,指导对象由偏重陆军部队向海军、空军、第二炮兵部队拓展,业务领域由以合同训练为中心向以联合训练为重心跨越。
(2)新成立了两个重要的部门。
2011年11月22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新成立战略规划部。这是军队领导管理体制的一次重要改革。旨在科学配置重要战略资源,准确评估军队建设发展绩效,更加有效地对军队建设实施宏观调控,进一步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质量效益。
罗援少将认为,组建战略规划部是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挑战的需要,也是应对复杂多变安全形势的需要。中国需要有一个权威、高效的智囊机构迅速、高质量地提出有真知灼见的咨询对策,实施危机预测、危机预防和危机管理。
2011年12月31日 ,中国航天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在京宣告成立。这是中国航天领域的第一个国家级战略研究咨询机构,是国家工程思想库的又一个重要的新成员。主要职能是负责航天发展战略研究及咨询服务等。
(3)中国军事科学院增建四个研究中心。
2011年,中国军事科学院适应时代发展和形势任务需要,也对其科研机制改革做出了积极探索,先后组建了军民融合研究中心( 12月8日 )、非战争军事行动研究中心( 12月12日 )、国防政策研究中心和中美防务关系研究中心( 12月20日 )。这四个研究中心的成立,是为了聚合优势科研资源,不断拓展战略思维和学术视野,推动军事理论创新,更好地服务重大战略决策和军事实践,努力为军队战略转型当好理论先导,为服务高层战略决策发挥作用。
中国军事科学院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智库,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新增建的四个研究中心,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互联互动的。
中国军事科学院国防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新俊大校说,中国军队新一轮改革调整的背景有三个因素:一是世界军事形势的迅猛发展。近年来,世界主要国家加速了军队调整改革的步伐,信息战和远战以及特种作战能力有了质的飞跃,中国军队必须迎头赶上。二是中国军队改革逐步步入深水区的需要。中国军队经历了30年来的曲折发展,目前改革建设进入攻坚阶段,需要加强战略规划与指导,规避风险,稳妥推进。三是军队信息化建设面临挑战。中国军队信息战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经验和能力与发达国家军队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加强信息化建设是中国军队未来发展的重点。
我们认为,中国军队改革“先头部队”的探路行动和试水,是适时的、成功的和有效的。从这些举措中,可以看出中国军队新一轮改革调整的一些显著特征:精准突破,突出重点,着眼急需,稳步推进,注重实效。可以期待,中国军队未来的机构调整改革将会沿着这一路线积极推进。
134.中国开展军队编制体制改革,显示加快转型积极信号。
2011年12月31日 ,香港《文汇报》刊出评论说,正如“春江水暖鸭先知”一样,中国人民解放军每次大的编制体制改革,都是先从军事院校和训练机构整合发起的。通过2011年进行的部分机关、院校和部队编制体制调整,可对中国按照信息化作战要求推动全军整体改革,给予积极预测和期待。
2011年末的中国军事发展,“改革”似乎成了头号关键词。随着《解放军报》先后披露总参谋部成立战略规划部、改编军训部后,各军兵种、大军区、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的体制编制调整改革信息也陆续“浮出水面”:院校和训练机构整合扎实推进,部分指挥机构编制等级升级悄然进行。
军事专家认为,机关、院校和训练机构的编制体制调整,从全军的改革全局看只是一种局部调整,虽不能立即发生质的飞跃,但可有效提高机构效能。
中国军事改革有三大特点:
一是院校改革先行一步。 2011年7月10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四总部在北京联合召开了第十六次全军院校会议,拉开了近些年来军队院校最大规模改革的序幕。一批院校被合并、裁撤,同时适应信息化作战要求改编成立新的院校。人才队伍建设是部队转型建设的根本,而院校教育正是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和起点。部队编制体制改革先从院校启动,确实适应了新时期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人才建设的需求,也更加符合军队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二是指挥体制着力改革。围绕精干、高效的目标,更加重视和理顺重要方向、中枢地区部队的领导指挥体制。改编后的军级指挥所组织领导所在地区空军部队的军事、政治、后勤和装备工作,对飞行、地面等部队进行统一指挥,这既是为了适应未来战争需求做出的相应调整,也是军队转型建设和培养保留高级军官的重要环节。
三是注重顶层筹划和管理。最具代表性的是总参谋部新成立了战略规划部,把军训和兵种部改编为军训部、通信部改编为信息化部。众多军事专家更加看重战略规划部成立对军队改革的意义,认为与改编机关部门相比,最高领率机关一个新部门的成立则更能体现出改革的严肃性,这也是军事进入转型期的改革措施之一。
我们认为,中国军队编制体制改革的启动,释放出一个重要的信号,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加快转型升级。随着改革举措在全军的展开,必将为提高中国军队的现代化、信息化、立体化水平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使军队的应变力、互动力、战斗力得到显著增强。
135.中国军队的主战装备信息化升级完毕,打击力猛增。
信息技术促使机械化火力向信息化火力跃升,其反应速度更快、命中精度更高、毁伤力度更强。
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是当前我军战斗力建设的重大战略课题。信息系统综合集成建设,是这一课题的基础工程。从2009年起,某集团军担负总部赋予的信息系统综合集成建设试点任务,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不仅仅取得了一批建设成果,更重要的是在观念上有了新的突破。
近年来,随着部队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该集团军多代装备同堂,在演训中暴露出系统功能不兼容、信息共享能力弱、互联互通效果差等问题。为此,他们着眼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加大了对现有主战装备信息化升级改造力度。
“陆航直升机通过加装空中转信平台,使战场立体通信空间比以往大为拓展,不同兵种间作战单元实现了远程互联互通。”某集团军军长潘良时说,载有野战数据链终端的装甲指挥战车,不仅能在疾驰中将文电传送到数十公里外的战场前沿,还能直接与空中转信平台互联互通,实现了陆空态势联合共享和陆空一线自主协同。
“主战装备焕然一新,得益于信息系统综合集成建设。”该集团军装备部部长徐仁说,集团军部队以作战需求为牵引,从系统设计、统筹规划入手,引进吸收前沿新技术、新成果,通过加装、嵌入、集成、融合等手段,按照通用化、系列化、模块化的原则,为多代老旧装备加装信息设备,为现有信息装备改造系统接口,为各类指控系统加装安全防护设备,所属各部队千余部主战武器装备都完成了信息化升级改造。
在指挥网络控制下,各作战要素攥指成拳,形成前所未有的火力打击能力。
我们认为,中国军队转型升级没有必要沿着机械化—现代化—信息化的套路走,可以打破老套的模式、跨越固有的阶段,从机械化直接进入信息化,甚至可以越过机械化、现代化,实现跨越式发展,使我军提前处于信息化前沿,并形成能够投入实战的防御和进攻能力。例如,对有的边防部队(崎岖陡峭的山地不适宜机械化部队部署和展开)、骑兵(适应山地防御和进攻)就可以直接实现信息化。
我们既要重点提高特种部队、海军、空军、导弹和坦克部队的信息化水平,确保先进战力的全面覆盖和灵活机动,也要及时加强边防部队、骑兵的信息化武装,使边防前线部队优先处于信息化制高点。
(二十五)中国实力带来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中国成为世界强国指日可待。
中国已经成为军事强国,正在实现全面崛起,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可以说,中国已经开启了谁都不能忽视的时代。中国不愿做超级大国,更不愿做“世界警察”。一个强大的中国不是世界和平的威胁,而是世界和平的守卫者。
136.中国学者首次宣布中美主导的“两超多强”格局显现。
2011年12月30日 ,《环球时报》发表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的文章指出,国际格局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出现新的变化趋势,由美国引领的“一超多强”格局已开始向以中美为主导的“两超多强”转变。
中国学者首次公开撰文这样给中国定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阎学通认为,冷战后美国一超独大的单极格局已明显弱化,大国综合实力结构正向两极化发展。中美综合实力的差距在缩小,同时两国与其他大国的实力差距在扩大。目前和今后5年,只有中美的国防开支能维持在千亿美元水平之上。因此,从物质实力角度分析,目前一超多强的实力格局开始向“两超多强”演变,多极化的潜在可能性越来越小。
国际组织管理事务的能力正在下降,呈现出“空谈化”的趋势。在大国实力结构发生变化的条件下,领导者终身制造成国际组织领导国的责权不平衡。领导国没有能力提供领导,有能力的国家不承担领导责任,从而使国际组织无力为维护国际秩序和促进国际合作提供领导力量。国际组织目前正出现“以量充质”的现象,并日益向表达不同见解而非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向发展。
文章指出,随着民众物质生活的改善,人们对社会不正义的现象越来越不能容忍。“阿拉伯之春”、“占领华尔街”运动、欧洲抗议紧缩政策活动和俄罗斯抗议选举舞弊活动,都体现出民众对实现社会正义比经济发展更渴求。国际格局两极化的趋势正在弱化美国的国际主导地位,同时使以自由平等竞争为核心的美国传统意识形态,在国内外受到公平和正义思想的挑战。
我们认为,美国正在衰退,而且将加快趋向没落。美国早已不是超级大国,只是徒有虚名而已。以中国为主导的世界新格局将在2020年后形成,中国的世界地位会在2030年后得到进一步强化。
137.中国不会与美一道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
2011年12月31日 ,英国《金融时报》发表文章指出,2011年是中国全球战略的一个转折点。欧洲债务危机,加之美国国防预算的不断收缩,催生了一种不断升温的预期:在国际稳定方面,中国将承担越来越多的大国责任。在国际战略和经济事务中,中国已无法再保持低调。中国是否会比预期更早地与美国一道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
中国对外扩张的速度,超出了最雄心勃勃的本国领导人的预期。但随着中国将其触角伸向多样化投资、保护石油利益、在海上航线巡逻以及为海外员工提供支持,中国可能会遭遇意料之外的反弹。所有超级大国最终都会遭遇反弹。
毫无冲突的企业全球扩张的10年蜜月期已然结束。中国已经在一些新领域卷入了小规模的冲突和政治活动。2011年10月,13名中国海员在湄公河遇害后,中国向缅甸、老挝和泰国派出了武装巡逻队伍,这些难以控制的国家构成了著名的“金三角”(Golden Triangle)。目前,中国是湄公河实际意义上的“水警”。要预测这一举动的后果,不妨思考一下中国投资是如何在赞比亚的选举中成为争议话题的。
随着中国扩大其在资源丰富的国家的商业影响力,这样的事情将出现得更频繁。中国海外员工的数量与日俱增。2011年3月,在利比亚,逾3.5万名中国员工不得不撤离该国。把搜寻和救援行动以及在自然资源方面的利益结合起来,可能会给一个国家带来巨大压力。对大国产生重大影响的,往往是一些事件,而非宏大战略。东印度公司的商业冒险曾促使英国入侵中国,从而引发了鸦片战争。
中国传统上一直倾向于与其他国家政府直接合作,并要求他国保证保护中国利益,而同时还免费享受西方参与者提供的安全,就像在阿富汗那样。但由于索马里没有一个可靠的政府,中国便不得不被迫地为亚丁湾的打击海盗行动做出了更大的贡献。尽管中国仍不愿投票支持在叙利亚等国的干预行动,但这种情况有可能发生变化。中国在全球的联合国(UN)维和人员数量,超过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在很大程度上,如同长期以来西方强国一直利用联合国的合法性为自身利益做掩护一样,中国可能也会这样做。
西方应该把这视作一个机会,而非一种威胁。它们应鼓励中国放弃不干涉政策,转为参与其中,就好像对伊朗、朝鲜和苏丹所做的那样。湄公河事件和利比亚救援行动,表明中国是如何推出了自己的“保护责任”原则,至少在涉及中国海外公民和员工的问题上如此。
通过老练地与区域强国建立友好关系,中国已跻身超级大国行列。尽管中国或许会设法避免在不同的竞争对手之间表明立场,但随着中国影响力的扩大,中国将不可避免地遭遇反弹。5年前,几乎没有人预见到中国海军将在亚丁湾巡逻,同样,有朝一日我们可能会看到中国要求联合国采取行动,在一个中国有着重大利益的资源丰富的国家(例如安哥拉)进行危机干预。
这或许与几年前西方国家宣扬的“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说法不符,但可能会促使中国通过利己主义进行合作。正如美国和欧洲在“阿拉伯之春”中所领悟到的那样,中国注意到,仅仅与政府谈判是不够的。随着资源通道的打开,澜沧江—湄公河航线可能会成为亚丁湾或非洲的加丹加铜矿区,他们不仅会变成商业通道,还成了军阀和抢劫者的通道。要确保资源的长期供应,中国不得不在卡扎菲和穆加贝之外的圈子里结交朋友。
如果中国遵循这种“先发制人”的战略,可能会跨越几百年的资本主义错误,并避免“反弹”。到目前为止,中国不是在征服殖民地,而是在收买它们。尽管西方很多国家往往一想到越来越喜欢干预的中国就感到畏惧,但自信的中国正在保护自身利益,可能也是一个好消息。
我们认为,中国不会扮演“世界警察”的角色,更不会与美国一起扮演这种费力不讨好的角色。中国是世界秩序的维护者,但不会通过警察局发挥这种作用。中国要为保护国家利益而努力,然而主要是用智慧、法律和实力,决不会使用吓人的警察手段。在弱小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前耀武扬威,不是文明行为,而是流氓行为。
138.中国近10年对外援助1700亿人民币。中国的发展有利于实现“世界共赢”。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高层论坛, 2011年12月11日 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这次论坛的主题是“面向未来的中国对外开放战略”。胡锦涛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事实证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扩大对外开放,惠及13亿中国人民,也惠及各国人民。
10年来,中国关税总水平由15.3%降至9.8%,达到并超过了世界贸易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的要求。中国服务贸易开放部门达到100个,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中央政府共清理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2300多件,地方政府共清理地方性政策和法规19万多件。
近10年,中国累计对外提供各类援款1700多亿元人民币,免除50个重债贫困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近300亿元人民币到期债务,承诺对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97%的税目的产品给予零关税待遇,为173个发展中国家和13个地区性国际组织培训各类人员6万多名,增强了受援国自主发展能力。
胡锦涛强调,中国将进一步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今后5年,中国进口总规模有望超过8万亿美元。中国将进一步完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把扩大对外开放和区域协调发展结合起来,协同推动沿海、内陆、沿边开放,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均衡协调的区域开放新格局。中国将进一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重视开展有利于不发达国家改善民生和增强自主发展能力的合作。中国将进一步营造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和司法保护力度。中国将进一步推动共同发展,承担力所能及的义务和责任,继续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发挥建设性作用。
中国将坚定不移做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
我们认为,中国居世界领先地位不是偶然的,而是世界发展规律与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国崛起是世界趋势,具有超强的不可逆性,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美国、英国阻挡不了,日本、印度更阻挡不了。谁逆世界潮流而动,谁必将被世界潮流冲垮。中国人民60多年来坚持不懈地奋斗,感天动地,终于赢得了在多方面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这只是中国发展的一个阶段,未来中国将有更大的发展。但是,无论中国多么强大,都不会谋一国私利,更不会侵略别的国家。中国将采取投资、贷款、捐赠等多种方式援助他国发展,实现互利共赢。中国人民与世界各族人民的友谊世代相传,牢不可破。
139.中国不在海外驻军说明:一个强大的中国不是外国的威胁。
2011年12月2日 ,塞舌尔外长亚当表示,塞舌尔正邀请中国在境内的马埃岛设立军事基地,以加强对付海盗。而中国目前正在考虑可行性,因为中国在区内拥有“经济利益”,而且致力打击海盗。
对塞舌尔的邀请,中国做出了积极的回应。 2011年12月1日 ,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率领40人的代表团抵达塞舌尔,开始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2日上午,塞舌尔总统兼国防部长米歇尔与梁光烈进行了会晤。梁光烈与塞舌尔内政部长摩根和外长亚当举行了正式会谈。随后,亚当发表相关消息。
亚当表示,目前美国在塞舌尔群岛上设有一个无人侦察机的基地,相关的飞机也是用来对付海盗。
塞舌尔和中国在2004年签署军事合作协议,中国为塞舌尔训练50名军人。 2011年12月2日 ,双方更新有关协议。
塞舌尔是印度洋岛国,领土面积约455.39平方公里。
然而,中国最终没有确定在塞舌尔的马埃岛设立军事基地。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先奎认为,近年来,由于中国逐渐崛起以及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国内外一再响起了关于中国海外驻军的各种声音。我们应该及时把中国海外驻军提上议事日程,探索一条根本不同于传统大国的中国特色海外驻军道路。
第一,尊重所在国主权,不干涉所在国内政。中国的海外驻军一定要以所在国合法政府邀请为根本性前提条件,而且以所在国政府邀请中国海外驻军的“目的与任务”为主旨,友好协商中国特色的海外驻军协议,决不把单方面的大国海外驻军意志强加于人,决不随意逾越海外驻军协议而自行其是,决不违背协议干涉所在国内政。
第二,厉行海外基地对所在国公开、接受所在国管理的原则。除国际法确认的特权条款和双方协议认可的军事机密外,中国的海外军事基地应该对所在国实行“有管理公开”的原则,接受所在国的管理,与所在国部队共同使用,接受所在国的居民参观,甚至中国海外驻军基地的服务设施也可以有管理地作为对所在国公民服务、联系与展示的窗口。
第三,开放式海外驻军,不针对任何第三国。除与中国主张的海外战略及其相应的驻军协议主旨相冲突以外,在尊重所在国主权和所在国决定的前提下,中国海外驻军基地不针对任何第三国,不排斥其他国家驻军,尤其欢迎与俄罗斯、印度、巴西等新兴大国共同驻军,特别考虑与所在区大国共同驻军,增强中国海外驻军的公开性、包容性、透明度和合作度,共促互信,共建合作安全。
第四,严格遵守所在国法律、宗教和文化习俗,不谋求治外法权。近代以来,从殖民帝国到号称新型帝国的美欧霸权国家,最为霸道的就是他们海外驻军的治外法权。当然,考虑到海外驻军的敏感性,中国可以尝试由海外驻军协议所指定的所在国司法机关与中国海外驻军司法机关共同行使司法管辖权,共组合议庭审判,并且按照共同审判结果,最终交由中国海外驻军司法机关加以执行。
第五,服务于本国和谐世界外交的整体性要求,整体性统筹安排。由于海外驻军,中国可以把与中国有安全合作关系的国家和地区,作为经贸合作的重点对象,与一些对中国搞“安全与经贸合作”二元对立的国家相区别,在对外关系中把既有安全合作又有经贸合作的国家确定为“全面和谐的战略伙伴国家”。
第六,把中国军队注重军民关系的传统带到海外驻军基地。根据驻军规模,设立和安排专门的军民关系工作机构和项目,规划专门的军民关系资金,既要有医疗助民、军民共建的技术培训等日常工作,又要有办医院、修桥铺路的基础工作,使中国海外驻军与基地所在国的人民形成真正的军民鱼水关系,使中国海外驻军成为真正的正义之师、道义之师、人民之师。
我们认为,中国过去没有在海外驻军,现在也没有在海外驻军,将来也不在海外驻军,这是中国的基本立场。如果需要我们维护某一个国家的秩序,或需要我们维护地区和平,只要邀请,我们心甘情愿地派出军队前往,但我们决不长期在该国或该地区驻军,更不会建立军事基地。
我们认为,在海外驻军主要有三个坏处:一是耗费大量的资源和财力,而且这些资源和财力投入后,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不能像投入国内建设项目上更快、更多、更好地收到成效,而且设施的维护成本太高,基地的年限越长,维护成本就越高;二是容易给驻在国人民造成军事威胁和心理负担,也会给某些别有用心的国家提供口实,使我们有口难辩,处于被动地位;三是使长年驻扎在海外的军人产生孤独感、性压抑感和思乡思亲感,从而产生厌军、厌世情结,影响官兵的身心健康,甚至造成心理伤害和身体伤害。
我们认为,中国没有领土扩张野心,只有完成统一大业之志,没有必要在海外驻军。
我们认为,在导弹时代、航母时代、信息时代、空天时代,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到达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也可以在一个、多个固定或移动的地点打击世界上的任何一个目标,还可以从外太空打击地球目标,因而根本就没有必要在海外驻军。航空母舰就是移动的军事基地。中国只要有30—50艘航母,就可以在世界各地实现前沿部署和抵近打击。卫星和宇宙空间站也是在地球上空移动的军事基地。中国只要有5个宇宙空间站、300颗卫星,就可以做到想打哪打哪、指哪打哪。潜艇则是在海下不可见移动的军事基地,同样可以实现前沿部署和抵近打击。
我们认为,美国人自以为聪明,军事基地遍布世界各地,号称“前沿部署”,其实根本就是闲置的摆设,可花费却是无底洞。我们不向最愚蠢的美国人学习。
我们还认为,根据邀请国的意愿和国家的需要,中国可以在短期内向邀请国有限派出军队,开展军事互动,举行联合军事演习,或救灾抢险,组织实施大型工程项目。这样既支援了邀请国的军事、经济建设,又使我们的军队得到了锻炼、增长了见识。
140.中国反驳在非洲实行“新殖民主义”的指责。
西方媒体借南非官员之口,暗指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进行海外屯田。
2011年12月8日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对有关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的指责进行反驳:非洲确实出现了“新殖民主义”,但绝不是中国,对此非洲国家已有广泛共识。南非总统祖马就曾表示,中非之间不存在任何殖民关系,那些关于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的指责是不真实的。中国是南非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为南非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作出了巨大贡献。
洪磊在的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一贯坚持立足国内确保粮食基本自给,不仅从来没有到非洲大规模购地屯田,而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非洲国家提供农技援助,帮助非洲国家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其自主开发利用本国自然资源、应对气候变化和粮食安全问题的能力,受到广大非洲国家欢迎。一些中国企业按照国际通行的商业模式同非洲国家开展小规模农业合作,产品主要供应当地市场,充实了非洲老百姓的“粮袋子”和“菜篮子”。2011年,中国还向非洲之角国家及其他一些缺粮国家提供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粮食援助。
非洲是“农业新殖民主义”的受害者,促进非洲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洪磊说:“我们敦促那些事实上在非洲占有大量土地、采取掠夺式开发方式的国家倾听非洲的声音,拿出实际行动,为长久解决非洲粮食安全问题作出贡献。”
我们认为,中国从来没有在世界上建立一块殖民地,所谓的“新殖民主义”是一个伪命题。以英美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国家一直在世界上推行殖民主义,无论新旧,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如果说世界上出现了“新殖民主义”,也是一种换汤不换药的委婉侵略——将直接的军事侵略,换成了以援助或合作为借口的控制、利用、掠夺模式。这是一种典型的新瓶装旧酒的殖民主义,只不过是换了包装而已。
(二十六)中国警告“外部势力”不应以任何借口介入南海争端,否则中国将采取反击战略,让挑衅者付出沉重代价。
在会见东盟国家领导人时,中国总理温家宝警告“外部势力”不应以任何借口介入南海争端。法国《诺曼底新闻》评论说,中美目前处于“彼此不畏惧对方施压”的状态,中国在夏威夷的APEC峰会上无视美国的高压,美国在东亚峰会上也无视中国“不应将南海问题国际化”的主张。
中国方面派出维和人员不隶属公安部,而隶属于边防部队,说明中国有意在影响南亚的局势发展。至于美国经常声称的恐怖主义,其实都是美国自己编造的故事,打击恐怖主义,肯定跟打击一个国家不能是一个概念,中国应该跟美国学习。例如,把打击伊拉克说成打击恐怖主义,打击南联盟、利比亚说成是打击恐怖主义。所以,这条规律在南亚也同样适合,如果有外部势力进入搅乱南亚局势,中国一定会以这种正义的理由,去打击犯罪活动。
关于南海问题,中国也应不按照常理出牌。按照以往的处理方法习惯,都要首先强烈谴责,然后外交部又是一通“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中国政府对发生惨案表示强烈抗议,并协同有关各方一起处理”等等。但此次中国一反常态,在既定的抗议之后,就拿出了一系列的方案,在北京召开四国商讨会议,签署协议,共同组建反恐组织,打击犯罪等活动。这一招着实让人大吃一惊,如果是越南或印度在背后策划了此事件,一定后悔的牙根疼,自己钉下的钉子,自己要吞下。
中国已经开始进行战略部署,对美国不再是惟命是从。如果来硬的,美国绝对占不到便宜。仅就导弹一项,从短程到中程再到远程,中国已经制造了多少,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不计其数。从目前来看,印度和越南等国联合行动,结盟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特别是越南、印度开始和日本频繁接触,越走越近。加上菲律宾、韩国的加盟,中国东面俨然已经成了铁链一条,大半个中国的外贸口岸已经为美国盟友所控制。最关键的部分是马六甲海峡,这里已经为美国好友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所控制。所以中国想要生存,必然有自己的反击道路,而南亚大陆就是个良好的通道。所以,中国在南亚开始布局,主动出击,美国即使介入,中国也有打击菲律宾、越南、印度的途径,指望美国再次像朝鲜和越南战争时期那样直接出兵,可能性太小了,因为美国经济持续衰退,美军实力大大降低,已无法与二战后的一段时期相提并论。
中国后备战略已经启动,目前已经预备建立两条能源通道,一条是巴基斯坦通道,另一条是缅甸老挝通道。为了保住两条动脉血管,中国必须采取行动。这次南亚大陆建立四国合作机制,就是一个明显的行动标志。也是中国对外政策和策略转变的一个标志。美国插足南亚,只会使这个地区的局势更加复杂。
我们认为,如果美国与中国直接对抗必然失败,美国的战略损失将更大。加上时间对中国更加有利,中国的国力和军力都将大大提高,正在衰微的美国,与正在崛起的中国硬碰硬,受伤害更大的肯定是美国。特别是中国手中攥着美国的巨额债券,如果中美军事冲突爆发,中国松一松手,抛售美国债券,仅此一项对美国的打击就是致命的。
中国对美国是最了解的。美国连年的侵略战争和经济社会危机,使美国已经成为强弩之末,甚至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而且美国对中国的战争讹诈,恐吓,挑衅或侵略,经不起正义或道义的审判,在国际上完全是站不住脚的,一定会遭到所有爱好和平的国家的孤立和反对,更会遭到蒸蒸日上的中国坚决而有力的回击。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肯定地说,如果美国执意要和中国打一仗,那么失败的一定是美国。届时,军事的失败,经济的崩溃,政治的孤立,这些灾难性的后果,将使美国再也无法承受,从而彻底崩塌。美国一意孤行,企图用战争解决问题,不仅达不到目的,而且必将因惨败而一蹶不振。
请美国的那些好战分子们记住,你们的战争叫嚣也许可以吓倒苏联,吓倒南联盟,但是,中国不是苏联,更不是南联盟,在任何时候,中国人民都不畏强暴,中国永远都不会被吓倒。20世纪的抗美援朝战争我们胜利了,抗美援越战争我们也胜利了;21世纪,在捍卫国家利益和领土主权的反侵略战争中,我们也一定能取得胜利。中国日益强大,我们更加有战胜一切敌人的信心。我们坚信正义的力量必胜,不论遇到多么貌似强大的敌人,我们仍然能取得最终的彻底的胜利。只要有胆敢来犯之敌,我们都将坚决地给以毁灭性的痛击,直至最后的胜利,不管他是谁。
141.中国着力经营南海,海上防线很难突破。
多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发展反介入/区域拒止(A2/AD)能力,力求爆发冲突时,利用导弹、潜艇、战机等武器系统与平台发动弹幕攻击,在距离中国大陆1000— 1600海里 的地方,截击美国航母。
在未来爆发的任何冲突中,要挫败美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就需要先发制人(包括开展网络攻击),通过向美军基地发动弹道导弹弹幕攻击与空袭等军事行动,袭击美军战区的港口和机场,以及在战区行动的航母、大型水面战舰、后勤及运输舰、支援部队和美军作战网,瘫痪美国利用其亚太地区的军事基地发动攻击的能力,如冲绳嘉手纳空军基地和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此外,中国还需要对亚太地区的一些国家采取强制措施,迫使美国的盟友拒绝美军使用他们的基地。
(1)中国有能力控制台海局面。
一旦台海两岸或西太平洋其他地区爆发冲突,美国势必会首先发表声明对中国加以谴责,并要求中国停止相关行动,随后可能会发动空中及导弹攻击加以干涉。中国将采取立体作战对抗美国,迅雷不及掩耳地给予美军沉重打击,使其战场环境迅速恶化,向着有利于我军的方向转化。
事实上,为了使美军无法接近其前线陆上基地,中国已在台湾对面部署了二炮部队以及大约1100枚机动、短程弹道导弹,并且还在以每年100枚的速度增加导弹的数量。此外,中国还研制出了新一代导弹——射程增大、精度提高,而且能够携带包括单一弹头和子弹头在内的多种常规负载。
中国完全有能力控制台海局面,美国的武力干涉将化为泡影。
(2)我南海防线美军很难突破。
中国经营南海多年,已经具备了完备的海上防线,以美军太平洋舰队目前的实力,如果谋求迅速突破中国在南中国海的防线必定损失惨重。
中国海军能够在第一时间展开反击,攻击目标将是美军事基地内的飞机、跑道、滑行道、燃料以及弹药库与维修设施。中国反舰弹道导弹、反舰巡航导弹以及攻击机也会在西太平洋对美军水面战舰发动攻击。这些行动将被辅之以中国海军潜艇的鱼雷攻击。
中国也有可能采取有效手段打击在大西洋、印度洋游弋的美国航母编队,或袭击美国本土的军事基地、军工企业和核设施及供水系统等,以牵制美国在西太平洋对中国的攻击。
中国的南海防线不是虚线,而是坚固的实线,将使外强中干的美军葬身海底。
(3)大力发展远距离截杀航母的新武器系统和平台。
在距离中国大陆1000— 1600海里 的地方截击美国航母,无疑是最理想的战场区域。这涉及到了潜艇、反舰巡航导弹和攻击机等武器系统与平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中国的反舰弹道导弹(ASBM)。
东风-21中程导弹是中国反舰弹道导弹能力的具体体现。东风-21是中国新一代公路机动、固体燃料导弹的改良版,具有快速发射的特性,射程超过 1100海里 ,能够携带机动再入弹头,可配备主动和被动雷达导引头。中国当前正在为这款导弹开发特殊子母弹弹头,它采用非爆箭形穿甲弹集束,意在利用碰撞动能破坏航母。
为了实现战略目标,中国不但需要大力发展各种机动、短程弹道导弹,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远程航空部队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目前,除J-10和苏-30MKK等战机外,中国多用途战机机群又添新丁,即现代化JH -7A /FB -7A 战斗轰炸机。中国空军还在继续升级H-6轰炸机机群,以使其能够挂载新型远程巡航导弹。
中国也在增加中程导弹的数量,其射程大约处于1000— 3000公里 之间,并且对它们的导航系统进行了改进。美国正修整其安德森空军基地和位于关岛的海军设施,目的是将那里打造成对前线基地的支援基地。中国的这些导弹系统能够携带大量常规弹药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美国的第一岛链基地、第二岛链基地形成威慑和进行密集打击。而且,中国还可以有效开展反网络战攻击。
(4)优化反舰导道导弹ISR系统问题仍是一个挑战。
中国早已具备发射反舰弹道导弹的能力,但再入飞行器仍需要瞄准系统来锁定目标。完善、优化和升级反舰导道导弹ISR(侦察、监视和追踪)系统,对中国人民解放军仍是一个长期的挑战。
中国正在研发或部署海上监视及瞄准系统,用于在较大范围内侦测美国战舰并提供瞄准信息。这些系统包括后向散射超视距雷达(OTH—B)、陆基超视距地波雷达(OTH-SW)以及电光卫星和雷达卫星等。
中国工程师正在研发15种不同的卫星,用于图像侦查、电子和信号情报收集、导航、通讯和气象预报等。中国正在部署先进的图像和侦查卫星,包括遥感-1、2、3、4、5,海洋-1B、CBERS-2和2B卫星。中国也计划制作8个用于“环境”项目的卫星,能够进行可视、红外、多光谱和合成孔径雷达成像。
除了基于卫星的载波侦测系统外,中国还在开发新型地面长波雷达系统,主要是OTH-B高频(HF)雷达。现代技术和数据处理能力使雷达网络系统的功能得到大幅提升,可以为中国反舰弹道导弹和其他载波攻击系统提供瞄准信息。例如,澳大利亚的“金达利”天波OTH-B雷达系统在理想状态下,可以分辨出 1600海里 以外的中速移动的航母级目标。有了空间系统和OTH-B HF雷达的组合,如果美国航母驶入第二岛链,那就非常危险了。
中国仍在采用苏联的反航母手段,此外还利用海上巡逻飞机和潜艇,在公海上“盯梢”美国航母战斗群和特遣部队。
(5)H-6K轰炸机是第二岛链反介入/区域拒止的主力。
除了利用陆基反舰弹道导弹与潜射反舰巡航导弹外,中国人民解放军还会利用海军航空兵截击美国水面战舰,特别是破坏这些舰船的雷达系统。中国海军航空兵的主要海上打击平台是H-6K轰炸机。该战机的作战半径为 1600海里 ,能够挂载6枚反舰导弹。
中国空军所拥有的H-6K轰炸机可挂载俄制 Kh-31AMod 2型反舰巡航导弹。这是一款射程为 100海里 的反辐射导弹,配备有多波段被动导引头,可以有效攻击美国的雷达系统,如美国海军的SPY-1雷达、E-2“鹰眼”所配备的空中预警雷达、空军的机载预警与控制系统以及陆军的“爱国者”火控雷达。简言之,H-6K轰炸机是支持解放军的第二岛链A2/AD(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的理想系统。
陆基战机可以协助H-6K轰炸机执行海上打击任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苏-30MKK2战机。该战机是高机动俄制战机苏-27“侧卫”空优战机的变型机,与美国F-15E“攻击鹰”战机的性能大体相当。虽然战斗载荷一般,但在中途不加油的前提下作战半径就已达到了 860海里 。而且,在挂载一个副油箱的情况下,该战机攻击半径可延伸至 1400海里 ,这就意味着该战机可在中途不加油的航程内为H-6K轰炸机护航。
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即将部署约500架现代化第四代战机和攻击战斗机,若干由约12架攻击机组成的舰载机联队。而且,在中国 A-50机载空中预警机、H-6U和II-78MKK加油机的支持下,这些战机将有能力争夺美军在西太平洋的制空权,并攻击 850海里 以外的目标。
正如孙子所言,兵术的极致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中国人民解放军将这一哲学成功地应用到了A2/AD(反介入/区域拒止)网络建设当中,旨在将美国向西太平洋投射力量所需付出的代价提加到最高,从而阻止美国兑现对该地区盟国的防务承诺的任何努力。
142.中国有比苏联更大的实力,美国的机遇窗口已经关闭。
虽然美国四处宣扬其“重返亚太”计划,但媒体分析认为,美国或许不能实现其愿望。
2011年11月,香港《亚洲时报》发表题为“美国:新亚洲病夫”的文章,称美国作为世界警察的地位无可置疑,但美国充当全球需求引擎和世界储备货币管理员的日子似乎已成追忆。眼下,美国似乎将它的亚洲政策建立在与中国抢夺在这一地区经济的影响之上。利用地区争端鼓吹美国领导的安全体制,逼中国做出经济让步也许看起来聪明,但只有奏效才行。
瑞士《每日导报》评论说,美国无法再进行一次遏制苏联般的冷战。因为有限的美国资源将导致进一步失败,中国有比苏联更大的经济实力。
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刊载题为“美国孤注一掷”的文章说,现在是美国尚可对地区贸易施加影响的最后机遇,华盛顿的机遇窗口正在快速关闭。但奥巴马对亚洲“孤注一掷”听起来是个危险的表述,用牌局术语来说就是赌注全都押上不留后手。
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说,美国的计划能否在东盟顺利推广,需要打个问号。毕竟美国在亚太地区面临的是中、俄、东盟多重挑战体,它是否具有经济竞争力优势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2011年11月18日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王在邦做客中新网《新闻大家谈》时表示,美国此次对华摆出强硬的态度实为虚张声势。奥巴马宣称的“有关美国怕中国的说法是错误的”言论,意思实为告诉中国周边国家美国是靠得住的。
王在邦说:“说美国一点不怕中国实则未必,因为在21世纪,美国面临的战略上的最大挑战就是和一个大国打一场全面战争。两国都是核大国,军事冲突一旦发生,很难避免逐步升级,升级的尽头就是核战争。因此美国完全不忌惮中国是不可能的。”
美国警告中国必须遵守规则,其实是要中国守美国制定的规矩,听美国的话,让中国不要轻举妄动;也是旁敲侧击地强调美国是有能力对付中国的,如果中国不遵守规则,美国就要动武。但实际上这个吓唬不起多大作用。王在邦说:“中国压根儿没有军事扩张的战略意图,我们总体战略是和平发展,睦邻友好,处理南海争议是和平开发,所以奥巴马的话等于是白说,没有意义。”
在中国这个巨大的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的带动下,亚洲的资源开始重新整合,这意味着权力结构的变化。亚洲人已经意识到了,中国要做亚洲未来的真正主导者,有的中小国家因为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而心有不安,但整个大趋势已经明朗化。虽然没有哪个亚洲国家愿意重新回到被某个强国主导的局面,但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离开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市场,特别是无法离开中国这台最大功率的发动机为他们的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亚洲的发展需要美国的参与。美国通过与亚洲合作,才能最有效地实现自身的利益。但是,美国必须明白,当权力的转移成为一种必然,采取不合时宜的冷战手段来加强自身的地位,很可能无法确保亚洲地区的政治安全格局实现稳定的转移,也会损害自身的利益。
正如亨利·基辛格在《论中国》中所说,美国是否必须认真考虑不同于冷战时期大西洋共同体的“太平洋共同体”,后者的基础不是面对直接威胁时的共同文化与价值观,而是“世界秩序调整时代”的共同利益。基辛格是从美国的角度来审视美国应如何与亚洲国家相处的,如果从全球的角度看,这又是一个如何对待亚洲整体崛起的大问题。
我们认为,亚洲正在成为多极世界格局中一个最具活力的部分。亚洲的发展最终将不再可能给一个“至高无上”的权力拥有者提供“指挥或调度”的空间,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再能够“指挥或调度”的了亚洲。美国称霸亚洲的机遇窗口已经关闭。
亚洲的发展决定了任何区域外的大国,要么积极参与并推动亚洲这一轮发展,分享亚洲发展的成果,与亚洲国家平起平坐地共同探讨问题,要么将无法在此立足。
143.中国军方准备第二次抗美援朝底线曝光。
我们认为,在必要时,中国会毫不犹豫地发动第二次抗美援朝。任何国家都不能侵犯中朝的核心利益,更不能侵略朝鲜,让朝鲜人民流血牺牲。这是中国对外国行为的容忍底线。
诚如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崔天凯所言:“任何人都无权让韩朝人民流血。”
不过也有不同的看法。
有一个时期,朝鲜面对美国的制裁、南韩的挑衅表现得非常克制,以沉默对待。于是引起了一些人包括学生的误解或不解。有的学生 向 老师提出了相关的问题。
一外名叫汪 华斌的 老师这种回答学生的疑问:这是因为朝鲜看到了自己的前途,一个发动战争就等于自取灭亡的人清醒了;因为中国肯定不会有第二次抗美援朝了,所以战争就意味着朝鲜的灭亡。
为什么不会有第二次抗美援朝呢?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出的结论。
首先,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再也不是共产主义阵营的概念了;正因为如此,所以今天的中国人再也不会当共产主义战士了。在这样的价值观下,从领导到百姓都不会到朝鲜去抗美援朝。因为这是人生哲学的理念问题,它决定了中国人不会为朝鲜人而牺牲自己。所以说朝鲜从我们的社会价值观中知道了对抗的后果,从而使他们产生了转变态度的做法。这就是朝鲜从社会性质得出的结论。
其次,是中国目前经济红火,从而使权力者成为快速致富的既得利益者;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更没有任何权力者愿意放弃自己的利益而加入到朝鲜战争;所以中国的各级领导从本质上绝对是反对战争的,因为战争只会使他们失去这既得利益的时机。正因为如此,中国人不仅自己不愿意加入战争;更反对朝鲜挑起战争。因为战争将使中国失去这个机遇,从而使绝大部分的权力者失去了成为富翁的机会。
第三,中国的改革开放树立了新的价值观,那就是“先己后人”,即自己先富起来,再带动别人富。至于带不带别人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必须先富起来。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社会才有了“先己后人”的价值观。在这样价值观熏陶下的中国人,难道还能再产生“先人后己”的共产主义观念吗?所以说现在不仅改革开放中出生的年轻人不会抗美援朝,就是受毛泽东思想熏陶的人也不会抗美援朝了。在这样的现实下,朝鲜人只能是自己转变观念,因为政权比面子重要。
第四,朝鲜人认为中国经济红火必然军备强大,谁知中国经济红火只是使少数人富了起来,而军队还没有进入到世界强国的范围。看今天的世界,保持军力第一的军队还是美国;现在中国不仅没有能力帮助朝鲜,而且自己的南海和东海领土都被侵占;最后中国也只能是抗议,因为根本没有能力保卫领土完整。为什么?因为战争是靠实力的,而中国没有航空母舰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没有航母保障的战争中,中国连南海都没有必胜的把握,又有什么能力能保证抗美援朝的胜利呢?
第五,中国今天并没有与美国和韩国为敌的打算,因为我们的经济与这些经济强国连在一起了。所以说如果打仗,中国还没有进入战争就会损失惨重。这就是说不从政治上讲,仅就经济联系的损失就看出中国不愿意战争。正因为如此,中国从经济利益上讲都会妥协;在中国都只能妥协的时候,朝鲜还能强硬吗?在中国战略强硬与战术妥协的感召下,朝鲜也只能是无声无息了。
第六,中国人创造了“土地换和平”的理论,而且一直在发扬光大。就如同我老家农村的土地被别村的人侵占了,最后人家办了林权证而得到本该是我村的赔偿。而我村的领导竟然不愿意组织村民去闹,因为组织村民闹事就意味着丢官;而当官所得到的利益竟然比组织村民闹事得到的利益大,所以村干部没有任何人有意见,自然也就没有村干部组织村民闹事了。而村民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眼前利益而去为大家闹利益,结果这几千万的赔偿款竟然就这样无声无息被别人得到了。这不是我老家农村的个案,而应该是今天中国人的普遍心理。
中国地大物博,土地损失点也没有什么;但我们决不放弃眼前的既得利益,因为这才是自己直接得到的利益。所以我们没有人愿意在南海打一仗,也没有人愿意在东海打一仗;当然更没有人愿意去朝鲜帮助朝鲜人打仗。在全体中国人都不愿意打仗的今天,朝鲜还想要第二次抗美援朝难道不是痴心梦想吗?既然中国把他们的梦惊醒了,他们难道自己会不胆战心惊吗?因为发动战争就意味着自己灭亡,他们还愿意对抗吗?
正因为如此,中美两国战争的可能性绝对是零;所以朝鲜战争不会发生,南海战争也不会发生,当然东海战争同样也不会发生。在没有战争的影响下,中国继续发扬制造世界级富翁的传统;最终中国将成为世界富翁最多的国家,这也是中华民族唯一值得骄傲的地方。
以上是汪华斌的观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观点,不仅会影响这一代,而且还会毒害我们的下一代。
朝鲜不会永远做“沉默的羔羊”。
1995年1月,金正日提出并实施“先军政治”,的确让朝鲜点燃了“非常时期”维护稳定和国家安全的明灯,但同时也使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遭受到了严重挑战。
发展核武,是朝鲜留给强盗国家的“把柄”,围绕这个“把柄”,朝一度被美国贴上“无赖国家”的标签。因为这个“标签”,朝鲜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一方面要顶住来自强势国家的经济封锁,另一方面还要应对来自多方军事上的打压。一个被“画地为牢”的个人,尚不能有更大发展,何况本就底子像纸一样薄的国家呢?
正是因为此,朝鲜有太多向国际上“发狠话”的理由,然而再多的理由也离不开“发展”这个主题。朝鲜要发展,而那些在国际上处处兜售“自由”和“民主”的强势国家,何时给过这个国家应有的尊重和赖以发展的国际空间?
朝鲜针对韩国军演挑衅的两次理性回应,被大部分“观察家”无限放大它的“软弱”性,这是冷战思维灵魂附体,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外交态度。无论何时,总有那么一些人“唯恐天下不乱”,希望朝鲜以硬对硬,甚至发动军事冲突,引起战争。
朝鲜需要南北两地和平统一,找回失去已久的骨肉亲情;需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增强国力,改善民生;更需要获得国际社会的普遍尊重和完整的国家主权,特别是要给予朝鲜融入国际体系的机会、加快经济发展的足够空间。
我们认为,必须正确看待朝鲜的外交和军事策略,不要误读朝鲜的“沉默”。在强势国家的经济封锁和坚船利炮的威逼下,他们的“沉默”正在变成一种“智慧”。但愿被怂恿唆使的韩国也能够看到这种“智慧”,及早清醒过来,珍惜民族感情,走和平、合作和共赢的道路。
144. 中国海军不仅用现代化武器装备自己,而且用先进的理论和伟大的精神武装自己,完全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认为,没有先进理论武装的军队,就不会有先进的战略战术;没有坚定信仰的军人,就不会有不怕牺牲的意志;没有伟大精神的军队,就不会有不可战胜的战斗力。
怎样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怎样把握加快海军科学发展的历史机遇?怎样解答锻造强大人民海军的战略命题?
中国海军着眼部队建设转型的需要和重大的现实问题,开展了“创铸牢军魂之先、争坚定信念之优;创推动转变之先、争完成任务之优;创锤炼作风之先、争坚强党性之优;创全面建设之先、争全面发展之优”的活动。按照“四创四争”的思路举措,海军基层建设更有活力,部队战斗力持续增长。
中国海军在师以上领导干部中组织开展“一人一题”研讨活动,用课题引导理论学习、靠成果推动工作。从更新思想观念、推进转型建设、提升核心军事能力、改进工作指导等4个方面,系统梳理出7大类122个问题;对部队反映的战备训练、安全管理、战场建设、装备发展、人才建设等6大类159个问题,逐项研究,提出解决措施……
2010年6月,中国海军师旅以上党委书记走进中国共产党的“红色摇篮”寻根,感受老一辈共产党人的信仰力量,体悟革命前辈的不屈意志和献身精神,探寻推进海军发展的真谛和力量源泉。
2011年4月,中国海军100多位将校军官走进中关村高新科技园区,感悟高科技信息技术的全新冲击,共商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战略协作大计。
……
5年来,中国海军每次理论集训,都把目光聚焦海军建设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思想的大碰撞催生了部队建设的新理念,促进了部队建设的大发展。
5年来,从北国边陲到南海前哨,从舰艇远航训练到执行多样化任务,从老干部讲师团到大学生士兵宣讲团,海军部队紧跟理论创新步伐,始终坚持用前沿理论和伟大精神武装官兵,不断积淀海军转型的精神力量。
理论武装打开了中国海军的视野。他们面向实战开展工作,注重抓主要矛盾,不断化解热点问题,着力解决难点问题,打胜现代化战争的信心更足了,能力更强了。
“抓人才队伍建设就是抓住了转型的根本。”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2006年以来,中国海军先后投入2亿多元,持续深化人才战略工程,大力推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加大专项工程人才配套建设,深入实施高新科技人才工程;与国家有关部门合作,聘请57名两院院士作为高新人才工程带教导师;与北京市政府合作,签署信息化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清华大学合作,突破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重要装备科研技术瓶颈……如今,一大批复合型创新型军事人才脱颖而出,博士硕士舰长群体、留学生士官群体成为一线主战舰艇部队的脊梁。
作风连着战斗力。中国海军紧紧扭住思想作风建设这个“突破口”,从“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教育活动,到“加强党性修养、锤炼思想作风”教育整顿活动,使狠劲、使实劲、使长劲。现在,全体官兵的理想信念更牢了,建设理念更新了,作风更扎实了,干劲更大了。
营造良好的转型环境。中国海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紧紧盯住重大装备采购、重点工程建设等关键领域和环节,先后制定了《装备建设廉政巡查实施办法》等30多项廉政制度规定,建立了干部考核、财经审计、纪检调查“三位一体”廉政考核模式,作为全军试点率先组织开展巡视工作。一个风清气正的部队环境,为加快推进海军建设转型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纪律保证。
转型也是文化的转变。近年来,海军为充分发挥文化的育人励志功能,广泛开展了“红色经典·蓝色情怀”系列歌咏活动和“大海豪情·水兵心声”原创歌曲征集活动,“军港文化”“岛礁文化”“龙宫文化”“甲板文化”……具有鲜明海军特色的先进军事文化,像无声的春雨,滋润着青年官兵的理想之树;像无形的巨桨,助推着海军建设航船加速前行。
我们相信,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已经占领了世界军事理论的制高点,提出的由近海走向远海、提高蓝水作战能力等新理念,既体现了海军现代化的要求,又符合中国海军的发展方向。全体海军官兵继承了红军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一支具有坚定信仰、敢于战胜一切敌人的强大海上军事力量。中国海军具有打赢三场海战的实力。
145.中国不乏为了捍卫国家核心利益不惜一战的意志。
面对美国的亚太新军事动向,中国应该持什么样的姿态?
罗援少将认为,面对美国的战略威慑,我们必须直面挑战,沉着应对。
稳定、安全、向上的国内环境,是维护国家安全、地区秩序和世界和平的先决条件。一定要把国内的事情办好。中国共产党与各族人民结下了鱼水情。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把人民的利益维护好、保障好、发展好,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民心保证。同时,要处理好与外部的关系,构建良性互动的外部环境。
维护和平需要人民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反复提出“美国衰落论”的正是美国人自己,宣称“美国世纪已经终结”的也是美国人自己。美国走上世界霸主地位60多年来,八次唱响“衰落歌”,但每次都因美国政府的变革赢得了转机,伤而复生,并且实力进一步提升。20世纪70年代,日本人也在国家崛起的高潮中发出了“日本沉没”的呼喊,这是大和民族对危机的预警和强烈忧患的敏感。
中国人的自豪感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不断得以提升是必然的,但自豪之余,我们千万不能忘记圣人先贤留下的遗训:“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居安思危,居兴思衰,是一个民族得以延续并强大的精髓所在。
“中国没有打仗的意愿”,这是对的,但只说了问题的一半,还有一句话应该是“中国也不乏为了捍卫国家核心利益不惜一战的意志”。只有把两句话说全了,向世界全面、准确、完整地传达我们的既定战略,真实反映国策、军心、民意,才能把“中国不想打仗”的良好意愿变成现实。否则,就会向对方发出错误信号,以为中国是在“以土地换和平”,别人将以为我软弱可欺,战争将不可避免地逼近中国。
建国以来,中国经历的几场自卫战争,中国都没有打仗的意愿,但是,战争还不是来了?“树欲静而风不止”,打不打,不是由我们的主观愿望所决定的,它是由对方的扩张野心和对实现扩张野心的得失判断所决定的。当它判断利大于弊时,很可能铤而走险;当它判断得不偿失时,就可能望而却步。我们必须明确告诉对方,如果触犯中国的核心利益,如果欺人太甚,中国不想打也得打,否则有忤民意,就是违宪、失职。
目前,周边大多数国家本身不具备用战争使中国屈服的条件,但我们要警惕这些国家挑起摩擦、拉美国介入。因此,我们必须做好各种准备,包括与美国开战的最坏准备,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防患于未然。只有做好中战的准备,才能遏制小战;只有做好大战的准备,才能遏制中战;只有做好应对强敌介入的准备,才能遏制小敌不敢嚣张。
其实,我们根本就不需要忌讳借助军力的问题,哪个国家解决争端不以军事力量做后盾?放弃军事斗争手段,就变成没有牙齿的老虎,谁都可以欺负你。做好军事斗争的准备,但又不轻易言战,不打第一枪,这样才能更加体现我们泱泱大国的和平诚意。如果没有军事力量做后盾,我们岂能收复西沙和永暑礁、赤瓜礁等岛屿?南海主权声索国将得寸进尺、得陇望蜀。孙子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伐兵”、“攻城”是迫不得已的最后手段,在“伐谋”、“伐交”尚有一线希望时,我们绝不会轻易“伐兵”、“攻城”,但没有“伐兵”、“攻城”的实力、准备和意志,“伐谋”、“伐交”也是不可能实现的,即便实现了,付出的成本和代价也会相当大。“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在谈判桌上也难得到。”
因此,在解决与周边国家的争端问题上,我们必须将“硬实力”和“软实力”都抓好用好,软硬兼施,恩威并举,刚柔相济,特别是要做好应对个别国家在非理性状态下孤注一掷的准备。正如孙子所云,“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只有有备才能无患,只有敢战方能言和。
146.中国将让挑衅者付出沉重代价。
2011年11月9日 ,著名军事专家彭光谦少将和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李杰大校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时说,中国周边现在形势很复杂,但中国不怕挑衅,谁挑衅,中国都将奋起反击,让其付出沉重代价。
李杰说,目前我军力比20世纪60年代要强大很多,而且陆海空天电均衡发展,军力在世界上属于前列。但我们国家面临的战略格局和安全形势却要比以往复杂得多,我国陆上周边14个国家中,虽然大部分陆地边界问题得以解决,但中印边界划界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海上方向的9个相邻相向的国家中,有很多和我存在着海洋权益的争夺矛盾和纠纷,加之域外大国,如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在海上方向设置的C形包围圈,以及不断构筑的“亚洲版北约”,使我海上方向安全形势日趋复杂。尤其是我国当前虽然GDP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但还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我们的经济基础和工业科技水平还不太强,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发展,所以,应该更加埋头苦干,大力发展我们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同时也要不断增强军事实力和威慑能力,使国力更强大。只有这样,届时我们才能更加坚定地体现我们的国家意志,使任何敌人不敢轻举妄动。谁轻举妄动,就要让他付出极其沉重的代价。
彭光谦说,建国以来,我们从未主动打过谁,无论是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都是被迫实施还击的,不存在打谁不打谁的问题。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包括国防实力大大增强,外敌对我国入侵的威胁有所减少,我国的安全环境大大改善,当然形势仍然相当复杂。未来我们会进一步发展全方位的友好合作,改善我国安全环境。但是如果有人要把战争强加在中国头上,中国会奋起反击。
我们认为,这就是中国人民的心声。
147.中国必须顶住亲美派、投降派、汉奸和卖国贼等炮制的“恐美论”、“妥协论”和“投靠论”。
60 多年来,中国一直存在着这样的观点:中国国力处于弱势,应该把钱用在经济建设上,不要把太多的钱用于军事建设。美国太强大了,中国打不赢美国,与美国对抗没有益处,中国要对美国妥协,在南海争端上,中国应该采取妥协立场。与美国交恶,不如与美国交好;与美国交好,可以从美国那里得到更多的好处。等等。
如果对这些奇谈怪论不加分析,很容易受骗上当。因为这类观点好像是从中国国情出发的,又是为中国利益着想的。其实是委婉地表达了“恐美论”、“妥协论”和“投靠论”。
中国一直是把财力、物力、人力主要用于经济建设的。适当增加军费是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的需要。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我们就会在面临的军事挑战中处于被动地位。不是我们要搞军备竞赛,而是美国及其盟友对中国发动挑衅,企图制衡中国、侵略中国。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证明,中国可以打败美国。在国家利益、领海领土主权上,中国决不能向美国和周边国家妥协,否则就会造成中国是软骨头的印象,从而使它们得寸进尺。中国是一个独立国家,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会投靠任何一个强国,包括美国。
中国顶住了此类“国家”论调的牵引力和这些论点所包含的零和逻辑,按照既定方针和战略计划,沿着正确的轨道开展军事建设,而且不断增强灵活性,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我们必须继续这样做。
我们是否有可能再次因某种原因而放弃高端科技项目,而将注意力转移到别处?我们是否能够保持长期的经济和军事战略方向,以及是否能够以实际行动来落实这些计划?
美国可能会一蹶不振,即使会出现向好的迹象,但因为困阻美国的根本矛盾依然存在,美国的衰竭是定数。
我们要把左拳伸向以美国为首的敌对势力,把右拳伸向国内的腐败分子、分裂势力和汉奸、卖国贼。
如果发生战争,我们要尽最大努力将战场控制在我们的边界之外。可以深入南韩、菲律宾或美国本土作战。
我们将坚守正义,维护正义,建立正义主导的地区新秩序和世界新格局,并为此不惜投入资源,迎接任何挑战——决心打赢三场局部战争,而且有能力打赢世界大战。我们对此的承诺坚如磐石。
我们认为,资本列强不像自诩的那么强悍、威猛、不可战胜、高大、光鲜,而是外强中干、表面狰狞、欺软怕硬、极其反动、邪恶的国家。
这是我们根据多种相关的量度进行测验得出的结果。
测验包括智力测验、能力测验、人格测验、成就测验、态度测验、价值测验,也包括国力测验、军力测验、外交测验、政治测验、民意测验等。各种不同的测验有着各自不同的特性、不同的适用范围、不同的测验规则与程序。我们在测验中注意到了相关的内容。
测验的实施方式有个别测验和集体测验两种。个别测验一次只能对一个受测对象进行,集体测验则可以有多个受测者同时参加。集体测验的优点是节省时间和人力,但容易相互干扰,需要精心地组织,测验的程序也要相应简化。个别测验的优点是测验程序可以相对复杂,对刺激以外的因素所产生的影响容易观察到,不易同刺激本身的影响发生混淆。我们既进行了个别测验,也开展了集体测验,力求测验结果的互相印证和准确度。
我们在测验的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统一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对地点、内容和指向性的选择考虑周到,对时间的长短事先做出了估计,并且尽量压缩测验的时间,避免了引起被测者的疲劳和厌烦。我们还合理安排测验与休息的间隔,对测验过程和结果准确记录。
结果显示,中国的个别著名学者是“西化式”的,具有严重的亲美倾向,有被国外反华势力、国内反共势力利用之嫌,或者就是披着学术的外衣为各种反动势力服务。美国国力严重缩水,各种矛盾累加,呈现出激化态势。美国民众对美国制度和价值观产生怀疑,不少学者、专家揭示了美国的恶劣现状,并认为美国历史已经终结,未来可能会解体。现在的美国已无力打赢两场局部战争,更无力打赢世界大战。但以美国为首的反动力量有发动战争的冲动,这种冲动有时表现得很强烈,而且越来越强烈。世界真正的民主力量要提高警惕性,防止美国、日本等铤而走险。
在当今世界上,只有一小撮反动统治者才是穷兵黩武的好战分子。美国人民是反对战争的,世界各国人民都是爱好和平的。无论是中国人民,还是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人民都希望和平发展,也有信心遏制战争,共同使和平发展期不断延长。
黄海、东海、南海都是中国的。中国人民不仅要全力捍卫领海和领土主权完整,维护国家利益,还要实现统一大业。
2012年1月18日 星期三
联系短信:14747373659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