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人民日报今天题为《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的文章尤其是这个标题,笔者首先联想起的就是曾经被批倒批臭的“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两者虽然时代不同,但作为屁话还是一模一样。按照文章特别是标题的提法,我们能够推导出的直接前提就是
改革不可能完美——大家认了吧。
不改革定有危机——让我改过瘾。
一个“宁要不完美的改革”,已经把某些群体的心地说了个明明白白。在老百姓已经经受的改革中
——大多数人买不起房只是“不完美”;
——大多数人看不起病只是“不完美”;
——大多数人上不起学只是“不完美”;
——大多数人死不起也只是“不完美”;
——大多数人血汗为少数人享用同样是“不完美”;
——大多数人由主人翁变弱势群体依然只是“不完美”;
——大多数人面对贪官恶霸横行无可奈何还只是“不完美”;
——大多数人看着数十年成果为洋鬼子享用干瞪眼同样只是“不完美”……
回过头来问问,究竟是谁搞出来的这些“不完美”?又是谁在希望继续“不完美”?!
尽善尽美确实不可能,但为谁而改、改的成果由谁享有的根本原则却必须毫不含糊。摸到的石头无论大小应该大家有份,不能少数人得宝石而多数人得烂泥。不认真搞清楚这些基本的问题,则改革的喧嚣不过就是忽悠。
再说不改革就有危机的问题。如果大家觉得满意的制度和现状,最多只能是完善和提升,而不能为改革而改革,以致本来没有危机的,反而改出很大的毛病——就像上边列举的那些“不完美”——来。尽管“两极分化”已经是活生生的现实,但我们为了面子仍然只能说那是“不完美”而不能真的以为改失败。以中国历史而论,孔子向往的“三代”制度管了千多年,唐朝的制度也管了300多年,其间自然也有调整和提升,但总体还是相当稳定的,没有疯狂地为改革而改革。相反像王安石那样的所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改革,倒把一个好端端的北宋折腾得后来偏安一隅。什么叫“人言不足恤”?不过就是利益集团的言一定要恤、而大多数人的悲惨呐喊就无须顾及而已。都折腾好几十年了,谁还看不清其中名堂么?
现在是老百姓和利益集团都在想方设法落实小平同志的高瞻远瞩。小平同志早就说过,没有政治体制的改革,经济改革的成果最终可能也保不住。如今确实到了见分晓的时候
——当把宪法规定的政治体制改掉也就是吴邦国委员长说的“五不搞”搞成,则既得利益集团和他们的外国主子就可以对吃稳发展成果比较彻底地放下心来;
——假如宪法规定的政治体制不被改掉也就是搞不成吴委员长说的“五不搞”,则利益受到严重损害的大多数人有希望向毒蛇猛兽们讨回一部分应得的蛋糕。
“不完美”的改革不能再搞,消除危机只能是拨乱反正——也可以称“改革之改革”。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