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的争议在哪里?
人民日报《宁要 不要》之所以会引起争议不仅在于它旗帜不够鲜明,还在于它回避了人们对于改革的核心关注点,没有正面回答人们关于改革的争议在哪里和该怎样来解决。
当前中国社会没有人否定要继续改革,争议的关键在于继续深化改革到底应该改什么、怎样改。核心焦点首先是在改什么的问题上,改革的决策者们如果对这个问题没有个明确的回答,那么也就难以达成继续改革的共识,凝聚改革的动力。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已经30多年,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许多问题,并且有的问题已经比较严重,继续回避这些问题,继续摸着石头过何的改革是再也进行不下去了。
围绕改革,最大的共识就是“必须改革”的这个判断。这个判断的依据既源于过去30多年改革带来的好处,也来源于30年来积累的经验与不足(积累的问题);还来自其他一些国家拒绝改革或改革失误而导致的更严重的问题,甚至国家解体的教训。因此,改革是必须要改。
那么争议在哪里呢?首先是对“必须改革”的“必须性”或曰“急迫性”、“危机性”的认识。一种观点认为目前中国“面临危机”,党也面临着“四种考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中国现在的“必须改革”与1978年时的语境完全不同,现在不是经历了大灾难、大危机后的“非改不可”,“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已经把国家带向了民族复兴”的“盛世”,“继续改革”只是延续中国继续发展的内在逻辑,国家不存在“必须改”的危机。问题提在这里,到底属于那种情况,人们自有判断。
其次是“改什么”和“怎样改”的争议,并且围绕经济和社会改革的争议越来越具体。同样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改革30多年来所形成的“利益集团”的批判,对政策不公平的指责,对政府调控不力的抱怨。认为经济和社会领域的继续深化改革,最急迫的是解决“公平和正义”的问题。因此主张“公平”与“发展”、“公平”与“效率”从以前的“发展和效率优先”转向“公平优先”。而另一方面则主张“继续做大蛋糕”,继续“发展压倒一切”,同时用强力“维稳”来保障和支撑“发展”。说穿了,“公平与效率”孰者优先的争议主要是“得利集团”与相对“失利”群体的争议。百姓呼吁继续改革应着重解决“公平、正义”问题,“利益集团”则主张继续坚持“发展”优先。争议虽然激烈,但仍勉强可以掩去、淡化或回避其“政治化”的含义,不去做“政治化”的解读。问题在于不同的抉择必将对改革的节奏、发展的路径产生不同的影响,也必将使人们对党和政府的认识产生不同的影响。面对这两个方面的抉择,是对不同的人们的不同的经济立场的选择。
以上主要是经济和社会范畴的问题,但谁都知道经济、社会问题与政治是个什么关系。
所有争议的根源与结果都在或者必将反映在政治领域,一切的争议其实质都会簇拥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周围,政治的争议既是根本又是结果。首先,对什么是“政治体制改革”本身的争议就很大。官方只是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概念,具体的原则、路线阐述很少。一些官员、学者们认为,行政体制改革就是政改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此说中国的政改一直在推进。
也有一人认为,政改的核心是权力生成机制,他们的主张是在中国实现西方式的民主政治制度。
还有相当多的人认为,权力生成机制可以实行民主,但并不一定就实行西方式的民主政治制度。
可见,不管是那一种主张,都表明中国急切的需要政治制度的民主化。可以说如何实现政治民主、实现什么样的政治民主才是中国最大的困难与困惑。
虽然争议很多,但对改革的大方向,即中国到底是应该建设成有中国政治特色的现代国家,还是应当在政治上西方化,走模仿美欧之路,社会已在逐步形成选择前者的主流意见。
对于未来改革路径的选择,应当选择倾听绝大多数的中国人的声音或意愿。百姓对于深化改革的要求是急切的。但是,急切并不是“激进”,他们支持的是稳定、积极、渐进的改革,而不是“激进”改革。他们深深地知道只有社会主义才符合他们的利益,因此他们要的是社会主义的改革而不是资本主义的改革,是人民民主的改革而不是资本民主的改革。只要以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意见为依据,中国就会走出一条与前苏联不同的改革道路,同样必将结出不同的果实。中国的崛起、中华民族的振兴只有超越资本主义,而不是复制效仿资本主义,这才是中华民族的振兴之路,才是中华民族振兴的证明。
继续改革需要以凝聚共识为基础。必须理解人民对改革的急切心情,继续深化改革应以绝大多数人民的意愿凝聚新共识,及早达成继续深化改革的基本路线或原则。改革不是为改而改,更不是为了获得西方的认同,把自己融入西方。它理应为中国为中国人民创造出更广阔前程。不是喊着“顶层设计”吗,先列出几条线线、几个原则来,或者更直白的说明确的指出一条改革的政治路线来,如果这条路线可以凝聚人民、达成国内的团结,而不是越改越造成严重的社会分裂,那么继续深入的改革就有了基本的胜利保证。
当然,任何改革都可能是不完美的,但是必须努力追求完美。“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也不要不改革的危机”其实质是顽固的坚持“改什么、不改什么”的危机。为什么会有人坚持或固守这种“抱残守缺”式的改革态度?浅里说是要固守“既得利益”;深里说,不是想浑水摸鱼就是别有用心。他们看到百姓对于改革的急迫性诉求,企图转移百姓对改革诉求的方向,把百姓对改革的急迫性诉求转化为“激进”性行动。
总之, 改革到了应该有一条明了路线的时候,以避免“摸着石头过河”落入陷阱的危机。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wu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