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市场原则的现在并不是央企,而是某些不思进取却又想通吃一切的私企老板,是那些抱怨中国市场化还不够彻底的部分媒体和学者。坚持市场原则的其实正是李荣融和国企,而不是他们的反对者,反对央企涉及房地产领域甚至要求强令退出者才是违背市场原则的。
最近十多年来,国企做大做强了,不料却遭到部分媒体和学者的合力“围剿”。对此,国企领导人的反应大概首先是不解和无奈。早在2007年,时任国资委主任的李荣融就已对此做出了典型的表述:“我想不明白,为什么国企搞不好的时候你们骂我,现在我们国企搞好了你们还是骂呢?”
无奈之余,他们也曾偶尔发出辩解之声。今天,一些媒体的“围剿”愈加猛烈,以至于央企发言人已经成为“高危职业”。两会正酣,退休后改任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的李荣融站出来回应了对国企的种种指责。
3月4日,李荣融在当日的全国政协小组讨论会上强调,世界银行《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报告选择在今年“两会”之前推出,出台时间较有针对性。对于报告中的观点,他显然并不赞同。李荣融还表示手上数据充足,不怕与世行辩论。同时,李荣融再次驳斥了国退民进这一说法,并称之为“无稽之谈”。
当前部分媒体一味地替民企抱怨,却无视民企自身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对于民企的发展,李荣融就总结了几个不足,如信息不足、信用不足、培训学习不足等。央企规模大,又通归国资委管,可以做到信息共享,这也正是规模优势的体现。私企在这方面有不足,实属自然。信用不足也是难以避免的,你可曾听说过有国企老板“跑路”?有的私企老板,不舍得在员工甚至自己身上花钱培训,称其培训学习不足也没有不妥。
本来国企民企各有优劣长短。但是媒体却一边倒地厚此薄彼,制造对立。3月6日,李荣融反驳了这种刻意在国企和民企之间制造对立的论调,指出“无论是大中小企业,还是国有非国有企业,努力把中国的竞争力提高。相互之间不是敌对,经验共同分享,教训共同吸取,竞争共同提高。我们的工作是要促进产业的国际竞争,言论也好建议也好,都应该有利于企业的成长,不要整天斗来斗去。”这其实是重述了他2011年底的观点,当时李荣融就指出国退民进、国富民穷,并不符合事实,纯属部分媒体学者的炒作:“我现在清华讲课,一半学生来自非公企业,可以说,我还没听到哪家民营企业骂国有企业,真正骂的是个别学者。”确实,那些有上进心的民企,如华为、三一、沙钢,包括富士康,很少听到他们的怨言。
李荣融还指出,媒体指责国企缺乏创新,也是站不住脚的。
说来好笑,破坏市场原则的现在并不是央企,而是某些不思进取却又想通吃一切的私企老板,是那些抱怨中国市场化还不够彻底的部分媒体和学者。
3月7日,全国政协经济界第36组会上,全国政协委员、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称,目前仍有超过1/3的央企未回归核心主业,建议政府加强考核管理,列出央企退出房地产业的时间表。李荣融则表示,资本就是要追逐利润的,因此不要去埋怨企业,而是要在政策上着力研究。
在这一问题上,坚持市场原则的其实正是李荣融和国企,而不是他们的反对者,反对央企涉及房地产领域甚至要求强令退出者才是违背市场原则的。凭什么央企不能进入房地产领域呢?难道只有那些私人房地产商才有资格涉足房地产吗?借助行政手段强令央企推出房地产领域难道不是违背平等竞争精神吗?强令央企退出难道不是助长私企的垄断吗?那些没有家庭道德感的私企老板,他们开发的楼盘,我们能放心入住吗?央企的信誉先不讲,他们只要在地产领域落足,私人老板们就多了个竞争者,这样才会有积极向上而不是飞扬跋扈的动力,这才是市场竞争精神的体现。
2010年8月24日,李荣融在离任感时,“自己评价自己是一个忠臣”。此言一出,就遭到当时部分媒体的“围攻”,有些学者还语出讥讽,甚至到现在还在为某些骗子唱赞歌,一方面对李荣融这样尽职尽责的“忠臣”乱泼污水,一方面却对佐利克和吴英这样骗子倍加呵护情有独钟,这一对比,真是耐人寻味。
此帖是经过 杜建国授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