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孤陋寡闻、学识浅薄之故,近来一个之前闻所未闻的新名词不断冲击耳鼓。起初不以为然;此后,频次渐多,不由得不注意;后来稍微留意一下,感到有点不太对劲;再细细想想身上似乎冒出点点冷汗——这个名词叫“顶层设计”。
何谓“顶层设计”?问一下百度老师,分别给出了建筑、工程、艺术、经济四个领域的不同概念解释。
关于建筑学”顶层设计”的概念是这样定义的:“就是一个总体规划的具体化。
让人觉得饶有趣味的是,接下来的一段补充性叙述:开发商进行“顶层设计”的目的是把所开发的公寓楼次顶层和顶层阁楼连成一体,变成两层的复式楼,这样在售楼的时候可以把次顶层楼与顶层阁楼进行捆绑销售或是阁楼打折销售。这样一来开发商就可以多卖一层房了。在这里有二点值得注意:一是“顶层设计”是在合法审批手续之外的自行设计,是不能依法办理产权手续的;二是“顶层设计”的目的是开发商违法的自我图利。
在建筑行业,这种打法律“擦边球”或钻政策空子的你好我好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事情屡见不鲜,人们也见怪不怪了。
问题是“顶层设计”这样的提法用在了改革领域,叫“改革顶层设计”。这不免让人大感狐疑。
改革在我国已经推行了三十多年,人们在经历了酸甜苦辣的复杂感受之后,由最初的兴奋、期待、参与、幸福、痛苦、麻木、到忧心忡忡,非一言所能尽述。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推行改革时说过一句非常著名的话:“摸着石头过河”。因为改革之初,没有什么经验可寻,这样的提法大抵为人们所接受。但这句话的另外一层没有表述出来的意思也很明显:改革要趟的这条河水不深,没有国家变色的激流险滩,更没有制度改变的深沟暗壑,按照预先确定的目标去走,摸着石头是可以过河的。
再看最近关于改革的提法: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区,这话的意思可以解读为:改革还没有完结,改革已舟至中流;深水区水深浪高,激流湍急,若有不慎,有覆船之虞。
由此产生二个问题:一是本来是摸着石头是可以过河的,怎么误入了“深水区”,是不是在前进的方向上出现了偏差?二是到了深水区该如何渡过去。是调整偏离了的方向,回归原来确定的航线;抑或全体“船员”商讨出个万全之策,共同抵御风浪,然后继续前行;或者听从身绑“救生圈”的少数人意见,加速航行?
现在又突兀地冒出了“改革顶层设计”提法,让人一头雾水。首先与改革的“过河”理论在逻辑上讲不通,在理论上不兼容。从过河变成了盖公寓,类似于电影手法的“蒙太奇”,变换得太快,技法略显高深,让人眼花缭乱,普通民众看不明白;其次,需要进行“改革顶层设计”,似乎告诉人们:改革基本大功告成,只剩下顶层阁楼”“夹带私货”那点事。一个是舟至中流,一个是工程即将竣工,这与“深水区”的提法也相互矛盾。还有更加雷人的惊悚提法:“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改革“要杀出一条血路”。人们要问:改革这么多年,难道误入了“死胡同”,前进的途中还遇到了敌人?不拆墙、不动刀动枪,就走不出“死胡同”、过不了关口?那么,这堵原来是什么样的墙?这墙是护院防贼,还是违章建筑?这些敌人是谁?需要闯的是什么样的关口?这些问题,让人越想疑问越多,一脑门子浆糊。
也许,从建筑学意义上来诠释“改革顶层设计”有牵强附会,误导读者之嫌。但“改革顶层设计”概念是由此演化而来,这应该是没有疑义的。
“改革顶层设计”名词应该是从经济学领域引申而来的。然而在经济学领域似乎原本没有“顶层设计”这一概念(或许有,纯因本人浅薄而未知),但是看到了国内某些“光芒四射”的经济学家在使用这个词,感到惊喜万分;若真是咱国经济学家的首创发明,那当仁不让地要申请专利保护,让全世界的人都去佩服咱中华民族的“智慧”。
那么,在咱们这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度里,在史无前例的改革伟大试验中,使用“顶层设计”这样的提法,究竟合适不合适呢?本人认为“改革顶层设计”需慎用。有三方面值得关注的理由:
一是把改革者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相割裂。在咱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里,没有人否认领导者是人民的公仆,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这顶层提法有高高在上、俯视众生、统揽万物之意。这顶层站立者是何许人也?绝不应该是人民公仆。那么会是谁?是自命不凡的精英们,还是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们?广大的人民群众位于何处?难道是站立在地面上的“底层冲动”群体?
二是“顶层设计”拒人民于参与改革进程之外。能够进行顶层设计的参与者至少是属于“精英”级以上的人士,”泥瓦匠”和“业主们”是断然不能参与的。更有经济学家提出“顶顶层设计”的概念,言下之意,顶层设计由我们这些经济学家代劳了,设计好了以后,由顶顶层拍板定案便可付诸实施。那么”泥瓦匠”们的意见和“业主们”的想法要不要表达、体现并融入设计之中?那些让人不怎么放心的经济学家们设计出来的方案凭什么要由“业主们”来概括承受结果?这无疑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三是难以破解业已形成的既得利益格局。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同时也带来了难以破解的社会困局。1%的人拥有99%的财富形成既得利益阶层,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收获分享改革的红利甚微。在这改革步入历史转折点的关口,在这激烈利益博弈的角逐场,没有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单靠顶层设计者能在多大程度上打破现有的利益格局?不打破既得利益格局,建立普惠共享的利益调整改革机制,人民群众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如何去调动?没有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改革能获得成功吗?
地球人都知道:贫富差距和二极分化是市场经济必然带来的副作用,连市场经济行之有年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不得不承认对于这存在已久的痼疾是束手无策的,当然这也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所决定了的。而社会主义国家则不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政府具有调节功能,只要政府发挥好职能作用,有为广大民众谋利益的执政理念,是完全可以创造繁荣、共富、公平、正义的人类社会奇迹。反之,如果一味相信那些食洋不化的所谓精英、学者的意见,甚至听从某些国际组织或国家的建议安排,中国改革将不可避免地误入歧途。君不见那些曾经主导我国市场经济改革进程的精英学者们,正在叫嚣中国政府干预过多、国企太过垄断吗?把由市场经济带来的贫富差距原罪一古脑地抛给政府和国企,以此来洗刷自己的罪责;这样无耻的人究竟在想什么,用脚趾头都能想得出:他们的目的就是要瓜分国企,摧毁社会主义国家赖以支撑的经济基础,改变社会主义的性质,为彻底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铲除最后障碍。他们这样以改革的名义行“走私”之实,老百姓会答应吗?
改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领域的方方面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当然需要统揽全局、科学规划、统筹兼顾、搞好协调。但是改革更是事关全体人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必须要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地动员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倾听群众呼声,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切实解决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样才能统一思想,步调一致,万众一心,共闯难关;否则,一味迷信于“顶层设计”,甚至只依赖于精英们或国外势力的蛊惑,为他们谋取利益而强行闯关,那么无论以多大的勇气、下多大的决心,都难逃失败的命运。中国不是东欧、也不是利比亚,在中国人民的心中始终有一把标尺,有一盏指路的明灯。
改革需要理性,需要积极稳妥,不能情绪化,更不能以改革为幌子行挖国家墙角、颠覆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之实,这是国家宪法所不允许,也是中国老百姓所不能答应的。
人民期待改革能够描绘出一幅繁荣、共富、公平、正义、民主、清廉、法制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美好前景,而不是其他。唯如此,中华民族才能在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宁要符合人民群众期待的改革,不要动摇国家根基的危机。
“改革顶层设计”提法需慎用
(下一篇博文:国有企业改革方向,敬请期待)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