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独生子女可以生二胎的政策出来之后,很多网友认为即便能够生二胎也生不起,因为现在社会抚养一个孩子的成本太高。面对来自大众如此“民粹”“不和谐”的叫嚣,作为前些日子反“民粹”的第一干将、“资深五毛”网--环球网力推一篇叫做《评两孩新政:“两孩养不起”是伪命题》的文章。其实原为了不刺激读者,取了一个比较不露骨的题目:《“两孩养不起”是畸形教育的借口》。但的用意、文章的精髓根本逃不过环球网编辑的火眼金睛,于是环球网编辑们认为文章不够厚道,取个题目都遮遮掩掩,就给改了个露骨的题目---《评两孩新政:“两孩养不起”是伪命题》。
不过我觉得这个题目还是不够直白,环球网可以拟个更符合文章中心意思的题目加以推荐:
----比如《回应“两孩养不起”伪命题:不能富养就穷养啊!》(原文有点睛之笔:“当然,农民工孩子的养育成本与明星土豪养育孩子的成本是有天壤之别的。每月挣3000元,非要按挣3万元的标准来养孩子,那总是养不起;只要量力而行,他就总有办法了。”)
----比如《什么叫养不起两个孩子,每天喝稀粥不就行了!》
----比如《养不起两个孩子?生病别去医院就行了!》
----比如《两个孩子养不起?上不用交钱的学校就好了!》(原文有点睛之笔:“用不着每家每户天天都在望子成龙;用不着为考试分数天天与孩子斤斤计较;用不着小看孩子的免疫力而为点点小感冒而干着急。”)
----比如《养不起两个小孩别养啊,还拿这个说个鸟事!》(原文点睛之笔:“对一些人来说,不光两个孩子他养不起,一个孩子他也说养不起,甚至他还说连自己也养不起,还要啃老还要欠债。自己认为养不起的,不养好了;也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育选择,不生也是他的权力,但不要太拿养不起说事儿。”)
这篇文章21号中午刊在环球网评论网页置顶,那个时候我去看,觉得主编要是还讲点良心,应该会很快撤下来。没想到我23号晚上20点去看的时候,竟然还在环球网评论网页中高高置顶,我就不得不吐槽一下。
文中刚开始讲“农民工”既然穷,那就别指望和“土豪”一样给孩子那么好的条件,然后就开始冷嘲热讽这些养不起孩子的农民工“有的人主要不是财力不足,而是时间精力成本不想付出”,露出周扒皮的面孔训斥这些农民工嫌工作“太累太辛苦”,想养孩子就一天打三份工啊,24小时呢!如今市场经济,赚钱的机会有的是,你怎么嫌苦嫌累只干十来个小时呢?“时间精力成本不想付出”!
真是混淆是非,滑天下之大稽!大多数人抱怨养不起,是因为正常的教育、医疗成本负担就已经非常重,是要把孩子“正常养”都不行,而不是要把孩子当土豪公子养。你见过哪个农民工真的奢望给自己孩子从小当土豪公子哥养?当然了,这些文痞们整天自绝于人民,他们头脑里的农民工想必都是一群恬不知耻、不掂量自己几斤几两、成天妄想吃天鹅肉的癞蛤蟆形象。
谈教育让农民工孩子不要对分数斤斤计较,谈医疗让农民工孩子生病了别去医院,把占人口的大多数逼成这个样子,难道应该反思不是这个社会,而竟然是农民工自己的心态?是农民工们要反思:本来我就是命贱,不应该索求太多,光明幸福的人生啊,考试高分是那些能够花钱购买课外辅导、上重点学校重点班的贵族孩子们的,医院是富人去的,我们就不要奢望了。妄图通过教育让孩子成才,从底层流动到中上层,断了这个念头吧!
让我们永世不得翻身吧!但是,我们要心存感激,要懂得“命中注定”这个东西。
文章最后莫名其妙说“很多嚷嚷养不起的,还都是高学历高阶层的人士。”。通篇讲穷孩子穷养、农民工别折腾土豪育儿方式,最后莫名其妙虚晃一枪,玩得不过是指桑骂槐的老招式。】
环球网置顶若干天奇文:
评两孩新政:“两孩养不起”是伪命题
现在生育政策放宽了,却引来了很多“两个孩子养不起”的议论。
养不起的借口之一是“抚养成本太高”。都拿成本说事儿,说的却是娇宠独生子女时成本的老黄历,然后再将它乘以二。当然,农民工孩子的养育成本与明星土豪养育孩子的成本是有天壤之别的。每月挣3000元,非要按挣3万元的标准来养孩子,那总是养不起;只要量力而行,他就总有办法了。
养不起的另一借口是“太累太辛苦”。对一些人来说,不光两个孩子他养不起,一个孩子他也说养不起,甚至他还说连自己也养不起,还要啃老还要欠债。自己认为养不起的,不养好了;想要养的,怎么着也养得起,苦累都变成了甜蜜和快乐。
养不起还有一借口是“工作太忙没时间”。人生的意义在高速运转的事业机器上是想不清楚的,那就让工作节奏慢下一点来好好想想。生活幸福、事业成功、家庭和谐有时候与学历高低、挣多挣少、时间紧绷并不一定直接关联。现实中,有的人主要不是财力不足,而是时间精力成本不想付出。也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育选择,不生也是他的权力,但不要太拿养不起说事儿。
其实,养得起或养不起根本不是问题,或者说是一个伪命题,而真正争论的关键可能还是如何养。
因为,养孩子哺育后代本来就是动物的本能。非说养不起,那就有点矫情,那是社会将他这个人异化了,那他就连自己作为人这个物种的延续的基本能力都没有了。
我们小时候,家里哪家都是三四个以上的孩子,父母也都要工作,收入也很微薄,人均几元钱,也就这样长大了。我真佩服我们的父母;我也佩服我们自己。那时候,家长也不用像现在这样,如同护花使者一般过分呵护聚焦孩子,孩子却像春风吹又生的野草自然长大。一个是养,一群也是养;孩子增加一倍,费用不是简单翻倍;孩子有了伴,养起来轻松多了。
我一个朋友在美国打拼十多年,有一份尚可的工作,在费城郊区有简单的车简单的房,娶了一美国媳妇,生养了4个孩子,媳妇当了全职太太,父母从国内退休后去美国跟他一起过,也帮助打点临工,生活不很富裕,但也其乐融融。他说,他从来没有想过养得起养不起的问题。
当然,关键是看怎么养。很多嚷嚷养不起的,还都是高学历高阶层的人士。他们的养不起,是说要将他们的孩子打造成比他们更加精英的人,如此花费他们负担不起:要请最贵的月嫂;要吃最贵的洋奶粉;要买最高级的玩具;要上最好的双语幼儿园;要上最上档的特长班;要上择校费昂贵的重点小学中学;要不让生活质量有一丁点下降。既要自己活得优雅舒气,又要孩子处处拔尖。粗放式养孩子现在已不为一些高精尖人士认可,自己已经是白骨精了,还要让孩子从起跑线上就处处高人一头。这样养孩子,的确难度很大。
其实,当我们将怎么养的问题想通了之后,对改变我们畸形的教育也有很多好处。用不着每家每户天天都在望子成龙;用不着为考试分数天天与孩子斤斤计较;用不着小看孩子的免疫力而为点点小感冒而干着急。孩子的将来是他自己的,只要孩子同你一样,品德端正、积极向上、身体健康、自食其力,也就足够了。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