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我在网上看到有的网友把中国当下的主流知识分子,比做杜牧诗句里“商女不知亡国恨”的“商女”,对于这种类别我不能赞同,因为这种类比其实是侮辱了商女,因为一些知识分子表现出的是为不亡国而恨,他们抱怨当年日本法西斯为什么不占领全中国,他们抱怨今日的中国为什么不是美国的一个州,他们抱怨中国的殖民地为什么没有三百年等等。试问,杜牧笔下的商女即使不在意是否亡国,也不会像今日的中国知识分子盼着亡国的,所以,称很多知识分子是不知亡国恨的商女,是对商女的侮辱,这些人比商女无耻的多。
我最初知道“商女不知亡国恨”这句话,不是从杜牧的诗歌里,而是小时候看的一本叫《桃花扇》的小人书,我记得男主人侯公子(记不住此人的名字了)一出场是一位爱国的名士,当时清军已经占领北方,侯公子是支持南明朝廷的名士。小人书里,侯公子一日乘船在江上,看到美女李香君,不由得脱口而出:商女不知亡国恨,谁知李香君听到了,回应道:不知亡国恨的岂止是商女,于是具有爱国情怀的两人开始交往。后面的情节就记不清了,但最后的情节却记得,南明覆灭了,李香君独自凄苦生活,想念侯公子,不想冬日的一天侯公子真的回来了,李姑娘高兴万分,谁知侯公子脱下了大衣,里面穿的却是清朝的制服,这种惊人的反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香君悲愤的撕掉桃花扇,与侯公子决裂了。说实话,小时候看到最后,我也挺悲愤的。现在想来,今天我还能记住李香君的名字,而侯公子的名字去忘了,也可能与我对这本小人书的人物强烈的爱憎有关。
不管如何,今天我们说“公知不知亡国恨”,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但是多少有点委屈他们,因为实际他们是有“亡国而喜”的思想的,不然的话,他们为啥卖力的批判中国人的大一统思想?
今天中国的主流文化和主流知识分子的这个样子,以前确实是难以想象的。我记得小时候看电视剧《四世同堂》(老版本的,新版的我没看过),一方面体会电视剧里亡国奴过的今日部分知识分子推崇赞美的殖民地的“幸福生活”,一方面听骆玉笙老人用悲凉苍劲的声音演绎的主题歌,这个主题歌的最后两句我今天还记得:为雪国耻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后生。看电视剧让我悲愤,但听主题歌又让我豪情万丈:重整河山待后生,这个“后生”,不就是我这样的年轻人吗?今天的我,当年的豪情已经荡然无存,今天的“河山”,不让洋人占着,不分裂它几块,似乎对不起“民主”,对不起“自由”,对不起“普世”,对不起“国际社会”似得。这种情况我在当初看《四世同堂》时,都觉得不可能出现的。也就是说,我这样的“后生”越来越大了,但是国家的主流文化的洋奴化倾向越来越严重了,历史传统上的汉奸都在一个一个的翻案了,而爱国的却成了“贼”了,成了“喝狼奶长大的”。对此,我有一种无力感,除了在网上喊几声外,也没什么办法,我这样的“后生”真是废物啊!也许,今天我们只能寄希望于后代了,寄希望于他们不像我们当年因为和西方巨大的差距而自惭形秽,寄希望于他们能够更加自信,更加平等的看待西方。我今天也不负责任的喊一声:重整河山待后生。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