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奸似忠,大伪似真,歪理邪说总喜欢披着正义和真理的光环妖言惑众,凤凰网2009年3月发表的《还原真实红色娘子军,存在仅500天,残部被迫嫁国民党》一文,便是经典案例。
文章开篇写道:1931年,一支由百名女子组成的工农红军第二独立师第三团女子特务连,曾多次随同琼崖红军主力参与反国民党“围剿”的战斗,威震一时,被当时民众称为“红色娘子军”,毛泽东、周恩来曾高度评价红色娘子军为“世界革命的典范”。然而在反动势力的疯狂反扑下,成立仅五百多天的女子特务连最后被迫解散。这百余名巾帼英雄在一年多时间里遭遇了哪些腥风血雨?解散后各自的状况如何?
从开篇看,该文似乎在褒奖红色娘子军,但真实意图未必如此。
首先,从标题《还原真实红色娘子军,存在仅500天,残部被迫嫁国民党》看,“存在仅500天”中的“仅”字,暗示红色娘子军存在时间很短,不值得大书特书。不过,就1931年的革命形势而言,当时国民党如日中天,反共气焰异常嚣张,共产党不仅势单力薄,在全国民众中的影响力十分有限,而且很不成熟,因此,一个仅100多人的革命队伍,能在白色恐怖的残酷环境中生存500多天,实属不易。可见,将标题中的“仅”字改为“高达、长达”较为客观。
另外,“残部”一词用语失当,因为“残部”指“吃败仗的幸存部队”,暗含贬义,因此我们常说“国民党残部、日军残部、德军残部”。可见,用“残部”指代失利后的红色娘子军暗含讥讽、不合时宜,用“余部”代替“残部”较为妥当。
其次,从内容看,“被迫嫁国民党”的说法也是胡说八道。一是嫁给国民党的仅是个别人。因为根据文中“几位被抓的女子特务连干部从监狱中回来时年纪已大,她们回来时已经25岁、26岁了,家里人都逼着她们嫁人”的说法,嫁给国民党的充其量仅有“几位”,无法与“最后走出母瑞山的只有几十人 ”中的“几十人”相提并论,因此,文中用“几位”女队员的归宿代替“几十人”的归宿,实属居心叵测的误导,体现了幸灾乐祸的阴暗心态。
从该文提供的材料看,解散后的红色娘子军成员,“女子特务连的首任连长庞琼花出狱后嫁了人,丈夫是个文化人”、“冯增敏出狱后不久,嫁给一位红军士兵”,至于到底是谁嫁给国民党则语焉不详,而根据央视《重访》节目提供的材料看,“原女子特务连三排排长黄墩英嫁给了一个国民党区长”、“出狱后的女子特务连指导员王时香被迫嫁给了一个国民党民团队长 ”,仅有2人能被确认嫁给国民党。
二是“被迫嫁给国民党”的说法不合情理。该文引述海南省琼海市阳江镇文化站站长庞启江的话说:“你能嫁给谁呢,嫁给共产党员的话无疑就暴露了身份,国民党马上就会来抓人。根据当地的风俗,农民等一般的家庭不可能会答应娶这个岁数的姑娘,她们没有任何选择,当时有可能的就是国民党、团兵这些有势力的人愿意娶她们”。
如此说法,初听合情合理,仔细分析却是漏洞百出,因为“国民党、团兵这些有势力的人”的通常会迎娶年轻貌美的姑娘,谁肯娶那些“当过红军坐过牢”的老姑娘?她们人老色衰不说,仅一个“共匪”身份,就很容易影响国民党人士的前途,谁肯做这样的傻事?可见,虽然黄墩英和王时香嫁给国民党属实,但未必是“被迫”,很可能另有原因,如指腹为婚、自由恋爱等,即便有压力,也绝不像文章渲染的那样悲催和可怜,这样看来,庞启江很可能在“奉旨讲话”。
总之,该文表面上在“正面”解读红色娘子军,字里行间却暗含嘲讽和丑化,体现出和凤凰网对红色娘子军极端仇视。
其实,红色娘子军是党领导妇女武装的伟大实践,对于推动琼崖苏区的妇女解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红色娘子军战天斗地、视死如归的妇女形象,对影响当代女性,为中国社会增添正能量有现实意义,这就是某些媒体刻意丑化红色娘子军的重要原因。该部队在1932年被国民党重兵围剿,说明“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不顾日军侵华的残酷现实,置国家安危于不顾,仍在顽固推行“假抗日真反共”的内战政策,这正是国民党失去民心的重要原因。
至于连长冯增敏在文革期间的悲惨遭遇,恰好印证了文革时期斗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因为“1958年她受到毛泽东的亲自接见,毛泽东还赠送给她一支全自动步枪”,按理讲,既然文革是毛泽东发起的,被毛泽东接见的冯增敏应该受到保护,为何会出现根据“逻辑推理”定罪的荒唐事?她的遭遇说明文革时有人“打着红旗反红旗”,即打着拥护毛泽东的旗号,迫害拥护毛泽东的革命群众,这跟某些地区的领导干部借助党的权力,大肆破坏群众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活动的做法十分相似。(2014-1-31)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