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张宏良文中的“东南互保”很感兴趣,百度后却大吃一惊:一没想到如此重大的事件会被掩盖,二没想到百度评价会如此荒唐!
百度的解释是这样的:东南互保,又称东南自保,指1900年6月,在清政府尚未对各国宣战之际,两广总督李鸿章、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铁路大臣盛宣怀、山东巡抚袁世凯、闽浙总督许应骙等,商议如何保存东南各省稳定(实为保存实力),避免列强有借口入侵(实为畏敌如虎、消极避战);同时密议倘若北京失守而两宫不测,由李鸿章作总统支撑局面(实为野心勃勃、图谋自立),后与英美等国签订《东南保护约款》和《保护上海城厢内外章程》(实为对敌媾和、投敌叛国),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省督抚保护,史称东南互保。在6月21日清政府向十一国宣战后,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袁世凯等,因与列强有约在先,便有恃无恐,公然声称皇室诏令是义和团胁持下的“矫诏、乱命”,在东南各省违抗清廷支持义和团的命令。
众所周知,在外敌入侵、山河破碎之际,应上下团结、举国御敌,而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等人为一己私利,主动与列强媾和,客观上分裂了国家,助长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如此卖国之举,理应受到谴责。但百度对“东南互保”的评价,却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它是这么说的:互保虽然被传统史学界视为卖国行为,但它从客观上维护国家统一与主要经济区的稳定,使互保地区免遭战火,保障了各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从中看出,百度虽然说“东南互保”是卖国行为,但仅将其看作学术观点,真实用意还是肯定美化。百度大概忘了,如果不是李鸿章、张之洞等汉奸国贼与英美媾和,以保持“中立”的名义,“拉走了大清朝所有的海军舰队,又阻挡和废除了慈禧太后调集全国义和团抗战的政策,使宣战的慈禧太后无一兵可战”,战争也许不会以中国惨败告终,河北和京津地区也许不会遭八国联军残暴蹂躏,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也许不会签订。李鸿章等为保存实力,当缩头乌龟,实属祸国殃民,百度却公然拿“使互保地区免遭战火”等说辞为其开脱罪责,如此信口雌黄,真是恬不知耻,其目的是“在中国创造一种汉奸文化,希望一旦发生美日等西方入侵,中国官僚集团能够整体上投降西方”。
事实上,百度评价甚至不如维基百科客观,维基百科是这样说的:东南互保,是清末各地官方实力派人物首次公然聚众反抗朝廷,此事件虽使河北、山东以外的地区得以免于义和团之乱及八国联军战乱的波及,但同时此事也使得清廷威信扫地;而各省亦因八国联军入侵而自觉需有自卫的武力需要,因此清廷治下各省及各实力人物由此开始军阀化(典型例子即为淮军发展而来的袁世凯系北洋军阀诸部及原满清广西绿营及巡防营发展而来的旧桂系陆荣廷部),至辛亥革命时,各省外籍主官均被驱逐,即为此军阀化过程的结束,并由此展开民国军阀时代的序幕。
至此,百度的汉奸本性已暴露无遗,其原因在于百度被西方控股,沦为西方喉舌,根子在中国政府的媒体市场化和过度开放政策。可为什么历史课本对东南互保这一重大事件也只字未提呢?
原因很简单,李鸿章、袁世凯等汉奸被我们骂了100多年,西化派势力为传播汉奸观念,培植洋奴文化,很想为他们翻案,如果让后人知道他们野心勃勃,在外敌入侵、民族危难之际,曾图谋自立为王,无疑会增加翻案难度;另外,李鸿章、张之洞等是满清后期“改革开放”的领军人物,如果让后人知道满清“改革开放”的结局,是成就了一批自私自利、富可敌国的权贵资本家,形成军阀割据势力,无疑会戳穿改革开放神话,引发民众对当下改革开放政策的反思和质疑。
关于地方势力坐大的危害,张宏良看的很透,他在《中国官权集团已经坐大,东南互保的悲剧很难避免》中说:“放权让利的官权改革,已使中国官权坐大,基本实现了中央政权的傀儡化和空心化,如同东南互保时期的官僚集团架空朝廷一样,基本上架空了党中央的统一领导”。
形势虽然危急,但由于中国人民强烈支持国家统一,解放军一直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成为反分裂和震慑汉奸国贼的利器,中国一直保持了稳定统一。可即便如此,我还是为国家忧虑,一忧汉奸颠倒黑白、篡改历史;二忧西方控制媒体,肆意传播汉奸观念,撒播分裂种子。但最让我忧虑的,还是以“私有化、自由化、殖民化”为导向的改革路线,这将使中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2014-7-25)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