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见到一篇题为《50年前读101中学》的文章,是该校一名65届校友口述的回忆。如所周知,北京101中学文革前是高干子弟比较多的学校,此文反映了当时的“红二代”们的一些情况,尤其是他们的所思所想和追求目标,可以为当下的“中国梦”提供一个令人深思的背景。以下是有关内容的摘录。】
口述:徐泓(北京101中学65届校友) 采访整理:方可成
我是1959年进入北京101中学读初中的,那已经是周总理视察并发表有关“干部子弟不能成为八旗子弟”讲话后的几年,学校里不完全是干部子弟了,但来自干部家庭的同学依然占很大一部分,他们中很多都毕业于育英、育才小学,还有八一学校。
从上世纪50年代101中学的招生变迁可以看出:最早的一批学生主要是军队干部子弟,枪杆子打出的天下嘛;后来,中央各部委陆续成立了,开始招收文职干部子女,比如我当时的同学里就有一些部长和驻外大使的孩子。能感觉到,军队干部子弟和文职干部子弟的气质是不太一样的。
再后来,101中学从性质上变成普通中学了,必须参与生源竞争,招收一批成绩很好的学生,这时就向社会开放了。邻近的北大、清华和“八大院校”的知识分子子女,考进来的越来越多。于是外界一度形容101中的学生主要由高干子女和高知子女两部分组成。
……
虽然干部子弟很多,但大家普遍比较低调。刘少奇的儿子当时不就在101读书么?但很少有人知道,同学们之间对家庭背景也从不打听,更不会攀比。王一知校长管得非常严,到了学校,不管你父母的职位有多高,大家一律平等,发扬艰苦朴素的革命传统。学校离城里很远,但周六日不允许家长用小汽车接送孩子。举行家长会时,也没有见到过车水马龙的场景。
……
在心态上,干部子弟自然与我们不大一样。但这种心态不是像现在“我爸是李刚”的那种特权,不是个人的炫耀,而是一种责任感,真的在为这个国家操心,为父辈打下来的江山操心。他们觉得,这片江山是他们的,他们有责任保护这片江山。……他们的理想和目标非常清晰,天下是他们的天下,江山是他们的江山,现在一定要刻苦学习本领,准备接父兄革命前辈的班。高中毕业上大学的道路也是明确的:读理工科,进哈军工,掌握国防尖端科学技术。
随着政治环境的变化,进入1964年,开始大讲阶级斗争,中学里也山雨欲来风满楼。一种危机感在干部子弟中产生,他们觉得修正主义要来了。我记得那会儿他们听“九评”(九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听得特别认真,觉得敌人就在我们身边。班里原来和谐的同学关系开始出现一些裂痕,非干部子弟出身的学生感觉到压力,学习越好,压力越大。压力主要来自干部子弟的霸气,排斥他人、唯我革命、一股又硬又狠的劲儿。他们说,要培养无产阶级的阶级感情,就要和资产阶级划清界限。
……
http://www.mjlsh.net/book.aspx?cid=6&tid=157&pid=3640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