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同“假设前提”之争
【挺转基因】与【反转基因】看起来是在同一个问题上的两个方向,都在讨论转基因,只不过一个是【挺】,另一个是【反】。但是,实质上,TA们讨论的不是同一个问题。
对于转基因问题,【挺】、【反】双方好像已经争论了很久。按理说,转基因是个科学问题,在科学如此发达的今天,转基因是没有什么好争的,特别是转基因作为一种应用科技都是得到过验证的,从基本原理、方法到结果都明明白白在那里,又不是哲学问题,同一个问题可以从老祖宗毕达哥拉斯那里争论到现在。那么,造成“转基因之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在于,【挺】、【反】双方看起来是在讨论同一个问题。但是,TA们各自的【假设前提】是截然不同的,这是“转基因之争”的根本原因。
【挺转】的假设前提:
人类运用实证科学,对这个世界是可知的、可控的。而实证科学又是一种完美的、无懈可击的科学方式,所以,经过实证科学得到的结果,是可信的。
我们现在对于【科学】的认识,基本上,【实证科学】就等于科学,不能实证的科学都是伪科学。那么,什么是【实证科学】呢?实证科学其实是一种过程,包括了三个阶段组成。第一个阶段是【理论】,第二阶段是【试验】,第三阶段是【应用】。理论科学家的工作方式其实很简单的,有张纸有支笔就能工作了,TA的工作主要工作是在TA的头脑中进行的,看起来有点像哲学家。与哲学家不同的是,理论物理学家对于世界的认识,不仅要用逻辑与数学公式表达出来,还需要有后道工序的试验科学家对TA的认识进行验证,而哲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是不需要验证的。
什么是验证呢?就是用某种“谁都可以操作”的试验,从感官上,感觉到某种特定的结果,而这种结果又是那个理论科学家对世界某种认识的必然产物。换句话说,我根据这个原理做的实验,其他人用相同的方法,也能得到与我一样的结果,这就是得到验证了。这种得到验证的认识就变成了【科学原理】,【科学原理】对于科学家来说就是真理!之后,再由应用科学家根据这种【科学原理】在其他方面加以应用开发,创造出可以让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可以使用的东西。
【实证科学】是一种逻辑非常严密、看起来完美的科学方法,由A(理论),到B(试验),再到C(应用),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经过这个过程,在C得到的结果是没法推倒的。说句老实话,不管是谁,TA的思维一旦进入这个过程,结果都是一样的。转基因也是这个过程的最后产物,是得到科学验证的【量子理论】在生物方面应用科技的结果。因此,“转基因科学家”或者“了解转基因的科学家”基本上都是【挺转】的。【挺转】的说,世界上主流的“转基因科学家”都认为转基因是安全的,而反对转基因的科学家都不是主流的“转基因科学家”,甚至不是转基因领域的科学家。我相信“这种说法”是站得住脚的,很可能就是事实。任何人如果经历“转基因科学家”那种严格训练出来的“由A、到B、再到C”的过程,最终都会成为【挺转】。
所以,不能让“转基因科学家”来作转基因科普,这样的科普严格地讲不是科普,而是一种【洗脑】。前一段,有位名记说“崔永元先生的使命完成了,后面要交给科学家”,这个观点是有待商榷的。因为,【反转】并不是一种对科学的无知,对未知的恐惧,而是有着与【挺转】截然不同的假设前提以及视角,换句话来说,【反转】比【挺转】更具有时代性、科学性。
【反转】的假设前提:
这个世界对于现在的人类来说是不可知、不可控的,所以,应用科技的商业化推广,必须建立在对这个世界充分认识的基础上,现在不宜过度的商业化推广,需要严格控制。
【反转】并不反对实证科学由A到B再到C的过程,而是认为,你在C上的开发,必须要建立在A更充分的基础上,换言之,当你对这个世界认识还不充分的时候,就对现有的【科学原理】进行过度的商业化开发与推广,这本身是不科学的,对整个人类都是危险的。我们能从【反转】的诉求中看出:【反转】提出的诉求都是基于未来的:转基因食物吃了以后,假如对一代人没有问题、两代人没有问题,三代人可能也没有问题,但是,是不是能保证转基因食物和自然食物一样,对人类世世代代都没有问题?在自然环境中种植了转基因作物以后,会不会破坏自然的环境,影响到未来的农作物以及人类的生存?
【挺转】的这些问题看起来很像是杞人忧天式的自寻烦恼,但是,在“这个世界对于今天的人类来说是不可知、不可控”的假设前提下,这些问题都是很真实的、很科学的,是需要人类去面对、去思考的【科学】问题。
2、这个世界可不可知?实证科学是否完美呢?
很明显。“转基因之争”实质上是【这个世界对于今天的人来说,可不可知?可不可控?实证科学是否完美】的问题。如果,这个世界对于今天的人类来说是可知的、可控的,实证科学又是完美的。那么,【反转】的统统歇菜,老老实实听转基因科学家给我们洗脑,安安心心吃转基因食物过日子,该干嘛干嘛去,说到底,老百姓并不需要知道那么多的科学知识,老百姓只需要一个安心、安全、安静的生活环境。
但是,如果,这个世界对于今天的人来说是不可知、不可控的,实证科学又是不完美的,那么,对不起,请“转基因科学家们“也来听听【反转】们的科普,以便你们今后能更好地进行科学研究,说到根子上,【反转】并不反对转基因科学研究,也没想让“转基因科学家”失业,而是想让你们不要急着把“以为弄明白”的食物往人嘴里塞,想让你们更专心于科学的研究工作。
转基因的理论基础是量子理论,转基因是量子理论在生物方面应用科技的产物。量子理论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科学发现,我们现在的生活,电器、电脑、卫星、网络、核能等等,基本上都是量子理论带来的,没有量子理论就没有我们人类今天这种生活形态。量子理论的出现,把人类的现代科学分成了两个时代:量子理论出现之前的是牛顿的【经典力学时代】,之后的是【量子力学时代】。
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如果我们把现代科学的发展过程看作是一个人的成长,那么,牛顿开创的经典力学时代是现代科学的“儿童期”,而量子力学时代是现代科学的“少年期”。就像儿童期的人一样,儿童期的现代科学也是无忧无虑的,充满自信的,那个时期的科学们自信地认为,这个世界上该发现的都已经发现了,该创造的都已经都创造出来了。当时欧洲专利局的官员们还在为自己即将失业而担忧,该发明的差不多都已经发明出来了,还要专利局干什么呢?当时的科学家对这个世界是自信满满的,这个世界在他们看来,不但可知的,而且是可控的,给出一个时间点,未来这个世界是个什么样的,科学家都是能计算出来。
世界是可知、可控的,实证科学也是完美的,这是牛顿时代的科学思维模式。
在经典力学时代,世界一切都是可知、可控的。但是,到了量子时代,这一切都变了。量子论认为,【客观】是不存在的,【客观】是因为观察者的观察而出现的,而且,观察者的【观察方法】决定了被观察物的【形式】。这话听起来感觉一点都不像是科学的描述,而是唯心主义的哲学论述,或者是某种东方玄学的论述,但是,这就是量子论的观点。量子科学的出现模糊了科学、哲学界限,世界变得不可知、不可控了。
而且,在量子时代,实证科学也变得不完美了,科学与哲学的边界模糊了,理论物理学家新的认识,因为无法验证或者只在理论上存在着验证的可能——一个新的认识,需要上亿年的时间才能达到验证——结果只能成为科学假说,而无法成为科学理论。实证科学的这种科学方法,到了量子时代好像变得不完美了。
实际上,我们如果从【实证科学的科学】的角度来看实证科学,实证科学本身也是有结构性限制的。实证科学是一种基于人类感觉能力(sensation)的一种验证方法。牛顿时代的理论物理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还在人的感觉范围内。所以,基于感觉的实证科学在牛顿那个时代是非常完美、无懈可击的。
到了量子时代,理论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早已经超越了感觉的范围,大到宇宙星际、小到电子、原子核,都是人类视觉无法感觉到的。但是,试验科学家们还是想尽了办法从视觉上进行了验证,但是,随着理论科学家的认识不断深入下去,试验科学家们是否还有能力继续从感觉上进行验证呢?“从感觉上得到验证”这种思路可能已经对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局限。也许未来的科学验证可能是一种超越感觉的验证方法,“超越感觉的验证”可能就是另外一种科学方式,而不是现在的实证科学了。
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基于感觉的验证方法,只能对【感觉来源的那个时空】进行验证。我们现在对于“世界与人”的认识,是建立在【单一时空】的基础上的,也就是“世界与人”都存在于【单一时空】。但是,假如“世界与人”是一种【重叠时空】形式存在的,也就是说,【真正的人】是存在于一个时空(A),而人的【所有能感受的感觉】都来自于另外一个时空(B)。大家想象一下,【重叠时空结构的人】通过感觉只能验证【感觉来源的那个B时空】,根本无法验证自己真正所在的A时空。而量子理论所告诉我们,我们人完全可能存在于这种【重叠结构】的时空中,我们通过感觉所看到的“客观世界”并不是一种真实的客观存在,而是一幅非常、非常清晰的全息影像。试想一下,假如人是以这种【重叠时空】形式存在的,实证科学有办法验证吗?基于感觉的实证科学已经没法验证了。到了量子时代,实证科学不但不完美的,而且是有严重的结构性缺陷的。
看到这里,大家是否发现挺转基因的科学家们,其实是在用牛顿时代的科学思维做着量子时代的事情?而【反转】才是真正的科学思维,既然现阶段,世界对于今天的人类来说是不可知、不可控的,而实证科学又是不完美的,人类就应该加强对基础理论的研究,减慢、控制应用科技的商业化推广,等到人类有了新的科学方法,对这个世界重新可知、可控了,再推广也不迟。
3、【反转】的现实意义
【反转】逻辑前提是,这个世界对于现在的人类来说是不可知、不可控的,所以,应用科技的商业化推广,必须建立在对这个世界充分认识的基础上,现在不宜过度的商业化推广,需要严格控制。所以【反转】的意义就不仅仅在于转基因,对所有由量子理论带来的科技应用都有警示作用。
比如核电,地球究竟能承载多少座核电站?它的安全边界在哪里?地球上那些地区是可以建核电站的?可以建多少?而又有那些地区是不适合建的,不能建的?这些都是需要科学家门进行研究的。在没有完全有把握之前,核电站建设的进程需要得到有效的控制。
再比如,我们都是熟悉的网络,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安全。网络继续发展下去,如何控制网络内产生“独立于人”的人工智力?一旦这种“独立于人”的人工智力产生,这个网络就能在无形中控制人类,它的大数据运行能力,执行的协同能力,是人类无法比拟的。如果智能化继续发展下去,在网络的末端都实现智能化,那么,这个网络就真变成拥有了“独立自我意识智力”与“全球执行能力”的超级机器人,这是一个美好的情景呢?还是一个可怕的情景呢?按照现在的网络、IT、软件、智能化的科技发展的速度,这已经不是科幻,我们做好迎接这个“新朋友”的准备了吗?
量子科学为人类认识世界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但是,我们并没有去深入认识这个全新的世界,反而利用那么一点点已经发现的知识享受起了生活,折腾起了自己的环境,作为今天的人类来说【让未来的人类活得久】远比【让今天的人类活得好】更为重要,我觉得这才是【反转】给我们的最大启示。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