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为纪念我们的伟大领袖130周年,现将此前曾经发表过的跟着毛主席学习写文章系列,重新予以发表,温故而知新,历久而弥新。公知们诋毁毛主席,造谣毛主席,污蔑毛主席,他们用尽了浑身的气力,非但无损于毛主席的光辉,反而暴露了他们与人民为敌的立场,而毛主席愈发深受人民的爱戴和怀念。
在新的八股文和假大空文风又开始盛行的时候,回忆毛主席教导我们怎样写文章,对我们的工作是有益的,对于我们作风的改进是有益的,对于我们端正对人民的态度是有益的。
一切来自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紧紧地依靠人民,这是毛主席群众路线的根本。说通俗点就是把心交给人民群众,所以毛主席与人民心连心,所以毛主席的那些报告批示,文章,讲话,就像是跟老百姓说的心里话,一点也不装,一点也不紧绷,一点也不炫耀,一点也不掉书袋,一点也不装腔作势。
正 文
毛主席生活的时代跟我们不一样,他生活在新旧时代交替之时。他从小读孔夫子、韩愈以及《古文观止》,常看“二十四史”。
毛主席读书之多,读书之深,旧学的底子非常扎实且深厚,这是很多同时代的人不具备的。
同时又有新思想涌进来了,再加上毛主席这辈子都处于战争政治的漩涡当中。毛主席干了多少大事?写文章是捎带着干的一件事儿。
战争政治的漩涡当中,形格势禁,以文章打天下。因此毛主席的底子,跟咱们不一样。
毛主席仅是写文章,里边就蕴藏着十八般武艺,来应对种种复杂的局面。
毛主席的文章,绝不是只有讲稿,只有一本正经的大块文章。他的文章是因为事件的实践不同,所以造就了千姿百态的文章样式。
大会报告、讲话、新闻稿、评论、署名电报、署名文章、命令、公告、书信、祝词、祭文、诗词……
近代中外的政治家,他们的文体可能会多了一些。但是毛主席几乎用尽了中国古今文库中所有的文体,信手拈来,挥洒自如,洋洋大观,林林总总,要什么有什么。
毛主席的文体,天下没有人敢不服。
跟毛主席写文章,若达到毛主席的高度几乎不可能。
既然跟毛主席写文章,那什么叫文章?
广义的定义即是有内容的,单篇的文字,表达一定的信息,不是口头说的,而是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那就叫文章。如果不是单篇,而是多篇,这就叫做书籍了。
狭义的定义,什么是文章?
文章是表达一定思想内容,并且能够产生美感的单篇文字。产生美感也不一定都是美感,也可能会产生战斗的感觉,产生目标感,产生紧张感。
所以这里面就有一个限制。什么限制?
文章不是只有内容,还得有美感,再加上一些“主义”附着。这种美,不是单纯地指女孩子打扮的那种美,而是文以载道的美。
我们常说文章的狭义的定义,比方说唐宋八大家的文章。其传播文化思想,还有美感,具备艺术价值,也有审美价值。千百年过去了,我们依然觉得非常之美。
唐宋八大家
昨天晚上我用某软件打车,结果我前面排了一大堆人,半个小时之后才能轮到我。我看天快下雨了,便直接出去准备扫一辆共享单车。
有趣的是,我不需要的时候,小黄车遍地都是,乌泱乌泱的,东倒西歪的,要用的时候却没了。雨点稀稀拉拉落下,黑咕隆咚的怎么办?
天无绝人之路,我在胡同口的黑影里看见一辆小黄车。我心里特别高兴,翻身上车往前骑,但是你猜怎么着?我腿短,座位高,跟骑赛车一样,屁股撅得高高的。
这时候我还要提醒自己千万不能出事,大雨瓢泼,我被浇了个落汤鸡似的。突然这时,你知道谁在我的耳畔说话吗?东坡先生就在我耳畔耳语。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东坡,不同年代的人跟我有什么关系?
但是读了他的文章之后,却给我心灵上的宁静。那么气急败坏,屁股撅得老高的场合,骑着车下着雨,耳畔回荡起诗词。
文章能够达到这样境界,那是学不来的。
我跟各位讲亲身的经历,说明什么?说明类似苏东坡这样的大家文章,它所承载的思想信息、美学、艺术价值、审美价值,能够穿越世间迷雾,在历史的隧道里,延续至今天。
就算我们死了千百年之后,苏东坡的文章依然有价值,这是文章的魅力。
苏东坡的文章跟毛主席的文章,还是不一样的,苏东坡的文章是一时有感而发,但是毛主席的文章,表达的东西可能更多一些。
我们可以把毛主席的文体概括为四大类,讲话文章、公文文章、新闻文章、政论文章。
从本质上来说,前两类的文章都是广义的文章,为某项具体的工作而为。有些文章有专门的工作对象,受众较小。
第三类文章虽然是面对大众,但是并不强调美感。
只有第四类是狭义的文章,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文章。思想开导人,以情动人,以美感人。
毛主席才高八斗,在可能的情况下,不管是哪一类文章,毛主席都一律写成美文。
1957年,毛泽东在莫斯科大学对留苏学生演讲
先拿讲话、演讲一类的文章来说。用一句话来说,领袖的讲话是什么?是群众智慧的结晶。
既要做领导者,讲话要有口才、有总结、有材料,要会分析,能鼓动,要能够让大家听完讲话之后团结起来。
单从文章分类来说,讲话文章,从讲话、谈话、演说这些形式改成文章,单独成题。
讲话文章之所以单独拿来分析,是有这么几个理由。
第一,讲话永远是工作的一部分,过去是,将来是,现在也是。只要是干部,就不可能不讲话。干部首先要学会讲话,不讲话怎么能当干部?任何干部都不能回避讲话说话。
第二,由讲话而生的文章,有另一种味道。大家发现了没有?秀才憋出来的文章,听着费劲。而讲话的文章灵动,生气勃勃,有独特的风格韵味。甚至你能听到现场的声音,独特的音律。
第三,讲话文章虽然在中国散文中是个新品种。诸子散文有谈话式,但是还没有形成完备的文章结构,到了唐宋八大家,甚至是明清的小品,梁启超一路下来都是写文章。讲话文章的本质是说文章。
梁启超那会儿没有文章,讲话鼓动是进入近代社会以后,特别是民主革命兴起之后,讲话文章开始盛行。
讲话之后整理成文章更有意思。
第一,写讲话之事;第二存讲话之风;第三,文章带着现场的气氛。
毛主席在这方面堪称集大成者,他以后无出其右。什么叫无出其右?就是没有比毛主席更强的。
所以研究毛主席的讲话文章,无论是从学术的角度,还是从指导现实的角度,都是非常有必要。
哪个领袖不讲话?讲话向来是政治领袖生涯重要的一部分。一个一生都没有精彩演说的领袖,有点像个跑龙套的演员,基本没台词。
另外,毛主席的文章从哪读,怎么读?先读《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还有一至八卷的《毛泽东文集》,以及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约119篇讲话文章。
毛主席创作很多讲话文章,有的文章都不是讲话。面对很多人一本正经的说话,叫讲话。口头文章,聊天说话,这些文章都可以叫讲话文章,或者都可以归为这一类。
这类文章具有唯一性、文学性,以及现实针对性。
大家知道,天下官员何其多,讲话何其多,领导讲话又何其多。但是能够拥有像毛主席这样的讲话风格,成文带着毛泽东独特的语体结构的文章,没有。不是少,而是没有。
若是您有不同意见的话,建议您把能跟毛泽东比肩的文章拿来让我们大家看一看。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