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寒冰先生是有心人,他对中国社会的走向有不少忧心疾唿,听听他最近的心声:
“以中国人的吃苦耐劳和勤奋,人们应该过着更轻鬆、愉悦的生活,人们也应该满怀热情和激情地去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或者提升。但现实不是这样的。人们依然在夜以继日地忙碌,依然在无助地奔波,依然满含泪水的苦苦挣扎,而希望却渐行渐远……人们勤奋打拚所创造的财富,为什么不能换来安宁、幸福,甚至,哪怕基本的保障?”
的确,中国“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改革开放有其丑陋的一面,正如刚过世的前总理李克强所言:
“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1000元在一个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难。”
先富的特权阶级富还要更富,期待贪婪之徒带出后富的美好愿望不沦为海市蜃楼者几希?在掌握资源的先富者主导下,教育、医疗、住房、养老都变成助力经济发展的产业,黎民百姓于毛泽东时代享有的福利保障都被藉市场化之名剥夺殆尽,“人们依然夜以继日地忙碌,依然在无助地奔波,依然满含泪水的苦苦挣扎”是必然的宿命。
时寒冰说得好:
“只有社会保障健全,民众才能免除后顾之忧,消费才能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力量。同时,只有社会保障健全,真正做到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依,难有所助,人们才能追求内在的精神层面的提升。”
“金钱不应该成为唯一的追求,更不应该上升到价值观乃至信仰的程度。当主导者把社会扭曲成罗刹国+索多玛城,人们又怎能不迷失?又怎么看到希望?”
失落的大汉子民该回顾一下歷史。电影《长安叁万里》的风华足以让人警醒,该片的落幕镜头是年迈的高适带着书童回京,途中小书童问说:“黄鹤楼不是毁了吗?”面对锦绣山河高适坚定答称“只要诗还在,黄鹤楼就在,只要诗还在,长安就在。”随即扬鞭疾驰而去。
这个画面令时先生于前揭文有感而发:
“这句话直接激出了我的泪水。那是古人的生活态度,那种潇洒、自信和大自在,是我们这个时代所缺乏的。一些人因为这句话而热泪盈眶,这是灵魂深处的记忆被激活后的状态。”
“有些人就应该优雅地活在诗与书当中,也许,他们不会赚钱,但他们依然不会被抛弃,依然能享受诗与书所带来的快乐。这才是社会的正常状态。有诗,有书,我们这个民族才能散发出激情和活力,才能找回曾有的自信和洒脱。”
是的,“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如果人人都有共和国缔造者的情怀,何忧华夏不能赢得世界的尊敬。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