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爱”这个词常常在佛教等宗教中提到,很多宗教也认为“爱”往往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唯一方法。但是“爱”属于上层建筑,会随着经济基础的改变而改变,奴隶制社会有奴隶制社会的爱,资本主义社会有资本主义的爱。所以说马克思主义者从来不把未来寄托在统治者“大爱无疆”所建立的“小康社会”,而是通过认识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
2:爱是一种情绪,是自私的.共产主义是政治,是普世的.根本不能相提并论,当下人们在资本主义社会下生存压力人际关系生活环境变得愈来愈差,用这种话语找人共情,其实说明了当下生活环境的恶劣.
3: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一阵见血的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婚姻完全是与爱情无关的,由阶级地位决定的财富联合和一次性买断的卖淫。爱情从未作为统治阶级结合的基础,而被压迫阶级的爱情也往往以悲剧留名青史。私有制必须成为历史,被解放的阶级才能获得被解放的爱情。
“爱是最小的共产主义”这句话在互联网出现很久了,前一段时间七夕节,又看到有人拿这句话寓意爱情的美好,可以理解其在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抱团取暖安慰人心的主观意识,但在传播上却客观造成了对共产主义的歪曲。
这句话底层逻辑是爱作为一种基于平等、自由和互助的关系,它可以克服私有制和竞争所造成的社会不公和人际隔阂。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不认同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爱情和婚姻往往受到金钱、地位和法律的制约和束缚,没有意识到只有通过消灭私有制和阶级差别,才能消除爱情和婚姻中的不平等和不自由。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婚姻是私有制的一个补充物,它使男人成为女人的所有者,女人成为男人的附属品。就像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讲到的“资产阶级把家庭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把妇女和儿童变成了商品。” 这也是结婚率生育率走低的重要原因之一,不仅仅是房贷与生育成本的压力,也是人民逐渐看清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婚姻的真相。
以“爱是最小的共产主义”去呼吁安慰年轻人,不过是爱的呓语罢了,无独有偶,在1846年1月5日,德国的“真正的社会主义者”在纽约出版了德文周报《人民论坛报》,其主笔是海尔曼•克利盖。一直到同年12月31日,在近一年的时间内,该报连续发表文章揭露当时社会不公正的状况,宣传旨在超越这一现状的共产主义,号召民众参与社会变革,其影响逐渐扩大。
由于当时对共产主义的理解可谓众说纷纭,而不同的解释又直接关乎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及其未来发展方向,所以以上情况引起了同样致力于阐释和推进共产主义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关注。他们发现,在北美声!誉日隆甚至其影响有反馈到德国境内的迹象的《人民论坛报》的宣传方式和效果,特别值得注意和警惕:在其对共产主义的描述和宣传中,“爱”是不衰的主题、贯穿始终的红线。以其第13号上刊登的《告妇女书》和《答索尔塔》两篇文章做检索,会发现至少有35处使用了“爱”这一词汇;不折不扣地说,“爱”是这两篇文章中最重要的关键词。
例如“用爱把一切人团结起来”,“充满爱的心灵必然发展成共性的圣灵”,“女人如果没有她能愛、能为之献出自己的颤抖的心灵的男人,那她还成什么样子呢?”
马克思和恩格斯狠狠地驳斥了这种对共产主义庸俗化的观点:
“按照这种谈爱的废话,克利盖在“答索尔塔”一文中和在别的地方都把共产主义描绘成某种充满爱而和利己主义相反的东西,并且把有世界历史意义的革命运动归结为几个字:爱和恨,共产主义和利己主义 。这正显示了他的懦怯:他向高利贷者谄媚,答应不动已经属于他们的东西;他发誓说并不想“破坏对家庭生活、国家和民族的依恋”,只想“实现这种依恋”。说共产主义不是“破坏”,而是要使现存的腐朽关系以及资产阶级对这种关系的一切幻想“实现”的这种懦怯而虚伪的说法,从头到尾贯串在每一号的“人民论坛报”中。克利盖和政治家们争论时所持的立场跟这种虚伪和懦怯是相吻合的。”
是的,没有超越阶级性的爱,就像保尔柯察金和冬妮娅无法在一起一样,任何鼓吹“爱”与“一般正义”,“人道”,根本就是调和主义,是对现实视而不见的幻想。革命者只有通过改变社会经济基础,才能改变人类关系的性质和形式。在没有压迫人格平等的环境下,实现人的个性化和自由发展,才能使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真正的爱情和幸福。
文章引用:聂锦芳:马克思、恩格斯是在什么意义上拒斥人类之“爱”的? ——以《德意志意识形态》对“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批判为例。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