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按:
当代世界秩序正在发生转变,就世界秩序到底是朝着多极化转变还是复合化转变,阿米塔夫·阿查亚、安东尼·埃斯特瓦德奥尔多尔及路易斯·古德曼于2023年11月6日在《国际事务》(International Affairs)上发表《多极化还是复合化?互动能力、全球合作及世界秩序》,指出全球合作的结构及模式正在改变,世界秩序显示出多中心化和复合化特征。
一、何为“复合化”
在对国际或世界秩序进行分析时,传统上使用“极”这一概念,我们将冷战后期至20世纪90年代描述为“单极”,随后中国崛起,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愈加重要,“两极”则成为描述世界秩序的常用术语。然而,认为,“极”这一概念过于粗糙,无法准确描述相关国家体制变化后对国际秩序所产生的影响,且只关注单一时间点的国家力量分布。此外,传统的“多极化”概念源自欧洲文明所追求的各国“势力均衡”,而当代世界秩序则涉及全球和区域的诸多实体和机构。为了弥补这一概念的不足,引入了“复合世界”(Multiplex World)和“复合化”( multiplex)这两个术语。
首先,为清晰明了地阐明这一概念,对比了“复合化”与“多极化”之间的重大差异。“多极化”通常涉及相对平等的大国力量分配,而“复合化”则包括大国、地区大国以及非国家行为体;其次,“多极化”描述了国家军事经济等权力的静态分布,而“复合化”除了关注国家间的动态互动模式,还包括观念和规范力量等非物质因素。更重要的是,因复合世界中的许多国家曾是殖民地国家,所以在世界秩序的构建过程中,他们则更有可能拒绝西方的主导地位,并通过全球和区域机构发挥更积极的角色。
此外,在看来,“复合化”与“自由霸权秩序”存在四点显著差异。首先,“自由霸权”强调美国的全球主导地位,而“复合化”包括大国、地区大国和非国家行为体的组合。其次,“自由霸权秩序”强调市场资本主义和自由民主,而“复合化”涉及自由、社区主义、激进、文明观念的竞争与共存。第三,在“自由霸权秩序”中,经济格局主要以美国和西方为中心,而“复合化”的世界秩序则存在着更广泛的全球经济相互依赖。最后,“自由霸权秩序”中的全球合作主要围绕联合国相关机构展开,而“复合化”世界中的合作更加多样,包括双边、多边和区域合作。
最后,为了更深入理解“复合化”这一概念,对“互动能力”这一概念进行了透彻的分析。“互动能力”指一个系统在观念、商品、人员、资金和武装力量等方面的组织能力,此能力的衡量指标包括系统运输、通信和组织能力的水平。认为,在复合世界中,国家影响力并非通过国力而是通过国家的“互动能力”实现的。从近年来全球双边与多边合作的互动模式可看出,世界秩序中的合作性日益凸显。
二、当代世界秩序“复合化”的具体表现
在文中,构建了一个包含1945年至2017年间签署的33,104项国际协议和合约的数据库,以此为基础,结合“互动能力”的相关概念,深入分析当代世界秩序“复合化”的具体表现。结果表明,当代世界秩序“复合化”具体表现在:
美国在世界秩序建设中的力量逐渐减弱,其他国家崛起并日渐活跃,全球范围内国家的“互动能力”分布更加平均。研究表明,尽管美国在整个研究期间仍然是全球签署合约最多的国家,但其在全球总合约库存中的份额下降明显。1991年至2017年期间,德国崛起,签署的合约数量超过了美国,在全球事务中扮演着更为积极的角色,影响力也日渐加深;全球权力格局演变,其他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崛起,加快了条约签署速度,如法国和德国,除此之外,日本、俄罗斯以及巴西、印度、墨西哥、南非、韩国及东南亚国家联盟国家的合约签署速度均有明显增长,但英国的签署速度却逐步下降。
全球国家权力中心发生转移,国家集群增多,合作呈多样性。虽然美国在整个研究期间一直处于最中心位,但其他国家的位置及其与美国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德国逐渐靠近中心位,英国在1990年以后有所远离,发展中国家如中国、巴西、印度、墨西哥、韩国和尼日利亚的向心性均有所上升;此外,由欧洲国家组成的集群、俄罗斯—北欧集群和伊比利亚美洲集群涌现,在全球合作的不同功能领域崭露头角,国家合作日渐多样性。
三、未来世界秩序的走向 ——加速过渡到“复合世界”
在探讨未来世界秩序的走向时,强调,世界秩序正加速过渡至一种更为“复合化”的状态。这不仅在全球互动和合作方面表现得淋漓尽致,更在全球经济格局和合作动态上呈现出深刻的变化。
全球互动及合作广泛。指出,在一个“复合化”的世界中,和平、发展、和稳定不仅仅源自单一国家或力量,而是来自分散化、多样化及多维度的因素。由此确保全球治理更加全面和有效。
全球经济格局发生变化。指出,自2017年以来,全球经济格局有所变化,诸多国家对美国领导地位的信任度下降,因此,美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削弱,亚洲国家在全球经济中崛起。研究表明,美国、欧盟和英国等西方传统核心国家对全球GDP的贡献份额有所下降,但在同一时期,包括中国、印度和其他新兴亚洲经济体在内的亚洲经济体合并份额则逐渐上升。
全球合作出现新动态。随着全球经济转移,金砖国家集团的地缘政治影响力增强,新的地区合作倡议签订,如由日本主导的《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以及由中国主导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旨在逐步消除区域内贸易关税的RCEP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涵盖了15个国家,总GDP占全球GDP的30%。由此可见,不同地区之间的合作增多,贸易体系更加多元。
四、世界秩序“复合化”的政策启示
无需绝对地认为“自由霸权秩序”已“过时”或将继续存在。根据的建议,政策分析师和制定者无需陷入“自由霸权秩序”已“过时”或将继续存在的两种极端观点之间。与此相反,他们应该认识到国家的“互动能力”是衡量世界秩序的关键标准,而在现实情况中,由美国构建的“自由霸权秩序”元素仍将存续,但并不再占据主导地位,其他国家和地区集群在不同的全球合作功能领域中的作用不断增加,诸如德国、中国、印度、印尼、巴西、墨西哥、法国、俄罗斯、加拿大、阿根廷、日本、菲律宾和韩国。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几个国家并不是传统的西方“自由霸权秩序”主导者,而是新兴的非西方大国。
美国“互动能力”相对下降关乎世界秩序的前景。通过对合约签署数量的对比分析,认为,美国互动能力相对下降。鉴于基于合约的“互动能力”及相关合作是美国全球权力和首要地位的关键来源之一,因此美国决策者和其盟国应高度关注这一趋势。在此背景下,与其渴望其全球主导地位和单极世界秩序的瞬间回归,不如与其他国家建立合作,这不仅关乎美国的权力和地位,也涉及到未来世界秩序的前景。
重新思考全球合作架构。由于全球合作的领导日益多元化,建议有必要重新思考全球合作架构。指出,全球合作的领导力量日益多元化,这就要求修订新的多边主义的组织方式,允许其他领导力量或新兴国家,如中国、印度、巴西、墨西哥、印度尼西亚或韩国承担越来越多的领导责任。
眼光长远,谨慎乐观。强调在考虑未来世界秩序时,决策者应该目光长远,不要被短期的悲观情绪左右。认为,过去十五年的一系列事件,诸如2008—2009年间的全球金融危机,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流行,俄乌战争爆发或日益激烈的中美竞争并不意味着整个世界秩序已经不可逆转地崩溃。与此相反,认为,我们有充分的理由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因为全球秩序仍然具有多边和不完全地域性的特征,广泛的合约关系网络为全球合作提供了持久的基础。更有可能的是“自由霸权秩序”将被一个越来越多元和包容的世界所取代。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