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2.21
传统文化就应该自己鼓捣个有意思的出来,哪能让那些废物文人尽考察些消磨人志气和美感的东西出来。以此出发点自解元宵喻意。
正月初一至初十,于社稷有关的诸物各分配自己的一个日子做节日,是谓:
一鸡二犬
三猪四羊
五牛六马
七人八谷
九麻十豆
大约初一是要取鸡的“五德”之“守夜不失时,天明报晓的信德”吧,要规划一年的安排;初二也许就是取犬的功用,考虑一年的财屋安全;初三是生猪生产计划;初四是放牧生产计划;初五是土地耕作计划;初六是出行计划,所以初六是第一个可以顺利出远门的日子,并且才有“七不出门八不归,九离天出门一大堆”——初七过人节,当然不要出门了。初八是五谷种植计划、初九是副业诸麻种植计划(也许包括油料芝麻和布料亚麻或苎麻吧),初十是副业诸豆种植计划——这些个主副业的生产跟要出门的人关系不太大吧,所以初八尽管出门好了。
而且,“有主无主,过了十五”都得出门找“活路”去——蜀人把所有正当的工作和所有的一般生产劳作统统称做“活路”呵,真真的是“劳动最光荣”的现实版——该搞生产的就积肥或下田,该出远门的就打点好行李找自己去年定了或没有定的“有主无主”的顾主去。否则,要是年富力壮的一个大男人,过了“十五”把年过得干干净净了都还没有安排好一年维持生计的“门路”,就实在太“2不挂5”——意思就是稍微努力点“2”就可以挂到“5”下面,也就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而不做,那就是生性坏了——因而太没有出息啦。
毛主席说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而生产斗争,就更是该如此了。
四季中各自最好的总结日子,当然是仲春、仲夏、仲秋、仲冬,尽管今日只剩下仲秋--中秋那天聚集在一起讨论生产生活了。
同样的,一月中最好的总结日子,当然就是月中,况且初一到初十安排了一年的计划,正月月中再总结和规划一下,当然就特别要紧,当然要特别给个名目了。蜀人年三十过完年,下午大家一起聚到 “大兑窝”前舂自家的“汤圆心子”——就是把花生、芝麻等干果炒熟了先舂成粉末,再把黄糖倒进去舂匀了,成为香甜的“汤圆心子”——初一是一年大计的开始,是吃素,就吃汤圆,一家人一大早起来用昨天下午舂的“汤圆心子”包汤圆,每人至少包一个,取点那个团圆祥和的喜气;十五也许就该是一年大计的大审核罢?当然也就吃汤圆,也即元宵了,大约是照着月亮的样子造的吧,不过人们怎么知道像汤圆一样可爱的十五的月亮是不是中间包糖做的呢?大概是玉兔或吴刚或嫦娥转告的罢。
吃着那甜美的元宵,计划着一年的大好前程,是真真作到生产斗争月月讲,幸福生活天天可望了。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