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有三统:道统、王统、血统。
古有三立:立功、立言、立德。
士有三品:志道法者不志功名,志功名者不志富贵,志富贵者庸人而已也。
我的解读,今日是“志道法者”由“立德”而得“道统”,“志功名者”由“立言”而得“王统”,“志富贵者”由赚钱买权而得“血统”——三统的“统”均为动词,句式大约为“用……统治/统一/统帅----家/友/民”——古人则是道统废则继之以王统,王统废则继之以血统,血统废则天下大乱,由“替天行道”者再建道统与王统。
由此看看孔子的三修言论吧:
《易经·系辞下传》:〖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 危以动,则民不与也; 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 易曰: 『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至少应该试试吧?或者在孔子学院讲讲,在电视里在学校里讲讲,而非练习磕头作揖?特别是孔子“述而不作”而记的《乐记》强调过了:〖铺筵席,陈尊俎,列笾豆,以升降为礼者,礼之末节也〗。
至于《温铁军:农村政策的底线是不搞土地私有化》提的,那根本就是鬼叫,不用搭理,尽管灭绝就可以了:〖……早几年我提出这个看法的时候,有学者问我,既然其他发展中国家都靠贫民窟来实现城市化,中国为什么不可以这么做?对这样的提问我无言以对。〗
基督教信徒之间是“兄弟姊妹”,因此互相帮助就有道义要求;又叫大家“承认自己是罪人”,因而获得毛主席提倡的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效果。听完传道士的“敦敦教诲”后信徒之间还互相交流心得,归纳一星期来皈依主的功课做得怎么样,怎么因为信主而解决好生活上的不顺利(那是上帝的考验),又怎么因为信主不够而没有解决好生活上的不顺利(那也是上帝的考验)。每有大事比如信徒婚丧嫁娶,有帮忙唱赞美诗的,有帮忙组织的,当然还有给穷信徒送的远远超过“献爱心”“三下乡”活动所能给予的物质和精神帮助(“献爱心”还需要穷人哭和大大的“感谢”,“企业家”们还对不“感恩”的学子大加鞑伐,而基督徒之间的互相帮助和“组织”帮助可是充分照顾好了穷人在人面前的尊严的,尽管大家“在主面前都是罪人”)—— 基层信徒之间的“交流心得”可是真诚的,帮助可是平等的和无私的,整体上比起“三个代表”的学习会来,是真正触及“灵魂”的,不是走过场、说一套做一套的。
回家过年看到田间电杆上和树上半夜挂上去的做工和质地都还不错的“法轮大法好”的条幅,听乡亲说大街小巷像当年地下党一样运作的宣传行动,发送音印制品;免费发放的正面带“福”反面带“法轮大法好”的护身符就见过3种,还制作精美;同学见过的两个老妇人还是带着“教师节快乐”的包在跑大街小巷。这带“福”的护身符就是个很大的宣传“进步”,老家的小孩子得到这个后长辈无论怎么看待大法,一般都不强制小孩丢弃。
我虽然不知道“法轮功”的“神”是一神还是多神——即便是一神,要求信徒卑下的程度也不会超过基督教要求的“承认自己是罪人”;要是多神,连这个自卑都可以免了吧?望有调查因而更有发言权的网友批评一下,我随时准备修改这猜测性的结论。
我也不知道信它能得到什么好处,不信它和背弃它有什么惩罚,信徒之间的“和谐度”与基督教比优劣在什么地方,信徒之间聚会后的“会议议程”基本是哪些?——但我能肯定的是,信徒之间的“和谐度”是比党支部党员间要好的,讨论是比“三个代表”的学习会要深入的,对认识的执行是说什么做什么的,因此大法的竞争力还是不错的。
这么好的“平等”环境、精神甚至物质上的无私帮助、批评和自我批评,于时下就很能给某些人“心灵的港湾”。党和地方父母官以及爱国者们不能给穷苦人这些东西,那是竞争不过“地下教会”,甚至法轮功的。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