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殉身变法百年祭
我们纪念光绪皇帝殉身变法101周年。
公元1908年11月14日 (清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大清德宗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于酉时二刻三分驾崩于瀛台涵元殿内。”“论曰:德宗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前国耻。已而师徒饶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意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然功名之士,险躁自矜,忘投鼠之忌,而弗恤其罔济,言之可为于邑。洎垂帘再出,韬晦瀛台。外侮之来,衅自内作。卒使八国连兵,六龙西狩。庚子以后,怫郁摧伤,奄致殂落,而国运亦因此而倾矣。帝驾崩后,越四年而清亡。”
光绪皇帝的去世,非因疾病,实为国家殉职。这是我们纪念他的主要原因。他的光辉但悲怆的业绩,大家都已经目睹或听说,我们就不再一一复述。
今天,我们纪念他,要纪念他“忧民念每深、求治日兢兢”的敬业精神。当时的中国社会危机四伏,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震撼着清王朝的统治。因此,光绪将《孔子家语》中的“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引为座右铭。他认识到,皇帝只有爱民,国家才会长治久安;人君只有兢兢求治,才会出现太平之世。所以他提出了“治世莫若爱民”的主张,极力推祟人君应“罔拂百姓以从己之欲”的主张。
他反对官吏巧立名目,对人民实行盘剥,认为国家取之于民者赋税而已,君上不应收取百官的进奉。他主张节用民力和藏富于民,认为治国之道应“以理财为先,以节用为本”,主张立法贵简当,反对“法令繁,科条密”,使人民无所措手足。他认为有的法令“其初行之甚善,而其后渐失其意者,非法之不善,乃行法之不善耳”,因此他提出“有治法尤贵有治人”的重要思想。
今天,我们纪念他,要纪念他求贤若渴,破格用人的思想。他认为“欲作千间厦,应须大匠材”、“旁求常侧席,任官惟贤才”,他重视选拔人才,并把选贤任能视作关系到国家兴衰存亡的大事。在选用人才问题上,光绪一反论资排辈、循资提升和以门户取人的陈腐观念,极力主张循名责实、破格升迁和惟才是举。在戊戌变法中,他顶着顽固派的压力,冒着极大的风险,大胆起用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志士,拔之于庶民,置之于公卿,依靠他们雷厉风行地推行新法。当变法进行到最艰难之际,新旧势力的斗争日益激烈,“皇上至是时亦知守旧大臣与己不两立,有不顾利害誓死以殉社稷之意,于是益放手办事”,特擢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为四品军机章京,参与新政。“拜命之日,皇上亲以黄匣缄一谕授四人,命竭力赞襄新政,无得瞻顾”。光绪勇敢而果断地拔擢新生力量,依靠新生力量,并把自己的命运和前途与他们紧密联系在一起,表现了一个改革先驱者为国家为事业勇于负责、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
他主张通过“明试以功”的方法考察和识别人才。他能礼贤下士。他反对以人君个人之喜恶作为选择人才的标准,主张“王者用人,不可循一己之私心”,而应尽“取天下之善”。他不仅重视人才,而且还要求臣下都作发现人才,启用人才的伯乐。
今天,我们纪念他,要纪念他“虚怀能纳谏、旁求常侧席”的民主作风。光绪是一个虚怀纳谏的典范。他总结了“隋以拒谏而亡,唐以纳谏而兴”的经验教训,得出了“言路之开塞,国家之治乱系焉”的结论,并说:“朝有直臣,社稷之福,岂不信哉!”他认为,臣下能否直言敢谏,与人君有无容人之量,有无纳谏的诚意很有关系。他说:“人君喜听顺耳之言,则顺耳之言至矣;人君喜听逆耳之言,则逆耳之言至矣。”
作为一个清醒的改革者,他是十分痛恨那些歌德派大臣的。他对士大夫巧为饰词,以逢君恶的强烈不满,认为他们竞为诣谀,以图富贵,其情状玷污青史。他要求各级官吏以国家大局为重,知无不言,不应有所忌讳。他说:“为大臣者,必有嘉言谠论,然后有益于国家,若事事顺从,是容悦之臣耳,人君将安赖乎?”
他善于听取不同意见,特别是一些尖锐刺耳的批评,光绪提出了“有真是非,无私喜怒”的心得体会。他的的这些想法和主张无疑,就是今天看来,也是非常值得称道的。他鼓励群众以多种方式提出意见,认为只要意见正确,无论以何种方式提出均可,“理之所是,虽众以为非,极力争之可也。理之所非,虽众以为是,极力辟之可也”,模棱两端是不能肩天下大事的。他很推祟里革断罟来讽劝鲁宣公的精神,并指出“人君听逆耳之言,不过拂意于一时,而受福于无穷;听顺耳之言,不过快意于一时,而受患于无穷”。他的这些思想,难道不值得我们现在一些同志学习吗?
今天,我们纪念他,要纪念他为了国家利益而不惜自己权位的精神。在中国几千年君主专制制度下,皇权历来是为君者的命根子,所谓有了它便有了一切,失去它便失去一切。为了得到这东西,人们可以杀得血流成河,让亿万生灵涂炭。改革如要触动这东西,对不起,须拿万千人头来换!110年前的光绪皇帝,能够说出“若能救国,则朕虽无权何碍?”这样的话,非为一时冲动之言,而应该看作是他对传统政治的一种反叛,这反叛只能基于其对西学及中国现代化改革性质的觉悟。百日维新中,光绪接受康有为的意见,决定采取“广开言路”,给民众一定的政治参与和言论自由的政策,允许普通百姓直接上书中央政府甚至皇帝。要知道,清王朝以往是连下层官吏都没有奏事权的,光绪把向皇帝上书言事的权利直接下放给包括“野民”、“鱼人”在内的平民,并且强调“总期民隐尽能上达,督抚无从营私作弊为要。”这不啻是一场革命,从而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士民,却引起权贵阶层的强烈不满。张之洞愤然说:“变法者,清廷之事也,何为而与士民言?”有官僚抓住一些平民因不懂呈文规矩,称“皇上”未抬头等纰漏,认为是对皇权的亵渎,欲大加问罪。光绪却“一笑置之”,指示说:“当广开言路之时,不必有所谴责以塞之”。仿效西方“兴民权”、“设议院”,本是康有为等维新派早就确定的政治改革目标,但后来见阻力太大而放弃。变法中,“设议院”问题仍讨论不断,有人提议建立一个评议国事的常设机构,“事虽议于下,而可否之权仍操自上”。但即使这样的举措,对于清廷来说,也被认为是有碍皇权至上的根本体制,光绪“若能救国,则朕虽无权何碍?”的话便发自讨论中。康有为建议鉴于“今守旧盈朝”,此事现在“万不可行”,光绪虽然同意了康的建议,仍表示“待后数年乃行之”。可见他对“兴民权”、“设议院”的政治体制改革有坚定的决心。
作为一个年轻发奋的君主,光绪皇帝以社稷为重,推行变法,不轻易退缩妥协, 以求自保; 反而在关键时刻, 为了变法信念,置生死安危于度外。这已经超出了一位傀儡帝王的行为价值选择, 即使从人格上看也是值得称道的。也许, 身为帝王, 百年来他受尽冷落和责难, 甚至有人指责他“懦弱无能”,但作为一个人, 作为一个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先驱者, 他的人格是显示出一定亮色的, 是不必讳言的。变法的最终结果是失败了, 但对当时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打破了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禁锢, 启开了中国思想解放的先河; 在经济上, 光绪接受了维新派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主张, 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 在文化教育方面, 开办学堂, 改革科举制度, 派人出国留学、游历等, 这就使知识分子扩大了眼界, 给长久封闭的国家带来了一些西方的先进思想、理论和技术。光绪皇帝不愧为近代中国第一个效仿西方来变革中国的开明皇帝。
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他,不是为封建皇帝歌功颂德,也不是梦想回到腐朽无能的满清王朝。
我们纪念他,表现了我们不以成败论英雄的看待历史人物的观点;我们纪念他,是纪念一种真正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富强不怕牺牲的伟大人格精神;我们纪念他,是我们感觉今天的中国,某种程度上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矛盾积累很多,人民群众利益受损感强烈,一些地方官员特权思想严重,动用警力,压制爱国者的批评等等,使我们对中华民族的前途忧心不已;我们纪念他,是希望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改革要全面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切实在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上做出重大改进;我们纪念他,是感觉到一方面我们在恢复儒学等传统文化,另一方面我们却任由一些人无耻诽谤毛泽东同志,这种言行不一、忘恩负义的行为使我们极为愤怒;我们纪念他,是希望国家不要再耗费群众对改革的期待耐心度,要抓紧时间,恢复以往的优良传统,节制资本、保障民生、促进公正、严明法纪。
毛泽东同志晚年曾经有过一段话:我没有私心,我是为了这个国家,没有人想过为了建立新中国有多少烈士流血牺牲。敬爱的毛主席是不想人民再受二茬罪,不想国家出现人亡政息的周期。他老人家还引用了王安石的《金陵怀古》“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 逸乐安知与祸双?”表现了他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弥天悲怆。
我们今天纪念光绪这位伟大的改革先驱者,是希望我们的改革要正视不足,要牢牢记住我们改革的初衷: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目的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是逐步走向资本复辟!!如果我们今天纪念光绪这个悲剧英雄而不吸取他的教训,我们仍然将作为悲剧的主角被后人纪念。
去年,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人,在国庆期间,到人民英雄纪念碑献花,使我们倍受感动、信心大增。希望我们所有的共产党员、国家官员,都记住纪念碑上的话:“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