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系辞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生八卦。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数术学又被称为三五之道。陈维辉在《中国数术学纲要》中说:“中国的先哲认为三生万物,西方的先哲认为二生万物;中国认为五行,西方认为四行。学术渊源和观点不一。”陈先生这段话有点否定两点论(辩证唯物论)的意思。其实中国人也不尽然,如明代李贽就说,天下万物生于二。这且不说。太极后面被认为是天地万物,太极前面则被认为是精微的东西,甚至虚无。系辞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用一来表示太极。有的研究者用零表示太极起始或太极坐标起点,以前是什么,他们用零或负数解释。以前还有人说无极而太极。那用图象怎么表示呢?
这是清代修炼家柳华阳《慧命经》中的图。还见过有人在太极图前画虚线圆的,没有找到。还有这样画的:
特别说明一下,这是我仅见画有橢圆的易学图象,书中再无相关解释,只是在书上册的后面部分说修炼内景会出现内部长条形的八边形、外部椭圆的图象,并配了一副图。那本书不是公开出版物,是九十年代的函授教材。
唯物主义认为,天地未生以前,还是物质世界。从小的方面来说,物质无限可分。但是,应该注意的是,每一次再往深层次分,所需要的方法,所需要的能量就不同了,因为事物性质变了。庄子说,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古人(甚至包括我们)可以这么说,却做不到。到了一定程度,不说分一那么小能不能做到,有没有那样小的工具,就算有,机械的办法、物理的办法肯是不行了。要改变分子,只能采用化学方法了,比如用火烧,灰飞烟灭,但并不是物质消灭了,它变成另一种或几种物质了。如果要进入原子内部,化学方法也不行了,就要用高能物理的方法了。就像在说社会形态变化时,我们说这种变化是间断性和连续性的统一,单独说哪一个都不是真的一样,在打开物质层次时,也应该有这样的观念。因为到了一定程度,用原先的方法,物质确实不能再分了。但只要改变了方法,物质还是可分的。
可是每一次都给唯心主义者留下了终结论的说法。十九世纪的热寂说,说根据热力学第三定律,世界将死寂。电子湮灭现象发现后,又有湮灭说。发现电子前不是有物理学将会终结,真理已经穷尽了的说法吗?
多年前买了一本蔡志忠先生的漫画书《六祖坛经》,买后寄五角钱赠了一本《迈向生命的圆满》。赠书中说,每一次新发现都是物质消灭了,电子发现后是物质消灭了,基本粒子的发现也是物质消灭了。把物质的具体形式等同于哲学意义的物质,也不知物质要被他消灭多少回?
知道原子结构后,人们以为原子内部就象一个小太阳系,电子就像原子核周围的行星。却发现电子并不尊循万有引力定律。电子失去能量后,并不会以螺旋线的轨迹掉在核上,而会跳向另一轨道。还有许多不符经典力学的现象,我们只举与我们有关的例子,因为后面有螺旋线的内容。
大概也知道太极以前不能完全归于虚无,
有人就用和“三”相关的太易、太初、太素来解释宇宙演化。在数术里,三才天地人一般
被认为是太极之后的东西。虽然如此,和"三″有关的东西在古代还是被用来解释天地生成前甚至更早的东西。不过,作为现代人,我认为还是用"一″和"二″的东西,更确切说就是唯物辩证论的一分为二去分析好。我对太极的理解,也不局限固定于“一”。
不但太极或道之后的三生万物是老子提出的,天地未生前的和“三”有关的东西,或对它们的认识,大概也是老子提出的。
对老子的道,现在人们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理解。有的认为神秘,有的认为只是不能用一般方法观察的精微物质而已。
古代大多把道看做唯心主义的东西和天理一类的东西,王夫子则批判唯心主义理学家的太极说和道器说。如“太虚本动”,“天下唯器而已矣”,“无其器则无其道”。现代有人把器以前的东西看作精微物质,把道看作根本性的东西,从这种意义上,说要从道上着手,而不要从术上着手,也是可以这么说的。当然应该从实践、从实际出发,而不能从概念、从理论出发。
先说上面图中表示衰老直至死亡的太极图。生命中阴阳不平衡,以至成独阴了,就是老病死的表现。当然老病死还可用太极图中的S线或太极弦弯曲度变缓直至变成直线来表示。“一切产生出来的东西,都一定要灭亡。”这是《自然辩证法》中引用《浮士德》的话。一方面,是消亡,但另一方面何尝不是新的产生呢?人的死亡,也不是绝对消失了,只是生命运动变成低级的生物化学运动了,不然倒省事,不用人们安葬死者了。但决不是变为另一种“生命体”了。像《列子》中说的,″死之与生,一往一反。故死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又说,“鬼者,归也。”我以前真的不懂这些话的真正含义,特别是庄子中的一些话。在九十年代,竟然真的相信一些气功函授者宣扬号称的,他们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
至于修炼中,人的思维并不是没有了,思维活动并不是真的空了;就像睡眠的人,虽然不能像白天一样活动,不能做平常的思维活动,却不能说他们没有思维活动一样。佛道修炼者也有打破顽空的说法。他们进入了相对“静”的状态,主要用的不是平常的思虑或思维,而是一种和形象思维较近的感觉思维,有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说法。在平时他们总结法理时还是要用到逻輯思維等思维的。钱学森曾总结说人有四种状态,其中就有睡眠态和功夫态。就像不能说睡眠中的人不具有思维甚至死了,也不能说修炼者的思维真的空了,甚至成仙成佛了。
今天是说数术的第一篇文章,却没有真正进入,有些读者可能不喜欢看。可是明天还要写一篇和“三”有关的文章,不过离现实比较近些。是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文章,有人在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的文章中提出三元论的说法。而我则认为它是唯物一元论的理论,偏重从两点论,从阶级分析的观点解说。请读者稍安勿燥,后天正式转入象数解读。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