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指导思想透视共产党人的执政建设
摘要:
喜迎建党90周年,从1921年到2011年,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曲折、艰难的90年,也经历了成长、完善的90年 。千千万万的共产党员为了革命的事业前赴后继,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舍生忘死,为了现代化的建设呕心沥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的发展观,作为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和执政经验的总结,为党的建设和国计民生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引领和行动指南作用,更应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指导思想。
关键词:
共产党 指导思想 执政建设 特色社会主义
引言:
围绕着“建设什么样的国家,怎样建设国家”,“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以及“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共产党发展史上的问题,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紧密的联系时代背景,前言的运筹未来命运,把党和国家紧紧相连,总结和提出了精炼的指导思想,为党的建设和国家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党的四代领导集体的智慧结晶
毛泽东思想:在中共七大上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其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国家,怎样建设国家”而展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道路,为党沿着正确的方向迈进奠定了基础。同时,毛泽东思想是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邓小平理论:在党的十五大上确定了“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基本观点,包括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邓小平理论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同时,也是我们党必须始终坚持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上进一步阐述并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围绕着“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标志着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方针,也是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推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进一步阐述并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主题,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三位一体,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完整体系。
二、 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建设
毛泽东时期:
1.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一个政党的存亡的关键取决与自身的建设。正如堡垒是从内部攻破的一样,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对政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就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从整风运动到“三反”、“五反”运动,党不断加强在思想、组织和作风上的建设。
2.坚持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无论在革命、解放还是建设时期,共产党人都与其他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并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作用。同时,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区域设立了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等,与1947年和1951年累计设立了内蒙古、西藏、新疆、宁夏、广西等五个民族区域自治区,让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自己本民族的事务,把民主落到基层。
3.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没有民主,就没有公平,没有法制,就失去了秩序。建国后我们积极构建民主法制建设,“五四”宪法第一次把民主和法制载入了新中国的史册,也使我们的各项事业有法可依,走上民主和法制的道路。
邓小平时期:
1.发扬党内民主,贯彻实事求是的路线。在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社会动荡以及民主的严重践踏,邓小平在复出后积极建设党内民主,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从“两个凡是”
的错误思想中解放出来,客观评价领导人的是非功过问题。使在一段时间内处于混乱的民主得到了回复,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被重新呼唤。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成为党始终坚持的方征路线。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推进改革开放。十年文革,造成了我国国民经济的严重衰弱,也损伤了人民生产、生活的积极性,社会主义建设死气沉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先后确立了汕头、珠海、深圳和厦门为经济特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并逐渐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陆”这样一个多线路的沿海带内陆、先富带后富的发展模式。
3.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针对我国祖国统一大业尚未完成的状况,邓小平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一个在中国的基础上,实行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香港、澳门和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改变。“一国两制”极大的促成了国家统一大业的完成,这既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一步,也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4.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理论集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现对社会主义从本质上做了阐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接着,肯定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不断的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来调整生产关系。
江泽民时期:
1.以“三个代表”为指引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面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社会主义的重大挫折,给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提出了更大的考验。在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尤为重要。为此,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增强了党和国家的活力,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加强了党的管理模式和服务体制的创新,也充分践行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的宗旨。
2.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为了更好的使国家经济保持活力并稳步发展,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到基础性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成为必然。围绕这一体制,我们进一步地扩大对外开放,更好了的利用国外的资金、资源、技术和管理经验等,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高度重视农业,加快发展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和第三产业,这些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举措。
胡锦涛时期:
1.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的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性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
2.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断提高。于此,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之举。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集中围绕胡书记的“八荣八耻”展开,进一步加强公民的自身道德修养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和平、开放、合作、和谐、共赢是我们的主张,在坚强的党的领导下,必将携手全国人民,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三、 党的建设与国家发展。
纵览全球历史,没有哪一个政党能够像中国共产党一样,把自己的成长载入国家发展的脉搏,把政党建设与国家兴亡血肉相连,但中国共产党做到了。实践证明,从建党的那一天起,中国共产党便心系国家安危,情牵人民群众,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而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在改革与发展的今天,共产党人依旧不断的健全领导模式,完善制度体系,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辉煌而奋斗。
毛泽东思想集中围绕着“建设什么样的国家,怎样建设国家”而展开。在新中国成立前,围绕着建设国家,毛泽东领导着广大的共产党员坚持革命的道路,推翻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打败了日本侵略者,结束了中国近百年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史,也解脱了广大受苦、受累的工农群众,给他们带来了信心、希望和力量。井冈山起义,遵义会议,长征,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中共七大,战略大决战……中国共产党人用行动和信心建立了新中国。建国后,面对千疮百孔的旧中国面貌,共产党人成功完成了三大改造,选择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并对恢复经济、健全民主做了大的调整。此期间,虽然党对国家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误断,不同程度上对经济的发展和人才的成长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但我们应该看到共产党的年轻和执政经验的不足等主观原因,也应该看到当时国内局势的复杂和国际局势的不稳以及一定程度上仇视新中国,无视共产党,反对社会主义力量的存在。总得看来,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不仅建立了新中国,而且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发展道路正在一步步的迈进。
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展开。面对国内局势的动荡和国外的敌对力量以及苏联社会主义的失败和共产党的垮台,社会主义岌岌可危,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也是曲折重重。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我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进一步加深对社会主义的认识,经济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设。正如邓小平所言,“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为了国计民生,坚定的走社会主义道路,走市场经济道路,邓小平也曾说过,“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也可以由市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的促进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和广大企业生产活力的提升。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客观要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邓小平时期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到建立经济特区,经济开放区(沿海,中部,内地),我们也证明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国家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事业建设,“一国两制”为港澳的回归与台湾的友好交流铺平了道路。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及建设,为我们的强大进一步的奠定了基础,增强了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优化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社会主义事业走向了欣欣向荣的明天。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质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们的国情、世情和党情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经济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步迈进,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政治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敲响了警钟,文化上,随着对外开放的进程,中西文化的交流、融汇也进一步加深。在新形势下如何更好的带领人民更好的搞好国家的现代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一大考验。国有企业的改革,分配制度的完善,中国共产党在十四大上明确提出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西部大开发”、“民族区域自治”“基层群众自治”……共产党人用行动回答了中国人民,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践证明,“三个代表”进一步的凝聚人心,统一力量,加强了党的先进性建设,也切实的做到了“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科学发展观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提出了更加科学、综合的思考。建党90周年,建国62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水平不断提高,也正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国家的发展与日俱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取得了一个个丰硕的成果。载人航天的成功充分展示了我国的科技高水平,国民经济的稳步攀升凝聚着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奋斗。汶川地震等一系列自然灾害的战胜,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和不屈的民族脊梁,08北京奥运会的成功更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人民的自信与成功。建国60年大阅兵,我们看到了人民军队的威武雄壮,也目睹了军事水平的高端。正值建党90周年,社会主义事业欣欣向荣,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中国道路”、“中国模式”正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向新的明天。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始终把自己和国家发展相结合,秉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一切。从毛泽东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中国的发展也一步一个台阶,迈向繁荣,走向昌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更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中国。
四、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色特社会主义的新明天
迈入2011,中国共产党也走过了90年的风雨历程。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建设。
首先,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人民代表制度。人民代表大会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构常委会,人民推选代表,代表人民利益,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行使表决权等权利。作为一个人口达到13.39亿的大国而言,普选是根本不可能的。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则有效的听取了民意,反映了民生。随着党的执政经验的总结和执政能力的提升,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成为必然。其中,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让国家的大政方针问计与民,让权利运行在阳光下,扩大民主的权利和范围,扩大代表的来源、深度和广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其次,发挥和落实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从毛泽东思想到科学发展观,始终把正当的建设放在重要的地位,因为党的兴衰存亡关系到国家的安危。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走西方的两党制或多党制。共产党作为新中国的缔造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不仅要发挥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更应该与其他党派通力合作,贯彻好“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充分重视各个兄弟党派的“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作用。同时,由于地域、民族的差异性,民族区域自治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都是充分发挥民主,健全党的领导模式的有效形式,充分尊重少数民族同胞的权利,让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区域自治,让基层群众通过村委会的形式自己治理自己。这些都既是政治文明的体现,也是在新时代、新要求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选择。
第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思想体系。人们往往会被时代概念所困扰,认为在胡锦涛时期唯有科学发展观是唯一或者说科学发展观是最全面,最具科学性的党的理论集成。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观点,因为无论在任何时期,“国家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政党建设,发展模式”,这些都是值得重视并加以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体系。只是时代不同,侧重点稍有不同而已。因为本质上,我们是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不动摇,无论在任何时期,党的指导思想都是党的工作开展和国家建设的行动指南。
结语:
从建设国家的艰辛探索到实现发展的宏伟蓝图,党的各级领导集体用党的指导思想印证了共产党人的执政建设及国家的发展脉络。我们看到了共产党的一步步完善与强大,也充分显示了共产党人强大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相信在党的领导下,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必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雷国珍著,《中国共产党执政为名的理论与实践》,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2】 谭献民著,《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探索》,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3】 李 华著,《中国共产党执政体制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
【4】 杨艳春著,《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
【5】 汤子琼、文云英著,《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电子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8.
【6】 魏福明、安群著,《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相关文章
- 凛然:就一枝清荷一句话,谈当前“左派该怎么办”问题(四)
- 凛然:中央党校周天勇如此阴毒,不加悔改可能死无葬身之地
- 中央党校李君如顶风作案,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面临功败垂成危险
- 凛然:开展一个对中央党校王长江错误思想的彻底批判
- 建议左翼开展一场新的整风运动
- 左翼应斗私批修,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 毛泽东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五大成就——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
- 革命题材影视的新迹象及其社会历史背景
- 铁肩担道义,赤胆诵红诗——首届中国红《红色诗歌朗诵会》隆重召开
- 奚兆永:马列主义与中共的命运---对90年历史的沉思(修改稿)
- 奚兆永:对90年历史的沉思之八---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只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 奚兆永:对90年历史的沉思之七---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只能是实现共产主义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