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国防工程,即“用于国防目的,主要在平时构筑的各种永备工程建筑和设施的统称。”它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保障战争胜利的重要物质力量。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从战略高度对国防工程建设进行深入细致的筹划,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和指示,指导国防工程体系的构建,有效地保证新中国战备与作战任务的完成,并在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国防工程建设的基本着眼点
新中国成立后,基于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判断,毛泽东依据国家面临的主要战争威胁和防御重点,认为加强国防工程建设应该牢牢把握3个着眼点。
一是着眼战争的防御特点。国防工程是战争防御的主要物质依托。毛泽东认为,战争历来都需要攻防两手,“要注意防御问题的研究,也许我们将来在作战中主要是防御”,因此“我们准备做一些蠢事,要搞地下工厂、地下铁道,逐年地搞。”在他看来,坚固可靠的国防工程,对于保障战争潜力目标有足够的生存能力,增强国防的整体威慑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毛泽东强调说:“就是失掉了北京,也不要紧。失掉了,我们也不到重庆,……我们到北京、太原之间的山洞里去,就在这里同敌人斗。……一有战争征候,工厂就要搬家,疏散到山里去。”
二是着眼现代战争的特点。战争情况的不同,决定着不同的战争指导规律。新中国成立后,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今后一旦战争爆发,交战双方将以超音速的喷气式飞机携载原子弹或氢弹对敌方大城市、工业基地或主要军事设防区实施原子闪击。”对此,毛泽东认为,原子武器出现以后,军队的战略战术和装备都有很大变化,“必须以现代战争教育部队,切记不可轻敌。”1952年8月11日,毛泽东就国防工程构筑中存在的两种不同意见指出,在敌人拥有海空优势的情况下,阵地构筑要以坑道为主,结合一部分掘开式的掩盖工事,同时还要重视工事的隐蔽伪装,这就保证了国防工程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展开。针对核战争的威胁,1956年11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强调:“我们要打点洞子,帝国主义一旦向我们发动侵略战争,可能使用原子武器,我们要防他一下。在前面修了工事,在后面还要修一些。”此后,各条战线上的施工部队即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精神组织设计和施工,力求使国防工程建设具备防原子、防化学、防细菌,可抗拒一定当量的核武器袭击,并能在密闭隔绝较长时间里保障不间断地实施作战的能力。1964年2月6日,毛泽东在会见钱学森等科学家时再次指出:“总要搞防御。搞山洞,钻进地下去就不怕它了。”
三是着眼反侵略战争准备。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帝国主义的战争威胁始终保持着高度警觉,多次指出:“就是要准备打仗。无论哪一年,我们要准备打仗。……不管它来不来,我们应该准备。”面对严峻的安全形势,毛泽东始终从做好反侵略战争准备的高度,将国防工程建设置于重要位置。1949年10月20日,他在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现在我们的海岸线要开始建设,这个事情很重要。”1952年10月27日,针对美国陈兵台湾海峡,以及台湾国民党军对大陆沿海地区的窜犯、骚扰,毛泽东亲自签发设防命令,做出大规模建筑国防工事的决定,要求在沿海战略要地和重要作战方向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筑永久性的国防工事。60年代中后期,基于对当时国际紧张形势的判断,毛泽东认为:“要立足于准备早打、大打,从各方面来打,我们准备好了,敌人就不敢轻易来打,就有可能争取推迟战争,甚至使战争打不起来。”他特别强调:“备战工作要有重点,现在必须搞好工事。”1966年2月,毛泽东就如何运用“诱敌深入”方针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时指出:“反正要在第一线顶几个月、半年的时间,使后方有所准备”,“沿海城市要多修几层工事,它突破一层,还有一层。还要注意城市翼侧的设防。”此后,人民解放军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规模宏大的国防工程建设。经过10余年的艰苦努力,主要方向和重点地区的设防工程建设已初具规模,阵地工程配套建设、战役指挥工程建设及各军兵种的战场建设也取得显著成绩。
二、国防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针对新中国成立后军事斗争需要和人民解放军建设实际,毛泽东就国防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以确保国防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
一是边海防防御阵地工程建设。新中国成立初期,针对中国海岸线绵长、防御力量相对薄弱的实际情况,毛泽东十分重视海岸、岛屿防御阵地工程建设,多次做出重要指示。1952年12月28日,毛泽东针对国民党军对福建沿海的袭扰,在给华东局等起草电报中指出:“迅速地坚决地加强必守岛屿的防御工事,……预计敌在大陆上某些可能登陆的海岸要点,做好若干非永久性的战术性的防御工事,……而在选定必守的岛屿上则必须是永久性的和十分巩固的工事。”1953年7月,中央军委即下达了关于加强海边防战备的指示,要求各军区的海边防部队在重要岛屿和要点修建坚固工事,由此揭开了大规模国防工程建设的序幕。至50年代末,预定的海边防阵地工程的重点项目已大部完成。60年代初,针对印度军队在中国西南边境地区挑起事端和蒋介石反动集团叫嚣反攻大陆,人民解放军在加强西南边防和东南海防阵地工程建设的同时,在一些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的岛屿上,重点建设一些核心阵地工程。经过十几年的艰苦施工,全国主要设防岛屿均构成了比较完整的核心阵地,基本达到了能长期坚守、独立作战、歼灭来犯之敌的要求。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针对中苏边境严峻形势,毛泽东决定重点在“三北”地区进行国防工程建设。经过全国军民的多年努力,逐步建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类型齐全且具有一定核防御能力的边防防御阵地工程体系。
二是海空军基地(阵地)工程建设。毛泽东非常重视海、空军建设。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明确指出,海军是人民解放军的一个战略军种,为此亲自选定海军主要领导,确定海军建设原则、建设规模、兵力运用及指导思想等。对处于基础性地位的海军基地工程建设,毛泽东也非常关注,给予许多具体指示。1966年2月,他就如何提高海军基地工程建设抵御核武器袭击能力的问题强调:“要多搞些洞子,挖洞子不一定水下作业,先在陆上向下挖,用挖煤矿的办法,然后再打通水边的那一面,把水放进来,上面再盖上。”按照毛泽东指示精神,海军集中人力、物力,先后建成大型洞库工程26项,围绕这些骨干工程,还建设一批中、小型地下工程。此外,根据核潜艇的技术和战术性能,经过反复比较论证,海军在1967年提出核潜艇基地的工程设计方案,经毛泽东批准后,即组织近万人的施工队伍,经过8年艰苦奋战修筑完毕。此外,海军还按照实战要求,建造一些大型舰艇基地,如导弹驱逐舰基地的深水码头等。这些基地工程的建成,极大地提升了海军的作战能力。关于空军,毛泽东认为,空军“对于国防极其重要,应当尽快建立。”一再敦促抓紧建立空军,并亲自筹划、决策和指导空军的创建发展,先后做出的专门批示达170多项,大到空军建设的方针原则,小到开办航校、组建空军机关和部队等,都有明确指示和要求,包括作为空军建设基础性工作的空军阵地工程建设。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在给聂荣臻的批语中强调:“各地修机场是一件大事,必须认真办理,只能用必不可少的钱。”1955年3月5日,毛泽东在给赫鲁晓夫的信中指出:“为了有把握地进行解放马祖和金门诸岛的军事行动,我们正在积极修建福建省的军用公路和机场。”此后,空军阵地工程建设取得长足发展,除重点加强机场建设外,还新建和改建一批地下指挥工程和仓库、油库,以及许多高炮、地空导弹、雷达技术阵地等。
三是防空工程建设。新中国成立初期,针对沿海地区频繁遭受敌机袭扰,毛泽东指出,在积极打击敌人的同时,必须有效采取以构筑防空工事为主的各种防空措施,提高整体生存能力。1951年1月16日,针对蒋介石可能袭击厦门的情报,毛泽东致电陈毅指出:“必须多储粮弹,布置积极防空(不是消极防空)”,“加强纵深工事,务必长期确保厦门。”1965年4月28日,毛泽东在听取作战问题汇报时说:“这些纵深要地,有山的要打点洞子,没有山的要堆点山,做点工事。要防止敌人向纵深空降,不能让敌人长驱直入。”关于防空工程建设问题,毛泽东强调:“现在是立体战争,敌人要打你的后方,做工事还要防空降、防空袭。”关于城市防空问题,毛泽东在1956年2月在听取重工业各部门汇报工作时明确指出:“要搞城市防空”;“地下防空室这笔钱不能省”。1964年7月2日,毛泽东在听取周恩来汇报工作时指出:“北京的地下铁道要修,利用城墙底下修,城墙不要再拆了。”1965年6月,在杭州听取工作汇报时,他又特别强调:“城市防空,过去有,后来取消了,不对。”此外,毛泽东还非常重视人防工程建设。1969年,他指示各地要解决群众防空问题,要把积极防空和消极防空有机地结合起来,不能听天由命。1972年12月10日,毛泽东又发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号召。由此,以“深挖洞”为主要形式的人民防空工程建设迅速展开,为增强国防力量、做好战争准备起到重要作用。
三、国防工程建设的基本原则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根据国防工程建设的特点规律,明确了国防工程建设应当坚持的基本原则。
(一)遵循军事战略方针的基本精神。国防工程建设必须遵循军事战略方针基本精神。为适应国防工程建设的需要,加强对国防工程建设的统一计划和指导,中央军委于1952年月11月4日决定成立军事建筑部,隶属于中央军委,任命陈士榘兼任军事建筑部部长。1953年1月10~19日,军事建筑部召开的第一次国防工程会议,即按照毛泽东关于国防工程建设要坚持“积极防御”和“重点设防”、“重点守备”的原则,重点研究全国设防修建永备工事等问题,指出国防工程建设应按照先重点、后次要,先前沿、后纵深,先修典型示范工事,找出经验,后全面推广等原则组织实施。1956年3月6日,中央军委扩大会议第一次明确提出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并指出:“平时我军就必须在沿海重要地区构筑坚固的工事,并进行充分的战争准备。”对此,毛泽东于4月2日专门做出批示,“此件看过,可用。”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再次强调,为保证实现人民解放军战略方针,抵抗敌人使用常规武器和特种武器的袭击,国防工程要不断地加强和改进。在此方针指导下,人民解放军在海防战略要地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进行了大规模国防工程建设,逐步形成以坑道和掘开式永备工事为骨干、岛屿要塞与海岸防御枢纽部相结合的抗登陆坚固阵地筑城体系。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随着美国在越南战争中越陷越深,中苏两党两国关系破裂,毛泽东把防备苏联的战争威胁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并推动军事战略方针由“积极防御”向“积极防御,诱敌深入”的调整,重点是“诱敌深入”。1966年2月,他在听取叶剑英汇报时强调:“今后诱敌深入,可能不灵。不管怎样,我们在第一线总得顶几个月,使后方有所准备。”通过粉碎敌人的战略突袭,保存有生力量,制止敌人长驱直入,以掩护国家转入战时体制,并在此基础上,有计划地诱敌深入至预设战场,通过规模不等的运动战,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至此,“三北”地区国防工程建设迅速大规模展开。
(二)科学规划、设计和施工。国防工程建设质量要求高,技术战术性能更新快,效益特殊,因此,毛泽东特别强调国防工程建设要从实际出发,统筹安排,尤其要注重科学规划、设计和施工。
一是要突出建设重点。国防工程建设布局广、投入大、关联全局、影响长远,因此,“设防要有重点和纵深,不能分兵把口,搞一线式防御。”1951年1月29日,毛泽东在给张云逸的电报中就工事构筑中存在的问题时指出:“你们计划到处设防,到处修工事,摆成被动挨打的姿势,使我军丧失主动,丧失歼敌的机会,是完全错误的”,并进一步强调“广东方面,除虎门必须筑要塞及珠江口外某几个岛上应修必要的工事和堡垒之外,其他地方亦一概不修工事,……华东方面亦只在厦门、平潭、舟山、吴淞四处的某些必要地点修筑要塞和工事(这些是确定要修的),其余亦一概不修。广西地处大陆,距台湾很远,逃越匪部人数甚少,完全没有可怕,不应该修任何工事。”同一天,毛泽东在给陈毅的电报中指示:“此次华东在厦门、平潭、舟山、吴淞四处修筑要塞或工事,在福建修南平、同安公路,务请你们注意事先给予指导。第一,不要在指定地区不经研究设计随便修建,以致无用浪费;第二,在指定地区内亦只择最需要者做,不要到处做;第三,大陆海岸线及内地根本不要做;第四,大陆兵力,位于纵深地区,敌来应让其登陆然后相机歼击之,不要到处防守,不要阻其登陆。”1969年1月28日,毛泽东在听取中共中央军委办事组汇报时再次指出:“我们的工事做得多了,将来大部分没有用,势必要放弃”,“打仗不是工事问题,而是战斗力问题,集中兵力消灭有生力量的问题,在战场上要占领制高点,做点工事就可以了。”
二是要严格程序标准。国防工程建设是包含规划、勘察、设计、施工等多环节的系统工程,要严格按程序和标准组织实施。1951年1月24日,毛泽东就沿海地区设防和构筑工事问题指示:“以后凡需之用经费,构筑工事、要塞,修建道路、房屋、仓库等项,均需经过你们派人察看设计,做出预算,经过中央审核批准,然后动手修建。”此外,毛泽东还强调国防工程建设要根据预先确定的军事功能进行总体设计,充分考虑军事需求,但若投资规模和施工水平制约工程进展,可采取一次规划、分期建设、滚动发展的办法,避免出现“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的情况。1953年7月11日,黄克诚在给毛泽东《关于缩减国防工事计划的报告》中针对财力、物力、技术及技术领导均缺乏等问题,提出拟采稳步修建的方针,即前三年少修,求得锻炼干部取得经验,逐年加多。毛泽东就此批示:“赞成你的缩减计划,这是很必要的,望照此部署。”
三是要满足实战需要。满足实战需要是国防工程建设最根本和最核心的要求。毛泽东多次强调,工事构筑要以满足实战需要为基本前提。1949年12月5日,他在一份转发刘亚楼报告的电报中指出:“并不是在华东地区的所有机场,都要立即修理(如苏北就可以暂缓),而是首先修复与行将执行的战斗任务有关联的机场。其修建程度,亦可限于为执行战斗任务所需要的范围。”1951年1月24日,毛泽东在给邓子恢的电报中指出:“修复公路上的桥梁是必要的,但只要普通军车能行即可,不要特别大修。”1952年8月9日,总参谋部在向毛泽东上报的《关于胶东半岛地区设防问题的报告》中专门提出了工事建筑的要求。8月25日,中央军委随即根据工事建筑必须满足实践需要的精神,做出《关于建设国防工事的决定》。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515期,摘自2012年第4期《军事历史》)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