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
再过几天,就是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也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游击战争的胜利纪念日。说到游击战,就不能不说说关于游击战的评价问题。长期以来,总有一些人打心底里瞧不起游击战,总以为这不过是一种初级的原始的战争形式,只起一些辅助作用,无法取得重大战果,更不可能对胜负有决定性影响。正是从这一偏见出发,有的人极力否定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对当年的游击战抱着轻蔑直至嗤之以鼻的恶劣态度。
这是完全错误的,这样看待游击战是非常肤浅和十分片面的。与类似的看法相反,游击战完全是一种高境界、高水平的战争,一般的军队无法进行这一形态战争,这其中需要有三个必须的条件:
第一,必须有高度的政治觉悟
游击战的基本特点就是人自为战、各自为战,进行小规模的分散作战。这就要求每一个指战员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只有这样才能于高度分散的状态下保持应有的组织性、纪律性;这还要求每一个指战员具有强烈的牺牲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主动求战、积极应战而不是消极避战,通过不断实施各种形式的战斗,使军队的战斗能力逐渐成长,而不是日渐萎缩。所以,游击战的第一要义或者说第一前提就是政治觉悟,这也是当年的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能打游击,而国民党的军队就打不了游击的原因。事实上,当时蒋介石集团也非常想在敌占区搞游击战,他绝对不想把这个空间和这个主动权拱手想让,为此先后派遣了大批军队,结果仅仅“游”了几个月,那些国军就都做鸟兽散了,领头的将领要么投敌当了汉奸,要么光杆司令地跑回后方。原因在于国民党的军队根本就不具备从事游击战应有的政治觉悟。这就是为什么共产党的军队越“游”越大、越“游”越强,而国民党的军队却越“游”越小、越“游”越弱,直至最后消失的根本原因。
第二,必须有艰苦奋斗的顽强意志
游击战绝不像如今电影电视剧里表现的那么生动浪漫,凡游击战同时也都是艰苦卓绝的持久战,吃不像吃,穿不像穿,风餐露宿,朝不保夕。进行这样的战争,仅有一腔热血远远不够,还必须具有吃大苦、耐大劳忍受长期煎熬的顽强意志。这一点,只有穷苦的劳动人民组成的军队才能做到,他们原来的生活基础和环境就相当不好,再恶劣的生活条件也能坚持下去。而这一点,任何时候“高富帅”、“白富美”们都只能望洋兴叹,他们如果不脱胎换骨,则无论如何也忍受不了游击战的艰苦卓绝。当年国民党的军官团基本都是富家公子哥,个个衣冠楚楚、风流倜傥。对他们来说,一死容易煎熬难,灰头土脸、狼狈不堪的游击战简直比地狱还难过。这就是说,国民党军队连从事游击战的基本生活基础都不具备,这也是他们死活“游”不下去的重要原因。
第三,必须与老百姓血肉相连
游击战之所以能令高度现代化的敌人疲于奔命、处处挨打,以至于日本鬼子除了集中力量发动“扫荡”之外,平常基本上是躲在炮楼里面不敢出来,并不是游击队的战斗能力有多神秘、有多高超,像一些影视剧里面那样夸张的游击超人,事实是根本不存在的。这里面关键的原因是人心向背。共产党游击队与老百姓血肉相连,深深地扎根于人民大众之中,这才有无尽的兵员来源,才能支撑得起长期持久的消耗,相反的倒是现代化武装的敌人消耗不起;而一支脱离民众、没有把根扎在老百姓中间的军队,不管装备保障多好,在凶恶的侵略者面前却坚持不下去。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抗战后期占据河南的汤恩伯。老百姓恨死了这个抓兵、拉夫、抢粮的部队,1944年日寇发动了“大陆交通线战役”,溃退的国军遭到老百姓群起攻击,仅被老百姓缴械的就达数万人之多,汤恩伯率领下的国军简直成了过街老鼠,在日军和中国老百姓的双重攻击下狼狈逃窜,侵华日军曾创造了一个日军大队(相当于营)追击汤恩伯一个集团军的惊人记录。与之相反的是,共产党的游击队每每就在日军的鼻子底下,但日军非但发现不了,捕捉不到,求战不得,反而经常出其不意地挨揍,无数的鬼子稀里糊涂地就见了阎王。
所以,游击战绝对是高水准的战争,这一战争形态要求高水准的政治,要求高水准的个人精神,要求高水准的军民关系,具备这样的条件,游击战就越游越大、越战越强,就能对战争胜负发挥决定性的影响。
凡是蔑视游击战的人都要受到严酷的惩罚,这是一条基本的规律。在中国古代,游击战就有过雏形,并在历史上发生过一定的影响,如宋代的方腊起义、钟相杨幺起义等。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将其创造性地发展完善成为现代意义上的游击战,使之上升成为反侵略战争的重要形式,并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在第三世界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伟大运动中生根开花。“赤道雕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一大批第三世界国家通过游击战赢得了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改写了当代世界的政治历史格局。
无数事实说明,凡是能打游击战的军队,都是了不得的武装力量,任何侵略者如果面对持久的游击战,下场就要十分悲惨。这一规律直到今天还在发生作用,正在阿富汗上演的战争,就是活生生的现实。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