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http://vip.bokee.com/20080608548800.html
中国居民消费价格继续高位运行,2008年前四个月CPI同比依次上涨7.1%、8.7%、8.3%和8.5%。2008年4月,美国PPI指数同比上升6.5%。2008年2、3、4月份欧洲通货膨胀率为3.3%、3.6%、3.3%,其中3月份的通胀率创近16年来新高。日本CPI上涨为10年来新高。俄罗斯2008年4月同比通货膨胀达到14.3%,几乎是此前12个月通货膨胀的两倍。2008年第一季度,独联体各国的通胀率普遍高于去年同期,通胀率最高的是乌克兰,达到9.7%。此外,阿塞拜疆的通胀率为8%,吉尔吉斯斯坦为6.1%,俄罗斯和亚美尼亚均为4.8%,摩尔多瓦和白俄罗斯为4.1%,格鲁吉亚为3.4%,塔吉克斯坦为2.6%,哈萨克斯坦为2.5%。沙特阿拉伯08年4月份的通货膨胀率达到10.5%,创下近30年来最高纪录。2008年3月,韩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阿根廷、土耳其和越南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分别为8.8%、8.5%、8.2%、8.8%、9.2%和19.4%。全球通货膨胀走高,成为影响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风险。(必须说明的是,各国政府公布的通货膨胀率都是一个隐藏着猫腻的数据)
全球通货膨胀压力上升的原因主要有:
第一,全球化背景下,美元持续贬值,并不断加速。所谓新型经济体,即亚洲各国和俄罗斯、巴西、阿根廷等国家积极促进出口,积累外汇储备;美国等各主要经济体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直接释放出流动性,通俗地说,就是狂印钞票,购买新型经济体生产的产品。这样的格局直接催生了全球流动性过剩,尤其是美元超级过剩。过剩的货币在各个国家泛滥,大规模跨境流动,加大全球经济运行成本和祸害程度。
第二,近期美国政府和西方发达国家为了应对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以美联储为首的各主要央行大幅降息并向市场大规模注入流动性,客观上助长了全球流动性泛滥,加大了短期和中期通货膨胀压力。
第三,受以上两因素的影响,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普遍高涨。新世纪以来,国际能源、食品和金属等初级品市场投机盛行,美元标价的石油、玉米、小麦和金属等初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不断创历史新高。食品价格上涨主要是发达国家粮食垄断,美国对玉米等生物能源需求旺盛,农业生产要素价格上涨推动作用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第四,全球化红利已经被发达国家瓜分完毕,接近不可持续状态,加大了产品的成本。以中国为代表的出口型国家开始重视人口、环境、能源等可持续发展问题,逐渐认识到低价能源、低价污染和廉价劳动力的不可持续性。这属合理的成本增加。
美国无视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责任,本该稳定其币值,但是它却打着挽救危机的旗号,实行着实质上转嫁危机的行为。常规情况下,央行往往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等制度安排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防范、抑制通货膨胀。但是,美联储为防止经济衰退,转嫁危机,赖掉积欠全球的债务,坚持扩张性货币政策,连续大幅降息,向市场大量注入流动性,同时辅以大规模财政刺激方案;与其类似,为应对实体经济下滑威胁,加拿大、英国央行也选择了降息。
以上的各种因素加大了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我们必须警惕下半年奥运会结束之后,政府物价控制的余地逐渐缩小之后,物价上涨幅度会进一步加大。目前我国是在用行政手段压着主要能源、矿产等初级的价格上涨,一旦与国际接轨,那将是无法预测的通货膨胀局面。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