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金融救市只是昙花一现
在中国投入4万亿振兴市场的时候,一部分人对美国金融风暴的关心可能降低了。
这从各大媒体对政府救市举措和美国金融风暴以及CCTV2直击华尔街风暴的报道频率可以看出,这是个好事情,因为现在人们终于有隔岸观火转变到对自身问题的关注上来了,但也许这也是隐患,因为这可能使得一部分人过重的关注于自身而对外部影响因素关注度降低,甚至沉醉于自己的策略而忽略外部影响。而我认为美国金融救市举措如果仅立足于现有政策则只能是昙花一现,而这昙花一现的结果将会削弱中国的政策预期。
原因如下:(粗略的整理一下思路,内容不全)
1.问题资产的严重程度远非8500亿美元所能解决
8500亿的目的是什么?补充金融公司的流动资金?或者还有更多的诉求,但粗略的计算一下现在各金融公司的流动性缺口是多少?现在货币动用金额只剩600亿美元,能否继续补充不断亏损的金融公司的流动资金需要仔细衡量,也许美国财政对事情的预期较好,可市场是残酷的,你补充进去一元钱,也许只是够各金融公司弥补日常的各种费用支出,惜贷心态和银行短期拆借利率的高企证明了这种补充流动资金做法效果并不明显。
2.市场信心的提振需要时间
现在问题的重心已经有金融风险逐步步入了实体经济风险,如果说金融公司的不景气直接对其从业人员有影响的话,而实体经济的不景气将会使得更多的人员面临困境,失业率的上升是明证。而实体经济的复苏需要周期,我认为在没有财政政策的支持下,实体经济的复苏时间至少比金融市场的复苏晚一到两年时间。
3.资本趋利性和对风险的规避面临选择
资本是有趋利性的,但并不能否认资本的趋利是要以风险分析为前提的,在当前资本流动性紧缺的状况下,谁能拯救我的公司?只有在面临危机时拥有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在银行拆借利率高企的状况下,以美国金融业经营模式多依赖于短期银行拆借的模式下,面临这种利益和风险的衡量博弈,他们毫无例外的都会选择风险规避,这个时候不是比谁挣得多,而是比谁能活得时间长,谁能够亏损的少。
4.货币政策在危机时代作用是否有效?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是相辅相成的,但两者的使用是有区别的,特别是在面临不同的背景下,在经济稳定发展阶段货币政策往往能发挥有效作用,而在动荡危机年代,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面临考验。金融市场的本质是货币数量和流通速度的问题,在危机时代人们共同的选择是持有资金,降低流动性,这样会遭成市场货币数量的大量需求,而市场货币数量的大量供应有很多时候不可避免的面临通过膨胀压力,政府会有所保留,但是资金黑洞在危机的初期和中期不可解决。以此看来,对金融公司的注资注定只是对金融大鳄永不满足胃口或不断亏损额的填补,而不能有效地使得注资资金流通到市场上,货币政策面临压力。
5.财政政策才是根本
在没有更好的经济政策作选择的情况下,昙花一现的货币注资政策呼唤财政策来解决危机。至于好处和做法不再赘述,我相信能来的各位读者都是很有学识的智者。
粗浅看法,不足之处请指正,不要谩骂……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http://img.wyzxwk.com/p/2019/09/e70edeb684b74b82d4c8fa6723b9a0e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