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国际 > 国际纵横

希望之星:人民在觉醒,世界在前进

三十画叟 · 2009-03-01 · 来源:
朝鲜半岛局势 收藏( 评论() 字体: / /

第十一章  革命新星查韦斯


查韦斯是委内瑞拉总统。委内瑞拉位于南美洲北部,北临加勒比海,毗邻巴西、哥伦比亚、圭亚那等国。面积91.2050万平方公里。人口2164万,其中印欧混血种人占60%,白种人占22%,其他有黑人、印第安人。首都在加拉加斯。
查韦斯早在1982年(时年28岁)就在军队中创建了以民族英雄玻利瓦尔命名的玻利瓦尔革命运动队,立志要在委内瑞拉进行深刻的变革,改变不合理的政治经济制度,实现社会公正。他同时主张建立玻利瓦尔所倡导的“拉美国家联盟”。
1992年2月,查韦斯发动武装起义,要推翻奉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新自由主义的社会经济改革的佩雷斯总统。因起义失败,入狱数年。出狱后,他改用议会斗争方式,成立第五共和国运动,并于1998年12月以压倒性的胜利,被选为总统。
美国一直把查韦斯视为眼中钉,在他出任总统的几年中,以美国为背景的几次军事政变和政治危机,查韦斯均能以绝对的优势获胜。
2004年8月,委内瑞拉有美国支持的反对派为了罢免查韦斯而举行的全民公决,结果查韦斯取得58%的选民支持而获得大胜。有媒体说:“委内瑞拉人对查韦斯这位50岁的前伞兵部队司令的爱憎情绪,是依据阶级界限划分的。高级住宅区的居民对查韦斯实行古巴式的统治表示疑虑,而在贫民区,他为穷人的革命获得了广泛的支持。”


一、查韦斯的对内政策
查韦斯曾说:“我对世界不同国家的访问使我相信,解决目前世界上存在的问题,依靠资本主义是行不通的,而要靠社会主义。”他又说:“同时我还认为,必须使这种社会主义有所创新,让它适应21世纪的情况,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社会主义的概念进行探讨和辩论。我们所推动的革命民主是不同于民主革命的,它是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2005年2月,查韦斯在加拉加斯主持第四次债务会议开幕式时说,世界上的穷苦人民应该“创造21世纪的社会主义”,这样才能战胜所面临的贫困。他在这次会上批评“资本主义模式”时说:“应该创造21世纪的社会主义,应该看看走哪条路更合适,我们应该创新社会主义,因此对此进行探讨是十分必要的。”
2005年4月,查韦斯讲话强调:“重新实行社会主义的必要性”,他认为社会主义是唯一能保障大多数人过上好日子的政治制度。他倡导的‘玻利瓦尔革命’是以为国内大多数穷人谋福利的社会主义主张为基础的。
2005年10月,查韦斯号召委内瑞拉人民:“资本主义无法实现我们的目的,我们也无法寻求一条中间道路。我邀请所有委内瑞拉人民共同走上这条新世纪的社会主义道路。”
自查韦斯上台后,总的是实现社会主义取向的经济改革,取代原有的新自由主义体制:
1.对废弃的私有企业实行国有化,并新建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
将废弃的和效益低下的工厂和矿山充公,实行国有化,使在新自由主义体制下关闭的经济实行重新开张。
创建国有银行。并组建银行系统,对贷款实行严格的管制。
建立一个新的国有航空公司。还建立了一家矿业公司、一家钢铁公司、一家拖拉机公司和一家国有的计算机制造公司。
2.在一些难以为继的私有企业里实行让工人持股并参与公司管理。石油生产部门的共同管理成为工人对国家经济生产控制的一种方式。工人已经掌握了造纸和纺织制造业部门。已组成了数以千计的由工人管理的经济实体。
3.在农村组建合作社。
进行了土地改革。而且与委内瑞拉毗邻的哥伦比亚有几百万人支持委内瑞拉的土改。没收了被大农场主占领的无效益的耕地,组织农民开展合作生产。现已创建了6840个合作社。据《纽约时报》2005年10月30日报道:“加拉加斯周围的山区和内陆的农村遍布着合作社和企业。”
4.进行社会主义教育。
首先抓扫盲运动。查韦斯自觉地向社会主义古巴学习治国建设的经验。委内瑞拉的扫盲运动,就是采用古巴政府提供的教学方式,名为“我可以做到”。古巴在普及教育方面名列拉美前茅。其特点一是领导亲自抓而且带头授课;二是大搞群众运动,动员民间志愿人员为师;三是普及面广。查韦斯也亲自给扫盲班上课。
委内瑞拉为扫盲特地颁布了政府令,从中央到地方都成立了扫盲委员会。为了节约资金,担任教学工作的主要是踊跃报名的志愿人员。
除了从文化上提高人民外,还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武装军队。查韦斯在2004年12月27日发表演说时说:“那些企图让军队为世界上的帝国主义服务的人终将失败。我们是一支反帝国主义的军队。军队在支持‘玻利瓦尔’革命中起着重要作用。玻利瓦尔式革命是以独立英雄西蒙•玻利瓦尔的著作为基本模型的运动。除非打破饥饿、贫穷和殖民主义这些压迫我们人民的枷锁,否则我们不会停止斗争。我们的祖国将获得自由,不然,我们将誓死为之争取自由。”
查韦斯要求军队脱掉迷彩服,换上新的类似古巴军队的橄榄绿军服。他说,新的橄榄绿军服将被称为“爱国者”。老式迷彩服“背离了正确的意识形态”,并说一旦换上纯绿色军服,“委内瑞拉的军人就重新找到了自己的根”。
查韦斯还十分注意军队的现代化装备。2006年7月,委内瑞拉一次就向俄罗斯购进近30亿美元的海陆空武器装备。
查韦斯还在青年中进行生动的反帝国主义的教育。例如他利用世界青年和大学生文化节,举行青年反帝国主义审判会。2005年8月,就在加拉加斯举行了反帝国主义审判会。这次审判会是第16届世界青年和大学生文化节的一部分,表达“保护人类,反对战争和恐怖主义”的愿望。
8月13日,出席审判会的年轻人聆听了世界各国的帝国主义政策见证人对这段历史的口述。审判会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声讨经济制裁、封锁和禁运,并首先以古巴为例。第二部分对破坏环境进行批判,第三部分是痛斥武装冲突、军事行动以及占领和侵略政策,第四部分是谴责剥削人的帝国主义行径,这也是导致很多国家持续贫困的主要原因。
5.反对腐败,整顿治安。
委内瑞拉早在2001年就出台了反腐败法案。
查韦斯上台初期,治安状况极差,犯罪率高,原因是社会两极分化严重,超过一半的人口处于贫困状态;其次是司法制度不合理,对犯罪量刑太轻。经过几年的整治,到2001年底,委内瑞拉的社会治安有了明显好转。
6.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
查韦斯执政以来,十分注意改善人民生活。他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实施安居工程,给普通的百姓建造经济适用房。2000年和2001年共建经济适用房10万余套。
在发展经济方面,成效显著。经历两年经济停滞和下降后,已于2000年开始复苏。2004年委内瑞拉的经济在拉美地区表现最为出色,全年经济恢复性增长18%,外汇储备超过240亿美元,在拉美地区名列前茅。2005年,经济又增长9.5%,再次成为经济增长幅度最高的拉美国家。外汇储备再次升至300亿美元。
从2000年起,委内瑞拉还注意了在继续主要依托石油业之外,逐步发展农业、工业、旅游业,以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安全。
以上这些社会主义取向的政策措施虽然是初步的,为时尚短,但已获得人民的热烈拥护。查韦斯在2004年8月的全民公决中以绝对多数获胜,就是明证。
据新华社报道:公投前有媒体称,此次公投实际上是“民主”与“资本”的对抗。查韦斯在公投中胜出,首先要归功于他上台后一直奉行的保护中下层人民利益,“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政策。政府推动的一系列社会发展计划使数百万贫困人民长期受益。广大中下层民众依然把查韦斯视为“希望之星”。
二、查韦斯的对外政策
反对美国的帝国主义政策,推行南美的“玻利瓦尔革命”联盟。
查韦斯运用列宁主义原理给“布什主义”下了定义。查韦斯在墨西哥参加第三届欧盟—拉美国家首脑会议接受哥伦比亚电台采访时说:“列宁曾经说过,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而我不得不补充,布什主义是帝国主义的最高阶段,这是一个疯狂的阶段,一个对所有人造成威胁的阶段。如果你反对我,我就威胁你、入侵你,指责你为恐怖主义,并给你制造混乱,对伊拉克的战争就是这一帝国主义疯狂阶段的证明。”
查韦斯在国际事务中对美国布什政府一直持批评态度,他是拉丁美洲日益高涨的反美情绪最直言不讳和最惹人注目的象征。查韦斯呼吁发展中国家联合起来反对美国的政治和经济政策。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曾称:“查韦斯是世界上少有的不断公开谴责布什政府的国家元首。”
查韦斯在2005年9月15日的联合国大会上演讲,痛斥布什的帝国主义政策,并提议把联合国搬出这个“不尊重联合国的国家”。他首先批评布什政府在伊拉克发动的一场“罪恶”的战争;并猛批美国在反恐上的双重标准。查韦斯的发言不断被会场热烈的掌声打断。当讲话结束时,赢得了与会者起立鼓掌,并说这是“本次峰会上最响亮的声音”。查韦斯还在大会发言后召开记者招待会,呼吁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他表示,不能允许一部分国家按照自身利益来解释国际法原则,反对部分发达国家借安理会改革维护其单极霸权的企图。
查韦斯在2006年9月21日的联合国大会上的又一次演讲中,称美国总统布什是一个“魔鬼”。他说:“昨天,女士们先生们,美国的那位我称之为‘魔鬼’的总统先生来到这里,并在这个讲坛发表演讲,话语间仿佛他是这个世界的主宰。的确如此,他俨然一副世界主宰的模样。”查韦斯猛烈抨击了美国的‘霸权’和帝国主义行径,并再次呼吁联合国进行彻底改革,以削弱美国的影响力。查韦斯还称布什是“骗子”和“暴君”,还说由于美国领导了对伊拉克的入侵,布什应被带到国际法庭接受审判。他说:“布什所宣扬的民主是只有极少数人才能享受的虚伪的民主”,“是炸弹下的民主”。查韦斯的演说有一次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就在这次大会上,伊朗总统内贾德也作了查韦斯式的演说。)
美国倡导多年的美洲自由贸易区计划,在查韦斯的极力抵制下节节受挫。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2005年11月9日文章说:“上周末在阿根廷召开的第四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可以明显地感到查韦斯的影响力,因为尽管美国和其他27国支持美洲自由贸易区计划,但是委内瑞拉对该计划进行抵制。查韦斯声称该计划如果实现,将‘奴役’拉美工人,是一个会摧毁当地工业,是美国在政治和经济主宰拉美的‘兼并计划’。同时,墨西哥《千年报》在《两个针锋相对的不同的美洲》一文中也说:“这次有布什总统和加拿大总理马丁参加的美洲首脑峰会凸现了以下事实:美洲正在一分为二,两大阵营各自主张不同的发展方案。”他说,“美洲自由贸易是其一方,他以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美国、加拿大与墨西哥的经济一体化为中心。另一方是以阿根廷和巴西联盟为中心的南方共同市场。想法和见解一致的卢拉、基什内尔、乌拉圭总统巴斯克斯以及玻利维亚可能上台执政的莫拉莱斯,他们与查韦斯一起找到了共同的联盟。这个联盟让这些国家以更低的成本拥有了资金和能源,从而在美国面前显得更有底气。”
查韦斯极力推行玻利瓦尔大联合,与美帝国主义相抗衡。他认为:用国际主义精神,建立一个新的统一的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是可能的。
因此,查韦斯首先摒弃新自由主义模式,建立南南合作新模式。他主张以平等互惠的“美洲玻利瓦尔选择”计划取代美国的自由贸易区。
委内瑞拉先后同南方共同市场国家、加勒比国家、安第斯共同体国家分别签署了能源贸易协议,创立了不同于西方的供应石油模式,体现了互惠的南南合作精神的玻利瓦尔联盟。概括起来有三大特色:
1.是委内瑞拉给拉美国家各种优惠,包括:①委内瑞拉投入5000万美元作为建立在石油基础上的地区联盟的合作基金;②使用委内瑞拉自己的船只运送石油,只收取运费;③向加勒比国家提供15年期限的优惠贷款。
2.是以平等互利的新模式取代美国和其他西方跨国公司掠夺式的不平等协议,表现在:①让小国不必再忍受大国以实现自由贸易为名对他们实行的掠夺。查韦斯在2005年联合国大会的演说中说,他向13个加勒比海国家提出石油贸易优惠协议。根据这项计划,委内瑞拉很快将向这些国家每天出口19万桶石油,有望为他们节省几百万美元。②它表明,石油掌握在委内瑞拉手中,它可以给那些停滞不前的经济注入活力。
3.是推动拉美国家社会进步事业;支持左翼政府:①例如:2005年2月在加拉加斯召开的第四届社会债务峰会上,查韦斯提出,除了2001年应华盛顿要求通过的《民主章程》外,美洲国家组织还应具备一个《社会章程》。在这次会议期间,查韦斯大力提倡社会主义,并再次提出建立一个债务俱乐部,他提出将南方国家每年支付的270亿美元的债务利息中的50%作为特殊发展基金。这些倡议越来越受到拉美各国政府认同,特别是那些在世界舞台上没有受到重视,其要求无人理睬的加勒比小国。在加拉加斯举行的南方共同市场峰会上,委内瑞拉同样拨款5000万元用于建立人道主义社会基金,安第斯共同体其他四国都将从中获益。
②当厄瓜多尔的右翼抗议者们炸毁输油管和破坏石油出口瘫痪时,正在古巴访问的查韦斯当即宣布:“我们将帮助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将弥补厄瓜多尔政府现在不能够履行的(石油出口)承诺。他们不必支付一分钱。”从而挽救了厄瓜多尔的困难局面。
美国基督教电视主持人帕特•罗伯逊说:查韦斯表示愿意向左派政府和中间偏左的政府提供优惠的石油协议、易货贸易和贷款。他已经同阿根廷、巴西、乌拉圭和巴拉圭签署了协议。13个加勒比国家签署了一项购买廉价石油的协议。
2005年12月,玻利维亚左翼的“争取社会主义运动”领袖埃沃•莫拉莱斯当选总统后,在他访问委内瑞拉时,查韦斯宣布:“委内瑞拉每月将为玻利维亚提供15万桶柴油(每年价值1.8亿美元),我不要你们付一分钱,你们可以用你们的农产品来交换。”并将在莫拉莱斯就职后向玻利维亚捐赠3000万美元。莫拉莱斯表示,他将和查韦斯团结起来,“与新自由主义和帝国主义作战。”
三、在媒体领域打破美欧垄断,抗击“文化帝国主义”,树立起拉美人民的声音——南方电视台
世界上,最大的300家媒体中,美国占了144家,欧洲占了80家。而报纸拥有量方面占世界总人口75%的发展中国家只掌握了全球30%的报纸。拉美国家为什么不能拥有与美欧媒体相抗衡的电视台呢?
创办南方电视台的设想是2005年初,由查韦斯总统提出,目的是促进地区一体化,打破美欧媒体在拉美地区的新闻垄断。查韦斯多次表示:“我们不能通过CNN来了解发生在拉美其他国家的事情。”
对于美欧媒体和私营媒体的偏见,查韦斯本人深受其害(那是2002年4月美国通过媒体挑动委军人搞政变的事)。为了打破国内外商业电视网对舆论的垄断,查韦斯政府决定联合志同道合的拉美国家,创办一家真正属于自己的电视台,让拉美人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发生在本地区的事情。这一提议,得到许多拉美国家元首的响应,南方电视台应运而生。
阿根廷《民族报》2005年12月25日载文《世界新闻争夺战》中评论说:“电视传媒‘大腕’美国的CNN、英国的BBC和阿拉伯半岛电视台在展开争夺,在查韦斯掌权的委内瑞拉出现了一个南方电视台”,“查韦斯主义的地区影响也是一个例子,南方电视台对此起了推动作用,该电视台要做与美国观点相抗衡的媒体。这家电视台有助于查韦斯在拉美传播他的声音,同新闻全球化唱对台戏”。又说“南方电视台的目的之一就是打破国际大电视台对拉美电视新闻的垄断,委内瑞拉官员说,南方电视台的开播就是挤进国际传媒秩序中,‘反对文化帝国主义’。”
四、查韦斯的几位战友
查韦斯与古巴主席卡斯特罗、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伊朗总统内贾德结成了亲密的反美同盟。
1.第一位反美盟友就是卡斯特罗。查韦斯对卡斯特罗非常崇拜。查韦斯曾经表示过,卡斯特罗有父亲一般的情谊,称他是“所有我们这些革命者的爸爸”。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更将卡斯特罗、查韦斯和他自己这三个美国“眼中钉”的反美领导人比作父亲、儿子和孙子。
委内瑞拉和古巴政府保持着亲密的政治和经济关系,共同反对美国提出的“美洲自由贸易区”计划。委内瑞拉与玻利维亚共同签署了“玻利瓦尔美洲倡议”,希望没有美国参与的地区一体化;反对同美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代之以“人民贸易协定”。
卡斯特罗生病期间,美国资助古巴卖国分子集团8000万美元,企图加快推翻古巴政府。查韦斯认为这也是对委内瑞拉的恐吓,同时,也是美帝国向世界发出的一个新的威胁,查韦斯坚决表示,无论美国作出怎样威胁,都不会改变委内瑞拉与兄弟国家古巴的战略同盟,他说:“现在轮到委内瑞拉支持古巴革命和古巴人民了。”查韦斯多次去古巴探视卡斯特罗。
这些年来,古、委两国相互支援,古巴向委内瑞拉派遣大批训练有素的、有经验的医疗、教育和安全方面的专业人员,委内瑞拉每天以优惠条件为古巴提供9万桶石油。
由于卡斯特罗年事已高,健康状况欠佳,人们认为查韦斯随时准备接过卡斯特罗的革命大旗。2006年7月,卡斯特罗在阿根廷出席南方共同市场第十三届首脑会议期间对查韦斯说:“我听你说话就像听学生说话。”在阿根廷的科尔多瓦,卡斯特罗和查韦斯都在首脑会议上发表了讲话。会后,他们在五万多欢呼雀跃的群众面前发表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演讲,卡斯特罗身着绿色军服,查韦斯则身着红色披风。这次群众集会开了近五个小时。
2.查韦斯的另一盟友是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莫拉莱斯于2005年当选总统,他是第一位土著印第安人总统。土著印第安人占玻利维亚人口多数。在竞选期间,莫拉莱斯把自己称作华盛顿的“噩梦”,他几乎反对布什政府在拉美的一切立场,包括实行天然资源私有化及贸易自由。他最欣赏的拉美国家领导人就是卡斯特罗和查韦斯。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当时的玻利维亚亲美政府急切地接受华盛顿开出的经济处方——新自由主义政策。然而尽管玻利维亚拥有丰富的矿产和能源,它仍然是南美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其60%的人口生活在贫困之中,这些社会中被遗弃的和愤怒的穷人将选票投给了莫拉莱斯,正如委内瑞拉人反复投票支持查韦斯一样。
莫拉莱斯于1959年出生于农村,父亲是一位普通的农民,幼年帮助父亲放养羊驼,因家境贫寒,未能完成中学学业;后来当过工人,自幼喜好音乐和足球。1985年莫拉莱斯开始带领农民进行抗争运动。1997年,莫拉莱斯正式跨入政坛,当选为地区众议员。到2002年,由莫拉莱斯创立的“争取社会主义运动党”成为玻利维亚第一大政党,他本人也被推举为总统候选人。2003年,莫拉莱斯带领广大穷人群众将当时的桑切斯总统赶下台,莫拉莱斯被穷人们抬上了总统宝座。莫拉莱斯上台后,他的追随者们在他身上仿佛看到了政治体系变革的希望。他是从民众中走出来的领导人,必将以公正和诚实来治理这个国家。
莫拉莱斯主政玻利维亚后,得到了查韦斯的积极支持。在莫拉莱斯于2006年1月13日访问加拉加斯时,查韦斯宣布将向玻利维亚捐款3000万美元,用于社会工程建设,每月将向玻利维亚提供15万桶柴油,查韦斯说:“我不要你们付一分钱,可以用你们的农产品来交换。”莫拉莱斯对记者们说,他和委内瑞拉领导人将团结起来,“与新自由主义和帝国主义作战。”
2006年4月29日,卡斯特罗、查韦斯和莫拉莱斯在古巴哈瓦那签署了一系列经贸和政治合作协定,旨在推动地区一体化进程,对付美国提出的美洲自由贸易区计划。
3位领导人还在哈瓦那签署了另外两份协定,其中包括玻利维亚加入由古巴和委内瑞拉于2004年12月建立的“拉美玻利瓦尔选择”组织,以及由莫拉莱斯倡议的《人民贸易协定》。莫拉莱斯在签字仪式上说:“我们用‘拉美玻利瓦尔选择’击败了美国的美洲自由贸易协定,而我们的人民贸易协定也将打败自由贸易协定。”
上述三国签定的一系列政府协定还包括以下一些内容:委内瑞拉和古巴“将立即取消对玻利维亚产品的关税以及任何形式的非关税壁垒”。委内瑞拉和古巴还保证购买“因美国和欧洲国家实行的自由贸易协定而受到影响的玻利维亚油类以及工业和农业产品”。这些措施也是对减免玻利维亚外债所采取的必要措施。
古、委、玻三国在互免税收、互惠信贷和对商品和服务贸易实施补偿性机制方面将各自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
协定就规定产业合理化、有效利用各自优势、节约资源、扩大就业和市场准入方面制定互补性战略计划也做出了规定、明确了各自义务。
委内瑞拉承诺将推动“能源和矿产方面与玻利维亚的广泛合作”,包括加强制度建设、扩大对玻利维亚的“原油、精制品、液化石油气和沥青等产品供应”、“在数量上将满足玻利维亚的国内需求”。
古巴将免除“玻利维亚一切投资以及在古巴境内的混合及私人企业的税收”,并继续向其提供医疗和教育援助。同时,古巴还将给予玻利维亚航班与古巴航班相同的优惠条件。
玻利维亚则承诺向古巴和委内瑞拉出口矿产、农业、工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产品,将用其“多余的油气产品”为三国的“能源安全”作出贡献。
3.查韦斯的第三位有分量的反美盟友就是伊朗总统内贾德。
2006年7月30日,查韦斯访问了伊朗,这是他对德黑兰的第五次访问,这展示出委伊两国的团结一致,共同对抗美国。查韦斯在内贾德为他举行的欢迎仪式上说:“委内瑞拉时时处处与伊朗站在一起,历史表明只要我们团结一致,就能够对抗帝国主义,并战胜它。”此时,正是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再次警告伊朗在8月底停止铀浓缩活动,否则将对其制裁的时候。所以内贾德在与查韦斯会谈后说:“我感到是在欢迎兄弟,是欢迎同一战壕中的战友”,“伊朗与委内瑞拉站在一起,相互支持。查韦斯总统是南美洲进步和革命潮流的先锋,在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委内瑞拉和伊朗都是石油出口大国,两国合作的最重要领域是能源。查韦斯希望伊朗石油公司投资参加委内瑞拉的石油天然气的开发。目前伊朗对委内瑞拉的投资额为10亿美元,今后几年伊朗的投资经高达90亿美元。
2006年9月11日,在古巴哈瓦那召开的不结盟国家峰会有40多个国家首脑参加,内贾德在会上发言,猛烈抨击美国的帝国主义行为。他坚称:德黑兰备受争议的核计划完全出于和平目的,而美国才是真正的核威胁者。他说:“美国正在把安理会变成一个实施其政策的平台,我们应该加强不结盟运动,它应该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在2006年9月17日,伊朗总统内贾德首次访问了委内瑞拉,以巩固与查韦斯的紧密联盟。内贾德称查韦斯为“我的兄弟”,是“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斗士”,查韦斯向内贾德颁发了一枚以南美洲解放者西蒙•玻利瓦尔名字命名的奖章。内贾德说:“我向所有反对世界霸权的革命者致敬。”委内瑞拉和伊朗签署了一系列协定,其中包括德黑兰帮助委内瑞拉开发油田,重建造船厂,兴建工厂生产石化产品、水泥、火药、小型飞机以及汽车的协议。查韦斯说,两国政府总共批准了29项合作协定,其中还包括一项由两国国有航空公司开通两国首都之间定期航班的计划。
五、查韦斯的思想作风
查韦斯生于1954年7月28日委内瑞拉巴里纳斯州的萨瓦内塔。萨瓦内塔是一座离哥伦比亚边境只有两小时车程的小城市。
年幼时的查韦斯是在困境中被奶奶抚养长大的。他的父亲是一名教师,母亲是一名学校的校工,生了6个孩子,查韦斯排行第二;奶奶为了减轻儿子的负担,就把查韦斯和他的大哥放在自己身边抚养。奶奶是一个很有见识的人,每天晚上就向小查韦斯讲述解放者玻利瓦尔的英雄事迹,这对查韦斯的思想起了很大的影响。查韦斯经常讲,他从奶奶身上继承了牺牲精神,学会了在“谦逊的同时保持傲骨”。
在萨瓦内塔的中心是玻利瓦尔广场,这里有许多用木瓜做甜食的小摊。查韦斯的奶奶也曾做过这种甜品,并让小查韦斯拿到村子里去出售,对家里的经济困难起些微小的帮助。因为家里贫困,查韦斯上学的第一天是穿着草鞋去的,学校不让他进门。查韦斯从小就体会到穷人过日子的艰难,对他后来站在穷人一边的立场打下了基础。
由于萨瓦内塔没有中学,12岁那年查韦斯一家离开农村搬到了巴里纳斯市。在那里查韦斯遇到了对他政治思想影响最大的人——共产主义历史学家路易斯•格瓦拉。后来格瓦拉曾说:“他如饥似渴地阅读我给他的书籍。他除喜欢棒球,他还有很多政治忧虑,而且对玻利瓦尔非常感兴趣。”
查韦斯在中学时遇到了一名军事学校的教官。那是1971年,通过与这位教官的接触,查韦斯决定参军去。1987年,已升任少校的查韦斯作为一名将军的助手被派到总统府工作。在那里查韦斯见证了佩雷斯总统的上台和他统治委内瑞拉的一切恶行,因此决心推翻他以解救委内瑞拉人民。
查韦斯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深得人民的拥护,他足迹遍及全国,深入了解国情,洞察民意。查韦斯多次讲:他所主持的政府来自人民,为了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查韦斯和人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关心他们的疾苦,真心实意地为他们办事,被誉为“平民总统”。他每到一地参观考察活动,时常突破警戒线,与群众交谈,将孩子抱起来亲一亲。群众也愿意接近他,向他反映问题。
查韦斯本人主持的周末广播电视节目“您好,总统”很有特色,成为国内收视率最高的节目。这个由国家电视台主办的节目每次在不同的地点播出三四个小时,甚至在总统出访时也不例外。2001年5月,查韦斯总统在中国成都市通过该节目向委内瑞拉人民介绍了他的访华观感和访问结果。在这个脍炙人口的节目里,查韦斯将一周所做的工作向民众通报,宣讲政府的政策主张和观点,介绍下一步的工作计划。不时还放声歌唱,气氛很活跃。每次他都要接到几个听众打来的电话,为他解决具体问题。广播室外总有很多人等着问候他。
查韦斯是一个爱读书的人,而且兴趣十分广泛。通常他在发表讲话的时候都会随口提到他正在读的书或喜欢读的书,让人了解各种学说和文学著作对他的思想以及对他“玻利瓦尔革命”的影响。比如雨果是深受查韦斯喜欢的一位作家,而《悲惨世界》是他首选的文学必读书。在委内瑞拉各位部长宣誓就职时,查韦斯讲话中背诵了该书序言中的一段有关消除无知和贫困的话。查韦斯也很认同《堂•吉诃德》一书,为纪念该书出版400周年,委内瑞拉政府掏钱印了100万本书,免费送给本国人民,而且还印了7万本英文版送给加勒比邻国,以及5000本法文版送给海地。
从查韦斯平时的言行看,他一生在研读马克思、列宁的著作。
查韦斯十分热爱毛主席,因此对毛泽东主席缔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很有感情。1999年以来,查韦斯已经四次访问中国。1999年10月,怀着对毛主席的崇拜之心,上台仅8个月的查韦斯就来到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并主动提出瞻仰毛主席纪念堂。
查韦斯读过不少毛主席的著作,深受其政治、军事理论的影响。他对媒体说:“毛泽东的思想和哲学对我来说非常有用,特别是他的军事思想,我在委内瑞拉也用他的口号鼓舞我的军队,那就是‘军民鱼水情’。”他还经常讲到毛主席说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和“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这样一些经典语言,并把它作为座右铭。有媒体报道,2006年9月,查韦斯出席国家军事学院的一个活动时,在讲话中背诵了一大段毛主席的话,并指出这是出自毛泽东的哪一本书。
查韦斯和他带领的委内瑞拉是很有希望的革命新星。

忻者言:什么是真假社会主义?我认为,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是真社会主义,以新自由主义或别的什么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是假社会主义;
经济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并逐步消灭剥削的是真社会主义,以私有制为主体并不断扩大剥削制的是假社会主义;
政治上以批资反帝反殖为方针的是真社会主义,以赞资捧帝扬殖为方针的是假社会主义;
为全体劳动人民造福的是真社会主义,只为少数富人办事的是假社会主义;
委内瑞拉查韦斯以古巴为师,建造21世纪社会主义。我希望它是真社会主义。
(写于2007年)   
 


第十二章  加勒比海灯塔——古巴


古巴共和国位于加勒比海西北部,由1600多个岛屿组成,面积11.086万平方公里,北面是美国佛罗里达半岛,西面是墨西哥,南面是牙买加岛,东面是海地。人口1104万,66%是白人,其余是黑人和混血人。通用西班牙语。首都哈瓦拉。
关于卡斯特罗的情况
先介绍几篇有关卡斯特罗和他领导的古巴情况,这都是第一手资料,是中国驻古巴外交人员或记者写的,对了解研究古巴的价值极高。
(一)第一篇是《人民日报》驻墨西哥记者张金江2005年5月写的《古巴在发展》一文,摘要于下。
“最近,记者前往古巴采访首届南方首脑会议,亲自感受到古巴的变化和发展。
记者曾于1991年访问过古巴,当时,古巴正面临美国加强封锁、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双重冲击,国家经济急剧下滑,人民生活极为困难。卡斯特罗主席将此称为‘双重封锁’,说古巴处在‘革命后的最困难时期’。时任美国总统甚至声称,他要‘结束’卡斯特罗政权,并期待着成为踏上卡斯特罗之后的古巴自由土地的第一位美国总统。古巴似乎危在旦夕。
“9年后,记者旧地重游,发现古巴不但没有垮,而且发展了。一踏上古巴的土地,就看到许多新变化。哈瓦那现代化的候机大楼取代了原来又小又旧的候机楼……这就表明古巴经济好转,对外交往越来越多。古巴与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其中近80个国家在哈瓦那设立了使馆。古巴现在是不结盟运动、77国集团、加勒比海国家联盟、拉美一体化协会、加勒比首脑论坛、洛美协定等国际组织的成员国或观察员。去年11月古巴成功主办了第九届伊比利亚美洲首脑会议,这一次又成功主办了第一届南方首脑会议。古巴对外贸易从1994年开始连续增长、贸易伙伴遍及世界各大洲。目前有50多个国家的投资者在古巴建起370家合资企业,累计外国投资总额达40多亿美元。”
记者专门到哈瓦那市中心看了看,那是个星期天,著名的马莱孔海滨大道旁的工艺品市场熙熙攘攘,商贩们或大声兜售他们的物品,或与外国游客讨价还价,生意十分兴隆。市场上都以美元进行交易。一个商贩告诉记者,这里的生意不错,每个摊位每月向国家交160美元的税,剩下的钱都归自己,收入颇丰。他说允许个体商贩的存在对国家对个人都有利。夜幕降临,马莱孔海滨大道灯光明亮,市中心区霓虹灯闪烁,饭馆、冷饮店食客满堂,电影院门前观众摩肩擦踵。从街面上看,哈瓦那比9年前要热闹得多了。
“同古巴人聊起来,他们都说现在比前几年强多了。首先,国家经济恢复了增长。据古巴政府公布的数字,1999年全国经济增长率达6.2%,是1994年以来连续第六年增长。另外,人们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感到了经济恢复带来的好处,比如现在可以买到的食品慢慢多起来了,手头比前几年宽松了。了解古巴情况的人都认为,虽然现在古巴仍面临许多困难,但变化显著。进步与发展是古巴人民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努力奋斗争取来的。”
(二)第二篇是中国前驻古巴大使陈久长写的《我记忆中的卡斯特罗》。摘要如下。
“菲德尔•卡斯特罗这个名字,在中国广为人知。只要一提起这位古巴领袖,人们便会想到他的满面络腮胡和一身戎装,想到他的传奇经历和迷人风采。1990年8月,我受命出任古巴大使,有幸与卡斯特罗主席友好交往了3年。”
“对卡斯特罗主席,古巴人习惯叫‘总司会’,或者亲切地直呼‘菲德尔’。”
“卡斯特罗主席对中国人民怀有特殊的感情,他同中国人的接触始于青年时代。当年旅居古巴的许多华侨、华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他领导的推翻巴蒂斯塔独裁统治的革命斗争。在日常生活中,他还爱吃中国饭菜。他曾告诉我,在哈瓦那大学上学期间,他经常去唐人街吃‘杂碎汤’,又便宜又好吃。后来,他还学会了做中国菜肴,糖醋鱼就是其中之一。他熟悉中国人民的传统民风,常夸奖中国人‘聪明’、‘勤劳’、‘勇敢’、‘守纪律’、‘承受能力强’。”
“很久以前,我就听说过,卡斯特罗主席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为政清廉,生活俭朴,在与他的接触中就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
“在我的印象里,卡斯特罗的穿着是很特别的。从1959年革命胜利至今,他除了出国访问和出席国际会议换上西服外,平时总是军装不离身。我特别仔细观察过,他手腕上戴的那只日本产的精工手表,机壳和表带都是塑料制的,据说市面上只值20多元钱(美元)。至于卡斯特罗主席的办公室,其陈设之简单也出乎我的意料。会客室里的全部摆设只有一张三人沙发和两张单人沙发。看得出来,沙发已相当陈旧,但是主人竟无意更换。
“在我们使馆餐桌上发生的与卡斯特罗有关的两件小事,更使我的心灵受到极大震动,终身难忘。那是1991年的一天,卡斯特罗主席出席使馆的友好晚宴,我们用中国最高规格的酒——茅台酒款待他。吃到一半的时候,当招待员给他斟酒时,我发现小酒杯里有一个小黑点,不知道是什么,于是轻声示意招待员另换一杯。不料,此意竟被不懂汉语的卡斯特罗猜到了,他马上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并说:‘这不能倒掉,12亿中国人有多少人能喝上茅台呢?!”
“另一次,也是发生在我宴请卡斯特罗主席的餐桌上。习惯用筷子的他不小心掉了一块菜在桌上。坐在他身旁的陈镇坤正准备用餐巾处理时,他眼疾手快,立即用筷子夹起来吃下去。他边吃边说:‘这是劳动人民辛苦勤劳的成果,不能白白浪费。’席间我们常礼貌地给他添菜,他总是说,‘我吃多少我自己添,吃不完会造成浪费。’我们注意到,他从不把饭菜留在盘子里让人倒掉。
“几年后,卡斯特罗主席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透露:‘我的月工资同40年前大体持平,甚至还要少一些,但我饿不着,衣服也够穿。同时政府还拨给我汽油,为我做饭和提供最起码的餐具……有时人们还给我送点东西,这就足以应付了。’他还申明:‘我无意要求为我增加工资,因为幸福不是建立在金钱基础之上的。”
“卡斯特罗主席对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程的关注、对中国情况的了解和熟悉,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卡斯特罗的关注中国是有其历史渊源的。早在20世纪50年代,他就十分注意研究毛泽东关于游击战争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及军队建设原则,并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加以运用。我清楚地记得,卡斯特罗多次谈及中国二万五千里长征,说他看过许多有关长征的文章,深感长征无论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史上都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他对自己未能结识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深感遗憾。”
“卡斯特罗主席一贯赞赏中国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他始终如一地支持中国在反对外交干涉、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的斗争中所作的努力。自中古建交之日起,卡斯特罗和古巴政府坚决奉行‘一个中国’的政策,支持中国的和平统一事业,不同台湾当局进行任何形式的官方来往。”
(三)第三篇文章,是刊在2001年9月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上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卡斯特罗的情感世界》,摘要如下。
“卡斯特罗执政42年来,一直避而不谈他的私生活。这样做的理由是为了家属的安全,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古巴流亡分子一共对卡斯特罗策划了600多次暗杀。另外一个理由是让他有一点个人自由的空间。总之,卡斯特罗从未与他的夫人在公开场合一起露面,当地报界也从未刊登他们夫妇和子女的照片。”
卡斯特罗夫人的名字叫达莉亚•索托•德尔巴列。“据说,卡斯特罗和达莉亚是在1961年的扫盲运动中认识的。他们的夫妇关系从那时开始。她是西恩富戈斯省特立尼达镇人,职业是教师。他们有五个儿子,5个男孩的名字都以字母A打头,最大的38岁,最小的26岁。卡斯特罗还有3个孩子,是在革命胜利以前出生的。
卡斯特罗不让他的8个孩子从政或担任政党要职,小菲德尔是唯一担任一定官职的儿子,1980年到1992年他担任原子能委员会的执行秘书。但卡斯特罗亲自罢免了他的职务。招摇是令卡斯特罗最气愤不过的罪过之一。他自己艰苦朴素,也要求子女、侄子和其他亲戚也艰苦朴素。他的家庭和他弟弟劳尔的家庭比一般居民生活舒适,但绝不奢侈。如果拿他的生活同拉美一些总统的家庭生活相比,卡斯特罗的水平最低。这一点有助于理解卡斯特罗为什么在执政42年后仍在人民当中享有政治威望。
“卡斯特罗将他的工作和家庭区分开来的做法已成为古巴各层领导人的行为准则。从古巴共产党的省市委第一书记、各级政府的主席到内阁部长,主持公开活动都不带夫人,为数不多的担任高级职务的女性也照此办理。”
“能够到卡斯特罗家里去的人很少,他家里的会客室装饰很简单,只有古巴常见的沙发,唯一可以称得上奢侈品的是一台大电视,它是卡斯特罗用来看新闻的。”
“卡斯特罗喜欢下国际象棋和玩多米诺骨牌,他喜欢玩,但更喜欢赢。在政治上他也是这样,每一步都深思熟虑,下一步怎么走都要算出来,可谓尽善尽美。”
“现在已经75岁的卡斯特罗又像60年代那样,走上街头、剧院和广场了。最近两年卡斯特罗把日常工作都委托给政府班子了。他忙于实现新的目标,他想塑造新一代古巴人的精神,新一代人要有政治理想,要有在他身后坚持革命的精神。”
“他不失一名游击队员的风采,他在生活和工作中从未放弃这种风采。运动是一个游击队员的基本准则,他在运动中策划他的政治战略。”
(四)这第四篇文章,还是中国前驻古巴大使陈长久于2004年10月写的,题目是《卡斯特罗反腐倡廉二三事》,摘要如下。
“古巴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国务委员会和部长会议主席、武装部队总司令菲德尔•卡斯特罗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为政清廉,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他所领导的革命政府是公认的世界上最廉洁的政府之一。我在古巴工作期间,在与当地工人、农民、党政干部及卡斯特罗本人的广泛接触中,深切地感受到古巴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领袖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团结融洽、政通人和。”
“卡斯特罗出生在一个大庄园主家庭,不愁吃、不愁穿,但他是一个天生的叛逆者。为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他毅然抛弃富裕的生活,踏上了一条艰难曲折的革命道路。在战争年代,他忍饥挨饿、风餐露宿,历经千辛万苦,无私地奉献了自己的一切。”
“1959年土改时,卡斯特罗带头把自己家族的13000公顷土地全部无条件地分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为此,他的妹妹胡安娜宣布与两个革命的兄弟断绝关系,并愤然离开了古巴。”
“时过境迁,现在国家正处于革命胜利后最困难的时期。但卡斯特罗‘无私欲’本色未变。在生活上依然保持着朴素的作风、不贪图享受、不搞特殊化……”
“卡斯特罗除了自己做到艰苦朴素、无私奉献外,还要求他的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不搞特殊化,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始终保持优良传统。”
“卡斯特罗对贪污腐败行为是深恶痛绝的。近年来,卡斯特罗不断地向全党敲起警钟:‘古巴人对贪污腐败行为是绝对不会宽恕的。对执政党和政府的所有权力部门,是绝对不赋予任何腐败的特殊权力的。对所有的领导者来说,官僚主义、贪污腐败,都意味着他首先在政治上的死亡。’针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古巴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反腐倡廉的措施和力度……”
“2001年6月,根据卡斯特罗的决定,古巴新成立了‘反腐部’即监察部。据说,该部的任务是消除改革带来的‘负面影响’,防止企业家、党员干部和政府官员的‘精神污染’。国务委员会副主席拉赫在宣布这一决定时指出,控制和打击腐败行为是一项‘革命任务’,虽然目前在各部门的领导层中还未发现腐败的案例,但必须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卡斯特罗十分关心群众,爱护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凡是接触过卡斯特罗的人,无不称赞他待人平等,和蔼可亲,极富人情味。”
“卡斯特罗不喜欢深居幽宫,呆在办公室发号施令。从执政初期到现在,数十年来,他虽然年纪越来越大了,但有一点未变,就是经常作吉普车或直升机去各地视察,深入车间、田头和兵营,与工人、农民、士兵倾心交谈,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和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向他们讲解党的方针政策。他的足迹遍及全国的每一个角落。很多老百姓都见过他,与他说过话,对他充满无限的热爱和崇敬。”
“在卡斯特罗的倡导和帮助下,古巴各级党政干部深入基层、联系群众之风长盛不衰。卡斯特罗的老战友马查多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他长期担任古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会副主席,分管党政机关的组织、干部和纪检工作。他对我国访问古巴代表团说,他每年都要用2/3的时间深入基层,了解情况,指导工作。每次下乡少则半月,多则一月,他虽然年事已高,记忆力不好,但还能叫出70%以上的基层干部的名字。广大干部群众见到他都十分亲切地直呼其名,从不把官衔挂在嘴边……”
(五)第五篇文章是《参考消息》驻哈瓦那记者郑建东于2003年2月写的,题目是《他与美国十位总统进行过较量》,摘要如下。
“他曾是许许多多人心目中的偶像:带领一个目前只有1100多万人口的小国与当今唯一超级大国斗争40余年始终不屈服,坚持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捍卫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呼吁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和经济新秩序。他就是古巴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兼部长会议主席菲尔德•卡斯特罗……”
“古巴革命胜利后不久,美国政府组织雇佣军入侵古巴,企图扼杀新生政权,遭到彻底失败。随后,美国宣布对古巴进行经济、金融和贸易封锁,上世纪90年代又通过赫尔姆斯—伯顿法等法律进一步加强对古巴的封锁。卡斯特罗与美国前后10位总统进行过较量,力量对比如此悬殊,卡斯特罗和他领导的古巴却是胜利者。据古巴政府发表的报告,美国政府和反古势力40多年来策划了600多次谋杀,企图拔掉卡斯特罗这个眼中钉、肉中刺,但始终没有得逞。”
“长达40多年的封锁给古巴造成了数百亿美元的损失,但没有压垮英雄的古巴人民。卡斯特罗表示,美国的封锁已经失败,古巴不会乞求结束美国这项‘杀人政策’。他不无幽默地说,古巴被封锁四十多年,可以申请进入世界吉尼斯记录大全了,古巴人民在以卡斯特罗为首的古巴共产党领导下,战胜了各种困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就。古巴在教育、卫生、体育等领域的许多指标居于世界前列。古巴实行免费医疗制度,卫生网络不断完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岁;古巴从小学到大学均为免费教育,教育成绩斐然,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赞扬。”
“卡斯特罗深受古巴人民的拥护和爱戴,当地干部和群众都亲切地叫他“菲德尔”或“总司令”。在国际舞台上,卡斯特罗也是一位较有影响的政治人物,古巴坚决拥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是“77国集团”、不结盟运动等组织的重要成员之一。古巴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积极帮助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向他们提供医疗、体育、技术等援助。卡斯特罗在发展中国家受到广泛尊敬。记者参加过许多国际和地区会议的报道,只要卡斯特罗一出现在会场,马上响起一片欢呼声和掌声,许多人的脸上流露出一种发自内心的敬仰之情。”
“在古巴对外关系中,最重要的恐怕莫过于和美国的关系了。卡斯特罗多次表示,古巴愿意与美国政府实现关系正常化,前提是美国要无条件结束对古巴的封锁,尊重古巴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近几年来,美国政府屡屡无端攻击古巴政府,古巴针锋相对,进行了一系列的反美活动,特别是卡斯特罗提出的思想战,旨在教育和团结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一代。卡斯特罗指出:‘思想是最有力的武器,古巴要用思想打败美国’。”
“卡斯特罗身体力行,始终站在反美队伍的最前列。他在一次大规模的群众集会上指出,社会主义革命使古巴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今天的古巴是一个独立、自由、民主、公正和平等的社会。对于美国总统布什指责他领导的政府是独裁政权的说法,他表示,古巴共产党和政府竭尽全力为人民谋福利,他和他的追随者没有将国家的一分钱据为己有,古巴领导人没有腐败,在银行没有美元存款,在国内或国外没有私人账户。卡斯特罗在瓢泼大雨中发表了这个雄辩有力的讲话。他不让别人给他打伞,被大雨淋湿了全身,但坚持把话讲完,那一幕感人至深。”
“卡斯特罗严厉抨击美国政府的同时,注意将美国人民同它区别开来,称美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希望美国人民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他非常注意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这些年来,卡斯特罗接见了无数美国参众议员、企业家、艺术家、大学生代表团,与他们进行了很好的沟通和交流。尽管美国法律禁止美国公民到古巴旅游,但每年到古巴访问、观光、学习的美国人达到近十万人。与此同时,美国国内要求结束对古巴封锁的呼声日益高涨,支持结束这项政策的参众议员也越来越多。”
“记者在古巴已工作了三年,与卡斯特罗也有过不少接触,从一些侧面感受到了这位领导人的风采。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虽是国家元首,但并没有高高在上、处处要显出威严,上至高级官员,下至普通百姓,都可以和他平等交谈。在很多场合,你可以看到他很自然地拍着别人的肩膀,询问工作如何,身体如何,就像是一位慈祥的长者……”
几个方面的具体资料
下面是第二部分,是介绍几个方面的具体资料。
(一)古巴现在的情况如何?
自1991年苏联解体、东欧巨变导致古巴突然失去社会主义阵营的经济支援后,又面临美帝国主义变本加厉的经济封锁,在此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古巴依靠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渡过了1989年至1993年国内生产总值下降35%的低谷后,从1994年起,就恢复了个位数的增长:即国内生产增长率1994年为0.7%,1995年为2.5%,1996年为7.8%,1997年为2.5%,1998年为1.2%,1999年为6.2%,2000年为4.5%。但从2005年起,却有了飞跃的发展。尽管2005年古巴经历了能源短缺、干旱、飓风和美国强化经济封锁,但当年经济增长率为11.8%,其中幅度最大的是食品和燃料,达到36.4%。2006年头四个月增幅达到12%,但是一些观察家认为增长率实际在16%以上。古巴的国际收支也出现了8亿美元的盈余。因为财政状况较好,古巴正在努力发展生产,职工工资也得到相应提高。古巴这种两位数的高增长,是在不依靠吸引大量外资,也不发展私营资本主义经济,完全在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基础上,依靠本国人民力量、自力更生取得的。
卡斯特罗于2006年5月1日宣布,古巴前4个月日产汽油7.6万桶,可满足需求45%。古巴石油与天然气储藏量十分丰富,现在愿意同古巴合作开采的外国石油公司很多,包括中国、日本、印度、西班牙、委内瑞拉和巴西等国。古巴石油、天然气开采前景十分看好。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古巴营养不良的人在1990—1992年间为8%,到2000年—2002年间降到3%。古巴婴儿死亡率比美国低,人均预期寿命77岁,同美国持平。
(二)古巴人民有高度的政治觉悟,他们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劳动、热爱领袖。2006年8月13日是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80岁生日;为卡斯特罗祝寿,就在他的生日那天,古巴全国各地将近10万名糖业工人同时参加义务劳动。糖业部长亲自上阵。工人们劳动热情很高。一名叫卡斯缔约的工人说:“我们来这里干活是为了菲德尔和古巴革命。大家都知道,他做了相当复杂的手术,但不管怎么说,我们跟他站在一起。”另一位名叫阿兰戈的小伙子则说:“总司令号召我们加紧收割甘蔗,好在他生日时多生产蔗糖。这是我的义务,因为我是菲德尔的儿子!”他自豪地说。
多年以来,榨糖工业是古巴第一大工业。全国拥有156家国营榨糖厂,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榨糖设备,
糖业从业人员35万人。古巴糖产量居世界第二位,号称“世界糖罐”。
古巴100多万名学生每年都利用暑假从事义务劳动,参与各种社会工作。同往年一样,今年(2006年)从7月开始,满怀热情的古巴学生毫不犹豫地投身到第29届“学生劳动旅”和第十四届“先锋行动力量“活动中。
对古巴儿童而言,参加创造性劳动就是一种娱乐,是自由时间内最好的劳动。只有通过创造性劳动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而且勤奋的人才。
(三)几则古巴外交情况
1.卡斯特罗于2002年6月的一个会上谴责俄罗斯在苏联解体之后背信弃义,放弃了曾对古巴作出的双边承诺。他说:“虽然我无意批评哪个领导人,但我无法用别的词语来表达。”卡斯特罗说:“苏联解体,是它自己的错误以及在与美国庇护下的西方资本主义、帝国主义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斗争中可悲的失败所致。”他提醒人们说,苏联集团的消亡和美国加紧禁运使古巴这个岛国陷入经济危机。他说,这场危机影响到古巴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成了哈瓦那的灾难。
2.墨西哥《千年报》说:2002年以前,卡斯特罗似乎还只是一个蜷缩在拉丁美洲一隅的人物。2002年时,卡斯特罗在美洲的唯一盟友还只有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而他的大部分“邻居”都把他看作是斯大林式的恐龙,其辉煌时代早已过去了。
但从那时开始,卡斯特罗就开始了令人惊奇的重新崛起。无论是查韦斯还是玻利维亚新总统莫拉莱斯,都在其演说中公开地向卡斯特罗致敬。哈瓦那还是莫拉莱斯大选胜利后出访诸国的第一站。甚至包括阿根廷总统基什内尔和巴西总统卢拉接近拉美主流的领导人,也已经毫不避讳与卡斯特罗这位加勒比海强人在镜头前握手微笑了。莫拉莱斯去年12月在大选获胜后,卡斯特罗抑制不住内心喜悦,他说:“地图正在改变。”
3.《埃菲社》2006年8月9日在哈瓦那报道说:古巴与拉美邻国关系起起伏伏的几十年中,卡斯特罗从未放弃建设一个反对美国的团结的拉美的梦想。
在拉美建设一个“反对美帝国主义”团结阵线的想法,已经被卡斯特罗最大限度地强调过很多次了。在参加7月底于阿根廷召开的南方共同市场峰会时,这个问题又被再次提出。在这次峰会中,卡斯特罗与他的许多拉美朋友相聚在一起,包括查韦斯、莫拉莱斯、卢拉和巴斯克斯。
在地区政治风向偏左的环境下,多年来一直坚守以武装斗争改变拉美的卡斯特罗,现在终于得以通过合作途径来扩大革命进程。
根据合作协议,古巴有超过3万名医疗工和运动员工作在拉美各国。此外,还有大批拉美国家的学生在古巴学习医学。
另据《阿根廷新闻社》的报道说:“尽管50年来古巴的反古分子一直得到美国的援助,花费了联邦政府、中情局和其他机构的巨额资金,这些反革命分子依然一事无成,他们没有学会任何东西,也没有任何改变古巴现状的能力。他们除了在迈阿密制造一些噪音外,只能望洋兴叹。
4.古巴的“医疗外交”始于1960年向智利派遣一支医疗队开始。3年后,它又向阿尔及利亚派遣了一支由56名医生和其他卫生工作人员组成的医疗队,对其进行为期14个月的帮助。从此以后,古巴向全世界很多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医疗援助。
今天,在朋友查韦斯的帮助下,菲德尔为改善拉美穷人的健康状况提供了数量更多的医疗援助。这些深入到各个国家的医生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者,他们活跃在当地医生不愿去工作的贫困地区,定期为贫困家庭做医疗检查,一周7天,一天24小时服务不收分文,堪称医疗界的楷模。他们的出现促使各国重新审视社会价值观、医疗体系的结构和运行方式以及医疗职业信仰。
古巴医疗外交的开展帮助改善了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的健康状况,加强了古巴于这些国家政府之间的友好关系。至2005年末,古巴医疗人员已与68个国家开展合作,每年为数百万人民带去医疗福利。此外还有数千外国医疗工作人员接受了古巴的免费教育或培训。目前有一万多名发展中国家人员凭借奖学金在古巴各个医学院学习。
值得一提的是,古巴不仅注重发展基础医疗和培养医学人才,同时还注意开发高科技和生物医药,它在医药和医学研究上的成就得到了众多国际医学会议和交流会议的承认和好评。1982年美国在一份报告中承认了古巴在医疗工作方面获得的成就,认为古巴卫生体制不仅超越了其他发展中国家,甚至还可以与很多发达国家一比高下。
5.美国是如何封锁古巴的?
据《埃菲社》2004年6月30日在华盛顿报道,美国又出台对古巴实施新的系列限制措施,包括:
1.旅行限制措施:
——美籍古巴人经批准后,只能去探望自己的直系亲属,3年探望一次,每次在古巴停留不得超过14天。
——在古巴每天的费用最高为50美元。
——行李重量不得超过44磅。
——禁止将在古巴购买或作为礼品接受的产品带入美国。
2.汇款限制措施:
——每年汇款给直系亲属的最高限额为1200美元。
——禁止汇款给古巴的政府官员和共产党员。
3.文化体育限制措施:
——禁止美国大学生赴古巴参加时间少于10周的学习计划。
——完全禁止中学生前往古巴,取消由美国大学和文化机构共同主办的多项短期项目。
——对前往古巴参加体育比赛的队员发放许可证时,将逐个审查并规定各种条件。
4.礼品与邮寄限制措施:
——禁止寄衣服,个人卫生用品和可用于制造肥皂的材料。
——邮寄礼品仅限于医药用品、食品、收音机和电池。
据媒体2000年8月报道:布什政府是拉开架势准备与卡斯特罗决斗的第十届美国政府,他毫不掩饰对这位古巴领导人的蔑视。2003年,布什政府成立了支持自由古巴委员会,去年又加大对古巴施加的压力,在国务院设立了古巴过渡办公室。国务院又在两周前宣布一项计划,在两年的时间里提供8000万美元,帮助古巴在卡斯特罗下台后实现政权过渡。美国还会在全面过渡开始后,向古巴派出特别监督员和顾问。
与此同时,美国中情局加紧谋害卡斯特罗。近半个世纪以来,美国中情局和古巴流亡分子一直在尝试各种方法暗杀卡斯特罗。比如由于知道卡斯特罗喜欢在古巴海边潜水,中情局曾投资培育一种体型巨大的加勒比海软体动物,在体内能装下致命数量的炸药,企图炸死卡斯特罗。另一个办法是为卡斯特罗准备一件被毒菌感染的潜水衣,从而引起慢性皮肤病。中情局还计划在卡斯特罗的手绢或在喝的茶和咖啡里下毒,以及在他的演讲台下安放炸药,雇佣黑社会人物实施暗杀行动等等,但在古巴安全人员的精心保护下,卡斯特罗至今安然无恙。
6.卡斯特罗对美国在世界上犯下的罪行,不断进行谴责和斗争,据媒体报道:
1.2003年2月,卡斯特罗访问越南时,在河内理工大学发表了长达65分钟的激动人心的即席讲话。他警告说:“世界正面临一场危机——一场道德和经济危机。这个世界是一个自由主义和由美国支配的全球化的世界。”
2.2004年1月30日,卡斯特罗在哈瓦那举行的反对美洲自由贸易区计划的会议上,发表了长达5小时35分钟的讲话。卡斯特罗说,古巴可能会成为核武器攻击的目标,但古巴决不会屈服。古巴人民绝不会放下武器,这个国家将成为侵略者的地狱。古巴可能被占领,但侵略者必将遭到抵抗。古巴永远不会被征服。
3.在2005年4月29日,卡斯特罗在与查韦斯会谈时说:美洲自由贸易区是美国控制拉美的一个阴谋,其目的是通过跨国公司掠夺拉美国家的自然资源。而“玻利瓦尔美洲”主张建立各国之间的合作和经济互补关系,提倡各国经济均衡发展,反对国与国之间和各产业之间的竞争。
4.2005年12月23日,卡斯特罗发表谈话称美国国务卿赖斯是个“疯子”。而此前,他曾痛斥美国驻哈瓦那利益处负责人是个“小流氓”。
卡斯特罗的这番讲话是对赖斯本周与美国政府的一个委员会举行会晤的回应,此次会晤在为后卡斯特罗时代古巴的民主过渡做准备。
卡斯特罗的此番讲话是在对古巴全国人民政权代表大会上发表的。他还说:“我要告诉你们我对这个著名的委员会的看法,他们是一群吃屎的人不值得世人的尊重。”他还说:“从这个角度讲,这个疯女人是不是在谈论过渡无关紧要,他们是一群小丑,他们完全堕落了,让人感到可悲。”
卡斯特罗说,在美帝国主义呈现颓势之时,他领导的革命势不可挡,无往不前。他强调说:“我们是在过渡,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过渡。”
7.古巴的军队
1991年苏联解体使古巴陷入了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也成为古巴军队的转折点。
卡斯特罗兄弟很快将注意力转移到改革他们那些穿军装的士兵,下令裁军十万人,并把军队的指导思想从“军队的战争”改为“全民战争”。
更重要的是,军队开始为自己和全国种粮食,还要自己制造武器,还要办旅游业,以换取急需的资金。
同时,古巴还成立了劳动青年军,对数千名新兵进行军事训练,从事食品生产的士兵还可以得到报酬。古巴政府称,劳动青年军是“国家的主要生产力”。
古巴的军工企业可以生产步枪、弹药、地雷、轻装甲车,并能够修理各式军车,甚至飞机。
古巴的现役军人有五万多名。
8.《埃菲社》2006年11月18日在哈瓦那的报道:卡斯特罗的身体状况成为世界网民关注的焦点,很多人通过古巴官方网站,从世界各地给他发邮件。
有人祝他早日康复,有人希望得到他的回复,有人叮嘱他听从医生的劝告保重身体,一个名叫雷礼的古巴市民在邮件中说,他和父母都希望卡斯特罗在医生的照料下尽快康复。阿根廷人卢西亚诺则在邮件中表示,卡斯特罗是他生活中崇拜的十大偶像之一:其他几位偶像是他父母、上帝、马拉多纳、切•格瓦拉等。
厄瓜多尔人布兰卡在信中表达了他们全家对卡斯特罗的问候。还有人非常怀念卡斯特罗演讲时的风采,例如智利市民玛利亚•埃莱娜就在信中鼓励说:“加油!您一定能行,人民怀念您精彩的演讲。”

忻者言:这几十年,古巴在美帝国的经济封锁下,日子过的是很艰难的。
有人会说,如果古巴不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把大门打开,实行市场经济,唯美国马首是瞻,一切向“钱”看,日子不是很快就会好起来吗?古巴会说:不,这是“孙子”哲学,古巴人是有骨气的人民,忠于理想的人民,尤其是共产党人,如果出卖马列主义、出卖理想、出卖国家民族利益,以求一安,这就是对人民的无耻背叛。
卡斯特罗仅是一个只有一千一百万人口的小国领袖,却得到全世界革命人民的尊敬,原因在哪里,就在于他不屈服于霸权的英雄本色,一心一意为人民的崇高风范。
(写于2007年)   
 

第十三章  《阿里郎》之国——朝鲜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大陆东部黄海和日本海之间的朝鲜半岛上。北和我国为邻,南隔朝鲜海峡与日本相望,东北与俄罗斯接壤。面积12.28万平方公里,人口2392万,居民为单一的朝鲜族。
朝鲜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古国。1910年8月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吞,为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朝鲜人民进行了长期的武装斗争,于1945年8月获得了解放。1948年9月9日成立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1949年10月6日同我国建交。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发动侵朝战争,朝鲜人民在以金日成同志为首的朝鲜劳动党的领导下,经过3年艰苦卓绝的浴血战斗,打败了美帝国主义,迫使美帝国主义于1953年7月27日签订了停战协定。停战以后朝鲜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巨大成就。1961年7月11日,同我国签订了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这半个多世纪来,朝鲜人民为反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威胁、颠覆、封锁,争取祖国的自主和平统一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
(一)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朝鲜发生了一些变化,外界因之有种种猜测,其中有善意的误解,也有不怀好意的妄评。朝鲜确实在变,更加切合时代潮流;朝鲜又没有变,更加坚持以往的传统,更加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下面摘要介绍几篇报道朝鲜现状的文章。
一、《走近朝鲜》,张锦芳,文章载于2001年3月23日《作家文摘》。
1.文章首先讲道朝鲜90年代的苦难:在上世纪进入90年代时,朝鲜遇到了严重的困难。连年发生水灾和旱灾,粮食严重短缺,经济跌入低谷。从1994年起,朝鲜开始了长达6年的“苦难的行程”。这是“前所未有”的,以粮食为例,在1996年底,朝鲜全国库存粮食仅24.6万吨,只够全国人口吃一个月。不仅粮食严重匮乏,电力、煤炭、燃油也十分短缺,不少工矿停产,部分列车停运。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外界对朝鲜能否渡过难关的猜测多如牛毛,善意者为它担忧,恶意者雀跃,认为它会“崩溃”,因为世界各地因经济困难出现社会动乱的情况屡见不鲜。但是,这一现象并没有在朝鲜出现。尽管物资短缺,生活困难,但朝鲜一直保持着社会稳定。
文章谈到了朝鲜的先军政策。面对内忧外患、险风恶浪,朝鲜领导人金正日提出了“先军政治”的口号,以突出军队作为“国是中的第一国是”。这可以对付外来威胁,又可以维护社会稳定。
在“先军政治”的旗帜下,朝鲜处处突出军队的作用。在这困难的6年中,金正日外出视察200多次,视察对象大部分是朝鲜人民军部队。在朝鲜国家体制中,军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根据朝鲜的新宪法,金正日所担任的国防委员会委员长一职就为国家的最高领导职务。军方领导人,如国防委员会第一副委员长、人民军总政治局局长赵明录次帅,国防委员会委员、人民军总参谋长金永春次帅,国防委员会副委员长、人民武装力量部部长金一哲次帅等,均排在党和国家领导人序列的最前列。朝鲜很多重大的政治活动,都会有军方领导人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甚至在外交领域,也活跃着军方领导人的身影。2000年10月,赵明录便作为金正日的特使出访美国,与美方磋商改善朝美关系这一重大外交问题。
推行“先军政治”,意味着唯“军”为是。在民用工业运转困难的情况下,国防工业得到重视确保。物资再匮乏,人民军部队总是得到优先供应。
3.朝鲜人民对党对国家忠诚,用团结一心与困难斗争。在凶险多难的日子里,朝鲜特别强调“忠于领袖”、“团结一心”。朝鲜是一个领袖居中心地位的国家。这一特点是在朝鲜革命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金日成在长达49年的执政生涯中,一直是党和国家的中心。金日成逝世后,金正日继承了朝鲜党和国家的领袖地位。尽管朝鲜劳动党过去20年间没有开过代表大会,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对全国实行强有力的领导。其原因就在于金正日处于党和国家决策的中心,被当作维护国家与社会稳定的象征。
这些年,朝鲜特别提倡勇往直前的精神,靠精神的力量感召人们同困难作坚决的斗争。朝鲜将内忧外患看作是一场“保卫社会主义红旗”的特殊战争,动员人民坚决守住社会主义阵地。在那最艰难的日子里,有一首歌曲最能代表朝鲜人民的坚强信念:“……胆小鬼,想滚开就滚开,我们将守卫红旗!”
4.进入新世纪,朝鲜的困难有所缓解。朝鲜因灾荒造成的粮食困难主要靠生产自救。这几年,朝鲜大力兴修水利,平整土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强调科学种田,推广良种和两茬作物。农业政策也有所放宽,鼓励多种经营和养殖,推广土豆种植,实行“以副补粮”,增加主副食供应。每户农民的自留地扩大到30坪(约合0.15市亩),每户农民还被允许养两头猪、5只鸡和25只兔,自产的部分农副产品可以拿到“农民市场”出售。城里的人每年都要到农村帮助播种、收割、修水渠、甚至把自家肥料送到田间地头。朝鲜抓农业现已见效,粮食供应紧张的现状已得到大大缓解。据乐观的估计,去年朝鲜年产粮食400万吨以上,已基本自给自足。
朝鲜不仅在经济上有了很大起色,而且在对外关系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朝鲜领导人金正日与韩国总统金大中在平壤举行的历史性会晤,打破了朝鲜半岛北南关系对抗的僵局,开创了走向缓和、和解、合作的新局面。朝美实现了高层互访,朝美关系开始解冻。意大利、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陆续同朝鲜建交。
20世纪的最后一年,朝鲜经济状况的好转和对外关系的突破推动了内外环境的良性变化。据此,有理由认为朝鲜基本渡过了最困难的时刻。去年10月10日,朝鲜迎来了劳动党建党55周年大庆。朝鲜借此机会正式宣布长达6年的“苦难行军”结束。
5.朝鲜探索前进之路。新世纪伊始,金正日提出了“新观念”的思想。他说:“我们已经进入了新的年代,要全面研究过去外国式的旧框框和惯例,以我们自己的方式开展所有工作”。“不能站在以往奠定的基础上按老样式生活,要根据新的时代要求更新其面貌”。
金正日有关“新观念”的讲话充满新意,故而引起外界新的猜测。国际舆论对朝鲜是否将实行改革开放也有着诸多猜测。其实,金正日在倡导“新观念”的同时,还说了“不要指望我会有任何变化”。这意味着朝鲜继续走社会主义的决心坚定不移,朝鲜《劳动新闻》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说:“要在革命和建设的所有部门彻底反对‘改良’,同时要按21世纪的要求,以新的观点,从新的高度出发,看待和解决所有问题。”“在经济领域要彻底贯彻社会主义原则,同时按新世纪的要求改善经济管理体制,加速经济建设。”
至于开放这个概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朝鲜早在1984年就制订了《合资经营法》,积极吸引外来投资。到90年代发生经济困难之前,朝鲜引进外资的合同金额已逾1亿美元。朝鲜在图们江口的罗津、先锋地区都设立了自由经济贸易区,鼓励外商到那里投资。近年来,朝鲜与韩国的经济合作也逐步取得进展。
对于外来的一些好东西,朝鲜也确实在学习、借鉴。朝鲜原来没有方便面,现在生产出了本国牌子的“大同江”牌碗装和袋装方便面。东亚地区流行卡拉OK的时候,朝鲜很快也设立了卡拉OK房,市面上出现了卡拉OK录像带和影碟。朝鲜同样有被称为贵族运动的高尔夫球和保龄球,还经常举行各种形式的电脑操作比赛,电脑正在逐步得到普及。
但是,有一样东西,朝鲜一直是一如既往地坚决拒之于国门之外的,那就是帝国主义的思想文化渗透。朝鲜报纸有言:“要捂严蚊帐,防止帝国主义思想文化这样的蚊虫。”
二、《环球》2003年第22期有《朝鲜真相》一文,是宫一栋等三位记者写的。摘要如下:
尽管朝鲜离我们最近,又曾结下过唇齿相依、浴血抗美的历史友谊。但时至今日一水之隔的朝鲜似乎又离我们很远,许多40岁以下的人对她感到陌生。近年有关朝鲜的重大事件,使人们不断把深切关注的目光投向朝鲜。然而人们对朝鲜的了解,大多来自美国、日本、韩国等外部媒体的报道。殊不知这些国家与朝鲜还处在敌对关系上,它们对朝鲜存在很大的偏见,甚至是敌意。所以如何正确地看待朝鲜,已经成为我们认识周边国际环境的一个重要问题。
要正确看待朝鲜,就必须从朝鲜自身的处境出发,在地区国际关系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客观地分析问题。具体地说,西方国家所谓的“朝鲜问题”,并非只是朝鲜半岛北方的问题,而是由南北分裂和敌对半个多世纪所引起的整个“朝鲜半岛问题”。同时,由于其特殊的地缘战略意义,朝鲜半岛集中了周边大国的重大战略利益。
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末,朝鲜在南北竞争中一直处于上风。政治稳定,矿产资源占优,经济发展创造了“千里马”速度。而南边的韩国政治动荡,经济停滞不前,国民怨声载道。进入60年代,韩国集中推进外向型出口经济,通过创造“汉江奇迹”迅速赶超朝鲜。1960年时,朝鲜对外出口规模是韩国的5倍,而到1970年时朝鲜只有韩国的1/5,到1985年缩小到1/23,2002年则只有1/223。
朝鲜在上世纪90年代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有许多方面的原因:第一,在冷战的背景下,朝鲜以苏联为样板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渐畸形化,对外经济关系单一,它所依靠的东方阵营的经济竞争中逐步转为劣势;第二,长期以来,朝鲜的石油、焦炭、棉花等战略物资全部依赖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进口。冷战结束以后,俄罗斯终止了朝鲜的记账式贸易关系。东欧诸国迫于美国的压力,也不再继续与朝鲜进行经济交流。朝鲜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前社会主义市场;第三,冷战结束后,尽管朝鲜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巨大变化,通过正常的对话,努力改善同美国、日本等西方国家的关系,但依旧遭到美国的制裁和封锁,无法与西方国家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国际生存空间大大缩小。与此相反,韩国则成功地与中国和俄罗斯实现了关系正常化,顺利地介入前东方阵营的市场,经济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第四,随着冷战结束,朝鲜在对外经济领域进行过许多尝试,建立了罗津—先锋自由经济区,但由于国际环境得不到改善,这些尝试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第五,1994年朝鲜国家主席金日成突然去世,使朝鲜的政策调整进度被迫中断。此后,朝鲜连续3年遭受严重的水涝、旱灾、台风等自然灾害,国民经济受到严重打击,人民生活陷入困境。
冷战结束已经10多年了,但朝鲜一直被孤立于国际社会之外。造成这一结果,并不是朝鲜单方面的原因。朝鲜多次试图冲破阻力,竭力改变与外界特别是与西方世界的隔离状态,并同一些西方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然而,布什政府上台后,改变了对朝政策,攻击朝鲜社会制度,将朝鲜列为“邪恶轴心”和先发制人核打击对象。伊拉克战争更使朝鲜意识到了安全威胁的现实性,不得不发展核遏制力,来捍卫自己的生存权。在这一点上,尽管朝鲜有正当的理由,但并没有得到国际社会的同情和认同。
1998年朝鲜提出新的国家发展战略以来,通过调整经济政策,连续4年保持着经济增长的势头。2002年7月,朝鲜出台了一系列大胆的经济调整措施,开始改变过去的经济运行模式,促进了市场的活跃,激发了国民的生产积极性。此后,朝鲜宣布建立新义州特别行政区,推进与韩国共建开城工业园区和金刚山旅游区,连接中断半个多世纪的南北铁路和公路。
在朝鲜,政治生活贯穿每个人的一生。“一心团结”和“一片丹心”,也是他们行动的写照。对党和领袖的绝对忠诚,已融入了朝鲜人的血液,体现在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万景台是金日成主席诞生并度过童年的地方,被称为“革命的摇篮”。
万寿台主席铜像位于平壤市中心的万寿台山岗上。每逢重大节日,带着花篮去万寿台拜谒金日成主席铜像,已成为平壤市民生活中的一部分。
锦绣山纪念宫原名锦绣山议事堂,是金日成生前长期居住和从事国务活动的地方。1994年7月8日金日成去世后,朝鲜政府决定永远保存遗体并安放在锦绣山议事堂内供人瞻仰。议事堂随之改名为锦绣山纪念宫。
朝鲜人热爱自己的领袖,人人随身佩戴领袖像章。一位朝鲜同志说,佩戴领袖像章表明“我们生活在伟大领袖领导下的大家庭里,如同兄弟姐妹一样亲密无间”。
每年的6月25日是朝鲜的“反美斗争日”。每到这一天,首都平壤和各个道郡都要举行声讨大会和誓师大会,揭露美军在朝鲜期间的罪行,要求美军撤出朝鲜半岛……
三、《平壤:“前程艰险笑着走”》这是我驻平壤记者宫一栋于2003年2月的报道。以下是摘要:
从大同江上的忠诚桥进入平壤市,迎面见到的第一栋建筑上刷着七个大字:平壤——朝鲜的心脏。
平壤,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心脏和灵魂,它是一座历史之城,一座革命之城,一座花园之城,一座变革之城。
1.革命之城。平壤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在朝鲜历史上的三个时期(百济、新罗和高句丽),平壤是高句丽王国的都城,随后又成为高丽王朝的国都,因此平壤处处留下了历史的烙印。
大同江是朝鲜的血脉,有了大同江,平壤一下子灵气沛然。沿着大同江走一走,你会切实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底蕴。在横跨大同江的玉流桥下,始建于6世纪中叶的大同门见证着历史的变迁。登上城门,仿佛伸手就能挹出清澈的大同江水,因此大同门就有了一个很诗意的名字“挹灏楼”。
朝鲜战争期间,美军向平壤投下了42万余枚炸弹,但平壤市民发扬浴血奋战的“千里马”精神,不到10年的时间就使平壤从废墟中重新崛起。
在我到过的城市中,没有一个城市像平壤这样拥有如此之多的革命史迹和建筑。从巍峨的万寿台大纪念塔,到简洁的万寿台故居,从雄浑的劳动党建党纪念塔,到挺拔的主体思想塔,无不令人感到深深的震撼。
走在大城山革命烈士陵园,耳畔是低回的音乐,身旁是苍翠的松柏。置身于肃穆的氛围之中,来到这里的平壤市民,都怀着景仰的心情向烈士们献上鲜花。
2.花园之城。走在平壤街头,浓浓的绿色会让你眼睛一亮!平壤被称为一座花园中的城市,人均绿色面积58平方米。历史上平壤因多柳树而号称“柳京”,每到冬去春来的时候,平壤市内花草争奇斗艳,登上乙密台,只见大同江上波光潋滟,江畔枝繁叶茂,呈现一派“柳京”风韵。初秋时登上牡丹峰、七星门、最胜台、浮碧楼、清流亭沐浴在一片片苍翠之中,清澈碧绿的江水蜿蜒而行,置身于这青山秀水之间,令人心旷神怡。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平壤市进行了整体规划,兴建了人民大学习堂、平壤妇产医院、苍光院等各种大型建筑,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平壤市民的环保意识很强,虽然大街上的垃圾箱并不多见,但你几乎看不见一片纸屑,马路边的杂草总有人会自动地拔掉。
3.变革之城。初来平壤,你会感觉到红色扑面而来——平壤的建筑上到处都刷着白底红字的标语:“前程艰险笑着走!”“建设我们式的社会主义!”“不要为今天而活,要为明天而活!”等等。
平壤并没有在历史的坐标上停滞不前。进入21世纪,金正日提出“按新世纪的要求建设强盛大国”。随着经济部门逐渐活跃,平壤的面貌也随之出现了变化,色彩也变得更加绚丽了:平壤出现了大同江啤酒厂、中朝合资的晨曦—熊猫电脑合资公司和第一家网吧;街头的国营食品店如一夜春风,给群众的生活带来了方便;新颖别致的双层巴士在市内穿梭;在荣光大街,建筑工人们在用彩砖铺砌路面,斑斓的彩灯在“4•25”文化会馆前闪亮……
平壤在变,平壤市民的生活也在悄悄变化着;时尚的姑娘们穿上了紧身衬衫、休闲裤,挎上了双肩背包,笑得更加灿烂了,而小伙子们也穿上了潇洒的格子衬衫;讲究情调的新婚夫妇,选择到大同江上的游艇上举行婚礼,用照相机或录像机留下人生最美好的篇章……
四、2000年10月,美国克林顿总统还在位时,为了缓解与朝鲜的关系,曾派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访问朝鲜。奥氏在三天的访问中,与金正日一共举行了两次共计6小时的会谈,双方就克林顿访朝、美朝建立外交关系、导弹问题、安全问题等进行了探讨。双方还商定,双方导弹专家将从10月底开始继续就导弹问题进行磋商。
10月14日晚,奥尔布赖特在平壤高丽饭店举行新闻发布会。她表示,通过此次会谈,两国关系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当记者问她对朝鲜的印象时,奥尔布赖特表示“眼见为实”,说“我们亲眼看到了这个国家的很多东西,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称赞平壤“风景如画”,“建筑宏伟”,“我对看到的一切都很感兴趣”。她还说金正日是一位非常好的“对话伙伴”,是一个很好的听众,她为金正日的果断与注重实际所打动。
奥尔布赖特此行主要目的是为克林顿访朝打前站,她对朝鲜的好感显然会直接影响到克林顿朝鲜之行,使人对克林顿访朝有了乐观的期待。另外,朝方此行打破对外国记者的限制,允许在采访间隙走出下榻宾馆,在平壤街头取景拍摄并接触朝鲜群众。此次随行奥尔布赖特的西方记者将近60人,通过他们的镜头和视角,美国乃至全世界会对朝鲜有一个更为直接的认识,即不再是猜测、诽谤。
(但是,朝美关系的这个大好形势,被美国接着上台的新总统——头号帝国主义分子、世界最大的恐怖主义分子——布什所破坏。)
(二)
下面分几个方面介绍朝鲜:
一、朝鲜人民的生活状况
(1)有记者于2003年9月报道他访问平壤的所见所闻,他说:“放下行李,走出宾馆,我发现平壤街头整齐干净,街上和公共场所没有人大声喧哗。尽管朝鲜经济困难,但是,平壤街上的普通市民并没像外界传言的那样面黄肌瘦,衣衫褴褛。街上的妇女衣着得体,式样新潮,男人虽然多穿式样统一的黑色或灰色短袖汗衫,但看上去干净利落。”
“据一位专家说,朝鲜也在进行改革。过去的一年里,朝鲜给企业更多的自主权,提高了工资、物价,废除了布票、粮票,实行了按劳分配,减少了国家配给。在大商店实行租赁柜台,甚至可以租赁国营商店售货员。老百姓谋生手段多了……这位专家指出,朝鲜领导人要求在改革中保持三个不变:社会主义制度不变、计划经济不变、先军政策不变。”
“平壤半年前开通了移动电话业务,目前有手机用户2万人,陪同小李的手机,是中国制造的‘夏新’双屏手机。”
“我们在平壤不仅看见了手机,还在《劳动新闻》看到编辑记者们使用手提电脑写稿和发稿。”
(2)一位德国记者2004年3月写的报道:朝鲜“居民区的道路上现在有很多骑自行车的人,他们没有给人特别瘦弱的印象。烟囱里冒着烟。有的房子是新建的,有的百叶窗漆成了绿色。尽管有很多关于朝鲜饥饿和供给不足的报道,但这里的朝鲜人并没有给人营养不良的感觉。
(3)我驻平壤记者任立波2005年11月的报道:“在经历了多年的粮食短缺后,今年朝鲜终于迎来了粮食丰收,粮食短缺的情况有所缓解。预计今年的粮食产量可能超过500万吨,朝鲜2200万人的口粮基本可以得到解决。”
“今年元旦,朝鲜《劳动新闻》、《朝鲜人民军》和《青年前卫》三家主要报纸发表联合社论,第一次提出解决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问题的根本在于提高农业产量,并把农业生产确定为经济工作的主攻战线。社论要求,全国上下要为搞好农业集中动员所有力量,要在思想上树立在农业生产发生根本性转变的认识,最优先保障农业所需的人力、设备和物资。朝鲜向全社会发出了农业总动员令。”于是,“数百万城市居民和100万军人纷纷下乡支农,确保足够的人力。5月份抢种高潮期间,平壤市所有的店铺晚饭前一概不营业。
从今年10月1日开始,朝鲜又全面恢复了粮食配给制度,重新对全国粮食实行统购统销,但国家也要投入巨大的货币补贴。不过,朝鲜不解决粮食问题,其他一连串问题的解决都将要受到掣肘,所以代价再大,也要想办法解决。
(朝鲜经常闹缺粮问题,很大一个原因是自然条件造成的。朝鲜山地占国土的80%,可耕地只有14%,所以农业人口只占总人口的1/3。如果再加上自然灾害,朝鲜就很容易闹粮荒了。)
(4)香港凤凰卫视台于2007年5月5日晚放映的《春日朝鲜之行》,介绍了朝鲜纪念金日成95寿辰举办的“阿里郎”10万人大型表演,这是朝鲜的一大亮点,就像古巴善于组织各种大型游行一样。这都是世界之最。
据凤凰台时事评论员邱震海在电视上说:他们在朝鲜有一大发现,就是朝鲜人民不管大人孩子都有礼貌、遵守纪律、注意环保,街道干净清爽、秩序井然;平壤人民的素质、精神风貌是中国大陆现在任何一个城市都无法比拟的,仿佛中国的五六十年代。这是他们访朝团事先没有预想到的。
二、朝鲜的文化教育
朝鲜在1953年,也就是朝鲜战争刚刚停战的那一年,就开始实施真正的义务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差不多15年一个流程的教育周期里,做到了完全免费。它用不到50年的时间,把它1/10的国民培养成为大学生。并且这些是在朝鲜没有借内债、外债的情况下,仅仅凭借着朝鲜政府自身的财政做到的。
很有意思的是朱镕基还在总理位上时曾在安徽考察,了解到农村那么多的孩子因高学费而上不起学时,非常着急,就曾提到朝鲜,说:“我们以前去朝鲜访问时了解到,朝鲜做到了全民教育由小学到大学全部免费,他们的经济状况比我们差得多。我们已迈入小康,为什么不能实施九年的免费义务教育呢?我们初中以下中小学生将近2个亿,以人均每年学杂费500元计,一年1000亿就够了,只占到全国国民生产总值10万亿的1%;而我们的教育经费总额从未达到过3%,世界平均水平早已超过5%……这是真正的百年大计、万年大计!”但是,朱镕基直到他下台中国孩子上不起学的事还是没有解决,这算不算是中国特色的政府?
据多家媒体报道:朝鲜一直十分重视文化教育。朝鲜劳动党党旗的中央是一杆毛笔,这充分说明朝鲜对知识的重视。在朝鲜无论走到哪里,孩子们都能在当地最好的建筑里,接受良好的教育,因此朝鲜的教育水平非常高。
一个韩国人在朝鲜经营公司,他说:“朝鲜人是我的同胞,我真正了解他们,许多西方媒体总是以固有的偏见曲解朝鲜人的想法,这严重歪曲了朝鲜社会的真实面貌。我们公司的朝鲜员工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头脑灵活,不落窠臼,并能坚持自己的主张,这完全不同于西方媒体上所谓的朝鲜人思想僵化、呆滞的报道。”
90年代以来,朝鲜政府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组建了朝鲜电脑中心,朝鲜信息中心、金策工业综合大学计算机研究所等科学机构,形成了自上而下的计算机研发体系,人才培养体系也相当健全。目前,朝鲜已经建成了覆盖全国各个道、市、郡的国内局域网“光明网”,内容包括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各方面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资源共享。
朝鲜有260多所大学,其中最著名的是金日成综合大学。金日成综合大学作为朝鲜的最高学府于1946年10月1日正式成立。初创时总共只有7个系、60名教师和1500名学生,50多年后的今天,金大已拥有3个学院和13个系,5000多名教职工和12000多名学生。
金大每年2500名左右的毕业时都成了中央和政府各部门、朝鲜各道机关的“香饽饽”。教育部金部长说:“在平壤,几乎有70%的工作人员都是金大毕业的。”
三、朝鲜的“先军政策”
《香港亚洲时报》2007年1月4日的文章,题目是“金正日的先军政策是银弹”,是朝美和平中心所长金明哲。综合摘要于下:
12年来,朝鲜一直奉行先军政策,它是金正日和朝鲜的国际象征。金正日在这期间的所作所为,毫无疑问表明先军政策是一枚银弹,而且收获多多。
其一,多年来,朝鲜人的愿望之一便是获得纵深打击能力,可击中敌人心脏地带的远程武器,拥有强大的国防,而不是让朝鲜变成一个战场。金正日在朝鲜历史上首次实现了这一历史性愿望,他使朝鲜半岛处于自己的“核保护伞”,从而使美国的“核保护伞”无效。
换句话说,朝鲜已成为一个具有纵深打击能力的合法核国家,这就使得寻求美国作出书面安全保障变得完全没有必要了。因此,美国不要轻举妄动,在袭击朝鲜之前一定要仔细考虑。
其二,成功对付孤立。金正日的先军政策庄严地冲破了美国对朝鲜实施的国际孤立,使得以用核武器先发制人为特征的布什主义毫无意义。
1998年,朝鲜宣布成功发射了一颗人造卫星,而朝鲜当时已实行了三年的先军政策。美国1999年10月公布的“佩里报告”却呼吁国际社会接受朝鲜。这促使一些欧洲国家不顾朝鲜进行核计划和导弹计划,寻求与之建立关系。
朝鲜与美国北边的加拿大和南边的墨西哥都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只有美国和日本拒绝与朝鲜建立关系。
其三,根据一般人的看法,在先军政策的重压下,朝鲜经济肯定每况愈下并最终瓦解。人们认为朝鲜的所有外汇收入都用于国防,再加上进行导弹试验和核试验,美国和联合国又对其实施经济制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实际上,朝鲜人民军遵守纪律、士气高涨,又有核武器武装,所以美国束手无策,朝鲜人民因此可以全心从事经济、社会文化体育活动,而不用担心发生战争。军队在推动经济建设方面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日本外务省承认,朝鲜经济自1996年以来,一直处于正增长。去年9月,花旗银行向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提交了一份有关朝鲜的经济报告,报告说:“朝鲜目前的经济改革可能与中国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差不多,朝鲜经济改革取得的进展实际上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朝鲜问题专家肯尼思•基尼奥内斯在9月刊登在日本《世界》月刊上的文章中指出:“朝鲜的经济和军事实力都比布什总统上台时强大多了。”
其四,和韩国和解。先军政策帮助金正日在三八线上钻开了一个大洞,使得朝鲜半岛南北双方朝着和解的方向迈进。2000年6月朝韩首脑会谈在平壤举行,这显然是先军政策的产物。
(据许多媒体报道,朝韩关系日趋缓和,韩国人民对朝同情大度,对美却怨恨绵绵。南韩高丽大学的学生朴兴舟说:“我感受不到来自北朝鲜的威胁,我们是一个民族的两个部分,所以我不认为北朝鲜是我们的敌人。我们已经和平生活了50年,所以我并不担心。”
有民意测验显示,尽管韩国与美国早在51年前就有军事同盟,现在大多数韩国年轻人还是更喜欢北朝鲜。许多韩国年轻人把反北朝鲜、亲美国的观点与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统治韩国的右翼军政府联系在一起。一些人钦佩平壤勇于抵抗华盛顿的行为,他们还认为朝鲜半岛延续至今的分裂状态应该归咎于美国的干涉。)
四、“朝核”问题
(一)朝鲜《劳动新闻》在2002年12月9日的评论中对“朝核”问题就说清楚了。评论说:“朝鲜半岛核问题是长期推行对朝敌对扼杀政策的产物,这完全是应当由朝鲜与美国解决的问题。朝鲜半岛核问题,无论是从产生的经过看,还是从当前的现实看,别的国家没有必要介入其中。尤其是,这个问题的性质并非所谓的‘协调’和国际压力所能解决的。
“只要美国撤走部署在南朝鲜及其周边的所有核武器,不对朝鲜进行核威胁,朝鲜半岛核问题就很容易得到解决。美国放弃对朝鲜的敌对政策,是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的根本。如果美国撇开这个问题,无论怎样求助于国际‘协调’和‘压力’,都不可能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
(二)据媒体报道,许多韩国人把核问题看作是平壤与华盛顿之间的争执而不是朝鲜半岛内部的事务。他们认为北朝鲜的核计划是讨价还价的工具而不是进攻的武器。他们认为,北朝鲜有核武器也是为了保住政权并阻止美国的进攻,他们永远不会使用核武器,除非他们遭到袭击。一些韩国人认为美国对待平壤的强硬政策是朝鲜半岛面临的最大风险,许多人对北朝鲜勇敢抵抗超级大国美国心存敬意。他们说:“与金正日相比,布什对世界构成的威胁更大。”
(三)2006年10月20日,朝鲜10万军民在平壤集会,庆祝成功进行核试验。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书记崔泰福发表讲话说,最近的这次核试验是保卫国家最高利益与国家安全免受美帝国主义侵略威胁、避免新的战争以及保卫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的正确选择。这次核试验有重大的民族意义,它引人注目地向全世界展示了朝鲜军民坚决挫败美帝国主义破坏社会主义制度这种可恶行径的革命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意志。进行核试验是朝鲜行使一个主权国家的独立的、合法的权利,它是为保卫国家主权以及人民生命安全的积极对策。
(四)国际原子能机构前总干事布利克斯,接受德国《世界报》专访时表示:“我的长期经验告诉我,谋求核军备是由受到威胁的感觉产生的。美国对这个国家显然是怀有敌意。对朝鲜来说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是最好的安全保障:一个条约还是一枚炸弹?但美国的态度一直含含糊糊,以致平壤不能相信华盛顿。一方面,赖斯说不存在进攻计划,另一方面,其他人则在挥舞大棒。”“美国显得狂妄自大。它发出一个信号,世界其他国家必须按美国的要求去做,但这个超级大国自己可以干它想干的一切事情……要使朝鲜和伊朗的情况好转,可能没有什么事情比美国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更为重要。如果美国自己不愿意履行义务,那它怎么能够要求朝鲜不再试验核武器?这种态度完全不会使美国人在道义上占据优势。解决问题的关键在美国。”(2006年10月17日《世界报》)
(五)中国媒体中也不乏与布利克斯相同的见解。单看2006年10月10日《环球时报》就有如下议论。
“朝鲜战争期间,麦克阿瑟屡次威胁使用核武器。战后,美国在韩国部署了针对朝鲜的战术核武器。因此,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朝鲜就一直酝酿本国的核计划。”
“专家指出,朝鲜核问题发展到今天这一步,美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它过度强调施压与制裁,在极力压制其他国家发展核计划的同时,却提升核武器在自身国家军事战略中的地位。如此一来,美国难以说服其他国家在发展核武能力方面保持克制,有核国家的核军控、核裁军将遥遥无期。”
对谋求核武器的小国很可能会引火烧身之说,“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沈丁立则有不同看法。他认为,拥有核武器会给小国带来安全。比如,伊拉克要是有了核武器,美国或许就不敢打它了。美国对伊拉克的所作所为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朝鲜和伊朗。如果有了核武器,就是放在货车上冲向对方也是一种巨大威慑。”
(六)2006年10月9日,是朝鲜进行核试验之日。我国外交部就在当天迫不及待地发表声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无视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悍然实施核试验,中国政府对此表示坚决反对。”
我国外交部的声明一发出,中国联合国协会理事吴妙发,就兴高采烈的告诉记者:“在朝鲜核试验后,中国在对朝鲜的正式声明中首次使用了‘坚决反对’、‘悍然’这样的词汇,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中朝关系中从来没有过的。事实上,中国这次所展现的坚定性和鲜明性获得了全世界的赞扬。”
是不是获得了全世界的赞扬那倒不一定,但是确实获得了美国的赞扬那倒是真的。美国助理国务卿希尔10月17日对记者说:“我们现在和中国合作采取的对中国邻国的行动是前所未有的。”他在另一场合又称:“因为朝鲜的严重挑衅,美中确实走得更近了。”
2006年11月9日,法新社华盛顿电称:“赖斯在两周前曾到访北京,并称赞了中国在促进重返多边谈判方面发挥的主导作用。她说:‘我们和中国的关系非常好。’赖斯说:‘中国应该在全球负有责任,因为它不仅是个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大国。’”
(七)2006年10月18日,马宾同志就朝鲜核问题向中央写了一封信,表达老同志们的意见。
他说:“我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对最近有关朝鲜核试验问题的发展态势非常关心,心情也十分沉重!”
“我认为,围绕朝鲜核问题出现的国际争端,主要矛盾方面和主要责任在于美国的帝国主义政策,而不在朝鲜。自朝鲜战争结束以来,美国一直没有停止它灭亡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进而灭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图谋和行动。”
“朝鲜发展核武器,犹如我国1964年发展核武器那样,是不得已而为之。小布什上台后,一再把朝鲜列为‘邪恶轴心’、‘无赖国家’,并在朝鲜周围摆兵布阵,频繁进行军事演习,在这种大军压境的严重形势下,朝鲜吸取了伊拉克、南斯拉夫、阿富汗等国被侵略的教训,积极发展自己的核武器。目的是阻止美国入侵。”
“现在国内和西方世界的舆论一面倒,几乎异口同声地谴责朝鲜,攻击朝鲜威胁了世界和平,影响了世界稳定。遗憾的是,我国外交部也跟着这样说。这是错误的。真正威胁世界和平、影响世界稳定的是美帝国主义!怎么能把这个罪名扣在社会主义的朝鲜头上呢!”
“许多老同志对我国在14日的联合国安理会制裁朝鲜的1718号决议投了赞成票是有意见的。我也是不赞成的。因为这是一个原则问题、立场问题,是一个反对谁、团结谁、依靠谁的大是大非问题。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怎么能视敌为友、视友为敌呢?”
“我不久前曾就高尚全主持的西山会议出现吹捧美国、攻击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论,给中央写信批判他们是汉奸,因为他们主张跟美国跑,出卖党、国家和民族利益,不是汉奸是什么?在处理朝鲜核问题上,也出现了许多汉奸言论,我希望中央领导同志要警惕这些汉奸。”
“中央领导同志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处理。不能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所左右。当前应当立即调整对朝和对美、日、韩的政策。我们千万不能被美国当枪使,不能背叛共产党人的国际主义原则,不能做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
(注):《阿里郎》是朝鲜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名曲,它表现了朝鲜民族对爱情的忠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大型团体操和其他类别的表演与之相结合,这就是朝鲜的国技——史诗般的《阿里郎》。
(写于2007年)   
 


第十四章  人民在觉醒,世界在前进


毛主席把世界分为三个世界: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其余亚非拉国家都是第三世界。第三世界人口最多。毛主席认为第三世界亚非拉国家和人民,才是国际上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基本力量,是我国在国际斗争中应该团结和依靠的主要对象。在当今世界,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合作,依然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也是我国的巨大的政治优势。
一、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历来是第三世界的组成部分,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重要力量。在近期拉美政治发展进程中,最引人关注的现象是左翼政治力量的不断发展壮大。
在20世纪90年代,拉美国家遵照“华盛顿共识”的要求,普遍实行新自由主义改革。但改革不仅没有解决拉美社会固有的矛盾,还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加剧了社会分化和社会矛盾,激起社会各阶层的强烈不满。在饱尝了新自由主义的苦果之后,拉美一些国家左翼政府纷纷上台执政。在2006年大选之中,拉美地区的左翼政治力量又有进一步的发展,左翼执政的国家又有所增加。智利、巴西、委内瑞拉、玻利维亚等国家的中左翼政党成功地巩固了执政地位,厄瓜多尔、尼加拉瓜的左翼力量也在大选中取胜。在其他拉美国家,左翼力量也显示出了巨大的政治能量,成为国家政权强有力的争夺者,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影响力明显提升。拉美左翼力量的不断发展壮大,实际上是对“华盛顿共识”和新自由主义政策的批判,体现了拉美国家政府和人民对新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的探索,现在有的拉美国家已在探讨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
据媒体报道,拉丁美洲已不再是美国的后院,而成了具有清楚自主意识的一个大板块。目前全拉美三亿多人口,已有五分之四在左翼政治的影响下,美国已几乎彻底失去了拉美。有两个例子可以说明,这都是2005年4、5月的事:
其一。拉美在巴西主导下,首次举行“南—南”对话的高峰会,这次是拉美和阿拉伯国家间34国的对话。美国要求担任观察员,但被巴西拒绝。左翼的巴西卢拉总统主张区域结盟,反对美国式的全球化,以南方世界的合作反贫穷和生态伦理等为重点,意图在第三世界逐步型塑出新的价值与发展策略。卢拉总统的作用,已被认为是第三世界左翼政治运动的再出发。
其二。美洲最重要的国际区域组织——美洲国家组织秘书长换人,美国推出墨西哥外长德韦斯,而拉美其他国家则共推智利左翼领袖因苏尔萨,最后是因苏尔萨胜出。这也是60年来,美国第一次无法掌握住这个重要的区域组织。当拉美国家已拥有本身能自主掌握的国际组织,美国对拉美国家的颐指气使,甚至像当年一样入侵格林纳达及巴拿马,甚至任意策动政变的机会也就更少了。
拉美左翼化核心层以古巴卡斯特罗—委内瑞拉査韦斯—巴西卢拉这个“左三角”为主,明明白白地高举反美旗帜。在2005年5月,古巴和委内瑞拉公开宣布成立军事同盟,为美国可能的入侵做准备。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拉美的意识,而这个“左三角”,已成了拉美最核心的主导力量。拉美的这样形势值得乐观以待。


二、亚洲
1.尼泊尔
尼泊尔位于亚洲喜马拉雅山南坡,与我国为邻,面积14.716万平方公里,人口2192万。尼泊尔共产党经过十年的武装斗争,解放了70%的农村,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和民主政权,实行土地改革。从2005年11月起,经过谈判尼共进入了临时议会和临时政府。尼共是尼泊尔的第二大党。2007年6月尼泊尔将举行大选,尼共有希望赢得大选,掌握政权。
2207年2月7日。尼泊尔共产党主席、尼泊尔游击队领导人普拉昌达接受了从《参考消息》驻加德满都记者的专访:
普拉昌达说:我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也是一个国际主义者,归根结底,我是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我们在反抗封建主义,我们是真正的民族主义者;我们也在反对帝国主义,所以我们也是国际主义者。
普拉昌达说:我们奉行的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路线,就是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原理和尼泊尔的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路线,而不是机械地照搬别国的经验。
普拉昌达说:在我们这样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要获得解放就必须武装斗争。我们也曾经在议会斗争了三年,但王室政府、旧议会不但不允许我们的和平斗争,当我们准备在加德满都发动和平集会时,他们对我们进行镇压,杀害了我们的中央委员会委员,是他们迫使我们由一个从事和平运动的议会政党选择了武装斗争。
普拉昌达继续说,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从2005年我们做了战术和战略方面的调整来实现革命的全面胜利。他说,今年的制宪会议是个关键,我们争取赢得6月的选举并组织政府。如果实现了这个目标,我们将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进行长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尤其要在南部德赖平原实施“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
他说,在对外经济方面,我们将以国家利益为核心,不会盲目地跟随国际经济组织的步调,比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但我们不排斥外资。
我们将把经济建设的重点转向北部山区,为此,我们正认真研究中国将铁路、高等级公路从拉萨、从喀什修到尼泊尔的可能性。因为这对我们创造经济发展新局面、增加自主能力,发展北部非常有利。
至于尼共领袖普拉昌达的身世,有媒体介绍说,普拉昌达生于1954年。有人曾问普拉昌达:“您是怎样成为共产主义者的?”他回答说,首先,我不满意这个社会的不公平,富人很富,穷人吃不上饭穿不起衣;其次,在上高中时,我非常热爱的一位老师是共产党员,在他的教育影响下,我开始对共产主义发生了兴趣。一天,老师送给我一本《毛泽东语录》,上面还有中国领袖的照片。这本小册子和毛泽东的其他著作成了我青年时期的精神动力,并引导我在追求共产主义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1979年,普拉昌达辞去教职,成为一名职业革命者。1990年,四个尼泊尔共产主义派别“尼泊尔共产党(团结中心)”,普拉昌达被选为党的总书记。1996年,“团结中心”在走武装斗争还是议会斗争道路问题上出现严重分歧,他毅然出走,另成立尼泊尔共产党。在向当时的政府首相提出40项改革要求而未获理睬后,普拉昌达带着13个人和两支老式步枪,走进罗尔帕群山,开始发动游击战争。
普拉昌达把革命的火种撒在尼泊尔政府统治最为薄弱的广大山区农村。在军事上,他采用灵活多变的游击战和运动战;在政治上,他利用国王和政党之间的矛盾,为尼共谋求发展空间和时间;在社会上,他打击地主,把土地和地主财产分给贫农,废除种姓制度,主张男女平等,教授农民文化知识。这些举措极大地扩大了尼共发展的基础,在短短的10年时间里其力量迅速发展壮大,控制了尼泊尔70%的地区。
2005年2月至2006年4月,普拉昌达借助贾南德拉国王亲政造成的政治混乱,及时调整战略和斗争策略,逐步将手中的反政府武装升级为有资格与政府谈判的合法政治力量,走上以武力为依托的议会民主道路。
2006年11月,普拉昌达与联合政府首相正式在和平协议上签字,尼泊尔长达10年多的内战终于结束。普拉昌达成为这场政治角力中最大的赢家。今年(2007年)1月15日,尼共成为尼泊尔议会第二大参政党团,拥护普拉昌达的人视他为尼泊尔的“大救星”。
2.印度
(1)印度2004年的大选,瓦杰帕伊领衔的全国民主联盟败给了在野8年,一度萎靡不振的国大党。在这次大选中,印度共产党也战绩颇佳。以它为主的左派阵线一举夺得了人民院543个席位中的62席,其中印度共产党(马)就夺得了43席,成为了仅次于国大党和全国民主联盟的第三大党团,并且对国大党能否成功组阁起着关键作用。
印度共产党不仅在国家议会占据席位,而且在一些邦更是执政多年。就拿西孟邦来说,共产党执政已长达快30年。西孟邦首府加尔各答,已经成为集文化、高科技和制造业为一体新型大城市。在2004年的地方议会选举中,执政的左派阵线在西孟邦议会的42个席位中夺得了35席,其中印共(马)就占了26席,自然又获得了继续执政的资格。
为什么共产党能获得如此多的拥戴和支持?印度共产党副书记拉贾道出了个中原因。他说:“共产党在这里取得成功并得人心,是因为共产党一直把自己和穷人和劳动阶级联系在一起。”
印度共产党成立于1925年,是仅次于国大党的老牌政党,在20世纪30年代曾是势力强大的政党。后来,在1964年和1970年,共产党分裂为几个党派,有的称印共(马),有的称印共(马列),有的叫革命社会主义党等。
这次大选告诉人们,那就是以印度共产党为主的左派阵营正在壮大,印度共产党今后在印度政坛上还将继续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
(2)1996年,印度喀拉拉邦普选上台的印共(马),以执政党的力量,正在推行一场轰轰烈烈的民主实验;邦政府把相当于总财政的20%到50%,交由村民讨论需要发展什么,如何安排先后次序,自行筹划地方发展项目,这叫“人民计划运动”。这个“运动”把民主进程大力推前。邦政府新修订的乡、镇地方自治法,规定乡之下成立村自治组织,法定乡议会不能直接使用发展项目经费,必须由村民大会提出项目方案,提交乡议会同专家小组审批;所有档案、受益人名单、项目详情和数额、乡议会收支帐目,都要公开,任何人有权查阅和复印有关资料,并监督贪污腐败。“人民计划运动”最可贵的是提供条件让每个普通人活得有自信、有尊严,活得丰富、充实。
(3)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总书记普拉卡什•卡拉特于2006年布什访问印度前批评了美国,卡拉特称,美国想把印度变成“殖民地国家”。他指责政府不知羞耻地讨好美国并愿意按照美国的意图改变本国的外交政策。
卡拉特在宣布印共(马)在阿萨姆邦的竞选活动开始时说:“美国想把印度变成一个殖民地国家,这就是他们为何插手我国内部事务的原因,印共(马)绝不答应。”
印共(马)表示,它打算就印度在国际原子能机构关于伊朗核问题表决中投赞成票一事,将政府送上议会的“被告席”。
3.菲律宾共产党
据美国媒体2007年3月报道:新人民军是菲律宾共产党的武装组织。从1969年起,这支人民的武装就活动在菲律宾南部棉兰老岛山区。
记者一行有幸采访新人民军,穿过丛林,与维克托会合。39岁的维克托是受命照顾记者一行的新人民军政治官员。他说,这些军人都是马列主义者,致力于推翻全球的资本主义和美国霸权。我所见到的人民军战士希耶等人则是希望在地方层面上实现社会公正。40%的菲律宾人每天靠不到两美元生活。简氏信息集团说,五分之一的新人民军武装人员不满18岁。许多人是高中辍学,不可能找到工作。对一个21岁的战士霍文来说,加入新人民军意味着自我拯救。他说:“我以前吸大麻成瘾、酗酒,和一个邻居鬼混,现在解脱出来了。”
维克托认为,阿罗约的“全面战事”是无法取胜的。菲律宾政府军各地兵力薄弱,新人民军在全国开辟了120条“战线”,但政府军只能在其中四分之一的战线上作战。另外,政府军仍然难以对付打了就跑的战术。维克托说:“我们在37年的游击战中已经学到了很多。”菲律宾大学一位政治学教授也认同这一观点。他说:“军方目前在后勤和人力上没有能力对付进行了近半个世纪的反政府活动”。
三、非洲
1.坦桑尼亚
日本《选择》月刊2006年8月号有一篇报道非洲坦桑尼亚的文章。
文章说:如果你询问那些走遍了非洲大陆的人:“在非洲选择居住地,哪里最好?”有很多人会回答“坦桑尼亚最好”。主要理由是,虽然坦桑尼亚民族众多,但却未出现长期冲突和内战,完整保留了只有非洲才有的那种乡村共同体。
为什么坦桑尼亚如此稳定呢?原因虽然有很多,但被称为“国父”的已故总统尼雷尔发挥了极大作用。尼雷尔曾是一名毛泽东主义者。1967年,他发布了《阿鲁沙宣言》,倡导建设非洲型的社会主义。具体而言,就是把过去的部落社会变为合作社。其基本思想是要将国家的利益平等地分配给国民,除了促进收入平等外,这一政策在初级教育、基础医疗、供水的免费化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是,1989年柏林墙倒塌后,来自东方集团的援助停止,坦桑尼亚的财政崩溃,仅从经济方面来看,尼雷尔的政策失败了。然而,在这之前用20年时间建立起的社会基础,虽然不能说是坚如磐石,却也相当稳固,坦桑尼亚的稳定局面在非洲别的国家见不到的。
20世纪90年代,已经退休的尼雷尔说,去掉“社会主义”这个字眼没有关系,他还同意修改《阿鲁沙宣言》,强调建立民营企业的必要性。但是,尼雷尔依旧坚持“平均分配财富”的理想,这也是为什么坦桑尼亚的农村秩序至今仍能稳定的原因。
1985年,尼雷尔退休后返回故乡,不愿再在政治舞台上抛头露面,不过,还是有很多非洲政治家拜访他,南非的曼德拉就是其中一个受他影响的人。
坦桑尼亚去掉社会主义发展民营经济后,城市化的速度并不快。到农村去就可以看到,自给自足的乡村共同体如今依旧完整保存着,它们几乎不需要现金流动。坦桑尼亚有120多个部族和多种宗教,但却几乎从未听说过这里有部族争斗。这其中,在人们心中播下了宽容种子的尼雷尔功不可没。
2.厄立特里亚
厄立特里亚在非洲东部,面积约12.5万平方公里,人口400多万,1993年5月正式独立,首任总统是伊萨亚斯•阿费沃基。
1967年3月,当时厄立特里亚解放阵线派一个学习团共5人来中国学习革命经验,团长叫拉马丹,团员中就有伊萨亚斯。他们在中国学习了7个月,除了前后参观几处革命圣地之外,就在南京紫金山下一处别墅进行封闭式学习。当时给他们当翻译的吴德成1993年任我驻苏丹大使,恰逢厄立特里亚首任总统伊萨亚斯对苏丹进行国事访问,两人在招待会上相见十分高兴,伊萨亚斯邀吴大使访厄立特里亚。经国内批准,吴大使于1994年5月访问了厄立特里亚。下面是吴大使2003年11月写的一段回忆。
1994年5月23日,我和夫人从喀士穆飞抵厄首都阿斯马拉。5月24日是厄独立两周年国庆。独立庆典是在一所中学的足球场举行,主席台十分简陋,台上放置一张书桌和一把普通的椅子,桌上既未铺台布,亦未摆上饮料。我环顾四周,没有荷枪实弹的军警,没有标语口号,也没有红旗招展。
近9时,伊萨亚斯总统登上主席台,一身休闲打扮,他和我握手后走到‘总统宝座’前,乐队奏起国歌,接着中小学生们表演团体操。如此简单的国庆,令人意外。
傍晚,我们在做客拉马丹家,一起坐在长沙发上,边逗孩子边说话。这时,我们把各自的国籍、职务抛到九霄云外,无拘无束,像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一样,从伊萨亚斯总统的孩子和夫人,一直聊到厄立特里亚革命、不久前他访华、厄与美国及周边国家的关系。伊萨亚斯兴致勃勃,谈笑风生,已不再是当年不爱言语,专心观察思考的小游击队员。他滔滔不绝地说,在中国的学习永远不会忘记。厄独立后,百废待兴,目前政府官员采取过去中国延安时期的供给制,他本人没有工资,只发点零用钱。货币暂时仍用埃塞俄比亚的。要重建国家,最缺的是资金。不知不觉,在独立日之夜,我们在家庭气氛中愉快地度过了4个多小时,仍意犹未尽。
3.布隆迪
《参考消息》2005年9月8日有一篇关于布隆迪的报道,题目是“布隆迪新总统感谢毛主席”。
报道说,布隆迪共和国位于非洲中东部,人口约700万,由胡图、图西和瓦特三个部落组成。自1962年独立之后,胡图和图西两部族的冲突一直不断。2005年8月26日,布隆迪新当选的总统皮埃尔•恩库伦齐扎上台。这位新总统现年41岁,是非洲最年轻的总统之一。他早年是一名大学教员。1995年5月,图西族武装在布隆迪大学追杀胡图族师生。恩库伦齐扎死里逃生后加入保卫民主全国委员会,走上反政府的道路。恩库伦齐扎一直和中国驻布隆迪大使馆保持着密切联系,他向冯志军大使表示,他和“保卫民主力量”的主要领导人均熟读毛主席的“军事理论”,并以此指挥战争。“保卫民主力量”之所以能在丛林中长期坚持武装斗争并越战越强,不断发展壮大,靠的就是毛主席的游击战术。恩库伦齐扎曾对使馆表示,如果他当选总统,第一个希望访问的国家就是中国。
恩库伦齐扎坐上总统宝座,靠的也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保卫民主力量”长期扎根农村,在普通老百姓中得到广泛支持。经过8年与前政府军的对峙,2003年11月,恩库伦齐扎带领“保卫民主力量”加入政府。在2005年大选中,拥有农民支持的“保卫民主力量”在地方选举中获得较大的优势,而此后的国民议会及参议院乃至最后的总统选举都取决于最初的地方选举,恩库伦齐扎最终成为唯一的总统候选人,以高票当选总统。
恩库伦齐扎强烈反对部族主义和种族歧视,呼吁民众从内战和部族屠杀中吸取教训。他宣布,以胡图族反政府武装为主的“保卫民主力量”提倡各部族融合与团结的理念,向全体布隆迪人敞开大门,要在布隆迪建立一个没有部族、地区和性别排斥、民族团结的国家。
四、中东地区
中东地区让布什这个帝国主义分子陷入了泥潭。伊拉克反美武装灵活多变地打击美国兵,几乎天天都有侵略兵丧命,让布什焦头烂额,最近居然厚着脸皮求助他所说的“邪恶轴心”伊朗。阿富汗人民的反美情绪在急剧上涨,塔利班武装又趋活跃。用美式武器武装到牙齿的以色列却败给了黎巴嫩真主党。内贾德拍着胸膛不理睬美国的军事威胁和六国制裁那一套。美国眼中钉的叙利亚巴沙尔,却有百分之九十七点几的人民拥戴他继续当反美总统。所有这些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中东地区人民在觉醒。他们把貌似强大的美帝国主义看成是纸老虎,敢于大着胆子摸老虎屁股。美国想一统天下,那是梦想。
下面有几篇小报道,看中东人民是怎样摸老虎屁股的。
黎真主党与以色列的战争
1.真主党打的是游击战,并且有充分的准备。他们的准备就是16个字:预设退路,挖洞积粮,掩蔽水源,坚壁清野。他们挖掘地道隐蔽武器,开辟电子侦察手段无法探及的撤退路线。真主党的军火遍及黎巴嫩南部所有地方——车库、货仓、工厂、山洞、地堡等都藏有他们的弹药。所有井口都进行了伪装以保护水源。真主党指挥人员称,当地居民把家里的全部粮食都心甘情愿地贡献给自己的战士,或者藏起来不给敌人。
2.真主党的战法就是游击战+网络战+恐怖战,真主党用“打了就跑”的战法,他们向以军发了一阵火箭之后,等敌人赶到时,他们已经无影无踪了。有些火箭炮是由定时器控制的,发射时隐藏在橄榄树丛中,这使发射人员有足够的时间逃离现场。真主党的战士是分散的,他们没有明确的标记,不穿军服,没有车辆,战士只有在战斗打响的那一时刻才获得武器,然后就迅速消失。这样一来,敌人防止袭击几乎是不可能的。
网络战争则是小规模编制的群体对抗常规军队的战斗。这些网络力量不是无知的,他们精通计算机,擅长宣传鼓动和使用因特网,能够有效地使用复杂武器。
总之,真主党运用的就是毛主席所说的“人民战争”。
2.伊拉克的反美武装
①2007年5月29日,身着警察服装的伊拉克反美武装开着40辆警车包围了巴格达的财政部大楼抓走了4名西方人。就在同一天由于路边炸弹爆炸和一架直升机被击落,一天之内就造成了8名美军死亡。这5月份就有110名美国侵略军丧生。据报道,美占领军在伊拉克已经死亡3452人(不包括上述五月份),伤者就更多了。
②反美武装除了用路边炸弹和汽车遥控爆炸之外,按照贾萨姆上校的建议:反美武装从多个地点同时发射迫击炮或者火箭弹,然后立即逃走,这样就不会给美军雷达留有时间来锁定他们的位置。他对反美武装人员说,“要打聪明的战争,不要在一个地方呆太久时间。”
③有报道说,一名伊拉克人向桥上一名美军走过去,用手枪近距离向他开火,打死了这名美国兵。
伊拉克人说,他们对美军占领感到愤怒和失望。许多人甚至说,从某种角度讲,在萨达姆统治下,日子更好过些。那时人身安全,工作稳定,食物充足。如果像现在这样下去,所有伊拉克人都会变成炸弹。
3.阿富汗
据媒体报道,占领军在阿富汗的日子也不好过。塔利班的武装又重新活跃起来。尤其是阿富汗人民越来越憎恨这场无休止的战争。越来越多的无辜平民伤亡。他们把愤怒的矛头指向美国及其盟国,他们在许多城市举行人数上千的反美集会。连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也多次表示他的政府再也不能容忍如此众多的阿富汗平民在美国和联军的轰炸下和枪弹下死亡。
五、欧洲
1.白俄罗斯
从1994年卢卡申科当选总统后,西方媒体纷纷攻击白俄罗斯所谓“社会主义复辟”。西方国家一直对它进行各种封锁、制裁和颠覆措施。美国还把白俄罗斯列在“邪恶轴心”的黑名单上。
美、欧之所以仇视白俄罗斯,是因为苏联解体、东欧巨变后,白俄罗斯不仅没有跟着美国的指挥棒实行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私有化,仍然坚持着社会主义制度,这就是所谓白俄罗斯实行“社会主义复辟”的由来。
2006年的白俄罗斯大选,人民参选率达到92.6%,卢卡申科以82.6%的高票当选第三届总统,说明了卢卡申科领导的政党拒绝私有化,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行正确的对外政策,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
联合国统计表明,在独联体和波罗的海三国中,白俄罗斯是唯一2000年工业产值超过1990年的国家。白俄罗斯人口仅千万,不足前苏联人口的5%,但其化纤生产量却占整个独联体总产量的53%,拖拉机占48%,冰箱占31%,纺织品占30%,电视机、化肥各占25%。出口额从1995年的50亿美元提高到2000年的80亿美元。
来自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1996年至2004年,白俄罗斯的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为6.6%,2005年增长9.1%至11%。这在独联体中名列前茅。
人民生活普遍提高。2005年,白俄罗斯人均月收入超过200美元或120英镑,也位居独联体国家前列。
欧洲银行指出,白俄罗斯的贫困人口不足2%,而拉脱维亚为11.5%,立陶宛为6.9%,乌克兰则高达31.4%。
《俄罗斯报》记者对白俄罗斯的社会状况作了如下描述:“明斯克给我的感觉像70年代的莫斯科,街道整洁,行人稀少,街心花园草木葱郁。过街通道里也看不到乞讨者和流浪汉的影子,晚上可以放心大胆出门。”
英国记者也有报道,他说:“明斯克宽广的街上不见小贩、乞丐和野狗,见到的只是成群结队的工人。在一幅写着‘我们近在咫尺’的大幅标语牌下,一群警察扎堆与老太太聊天。”这反映了白俄罗斯社会稳定,秩序良好,警民亲密无间的真实情况。
2.镰刀斧头
2006年4月24日美国《新闻周刊》的报道说:“锤子和镰刀图案的红旗迎风招展,青年男女高喊着当年的革命口号行进在巴黎街头,目的是阻挠总理德维尔潘提出的经济改革计划。上周,当意大利左派候选人普鲁迪以微弱优势战胜现任的右派总理欠卢斯科尼时,由于共产党是左派联盟成员,所以同样的旗帜也出现在罗马全城的海报上。”
意大利重建共产党总书记福托斯•贝尔蒂诺蒂在“反全球化成为左翼运动基础”(2003年8月)的文章中说:“资本主义全球化深深包含着压迫性因素,它会引发一场真正的文明危机。对此唯一可以采取的政策不是改良主义,而是世界范围内彻底重建政治基础,重组改革力量,重新给工人阶级下定义。”
“说过去几年发生的所有事情都与反全球化运动有关系并不夸张。反全球化运动开始于对新自由主义影响力的观察,然后它对新自由主义的起源进行探索,并且培养出反资本主义文化。它抵制以渐进的方式推翻民主制度,并声讨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到世界银行等那些剥夺人们民主权利和国家主权的组织。欧洲左翼运动只有在反全球化运动中才能找到适合它的战略。”
3.世界社会论坛
从2001年起,每年一次的世界社会论坛,是第三世界人民普遍觉醒和开始新的群众斗争的信号,它被称为“第三世界的联合国”,“二十一世纪的万隆会议”。论坛已经举行了7次,从拉美开到亚洲和非洲,参加者从高层政要人物、诺贝尔奖得主、著名科学家到普通工人、农民、学生,人数从数万增加到十几万。这个社会论坛与欧美新自由主义的世界经济论坛——人称有钱人的论坛相对立。世界社会论坛2006年年会提出“要社会主义,不要帝国主义”。
4.七国首脑会议
每年西方的七国首脑会议和财长会议,以及每年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年会都戒备森严,以防备反全球化分子的抗议活动。有时连找个平静的开会地点,都大伤脑筋,有时还不得不跑到军舰上去开。虽然东躲西藏,军警林立,坦克飞机一齐出动,但他们的每次聚会仍有成千上万的群众示威游行,发出强烈的抗议声音。有人说:七个人开会,七千人保卫,七万人示威。
5.俄罗斯人
俄罗斯人民对苏联共产党的怀念,成为俄罗斯最新的风景线。被推翻的列宁和斯大林的塑像,再度耸立起来;过去的“持不同政见者”,挺身加入祖国光荣历史捍卫者的行列。人民的选择,从根本上决定着国家决策。恢复苏联国歌《牢不可破的联盟》的旋律为目前俄罗斯国歌,把苏联时代的红五星作为俄军军旗图案和军徽图案,原样再版发行《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作为高等学校历史教学参考书,与此相关,还进行了一系列国内外政策的调整。2005年,被叶利钦搞得伤痕累累的俄罗斯已经跻身世界十大经济体。2007年的最近一段时间,在美国计划在前华沙条约成员国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问题上,俄罗斯对美国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普京在与来访的希腊总统帕普利亚斯共同举行记者招待会时说:“世界发生了变化。有人企图让世界变成单极的,国际社会的某些成员希望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所有人,而不管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国际交往和国际法的准则。在我们看来,这不是别的,这是强制行为和帝国主义。应该直截了当地如实表达看法。”我们有人多年来为美国摘下了“帝国主义”这项帽子,而今由普京给它戴上了。这种敢于斗争的精神是令人钦佩的。
6.六十一国共产党在雅典举行会议
2005年11月,61国共产党在雅典举行会议,讨论全球资本主义现状和共产党在当今世界应该担当的角色。共产党代表们强调资本主义进行了新帝国主义侵略它对人民社会和民主权利以及生活水平的全球性打击。很多代表指出了布什政府在全球事务中的危险行为。
东欧原社会主义国家和原苏联的共产党代表指出,在资本主义全球化的统治下,他们的国家又回到了社会主义之前令人沮丧的境地。爱沙尼亚代表表示,社会主义结束后该国人口减少,国家遭受了“野蛮的资本主义开发”,“自由即意味着政府没有保护劳动者权利的义务。”
会议没有达成一致的宣言。
7.马克思列宁和马列主义活在世界人民心中
①埃菲社2002年7月12日伦敦报道:马克思主义论坛至少有5000人本周在伦敦开会,以显示马克思主义思潮仍然是建设一个美好世界的指导思想。来自各地的代表们在7天的时间内不停地举行现代主题的报告会和讨论会。马克思主义论坛从1977年开始在伦敦举行,现在成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信仰的理想主义者的集会。
②据莫斯科的罗米尔研究所本周(2001年4月)公布的一次民意调查结果显示,66%的俄罗斯人仍然认为,列宁在俄罗斯历史发挥了伟大的作用。
在苏联瓦解10年后,列宁的塑像仍然矗立在俄罗斯大多数城市的主要广场上,而且在无数以列宁名字命名的街道中,很少有重新命名的。
③10年来,每年的4月22日,成千上万古巴革命者都要前往哈瓦那附近的雷格拉市的列宁山纪念列宁的诞辰。
有媒体报道,在白俄罗斯、乌克兰以及中亚地区,列宁塑像仍是城市广场和市政大厅中的主要景观。
④2005年4月,日本《经济学人》周刊说,现在关于马克思的书特别畅销。但人们不是想从马克思那里找到医治资本主义的“灵丹妙药”,而是把马克思主义当成取代资本主义的一种新选择,从而重新评价马克思。人们是把马克思的书当成探讨资本主义之后将出现的新世界教科书,感到有重读马克思的必要。
冷战结束后,在世界上已经没有强大对手的美国作为新帝国而凌驾于世界之上。“9•11”事件后,美国更霸气十足,“谁敢对抗美国就收拾谁”,这已经变得非常明显了。
如果世界出现了绝对的强者,那就必然会产生与其对立的一方,这一最强大的对立方就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认为,主体是介于其他客体而相对发展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主体总有一个对立面。最典型的就是阶级斗争的理论。
⑤据俄罗斯《消息报》2005年12月24日报道:俄罗斯一些地区的居民决定恢复对斯大林卓越功勋的缅怀。他们斥资在伏尓加格勒、马哈奇卡拉和北奥塞梯等地建起斯大林博物馆,并立起了领袖的半身像。
⑥2004年1月11日媒体报道:2.5万人今天在柏林东部集会,纪念两位德国共产主义英雄逝世85周年。
大约7000人在雨中步行到腓特烈公墓,同另外数千人汇合后向罗莎•卢森堡和卡尔•李卜克内西献花致敬。这是沿袭发端于前东德,并于1992年由前共产党——民主社会主义党恢复的传统。
卢森堡和李卜克内西共同创立了德国共产党,他们于1919年11月15日在柏林一次未遂的起义中被杀害。每年1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他们的死亡纪念日。
(写于2007年)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欧洲金靴|教育之乱,祸起萧墙
  2. 星话大白|越南
  3. 邓论学习 (十二) 是四人帮搞的“血统论”吗?
  4. 李昌平:我的困惑(五)
  5. 是右就必须反,必须批
  6. 胡锡进为什么总改不了阴阳怪气的老毛病
  7. 谭吉坷德|决战,或许正在悄然开始
  8. 对菲律宾斗争的关键是,让它的挑衅得不偿失
  9. 到底是谁在夸《新闻女王》?
  10. 戴雨潇:疑似国家公务人员雇水军散布假信息操纵舆论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3.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5. 这是一股妖风
  6.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7.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8. 公开投毒!多个重大事变的真相!
  9.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10. 天眸|人民正在期待 ——“第一主人公”毛主席的影视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4.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5.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6.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7.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大快人心,知名“电子宠物”在美落网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5.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