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袭击东欧
2009年03月04日 02:20 东亚经贸新闻报
■像花旗银行和美国国际集团这样的金融巨头,美国政府是不可能让它倒闭的
■东欧地区的问题主要出在其自身,金融危机只不过是“催化剂”,将它的问题提前、集中的暴露出来而已
■在这样“资不抵债”的双重打击下,东欧的经济终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3月3日,早晨8点左右,长春某公交车上,广播里正在播放关于金融危机加剧使欧美金融机构“国有化”的新闻。
“这美国是怎么了?一听新闻就能听说他们那金融危机又严重了。”一位中年妇女的话掀起了乘客小范围的讨论潮。“你说这美国和欧洲又危机了,能不能再‘传染’到咱们中国来呀?”一位老先生担忧地问。
他们热火朝天讨论的时候,大约是美国纽约时间19点左右,华尔街上的金融精英们,已经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家了。这些精英们不知道自己此时正在被一群普通的中国民众所关注着。不过,被关注着的不仅是危机加剧的美国,如今已成为地震重灾区的东欧地区更引吸了人们的视线。
美金融巨头的“国有化”救赎
2月2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布了3.6万亿美元预算草案,同时准备提出向金融业提供多达7500亿美元的新援助金额。不过,7500亿美元对美国的金融机构来说似乎也是杯水车薪。花旗集团在“一分为二”剥离不良资产之后,也没能成功自救。2008年亏损总额超过200亿美元,目前,该集团不良资产数额已高达3060亿美元。直到美国政府决定增持花旗股份至36%以后,这个曾经的金融界“鼻祖”才逃过了轰然倒塌的命运。而美国第一大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在继去年获得政府1500亿美元的救助之后,有望再获300亿美元的资助。美国国际集团为了表示“诚意”,将近35亿美元移交美联储。目前,美政府是该集团的第一大股东,拥有其79.99%的股份。
在这些金融巨头“国有化”的同时,还大举甩卖新兴市场的资产:除了花旗银行陆续出售海外资产之外,苏格兰皇家银行也已聘请摩根士丹利为其出售亚洲资产。
另外一组数据也许更能展示危机加剧的威力:迄今为止,美国已有25家金融企业倒闭,4000多家金融企业陷入财政危机。英国皇家苏格兰银行超过240亿英镑的亏损创下了英国企业史上最巨额的亏损。
不过,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副教授张陶伟认为,这仅是美国商业银行倒闭的开始。从目前的形势来看,金融危机正在用最严厉的方式告诉全球,这场危机远远没有结束,它的波及范围已经从投资银行传播至商业银行。随着美国多数商业银行财政问题的逐渐显现,倒闭潮在所难免。而且,以美国政府目前的救市措施来看,对商业银行的拯救也是有选择性的,把有限的力量集中在救助举足轻重的商业银行。
“目前美国政府的力量也相对有限,想拯救所有的商业银行是不现实的。而像花旗银行和美国国际集团这样的金融巨头,美国政府是不可能让它倒闭的。”张陶伟表示,除了这些商业银行在金融界的地位较为重要之外,如果任其倒闭的话,对市场信心的打击是不可估量的。因此,欧美地区的其它银行恐怕很难逃脱倒闭的厄运。
欧洲的制造业面临考验
去年金融危机刚刚爆发之后,曾经有一些乐观的观点认为,这场危机只是金融行业自身的危机。但陆续发生的现实无情地驳斥了这样的观点。美国的汽车行业以及制造业已经连续17个月出现萎缩:美国三大汽车巨头纷纷以“破产”为由向美国政府求救,同时,美国企业行业昔日的“NO1”通用汽车旗下的萨博品牌正在积极的寻找买家,想以此度过“严冬”。另外,美国的失业率更是不容乐观,已经连续数月创下历史新低。
金融危机加剧对于美国的实体经济来说,无疑是一场残酷的考验。美国实体经济是否能够成功“接招”,然后化险为夷?对此,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表示,美国实体经济的“痛苦”可能才刚刚开始,想在短时间内度过危险期可能性不大。而且,在此之前,美国的失业率的高发行业主要是金融业和汽车业。谢国忠认为,随着危机的逐步加剧,制造业和零售业也将成为失业的高发“地带”。
同时,与美国联系紧密的欧元区国家,也将遭遇与美国相似的命运。随着危机加剧逐步向实体经济蔓延,欧洲的制造业同样面临考验。谢国忠认为,金融危机波及实体经济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导致公司投资出现大范围萎缩。如果消费和投资两个方面均出现萎缩,那么对经济基本面的影响就更加不容忽视。
中、东欧危机来源于其自身
除了美国和欧元区的国家之外,近来东欧国家的表现更让人担忧。由于出口需求的枯竭,中、东欧国家的经济状况呈直线下滑。据相关资料显示,去年第四季度,爱沙尼亚的国内生产总值降幅高达10%左右,乌克兰、匈牙利、波兰的经济状况也陷入了困境的边缘。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去年拉脱维亚的经济出现了严重衰退,近日该国的经济矛盾上升为政治问题,拉脱维亚总理戈德马尼斯总理引咎辞职。由此,拉脱维亚成为第一个在金融危机中倒下的东欧国家,也是继冰岛和比利时后欧洲第三个因经济危机而下台的政府。
“看到中、东欧这样的遭遇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今天的中、东欧似乎更像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东南亚。”张陶伟这样形容目前东欧所遭遇的危机。他表示,一旦形成这样的危机,就会产生一定的连锁反应,该地区的其它国家就好比是多米诺骨牌,很难逃开这样的链条。
对于中、东欧的危机来源,有人认为是美国的金融危机。但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表示,中、东欧地区的问题主要出在其自身,金融危机只不过是“催化剂”,将它的问题提前、集中的暴露出来而已。
他表示,在世界经济的版图上,东欧地区由于其资源、劳动力等特点,一直处在优势不足的地位。而这一地区的重要特点是,过分依赖信贷和外资。由于东欧起步就得益于西方投资。然而这场史无前例的金融海啸已经陆续将西欧和美国的投资撤回。热钱撤离,对于东欧地区来说,犹如釜底抽薪,投资市场迅速下滑。
另外,由于东欧地区长期以来都十分依赖西欧和美国的信贷,当金融危机发生后,以美国为代表的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纷纷倒闭,这对于东欧来说,当然是致命的打击。
据易宪容介绍,在过去几年,东欧国家经历了贸易条件鼎盛期的快速膨胀。大规模扩建公共项目,不惜大规模举债,然而东欧地区的外汇储备却非常有限。在这样“资不抵债”的双重打击下,东欧的经济终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影响
中国金融机构
遭遇“皮外伤”
在这样一场“狂风暴雨”下,中国的金融机构是否会成为下一张多米诺骨牌呢?对此,上海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表示,由于我国金融机构的特点,我国的金融机构受到波及的程度应该不大。因为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的金融机构,他们的根源问题依然是去杠杆化的问题。
而目前欧美地区所遭遇的金融危机加剧,主要是流动性危机,简单来说,就是由个人信用缺失,导致企业信用缺失的过程。而我国并没有涉及太多美国的企业债,所以暂时来看,安全系数还比较高。不过,在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我国的金融业虽然相对保守,但不可能独善其身。而且目前我国金融业也存在自身的问题,如何在提供信贷支持和控制风险中找到利益的平衡点。既能为扩大内需提供适当的信贷支持,同时,还能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合理控制有可能发生的违约风险。不过,这些问题对于中国的金融业来说,只能算是“皮外伤”,无法动摇其根基。
中国出口和外需
再度告急
不过,就像去年9月份刚刚爆发金融危机的时候一样,美国和欧洲的实体经济遭遇困境,自然是波及到我国的实体经济。谢国忠表示,此次金融危机的加剧,对我国的出口又是一次比较大的“创伤”。而这样的“创伤”并不是我国出台退税政策就能够解决的。因为一旦市场需求出现疲软,必然会传导至供应市场。而且出口作为带动我国宏观经济的“火车头”,它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难免会产生一系列的连锁作用。
“其实,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目前出口仍然是我国无法逾越的困境。”在欧美地区危机加剧的今天,我国的外需当然会再次迎接考验。而且以目前的形势来看,这场危机的威力应该不仅如此,所以我国应该及时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不过,随着我国扩大内需政策的逐步实施,效果会逐渐显现。所以外需和出口告急,对中国的影响还不至于“伤筋动骨”。(记者 何伟)
东欧危机在蔓延
东欧火药库的导火索,在嗞嗞作响。
:陶冬 发布于:2009-3-4 经理世界网
20年前柏林墙坍塌,将东欧各国送上了民主化的道路。十年前北约东进以及五年前欧盟扩张,为东欧带来了一场经济繁荣。今天全球陷入同步衰退,金融危机此起彼伏,东欧经济面临着崩溃的威胁,而此又可能反过来影响世界经济和市场。东欧火药库的导火索,在嗞嗞作响。
东欧各国今天的经济数据,几乎重组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亚洲国家所有的病症:信贷无节制扩张、过度投资、巨额贸易赤字、严重依赖外债、外汇储备不足、政府无能。90年代末美国消费上升,亚洲国家依靠强劲的出口,稳定住了汇率,并将经济推回正常的轨道。东欧国家今天面对的,却是萧条的欧洲市场和衰退中的全球经济。
欧盟东扩,为东欧国家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西欧市场门庭洞开、海外投资涌入、大批劳工在欧洲找到薪水高出许多的工作,东欧经济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同时,东欧又是全球信贷泡沫的主要受益人之一。笔者认为,继美国CDO、英国房地产、能源商品价格之后,东欧乃葛林斯班泡沫的第四大得益者,外围的流动性触发了国内的信贷扩张和资产价格上升。
2005年之后,西欧银行大举入侵东欧,收购本地银行作为贷款的窗口。西欧经济长期不景,业务扩张空间有限,迫使它们面向海外市场。欧盟东扩,将新兴欧洲变成发达欧洲的后花园,欧洲的跨国金融机构蜂拥而至。这些被收购的本地银行的内部监管并未达到标准,但又获得了跨国集团的资金来源,信贷于是像“爆米花”一样膨胀起来。经济的景气和资产的升值,刺激起更大的信心,外债滚起雪球,外资银行的贷款在之后的三年飙升三倍,总额达到1.656万亿美元。
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海啸,打破了信贷─经济─资产价格的正面互动,外资开始撤离。债券市场信心低迷,过去很容易做的再融资,变得几乎不可能。没有资本流入来支持贸易逆差,汇率开始贬值,加深了资金对偿付能力的担心。于是恶化循环启动,信心动摇。东欧在今年有2,000亿美元债务需要再融资,同时需要1,000-1,500亿美元来解决银行坏帐。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依靠市场资金供应,根本是不可能的。
实体经济所面临的挑战同样严峻。西欧已陷入战后最严重的衰退,失业飙升,需求大减,东欧制造业的出口订单急剧萎缩。同时,在各国打工的外劳纷纷被裁,海外工人的汇款金额势必大受影响。东欧地区除个别国家外,今年经济基本上都是负增长。经济形势恶化,必然导致企业倒闭潮,再影响金融行业的健康。
IMF开始出手拯救有需要的国家,不过开出的药方却十分苦涩。IMF要求紧缩财政和货币政策,这对已经陷入衰退的东欧国家经济不啻雪上加霜,并触发一系列社会矛盾、甚至政治动荡。接受IMF162亿美元援助的乌克兰,在几个月内便偏离IMF所订的重整方案,凸显其对社会、政治的负作用。
其它拒绝参加IMF计划的国家,则通过扩张性政策来刺激经济,希望经济的好转可以最终走出债务陷阱。不过降息的后果是资金外流,汇率贬值,甚至可能导致国家主权评级被调低,令再融资变得更困难。
东欧危机的致命伤是汇率暴跌。新兴市场本来就在高息借贷,一旦汇率再贬30%,便将原来有偿还能力的企业也推向违约。企业破产反过来拖垮银行系统,使实体经济全面崩溃。当年亚洲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似乎在东欧重演。
东欧经济迈向深度调整,已难避免。这场危机会如何牵连欧洲银行,甚至触发全球范围内新的金融海啸更值得关注。奥地利的银行借给东欧3,000亿美元,相当于该国GDP的68%。如果加上由意大利拥有的奥地利银行的贷款,总贷款额等于全国GDP。在东欧所借的1657亿美元外债中,属于欧洲银行的占到1511亿(为其对新兴市场贷款总额的45%)。次贷危机爆发迄今,欧洲银行所受到的打击如美国银行一样沉重,而且欧洲的杠杆率却迟迟降不下来。东欧破产一定会使欧洲银行的资本金再受重创,如果没有政府施以援手,信用评级可能被调低,资本成本上升,甚至遭到挤提。
欧洲政府在出手救援银行上向来迟缓,而且各有盘算。一旦危机爆发,延误时机是一大风险。欧洲央行的唯一政策目标是维护价格稳定,不像联储,它连区域内银行都不能充当最后救援人(lender of last resort),遑论拯救东欧。东欧危机目前并不是整个区域的全面危机,波罗第海国家的情况好过乌克兰,波兰和捷克的情况好过匈牙利和罗马尼亚,总体上危机仍在可控范围之内,但是如果听由危机发展、蔓延,则可能变得不可收拾,最终影响欧洲银行的资产质量。
一旦欧洲银行出事,会不会像去年美国银行不稳,带来整个市场的连锁坍塌和资本价格新一轮调整?只有时间可以给出答案。
记者连线:金融危机冲击东欧国家经济
2009年02月22日 11:45:27 来源:新华网
欧洲银行业将遭遇来自东欧的新一轮冲击。图为法国兴业银行。(资料图片)
新华网北京2月22日电 记者连线:金融危机冲击东欧国家经济
在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冲击下,东欧国家的经济和金融体系正经受着严峻考验。东欧各国也在积极采取措施,力图扭转当前的不利局面。以下是新华社驻布达佩斯、华沙、布拉格、里加和布加勒斯特记者发回的相关报道。
驻布达佩斯记者杨永前:
受金融危机影响,匈牙利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仅增长0.3%,失业率则高达8%。纯外债为13589亿福林(1美元约合236福林),占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的51.3%。布达佩斯证券交易所综合指数去年累计下跌53.3%;2008年9月份至今年2月份,匈牙利福林对欧元和美元汇率下降幅度都超过20%。匈牙利商业银行的清偿能力也因金融危机急剧恶化。
面对这种困境,欧盟去年10月份宣布为匈牙利提供65亿欧元贷款。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也决定分别为匈牙利提供125亿欧元和10亿欧元的贷款。匈牙利国会也于去年12月通过一项银行救援计划,以确保金融体系稳定。
驻华沙记者马世骏 张章:
自去年下半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波兰经济一直处于动荡下行的趋势中。这个本来被人们认为经济稳定的东欧国家最终还是没能避免这场金融海啸的袭击。去年9月至今,波兰货币兹罗提对美元的汇率已从1美元兑2.35兹罗提跌到了1美元兑3.8兹罗提。汇率的巨大波动虽然使波兰的出口受惠,但也使得外资纷纷撤离,极大地打击了投资者的积极性。为了稳定兹罗提的汇率,波兰政府不得不采取抛售欧盟基金中的欧元等外汇干预措施。
两个月前,波兰政府刚刚将2009年经济增长预期从4.8%降低到3.7%。而世界银行在其最新的报告中预测,2009年波兰经济增长率仅为2%。金融风暴爆发以来,波兰的失业率从8.8%迅速上升至目前的10.5%,仅过去一个月就有16万人失业,创下了1991年以来单月失业人数最多的纪录。不久前波兰政府预测,今年的失业率甚至可能达到12%。面对严峻的经济局面,波兰政府正努力采取措施加以应对。
驻布拉格记者孙希有:
受国际金融危机和西方经济衰退的影响,捷克经济增长也出现严重下滑。欧盟不久前预测,捷克2009年的经济增长率仅为1.7%。数据还显示,今年1月份捷克失业率达6.8%,创2007年以来最高纪录。捷克的金融体系、股市和汇市也受到了严重冲击。捷克主要的证券交易市场PX指数在2008年初至2009年2月份,累计跌幅高达64%;捷克克朗也大幅贬值。
为刺激经济增长,捷克政府于2月16日通过了总额高达700多亿克朗(1美元约合22.8克朗)的一揽子抵御经济危机计划。捷克总理托波拉内克说,这一计划的主要任务就是减少失业和保持公共财政的稳定从而刺激经济增长。
驻里加记者杨德洪: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拉脱维亚经济在2006年和2007年高速增长后,2008年出现了严重衰退。去年第三季度该国经济下滑了4.6%,降幅为欧盟国家最高。第四季度经济继续大幅下滑,降幅高达10.5%。在经济下滑的同时,失业率也明显上升。2007年底拉脱维亚的失业率仅为4.9%,今年1月已升至8.3%。此外,拉脱维亚去年全年的平均通胀率达15.4%,比2007年的10.1%急剧上升。
去年岁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盟以及瑞典等北欧国家和爱沙尼亚等波罗的海国家先后同意共向拉脱维亚提供75亿欧元贷款,其中欧盟的援助就达31亿欧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为17亿欧元。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条件是:要求将贷款用于弥补拉脱维亚国家预算赤字、稳定国家金融体系、偿还国家债务及恢复经济竞争力等,并明确提出希望拉脱维亚政府监督资金使用情况。
为克服危机,同时也是为了满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欧盟提供贷款时提出的要求,拉政府着手制定以提高税收为核心内容的经济稳定计划和以削减预算开支为主要目的的政府机构改革计划。经济稳定计划的主要内容为:从2009年1月1日起,将增值税税率从此前的18%提高到居于欧盟前列的21%;同时提高燃油税、烟酒等消费税。政府机构改革计划拟将现内阁16个部缩减到10个至12个,并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实行裁员15%和降薪15%的行动。
驻布加勒斯特记者陈进:
根据欧盟今年1月份的预测,罗马尼亚2009年经济增长率将由去年的8%急剧下降至1.8%。罗马尼亚总统伯塞斯库1月份说,他已经与欧盟就贷款事宜进行了接触,以帮助罗马尼亚应对危机,贷款额可能在60亿至70亿欧元之间。罗马尼亚于2月20日通过了2009年国家预算,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大规模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及减少政府日常开支以应对危机。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