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国际人士对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评述
:高长武 杨明伟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8年夏末以来,源自美国的金融危机很快波及全球。危机发生后,许多国际人士,特别是国外政治经济界人士和一些国际组织负责人,在不同场合、以不同形式对此次金融危机的成因和影响纷纷发表看法,并就如何应对这场危机提出措施和建议,不少人还开始重新反思资本主义制度。以下是他们的部分评述摘编。
一、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成因
对当前这场世界性金融危机源自美国的事实,几乎是国际上各方人士的共识。正如俄罗斯总理普京在一次政府工作会议上指出的:“目前在经济和金融领域发生的一切都源自美国。这是一场我们所有人都必须面对的真正的危机。”但对于为什么美国会爆发金融危机,则有多种分析。综合起来看,有如下几个方面:
1.美国次贷危机不断恶化,扩散到整个金融领域。美国前总统里根的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兼国家经济研究局局长马丁·费尔德斯坦认为,这场危机是由对所有风险的严重性估计不足和美国在这10年的前5年中所产生的房地产泡沫的崩溃造成的。住房问题导致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而危机又使维持经济活动所需的信贷供应不断减少。日本东京大学经济系教授岩井克人在《朝日新闻》上撰文分析了次贷危机扩散到整个金融领域的原因。他认为:“引发金融危机的次贷,是一种向信用度低的人提供高风险的房贷。假如只是一笔房贷,哪个金融机构也不会放贷。但若将大量放贷捆绑起来并实现证券化,那么看上去降低了风险,进而与众多金融商品组合起来,出售到世界各地。这样—来,从表面上就看不出存在风险。”
2.受享乐主义的影响,追求过度消费的生活方式。许多国际知名人士认为,美国消费主义盛行、大规模借贷、疯狂冒险的生活方式是引发此次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古巴前国务委员会主席菲德尔·卡斯特罗早在危机发生之前就发现了问题所在,他撰文指出:美国自身体制的弊病和难以为继的消费主义,将无法实现其经济持续增长、充分就业和零通货膨胀等发展目标。并预言美国经济衰退将引发全球危机。事实证明了卡斯特罗的预见。摩根士丹利亚洲有限公司主席斯蒂芬·罗奇撰文批评美国过度消费和举债经营的做法:“美国消费者是世界上购买力最强、消费最过度的消费者,14年来,美国消费者的实际支出以年均4%的速度增长。他们的个人储蓄率近乎于零,负债却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这样一来,美国用举债经营的方式把资产泡沫放大到了极限。”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认为,美国的消费比它的生产多,以致“我们享受了超过我们财力所能承受的生活”,这是金融危机发生的重要因素。同为美国前国务卿的舒尔茨也持类似观点:“美国国内市场是这场危机的罪魁祸首一消费过度,存款过少。”德国社民党国际部副部长恩格斯,在分析金融危机对德国的冲击相对较小的原因时,着重提到了德国与英美在消费方式上的不同:德国保留了保守和传统的银行体系,监管制度较为健全;德国在信用卡发放方面采取谨慎和严格管理的做法,信用卡恶性透支比例极低;德国居民储蓄率高达10%-15%,这相对美国近乎于零的储蓄率而言高多了。
3.在利润至上原则的驱使下,脱离实体经济的过度金融创新及金融投机行为盛行。英国前首相布莱尔在称赞金融创新“能带来资产的流动性和其他很多好处”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金融过度创新是有害的,是不负责任的行为。”韩国财长姜万洙说:“美国需要承担更多责任。美国几乎强迫其他国家开放金融市场,一直吹嘘它的金融产品是天才发明的先进东西”,“美国树立的金融样板、金融衍生品和对冲基金就像在赌博”。一些欧洲政界人士认为,美国发明了“虚拟经济”,虚构了无需商品、投资、工厂、工人,只需通过金融资本象征性地无限流动便可创造巨大财富的神话,造成了巨大泡沫。美国金融资本主义奉行利润至上的原则,追求资金规模无限扩大,逃避监管和规则,其中蕴藏了巨大的金融风险,为金融危机的爆发埋下了种子。美国金融资本主义还创造了一批贪婪、愚蠢、尔虞我诈、道德堕落的“掠食者阶级”,依靠垃圾抵押贷款和金融衍生品,以牺牲多数人的利益为代价牟取暴利。这些金融业高管阶层一方面亲手制造了危机,另一方面却享有“金色降落伞”保护,在危机爆发后得到保障,逃避责任。巴西总统卢拉一语中的:“市场投机者破坏金融秩序酿成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和民众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危害。”
4.金融监管机制存在漏洞,金融监管跟不上金融业务的发展速度。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在2008年10月23日举行的美国国会听证会上,承认自己担任美联储主席期间反对监管金融衍生品的做法“存在部分错误”。一些国际政治经济界人士对这种错误进行了分析。日本首相麻生太郎认为:“近些年,美国发明了很多金融衍生产品,在尚未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健全监管手段之前,就将这些产品散播到世界各地从而导致金融危机,危机源于金融监管落后于金融创新和全球化发展。”纽约证券交易所CEO邓肯·尼德奥尔认为:“此次金融危机暴露出的,不仅是表面看到的这些问题,而在于导致这些问题的基础,即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未受监管,并且有些部分不透明。”圭亚那总统贾格德奥认为:“当前的金融危机再次表明有关国家在国内金融市场的监管方面存在漏洞,同时也表明国际金融管理体系存在根本性缺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多米尼克·斯特劳斯一卡恩指出:“危机显然是由发达国家的重大监管失误引发的,是市场原则机制方面的失误。这次危机从根本上说是监管危机,是因为监管没能防止金融系统尤其是美国的金融系统过度承担风险造成的。”
5.奉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相信“市场万能”,幻想放任市场去解决一切问题。一些国际人士指出,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是导致这场世界性危机的祸根。许多人士分析了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具体表现:新自由主义主张解除管制,相信“市场万能”,让市场自身去解决一切问题。并进一步认为,这种政策,片面强调经济领域的自由,忽视社会领域的自由;片面强调资产阶级或少数对冲基金管理者的自由,而不是广大公民的自由。新自由主义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和金融危机的发生。瑞士社民党主席勒夫拉特严厉批评了自由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源,是一些国家政府过度迷信市场,放弃政府对金融机构的有效监管。韩国大国家党国会议员、前最高委员元喜龙认为,此次金融危机是美国实施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导致的恶果。罗马尼亚籍欧洲议会议员博什蒂纳鲁说:“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之大、发展速度之快,表明布什政府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彻底失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德尔维什说,过分自由的市场经济导致了轻率的冒险,这些冒险最终扰乱了企业本身。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在谈到金融危机对各国的影响时,通过分析比较得出这样的结论:“过去强调自由市场经济的国家,这次危机中遇到的困难要比相对保守的国家更大。”乌克兰科学院院士、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尤里·帕霍莫夫撰文指出:“此轮金融危机的源头并非单纯的金融市场过热,而是美国现行的经济运行模式,以及美国价值观的堕落。”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施蒂格利茨认为,新自由主义所持的“市场原教旨主义”是撒切尔主义、里根经济学和所谓“华盛顿共识”的基础。在过去长达25年时间里,发展中国家之间有一个竞赛。结果“那些追随新自由主义的国家失去了增长的资本,就算的确取得增长,由此产生的利益也不成比例地大多由上层阶级获得”。施蒂格利茨还说:“新自由市场原教旨主义一直是为某些利益服务的政治教条,从未得到经济学理论的支持。很明显,它没有得到历史经验的证实。吸取这个教训,或许是现在乌云密布的世界经济的一线希望。”关于市场原教旨主义为什么会引发金融危机,世界知名投资人绍罗什作了这样的分析:“政府过于信奉市场原教旨主义,固执地相信市场会回归到平均水平,以为市场是会进行调整的,可以凭市场来解决一切问题,政府无需干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如果一味迷信市场的自我调整能力,一味依赖市场中存在着的‘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必然会出危险。因为市场不是中立的,市场的参与者总是带着各种目的的,这就会对市场产生影响,使市场偏向某一方。换言之,市场是反映现实的,但通常带着偏见看待现实。这种偏见的力量积蓄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无法控制的大泡沫,并最终破灭。这次危机就是一个例子。”
6.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政府没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危机蔓延。金融危机发生后,一些国家政要和许多有识之士对美国无力及时出台有效控制和化解金融危机的措施表示谴责。俄罗斯总理普京在政府的一次会议上说:“真正令人悲哀的是,我们看到(美国政府)无力做出适当的决定。这不再是某些个人的不负责任的行为,而是整个体系的不负责任行为。而(美国)曾自命不凡地认为自己是全球的领导者。”英国前首相布莱尔也对美国政府的应对不力提出了委婉批评:“人们大都以为有那么一个装着计划书的小盒子,藏在白宫的什么地方,但是事实上根本没有什么计划出来。”韩国大国家党国会议员、前最高委员元喜龙尖锐地指出:“本来金融危机是美国的不当政策所致,它却企图通过与其他国家紧密的经济联系转嫁危机。”世界知名投资人绍罗什在接受日本《现代》月刊采访时也指出:“尽管此次危机是上世纪30年代以来发生的最严重的危机,但美国政府却没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后来它才宣布向银行注入资金,但此时出手已经晚了,危机已经发生,形势持续恶化,政府只能采取弥补措施。如果是在几个月前采取措施,就不会陷入目前的状态。”
二、此次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
这次金融危机的严重性和广泛性,是前所未有的,国际各方人士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2008年9月23日第63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开幕式上的致辞中就指出,全球性金融危机给发展融资、世界各国的社会发展以及千年发展目标的推进带来了威胁。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谈到危机的严重性时这样说:“一年前,有人曾对我说情况会很糟糕。但是现在,即使是那些已经预见情况会很糟糕的人都被现实震惊了。”德国总理默克尔承认,德国正面临经济发展的困难阶段。她说:“世界经济正在经受自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英国财政大臣阿利斯泰尔·达林、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则分别用了“最近几代人时间内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和“一个世纪只出现一两次的事件”来评论此次金融危机的严重性。古巴前国务委员会主席菲德尔。卡斯特罗撰文指出:“这场危机不是资本主义国家每隔几年惯常发生的那种经济危机,也不同于上世纪30年代发生的大萧条,它是资本主义模式确立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危机。它意味着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为继,世界将会变得不同。”
1.此次金融危机源自美国,殃及世界
美国国际集团前董事长格林伯格日前在接受中国中央电视台采访时指出:“这次危机是国际性的,不仅仅是美国遭殃,每个国家和个人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损失。”
金融危机波及范围之广出乎许多人意料,正像英国前首相布莱尔指出的:“起初大家都说美国经济开始走下坡路了,而欧盟国家的经济不会受影响。但最后的结果并不是这样。银行纷纷被并购,很多英国的银行所面临的情况比美国的银行更糟。”欧盟驻华代表团参赞孟葛岚、李鲲海表示,金融危机给欧盟带来广泛影响。英国、比利时、丹麦、瑞典、葡萄牙、匈牙利、冰岛等国银行受到严重冲击。匈牙利社会党主席团成员、财政部长维莱什说,匈牙利作为欧盟小国感到强烈冲击,货币大幅贬值、国内消费急剧下降、银行业不稳、民众失望情绪蔓延。
受影响的还不止欧美发达国家,广大发展中国家也受到很大冲击。许多发展中国家政要和一些国际组织负责人对此几乎众口一词。老挝总理波松说:“在全球化背景下,此次金融危机对各国均将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而小国更容易受到冲击。”古巴前国务委员会主席菲德尔·卡斯特罗认为:“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主要出口低附加值的初级产品和原材料,而金融危机导致原材料价格暴跌,将会严重影响第三世界国家的出口能力和购买力。”世界银行常务副行长胡安·何塞·达布表示,随着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加剧扩散,拉美各国也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西非开发银行行长阿卜杜拉耶·比奥乍内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经济之中。即使非洲国家不像美国或欧洲那么容易受到冲击,但也无法幸免。每次欧洲的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一个百分点,非洲就会下降0.3个百分点。”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德尔维什预言称,金融危机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后果将比对富国的影响严重得多。毛里求斯地区一体化与国际贸易部长阿尔文·布莱尔在参加非洲、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国家首脑会议时作出更为严重的估计:“对非加太国家,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而言,后果将是灾难性的。”世界银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指出:“随着危机的蔓延,商业破产、银行突发状况和国际收支危机都有可能在发展中国家出现。不断加深的金融困境,只会使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更不容易保护贫困人口。”
2.此次金融危机已经对实体经济造成很大影响,并会造成经济衰退
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负责人认为,这次金融危机已经对实体经济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拖累各国甚至世界经济,未来经济增长前景不容乐观。法国领导人告诫法国企业界、金融界人士说:“目前金融危机开始演变成经济危机,已经开始冲击实体经济,威胁经济增长、就业和家庭购买力,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经济增速都已并将继续放缓。”德国前总理施罗德认为,目前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将导致全球经济衰退,这似乎势不可免。受影响最大的将是那些金融服务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如英国,而以制造业见长的国家如德国处境会好一些。而德国联邦议院社民党议会党团主席施蒂戈勒则认为,这次金融危机对德国和欧洲的机械设备行业、汽车制造业冲击较大,目前出口大大下降,企业订单大幅减少,许多企业停工和裁员。澳大利亚外长史密斯表示,美国金融危机已波及全球并影响实体经济,将导致全球经济增长下滑。韩国总统李明博认为,这场金融危机已经开始触及实体经济,这将加剧失业,影响民生,后果严重。国际劳工组织预计,全世界的失业人数将从2007年的1.9亿上升到2009年底的2.1亿。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胡安·索马维亚认为,在2009年底之前,世界金融危机及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有可能造成2000万人失业。他还说:“鉴于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冲击,这个数字可能还会更大。这种局面将是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世界经济已经出现衰退,从此进入‘后泡沫时代’。”摩根士丹利亚洲有限公司主席斯蒂芬·罗奇对目前世界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看得更为严重,他指出,欧、日、美等发达国家首次同时出现了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经济衰退,而这种大范围的同时爆发的经济衰退,发展中国家也未能幸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多米尼克·斯特劳斯一卡恩撰文也指出:“我们生活在一个特别的时代。之所以特别,是因为我们观察到的金融市场变化正以一种崩溃的面目出现;之所以特别,还因为金融危机必将引起全球经济的严重衰退。”实际上,目前经济衰退在一些国家已成为现实。2008年12月5日,美国时任总统布什首次正式承认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他说:“我们的经济正处于衰退当中。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住房、信贷和金融市场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从而导致失业率大幅上升。”布什发表此番讲话前数小时,美国劳工部发布的报告显示,2008年11月份就业岗位的减少幅度是34年来最大的。
3.目前危机尚未触底
谈到金融危机今后的走势,许多国际人士持悲观看法。包括德意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瓦尔特等在内的不少德国专家学者认为,由于房地产信贷将必然波及到其他金融信贷和实体经济领域,眼下美国经济危机尚未见底,美国经济的复苏恐怕要10年甚至更久,世界经济的复苏恐怕同样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法国领导人认为,这场危机远未结束,后果尚未完全显现。欧盟委员会负责经济和货币事务的委员华金·阿穆尼亚近日指出,虽然金融市场动荡近期出现了缓和的迹象,但金融危机远未结束,金融市场上的形势依然充满着不确定性,这意味着经济增长将大幅放缓。他认为,在数个欧盟成员国中,金融危机正在加剧宏观经济的失衡。韩国大国家党国会议员、前最高委员元喜龙表示,金融危机最困难的时刻是否已来临尚难断定,预计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可能会持续4-5年。越共中央对外部部长陈文恒指出,这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对越南经济造成冲击,具体表现是出口明显下降,估计过一段滞后期,负面效应会更明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多米尼克·斯特劳斯一卡恩认为,一些人还天真地将这次房地产泡沫的破灭视作一次简单的调整或一个遗憾的意外,甚至将大型金融机构的破产视作连带的损失。但是,事实会证明他们是错的,因为金融危机更严重的影响并未或至少尚未显现出来,大部分损失尚未成为现实。
4.金融危机使美国的全球霸权和超级大国地位受到冲击,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将会出现新的变化
一些国际人士根据历史上每一次大的经济(金融)危机总会给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带来影响的情况,断言这次危机也定会给目前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造成大的影响。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德国前总理施罗德以及欧洲一些国家、政党、工会组织的领导人纷纷对此表达看法。他们认为:此次金融危机不仅会产生全球性经济影响,还可能导致世界政治力量对比的结构性变化,导致地缘政治及世界政治影响力的转移,甚至改变世界政治版图。美国在世界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会遭到削弱,甚至会失去其在世界金融体系中的超级大国地位,欧洲和亚洲不会再接受美国的支配地位,将会提出改革国际金融体制和规则的要求。美国的衰落是新角色涌现的机遇,金融危机正变成一场世界秩序危机,所有的新角色已在幕后做好了准备,现在是欧盟、中国、俄罗斯和其他国家参与进来并见证美国在世界政治中衰落的时候了,世界步入了一个从美国霸权向多极秩序的过渡期,新金融中心将出现在亚洲和欧洲。美国长期以来享有全球霸权的时代行将结束,它再也无法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主宰未来全球秩序的设计与改造。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明确指出:“由一个经济体和一种外汇控制的时代已经永远过去。”
一些国际问题学者也支持上述政要们的看法。美国社会学家、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认为:“眼下的危机标志着一个政治循环的终结,那就是始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霸权的终结。美国依然是一个重要角色,但面对西欧、中国、巴西和印度等多个权力中心,它不再可能恢复以前那种独大的地位。”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教授约翰·格雷认为:“金融危机导致美国权力在衰落过程中崩溃,世界权力分配正发生不可逆转的改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美国霸权时代结束了。华盛顿正在上演的疯狂混乱场面标志着一种资本主义的终结,那些抵制美式放任做法的市场经济体将最终能安然渡过风暴。但显而易见的是,权力正加速流出美国,它的全球领导力正迅速衰弱,一个美国无法继续掌控的不确定的未来新世界正在悄然形成,美国将只是数个大国中的一员。”他还指出:“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美国统治时代已经结束。实行自由市场的强国已被摧毁,正在兴起并取而代之的是那些保留对市场控制的国家。”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世界发展动力中心正在转移。阿根廷圣安德烈斯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胡安·加夫列尔说:“从美国开始的这场金融危机意味着世界权力从西方向东方转移过程的加快。导致这个过程的本质是世界发展动力从大西洋中心国家向亚洲国家转移:当美国和欧洲纷纷放弃积极的工业政策而满足于金融投机时,以中国和印度为首的亚洲主要经济体却在重组生产基础,加快发展技术能力,加大参与世界贸易并提高国际储备。短期内美国的霸主地位不会被完全取代,但美国曾经拥有的强大的世界权力将被迫分散。”英国《金融时报》刊发的一篇文章也认为:“最重要的教训在于,西方国家再也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全球秩序将依据它们的模子来制定。两个多世纪以来,欧美国家毫不费力地行使经济、政治、文化霸权的时代即将结束。”
三、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和建议
在严重的金融危机面前,各国政府都根据本国的情况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一些国际组织负责人和国际各界人士也纷纷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其中有些已经付诸实施,有的还在讨论之中。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四个大的方面:
1.稳定金融市场,加强金融监管,防止金融危机进—步蔓延
在严重的金融危机面前,2008年10月,美国政府制定了一项总额为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方案,该方案旨在购买银行股票和不良资产,为企业和中产阶层减税等。在美国时任总统布什及财政部长保尔森、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等人的力促下,方案几经周折终于获得美国国会批准。布什就此表示:“我们的自由企业制度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之上,即联邦政府只有在必要时才对市场进行干预。考虑到目前金融市场的不稳定状况及其对美国人日常生活的极端重要性,政府干预金融市场不仅是有正当理由的,而且是必要的。”美国时任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基思·亨尼西支持布什的观点:“坐视不管的后果十分明显,要比采取行动的后果糟糕、严重得多。现任总统向来反对政府干预市场,他只有在必要时才愿意这样做。现在显然是必要的时候,因为市场没有正常运转。”2009年1月28日,在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的敦促下,美国众议院通过了总额为819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奥巴马表示,美国经济形势紧迫,“政府采取大胆而迅速的行动刻不容缓”。英国财政大臣阿利斯泰尔·达林认为,金融和经济稳定必须成为英国最优先考虑的问题。他还提出:“我们每个国家都应采取适当的行动来阻止金融崩溃,把全球经济整体衰退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这需要一项全面的对策,重建人们对金融体系的信心,为银行提供更加稳固的立脚点,在中短期内维持实体经济的稳定。市场自己不可能做到这一点,政府必须采取必要的行动。”法国领导人表示,当务之急是解决信用和信任危机。针对流动性不足导致的银行惜贷、储户挤兑和企业融资困难,法国政府已采取一系列紧急救市措施,包括动用3600亿欧元巨资救市,并将其中400亿专门用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欧盟也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协调成员国的救市计划,为大的金融机构及个人的银行存款提供担保,成立由各成员国高级人员组成的监督机构,提高对包括跨国金融机构在内的各种银行、保险、证券公司及私募基金、对冲基金的监管,推动在欧盟委员会、欧洲中央银行及成员国建立有效的金融预警体系。日本首相麻生太郎根据日本以往经历过的经济泡沫破裂、随后的金融危机和复苏过程中的经验,撰文指出: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彻底地根据合理估值和可靠标准披露银行所持有的不良贷款,并将其从资产负债表中剥离。日本就曾因为披露过程拖沓且不充分,而导致不良贷款问题的解决过程一拖再拖。其次,动用公共资金向银行注资的做法必须拥有适当机制提供充足的信贷。在日本,国家有关部门在出现系统风险时将银行收归国有的做法确实对解决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再次,央行必须持续提供流动性,特别是平稳而又供应充足的美元流动性。
2.扩大投资,刺激内需,拉动经济增长,降低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不久前,法国政府决定,通过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法国领导人认为,尽管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在金融和经济危机的特殊背景下,投资会对拉动经济增长起到决定性作用。为此法国领导人提出,国家应实行积极主动的“进攻型”战略,通过增加直接投资和鼓励企业及个人投资来提升经济竞争力。法国政府不会实行经济紧缩和增税政策,将把投资作为2009—2011年预算重点,国家在经济领域的直接投资总额将达1750亿欧元,重点建设领域包括高等教育、科研、国防、铁路、公共交通、新能源和环保等。德国社民党国际部副部长恩格斯说:“为恢复消费者信心和稳定市场,德国政府已经通过了约5000亿欧元的救市计划,并将出台一系列刺激内需的方案。”美国前副总统阿·戈尔2008年11月9日在《纽约时报》上撰文提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具体方案。他认为,为使美国经济尽快复苏而且能持续地发展,最好的办法是赶快制定和实施强有力的基础建设投资计划。但新的投资应该侧重什么领域呢?戈尔认为,新的方案应该同时既使我们能解决面临的气候变暖的问题,又可以解决当前的经济危机,同时还可以无限制地创造成百万新的就业岗位。比如,分别根据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建造大规模的太阳能、风力、地热等环保能源发电厂;筹建全国统一的智能电网,实现将边远偏僻地区的可再生能源发出的电输送到中心城市以便充分利用:鼓励汽车行业尽快转产电油混合动力车;实行碳排放收费制等。英国前首相布莱尔也提到了刺激内需的建议。他认为,在公司不理智地投资时,消费者会产生忧虑,这时政府就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解决经济中出现的问题,使经济回到正轨,重塑人们对市场的信心。澳大利亚外长史密斯表示,面对危机,澳政府已经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一是提前实施一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二是政府拿出100亿澳元补贴低收入人群,帮其渡过难关。越南总理阮晋勇、韩国总统李明博以及挪威、匈牙利等国领导人也都认为,增加投资、刺激内需,推动经济增长,是应对金融危机的一条必要措施。
3.调整和改革现行的国际货币金融体制,以适应新的世界经济形势
此次危机暴露了现行的国际货币金融体制的诸多问题,因此,调整和改革这种现行体制成为国际各方人士议论得比较多的话题。法国领导人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来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已不适应当今时代,不能再用20世纪的一套手段、机制和理念来管理21世纪;若继续延用过去的老思路、老办法,只会导致更大的失败和新一轮危机爆发。法国驻华公使郁白就改革国际金融体系提出了四点具体建议:第一,扩大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监管领域,对包括信誉评估机构、各个避税天堂、投机基金等各类金融行为主体展开必要监控。第二,通过加强全球金融信息交流、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和赋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新的风险管理手段等措施有效规避全球金融风险。第三,赋予国际金融治理更大的合法性,尤其是要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改革,在其中成立一个部长理事会,使其具有真正的权力,并加强新兴国家在其中的地位。第四,将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作为应对当前各种全球挑战行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指出:“我们现在所在的G20组织是10年前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产生的。我们有能力做一些长期的制度上的变化,如同上次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上的改变一样。”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说得更直接:“现在,我们正目睹国际金融体系的分裂,我们应当认识到当今世界的多极性和全球化的复杂性。俄罗斯建议改变全球金融结构,重新研究现有机构的作用,并建立能够切实保障稳定的新国际机构。”
日本首相麻生太郎也对美元长期以来作为国际基础货币的地位提出质疑,认为基础货币不应只有一种,而应有多种。但是,他不同意立即建立新的国际金融体系来取代布雷顿森林体系。他说:“欧元尚不成熟,欧盟仍有待进一步整合。日中两国都以国债等形式持有大量美元资产,美元如急剧暴跌将严重损害日中两国利益。因此,现阶段没有必要急于得出改革国际金融体系的答案,而应首先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4.各国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强各种形式的国际合作面对金融危机的全球扩散以及引发的世界经济、贸易等领域出现的各种问题,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执行董事多米尼克·斯特劳斯一卡恩等人呼吁:当前迫切需要国际社会共同行动,共同解决问题。只有当大家共同行动时,所有的努力才会有意义。
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盟各国领导人就如何在欧盟和全球层面上加强国际金融监管的一致性和有效性、扩大国际金融监管领域的合作、加强宏观经济领域的监控与预警、共同提高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金融危机暴露了有效监管的缺失、单个国家应对的乏力以及全球金融控制系统的失灵,需要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为此,欧盟提出,加强欧盟内部金融政策的协调,避免各自为战的救市计划: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高其预警和援助能力;重视发挥新兴国家的作用等。亚洲一些国家领导人也提出了相同的观点。日本首相麻生太郎表示,东亚国家应该吸取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加强区域金融合作,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增强整个地区经济的活力和韧性。韩国总统李明博也指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证明,一个国家单枪匹马是很难应对的;虽然亚洲国家应对目前这场危机的紧迫性弱于欧美国家,但仍有必要未雨绸缪,加强合作。澳大利亚总理陆克文等人也多次呼吁国际社会:“我们需要前所未有的协调精神。”
四、金融危机促使人们反思资本主义制度,重新认识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
自上世纪80年代后,随着英国首相撒切尔和美国总统里根推行以私有化为主要特征的新自由主义政策,西方资本主义实现了新一轮的较快经济增长,加快了西方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与此同时,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了剧变和解体。一时间,赞美资本主义制度而贬低社会主义制度的声音甚嚣尘上,甚至有人提出社会主义已经走向“历史的终结”。然而,当前这场始自美国并经由西方而波及全球的世界金融危机,再一次引发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思考。国际社会许多有识之士开始反思资本主义制度,并重新认识马克思及马克思主义。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施蒂格利茨在一次谈话中,明确表达了对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的失望之意,他说:“全世界的人都曾羡慕我们这种把权力交给市场的经济模式。然而,这次危机发生后,没有人再尊重这种模式,大家对我们的信誉提出了质疑,人人都感觉他们现在的遭遇都是我们造成的。”日本东京大学经济系教授岩井克人这样分析说:“金融危机爆发表明资本主义在本质上存在不稳定性,因为资本主义建立在投机的基础上。打个比方,汽车厂家不是为了自己驾驶汽车,而是立足于别人为驾驶汽车而买车这一预测来生产汽车。这里面就存在投机因素。资本主义总体上是投机的,在本质上就是不稳定的。再拿亚当与夏娃来打个比喻,在资本主义,人们尝到了‘自由’这—禁果的甜头。当然,在禁果的甜头中存在‘原始’的不稳定因素。”美国著名经济专栏作家罗伯特·塞缪尔森在分析了20世纪以来几次大的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后更为直接地指出:“长期以来,过度借款、过度投资和投机活动主宰着商业周期”,“资本主义固有的不稳定性是罪魁祸首”。越共中央对外部部长陈文恒分析了资本主义的两面性,他说:“过去欧美常指责越南对本国的农业进行补贴,指责越南没有实行真正的自由市场经济。而他们在自己碰到金融危机时,则不惜采取大规模的政府救市和国家干预政策。这次危机进一步表明,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什么真正的自由市场经济,金融危机也进一步暴露了资本主义的两面性。”法国领导人在审视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时也提出:全球资本主义应该重建,必须鼓励创业和多劳多得,抑制投机行为和唯利是图,使金融服务于企业、生产、创新和经济发展。
许多国际人士直截了当地指出,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归根到底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资本主义制度将在这场危机下面临崩溃的危险。德国联邦议院社民党议会党团主席施蒂戈勒和捷克众议院主席弗尔谢等人认为,新自由主义模式不可持续,激进市场式资本主义已经完结,资本主义体制面临转型。南非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组织书记马派拉认为:“当前的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的危机,随着危机的深化,资本主义制度将崩溃无序。”美国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接受法国《世界报》采访时,提出了“资本主义将会终结”的说法,他说:“30年前世界就已进入资本主义制度系统的收尾阶段。形势已经混乱,主导资本主义发展至今的力量,已经无法控制局面。现在的斗争不仅存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系统的支持者与反对者之间,更存在于该系统的所有参与者之间,以决定用什么样的新系统来取而代之。资本主义将会终结!”
还有一些国际人士提出,实行社会主义,是摆脱世界性危机的有效途径。巴西里约热内卢大学教授多斯桑托斯指出,一些在意识形态上奉行新自由主义的政府,现在也不得不公开承认,国家干预是世界经济的“救星”,可以借鉴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一些办法,如中国对市场进行有意识的管理就是一种更具优越性的治国理政方法。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认为:“社会主义是拯救当今世界的唯一途径。”俄罗斯共产党主席久加诺夫在2(X~8年11月召开的俄罗斯共产党第13次代表大会上,批评了资本主义,指出现在的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政策所引起的。美国《纽约时报》对国际社会批评资本主义制度的声音进行了报道,报道指出:“当前的金融危机和萧条,使很多人对‘民主’和资本主义怒不可遏,认为这是他们梦想破灭的原因。这场萧条可能产生大批查韦斯。”
在反思资本主义和寻找出路的过程中,世界上许多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人们开始重新关注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俄罗斯共产党主席久加诺夫2008年11月7日在参加纪念“十月革命”的游行活动时表示:“历史的风儿再次吹拂着我们的脸颊,在全球金融危机下,资本家先生们应该重新认真学习马克思的《资本论》。”英国《泰晤士报》2008年10月21日登出了一幅卡尔·马克思的肖像,并提醒读者:“他回来了!”该报还不断关注一些国家在这方面的动向,比如在2008年11月18日还专门报道日本推出漫画版《资本论》的消息,这篇报道称:漫画“通过一组受压迫的劳动者形象,传递了马克思的主题思想。就连原著中最艰深的概念也没有回避,从‘商品拜物教’到‘剥夺剥夺者’的准确过程,它都给予了诠释”。报道预计,该书在上市的头几周销量将数以万计,“它和一系列日益猛烈抨击全球资本主义体制的书籍一道,迎合了日本勤奋工作的上班族对社会主义文献越来越浓厚的兴趣”。报道认为近几年日本民众“阅读的趣味大幅向‘左’转”,随着日本经济陷入衰退,“越来越多的日本人认为,问题在于资本主义本身”。据多家国际新闻机构报道,在德国柏林,一段时间以来马克思的《资本论》已经脱销。路透社2008年10月16日在报道《资本论》热销的原因时称,这场金融危机促使西方反思美式自由市场主义的弊端,因此“卡尔·马克思再度成为时尚”。据柏林一家出版社营销部主任舒特伦普夫提供的资料,今年《资本论》的销量至少能达到1500套,是2007年销量的3倍,是1990年的100倍。舒特伦普夫还指出:“写于资本主义上升阶段的《资本论》,如今的主要读者群是年轻一代的读者,因为他们知道,新自由主义的承诺并未给人们带来幸福:而马克思精神遗产的复活反映出,在德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资本主义感到反感,甚至连银行家和经理们都开始重新读马克思的书籍了。”他的这番话在路透社新近披露的一项民意测验中也得到了印证,这份调查结果显示,在东德地区,52%的人对“自由市场经济”抱怀疑态度,43%的人对“资本主义”敬而远之。路透社的报道认为,东德人一度对自由市场经济充满期待,但20年过去后,他们并没有等来所谓的“繁荣景象”。如今《资本论》重新畅销,折射出许多原东德民众对现状的严重不满,而发端于美国、如今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强化了这种不满情绪。路透社专栏德布斯曼在分析这一现象时指出:“现在有一种共识正在形成,即资本主义需要在21世纪得到全面修正以拯救自身,我们熟悉的资本主义正在死亡,马克思对不受约束的资本主义的批判正在得到确证。”法新社在报道2008年11月20日召开的第十次共产党工人党国际大会时这样评论:“1989年柏林墙被拆除和市场经济获胜之后,古老的马克思主义似乎已经被历史之风横扫一空;但如今一切都在改变,全世界共产党人在数年保持低调之后,如今又开始利用震撼资本主义的全球危机,让马克思主义重新受到推崇。”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