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慎明:世界经济是先反弹后跌?
来源: 环球时报
笔者认为,二战结束以来,世界上发生了三件分外值得关注的大事:一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二是1991年的苏联解体及苏东剧变;三是2008年9月从美国开始并正在向全球蔓延的金融乃至经济危机。这三件大事对世界格局都已产生或正在产生巨大的影响。
美国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动荡仍在全球急剧演进。可以说,从现在开始直到本世纪前二三十年乃至上半个世纪的历史极有可能会处于一种动荡、激烈变动和跳跃的状态。这种激烈变动发端于世界经济,并由此必然带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新变化。
经济走势短期反弹,之后可能步入更深低谷
目前有4种代表性的观点,并可以用4个英文字母来表达。一是最乐观的看法,2009年下半年见底,可以用英文字母V来表示。二是次乐观的看法,两三年后见底,用英文字母U来表示。三是悲乐性。因全球各主要大国都在大幅降息,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共同应对,全球经济可能会较快走出低谷,但因问题太大,并且此次扩张,有可能使旧的矛盾没有得到解决,反而给将来积累新的问题。全球经济在新的一轮扩张之后,还会下滑,下滑之后,各国再共同采取新的举措应对,经济还会出现新的增长,因此用英文字母W表示。四是悲观性,认为此次是全球百年不遇大危机,其真正的严重性才刚刚显现。要真正走出低谷,需要十多年之后,用英文字母L表示。
笔者提出第五种看法,这就是乐悲性。由于各国政府都采取重大举措共同应对目前这场金融乃至经济危机,这场危机有可能在最近的两三年内看似走出低谷。但由于全球性的贫富两极分化急遽拉大、绝大部分弱势群体有效需求不足这一根本性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甚至还有加剧之势,全球经济在近三两年内稍有反弹之后有可能步入更深的低谷。因此,仅用一个英文字母无法表达世界经济发展的前景,应该用两个英文字母来作表达,这就是VL。当然,L的下划线上,可能是充满锯齿状的小幅度的“衰退”与“复苏”动荡波纹。
以上对世界经济发展前景的“悲”和“乐”,仅仅是从全球GDP总量的角度和全球生产力的角度看,还没有从全球生产关系的角度看。若从根本上看,还应分清是谁的悲和谁的乐。
笔者认为,此次危机在本质上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这次危机何时能过去,主要是看美国和世界其他各国的应对。各国应对之中,既有合作,又有竞争,更有较量。世界处于互动和博弈之中,很难对这场世界性经济危机作出具体的预测。
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制度带来两种前景
目前这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不是以美国为首的全球资本主义的总危机?笔者认为目前还不好匆忙认定。一是因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军事等方面还都占有相当的优势,它们在其生产关系的范畴之内还有相当的调节余地。二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各方面还都处于相当的弱势地位,特别是由于这些年来新自由主义在全球的泛滥,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在理论上的准备还远远不足,人们认识和发展真理还有一个相对长的过程。
笔者认为有两种可能:一是美国式的资本主义模式经过调整和“改革创新”,使其获得新的生机与活力。二是如果世界上其他大国强国应对正确,而美国的经济危机进一步深化,就有可能使美国式资本主义模式和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从根本上得到动摇,也必然会引发全球经济秩序的深刻变化和全球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动。
中国如何尽快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
我国如何较快地摆脱这场国际金融、经济危机的影响?笔者认为:一是进一步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更加紧密地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从基础理论和宏观、战略、前瞻、全局的高度加强对美国金融危机的研究,以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们的战略指导思想与指导方针。金融是国民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命脉和血液,金融资本是资本最高和最抽象的表现形式,是资本对人类社会的最高统治。国际金融垄断是帝国主义发展的新的最高阶段。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在苏联解体后,已把我国视为最大的潜在对手。鉴于用武力解决中国问题的希望越来越小,他们一是可能用文化、价值观侵蚀的办法,二是可能用金融手段。因此,研究金融危机问题,不能就金融研究金融,也不能仅限于金融领域工作的同志研究此问题,而应该吸收各方人士、有不同意见、不同学术观点,特别是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从事宏观战略研究的同志参加。
二是高度重视我国的分配问题,进一步启动我国的内需,这是我国应付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在初次分配中,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1990年占53.4%,2005年下降到41.4%,15年间,下降12%;近几年还在下降。但一般市场经济国家劳动报酬都要占GDP的60%以上。2007年中国平安保险董事长的税前收入竟达6616万元。
从中长期来说,我们要确保小康社会的实现,就必须培育消费市场。培育消费市场,最根本的是要坚决贯彻科学发展观,统筹全国的分配,让最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我们GDP的增长靠三部分拉动,一是外贸,二是基础设施投入,三是老百姓消费。现在,由于当今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外贸的拉动在下滑。由于收入的差距目前还在增大,老百姓消费部分增长不多。如果仅依靠或主要依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拉动内需,而不是主要从统筹解决初次和再次分配入手解决我们目前所遇到的内需不足的问题,内需拉动就不可能持续和长久。从中长期看,这必然会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其中包括影响社会稳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但是,我们也应记住第二句话,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分配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分配搞不好,最终会制约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所以要发展经济,不能仅从生产力的角度考虑,同时更要注重从生产关系的角度考虑。(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本文来源:环球时报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