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中信泰富经济研究部 梁晓
原载《香港传真》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与国际惯例接轨﹐市场经济自由民主﹐小政府﹑大社会﹐以美国体制为榜样﹐美国就是人间天堂。始料不及的是﹐问题恰恰就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金融领域﹐改革开放的楷模爆发“金融海啸”。从“金融金字塔顶端”— 投资银行出身的保尔森开始﹐“向左转”﹐行政干预市场﹐大刀阔斧国有化金融企业﹐大刀阔斧限制买空卖空﹐大刀阔斧“去杠杆化”﹐连金融企业高管的工资奖金都不让市场调节了﹐金融创新带领“我们正进入金融社会主义时期”﹖[1] 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一﹑无法面对的国有化
美国政府大量注资﹐[2] 持有若干金融企业的多数股权﹐还要为企业将来可能继续产生的亏损做巨额担保。[3] 由政府提供﹐“让这些银行重投正常运作的资金﹐远超过它们的市值”。[4] 不管口头上承不承认﹐贴没贴上“国有化”标签﹐技术上是采取对坏资产提供担保﹑贷款﹑有投票权的普通股﹑无投票权但较高分红的优先股﹐还是先优先股再转为普通股等不同模式﹐形形色色的国有化进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耳熟能详的例子有﹕
房利美和房贷美 — 这两个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金融机构 — 的国有化﹐标志着这个资本主义历史上最大的﹑最灵活的﹑最善于创新和最充分竞争的市场 — 华尔街股票市场和美国债券市场 — 的完全失败。曾经是世界上最资本主义化国家的最资本主义化的政府﹐已经决定铲除这个国家最大﹑最重要的私人金融企业的老板﹐以政府任命的官僚取代之。[5]
AIG﹐2008年9月实施国有化﹐80%股份国有﹐大股东 — 政府随即撤换行政总裁。[6] 截止2009年3月﹐AIG已先后接受美国政府1700亿美元拯救资金。[7]
花旗银行﹐政府以购入优先股的形式﹐先后注入现金450亿美元﹐另外为花旗约3060亿美元的问题资产提供担保。[8] 2009年2月﹐花旗集团设计方案增加股本﹐将政府持有的450亿美元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9] 7月30日﹐美国政府正式持有花旗集团34%股权﹐成为该银行最大股东。[10]
“自由市场坚定的拥护者”格林斯潘说﹕“我们可能需要暂时把部分银行国有化﹐急速进行有秩序地重组。”[11] 2009年2月26日﹐政府推出新“压力测试”方案﹐强制资产值超过一千亿美元的19家大银行进行测试﹐以厘定各银行是否有足够资本度过金融危机。“华府给予19家银行六个月时间﹐向私人市场融资﹐若不成功﹐可向联邦政府七千亿美元拯救银行方案中获取资金。……拯救方案的其中一个改变是引入优先股换股的选择权﹐让政府可更有弹性监管资金的使用。”[12] 中小型银行也没拉下﹐“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FDIC)最近接管一些FDIC认为将破产的银行﹐平均每星期接管约两间。”[13]
美国政府要接管的不仅仅是银行。“华府构思可以托管(conservatorship)或接管(receivership)面对破产威胁而又危及金融系统的大型非银行机构﹐当局并有权控制这些企业的业务﹐出售或转让其部分资产。新规例将容许政府提供贷款﹑买入资产﹑投资证券或担保债务﹐以稳定有关企业”。[14]
2009年6月1日﹐百年老店通用汽车申请破产保护﹐政府计划将其向通用提供的五百亿美元贷款﹐转换为新通用公司的60%股权﹐成为大股东。“完成债务及业务重组的新通用﹐将成为美国国营企业”。[15]
美国以外也不平静。2008年10月13日﹐英国政府向三大银行注资370亿英镑﹐成为三者的控股股东﹔加上2月被政府收购的北岩(Northern Rock)﹐“英国银行被国有化的程度达到罕见水平”。[16] 其中苏格兰皇家银行(RBS)获注入二百亿英镑﹐政府持有六成股权﹔2009年1月21日第二轮银行业救援方案﹐政府再注资255亿英镑增持股权﹐并为其问题资产提供担保﹐[17]“这意味着RBS又向国有化进程迈进了一步”。[18]
2009年3月20日﹐德国联邦议院通过一项新法案﹐允许政府在必要情况下将德国住房抵押贷款银行(Hypo Real Estate Holding AG﹐HRE)股东的财产收归国有﹐“这样的强制没收(expropriation)是德国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第一次”。HRE是德国第二大商业地产借贷机构﹐也是第一家接受政府援助的银行﹐在此之前﹐政府已经向HRE提供了超过一千亿欧元的援助和债务担保。[19]
政府处处插手的必然结果﹐“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落入政府之手的美国银行业资产比例较中国还要高”。[20]《经济学家》2008年11月干脆预言﹐随着英国﹑美国和欧洲国家相继大手注资银行﹐“到2008年底﹐政府将成为大部分发达国家金融行业的最大股东﹐这彻底扭转了过去20年国家退出金融业的趋势。”[21]
《伦敦时报》最近做了一项调查﹐发现英国目前的社会经济状态﹐足以改变国号﹐由大不列颠王国变为不列颠苏维埃(Soviet Britain)。为何如此讽刺﹖皆因为了挽救“濒临破产边缘”的国家﹐政府不停使出有形之手﹐结果政府开支高达GDP的49%﹔换言之﹐英国经济有一半由政府控制﹐……在英格兰东北部﹐地方政府开支占当地GDP的66.4%﹔威尔士是71.6%﹔北爱尔兰77.6%。即使当年的苏联老大哥﹐在上述数字面前恐怕也自叹不如。[22]
二﹑限高薪﹕工资不让市场调节
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1月20日就职﹐2月4日随即宣布限薪令﹐限制接受政府救援资金的企业高管年薪﹐不得高于50万美元。而且﹐“奥巴马政府的金融监管改革建议预料会同时包括加强监管所有银行﹑金融机构甚至其它企业的高层薪酬。……新规例将适用于所有金融机构﹐包括目前没有接受政府资助而不受薪酬规则监管的公司﹐而且可能会伸延到所有上市公司。”[23]
3月﹐AIG顶风发放1.65亿美元“留任花红”﹐舆论大哗。“奥巴马公开怒斥AIG﹐下令财政部用尽所有法律途径﹐阻止AIG发放花红”。[24] 3月19日﹐美国众议院迅速采取行动﹐表决通过法案﹐“针对接受政府援助的企业﹐向其主管的花红征收90%的税款”﹐法案涵盖的范围包括AIG﹑花旗银行﹑房利美﹑房贷美及其它企业。[25] 众口铄金﹐此次领了大额花红的“金融吸血鬼”﹐已经有人退还一半﹐有人愿意全额退回。[26]
荷兰﹐首家接受政府拯救的金融集团ING为缓和纳税人的批评﹐要求包括二百名高级雇员在内的1200名员工退还2008年花红。荷兰财相博斯表示﹐“将试图阻止受到政府救助的金融机构今年发放花红”。法国兴业银行2009年3月22日表示﹐“该行高层将因应公众的批评而退还认股权”。瑞银亦在得到瑞士政府592亿美元的救济后取消发放花红。[27] 4月﹐欧盟委员会公布管制银行报酬及对冲基金的规例﹐“以平息公众对金融机构发放巨额花红的怒忿”。[28]
8月15日﹐奥巴马政府任命的“薪酬沙皇”(pay czar)肯尼斯‧范伯格正式走马上任﹐对那些接受政府大规模救援的大企业高管薪酬进行审查﹐并有权要求退回(clawback)部分款项。[29]
8月中﹐英国财相戴理德表示﹐准备好立法监管金融业花红。他认为﹐“花红文化造成灾难性后果﹐民众不会再接受那些威胁经济稳定的人获发巨额薪金”。新法例“将影响整个银行体系﹐而不是只监管接受了政府直接资助的银行。”[30]
8月25日﹐法国总统萨尔科齐宣布推出新措施﹐“向银行交易员的花红作出新限制﹐并要求20国集团(G20)成员国采取相同的标准”。[31] 9月5日﹐20国集团财长会议﹐一致同意限制银行家的花红水平。[32]
三﹑禁沽空﹕买卖不准自由交易
2008年9月﹐金融海啸当前﹐为防止银行和金融公司步雷曼兄弟后尘﹐继续摧枯拉朽地倒下﹐各国金融监管部门当机立断﹐纷纷推出打击沽空的措施﹕
“美国证券及交易委员会(SEC)昨天宣布﹐实时禁止金融股的沽空活动﹐直至下月2日。受影响企业共799间﹐……SEC主席考克斯矢言﹐委员会将动用所有工具﹐打击市场投机。”[33] 同时﹐开始严管信贷违约掉期(CDS)等金融衍生工具。[34]
“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FSA)周四晚率先发出紧急命令﹐禁止沽空29间金融企业的股份。……FSA同时要求﹐若交易商持有金融企业短仓超过相关公司所有普通股的0.25%﹐下周二起须每天申报。此前持有的短仓不用平仓﹐但在禁令届满前不能增加”。[35] 英国首相还嫌不够﹐琢磨的是如何长治久安﹕“股票沽空长远有需要受监管﹐相关的永久性措施或将于明年推出”。[36]
“澳洲更‘一刀切’﹐禁止沽空所有股票﹔荷兰﹑德国﹑法国﹑比利时以至台湾﹐都禁止投资者作出沽空”。[37] 其后﹐台湾﹑印度尼西亚﹑韩国等也全面禁止整体市场的股票沽空活动。[38]
大势所趋﹐就连“全球最自由经济体系”香港﹐[39] 证监会也开始考虑“进一步完善香港的沽空和披露情况”。[40] 几乎与此同时﹐容易受大户操纵﹑曾被小股民无奈戏称为“劲假时段”的港股收市竞价交易机制﹐也于2009年3月23日汇丰供股权上市当日﹐宣告取消。[41]
2009年7月﹐金融海啸的冲击稍退﹐全球股市回升。美国证监会(SEC)仍坚持初衷﹐决定将一项禁止“裸卖空”的临时性法令延伸为永久性有效。同时﹐证监会已开始考虑采取一些新的措施来限制常规的卖空操作﹐因为常规卖空也能够导致股市价格急速下挫。证监会主席夏皮洛在一份声明中指出﹕“今天的行动表明证监会决心解决卖空操作被滥用的问题﹐同时将更多地公开披露影响我们市场的卖空活动的信息”。[42]
限制沽空﹐其实是给市场投机设了种种限制﹐增加摩擦﹐以免股价跌得太快。例如﹐2009年3月中旬﹐沽空花旗的炒家借不到货﹐在新的沽空规则下被迫亏本平仓﹐买入花旗普通股﹐反而大幅挟高了花旗股价。[43]
欧美国家要管的不只是沽空﹐整顿金融体系﹑加强金融监管的措施﹐一步一步提上议事日程。[45]
处理银行毒资产只是“治病”的第一步﹐归根到底﹐如何重建未来金融市场的监管架构﹐才是金融海啸之后最大的难题﹐下月召开的G20峰会﹐欧洲国家(主要是德国和法国)就力主应把重点放在构建新的国际金融体系﹑加强金融监管﹐所有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金融产品和市场参与者如对冲基金﹑信用评级机构﹑[46] 衍生产品市场﹑避税天堂﹑高官薪酬﹑企业资本金以至会计准则等﹐都可能要列入监管或改革的名单内。[47]
2009年4月﹐作为欧盟及20国集团推动加强监管金融业的一部分﹐欧盟委员会“建议对冲基金公司必须注册﹐在欧盟成员国的营运亦须受到密切监察。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亦必须向监管机构报告数据﹐以确保没有足以动摇金融体系的风险”。[48]
6月﹐国际结算银行(BIS)建议﹐“金融产品应如药物制度般注册﹐从而在证明产品安全前﹐防止普通散户投资相关产品。只有最安全的证券才能让任何人都可以购买﹐就像无处方药一样。……低一级的是只供授权的投资者才可投资的金融工具﹐一如处方药般﹔再次一级的是只供预先得到审批的散户和机构投资者才能进行有限额投资的产品﹐好像尚在实验阶段的新药﹔最低一级就是非法金融产品。”[49]
6月18日﹐奥巴马公布了“美国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后最大型的金融改革方案”﹐建议将美联储升格为监控整体金融经济风险的机构﹐新设监察消费金融产品的机构﹐并收紧对金融业的监管。[50] 随后﹐欧盟各国也达成共识﹐支持成立一个跨国银行监管系统﹐让成员国可以对日后的危机有更佳准备。[51]
7月﹐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首度颁布禁令﹐禁止当地十家被指出售雷曼兄弟有毒资产相关票据时有问题的金融机构﹐再出售结构性票据。禁令维持半年至两年﹐受处分的金融机构包括荷兰银行﹑星展银行等等。[52]
8月﹐美国联邦交易委员会(FTC)公布打击操纵石油市场的规例﹐禁止石油批发市场的欺骗行为﹐亦禁止可能扭曲油市的漏报数据行为﹐因为“这种不正当行为对美国经济有广泛影响”。[53]
清理金融产品﹐推行中央结算﹐也是加强监管的重头戏。从2008年清算雷曼CDS开始﹐美国金融监管机构就希望通过集中结算﹐减低金融衍生产品损失对金融市场造成的冲击。[54] 2009年4月﹐〈衍生工具交易展开大整顿〉﹐将结束高盛﹑摩根大通等十家银行对衍生工具市场的绝对主导权﹐并有助于增加市场透明度。[55] 6月﹐美国证监会提出了由其监管的场外交易(OTC)金融衍生产品的范围﹔并建议成立统一的中央结算机构﹐充当所有市场参与者的“中央交易对手”(CPP)﹐对可以标准化的场外交易产品进行统一登记和结算。[56]
9月2~3日﹐美国两大监管机构 — 证监会和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史无前例展开一连两天会议﹐商讨如何结合两个机构的规则来保障投资者及惩罚违例者”。[57]“作为打击美国股市不法交易的行动之一”﹐证监会还提议﹐禁止交易所向一小撮交易商发出“快闪盘”(flash order)﹐以免后者利用比公众快几分之一秒得悉买卖指令的优势﹐倚仗极速计算机交易软件图利﹐造成不公平情况。[58]
9月﹐继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主席之后﹐[59] 德国财长联同外交部长也提议﹐征收全球金融交易税(FTT)。[60]
五﹑“避税天堂”过街老鼠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全球目前共有60个离岸金融中心﹐……有统计显示﹐被定义为避税天堂的国家或地区﹐其处理的金融资产可能达到十万亿美元﹐相当于法国GDP的五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表示﹐五成国际贸易活动时通过这些税务天堂作中转站﹐这些国家或地区拥有四千家银行﹑占全球总数三分之二的对冲基金公司﹑高达二百万家为逃税而设立的公司。[61]
2008年初﹐德国严厉打击国民利用列支敦士登银行账户逃税。瑞典﹑美国﹑英国﹑法国等十国也进行了类似调查。[62]
2008年6月﹐“美国联邦部门罕有地要求瑞银集团交出部分涉嫌逃税客户的户口资料”。[63] 2009年2月18日﹐瑞银同意向美国政府支付7.8亿美元罚款﹐并交出部分机密档案﹐涉及250名被怀疑曾逃税的美国客户﹔19日﹐美国国税局再接再厉﹐向瑞银索取5.2万个账户数据﹐“显示美国与瑞银以致瑞士就瑞士银行保密制度的真正角力刚刚开始”﹔[64] 拉锯到8月19日﹐瑞士和美国政府终于达成协议﹐瑞银集团将交出4500个涉嫌税务诈骗的银行账户。[65]
这并不仅仅是瑞银集团一家﹑瑞士一国的问题。“规模达七万亿美元的全球离岸银行业亦密切关注事态发展﹐担心离岸银行业赖以生存的银行保密制度决口进一步被冲击”。[66] 2009年初﹐美国国会参议员卡尔‧莱文提出《停止滥用“避税天堂”》议案﹐并获美国政府表态支持。[67] 2月23日﹐欧洲主要国家领导人在柏林开会﹐“也要求对逃税天堂和不合作的司法区采取果断行动”。[68] 3月1日﹐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表示﹐阿根廷将在20国集团伦敦峰会上建议彻底取消“避税天堂”。[69] 4月﹐20国集团峰会公报表示﹐“银行保密制的年代已经结束﹐与会国将对避税等不合作司法区采取行动﹐准备好随时为保护自己的公共财政及金融系统而采取制裁”。避税天堂黑名单也成为峰会的焦点之一。[70]
六﹑保护主义逆全球化
既然大举动用了纳税人的钱救市﹐就得从本国利益出发﹐就得对本国纳税人有个交代﹐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哪怕不符合经济学原理﹐甚至违背盟国之间的约定。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就业保护主义﹑贸易保护主义﹑资金保护主义种种壁垒﹐口头反对不耽误实际执行。[71]
2008年11月﹐20国集团首脑会议﹐各国签署承诺避免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到2009年2月中﹐20个国家中有17个增加了贸易障碍措施﹔[72] 从4月的20国集团首脑会议至8月底﹐“各国持续倾向实施更限制性及扭曲的贸易政策”﹐20个成员国实施“91项可能是保护主义的新措施﹐其中15项源自美国”。[73]“保护主义继金融海啸后正向全球蔓延﹐估计可令2009年全球贸易量下降15%﹐为1982年以来首次下降。”[74]
国家利益当前﹐北美自由贸易协议﹑乃至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欧盟﹐都显得有点苍白。例如﹐2009年3月﹐美国单方面取消与墨西哥间的跨境汽车运输试点项目﹐被墨西哥指责“带有贸易保护主义色彩并违反了北美自由贸易协议”﹐随即宣布报复﹕对89种美国工业品和农产品加征10~45%不等的关税。[75] 2月﹐法国总统萨尔科齐接受电视采访﹐“法国汽车公司不能拿着政府的补贴﹐跑到捷克等其它国家去开办新工厂”。[76] 英国工人罢工﹑抗议﹐喊的口号是“英国职位给英国人”。[77] 同属欧盟成员国﹐限制跨境雇用﹑限制资金流向﹐凡此种种﹐均与欧盟内部货物﹑人员﹑服务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原则背道而驰。
而且﹐当初越是卖力推行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的 — 走在世界前列的美国﹑英国﹐以及房地产按揭证券化创新的先锋“两房”﹐曾经世界第一大的“金融百货公司”花旗﹐曾经世界第一大﹑金融衍生工具CDS卖得火热的保险集团AIG﹐越是最先转向。无论是国有化﹑限高薪﹑批判“金融吸血鬼”慷慨激昂﹐还是打击投机沽空﹑监管银行客户﹐国家利益促使金融发展高速度直接换倒文件﹐值得深思。
在此背景下﹐中国采购团继续往欧洲﹑美国大手笔采购﹐[78] 能产生多大功效﹖
2009年1~5月﹐中国遭遇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保措施调查46起﹐涉及出口额76.36亿美元﹔2008年全年涉及金额62亿美元。2009年6月23日﹐一天内遭遇三起贸易救济措施(trade remedy measures)﹐“这可能会成为贸易史上的一项纪录”。[79] 9月11日﹐美国再接再厉﹐宣布对中国输美轮胎产品采取惩罚性关税的特殊保障措施。[80]
表~1﹕2009年6月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
时间 |
国别 |
贸易救济措施 |
6月26日 |
美国 |
对产自中国的金属丝网托盘发起“双反”调查 |
6月24日 |
澳大利亚 |
对产自中国的铝挤压材发起“双反”调查 |
6月23日 |
欧盟﹑美国 |
就中国对九种原材料的出口限制上诉至WTO |
6月23日 |
欧盟 |
8月起对产自中国的金属盘条征收为期五年的反倾销税 |
6月23日 |
印度 |
对从中国进口的铝平轧制品征收14%的关税﹐铝箔征收30%的保护性关税 |
6月19日 |
美国 |
对产自中国的钢格栅板发起“双反”调查 |
6月17日 |
美国 |
对产自中国的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发起“双反”调查 |
6月11日 |
墨西哥 |
对中国制液压千斤顶用瓶状材料进行反倾销调查 |
6月4日 |
阿根廷 |
对原产于中国的电梯用卷扬机进行反倾销调查 |
注﹕“双反”指反倾销反补贴。
资料来源﹕于海荣﹕〈贸易起烽火〉﹐《财经》2009年7月6日﹐第90~91页。
各国“大政府”救市﹐重拳出击﹐义无反顾﹐给金融投机制造摩擦的招式不少﹐美联储“开动直升机撒钞票”不缺资金﹐[82] 缺的是如何复苏的逻辑。当初﹐美国楼市大跌引发一连串负面效应﹐最后导致金融海啸﹔如今﹐金融市场能站稳甚至反弹﹐国有企业“两房”等大力提供按揭优惠﹐[83]“维稳”房地产市场﹐[84] 功不可没。政府主导的退税﹑“买美国货”﹑换车津贴﹑提出医疗改革等等﹐也不无帮助。但要想就此走出困境﹐进而复苏百年来仅见的“非理性繁荣”﹐恐怕是缘木求鱼。因此﹐金融海啸过后是“无就业复苏”(jobless recovery)。[85] 2009年9月﹐美国失业率再创历史新高﹐达到9.8%﹔[86] 流失的职位数“比任何一次的战后衰退更严重”。[87] 经合组织(OECD)预计﹐30个成员国的失业率在2010年二季度将升至10%。[88]
正如我们反复论述过的﹐此次金融危机﹐是市场自由化“玩大发了”造成的﹔当前的反弹﹐或称之为“复苏”﹐恐怕也得加上定语 —“金融社会主义的复苏”﹐是建立在干预自由市场﹑国有化等措施基础上﹐用老百姓和全世界的钱垫起来的。[89] 这不是靠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自主调节出来的“均衡”﹐恰恰是各国政府手掐把拿﹑不让市场充分活动的成果。而且﹐也只能算是临时性的﹑救急措施的成果﹐逻辑上没解决根本问题﹐更谈不上“退市的时机”。[90] 即使从灭顶之灾中逃生的金融机构现在纷纷要求还钱﹐急于摆脱政府出钱救命带来的处处掣肘﹐也改变不了当初的事实。和尚头上的虱子﹐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如果不面对现实﹐从这一角度出发来认识问题﹐进而在限制市场﹑管理市场的层面上深化改革﹐别的不说﹐只消设想“两房”不再兜底大量岌岌可危的房地产按揭﹐各大金融市场重新敞开了沽空﹐十万亿﹑百万亿美元计的衍生工具继续扩大场外交易﹑继续为各类“不熟悉风险”的客户“量身订造”……值得参考二战前的1929年大股灾﹕1929年下半年美国股市崩盘﹐连续大跌至11月﹐累积跌幅达48%﹔随后﹐1930年1~3月道琼斯指数大幅反弹﹐4月冲上297点﹔此后又急转直下﹐1930年5月~1932年11月﹐股市连续出现了六次暴跌(见图~1)。
图~1﹕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1929~1933年
资料来源﹕雅虎财经网站(http://finance.yahoo.com/q/hp?s=%5EDJI&a=00&b=1&c= 1929&d=11&e=31&f=1933&g=d)。
[1] Richard Sennett﹕〈西方应走社会主义道路〉﹐《金融时报》中文网(http://www.ftchinese.com/story.php?storyid=001022484&page=1)﹔黑体字为笔者所为。
[2] 截至2009年3月18日﹐美国政府承诺的救市资金总额为9.9万亿美元﹐已动用2.2万亿美元﹐用于直接投资﹑借贷和担保。其中﹐政府作为投资者这一项﹐已动用资金1.2万亿美元(〈美国狂印钞票﹐再向市场注资九万亿〉﹐中国评论新闻网2009年3月20日﹐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09/1/8/7/100918787.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918787)。
[3]“具体一点﹐花旗及美银两者有合理机会(但不一定)在未来数年录得数千亿美元的亏损﹐它们的资本(即资产减去债务)的余额﹐远远不足以支付这潜在亏损。……这些银行未倒闭的唯一理由是政府作为其后盾﹐不明言地担保它们的债务”(Paul Krugman﹕〈支持银行国有化〉﹐香港《信报》2009年2月24日﹐第29页)。
[4]“花旗及美银合计市值少于三百亿美元﹐而这价值很大部分是基建于投资者憧憬银行股东可从政府拯救方案获一点救济。如果政府拿出所有资金﹐政府应换来银行的拥有权”(Paul Krugman﹕〈支持银行国有化〉﹐香港《信报》2009年2月24日﹐第29页)。
[5] Times经济学家Anatole Kaletsky﹕“We’re all capitalists now? Not any longer”(http://www.timesonline.co.uk/tol/comment/columnists/anatole_kaletsky/article4735446.ece)。Euro Pacific Capital总裁Peter Schiff说﹐“这项行动代表着这个国家迈向社会主义最大的步伐﹐标志着美国曾经引以为自豪的自由市场经济的终结。”澳大利亚《堪培拉时报》评论﹐正如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一样﹐美国也在建立美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前德意志银行高管Roger Ehrenberg说﹐“我们已经跨越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红线”(〈外媒称美国大步迈向美国特色社会主义〉﹐《环球时报》2008年9月24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8-09/24/content_10100107.htm)。
[6]〈联储局6630亿救AIG稳定金融体系〉﹐香港《信报》2008年9月18日﹐第2页。当时接任的行政总裁爱德华‧利迪2008和2009年的年薪只有一美元﹔2009年8月离任时也拒绝领取集团曾经答应分配给他的股权(〈AIG新CEO七百万年薪加巨额花红〉﹐《星岛日报》2009年8月18日﹐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090818/3/drgn.html)。
[7]〈AIG发巨额花红﹐财政部欲阻无从〉﹐香港《信报》2009年3月16日﹐第12页。
[8] 这是一个“损失分担机制”—“由此等‘毒产’引致的亏损一旦超过290亿美元﹐美国政府与花旗将按九一之比承担”(毕老林﹕〈难为大股东〉﹐香港《信报》2008年11月26日﹐第34页)。
[9] 如何确定转换价格成为一大难题 — 如果以2月25日收市价每股2.52美元兑换﹐政府的持股量将大增至40%左右(〈花旗政府持股或增至40%〉﹐香港《信报》2009年2月27日﹐第14页)。
[10] 美国政府将把250亿美元优先股转换为普通股(〈美国政府周四将正式持有花旗集团34%股权〉﹐路透中文网2009年7月29日﹐http://cn.reuters.com/article/wtInvesting/idCNnCN831740920090729)。
[11] Paul Krugman﹕〈支持银行国有化〉﹐香港《信报》2009年2月24日﹐第29页。
[12] 首19大银行占美国银行业资产总值的三分之二﹐估计包括花旗﹑美银﹑大通﹑富国银行等全国性银行。“新援助方案中﹐政府购入银行优先股﹐股息九厘﹐股份可按2月9日前收市价折让10%的价格﹐转换成普通股﹐股份转换须先取得监管机构的批准﹐但优先股会于七年后自动转换”(〈美19银行作压力测试〉﹐香港《信报》2009年2月27日﹐第14页)。
[13] Paul Krugman﹕〈支持银行国有化〉﹐香港《信报》2009年2月24日﹐第29页。
[14]“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一向有清晰程序﹐以接管即将倒闭的银行。但当局应付非银行金融企业濒危时没有类似程序﹐因此去年应付贝尔斯登﹑雷曼兄弟和AIG濒临倒闭的问题极为复杂”(〈华府盼可接管非银行金融集团〉﹐香港《信报》2009年3月23日﹐第12页)。
[15] 联合汽车工会(UAW)的退休保健基金占17.5%股份﹐加拿大政府亦将持有新通用12%股权﹐而无担保债券持有人则占一成股份﹔工会和债券持有人将获购入更多新通用股权的认股证权益。这是美国历来最大宗的制造业破产案﹐亦是仅次于2008年9月雷曼兄弟和2001年世界通讯(WorldCom)破产的美国历来第三大破产案(〈通用汽车正式递交破产保护申请〉﹐星岛环球网2009年6月2日﹐http://www.stnn.cc:82/fin/200906/t20090602_1037627.html)。
[16]〈英银行国有化度难关〉﹐香港《信报》2008年10月21日﹐第32页﹔黑体字为笔者所为。
[17] Peter Thal Larsen﹕〈苏格兰皇家银行濒临国有化边缘〉﹐《金融时报》中文网2009年3月2日(http://www.ftchinese.com/story.php?storyid=001024961)。
[18] 作为对政府资助的回报﹐RBS与英国财政部签署捆绑协议﹐承诺向英国客户提供60亿英镑的放贷额度。在2009年1月19日曝出英国企业史上最大年度亏损之后﹐RBS的市值继续大跌﹐比2007年2月高峰期减少了98%(〈苏格兰皇家银行命悬一线﹐成国有化白老鼠〉﹐星岛环球网2009年1月21日﹐http://www.stnn.cc:82/fin/200901/t20090121_966172.html)。
[19]“The Fight To Save HRE: Bank Expropriation Bill Clears Parliament”﹐Spiegel Online网站2009年3月20日(http://www.spiegel.de/international/business/0,1518,614539,00.html)。
[20]〈国企全球领风骚〉﹐香港《信报》2009年3月17日﹐第28页。
[21]“Leaving Las Vegas”﹐The Economist网站2008年11月20日(http://www.economist.com/opinion/displaystory.cfm?story_id=12636991)﹔黑体字为笔者所为。
[22] 毕老林﹕〈集体回忆〉﹐香港《信报》2009年2月5日﹐第13页。2009年7月1日﹐在英国铁路私有化20多年之后﹐英国政府宣布﹐将会在今年底﹐把东岸干线的经营权收归国有。支持国有化的人认为﹐在目前经济衰退的环境下﹐许多铁路公司将面临经营困难。政府与其不断输血﹐不如将其国有化﹐效仿欧洲大陆国家的公营铁路方式﹐以乘客满意程度﹑而不是公司盈利作为经营目标(〈吕品﹕英国铁路意外的国有化〉﹐经济观察网2009年7月2日﹐http://www.eeo.com.cn/Politics/international/2009/07/02/142479.shtml)。
[23]〈拟加强监管高层薪酬〉﹐香港《信报》2009年3月23日﹐第12页。
[24] 奥巴马“认为发放花红难以向协助该公司生存的纳税人自圆其说”(〈奥巴马炮轰AIG﹐全力阻止发花红〉﹐香港《信报》2009年3月18日﹐第16页)。
[25]“凡接受联邦援助逾50亿美元以因应金融危机的企业﹐年薪超过25万美元的员工均适用该项法案。……该法案涵盖的企业共收取联邦政府援助四分之三”(〈美众院表决征90%花红税〉﹐香港《信报》2009年3月20日﹐第17页)。
[26] 赵景伦﹕〈AIG吸血鬼把钱吐出来﹗〉香港《信报》2009年3月23日﹐第11页。
[27]〈ING吁员工退还花红〉﹐香港《信报》2009年3月24日﹐第12页。
[28]〈欧管制银行薪酬及对冲基金〉﹐香港《信报》2009年4月30日﹐第18页。
[29] 根据白宫授权﹐范伯格有权决定这七大企业高管的工资﹑奖金和退休赔偿金标准(Steve Eder﹕“U.S. pay czar says he can ‘claw back’ exec compensation”﹐路透社网站2009年8月17日﹐http://www.reuters.com/article/ousiv/idUSTRE57G0E820090817)。
[30] 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8月曾公布银行业薪酬监管措施﹐被批评为太宽松(〈英拟立例监管所有银行花红〉﹐香港《信报》2009年8月17日﹐第12页)。
[31] 萨尔科齐警告﹐“法国政府协助银行度过危机﹐不会接受银行重拾以前的文化﹐再次失控地派发花红”(〈法对银行花红设限﹐促G20跟随〉﹐香港《信报》2009年8月27日﹐第15页)。
[32]〈G20同意限制银行花红﹐英美拒设上限〉﹐香港《信报》2009年9月7日﹐第1页。
[33] 纳入禁止股空名单的包括高盛证券﹑摩根斯坦利﹑美联银行(Wachovia)﹑Washington Mutual(WaMu)及巴菲特的巴郡等(〈英美禁沽空金融股﹐防大行倒闭〉﹐香港《信报》2008年9月20/21日﹐第2页)。
[34]〈纽约州率先监管CDS〉﹐香港《信报》2008年9月24日﹐第15页。
[35]〈英美禁沽空金融股﹐防大行倒闭〉﹐香港《信报》2008年9月20/21日﹐第2页。
[36]“白高敦指出﹐当部分人利用艰难的经济情况自肥﹐就须予以阻止﹐如今金融市况极为波动﹐良好企业若被投机者拖垮﹐于理不合﹐故当局未来四个月将作出检讨﹐预料新规例及后将会推出”(〈英考虑永久打击沽空〉﹐香港《信报》2008年9月25日﹐第16页)。
[37] 陈家乐﹕〈禁止沽空不是救市万灵药〉﹐香港《信报》2008年9月30日﹐第23页。
[38]〈证监会将咨询加强沽空披露〉﹐香港《信报》2009年3月24日﹐第3页。
[39] 2009年1月﹐香港连续第15年被传统基金会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系(〈港连续15年膺最自由经济体〉﹐香港《文汇报》网站2009年1月13日﹐http://news.wenweipo.com/2009/01/13/IN0901130127.htm)。
[40]〈证监会将咨询加强沽空披露〉﹐香港《信报》2009年3月24日﹐第3页。
[41] 港股收市竞价时段(U盘)实施还不到一年﹐机制的核心﹐是以每支股票在下午四点收市后十分钟成交股数最多的价格﹐作为当日收市价。该机制实行以来广受诟病 —“因为其背后的衍生工具市场交易金额远超现货市场﹐故制造有心人利用现货市场‘唛价’﹐再透过衍生市场套利”(〈“U盘”猝死监管欠配合﹐周文耀恐后市仍反复〉﹐香港《信报》2009年3月13日﹐第1页)。其中最“惨烈”的案例﹐是龙头蓝筹股汇丰控股﹐在3月9日收市竞价十分钟内股价下跌12.5%﹐“最初九分钟买卖仍徘徊在37.5元﹐但收市前数秒﹐突然有四百万股止蚀沽盘把汇控推低至33元收市﹐单是竞价时段成交额便近四亿元(〈汇控急泻至33元﹐恐碍供股计划〉﹐香港《信报》2009年3月10日﹐第1页)。
[42] 卖空者赌的是股价下跌﹐通常是借入一家公司的股票后售出﹐待股价下跌后再购回等量股票﹐将它们还给借出者﹐差价则收入自己囊中。“裸卖空”指的是卖家手上还没有股票就抛售﹐在售股后一段时间内平仓赚差价。另外﹐美国证监会限制常规卖空的一个选择方案是恢复大萧条时期的一项规定﹕在股价较上日交易价至少上涨一美分前禁止卖空者操作﹐这一规定的目的是防止抛卖形成自我恶性循环。另一个备选方案是如果股价下跌10%或以上﹐当天余下的交易时间内将不得进行卖空操作(〈美国证交会永久性禁止裸卖空操作〉﹐新浪网2009年7月28日﹐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usstock/c/20090728/03286535248.shtml)。
[43]“花旗股份由很容易借入变成几近不能借入﹐只是几天内的事。……美国市场一项规则修订刚巧生效﹐规定沽空者须在沽空后13天内证明﹐有能力如期交付沽空的股票。……《华尔街日报》引述一家经纪行说﹐有客人要以年息120厘来借入花旗股”。实际效果是﹐3月18日花旗收市价3.08美元﹐是两周前历史低位0.97美元的三倍多(〈金融市场大逆转﹐花旗淡友遭挟仓〉﹐香港《信报》2009年3月20日﹐第16页)。
[44] 股神巴菲特在2002年致股东的信中说﹕“衍生工具是大杀伤力的金融武器(financial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45] 2009年2月﹐“一直倾向支持联邦政府放宽金融市场监管”的格林斯潘也说﹐政府推出新刺激经济方案及减税政策前﹐须先整顿金融体系(〈格老倡优先整顿金融体系〉﹐香港《信报》2009年2月19日﹐第12页)。
[46]“美国的标准普尔﹑穆迪及英国的惠誉﹐一向自诩为‘市场看门狗’﹐但近年却屡屡失节﹐沦为金融机构‘涂脂抹粉’的帮凶”(邓传锵﹕〈“看门狗”屡失节﹐港应自设信评机构〉﹐香港《信报》2009年3月23日﹐第6页)。“三大评级机构有百多年历史﹐已建立寡头垄断地位。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报告﹐全世界参加信评的银行和公司中﹐穆迪﹑标普﹑惠誉包揽了超过九成”(〈“三大”包揽﹐亚洲私营同业难成气候﹖〉香港《信报》2009年3月23日﹐第6页)。“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历年的劣绩可谓‘罄竹难书’﹐它们不单未能对市场发出预警﹐甚至还在危机发生后推波助澜。……1997年底亚洲金融风暴席卷韩国﹐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在一天内把南韩的信用等级连降11级﹐从投资级降至垃圾级。2002年7月﹐穆迪降低日本债券评级﹐使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信贷级别竟然排在非洲小国博茨瓦纳之后﹐逼使日本政府向穆迪索偿。2003年﹐标普把包括德国最大钢铁制造商蒂森克虏伯公司在内的一些德国企业信评级别降至垃圾级﹐导致蒂森克虏伯股价暴泻﹐德国政商界普遍认为是由于德国在攻打伊拉克战役中屡次向美国‘说不’而招致报复。……”(〈国际评级机构劣绩斑斑〉﹐香港《信报》2009年3月23日﹐第6页)
[47]〈除毒债股市受落﹐讲监管美国耍手〉﹐香港《信报》2009年3月24日﹐第2页。4月的G20会后﹐“各国首次同意制订全球银行系统的改革原则﹐将有一个全面的计划﹐包括把对冲基金等影子银行系统﹐纳入全球监管网。各国又同意制订国际会计标准﹐并对评级机构进行监管﹐以防止出现利益冲突”(〈G20注资8.53万亿IMF﹐全球共济〉﹐香港《信报》2009年4月3日﹐第2页)。
[48]〈欧管制银行薪酬及对冲基金〉﹐香港《信报》2009年4月30日﹐第18页。
[49]〈BIS倡设金融产品注册制〉﹐香港《信报》2009年6月30日﹐第22页。
[50]〈奥巴马改革金融监控﹐联储局肩负重任〉﹐香港《信报》2009年6月18日﹐第1页。
[51]〈欧金融改革建跨国监管系统〉﹐香港《信报》2009年6月20/21日﹐第12页。
[52]〈星洲迷债事件﹐十公司禁售结构票据〉﹐香港《信报》2009年7月8日﹐第14页。
[53]“违规行为包括有关计划中定价或产量决定的虚假公布﹑申报错误的统计数字或数据﹑或为了掩饰市场实际流量或个别石油产品价格而进行的虚假交易”(〈美公布规例打击油市操控〉﹐香港《信报》2009年8月7日﹐第14页)。
[54] 美联储﹑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和证监会2008年11月14日签订谅解备忘录﹐推动建立金融衍生产品的中央清算平台。虽然后来无法在12月31日最后期限内完成该项审批﹐但对金融衍生产品进行合作监管的谅解备忘录依然有效(〈美国金融监管机构无法在最后期限内完成CDS清算审批计划〉﹐世华财讯网站﹐http://content.caixun.com/NE/01/4l/NE014lmh.shtm)。
[55] 此次针对衍生工具结算的改革﹐对监管机构打算下一步为CDS设立专门结算所的计划十分重要(香港《信报》2009年4月9日﹐第16页)。
[56] 证监会主席夏皮洛认为﹐这一体系有利于提高透明度﹐降低信用违约掉期(CDS)交易中﹐投机炒作或欺诈行为给美国金融体系带来的系统性风险(李增新﹕〈美证监会力推OTC产品中央结算体系〉﹐《财经网》2009年6月23日﹐http://www.caijing.com.cn/2009-06-23/110188127.html)。
[57]“证监会和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在执法权力上有很大差别﹐而且对市场操控﹑民事罚款﹑仲裁﹑投资者索偿和内幕交易等范畴上有重大的立场分歧”(〈美监管机构商协作规管〉﹐香港《信报》2009年9月5/6日﹐第10页)﹔黑体字为笔者所为。
[58]“虽然两者只有数分之一秒之差﹐但已足够让配备功能强劲计算机的对冲基金及华尔街大行图利”(〈美证监禁“快闪”交易〉﹐香港《信报》2009年9月19/20日﹐第12页)。
[59] 英国金融服务局主席特纳表示﹐“支持向金融市场交易征收全球性的税项﹐以防金融机构赚取过多利润﹐遏制薪酬过高的现象”(〈英金管局主席支持“银行全球税”〉﹐香港《信报》2009年8月28日﹐第19页)。
[60]“数以千万亿的欧罗美元正在流向银行业进行救助。与此同时﹐金融市场的巨额薪酬还在不断出现﹐伴随着实体经济不断攀升的失业率。……如何处理华尔街和社会大众应该承担的责任非常重要﹐这对维持社会统一﹑金融市场的稳定和政治领袖多年的声望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时机已经成熟﹐效果有百利而无一害”(德国财长Peer Steinbrück﹕〈开征全球金融交易税〉﹐香港《信报》2009年9月24日﹐第33页)。
[61]〈瑞士被整治﹐港星或遭池鱼之殃〉﹐香港《信报》2009年3月28/29日﹐第6页。
[62] 德国特工部门以420万欧罗向列支敦士登最大银行LGT前雇员买到1400名客户数据﹐“愿意免费与其它国家分享”(〈11国查列支敦士登户口〉﹐香港《信报》2008年2月27日﹐第15页)。
[63]〈美迫瑞银交客户资料助查逃税〉﹐香港《信报》2008年7月2日﹐第14页。
[64]〈美穷追猛打﹐再索瑞银客户资料〉﹐香港《信报》2009年2月21/22日﹐第10页。
[65]〈瑞银向美交逾四千户口资料〉﹐香港《信报》2009年8月20日﹐第14页。
[66]〈美穷追猛打﹐再索瑞银客户资料〉﹐香港《信报》2009年2月21/22日﹐第10页。
[67] 管克江﹑刘华新﹑陈晓航﹑邹志鹏﹕〈美欧盯上瑞银集团〉﹐人民网2009年3月9日(http://world.people.com.cn/BIG5/14549/8926583.html)。
[68]“相关国际机构应该制订不合作的司法区名单﹐以及一系列可行的制裁措施”(〈欧吁加强监管对冲基金逃税天堂〉﹐香港《信报》2009年2月23日﹐第12页)。
[69] 管克江﹑刘华新﹑陈晓航﹑邹志鹏﹕〈美欧盯上瑞银集团〉﹐人民网2009年3月9日。
[70]〈经合组织提及港避重就轻〉﹐香港《信报》2009年4月4/5日﹐第12页﹔黑体字为笔者所为。
[71] 详见中信泰富政治暨经济研究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第五篇〈市场原教旨主义的历史终结﹐怎么终结﹖〉
[72] 根据世界银行的研究报告﹐包括G20中17个成员国在内的多个国家﹐在2008年G20峰会后合共推出并实施47项牺牲别国的限制贸易措施(〈世银称G20增加贸易障碍〉﹐香港《信报》2009年3月19日﹐第2页)。
[73]“国际监察组织的报告显示﹐几乎所有G20的国家均违反了以前的反保护主义承诺”(〈各国被批加剧保护主义〉﹐香港《信报》2009年9月19/20日﹐第12页)。
[74] 世界银行公布﹐2008年10月~2009年6月﹐共录得89宗保护主义新限制。世界贸易组织(WTO)所录得的数字更大(曹仁超﹕〈向邻居行乞〉﹐香港《信报》2009年7月6日﹐第17页)﹔黑体字为笔者所为。
[75] 鞠辉﹕〈墨西哥对美国实施贸易报复〉﹐《中国青年报》2009年3月20日(http://finance.people.com.cn/BIG5/8994838.html)。
[76] 法国政府巨额贷款救助两大汽车﹐要求贷款期间不能关闭国内工厂﹐尽力确保2009年不再裁员﹐德国﹑瑞典等汽车大国强烈批评﹐说让他们的车厂更加艰难(〈法经援车厂掀保护主义阴霾〉﹐香港《信报》2009年2月12日﹐第11页)。
[77] 英国工会领袖“批评劳工法有漏洞﹐容许企业以‘外派工人’(posted worker)名义雇用廉价外劳﹐影响当地工人就业。……雇佣问题旷日持久﹐将令英国首相白高敦进退维谷”(〈英反外劳工潮恐陆续有来〉﹐香港《信报》2009年2月7/8日﹐第8页)。
[78] 2009年2月下旬﹐中国采购团的“承诺之旅”﹐在德国﹑瑞士﹑西班牙和英国一共签下约130亿美元的协议。商务部长陈德铭说﹕“还会有专门的考察组和工作组一个一个地来﹐所以未来的一段时间会络绎不绝﹐会很热火朝天”(〈中国与欧洲四国签下130亿美元协议〉﹐中国新闻网2009年2月28日﹐http://news.sina.com.cn/c/2009-02-28/105217307907.shtml)。“中美双方高层进行战略经济对话之前派出采购团改善中美贸易平衡﹐已经成为惯例。”2006~2008年﹐中国连续三年向美国派出采购团﹐采购金额分别为162亿﹑326亿和136亿美元(〈商务部拟本月率团赴美采购〉﹐香港《信报》2009年4月1日﹐第16页)。
[79] 贸易救济措施主要包括传统的关税﹑配额﹐以及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保措施等(于海荣﹕〈贸易起烽火〉﹐《财经》2009年7月6日﹐第90~91页)﹔黑体字为笔者所为。
[80] 9月13日﹐中国商务部宣布﹐“依照中国法律和世贸组织规则﹐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汽车产品和肉鸡产品启动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审查程序”(〈中方反击﹐查美产品倾销〉﹐香港《信报》2009年9月14日﹐第14页)。
[81] 推荐参阅中信泰富政治暨经济研究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第五篇〈市场原教旨主义的历史终结﹐怎么终结﹖〉
[82] 除了自扫门前雪﹐各国还“摈弃歧见﹐努力合作”﹐20国集团同意向IMF拨款高达1.1万亿美元﹐挽救全球经济(〈G20注资8.53万亿IMF﹐全球共济〉﹐香港《信报》2009年4月3日﹐第2页)。
[83] 政府注资﹑入股后﹐“房利美﹑房贷美和房屋业官员计划推出新的按揭修订计划﹐为数以万计面对收楼威胁的业主降低还款要求。……按揭供货商将与借款人协商﹐把每月还款额降至相当于借款人收入的38%这个可负担水平﹐并降低本金和利率﹐以及延长还款期”﹔花旗同意暂停强行收楼﹐研究重订总值约二百亿美元的按揭合同﹐以便财困业主毋须失去安居之所﹔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富国银行等也面对压力﹐需要进一步协助按揭借款人(〈花旗暂停收楼﹐涉1560亿按揭〉﹐香港《信报》2008年11月12日﹐第14页)。
[84] 房利美和房贷美﹐占全美未偿还房贷近半﹔2008年9月美国政府入股前﹐“两房占住屋按揭比例更攀升至七成﹐令两者的存亡成为美国楼市能否复苏的关键。”保尔森明确说﹐“美国经济和金融市场必须在楼市调整完结后才能回稳﹐而两房在当中扮演重要角色”(〈华府接掌两房﹐或耗1.56万亿入股〉﹐香港《信报》2008年9月8日﹐第14页)。
[85] Paul Krugman﹕“Boiling the Frog”﹐The New York Times 2009年7月12日(http://www.nytimes.com/2009/07/13/opinion/13krugman.html?_r=2)。
[86]〈失业率创26年高位﹐美股反复〉﹐香港《信报》2009年10月3/4日﹐第8页。白宫估计﹐失业率还会进一步逼近10%大关。
[87] 从2007年12月衰退开始至2009年8月﹐美国流失的职位数目达690万(〈美8月失业率9.7%﹐26年新高〉﹐香港《信报》2009年9月5/6日﹐第2页)。
[88]〈OECD料全球失业率趋升〉﹐香港《信报》2009年10月3/4日﹐第8页。
[89]“尽管世界正在遭受如此巨大的痛苦﹐而幸存下来的金融机构却能从政府的救助计划中获利良多。20国集团对金融市场的平均救助超过GDP的30%(这包括资本注入﹑担保﹑财政借贷﹑资产购买﹑周转资金及其它央行支持的手段等)。从各国政府对此次金融危机的态度来看﹐他们占了主导地位﹐为此采取了新型的金融救助和财政手段”(德国财长Peer Steinbrück﹕〈开征全球金融交易税〉﹐香港《信报》2009年9月24日﹐第33页)。
[90] 英国首相白高敦警告各国领袖﹐目前不是退市的时机﹐“不应‘关掉生命维持器’”(〈白高顿警告现非退市时机〉﹐香港《信报》2009年9月23日﹐第20页)。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