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阳
2010.12.22.
2010年的大事不知有多少人在滔滔不绝指点江山。不过对我来说,“纸上得来终觉浅”(不, 应该说“网上得来终觉浅”),倒是亲自耳闻目睹的小事往往印象更深、感触更深。
一.癌症专家的忠告
朋友的父亲得了癌症。幸亏发现得早,找了个著名的癌症专家动了手术。手术很成功。大家都很高兴,计划在感恩节聚会热闹一番。
不料感恩节前两周接到朋友电话,聚会取消了——最近一次复查发现其父癌症复发,而且扩散了,要立即化疗。化疗将导致病人抵抗力下降,非常容易感染,不宜多接触人,因此聚会只好取消。
不管是谁,对这种突如其来的不幸除了说些安慰性空话还能怎么样呢?我也一样。
倒是朋友在电话里哽咽着把刚从癌症专家那里得到的忠告顺手全转送给了我——简单说就是:少喝牛奶少吃肉,最好是不喝牛奶不吃肉。
癌症专家说,并不是牛奶和肉本身有问题,而是如今的牛奶和肉含激素太多,长期食用对人体有害。古代人类无癌症,如今癌症成了常见病多发病,连动物都长癌,这全是形形色色的化学污染和生物激素的贡献。美国的治疗技术比较发达,一般能将癌症病人的生命多维持几年,有的甚至能到十年。但这算不上根治,最根本的仍然是预防为主,所以要尽量少沾带激素的东西。(朋友顺便问了我一句:你到美国以后是不是发现自己身上的汗毛变长了?我说是。朋友说:这就是激素的作用。)
我有些疑惑:不喝牛奶,怎么补钙?
朋友说,癌症专家的建议是多晒太阳——许多普通食物里都含钙,关键是吸收。人体骨格吸收钙最关键的东西是维生素D3,而维生素D3是人体自身合成的,晒太阳又是帮助人体合成维生素D3的最好方式。一天晒半个钟头就行。
癌症专家讲的理论我一窍不通,但关于晒太阳的建议我觉得没错,因为这跟我的生活经验吻合。另外还记得一篇老革命的回忆录说当年得病住院时没药,医生就让病人多晒太阳。许多人就是靠晒太阳治好了病。因此我觉得这个癌症专家讲得有理。
等放下电话,我忽然想起:按照方舟子的逻辑,这个美国大牌癌症专家也得被“打假”打成骗子——他只能延长癌症病人的生命,却不能根治,也就是说,“治愈率”是零,而方舟子“打假”打肖传国时只承认“治愈率”,不承认“有效率”——只要没治得跟没病人一样,那就属于“无效”,就属于“行骗”。但是方舟子敢跑到美国来对这美国大牌癌症专家也玩对付肖传国的那一套吗?
第二个想法是:方舟子不是整天说美国的食品绝对安全吗?怎么这癌症专家却告诫人们这别吃那别吃?是整天在社会上神气活现耀武扬威的方舟子的话靠得住,还是整天跟癌症病人打交道的癌症专家的话靠得住?
第三个想法是:为什么这癌症专家关于“如今牛奶和肉含激素太多”的结论只敢以医生建议的方式告诉病人和家属,却不敢象方舟子那样打着“科普”的旗帜大肆宣扬?显然人家知道“潜规则”,知道真话什么时候能说,什么时候不能说;对什么人能说,对什么人不能说——以医生建议的方式私下告诉病人和家属还没问题,一旦大张旗鼓面向全社会公开宣扬,非被财大气粗的牛奶公司肉类公司等食品公司整惨了不可。可见美国的“言论自由”不过如此。
二.一盘包子引发的故事
上周参加了一场美国人举办的Potluck(一种聚餐会。参加者每人自带一道菜与大家分享)。我带的是一盘自己做的肉包子。
刚开始美国人对我的肉包子似乎有点踌躇不前。后来有人好象鼓起了很大的勇气似的跑来问我:您的包子里放的是什么?
我说:猪肉,虾仁,香菇,葱。
那人又问:肉是从哪里买的?
我说:Whole Food(美国著名的绿色食品连锁店)。
此言一出,包子迅速被一扫而光。没赶上的人还显得很失望。捷足先登的倒都挺绅士,纷纷把包子一切两半,与人分而食之。
之后不断有人跑来跟我说包子如何如何好吃,问我下一次能不能多做点。
我也乘机问美国人:你们平时都在哪里买肉买菜?哪家商店卖的肉和菜最好?
几乎所有问到的人都不假思索地告诉我:Whole Food的肉和菜最好。差不多有一半人告诉我,他们只在Whole Food买食品;另一半人告诉我,他们要么去Whole Food买,要么到主要经营当地作物的当地商店买,或者直接参与当地农民的“产品预购计划”(每年事先与当地农民签定合同,预付一笔钱,然后每周以固定价格从农民那里直接获得固定数量的各种食品,全年不断)。
我开始有点不解:为什么敢肯定当地食品就比超级市场连锁店可靠?
对方笑了:你不知道吗?XX镇现在还在传呢:谁谁谁爷爷的爷爷当年卖土豆净坑人,上边是大的,底下全是小的烂的——这都多少代了,人们还惦记着呢。
我一想还真对:乡里乡亲的最知根知底熟人熟路,如果做手脚坑人,那名声别说一辈子,几辈子都挽不回来。
再仔细一琢磨,这里的名堂还真不少。
美国人显然根本不吃方舟子关于“美国食品绝对安全”的那套声嘶力竭,如今大家都心知肚明不约而同地转向了绿色食品——难怪一听说我做包子的材料来自Whole Food便马上放了心。但这是个“能做不能说”的事,否则谁说谁准吃官司:你说我卖的食品不可靠,拿出证据来!否则就告你诽谤,非罚你个倾家荡产不可。
世界上的逻辑往往就是这么怪:本来应该是谁声称自己卖的东西安全由谁来证明,结果却是本末倒置:谁怀疑别人卖的东西不安全就得由谁来证明。实际上消费者怎么可能跟人力、物力、财力、技术和设备力量样样雄厚的大公司较量、自己去做如此专业的鉴定?当然举不出证据来,当然一打官司准输。因此大家明明知道市场上的食品靠不住也不敢说,只好换个名义兜着圈子表达出来——不能说“转基因食品不安全”,只能说“绿色食品更安全”;不能说“别买大食品公司的东西”,只能说“谁买当地产品谁就是当地英雄”(Buy local product, Be local hero)——我不能说你大食品公司的产品有问题,但我可以从发展地方经济的角度提倡地方产品,这你挑不出毛病吧?这背后的逻辑其实是:你大公司公关能力强,能把媒体全摁住,不准媒体上出现任何不利的东西,但你封不住人嘴,封不住不经过媒体、不受你控制的口口相传,这将迫使当地的小食品公司收敛点——显然许多人把食品安全的最后希望寄托在这点可怜的能超越媒体的地方舆论的制约上了。由此可见“言论自由”其实是也就说说而已,真实行起来绝对“明无山头暗有礁”,表面上看不见的花花绊子多着呢。
回想起来,我转向Whole Food也就是一年前的事:LP告诉我她和一群美国同事聊如何省钱——经济不景气,大家都想方设法紧缩开支。但在场的所有人都众口一词:别处再省钱也得到Whole Food买食品,自己的健康和生命最要紧。也正好在这个时候中国捅出了偷偷批准转基因主粮的事件。这两件事加在一起使我对食品安全格外上心,于是跑到Whole Food买了回肉。做出来一尝,忽然产生了回到童年的感觉——那是童年时代曾吃到的正经猪肉味。“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相形之下从超级市场买的便宜猪肉简直有点“味若嚼腊”。
记得六十年代时听去过西欧的人说那里的肉全是激素吹的,吃起来木头味,当时还想象不出是个什么样。如今整天吃这木头味的肉都吃麻木了,反而倒想不起来正儿八经的肉是什么味了。如今让Whole Food的肉把失去的记忆又勾了回来。从此我就经常去Whole Food了。
不管哪里,去得多了,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印象。我的印象是:Whole Food的顾客里中老年人多,白人多,拖家带口的多,看上去中等以上收入的多,看似文化程度较高的多。近来亚洲面孔的人在日益增多。
Whole Food的东西好是好,就是贵,比普通超级市场的食品能贵上一两倍。以前习惯了买东西价格第一,要一下子改变习惯还真不太容易。如今一盘包子换回来个决心:“健康第一”靠自己,在“吃”上不能迷信别人——在这个世界上,关心你的钱包的人多的是,当真关心你的健康的人如今只有你自己和与你最亲的人。 ..
三.追我尊严
在最近的一次华人聚会上,W夫妇不无自豪地给大家放了他们今年在国内老家给儿子举办婚礼的录像。
婚礼的豪华对我来说真够“镇”的——加长“林肯”、浩浩荡荡的车队、当地最好的X星级宾馆、能同时容纳几百桌的室内花园酒店、满桌满盘的山珍海味、灯红酒绿、觥酬交错……相形之下我们那个时代人们结婚简直就如同“悄悄地干活,打枪的不要”,跟这绝对没法比。
面对满眼的金碧辉煌,我忍不住问W先生:您这一趟花了多少钱?
W先生说:X十万,这算少的,人家给了我们不少优惠。花了上百万的有的是。
W太太一样一样给我们解说:宾馆的客房每天是多少多少、餐厅的包间是多少多少、街面上加这道横幅彩屏是多少多少、车队是多少多少、专业摄像是多少多少、到女家接人,给女方亲友是多少多少、下了车,婆婆给新娘子的见面礼是多少多少、这道礼数是多少多少,那道礼数是多少多少……我听得头都大了,真佩服她能如此一清二楚娓娓道来一笔不苟;又不由自主联想到一个词:“散财童子”——怀里揣满钞票,到一处,撒一处,似乎钱都不是钱。
听W太太说婚礼收的红包全给了儿子媳妇,自己一分没要,我不禁很惊讶:老两口一个厨师,一个清洁工,在美国靠那点死工资省吃俭用不知攒了多少年的一点积蓄,这下子估计也差不多了。有出的没进的,花那么大的代价买了场虚热闹,值得吗?
心里虽然这样想,却不好直接说,就问W先生:您对这场婚礼感到最得意的是什么?
W先生说:最得意的是车队要经过一个公路收费站,朋友疏通,收费站给整个车队开了绿灯,不拦住收费,直接通过,让咱也享受了一回特别待遇。
我听了很有点不解:好吃好住好风光之类至少还算得上实惠,这收费站的“一路绿灯”有多大实惠?怎么W先生花了那么大代价,对那些实惠的东西都不怎么上心,唯独对这“一路绿灯”这么在意?
此时录像画面正显示W先生的老家——国内某著名的矿业城市中心的夜景。看到一片高楼大厦灯火辉煌,LP不禁赞叹:“过去只知道XX产矿,以为一定又破又脏,没想到如今发展得这么好!”
想不到W先生当即毫不犹豫地说:“还是毛主席的时候好!当年工业学大庆,XX在全国都数得上。那时候工人的地位多高哇!”
W先生这话说得斩钉截铁流畅自然,显然是发自内心脱口而出。
我对W先生顿时刮目相看,进而也就理解了他的心情。
从描绘W先生的母亲在家里接待迎亲队伍的录像可以看出几个事实:
1.W先生家的一间屋子里居然挤进了男方十几个闹喜的人,另一间屋子则出现了十几个女方的亲友——可见W先生的家不止一间住房,而且很宽敞。
2.W先生的家处于一排排很高大整齐的老式标准苏式公寓楼群里,显然不是“特别是”的年代所建,显然家家户户的结构都是如此,并非W先生一家与众不同。
3.W先生的家周围的大环境虽然没有什么时髦东西,但显得很整齐,显然是经过仔细规划的。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W先生的家是XX市的矿工宿舍,W先生来自一个工人之家。也许W先生本人就是工人。那个时代XX矿区普通工人之家的样子就是画面上W先生的家的样子。
明白了这些,就不难理解W先生的心情:人家内心里最看重、最念念不忘的不是豪华的物质享受,而是一种“一路绿灯”的感觉,一种当家作主的主人翁的感觉。为了这久违的感觉,虽然花掉了几乎毕生的积蓄都觉得值。
W先生显然没有忘记有那么一段历史时期,中国工人的这种当家作主的主人翁的感觉是免费的,实实在在的,用不着花高价买,所以会冲口就说:“还是毛主席的时候好!”“那时候工人的地位多高哇!”
W先生夫妇不知经历了多少苦难、多少辗转、多少辛劳,如今虽然也算比较安定了,虽然境况跟国内当初跟自己一样如今却下岗、买断工龄、看不起病、养不起老的同事相比好得多,但显然依然把毛泽东时代看成自己最有尊严的时代,所以会张口就说:“还是毛主席的时候好!”“那时候工人的地位多高哇!”
W先生也许不善在口头上吟哦背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之类,但却用自己的行动表现了这种“上下而求索”——哪怕远在异国它乡,哪怕用掉几乎全部积蓄,哪怕只是短短的一瞬,哪怕明知是不惜代价换来的眼前虚幻,却仍然不悔。在我看来,这一切的背后其实是一种执着的追求——追求尊严,一种曾经拥有、如今已经几乎消逝了的尊严,中国工人阶级的尊严……
=======================================
黎阳声明:本人放弃对此文的版权。只要不违背本文主旨,任何人均可转贴,可散发,可抄袭,可复制,可被冒名顶替,可被任何媒体拿去用,可被任何人引用到任何文章中且不写出引文出处,本人分文不取。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