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初以来,美国与伊朗博弈日趋白热化。美国明显加大对伊朗经济制裁,此外,美国还加大武力威慑,不久前三艘航母驶向海湾,对伊动武传闻此起彼伏。
经济相互依存不断强化的今天,“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发生在遥远中东的美伊斗法,不仅可能使伊朗遭殃,还严重危及包括中国在内的诸多从中东进口石油的消费国利益。
伊朗早已表示,如果西方对伊朗禁运石油,将用封锁霍尔木兹海峡进行报复。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美国能源消耗量世界第一,因此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导致国际油价暴涨,美国将会是最大受害者,因此美国因惧怕国际油价暴涨而不敢对伊朗动武。但事实上,这些年来,美国为确保能源安全,一直在设法减少石油进口,尤其是减少从动荡中东的石油进口量。根据美国能源部报告,从2007年开始,美国从石油输出国组织进口石油总量每天减少100多万桶,而从非石油输出国进口石油总量却只减少了50万桶。目前,美国石油进口一半以上来自西半球(北美洲、南美洲、中美洲,以及美属加勒比),22%来自非洲,而从海湾地区进口石油比重不过17%,远低于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和欧盟国家。另外,由于美国大力开发国内石油资源,以及页岩气等非传统能源,2011年前9个月,美国石油出口超过进口,这意味着美国很可能在60年来首次成为石油产品净出口国。因此,如果伊朗真的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受影响最大的除了包括伊朗在内的海湾产油国,剩下的就是大量从中东进口石油的亚洲和欧洲石油消费国,而不是美国。
与此同时,在使用美元结算石油商品的金融体系下,美伊博弈白热化如果导致油价暴涨,必将导致各国对美元需求量剧增,由此使各国不顾美国不断稀释美元的“量化宽松”政策,加大增持美元力度,由此使弱势美元成为强势美元,巩固美国的美元霸权地位。
因此,正所谓“堤内损失堤外补”,对美国来说,美伊矛盾升级表面看是“双刃剑”,美国成本与收益参半,但实际上,这除了让伊朗受损外,还会间接损害美国心目中的潜在对手(包括强势欧盟和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从这一意义上说,美国发动战争的内驱力在增强,而不是在降低。
只不过目前美国在接连发动两场战争后,发动新战争有些力不从心,因此其目前主要任务就是尽可能削弱伊朗。而金融制裁、禁运石油就是从经济上打垮伊朗的狠招。同时,美国还力图外交上孤立伊朗,将其塑造成“国际贱民”,为未来可能进行的军事打击扫平外交障碍。
而比美伊矛盾滑向战争边缘更危险的是,不少国家对此却抱着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短视心态。伊朗核危机实际是个“自我实现的预言”,世界不能旁观,关键是防止该问题进入危机不断升级的恶性循环通道。(田文林 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