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三年多的剧烈动荡,埃及似乎又回到了穆巴拉克时代的“原点”。这一轮曾被寄予厚望的民主化为何没有拯救中东,却使中东日趋回归旧秩序呢?
药不对症是关键原因。2011年中东剧变实是“阿拉伯综合征”长期积累的结果,“病根”是若干结构性问题,因此阿拉伯国家要想摆脱困境,需对现行阶级结构和政治经济路线进行全面变革,即真正的革命。具体地说,中东需要的是通过革命方式夺取政权,用“革命者的专政”代替“反革命者的专政”,通过改变大政方针和政策路线,来推行新政。然而,中东剧变后的政治转型并未沿着这一轨迹前行。
阿拉伯国家的抗议活动,并没有夺取国家的计划、组织、领袖、战略远见,更谈不上规划未来发展蓝图。以埃及为例,“革命”后该国政治经济结构基本没有改变:军队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原来的银行家、投资者和企业领导人、媒体老板、军事领导人和安全官员仍然在位;政府组织机构和官僚体系基本没有改变。
独裁者倒台给很多人造成“革命已经结束”的印象,下意识地将民主转型视为革命胜利成果的体现和延伸。但民主只是遴选领导和政治运行的机制,它只能解决所谓“程序合法”问题,不涉及“阶级更替”这一根本性问题。民主转型甚至妨碍了真正变革的发生。因为要强行打破现行阶级特权,就需要强人统治和高度集权。然而,实行宪政民主的前提是默认现行政治经济秩序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不对现行经济和阶级结构进行根本性变革。
有学者认为,埃及革命更像是“轮流坐庄”,而不是“政权更迭”。没有真正的革命,就谈不上阶级更替和生产关系变革,也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生产力发展。没有经济发展和经济平等,政治民主和政治平等也就成了空话。将“民主化”作为解决“阿拉伯综合征”的药方,只能退烧却不消炎,结果使病情更严重。
更要命的是,这种不对症的民主化药方,还造成阿拉伯国家原有政治优势的丧失。阿拉伯国家国情复杂,面临问题众多,由此决定阿拉伯国家更需要集权和强政府。2011年阿拉伯民众起身反抗集权统治,主要是因为当权者背离人民,而不在于集权统治本身。打个形象的比喻,刀子锋利不是缺点,关键是“刀把”握在谁手,正确做法是抢夺“刀把”,而不是将刀变钝。而民主转型恰恰是个“将刀磨钝”的笨办法。由于民主政治强调分权制衡、多党竞争、个人权利等,这使得民主制度维系,从开始就是以牺牲效率为代价的。在教派矛盾和阶级矛盾均很复杂的阿拉伯国家,这种民主转型导致国家迅速从高度集权变成一盘散沙。阿拉伯民众没有享受到“人民当家做主”任何好处,反而充分领略了民主政体的弊病和坏处。
中东民主转型“只开花,不结果”,也是西方长期“洗脑”的恶果。中东剧变后阿拉伯国家在“何去何从”的转型十字路口,丧失了辨别方向能力。中东困境再次表明,衡量政治制度优劣,关键是看其能否实现国强民富,而不是削足适履实现“民主化”。▲(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