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在1980年之后出现了重大变化,这在学界已是共识,然而如何界定这一新形式却莫衷一是。这对于理解当代资本主义,尤其是发生于2008年的金融经济危机,以及寻求解决之道都至关重要。美国左翼政治经济学家大卫•科茨(David M.Kotz)根据马克思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Social Structures of Accumulation),提出新自由主义是理解1980年之后资本主义最有效的分析框架。在科茨看来,“新自由主义不仅是理论体系和政策方法,也是经济理论与经济、社会、政治制度以及资本劳动关系和资本内部关系的有机统一体”。
资本主义的新自由主义形式已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各个层面,这和二战后盛行的调节型资本主义如出一辙。先前的资本主义形式最终被改变,并为另一种资本主义形式所取代,是由前者本身所产生的经济危机而致。一旦某种资本主义形式不再能推动更高额的利润和经济扩张,就会导致经济危机。最终,维持前一种资本主义形式的阶级和集团联盟就会解体,经历一系列复杂的冲突后,一种新的积累的社会结构将出现,科茨称其为新自由资本主义。
1、新自由资本主义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经济理论和主要制度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科茨从经济学主流理论的转变以及全球经济、政府与经济的关系,“劳资关系”,“资资关系”所发生的重大结构性变化出发,通过与调节型资本主义进行对比,剖析了这一新的积累的社会结构。
首先,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理论将不受管制的市场体系视为最优,并且将政府干预视为对经济效率和个人自由的威胁。“二战”后,凯恩斯主义成为主流经济学思想,它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存在根本缺陷,无法自动确保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因此政府应该积极干预经济。然而70年代后,凯恩斯主义很快就被新自由主义取代。新自由主义思想建立在人类社会极度利己主义的概念上。市场关系被理解为以个人自由选择为基础的制度。国家则被视为个人自由的敌人,私人产权的威胁者,并且是依赖于个人的辛苦工作为生的寄生虫。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以货币主义,理性预期理论,供给面经济学,挤出理论,真实的商业周期理论等面貌出现。他们声称,资本主义经济体能够自动维持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任何政府干预都是不必要的并且会损害经济绩效。新自由主义理论的出现,本身无法解释经济和政治制度在新自由主义时代的重大变化,但它为这一变化披上了合法性外衣。
其次,从全球经济的角度看,商品、服务、资本以及货币跨国界流动的障碍在新自由主义时代被逐步废除。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经过短暂的混乱后,一种新的制度在80年代初出现了,它主要具备如下两个特征。首先,它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政府允许国际货币市场在决定货币价值上起主要作用,但同时各国中央银行可以采取措施干预最终结果。其次,它强调商品、服务、资本和货币在各国自由流动。相比于调节型资本主义,全球经济在新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变得更加开放。
再次,七十年代以来,政府角色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政府日益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改变了调节型资本主义时期所塑造的政府与经济之间的关系。科茨将上述变化概括为如下八个方面:1.摒弃凯恩斯主义所提倡的总需求管理政策;2.基础产业部门放松管制;3.金融部门放松管制;4.削弱对消费品安全,工作安全以及环境的管制;5.降低反垄断法的执行力度;6.私有化以及将公共物品和服务转由私人承包;7.削减甚至废除社会福利项目;8.对企业和富人减税。
第四,新自由主义时代劳资关系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在新自由主义时代,资本家和工会之间和平的集体议价关系遭到严重侵蚀,工资和工作条件由劳资双方协商决定,转而由市场力量决定。资本家很大程度已经从必须与工会议价中全身而退,并日益追求灵活的劳动力市场。这带来了劳资关系的第二个变化,也就是雇佣工作临时化。在美国越来越大量的工作开始成为了兼职性或者临时性工作。1997年,各种形式的临时性工作在美国总就业中占比近三分之一。“灵活劳动力市场”极具讽刺意味:灵活只对资本家有效,这意味着资本家可以自由确定就业条件。对雇佣工人而言,则意味着失去他们曾经拥有的一切,并且必须接受资本家提供的任何条件。
最后,在新自由主义时代,公司部门也发生了变化。首先,“相互尊重的竞争模式”变成19世纪末美国经济中曾出现过的“破坏性竞争模式”。价格战再现于世界级大公司的操作之中,即便是巨型企业,也要承受一段时间内损失大量货币,甚至被排挤出局的可能。其次,公司CEO的遴选机制从调节型资本主义时期内部推荐“公司人”,变为从公司外部挑选CEO。第三,市场规则在大公司内部渗透。公司内的各部门演变为彼此竞争的利润中心,只有胜出者才能继续生存并扩大,而那些利润率比较底下的部门就会被精简或廉价出售。第四,金融机构日益参与到高风险投机性活动之中,并创造了一系列复杂的金融工具,买卖金融资产以攫取利润。
2、市场扩张与资本对工人的控制
正是通过上述制度变化,市场关系和市场力量的极大扩张成为内嵌于新自由资本主义的核心原则。新自由主义理念颂扬无拘无束的市场关系,贬损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为资本主义从调节模式到自由市场至上模式的转变辩护,并且极力鼓吹它所带来的经济繁荣与个人自由。
为了推动利润攫取和稳定资本积累,积累的社会结构必须要稳定劳资关系。这要么通过双方协商,要么通过资本对雇佣工人的全面控制实现。“二战”后的调节型资本主义制度是建立在劳资协商的基础上。新自由资本主义则是建立在资本对雇佣工人全面控制的基础上。七十年代以来,实际工资急剧下滑,工会力量被削弱,收入差距拉大,以及公司CEO收入急剧增长就是明证。
新自由资本主义直接或间接强化了资本对雇佣工人的全面控制。全球化使得资本能够流向任何劳动力廉价之地。摒弃总需求政策和削减社会福利项目等措施弱化了雇佣工人的议价能力。基础产业放松管制导致其实际工资大幅下滑。公共部门服务外包给工会力量薄弱且低工资的私人企业,相应减少了工会力量强势的公共部门所具有的高工资工作。大公司之间不受限制的竞争,使工人很难获得工会的工资水平,并迫使他们退出工会。
资本对劳动的全面控制与市场关系和市场力量的全面扩张相互关联。随着资本主义从“调节型”转向以市场力量和市场扩张为内核的“新自由主义”,资本对雇佣工人的控制增强。
3、2008年金融危机
新自由资本主义最恰当地概括了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它也为解释从80年代早期一直到2007年这一漫长且相对缓慢的经济增长,以及2008金融经济危机,提供了有力的分析框架。新自由资本主义塑造了美国经济的三大变化。首先,利润和工资差距拉大,以及家户部门之间的贫富差距加大。其次,金融部门从事投机和冒险活动。其三,一系列比以前更为严重的资产泡沫。日益增加的利润刺激了经济增长。在实际工资停滞不前的情形下,投机性金融部门通过向家户部门提供贷款以刺激消费,延缓了总需求不足问题的出现。雇佣工人日益削弱的议价能力,加之资本家之间的激烈竞争,甚至有可能在失业率相对较低时,控制通货膨胀。每一次长期且相对缓慢的经济增长,都由资产泡沫推动。
然而,由资产泡沫所推动的经济增长是不稳定的,以投机为目的且放松管制的金融部门对利润不受限制的追求,增加了金融的脆弱性。最终,不断贬值的资产泡沫注定带来严重的金融和经济危机。股票市场泡沫在2000年的崩溃给美国经济带来了下行的压力,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出现为其提供了暂时的解决办法。然而当房地产泡沫在2007年破灭时,由于消费和投资需求锐减,导致了实体部门增长下滑。同时,房地产泡沫破灭后,金融资产价格的崩溃引发了金融内爆。
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表明这一危机从根本上讲是新自由资本主义的结构性危机。它标志着可以带来利润增长和稳定积累的新自由资本主义的终结。
参考书目:
David M.Kotz, The Rise and Fall of Neoliberal Capitalism,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February 9, 2015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