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大国崛起》
徐友渔
(注:本文是徐友渔先生2006年2月3日在真善美书家(大家思想网)、书社主办的“大国兴衰与中国问题”学术研讨会上所做的大会发言。)
作为对世界近现代史略有所知的学者,我本来并不重视电视系列片《大国崛起》,因为它并没有讲出什么了不起的新道理,它对欧美、日本等国的崛起所作的说明只是常识,而且还带有用电视解说历史不可避免的简单、粗糙的毛病。所以,在一段时间内,我不理解为什么《大国崛起》会引起轰动。
只是在看了种种争论意见之后,我才意识到,《大国崛起》宣讲和重复的近现代史常识,对于我国广大观众,甚至对于我们不少学者,也不仅仅是常识,更不是老生常谈,而是具有新颖性、刺激性的全新观念。有些人在看了《大国崛起》后感到惊喜,是因为他们通过这部电视片尝到了补课的甜头,明白了许多重要的,本来早就该知道而居然不知道的道理,他们不但感到受到了启发,而且激发了进一步求知的愿望。我想,知道历史的本来面目,知道事情原来怎么样,照道理并没有多么了不起,但对于在思想文化、知识和视野方面被长期、系统屏蔽的人,当一些简单的道理终于使人的思想豁然开朗、融会贯通的时候,当人们突然感到自己对历史和现实有一种入情入理、真切的理解的时候,他们的欣喜是自然的。
与此同时,我也明白《大国崛起》表达的近现代史常识对某些人是难于接受的,因为这些常识与他们多年背诵、烂熟于心的条条有些不一样。
对电视系列片《大国崛起》的指责,最集中的一点是说,西方大国在崛起的时候,从事了殖民和侵略活动,所以我们不能正面谈它们崛起的经验,只能谈它们发家的罪恶,谈我们国家的屈辱、悲惨和反抗,正面地谈就是对西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历史顶礼膜拜。我觉得这样批评《大国崛起》有些偏颇。
首先,应该看到,《大国崛起》丝毫没有掩饰和歌颂西方大国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历史。比如,在谈到日本的时候,说它“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在概述20世纪的时候,第一句就是,1900年“这一年,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由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俄国等国家组成的八国联军,侵入了古老中国的首都——北京。”可见,问题不是谈不谈西方大国的殖民历史,而是,这是不是我们谈论世界近现代史的唯一内容、全部内容?除了谈它们的殖民历史外,还可不可以,应不应该谈其他方面,对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有正面启示作用的东西?
我认为,我们永远不能回避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问题,对于中国人来说,永远不应该忘记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侵略和反侵略斗争。我同时还认为,这并不是我们谈论世界近现代史的唯一内容。不然,应该受到批判的就不仅是《大国崛起》,还应要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的《wdGCD宣言》。我们可以看到,《wdGCD宣言》中诸如以下段落的思想,与《大国崛起》的主旨是何等的相似:“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的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我觉得,长期以来我们被一种思路或者说逻辑所误导,这种思路认为,谁欺负和侵略过我们,谁就不是好人,我们就不能向他学习,因为,我们怎么能向坏人学习呢。不幸的是,这种思路是大有来头的,毛泽东就强烈地持这种观点,因而这成了一种大行其道的观点。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一开始总结中国人寻求富强之路的历程说:“自从一八四O年鸦片战争失败时起,先进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学生老是侵略学生呢?”
毛泽东的这个说法相当深入人心,但值得探讨。第一,中国人如果不被西方侵略和打败,只会沉醉于“天朝大国”的迷梦中,决不会想到学西方,因此,不是“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迷梦”,而是帝国主义的侵略激发了学西方的念头;第二,学西方没有成功并不必然意味着方向不对,也可能意味着学习的主张遇到了阻力,或者学习的过程被打断,《大国崛起》中关于日本崛起的解说,有说服力地证明了这一点;第三,坏人打好人,先生打学生,只能说明不能学他如何坏,不能说明决不能向他学习,恰恰相反,更需要学习他是如何变强大的。
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从“先生为什么欺负学生”这个不成立的,长期束缚我们的假问题中解放出来。
有人否定《大国崛起》的价值,理由是西方大国崛起时伴随着殖民与侵略,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这么做。我觉得这不成其为否定的理由,首先,这部电视片对于殖民与侵略态度很明确,没有表露出欣赏或赞成的态度;第二,它并没有告诉观众,现代化的道路,大国崛起的道路必须伴随殖民与侵略,如果有人看了《大国崛起》后得出结论认为,中国也要搞殖民与侵略,那一定是很荒唐的事。这些人没有看到,《大国崛起》虽然不是很系统和很学理性地论证,但它还是说了许多我们熟悉的老传统和新传统没有的,我们一直很隔膜的事情。比如,市场经济的作用,亚当·斯密所阐述的那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大国崛起》中,我个人比较欣赏和认为富有教益的,是它介绍美国在费城制定宪法的过程,以及制宪会议参加者的心态。长期以来,我们熟悉的唯一推动历史前进和社会进步的方式,是改朝换代,是彻底砸烂一个制度,重新建立一个制度,我们在尸堆成山、血流成河的惨烈场景中,体会到了革命的美学。我们对于另外一种理性的、渐进的,不完全是出于道义,也包含有利益考虑和讨价还价而形成的进步,它所带来的长治久安,是非常隔膜甚至不以为然的。那些农场主、商人、律师和银行家,被称为一个大国的开国元勋,是我们不习惯的,我们对这些人的标准称呼,是“资产阶级庸人”;对于像华盛顿这样被誉为“国父”的民族英雄,不谋求终身执政而回到老家去经营农场,我们也是不熟悉的。其实,早在100年前,中国人就把华盛顿当成是历史伟人,但半个世纪中,我们并不把自觉地抗拒权力欲,拒绝终身执政当成政治美德。只是在经历了wenghuagemin的惨烈教训后,我们才开始反思家长制和领导职务终身制的弊病。现在,对比于北朝鲜和古巴的终身制,最高权力的父子相传、兄弟相授,我们感到自己的进步与文明,而这正是电视片《大国崛起》力图探讨和倡导的进步与文明。我相信,并不是每个人都认同这种类型的进步与文明,完全有可能,就在我们的社会上,甚至就在我们的会议上,有人会认为我们应该像北朝鲜和古巴学习。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愿意谅解电视片《大国崛起》的简单和粗糙,对它表示支持。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