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产业用电量增速仅为4%。最明显的莫过去房地产方面的数据:今年1-4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7%,而商品房销售额下降7.8%。于是,很多海外投资机构担心,中国经济在下滑途中,会否引爆一直深处蛰伏的系统性金融风险?
然而,国内专家却对此嗤之以鼻。他们认为:一方面中国有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以及庞大的国有资产可以出售,对抗系统性金融风险问题不大。另一方面国内金融体系不良贷款率极低。截止2013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5921亿元,全年新增99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比上年末上升0.05个百分点。特别是上市银行,除农行、交行和中信银行之外,其他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均在1%以下。何来系统性金融风险暴发之可能?
不过,笔者认为,从短期来看,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并不大。其一,房地产业刚刚出现拐点,目前尚未大跌。其二,由于中央政府将发行债券的权力下放给了地方政府,让地方政府自发自偿,所以暂时避开地方政府平台的因债务集中到期的违约风险。唯独制造业不振造成的银行不良贷款骤升情况的确比较棘手一些,但这在短期内不足以催垮我国的金融体系。然而最大的系统性隐患却来源于我们不够重视的地方。
首先,看不到的信用风险最可怕。虽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全球最低,但相当一部分银行在信用风险方面,都是通过人为手段进行了调节和控制,压制和掩盖了信用风险。如对政府融资平台普遍实行以新换旧政策、资产重复抵押现象严重、抵押资产价值远低于实际贷款额、互保联保现象十分严重、企业实际贷款余额和担保余额远高于企业资产规模等。所有这一切,都被商业银行有意掩盖与回避了。这一问题,只有等风险出现时,才有可能暴露。
此外,一些地区出现的企业债务连环风险,以及地方政府不惜一切手段避免企业破产所产生连环效应,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信用安全是何等的脆弱,信用风险是何等的严重。要知道,现在地方政府最担心的就是平台公司出现资金链断裂,或者开发企业资金链断裂波及到其他企业、特别是平台公司。
所以,判断银行在信用风险方面的问题,决不能单纯地看数据、看已经暴露的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额,而要看债务结构,看贷款“大户”的资产状况、互保联保情况、贷款数量。否则,可能会出现风险爆发了,还不知是如何爆发的盲目现象。
再者,流动性风险对社会危害性更大。2008年以来,银行贷款以爆发生增长的方式出现,每年M2的增速都远远超过了预期值,截止今年4月M2总量一举突破了110万亿。但令人惊奇的是,企业资金紧张的矛盾却愈加严重。笔者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资金的流动性在大幅下降。截止2013年末,商业银行流动性比例为44.03%,同比下降了1.8个百分点。
造成银行流动性下降,甚至出现“钱荒”的主要原因,就是资金大量积压在流动性不强的领域,如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以及部分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等。虽然对于银行来说,把信贷资源流向这些领域利息很高,甚至比投放给中小企业效果更好,且更安全。而在这些行业都是将几元钱当一元钱用的行业。
在我国,流动性风险一定程度上已经比信用风险还要严重,可能产生的社会危害也要更大。因为,流动性风险带来的不只是金融风险的问题,还有通胀或通缩。如果银行放水过大或者房地产这个蓄水池快速破裂,过于充裕的流动性,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变成通货膨胀。而另一方面,如果过度的收缩流动性,造成结构性通缩,社会上普遍出现“钱荒”,这既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更会加速资产泡沫破裂,造成系统性金融风险。
最后,资金体外循环带来的风险,我们俗称影子银行风险。所谓资金体外循,就是指地下金融、社会集资等金融部门不掌握,但同样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存在和活跃的资金。这应当不是一个小数目,也不是一个可以有效控制的领域,因为,从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社会集资案、跑路案来看,少则亿元,多则十亿元、数十亿元已经相当普遍。有资料显示,影子银行目前的规模超过20万亿。
当然很多人会说,地下金融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即便出现风险,也不会波及到银行。但殊不知,很多地下金融组织,在从事地下金融活动过程中,都得到了银行明里暗里的支持。一些已经爆发的案件,也都牵涉到银行。所以,地下金融的体外循环活动,实际对银行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也是金融风险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中国会不会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从短期来看,这种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但从中长期来看,看不到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资金体外循环的风险都如一颗颗定时炸弹一般放在我们的面前。现在我们要做的不应刻意掩盖风险,而要适度地释放一些风险,并通过这些风险来警示一些金融机构。否则,过度压制和掩益风险,会带来更大的危害,造成决策层的错误判断与决策。而且这种风险能量积聚过多,会给中国经济带来不可逆的冲击和影响。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