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一场改变全球格局,也必然改变你我的油价大风暴正在上演
上周格隆分析了可能改变中国国运的两个超级事件:
1、中国“一路一带”的BBC(built by china)计划(也即俗谓的中国版“马歇尔计划”);
2、人类几乎所有产出的源头——原油价格趋势性的大幅走低;
多数人对马歇尔计划的战略意义比较熟悉了,但很少有人意识到油价的趋势性下跌会给全球政经格局可能带来的巨大冲击甚至是颠覆性影响——资本市场例外,航空股的暴涨显示资本市场总是最敏感的。
在格隆看来,从历史的大逻辑看,人类历史可以简单概括为“工业革命前”与“工业革命后”,这个分界的标志性事件就是内燃机的发明与石油的大规模使用——二者的结合,让人类在工业革命后短短100年创造的财富价值,就远远超过了工业革命之前几千年积累的人类财富总和,也让英国、美国这些工业化大国长期居于世界俱乐部的顶层。顺带的,那些幸运在地下拥有黑金,从而为工业化提供动力——原油——的国家,诸如沙特等曾经鸟不拉屎的中东沙漠国家也搭顺风车,统统成了土豪的代名词——同时出席土豪俱乐部会议的领导还有:为了宗教教义隔三差五打上一仗的伊朗伊拉克,曾经为了所谓“主义”而四处伸手,打自己“同志”比打美帝还起劲的俄罗斯、在美国后院但却根本不看美国人脸色的委内瑞拉,等等。
那么,这种情况有变化了吗?
答案:是的。而且可能翻天覆地,沧海桑田!
格隆先带大家看看过去约30年的油价走势——最近的下跌貌似没有08年那么性感犀利,但也足够恐怖——要知道,08年背景是全球金融危机,“做空人类”是很多对整个人类都绝望的人的口头禅:
再看几张最近半年的油价走势:
欧洲布伦特原油价格
美国WTI原油价格
是的,你没看错,油价在加速下跌,哪怕是今年8月后,乌克兰以及中东地区地缘政治风险高企,但原油价格却没有遵循历史规律上行,仍然是一路下跌。
上周三布伦特原油跌破80美元/桶的关口,这是四年来首次跌破这个重要的价位。而美国WTI原油价格也在周四跌破75美元/桶的心理关口。周五欧洲初盘布伦特原油价格继续寻底,至此原油价格已经连续八周下滑,为1988年有纪录以来最长的周线连跌纪录——诡异的是,伴随油价大跌的大背景不是萧条或者对人类的绝望,而是全球经济的持续恢复以及对原油需求的持续增长。
从六月年内的高点以来,原油价格已经跌去30%。这种恐怖速度,绝不是大周期之类的传统简单逻辑能够解释的。肯定有些什么其他的逻辑。
那么,油价到底什么原因下跌?会去往哪里?
II、油价:不是周期问题,是供给问题
目前市场对油价下跌原因的主流观点主要是两个:
1、 阴谋论:美国和沙特联手对付俄罗斯导致油价这种趋势性的加速下跌。这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式“阶级斗争”思维的产物,稍加独立分析就知道不靠谱(格隆后文展开);
2、 周期论:全球经济减速导致对原油需求转弱。
格隆的意见,以上两个观点都没有把握住实质,自然也就会对原油未来趋势得出截然不同甚至南辕北辙的误导性结论:很明显,如果你认为是经济周期导致的需求问题,那结论必然是这次油价下跌和历史上的历次下跌没有本质不同,全球经济回复后,油价给怎么回来还怎么回来,该创新高,还创新高。
这次真不会了。因为,这次油价下跌,不是经济需求的周期问题,是供给问题!尤其美国人的页岩油气能源革命,改变了整个全球能源消费结构——格隆说过了,美国人搞页岩气革命,不是为了做活雷锋,只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更滋润。但油价下跌的结果却让全球经济,尤其是缺油国家搭了次便车——感谢技术进步,也感谢美国人。
格隆先带大家看看周期论的需求逻辑存在的问题。
从BP的统计数据来看,实际上全球的石油消费除了08年金融危机后的影响之外,近年基本没有任何大的波动,基本保持了1980年代开始的增长趋势,产出量由于OPEC的调剂则一直被巧妙地控制在消费量之下。就增长率来看,08年以后除了2012年之外,也是需求超过产出。虽然14年的数据尚未出台,但从经济走势而言,格隆认为这个趋势显然是得到维持的。
换句话说,石油的消费需求一直持续平稳增长并高于供给增长,哪怕是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阶段。消费不足导致石油价格下行甚至崩溃的说法完全不足以让人信服。(见下图)
我们来看看真正改变这场角力胜负的供给因素:美国的页岩气革命。美国人过去一直靠两幅铠甲闯世界:F22超音速战斗机,以及全球唯一储备货币美元。现在又多了一幅铠甲:页岩油气——不得不说,上帝确实很青睐这个调色板一样混合的民族。
自1976年美国政府组织开展“东部页岩气工程”以来,美国页岩油气资源开发进展迅速。特别是2005年在巴尼特页岩区带上实现了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突破后,美国页岩油气开发进入了大发展阶段:页岩气产量由2006年的1.1万亿立方英尺(约311亿立方米)增至2012年底的超过8万亿立方英尺(约2300亿立方米);页岩油产量至2012年底超过200万桶/日。与此对应的是,自2009年以来美国自身油气产量近乎垂直攀升,迅速增长(见下图)。
页岩油气产量的大幅提升使美国资源对外依赖不断降低,并逐渐影响国际油气市场价格走势。特别是页岩气产量的快速增长极大地压低了美国国内及整个北美地区的天然气价格,亨利中心(Henry Hub)气价近5年持续低于4美元/百万英热单位,使相当数量的页岩气开发企业转向收益更高的页岩油勘探开发活动。因此2005年后页岩油气热潮把美国产油量的全球占比不断拉升。现在,美国自身是全球第一大石油消费国,13年以前还是全球第一大进口国,目前更是第三大产油国,未来极可能成为全球最大能源输出国。
OPEC的推算显示,美国页岩油气产能远远超过了欧佩克盟主沙特的可调节产能部分,2013年以来美国页岩气对国际油价的影响日益显现。下图可以清楚看出,美国页岩油气的盈亏平衡点逐年下降的同时累积的最大生产量也在不断扩大。按照BP的测算,如果美国页岩油气不减产的话,2015年全球将出现大幅度的供给过剩,而且即便美国减产,其效果也要至少半年以上才见效。
当然,美国增产的同时,其他人也没闲着,OPEC盟主沙特(后面格隆会分析),以及大量非OPEC国家也都在开足马力生产(见下图,图中虚线部分为非OPEC国家石油产量的创历史增速)。
格隆想说的是:当一个全球能源最大消费国变成一个全球能源最大输出国的时候,油价的下跌就真的和经济放缓需求下降这些周期性因素扯不上关系,它基本就是美国人自己惹的事!
格隆要做的另一个相关提醒是:一旦美国不是进口原油,而是输出原油的时候,全球获取美元的一半渠道就被截断了。什么?您问什么意思?意思很简单:美元会变得更稀缺,美元长期走强更不可逆转。您手头的美元资产是好东西。但如果您很不幸是美元负债,您自求多福吧。
III、阴谋论:当你手中捏着一把锤子的时候,你看到的所有东西都像钉子!
现在再来看看典型中国阶级斗争式思维的阴谋论多么不靠谱。
所谓阴谋论,意指俄罗斯在乌克兰导演的一切让美、欧必欲制之而后快。但欧盟油气进口高度依赖俄罗斯,因而对实施制裁投鼠忌器。于是,美国联手其传统盟友、“中东油库”沙特采取行动打压油价。俄罗斯预算近70%来自油气出口,一旦油价下跌,收入势必缩水,俄罗斯经济前景黯淡,资本外流,卢布贬值,损失自然惨重,最终必然向美国妥协。
上面这个推演最大的问题是:我们一厢情愿地以自己的“同志+兄弟”的主义亲疏思维、斗争思维代替了世界上多数国家奉行的国家利益至上的实用主义思维。
没错,美国是老大哥,美国通过为沙特提供安全保护以换取安全、可靠和合理价位的原油供应的说法也一直以来颇有市场,美国与沙特之间的传统友好关系也确实存在,但这种关系对油价的作用却很难画上等号。美国历任总统都很沮丧地发现:一旦牵涉到油价与石油产量,大哥说话基本就不好使。
下面格隆带大家看看何谓国家利益:
首先,从中东主要产油国的财政状况而言,目前的油价已经不足以支撑半数国家的财政均衡(见下图)。即便是欧佩克盟主的沙特,按照IMF的统计数据来看,86.1美元/桶是维持财政均衡所需要的最低油价。目前的油价已经低了10%左右。沙特会为了美国和欧洲的利益自残吗?增产帮美国压油价,只为了中国网友在互联网上给自己点个赞?
不单是沙特,其他产油国也没有丝毫动力陪美国人扩产压油价(见下图)
那么,沙特为何还陪美国人扩产?很明显,远不是破罐子破摔那么简单
事实上,格隆的理解,这次沙特不仅没和美国联手,反而是在和美国实实在在在较劲:沙特的扩产行为貌似自残,但更多是为了扼杀美国页岩油气生产的动力,只要美国独立系油气开采商有丰厚的利润,页岩油气的投资就会更加兴旺,为今后带来更大的产出能力。上周格隆已经提到,沙特已经失去了通过自我调节富裕产能来控制油价的能力,这次光着膀子也要跟美国干一把的动力是绝对有的。至于客观上是否起到制裁俄罗斯,帮助了欧洲、中国甚至全球,那是次要的。
美国页岩油气产量的大幅提升使极大地压低了美国国内及整个北美地区的天然气价格,使相当数量的页岩气开发企业转向收益更高的页岩油勘探开发活动。因此2005年后页岩油气热潮把美国产油量的全球占比不断拉升。
有没有办法修理它?有的。美国法律规定没有任何附加价值的油气不能出口,这带来的结果自然是供应方的议价能力低下。目前不少美国生产商只要维持原油70美金/桶,就可以保持盈利,虽然利润不高但也足以维持生计。在这场对自己注定是负和博弈的PK中,沙特的次优选项只能是跟着美国人扩产,让油价下跌到页岩油成本以下以阻止美国人对页岩油更疯狂的科技投入与开发。
没错,这样杀敌一万,虽自损八千,但中东土豪家里多的余粮,拼着饿瘦自己几斤,我就不信掐不死你,小样!
所以我们看到了油价一边跌,沙特一边猛扩产的奇观(见下图):
上图可以明确看出,随着美国的石油产量增加,沙特基本上是同步于2009年开始进入增产状态。2013年稍有收敛,因此原油价格较为理性的维持在100-110美元/桶的区间。但今年6月以后再也按耐不住,不公开宣战但从实际行动上彻底和美国油气产业开战。最近沙特更是露骨的一边提高对亚洲的输出价格,一面对北美调低出口石油价格,至此沙特的如意算盘可谓成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在沙特看来低油价不但可以压制美国油气生产的经济积极性,拉升美国资本投资页岩油气的风险,而且最好低廉的油价能连带把特斯拉等新兴替代能源动力汽车厂商也扼杀在萌芽阶段——比亚迪这次得好好谢谢中东的土豪亲戚。
至于美国人,以格隆对美国的理解,其实美国人不玩阴谋,只玩阳谋:对国家利益有利,就干!不利,管你是什么“同志加兄弟”,打死也不干。
对于美国而言,低油价目前尚未起到杀伤国内油气产业的地步,而季节性因素看起来也不支持油价崩盘。限制原油出口的相关法律虽然在检讨要进行改革,但目前还在程序中,低油价对出口商利益暂时没有影响。按照花旗的测算:布伦特原油下跌到80美元的话,等于美国每个家庭减税接近600美元,美国经济整体能享受油价下跌带来的好处,还能对俄罗斯等对手产生极大的经济压力,起到经济制裁都难以达到的效果,对目前油价的走势自然是乐见其成。实际上,美国今年依然维持了从沙特进口原油的总量同比略增,同时不断增加从加拿大的进口,但连年大幅减少从非洲阿尔及利亚的原油进口,美国在战略上彻底的以自身国益优先的风范真是值得中国这样比较重视面子思想的国家学习。
所以,不要再谈阴谋论了:如果你一直让自己捏着一把锤子,你看到的所有的东西都会像钉子的!其实你没那么多敌人,也没那么多人要处心积虑算计你,人家只是从自家利益出发在做自个的事,如此而已!
IV、石油:会从此从高富帅沦为屌丝吗?
那么石油是否就此从高大上的黑色黄金堕落成了屌丝能源呢?毕竟随着美元走强,黄金价格也在暴跌。虽然很多人都迷信黄金在动荡时期的神秘力量,但实际上对于投资者而言,黄金是个很小的市场。如果价格不涨,股市依然能找到可以分红的股票,房产还可以有租金收入,但黄金呢?投资者只会不断的支付保管费,其实是纯减值资产。至于认为发生战乱黄金不但不能保命还可能让持有者丧命。至于石油,对于现代经济的重要性其实丝毫没有减弱。
石油早在公元前3000年就被人类开始利用,但是石油产业的起源的标志性事件是在1895年,当时德拉克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挖掘到一口日产大约30桶的油田。当时石油的主要用途是生产煤油的原料。但是工业革命发生后,内燃机的发明和技术进步让石油产业一举成为人类现代经济社会最重要的能源。特别是1908年福特开始大量生产T型汽车,直接刺激了汽油需求。
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后,石油的重要性被世界广泛认知,二战后中东大规模油田的发现消除了供应瓶颈的担忧,推动了人类社会从煤炭向石油的转变的又一次能源革命。战后各国的经济复兴,以及全球化为背景的新型经济体高速发展更是刺激了石化产业的扩大。现在石油消费的40%是交通运输的燃料,40%是火力发电以及家庭供暖的热源材料,剩下20%是化纤以及塑料,轮胎等石化产品的原材料。
上图是全球能源消费结构的长期走势,石油在目前是全球能源消费里的占比高达32%,在今后可预见的一段时期内依然会是人类经济社会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之一。全球经济增长伴随的石油消费依然会维持增长趋势,按照OECD的统计和预测,中长期的需求结构上,以美国为首的富裕国家俱乐部也就是OECD国家消费量会趋势性的减少,但是以亚洲为领头羊的发展中国家的石油消费迅速增长不但完全抵消前者的减少,还会带动全球经济对石油的需求增长。
因为石油不仅是燃油原料,更是现代经济生活中日用品的基础原料。我们无法想象,没有塑料,化纤的世界会是怎样。只是,今后石油价格的主要决定权大概率更多掌握在供应方。但是结构的变化,可能给世界政治以及经济格局带来深刻的变化。
供给结构的变化与经济周期无关,只与技术进步有关。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石油还是全球最重要能源,但呼风唤雨,价格长期上涨,一有地缘紧张就狂飙这些现象,可能会越来越淡化。
V、几家欢乐几家愁:世界再次面临重新排坐坐,分果果
油价走下神坛,几家欢乐几家愁,世界再次处在重新排坐坐,分果果的大拐点上——这个拐点在人类历史上只会很少量的出现,比如工业革命,比如二战。
石油发言权在明显向美国倾斜
美国可能很快成为原油出口大国这一事实,实际上不但对俄罗斯影响巨大,也对欧佩克国家特别是中东国家影响深远。实际上今年的油价走势已经显示欧佩克组织正在失去油价控制能力,油价对地缘政治风险敏感度降低。欧佩克国家中,伊朗和利比亚是目前过剩产能增加的主要国家。伊拉克的国家重建也在带动供应增加的预期,美国增产可能最先导致欧佩克的内乱。委内瑞拉已经开始为前任总统的短视付出代价,接下来很可能是派系竞争下战火不断的中东可能出现更激烈的斗争。沙特,伊朗,伊拉克,甚至因为有如何处理与库尔德人关系问题的土耳其也可能卷入其中。但一但美国原油真的开始出口,那么即便中东局势的动荡,也可能不再像从前那样对原油价格产生极端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油价发言权向美国的倾斜自然是拥有最大全球利益的美国最为受益,但其他国家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受惠。
欧佩克组织正在失去油价控制能力(见下图)
其他国家:冷暖不一
比如在海湾战争后的几次油价飙升时,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和国家信用也曾遭到市场质疑,下图是相关国家CDS的月均变化:土耳其,印尼,巴西,菲律宾是对油价最为脆弱的四个国家,而南非,秘鲁,匈牙利等国的抵抗力更强。南非可能主要受益于对黄金的依赖更重一些。因此相对温和平稳的油价,至少对这些国家多少还是有一定的帮助。
不过情况也并非那么单纯,比如格隆曾经提到的主要经济体GDP增速对原油价格的敏感度。比如最为敏感的韩国,本来原油价格的下跌对其经济金额消费者都应该是大喜事,然而糟糕的是其产业机构的变化让其很难享受到这个优势。韩国产业机构上,智能手机,汽车,造船,钢铁,石化是支撑其出口的5大产业。油价下跌首先意味着海外需求减慢,年初以来的库存减值。更为糟糕的是,日本大搞QQE,导致韩元相对升值,出口竞争力受到负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油价带来的制造业成本下降需要时间,但占出口15%多的石化产业正面临巨大压力。从最近各种报道来看,油价下跌导致中国对韩国石化产品的进口需求减缓带来的负面效果已经开始显现。
但前几年被韩国消费品打得找不北的对手日本却很享受这种价格走势。日本的原油进口中,31%来自沙特,23%来自阿联酋,13%来自卡塔尔,7%来自科威特,5%来自伊朗,还有4%来自伊拉克和阿曼。日本基本上80%以上的原油依赖中东,程度是发达国家中最高的,因此价格上基本上受沙特的态度左右。目前的原油价格下降,即便日元汇率锁定在1美元兑105日元,6月以来的油价下跌幅度如果维持到年底就能够给日本带来1.2万亿日元的成本减少,而目前日元汇率已经向120日元进军,作为美国最大的单一盟国,日本对此轮油价调整绝对是喜大乐奔。
但是如果我们从中长期来看,美国原油的出口和沙特对油价掌控能力的下降,一旦导致中东局势演化,日本必然面临修正外交基本方针的问题。不过日本对于天然气的长期合同有着战略性布局,原油和天然气的能源结构上有更多调整空间,因此局面并没有韩国那么糟糕。
另一个最可能受惠于这种能源结构变化的大国是中国。中国是目前所有大体量经济体中,原油进口结构分散化最为积极的国家。早在年初,美国人就发现中国前些年就开始有意识的减少从沙特的原油进口,13年是过去10年来首次出现同比几乎没有增长的年份,而之前每年都是两位数的增长。同年,沙特,俄罗斯,安哥拉这三个中国过去最主要的石油供应国的占比同时下降。同时中国积极确保美国在撤退的伊拉克,西非和美国后院的中南美等国的供应。这种分散显然会降低中国的政治和经济风险,比如降低了对苏丹这样不时出现动荡的国家的依赖,也增加了对沙特、俄罗斯等资源大国谈判的筹码。——这就是为什么格隆说这次油价下跌极可能改变中国国运的原因!上天回馈了饱受苦难但一直勤劳善良的中国一个重大的历史机会!
美国和日本正积极推进从石油往天然气消费的转化,中国的这个策略加上原有价格下降导致其必然成为大赢家,即便它的政策可能并非是有意识针对特定国家,但它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的发言权显然是增强了。在13年中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家,很多机构预测中国队外国产原油的依赖将从10年的54%增加到15年的61%,目前的供应格局和价格走势带来的效应可能将逐步显现。更不可忽视的是,随着中国GDP下台阶的明确化,国内石化产能的过剩状况对周边乃至海外经济体带来的波及效应。这些主题还没有得到深入的研究。
至于俄罗斯、委内瑞拉这些严重依赖油气资源的国家,在美国人的能源科技进步面前能够叫板的筹码实在少得可怜。受原油价格大跌影响最深的国家可能非俄罗斯莫属,因为俄罗斯是全球10大产油国中除美国以外唯一具有较为全球性重大影响力军事政治大国。下图是彭博对俄罗斯明年的财政状况和油价关联的预测。原油价格在90美元左右的话,明年很可能导致俄罗斯财政赤字规模达到GDP的1.2%,即便是100美金依然是赤字。
考虑到俄罗斯的滞涨经济特征无比明显(巴西也类似,所以这哥两上月相继加息),基本可以理解成俄罗斯已彻底沦为一个二流国家,已完全没有资格继续呆在金砖五国内(见下表)。
VI、粗糙的投资逻辑提醒
无法免俗,最后总要回到投资逻辑上。格隆的粗略理解是:
1、去投那些在这次油价下跌中明显受益的国家比如美国、英国、日本、印度等;
2、投资最受益的国家之一:中国;
3、增加美元敏感资产配置,降低美元敏感负债;
4、远离毒品,远离俄罗斯,巴西很长时间也不用去看;
5、行业链条上,与产油、产气的所谓上游巨头保持距离;
6、在不考虑需求变化的情况下,一切以原油或者原油衍生品为成本、为原料的行业,都值得去看看——航空股不会是唯一受益的。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