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最重要的消息,无疑是美联储2022年将多次加息的消息。
当地时间12月15日,美联储发表声明称,将加快缩减债券购买规模,并预计在2022年加息三次,以控制通货膨胀的速度。
据报道,美联储于11月首次宣布要缩减每月债券的购买规模,而本月15日的声明表示,将加快缩减的速度。从明天1月开始,美联储将减少购买价值200亿美元的国债和价值100亿美元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根据美联储官员目前的预估,美联储的基准利率将在2022年升至0.9%,高于9月预期的0.3%。
北京时间周四,投资者迎来超级央行日。在美联储率先宣告“拧紧”水龙头后,英国央行意外选择领先美联储加息,欧洲央行、新兴市场国家等选择静观其变。业内分析称,美联储政策正常化对全球金融环境紧缩效应尚未显现,预计明年全球央行政策基调是逐步向常态回归,但整体上各国仍将避免过快收紧货币政策。
英国央行成为疫情后首个加息的主要央行。在英国通胀数据创下近10年新高且经济稳步复苏之际,英国央行选择将基准利率上调15个基点至0.25%,并将资产购买总规模维持在8950亿英镑(1.3322,0.0000,0.00%)不变,维持企业债购债规模在200亿英镑不变。
如果美国继续加息,土耳其必然凶多吉少。
国际油价这些天下跌了,但是土耳其国内的油价继续上涨。因为土耳其里拉对美元在加速下跌。前几天连破13、14两个整数关口,16日,跌破15。
如果土耳其不及时扭转货币政策,估计很快就能看到通胀失控,美元(或欧元、黄金)替代土耳其货币,生产规模下降,经济全面恶化。
当然,那样一来,声称要用魔法打败魔法,用通胀打败通胀的埃尔多安的政治生命也到头了。
有土耳其的前车之鉴,其他理性的国家大概率不会选择继续大幅度扩张货币政策。
对其他国家来说,一是要维稳,保持资产市场不暴跌。二是要刺激经济,避免经济大幅下滑。所以,就不难理解后面两条政策:
由于房地产市场全国差异很大,实际情况十分复杂,房地产税立法工作需要循序渐进、稳妥推进。
为此,建议“先深化地方试点、再国家统一立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依法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区开展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为稳妥推进改革试点提供法律保障。
条件成熟时,及时制定法律。试点实施启动时间由国务院确定。
不只立法要求稳,而是试点都要求稳,这些话什么意思?你懂的。
提前下发专项债额度,说明经济放缓的压力山大。
相比2020年8万亿的卖地收入加前些年每年数量不明的亿万计算的地方债,新增1.46万亿的财政支出规模,真不算什么。
凯恩斯主义的后遗症,一是经济规模萎缩,二是通货膨胀、本币贬值。
经济理论:聊聊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
经济理论:再聊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
这就如同许多健美冠军,退役以后,肌肉会迅速萎缩。因为当年他靠外来睾酮长出并维持惊人的肌肉量,一旦停止外来睾酮的摄入,身体自身分泌的睾酮,根本无法维持惊人的肌肉,所以肌肉巨人会迅速“内陷”。
这两条政策的目的,其实都是为了避免快速内陷。至少从制定政策的主观上,没有大规模刺激的意愿。这也符合“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至于执行效果,需要结合现实情况,所以另说。
19世纪,许多银行家往往突然联手囤积现金,收缩银根,停止贷款。社会化大生产被打断,产需缺口暴露出来,经济危机爆发。许多资本家为了还债,不得不廉价抛售商品和资产。这时这些银行家再用手中的现金收购,廉价的商品或资产,谋求暴利。
自从有了现代央行以后,这种操作在任何一个国家内部都无法继续操作,央行会提供流动性,暴力机关会逮捕银行家。但是,在国际上,没有统一的央行,也没有国际暴力机关去逮捕操纵国际货币的国家的央行行长和该国的金融寡头。所以,掌握金融主动权的国家,或者说,本币为国际货币的国家,完全可以复制19世纪银行家们的操作。
一般来说,美国放松货币的时候,多数国家也会放松货币。美国收缩货币的时候,其他国家必然会支付代价。不论这些国家怎么操作,这些国家的资产相对美元,都会贬值。
美国收缩货币的时候,其他国家如果要保证币值稳定,即使不跟进,也不宜大规模放水,大量提供流动性。这时,这种大背景下,大批可能继续维持的资金循环都会出问题,需要更多的的资金去纾困。但是,由于有汇率的压力,大幅度放松货币的可能性并不大。扩大再生产循环被打破,产能与需求的缺口暴露出来,经济出现危机。所以,谁死谁活,这是一个问题。理论上是,高新产业活,淘汰产业死,现实则未必。
于是,资本外逃和资产价格下跌,互为因果。国家首先会试图使用外汇稳定汇率,如果不贬值,加息,最终都会失守。贬值一些,加息一些,可以维持汇率相对稳定。保留基本的对外贸易循环。
这时,外资会杀回来,以地板价收购廉价的资产。这就是上世纪末韩国遭遇的事情。
大规模增加货币供应,同样不能避免危机。大规模增加货币供应必然导致本国货币迅速贬值,进口商品价格大幅上涨,生产循环被打乱,社会成员要么选择相对稳定的外汇或黄金作为交易手段,要么回到易货贸易的时代。
这时,本币会被大量兑换成为外币,国内资产价格相对本币可能下跌并不多,甚至可能上涨,但是相对外币却必然暴跌——因为资本在撤离,本币汇率下跌更快。
这时,外资会杀回来,以地板价收割廉价的资产。这时土耳其即将面临的事情。
那种认为本币收缩货币,会导致本国资产价格下跌,被外资廉价收购,所以必须放松货币维持本国资产价格的想法,完全没有考虑过,只要美元收缩,所有资产相对美元都必然是下跌的,只不过下跌幅度的问题。像埃尔多安增加本币供应的做法,并不能使本国资产更加坚挺,只会导致本国经济加速下滑,本国资产相对美元下跌更多而已。
如果我们把各国货币理解为国际货币的代金券,就更容易理解这个问题。代金券无非是一个媒介,跳过这个媒介看,当国际货币收缩的时候,无论代金券的供给是增加还是收缩,本国资产相对国际货币都必然是贬值的。滥发代金券,只能使代金券信誉跌得更多,本国经济更加混乱,本国资产下跌更多而已。
大多数国家的实际操作,都是介于三个极端之间。一方面贬值,一方面加息,一方面增加货币供应——仅仅贬值,不加息,不增加货币供应,贬值幅度会非常深,可能诱发恶性通货膨胀,国内也可能诱发金融危机;仅仅加息,不贬值,不增加货币供应,金融危机的规模更大;仅仅增加货币供应,可以避免金融危机,但是会诱发恶性通货膨胀,本币最终必然深度贬值。
从决策的角度考虑,既要让汇率达到平衡点,也要避免全面金融危机,还要让避免恶性通货膨胀。汇率深跌也意味着恶性通货膨胀,加息会诱发金融危机,增加货币供应会刺激通胀。无论哪种政策,都很难采取不顾一切彻底执行到底的极端方式。
从实现汇率平衡的角度考虑,贬值和加息有利于尽快达到汇率平衡点,彼此之间有替代作用,为了实现汇率平衡,加息多一些就可以少贬值一些,反之亦然;从避免金融危机的角度考虑,贬值可能刺激资本外逃,此时如果本币不增发,将直接引发金融危机;加息也可以直接引发金融危机;从避免恶性通货膨胀的角度考虑,贬值本身就能刺激通胀,增加货币供应,可以减少金融危机的风险,但是必然增大恶性通货膨胀的风险和进一步贬值的压力。
最终的政策选择,其实还是短期内国内物价上涨多少和本国经济规模压缩多少之间的平衡。至于长期,各国政策制定者之中没有多少人会认真考虑。
内陷期,同时遭遇美国收缩货币,这是对经济维稳的双重的考验。
目前看,不论选择哪种政策,贬值、加息、增加货币供应,或者三种政策的折中政策,财政压力都会非常大。亘太这种中介已经自顾不暇了,财政压力会直接压在地方政府身上。如果不贬值、不增加货币供应、仅仅加息,降薪是大概率事件。如果选择贬值、增加货币供应,即使名义收入上升,实际收入也会下降。
调整各国内部分配,削减贫富差距,减少对境外资金和市场的依赖,扩张经济内循环的规模,不采用凯恩斯主义或扩张性赤字政策搞寅吃卯粮,是最有效的抵御方式。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采用市场经济的各国都做不到这一点。
在复杂的多因素运动中,唯一能够预期的,是社会地位不同的人,对经济政策的影响力不同。所以,以相似依据要求社会产品分配份额、经济地位类似的人,收入水平会同步运动。多数人一定要妥善考虑自己未来的现金流的承压能力。
对美国来说,情况却可能恰恰相反。随着美国加息,各国纷纷陷入金融危机,各国资本逃回美国寻求避难,美国的资本市场成为避风港。如果全球各国的金融危机足够猛烈,各国避险的资本涌入美国的速度足够快,就可能出现美国稳步加息,美国股市却稳步上涨的诡异现象。其他国家越乱,美国股市涨得越好。
上世纪1980年代初,1990年代末,都曾经出现过类似的现象。那时,美国的金融资本一方面在本国股市割韭菜,一方面在其他国家的资本市场廉价收购资产。
上世纪1980年代初,美国加息,苏联中招。石油价格暴跌,财政收入入不敷出,经济陷入困境,苏联国内改革派上台。上世纪1990年代末,美国加息,四小龙、俄罗斯、南美中招。亚洲金融危机,四小龙全部沦陷,美国加深对四小龙的经济控制。日本自本国陷入长期停滞之后,加工基地也损失惨重。
苏联、日本畸形发展,内部经济结构存在严重矛盾,美国加息成为诱发雪崩的枪声。
苏联和日本都曾经接近美国,经过加息的打击,苏联和日本彻底失去挑战美国的机会。
这次是否还会出现类似现象,需要拭目以待。不过,此次美国加息超预期,美国股市惊天逆转的表现,似乎已经暗示了某种未来的信号。
当天低开低走的美国三大股指随后直线拉升。截至收盘,道指上涨1.08%,标普500指数上涨1.63%,纳指大幅上涨2.15%。芯片股普遍走高,其中AMD涨超8%,英伟达涨超7%,此外,苹果收涨2.85%,总市值逼近3万亿美元。
对其他各国,尤其是前期大幅扩张货币供应的各国来说,唯一的希望是美国终止收缩货币。但是,美国的决策者显然不会轻易停下有利可图的政策。更何况,这种经济政策很可能有更深远的政治目的。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