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当今中国之命运,免不了要从晚清说起。关于中国近当代史的比较,本人近三年前有一个“小发现”-如题。曾有幸得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著名史学家魏斐德(Frederic Wakeman, Jr.)的指点。去年魏斐德教授不幸辞世,我感到非常悲痛。今天我把它贴出来,与诸位有识有志之士分享,虚心接受各位的批评指导。
一、历史事件对照
历史是由政治、军事、思想、文化、经济、科技,乃至自然灾害等众多事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历史有其自身规律,因而历史总是惊人相似。当然历史又总有许多偶然,因而历史从不会简单重复。本文主要揭示中国近当代史的相似究竟有多么的“惊人”!(详见附表)
1. 思想文化方面。
在落后封闭的社会里,有远见卓识的新思想,好比照亮黑夜的火炬。魏源,就是一个目光如炬的人。1842年他出版了《海国图志》,成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可是,他的著作没有引起当权者的丝毫注意。马寅初,是又一个目光如炬的人。1957年他发表了《新人口论》,主张计划生育。结果遭到批判。正是“错批一个马寅初,中国多生了几亿人”。两个事件间隔时间为115年。
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的两千多年里,中国文化遭遇两次浩劫。一次是1851年开始的太平天国运动,另一次就是1966年开始的“文革”了。在今天看来,这两次运动几乎就是邪教运动。两个事件间隔时间为115年。
1864年,天京失陷,太平天国灭亡。1979年,破除“两个凡是”,彻底结束“文革”路线影响。两个事件间隔时间为115年。
1868年,第一份报纸上海《教会新报》(《万国公报》)创办。1981年,创办《世界经济导报》(这份报纸以言论自由著名,成为政治风向标。1989年被查封时还引起高层斗争。)两个事件间隔时间为113年。
2. 政治方面
1856年,太平天国的天王洪秀全封东王杨秀清为“九千岁”。杨秀清获得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合法地位。同年9月,杨秀清即遭灭门。1971年9月,毛主席的亲密战友、“永远健康”的副统帅、写进党章的合法接班人林彪摔死蒙古温都尔汗。同时死亡的还有林彪的妻子和唯一的儿子。两个事件间隔时间为115年。
1861年夏,咸丰皇帝驾崩。70天后发生政变,慈禧逮捕八位顾命大臣。1976年夏,毛泽东逝世,28天后粉碎四人帮。两个事件间隔时间为115年。
1874年,同治帝薨,载湉继位,改元光绪,慈禧太后再度垂帘听政。1989年,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免去赵紫阳总书记职务,选举江泽民为总书记。政治局通过决议,重大问题须向邓小平请示。两个事件间隔时间为115年。
1889年,光绪亲政,慈禧归政。2003年,胡锦涛当选国家主席,江泽民留任军委主席。两个事件间隔时间为114年。
3. 经济科技方面
土地是财富之母。中国两千年的革命都是以土地为诉求的。1853年,占领天京,革命暂时成功的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后来并未真正实施。1958年,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中国,跃进共产主义,把刚刚分到农民手中的土地收回,建设人民公社。直到1978年,安徽小岗村农民写血书决定将集体耕地承包到户。两者间隔时间为105-125年,平均115年。
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成立江南机器制造局。这是洋务运动开始的标志性工程。1979年,国家批准在上海建设宝钢。这是改革开放开始的标志性工程。两个事件间隔时间为114年。
1865年,汇丰银行在中国设立第一家分行。1980年,汇丰银行北京代表处获准成立。这是建国以后汇丰银行在中国新设立的第一家分支机构。两个事件间隔时间为115年。
1872年,李鸿章正式创办股份性质的企业轮船招商局。1987年,“股份公司”、“股票”正式写入中共十三大报告。股份制的政治经济意义不言而喻。两个事件间隔时间为115年。
1876年,中国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在上海出现。1990年,中国第一条现代化地铁(不同于北京地铁一号线)—上海地铁一号线正式开工建设。前者主要改变了货物的运输方式,后者则主要改变了人的出行方式。两个事件间隔时间为114年。
1879年,李鸿章在天津至大沽口间架设线路首发电报。两年后,上海与天津之间开通电报业务。1994年,NCFC工程通过美国Sprint公司连入Internet的64K国际专线开通。从此我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Internet的国家。一年后,上海和北京率先向社会提供上网业务。电报和英特网分别代表了两个时期的最先进的信息传播技术。两个事件间隔时间为115年。
4. 军事外交方面
1840年,中国与世界头号强国英国发生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1950年,中国与世界头号强国美国发生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两个事件间隔时间为110年。
1856年,中国与世界头号强国英国以及法国发生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1965-1975年,中国与世界头号强国美国在前法国殖民地越南发生战争-抗美援越战争。两个事件间隔109-119年,平均114年。
1876年,左宗棠从俄国手中收复新疆北路(除伊犁外)。1991年,中苏西段边界协定签字。两个事件间隔时间为115年。
1879年,左宗棠从俄国手中收复新疆南路。1994年,中俄东段边界协定。两个事件间隔时间为115年。
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改作冲绳县。1996年,《日美安全保障共同宣言——面向21世纪的同盟》将日美安保的范围扩大到整个亚太地区。日本的《防卫白皮书》中明确地把中国视为“警戒对象国”。两个事件间隔时间为117年。
1881年,和平收回伊犁。1997年,和平收回香港。两个事件间隔时间为116年。
1885年,中国取得中法战争胜利。1999年,和平收回澳门。两个事件间隔时间为114年。
1886年,北洋舰队中途临时停靠日本大修,引发“长崎事件”。五年后的1891年,正式访问日本。2001年,中日商定中国军舰访问日本计划,但由于李登辉访日、历史教科书问题被推迟。六年后的2007年,即将成行。两个事件间隔时间为116年。
1890年,清政府驻藏大臣与英国印度总督在印度签订《中英会议藏印条约》。2003年,中印边界问题特别代表在印度首次会晤(截止到2006年,已进行了七轮)。两个事件间隔时间为113年。
5. 自然灾害方面
1870年,长江发生自1153年(南宋高宗)以来的最大洪水。1981年,全国多流域发生大洪水。两个事件间隔时间为111年。
1887年,黄河洪水泛滥, 200多万人死亡。1998年,我国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两个事件间隔时间为111年。
通过上述一组组历史事件的对照,我们发现了神奇数字115。惊叹之余,我们更希望够找出其中的规律。
二、社会思潮归纳
来自方方面面的历史事件都会对人的思想意识产生影响。这些个体的思想意识汇聚在一起,就形成了社会思潮,并且不断地演变。许多思潮会交错存在,但是每个时期都有一种主流思潮对社会造成最大影响。根据社会主流思潮的演变,我把中国近当代史各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840-1850 Vs 1950-1965 封建思想 间隔110-115年
相似性:与当时头号强国作战,之后,改变了国内秩序走向,形成了封建主义、小农经验为主导,夹杂少量自由派思想的社会局面。
第二个阶段:1851-1861 Vs 1966-1976 邪教思想 间隔115年
相似性:对内受邪教思想及其行动的严重影响,对外与世界头号强国进行长期的斗争。最终,内部邪教思想的影响逐渐停止,对外与西方逐步建立正常的接触机制。(毛泽东的思想是理智与狂热的混合体。在不同阶段不同领域的表现可能截然不同,可能同时并存。)
第三个阶段:1862-1864 Vs 1977-1979 启蒙思想 间隔115年
相似性:以最高当权者的死亡为契机,通过政变手段,相对开明派掌握了政府的主导权。在同邪教思想作斗争的重量级人物的推动下,清除了邪教思想的影响。政府务实地看待国内和国际形势,走上了改革图强的道路。当时的社会思想特征与启蒙思想类似,也姑且称之为启蒙思想。
第四个阶段:1865-1894 Vs 1980-2009? 改良思想 间隔115年
相似性:反思的结果是形成了变革的共识。但均只肯局限于经济领域,而极力回避政治领域的改革问题,或者口惠而实不至。在当权者的概念里从来就没有真正认同民主改革的可能性。改良主义者的政治改革理想落空。
第五个时期:1895-1912 Vs 2010-2027? 革命思想 间隔115年
1895年《马关条约》消息传来,康有为等联合18省应试举人1300多人“公车上书”。1898年光绪帝颁“明定国是”诏,戊戌变法开始。由于袁世凯的背叛,百日维新失败,光绪帝被软禁。保守的势力并不会因为他们推行的制度给国家带来的重大灾难而有所悔悟。相反,他们越是感觉到这一点,就越是穷凶极恶。
统治阶级不能进行自上而下的改良,人民群众就必然会进行自下而上的革命。如果改良的速度不足以消除革命的诱因,革命最终还是要发生。
三、结语
“历史是不能假设的”,是教人不要埋怨祖先,而企图坐享其成;是教人不要做事后诸葛亮,而轻蔑进步的艰辛。但是,这并不是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今天我们会要求自己奋发图强,希望政府励精图治。要知道我们今天的作为,就是明天的历史。今天的主观能动性,就能改变明天的历史。
的确有人恰好处在历史潮流的风口浪尖,的确有机会扭转乾坤。选择进步,他就彪炳千秋,名垂青史;选择倒退,他就遗臭万年,永遭唾骂。袁世凯就是这样的人,可是他两次都作了错误的选择。统治者必然要灭亡,但是国家和民族将会因为革命而付出惨重的代价。
民主问题和台湾问题是当今中国实现大国崛起道路上必须跨越的两道槛。解决得不好,不及时,历史悲剧就会重演。而从神奇数字115来看,拐点就在2009年前后。
中国近当代史大事比较年表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